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存redisoracle
『壹』 Redis資料庫跟MongoDB資料庫有什麼區別呢
你好
redis是緩存資料庫,很多電商用來秒殺系統中
mongoDB的話,文檔資料庫
望採納
『貳』 數據多的時候為什麼要使用redis而不用mysql
通常來說,當數據多、並發量大的時候,架構中可以引入Redis,幫助提升架構的整體性能,減少Mysql(或其他資料庫)的壓力,但不是使用Redis,就不用MySQL。
因為Redis的性能十分優越,可以支持每秒十幾萬此的讀/寫操作,並且它還支持持久化、集群部署、分布式、主從同步等,Redis在高並發的場景下數據的安全和一致性,所以它經常用於兩個場景:
緩存
判斷數據是否適合緩存到Redis中,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會經常查詢么?命中率如何?寫操作多麼?數據大小?
我們經常採用這樣的方式將數據刷到Redis中:查詢的請求過來,現在Redis中查詢,如果查詢不到,就查詢資料庫拿到數據,再放到緩存中,這樣第二次相同的查詢請求過來,就可以直接在Redis中拿到數據;不過要注意【緩存穿透】的問題。
緩存的刷新會比較復雜,通常是修改完資料庫之後,還需要對Redis中的數據進行操作;代碼很簡單,但是需要保證這兩步為同一事務,或最終的事務一致性。
高速讀寫
常見的就是計數器,比如一篇文章的閱讀量,不可能每一次閱讀就在資料庫裡面update一次。
高並發的場景很適合使用Redis,比如雙11秒殺,庫存一共就一千件,到了秒殺的時間,通常會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有數萬級的請求達到伺服器,如果使用資料庫的話,很可能在這一瞬間造成資料庫的崩潰,所以通常會使用Redis(秒殺的場景會比較復雜,Redis只是其中之一,例如如果請求超過某個數量的時候,多餘的請求就會被限流)。
這種高並發的場景,是當請求達到伺服器的時候,直接在Redis上讀寫,請求不會訪問到資料庫;程序會在合適的時間,比如一千件庫存都被秒殺,再將數據批量寫到資料庫中。
所以通常來說,在必要的時候引入Redis,可以減少MySQL(或其他)資料庫的壓力,兩者不是替代的關系 。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Redis和MySQL的應用場景是不同的。
通常來說,沒有說用Redis就不用MySQL的這種情況。
因為Redis是一種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而MySQL是一種關系型資料庫。
和Redis同類的資料庫還有MongoDB和Memchache(其實並沒有持久化數據)
那關系型資料庫現在常用的一般有MySQL,SQL Server,Oracle。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系型資料庫和非關系型資料庫的區別吧。
1.存儲方式關系型資料庫是表格式的,因此存儲在表的行和列中。他們之間很容易關聯協作存儲,提取數據很方便。而Nosql資料庫則與其相反,他是大塊的組合在一起。通常存儲在數據集中,就像文檔、鍵值對或者圖結構。
2.存儲結構關系型資料庫對應的是結構化數據,數據表都預先定義了結構(列的定義),結構描述了數據的形式和內容。這一點對數據建模至關重要,雖然預定義結構帶來了可靠性和穩定性,但是修改這些數據比較困難。而Nosql資料庫基於動態結構,使用與非結構化數據。因為Nosql資料庫是動態結構,可以很容易適應數據類型和結構的變化。
3.存儲規范關系型資料庫的數據存儲為了更高的規范性,把數據分割為最小的關系表以避免重復,獲得精簡的空間利用。雖然管理起來很清晰,但是單個操作設計到多張表的時候,數據管理就顯得有點麻煩。而Nosql數據存儲在平面數據集中,數據經常可能會重復。單個資料庫很少被分隔開,而是存儲成了一個整體,這樣整塊數據更加便於讀寫
4.存儲擴展這可能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關系型資料庫是縱向擴展,也就是說想要提高處理能力,要使用速度更快的計算機。因為數據存儲在關系表中,操作的性能瓶頸可能涉及到多個表,需要通過提升計算機性能來克服。雖然有很大的擴展空間,但是最終會達到縱向擴展的上限。而Nosql資料庫是橫向擴展的,它的存儲天然就是分布式的,可以通過給資源池添加更多的普通資料庫伺服器來分擔負載。
