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淋巴細胞壓縮

淋巴細胞壓縮

發布時間: 2023-01-11 00:13:56

⑴ 血常規化驗

病情分析:血液病
意見建議:
有些血稠的跡象,其他指標都正常,建議平時改變飲食結構,忌辛辣油膩的食物

⑵ 人體淋巴怎樣迴流,大概的就好

淋巴迴流是指人體組織液中的一部分進入毛細淋巴形成淋巴液後,沿淋巴管匯集,最後經右淋巴導管和胸導管返歸血流的過程。淋巴液的生成和迴流的重大意義在於:回收組織液中的蛋白質,運輸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調節血漿與組織液間的液體平衡以及清除組織中的紅細胞和其他異物等。在正常情況下,淋巴管內的淋巴緩慢而不斷地向心流動。流速相當於靜脈血的1/10左右。正常人在靜息狀態下,每小時約有120毫升淋巴液迴流入靜脈。

促進淋巴迴流的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淋巴不斷生成的推動力 生成淋巴液的器官是毛細淋巴管。毛細淋巴管的始端為盲端,其管壁由單層內皮細胞所構成。管壁外沒有或僅有不連續的基膜。內皮細胞之間的連接呈疊瓦狀,即一細胞邊緣疊於另一個邊緣,兩細胞之間的間隙有些可達0.5微米以上。被重疊的細胞邊緣游離內垂,形成向管腔內開放的單向活瓣。此外,內皮細胞外面還有系微絲附著。系微絲借組織間隙中的透明質酸與周圍組織相連。上述特點,使毛細淋巴管具有比毛細血管更大的通透性。一些不易經毛細血管通過的物質,如蛋白質、細菌、異物、癌細胞等較易進入淋巴管內。成人每天的淋巴液生成量約2~4升,大致相當於全身血漿的量。另一方面,毛細淋巴管壁內皮細胞形成的向管內開放的單向活瓣。只允許組織液移向管內,而不能向外返流。因此,隨著淋巴液的不斷生成,毛細淋巴管內的壓力也隨之增高,使之成為淋巴管內淋巴液不斷前進的推動力。此種推動力是靜息狀態時淋巴迴流的主要力量。

二、淋巴管外的壓力改變 除毛細淋巴管有向管內開放的單向活瓣外,在淋巴管內部也有很多瓣膜。大的淋巴管中每隔數毫米就有一個瓣膜,在小的淋巴管中瓣膜更多。瓣膜指向心臟方向。當淋巴管外的壓力改變時,使淋巴管內的壓力相應改變,從而促使淋巴內的淋巴液向心流動。淋巴管外動脈的搏動,肌肉的收縮,呼吸運動時胸腔和腹腔內壓的改變等,都能改變淋巴管外的壓力。在淋巴管外動脈搏動過程中,當血管擴張時,鄰近於血管的淋巴管的壓力增大,管內壓也隨之增大,由此推動淋巴管內的淋巴滾向心流動;當血管收縮時,施於淋巴管上的壓力拆出,使淋巴管上的壓力減小,使此處管內壓低於周圍淋巴管處的管內壓,從而吸引始端淋巴管內的淋巴向此處流動。這樣,隨著淋巴管外動脈的搏動,淋巴管中的淋巴液將節段性地向心推進。在肌肉收縮活動中,隨著肌肉的收縮,可壓縮淋巴管,從而推動淋巴液向心流動。在臨床上,常利用改變淋巴管外的壓力作為治療疾病或預防病變的手段,如運用按摩促進淋巴迴流,以加速局部水腫消退等。當然,在運動時,除肌肉收縮外,肌肉血管也會擴張,毛細血管壓會增高,淋巴生成量會增多,也可促進淋巴迴流。所以,在運動時,淋巴迴流量可達靜息時的3~14倍。在呼吸運動中,當吸氣時胸廓擴大,胸內壓降低,胸腔內大靜脈的壓力也跟著降低,可吸引淋巴干內的淋巴液迅速流入血液循環,同時,胸廓內壓降低時,胸導管和右淋巴管的壓力也降低,這就增大了淋巴導管與外周淋巴管之間的壓力差,促進淋巴迴流加快。此外,在吸氣過程中,膈肌下降,腹內壓增高,可擠壓腹腔臟器的淋巴液向胸方向流動。

三、淋巴管本身的收縮 除毛細淋巴管外,各級淋巴管壁中或多或少存在著平滑肌纖維,故淋巴管本身具有自主的節律性收縮作用,從而能推動淋巴液向心運行,各種外力的作用都是通過淋巴管收縮這一內在因素而實現的。此外,淋巴管瓣膜內皮細胞漿中有許多的微絲,有收縮作用。這種收縮對於促進淋巴管動或防止淋巴逆流也有一定意義。

