debian解壓gz
㈠ 如何硬碟安裝debian
「1. 首先下載Fedora/CentOS linux的光碟鏡像(ISO文件,CD/DVD/LiveCD版的都行),把它們放在某個文件系統分區(Fat32/NTFS/Ext3類型不限)下。
2. 使用WinRAR打開Fedora/CentOS光碟鏡像。將isolinux目錄解壓到同一個分區中,其中有我們需要的兩個重要文件:vmlinuz、initrd.img。
3. 下載獲得grub4dos-0.4.4.zip,地址是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08-03/11986.htm。
4. 安裝grub4dos。解壓縮grub4doc歸檔文件,目錄下有我們需要的幾個文件:grldr和grub.exe,及menu.lst,將他們到C:\(需要中文支持,則用chinese目錄中的文件)。
5. 修改C:\boot.ini文件,在boot.ini的最後面加一行:c:\grldr="Start
GRUB4DOS",並將boot.ini中的timeout值設置為大於0的數字,如:timeout=5,然後保存boot.ini。(注意:boot.ini文件一般是隱藏的,你需要在文件夾選項中設置顯示所有文件,或者使用「attrib
-s -r -h c:\boot.ini」命令去掉boot.ini的隱藏屬性。)
6. 修改menu.lst文件,添加這么幾行
title Install-Fedora
kernel (hd0,0)/isolinux/vmlinuz
initrd (hd0,0)/isolinux/initrd.img」
以上都是我復制粘貼的
「之前我硬碟安裝過Fedora,Ubuntu都是使用的Grub4Dos,很容易安裝。但是這些系統運行速度都不太快,這幾天查了一下Debian據說不錯,准備安裝一下。
如法炮製了之後,安裝時總是在「探測並掛載光碟鏡像」這一步卡住。後來各種網路,發現需要從http://ftp.cn.debian.org/debian/dists/Debian8.1/main/installer-i386/current/images/hd-media/提取硬碟安裝版本的initrd.gz,vmlimuz才能安裝。這兩個文件一個是根文件系統,一個是Linux內核壓縮鏡像。各位有遇到這個問題的
也可以這樣解決哦!」
這也是我復制粘貼的,你把這兩個綜合起來看吧
㈡ 手動下載了vim7.3.tar.gz包,解壓後的目錄里找不到可執行文件
這個是需要編譯的,建議你在解壓目錄里找README 或者INSTALL查看如何安裝
不外乎 解壓,配置,make等步驟
㈢ 後輟為tar.gz的文件怎麼用
你還是放棄吧,Android安裝包是擴展名為apk,如果是用交叉編譯,或在安卓上安裝debian編譯,那你花個半年時間學習嵌入式開發(當然你按照網上教程,照貓畫虎那可能只要幾天,但你學不到知識)。這是個壓縮包,裡面是源程序,要經過編譯才能安裝。除非你的tar.gz裡面是擴展名為apk的打包壓縮文件,顯然不太可能。你可以用tar zxvf XXXX.tar.gz解壓你壓縮包(XXX為你的文件名),不行的話你也可以在安卓系統上安裝一個debian,網上有下載,直接在安卓里解壓執行就行。
㈣ 如何在Debian Linux上安裝配置ISC DHCP伺服器
工具/原料
一台Linux主機或虛擬機(這里CentOS 6.5為例)
編譯源碼或軟體源方式安裝dhcp軟體
方法/步驟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 DHCP,DHCP採用客戶端/伺服器的工作模式,由客戶端向伺服器發出獲取IP地址的請求,伺服器接收到請求後會把網路配置信息發送給客戶端,實現IP地址的動態分配。DHCP提供三種地址分配策略:
1:手工分配 在伺服器上指定為哪些主機分配固定的IP,也就是說這些主機永遠獲取的都是給它們設置好的IP。
2:自動分配 地址分配給客戶機後,這個地址就永遠給了客戶機。這樣客戶機不在線也不會回收IP,會造成浪費,不同於手工分配。
3:動態分配 也是用的最多的策略了,它將IP地址分配出去後會有個租約,等租約時間到了,就會回收IP,如果主機還在線,在租約時間快到時,會向DHCP伺服器發送續約請求,以便繼續使用。
以上手工分配適合於列印機、其他提供web服務、ftp服務的主機等,因為它們需要一個固定的IP地址。動態分配能有效解決IP地址不夠用的問題,租約到期後被回收的IP地址會重新給新請求的客戶端使用。