5.查詢方式關系型資料庫通過結構化查詢語言來操作資料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SQL)。SQL支持資料庫CURD操作的功能非常強大,是業界的標准用法。而Nosql查詢以塊為單元操作數據,使用的是非結構化查詢語言(UnQl),它是沒有標準的。關系型資料庫表中主鍵的概念對應Nosql中存儲文檔的ID。關系型資料庫使用預定義優化方式(比如索引)來加快查詢操作,而Nosql更簡單更精確的數據訪問模式。
6.事務關系型資料庫遵循ACID規則(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而Nosql資料庫遵循BASE原則(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ble)、軟/柔性事務(Soft-state )、最終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由於關系型資料庫的數據強一致性,所以對事務的支持很好。關系型資料庫支持對事務原子性細粒度控制,並且易於回滾事務。而Nosql資料庫是在CAP(一致性、可用性、分區容忍度)中任選兩項,因為基於節點的分布式系統中,很難全部滿足,所以對事務的支持不是很好,雖然也可以使用事務,但是並不是Nosql的閃光點。
7.性能關系型資料庫為了維護數據的一致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讀寫性能比較差。在面對高並發讀寫性能非常差,面對海量數據的時候效率非常低。而Nosql存儲的格式都是key-value類型的,並且存儲在內存中,非常容易存儲,而且對於數據的 一致性是 弱要求。Nosql無需sql的解析,提高了讀寫性能。
8.授權方式大多數的關系型資料庫都是付費的並且價格昂貴,成本較大(MySQL是開源的,所以應用的場景最多),而Nosql資料庫通常都是開源的。
所以,在實際的應用環境中,我們一般會使用MySQL存儲我們的業務過程中的數據,因為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我們常常會需要在查詢一個表的數據時候,將其他關系表的數據查詢出來,例如,查詢某個用戶的訂單,那至少是需要用戶表和訂單表的數據。
查詢某個商品的銷售數據,那可能就會需要用戶表,訂單表,訂單明細表,商品表等等。
而在這樣的使用場景中,我們使用Redis來存儲的話,也就是KeyValue形式存儲的話,其實並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即使Redis的讀取效率再高,我們也沒法用。
但,對於某些沒有關聯少,且需要高頻率讀寫,我們使用Redis就能夠很好的提高整個體統的並發能力。
例如商品的庫存信息,我們雖然在MySQL中會有這樣的欄位,但是我們並不想MySQL的資料庫被高頻的讀寫,因為使用這樣會導致我的商品表或者庫存表IO非常高,從而影響整個體統的效率。
所以,對於這樣的數據,且有沒有什麼復雜邏輯關系(就只是隸屬於SKU)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放在Redis裡面,下單直接在Redis中減掉庫存,這樣,我們的訂單的並發能力就能夠提高了。
個人覺得應該站出來更正一下,相反的數據量大,更不應該用redis。
因為redis是內存型資料庫啊,是放在內存里的。
設想一下,假如你的電腦100G的資料,都用redis來存儲,那麼你需要100G以上的內存!
使用場景Redis最明顯的用例之一是將其用作緩存。只是保存熱數據,或者具有過期的cache。
例如facebook,使用Memcached來作為其會話緩存。
總之,沒有見過哪個大公司數據量大了,換掉mysql用redis的。
題主你錯了,不是用redis代替MySQL,而是引入redis來優化。
BAT里越來越多的項目組已經採用了redis+MySQL的架構來開發平台工具。
如題主所說,當數據多的時候,MySQL的查詢效率會大打折扣。我們通常默認如果查詢的欄位包含索引的話,返回是毫秒級別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曾經遇到過一張包含10個欄位的表,1800萬+條數據,當某種場景下,我們不得不根據一個未加索引的欄位進行精確查詢的時候,單條sql語句的執行時長有時能夠達到2min以上,就更別提如果用like這種模糊查詢的話,其效率將會多麼低下。