⑶ 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是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及協調發生紊亂,以及不能維持軀體姿勢和平衡。但不包括肢體輕度癱瘓時出現的協調障礙、眼肌麻痹所致的隨意運動偏斜,視覺障礙所致的隨意運動困難以及大腦病變引起的失用症。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共濟失調可分為四種類型: ①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 ②小腦性共濟失調; ③前庭迷路性共濟失調; ④大腦型共濟失調。而一般稱呼的「共濟失調」,多特指小腦性共濟失調。 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包括: 1.感覺性深感覺向中樞神經系統反映軀體各部位的位置和運動方向。病因有: ①周圍神經或神經根病; ②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顱底畸形、脊髓病、腫瘤; ③腦干血管性疾病如梗塞、出血,多發性硬化、腫瘤; ④丘腦頂葉通路或頂葉血管性疾病、腫瘤。 2.前庭性前庭系統向心傳導平衡信息,引起體位、視線調節和空間定位感覺等的平衡反應。病因有: ①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特發性雙側前庭病; ②椎-基底動脈狹窄或閉塞; ③天幕下腫瘤。 3.小腦性小腦為運動的調節中樞。這些結構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腦皮層的統一控制下才能完成的。病因有: ①遺傳性; ②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③血管性如梗死、出血; ④炎症性如急性小腦炎、膿腫; ⑤中毒如酒、食物、葯物、有害氣體等; ⑥脫髓鞘性; ⑦發育不全或不良; ⑧遺傳性; ⑨外傷; ⑩鈣化;⑾畸形。 4.額葉性病變部位在額葉前部,運動失調部位是對側。病因有: ①腫瘤; ②炎症; ③血管病。 凡病人感到肢體運作不準、行走不穩而可能為共濟失調的病人,神經系統檢查應注意排除輕癱、眼肌麻痹,視覺障礙所致的運動障礙;並著重進行有關共濟運動檢查,可分為平衡性及非平衡性兩類。 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 1、平衡性共濟運動:即軀干共濟運動。主要觀察病人的站立姿勢及步態。注意病人兩側足跟、足尖相並站立時能否保持直立姿勢,有無搖晃、輕微移動、甚至傾倒,分別在先睜眼、後閉眼時檢查。如有傾倒,應注意傾倒的方向及速度。睜眼時站立能保持直立姿勢,閉目後有搖晃甚至傾倒者為閉目難立征陽性,提示深感覺障礙。病情較輕的病人可用推傾試驗:從右側肩部推向左側,再推向另一側,或用兩手扶持骨盆,先從一側推向另一側,然後再推向另一側,觀察能否繼續保持直立姿勢。也可囑病人將兩足前後站成一直線,或左右獨腳站立,再觀察能否站穩。檢查步態可囑病人循直線或繞物體行走或踏步,注意其步距大小,兩腳動作以及軀體方向。 其次觀察病人能否坐穩或坐位時有無搖晃。軀干共濟失調嚴重者不能坐穩,並可有軀體或頭部前後或左右側呈現節律性震顫,每秒數次。 2、非平衡性共濟運動:主要是肢體共濟運動。首先觀察病人的穿衣、系扣、進食、取物等日常活動是否正確協調。 單純小腦萎縮可由許多病因引起,雖然病因較多,但其CT和MRI表現有其共同特點,可以以某一部分萎縮為主,但其CT診斷應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徵象: ①小腦腦溝擴大,超過1mm; ②小腦橋腦池擴大,超過1.5mm(應測量小腦上邊緣與岩骨邊緣之間距離); ③第四腦室擴大超過4mm; ④小腦上池擴大。 單純第四腦室擴大和出現巨大枕大池並不說明小腦萎縮的存在。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通過患者的日常生活動作來觀察,如穿衣、系扣、端水、書寫、進食、言語、步態等。行走不穩,步態蹣跚,動作不靈活,行走時兩腿分得很寬;成年發病者,步行時不能直線。忽左忽右呈曲線前進,表現為剪刀步伐,呈「Z」形前進偏斜,並努力用雙上肢協助維持身體的平穩。肌張力的改變隨病變可由降低而轉變為痙攣狀態,共濟失調步態也可隨之轉變為痙攣性共濟失調步態。站立不穩,身體前傾或左右搖晃,當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時,搖晃不穩更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訴。患者常常說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時,行走不穩更明顯,更易摔倒」。隨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表現起坐不穩或不能,直至卧床。 動作缺乏次序或條理,不規則,混亂和不協調的一種表現。