DHCP的安裝可以通過從軟體源直接安裝或自己編譯安裝。編譯安裝的話下載地址在:https://www.isc.org/downloads/
這里選擇編譯安裝DHCP,下圖為DHCP源碼包的官方下載頁面,我們選擇最新版dhcp-4.3.1.tar.gz
首先我們先解壓源碼包
# tar xf dhcp-4.3.1.tar.gz
指定安裝目錄和配置文件目錄
# cd dhcp-4.3.1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dhcp --sysconfdir=/etc
配置過程非常快,等配置完了可以echo $?確定下是否成功
接著就可以編譯安裝了,請耐心等待編譯完成
# make && make install
如果採用軟體源安裝的話直接 " yum install dhcp "即可,不過版本會比較舊
接著將配置文件復制過去,在安裝目錄的 server 目錄中
# cp server/dhcpd.conf.example /etc/dhcpd.conf
生產地址池文件,用於記錄已經分配出去的IP地址
# touch /var/db/dhcpd.leases
接著修改配置文件,在最後添加提供服務的網段
subnet 10.0.0.0 netmask 255.0.0.0
{
range 10.0.0.50 10.0.0.100;
}
我這里為10.0.0.0網段提供服務,range定義了地址池,記得修改成適合你們的,然後就可以試著啟動服務了。
# /usr/local/dhcp/sbin/dhcpd
如果是以軟體源方式安裝的dhcp軟體,直接 service dhcpd start
我們可以用" killall dhcpd "來結束服務
服務啟動後可以用 " ps aux | grep dhcpd "查看下啟動的進程,DHCP服務監聽 udp 67 埠,客戶端以廣播的方式請求IP地址,整個區域網內,沒開啟DHCP服務的主機就忽視掉了請求,DHCP伺服器就會響應這個請求,如果同時有多個DHCP伺服器在工作肯定看哪個響應的快嘍!
接下來再啟動台主機試試效果把,我又啟動了一台XP,讓其自動獲取IP地址,看 是不是獲取了地址池中第一個IP "10.0.0.50"呢
接下來看下dhcpd的配置文件 " /etc/dhcpd.conf "
dhcpd.conf中由聲明、注釋、參數、選項四大類語句構成
注釋就是"#"開頭的注釋信息。聲明定義網路布局,剛才的subnet就屬於聲明。參數是定義dhcpd服務的各種網路參數,如租約的時間、主機名等。選項是以option作為開始,為客戶機指定主機名、廣播地址、子網掩碼等
聲明:
include "filename" 將指定的文件內容添加到配置文件中
shared-network 名稱 {
【參數】
【聲明】
} 指定共享相同網路的子網
subnet 網段 netmask 子網掩碼 {
【參數】
【聲明】
} 定義哪些IP分配給客戶,一般與range結合使用
range 起始地址 終止地址; 定義IP范圍,終止地址可以沒有
host 主機名 {
【參數】
【聲明】
} 定義保留地址
group {
【參數】
【聲明】
} 為一組參數提供聲明
參數:
ddns-hostname 名稱 指定使用的主機名,不設置默認當前主機名
ddns-domainname 名稱 指定域名
ddns-update-style 參數 指定DNS的更新模式 { ad-hoc | interim | none }
default-lease-time 時間 默認租約時間(單位秒)
max-lease-time 時間 最大租約時間
server-name 名稱 告訴客戶端伺服器的名稱
hardware 介面類型 硬體地址 指定客戶機硬體介面類型和mac地址
fixed-address IP地址 【,IP地址】 為客戶端提供一個或多個IP地址,該參數只能出現在host聲明中
選項: 前面需加option
broadcast-address 廣播地址 指定客戶端廣播地址
domain-name 域名 指定客戶端域名
domain-name-servers 地址 指定客戶端的DNS伺服器
host-name 主機名 指定客戶端主機名
ntp-server 地址 指定時間伺服器地址
routers 地址 指定默認網關IP
subnet-mask 子網掩碼 指定客戶端子網掩碼
比如我們為10.0.0.0網段提供服務,DNS伺服器為8.8.8.8,網關為10.0.0.254,子網掩碼為255.0.0.0,默認租約時間6小時.