我們最開始是希望能夠通過增加索引的方式解決,但是面對千萬級別的數據量,我們也不敢貿然加索引,因為一旦資料庫hang住,期間的所有資料庫寫入請求都會被放到等待隊列中,如果請求是通過http請求發過來的,很有可能導致服務發生分鍾級別的超時不響應。
經過一番調研,最終敲定的解決方案是引入redis作為緩存。redis具有運行效率高,數據查詢速度快,支持多種存儲類型以及事務等優勢,我們把經常讀取,而不經常改動的數據放入redis中,伺服器讀取這類數據的時候時候,直接與redis通信,極大的緩解了MySQL的壓力。
然而,我在上面也說了,是redis+MySQL結合的方式,而不是替代。原因就是redis雖然讀寫很快,但是不適合做數據持久層,主要原因是使用redis做數據落盤是要以效率作為代價的,即每隔制定的時間,redis就要去進行數據備份/落盤,這對於單線程的它來說,勢必會因「分心」而影響效率,結果得不償失。
樓主你好,首先糾正下,數據多並不是一定就用Redis,Redis歸屬於NoSQL資料庫中,其特點擁有高性能讀寫數據速度,主要解決業務效率瓶頸。下面就詳細說下Redis的相比MySQL優點。( 關於Redis詳細了解參見我近期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543810796214813187/ )
讀寫異常快
Redis非常快,每秒可執行大約10萬次的讀寫速度。
Redis支持豐富的數據類型,有二進制字元串、列表、集合、排序集和散列等等。這使得Redis很容易被用來解決各種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哪些問題可以更好使用地哪些數據類型來處理解決。
原子性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操作,這確保如果兩個客戶端並發訪問,Redis伺服器能接收更新的值。
豐富實用工具 支持異機主從復制Redis支持主從復制的配置,它可以實現主伺服器的完全拷貝。
以上為開發者青睞Redis的主要幾個可取之處。但是,請注意實際生產環境中企業都是結合Redis和MySQL的特定進行不同應用場景的取捨。 如緩存——熱數據、計數器、消息隊列(與ActiveMQ,RocketMQ等工具類似)、位操作(大數據處理)、分布式鎖與單線程機制、最新列表(如新聞列表頁面最新的新聞列表)以及排行榜等等 可以看見Redis大顯身手的場景。可是對於嚴謹的數據准確度和復雜的關系型應用MySQL等關系型資料庫依然不可替。
web應用中一般採用MySQL+Redis的方式,web應用每次先訪問Redis,如果沒有找到數據,才去訪問MySQL。
本質區別1、mysql:數據放在磁碟 redis:數據放在內存。
首先要知道mysql存儲在磁碟里,redis存儲在內存里,redis既可以用來做持久存儲,也可以做緩存,而目前大多數公司的存儲都是mysql + redis,mysql作為主存儲,redis作為輔助存儲被用作緩存,加快訪問讀取的速度,提高性能。
使用場景區別1、mysql支持sql查詢,可以實現一些關聯的查詢以及統計;
2、redis對內存要求比較高,在有限的條件下不能把所有數據都放在redis;
3、mysql偏向於存數據,redis偏向於快速取數據,但redis查詢復雜的表關系時不如mysql,所以可以把熱門的數據放redis,mysql存基本數據。
mysql的運行機制mysql作為持久化存儲的關系型資料庫,相對薄弱的地方在於每次請求訪問資料庫時,都存在著I/O操作,如果反復頻繁的訪問資料庫。第一:會在反復鏈接資料庫上花費大量時間,從而導致運行效率過慢;第二:反復地訪問資料庫也會導致資料庫的負載過高,那麼此時緩存的概念就衍生了出來。
Redis持久化由於Redis的數據都存放在內存中,如果沒有配置持久化,redis重啟後數據就全丟失了,於是需要開啟redis的持久化功能,將數據保存到磁碟上,當redis重啟後,可以從磁碟中恢復數據。redis提供兩種方式進行持久化,一種是RDB持久化(原理是將Reids在內存中的資料庫記錄定時mp到磁碟上的RDB持久化),另外一種是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原理是將Reids的操作日誌以追加的方式寫入文件)。
redis是放在內存的~!