是促動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縮調整所致。包括靜態性共濟失調和動態性共濟失調兩種。前者主要表現於軀體的靜止狀態下,即平衡障礙;後者主要表現於肢體的動作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辯距障礙--動作起動緩慢,速度和力量不均,常不達預定目標或停止不及而越出。臨床上常在睜眼及閉眼下分別用指鼻、指指、輪替和跟膝脛等試驗或觀察洗梳、書寫等精細動作以檢查之。小腦病變時睜閉眼症狀相同,後索病變時睜眼症狀不明顯,僅閉眼後出現症狀,並伴有深感覺障礙。本徵應與肌無力或肌張力過高時所致的動作不協調相簽別。 編輯本段檢查 一、病史 共濟失調 1、起病急緩及病程,一般急性起病的共濟失調並且呈發作性,以前庭系統病變及眩暈性癲癇的可能性較大。起病較急,短時間內惡化者,經治療後很快好轉者以急性小腦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炎症及腦外傷多見。起病較急,並且迅速惡化者,有時可危及生命的以腦血管病、腦外傷尤其是小腦出血多見。酒精中毒及維生素缺乏導致的共濟失調在改善營養狀況後可使共濟失調改善。有緩解與復發的共濟失調以多發性硬化多見。2、年齡與家族史兒童期以先天性小腦發育不全、遺傳性疾病、兒童期急性小腦共濟失調、腦炎等多見。青年期發病者可見於少年型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症、遺傳性共濟失調、多發性神經炎、肌萎縮型共濟失調症、肥大型間質性神經病、脊髓空洞症等。青年與壯年發病者可見於齒狀核紅核萎縮症、橄欖橋腦小腦變性、亞急性聯合變性、毛細血管擴張共濟失調症等。中老年多見於小腦萎縮、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小腦出血、腦血管病等。共濟失調部分有遺傳因素如先天性小腦發育不全、兒童期急性小腦共濟失調、少年型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症。遺傳性共濟失調多發性神經炎、肌萎縮型共濟失調症、肥大型間質性神經病、齒狀核紅核萎縮症、橄欖橋腦小腦變性、毛細血管擴張共濟失調症等。 二、體格檢查 共濟失調 1、指鼻試驗共濟失調時則表現為動作輕重、快慢不一,誤指或經過調整後才能指准目標。小腦半球病變時則表現為同側越接近目標時共濟失調越明顯,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標。感覺性共濟失調時,睜眼共濟運動無障礙,但閉眼時則出現明顯的共濟失調。2、跟膝脛試驗小腦損害舉腿和觸膝時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顫,下移時常搖擺不穩;感覺性共濟失調時,患者的足跟常尋不到膝蓋,下移時搖擺不定。 3、快速輪替試驗小腦損害時動作笨拙,節律不均。 4、反跳試驗小腦病變時.患者常導致動作過度而捶擊自己。 共濟失調 5、過指試驗前庭性共濟失調時,上肢下降時偏向迷路有病變的一側;感覺性共濟失調時,閉眼時常尋不到檢查者的手指。 6、趾-指試驗患者仰卧,上舉大腳趾來觸及伸出的手指。 7、起坐試驗小腦損害的患者髓部和軀干同時屈曲,雙下肢抬起,稱聯合屈曲征。 三、輔助檢查 1、小腦性共濟失調應檢查腦CT或MRI,以排除小腦腫瘤、轉移瘤、結核瘤或膿腫及血管病及小腦變性及萎縮等。 2、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如定位病變位於周圍神經應檢查肌電圖、體感誘發電位;如考慮在後根病變或後索病變應檢查肌電圖、誘發電位、病變部位的MRI,腦脊液檢查,或脊髓造影檢查。考慮在丘腦或頂葉時最好檢查腦CT或MRI。 3、大腦性共濟失調應檢查腦CT或MRI、腦電圖等。 4、前庭性共濟失調可檢查電測聽、聽覺誘發電位、前庭功能檢查等。 編輯本段鑒別診斷 (一)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症 共濟失調 為最常見的一類遺傳性共濟失調,通常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早年起病常伴

熱點內容
cmvc上傳文件 發布:2025-08-30 08:04:25 瀏覽:851
python中類的繼承 發布:2025-08-30 08:00:03 瀏覽:80
編譯系統是軟體嗎 發布:2025-08-30 07:58:37 瀏覽:212
編程es 發布:2025-08-30 07:57:43 瀏覽:368
ftp登陸windows 發布:2025-08-30 07:36:32 瀏覽:714
word腳本錯誤 發布:2025-08-30 07:34:11 瀏覽:371
php獲取協議 發布:2025-08-30 07:33:16 瀏覽:748
編譯時出現 發布:2025-08-30 07:23:58 瀏覽:32
汽車配置有哪些坑爹 發布:2025-08-30 07:23:57 瀏覽:417
伺服器的零件和電腦一樣嗎 發布:2025-08-30 07:23:23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