subnet 10.0.0.0 netmask 255.0.0.0
{
range 10.0.0.50 10.0.0.100;
option subnet-mask 255.0.0.0;
option routers 10.0.0.254;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8.8.8.8;
default-lease-time 21600;
}
看看是不是網關和DNS也被自動獲取了呢。注意都要以分號結束哦
現在再試試為其配置指定的IP地址,我們先把要指定主機的網卡mac地址記下來,然後給他配置10.10.10.10這個IP
subnet 10.0.0.0 netmask 255.0.0.0
{
range 10.0.0.50 10.0.0.100;
option subnet-mask 255.0.0.0;
option routers 10.0.0.254;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8.8.8.8;
server-name mydhcp;
default-lease-time 21600;
host winXP {
hardware ethernet 00:0C:29:6E:4B:A1;
fixed-address 10.10.10.10;
}
}
這回使用了 ipconfig -all 顯示的更詳細了,這里連伺服器的地址也列出來了,也可以使用這個參數查看網卡的mac地址
11
演示用的是Windows主機,如果是Linux主機需要修改網卡的配置文件,設置"BOOTPROTO=dhcp",然後可以通過 dhclient eth0 來給eth0這塊網卡獲取IP地址。
㈤ Debian tar.gz解壓後怎麼安裝,看下圖,已經解壓,然後該怎麼辦呢
Debian tar.gz這什麼東西我沒用過,你發的圖看清楚。就算寫這著什麼也沒什麼用。看解開的文件是什麼讓的。不過解壓包,解壓後應該到解壓的那一些文件里找。「軟體名」加.exe後綴的文件然後點擊開始按裝。解密碼,一般就是那個網址。還有的.TXT文件里。
㈥ Linux debian 該怎麼安裝軟體tar 的
tar是壓縮包,首先通過tar -zvxf ***.tar解壓(如果不是zip壓縮的就是-vxf),然後進去之後在執行預配置和編譯,安裝
比如你安裝的是xxx.tar。一般是
tar -zvxf xxx.tar
cd xxx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㈦ 官網的debian,為什麼要解壓,解壓後什麼也選擇不了
debian 不能用老毛桃安裝
㈧ debian下解壓zip用什麼命令
解壓zip用unzip命令,希望可以幫助你,請採納,謝謝
㈨ Debian下的壓縮 (zip) 解壓縮 (unzip) 命令
-r 選項是指遞歸地 (recursively) 壓縮指定目錄 (./ 當前目錄) 中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夾。
把 file1、file2、 file3、以及 /path 目錄的內容 (假設這個目錄存在) 壓縮起來,然後放入 filename.zip 文件中。
-d: 刪除zip壓縮包里的文件, 例:
-m: 向zip壓縮包里添加文件, 例:
把filename.zip文件解壓到 /path
-o: 不提示的情況下覆蓋文件;
-d: -d /path 指明將文件解壓縮到/path目錄下; 如果不指定則解壓縮到當前目錄下.
㈩ debian如何安裝pgf90
. 首先安裝pgi編譯器,我在這里就不說了,網上應該很多資料。
2. 配置環境變數(因為要使用pgf90編譯,因此必須設置一下環境變數)
# vi ~/.bashrc 編輯 .bashrc文件,在文件中添加以下幾行
# source ~/.bashrc (為了確保設置生效,最好重新啟動命令行)
3. 下載 mpich-3.2。tar.gz (網址:http://www.mpich.org/downloads/)到目錄/home/legna/Doucument(這個路徑可以自己指定,安裝完成後,安裝包可以刪除,所以放哪個目錄下都沒有關系)
4. 解壓mpich-3.2.tar.gz,得到mpich-3.2文件夾
# tar -zxvf mpich-3.2.tar.gz
5. 進入mpich-3.2目錄
# cd mpich-3.2
6. 設置安裝目錄
# ./configure --prefix=/home/legna/mpich(這個目錄也可以自己指定,而且要看一下輸出的內容有沒有出現error的,如果有,那麼就不能進行下一步)
7. 編譯
# make(這邊應該也不會報錯,如果報錯,肯定是前面的步驟沒有成功)
8. 安裝
# make install
9. 配置環境變數
# vi ~/.bashrc 編輯 .bashrc文件,在文件中添加如下的一行
# source ~/.bashrc(為了確保設置生效,最好重新啟動命令行)
10. 測試
自己寫代碼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