數據量多少絕對不是選擇redis和mysql的准則,因為無論是mysql和redis都可以集群擴展,約束它們的只是硬體(即你有沒有那麼多錢搭建上千個組成的集群),我個人覺得數據讀取的快慢可能是選擇的標准之一,另外工作中往往是兩者同是使用,因為mysql存儲在硬碟,做持久化存儲,而redis存儲在內存中做緩存提升效率。
關系型資料庫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關系型資料庫才能提供給你各種各樣的查詢方式。如果有一系列的數據會頻繁的查詢,那麼就用redis進行非持久化的存儲,以供查詢使用,是解決並發性能問題的其中一個手段
『叄』 redis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常見的說法是,有N多熱點數據,又是臨時用一下,又想提高並發速度,吞吐量,那就可以考慮,如淘寶的節假日的銷售活動。提前把數據准備好,活動完後失效。
我的看法,有足夠多的內存,我又想讓系統極快。就可以把redis當資料庫用,redis可以永久緩存數據,但是這些數據要小於能使用的內存量。小點的項目比較適合,我干過這事。
介面級別緩存一定量網路請求數據,省去自己設計的緩存不安全,不完善的麻煩。比如開發微網站:要緩存的微信的認證串,用戶認證數據。cookie,session等。我同樣干過這事,跟第二段一起做的。前提是數據量適中,現有機器配置,可以5年以上不出問題。
還有人會結合mysql或oracle使用,緩存用戶查詢的數據。對小項目我個人以為沒必要的。大項目功能如第一點。在小項目中,mysql或oracle自己就可以把所有的表、數據等直接載入到內存中。數據預熱後,訪問效率一點不差。秒以內可以從2000W以上的數據中找出REGEXP寫的查詢。我同樣也干過這事。多線程+mysql全部載入到內存+查詢結果合並不會超過1秒。2秒以內把查詢結果展現出來。
總之redis不是大項目的專利,看你能想到什麼地方,就能用到什麼地方。使用redis的根本出發點是快+高並發。
『肆』 想要系統學習java到底要學習哪些知識
一、java基礎
學習任何一門編程語言,首先要學習的是基礎語法,開啟Java學習的第一步,當然就是深入掌握計算機基礎、編程基礎語法,面向對象,集合、IO流、線程、並發、異常及網路編程,這些我們稱之為JavaSE基礎。當你掌握了這些內容之後,你就可以做出諸如:電腦上安裝的迅雷下載軟體、QQ聊天客戶端、考勤管理系統等桌面端軟體。
java學習路線大陸傳送門
『伍』 全棧工程師自學體系,越詳細越好
1.什麼是全棧開發人員?
簡而言之,全棧開發人員是一種掌握各種技能並使用這些技能獨立完成產品的人。
全棧開發人員是一名工程師,可以處理資料庫,伺服器,系統工程和客戶端的所有工作。根據項目,客戶需要的可能是移動堆棧,Web堆棧或本機應用程序堆棧。
事實上,「全棧」是指完成項目所需的一系列技術的集合。「堆棧」指的是子模塊的集合。這些軟體子模塊或組件結合在一起,實現既定功能,而無需其他模塊。
成為一個全棧工程師需要掌握哪些技術?
合格的全棧工程師應具備構建應用程序所涉及的所有方面的功能知識和功能。
1)編程語言
你需要精通多種編程語言,例如JAVA,php,C#,Python,Ruby,Perl等。因為大多數核心業務流程都需要用這些語言編寫。可能並非都需要。但您還必須掌握語言語法,並且非常熟悉如何基於一種或多種語言對項目進行結構,設計,實現和測試。例如,如果選擇JAVA,那麼您需要掌握面向對象的設計和開發,設計模式,基於J2EE的開發組件等。
2)使用開發框架和第三方庫
流行的開發語言通常伴隨著一個良好的開發框架,如JAVA Spring,MyBatis,Hibernate,Python Django,PHP thinkphp,yin,nodeJs express等。
3)前端技術
在當今的項目和產品開發中,前端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除產品功能外,用戶體驗也是測試產品成功率的標准之一。所有這些都取決於前端技術的實現,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前端技術,如HTML5,CSS3,JavaScript,並進一步研究前端框架或第三方庫,如JQuery,LESS, SASS,AngularJS或REACT。
4)資料庫和緩存
任何產品或項目都需要資料庫來存儲數據。作為一個完整的堆棧開發人員,您還需要至少有一個或兩個資料庫,並知道如何與資料庫進行交互。目前,流行的資料庫是MySQL,MongoDB,Redis,Oracle,SQLServer等。作為文檔類型的資料庫,MongoDB在Internet產品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對於較大的項目,Ialso建議使用MySQL或商業Oracle作為後端資料庫。而內存資料庫(如Redis)可用於緩存以提高系統性能。
5)基本設計能力
關於完整堆棧開發人員的大多數文章或討論很少與設計要求相關。但我認為設計技巧非常重要,基本原型設計,UI設計,UX設計的原理和技巧也需要了解。
6)自我要求也是成為完整堆棧開發人員的重要因素:
1.全球思維
2.良好的溝通技巧
3.創造力
4.好奇心
5.時間管理技巧
總之,全棧工程師絕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你需要做的是奠定技術基礎,加強核心技能,並不斷學習更多挑戰。
另外附:成長路線圖:
『陸』 Redis-Redis可以作為一個資料庫使用嗎
redis 能不能做資料庫,要看你具體的需求了。
1. 像樓上各位大牛提到的,redis的持久化有問題,如果 使用aof模式,並且fsync always,則性能比mysql 還低,如果你喜歡redis 方便的數據結構而對性能要求不高,或者性能要求很高,但允許一定程度的丟失數據,則可以用redis做為資料庫。
2. redis 是內存資料庫, 內存寫滿後,數據不會存儲到硬碟上(VM 不穩定,diskstore未啟用),如果你內存足夠大,則可以用redis作為資料庫。
『柒』 window系統中redis怎麼安裝在oracle資料庫伺服器
下載地址github.com/dmajkic/redis/downloads。下載到的Redis支持32bit和64bit。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我選擇32bit。把32bit文件內容拷貝到需要安裝的目錄下,比如:D:\dev\redis-2.4.5。
打開一個cmd窗口,使用cd命令切換到指定目錄(D:\dev\redis-2.4.5)運行 redis-server.exe redis.conf 。
重新打開一個cmd窗口,使用cd命令切換到指定目錄(D:\dev\redis-2.4.5)運行 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其中 127.0.0.1是本地ip,6379是redis服務端的默認埠。
這樣,Redis windows環境下搭建已經完成。
環境已經搭建好,總得測試下吧。比如:存儲一個key為test,value為hello word的字元串,然後獲取key值。
『捌』 Redis詳解——概述/下載安裝
互聯網需求的3高: 高並發,高可擴,高性能。
Redis 是一種運行速度很快,並發性能很強,並且運行在內存上的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
NoSQL資料庫 和 傳統資料庫 相比的優勢:
NoSQL資料庫無需事先為要存儲的數據建立欄位,隨時可以存儲自定義的數據格式。
而在關系資料庫里,增刪欄位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如果是非常大數據量的表,增加欄位 簡直就是一個噩夢。
Redis的常用使用場景:
緩存 ,毫無疑問這是Redis當今最為人熟知的使用場景。在提升伺服器性能方面非常有效;一 些頻繁被訪問的數據,經常被訪問的數據如果放在關系型資料庫,每次查詢的開銷都會很 大,而放在redis中,因為redis 是放在內存中的可以很高效的訪問
排行榜 ,在使用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mysql oracle 等)來做這個事兒,非常的麻煩,而利 用Redis的SortSet(有序集合)數據結構能夠簡單的搞定;
好友關系 ,利用集合的一些命令,比如求交集、並集、差集等。可以方便搞定一些共同好 友、共同愛好之類的功能;
Session共享 ,以jsp為例,默認Session是保存在伺服器的文件中,如果是集群服務,同一個 用戶過來可能落在不同機器上,這就會導致用戶頻繁登陸;採用Redis保存Session後,無論 用戶落在那台機器上都能夠獲取到對應的Session信息。
下載: redis:http://www.redis.net.cn/ 圖形工具:https://redisdesktop.com/download
安裝(Linux)
上傳tar.gz包,並解壓:tar -zxvf redis-5.0.4.tar.gz
安裝gcc:yum -y install gcc (忘記是否安裝過,可以使用 gcc -v 命令查看gcc版本,如果沒有安裝過,會提示命令不存在)
進入redis目錄,進行編譯:make
編譯之後,開始安裝:make install
後台運行方式—— redis默認不會使用後台運行,如果你需要,修改配置文件daemonize=yes,當你後台服務啟動的 時候,會寫成一個進程文件運行
vim /opt/redis-5.0.4/redis.conf
以配置文件的方式啟動:
cd /usr/local/bin
redis-server /opt/redis-5.0.4/redis.conf
關閉資料庫:
單實例關閉 ——redis-cli shutdown
多實例關閉 ——dis-cli -p 6379 shutdown 默認的埠6379,如改過,更換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