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壓縮試驗
㈠ 飼料氨化及青貯藏方面的問題
使用袋貯時,把飼料壓縮後裝袋,不會影響其在袋內的無氧發酵。下面是我寫的一點資料,供你參考:
粗飼料的加工與利用方法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 李思齊
一.物理処理法
(一)鍘短與粉碎法:能縮小體積,增加瘤胃微生物對秸稈的接觸面積,可提高進食量和通過瘤胃的速度。通常牛飼用秸桿長度為4~5厘米,羊用秸桿長度為2~3厘米。鍘短粉碎對玉米秸和玉米芯很有效,與不加工的玉米秸相比,可提高採食量25%,提高飼料效率35%。但任何料都不可粉碎得過細,牛大量吃進過細飼料後,會影響其瘤胃機能和反芻,或者尚未被微生物充分發酵就通過了瘤胃。若能把秸稈粉碎後再壓製成顆粒料喂牛羊,其干物質採食量又可提高50%。並使飼料效果大大提高。若秸稈顆粒料中再配入精料,效果更佳。還可灑上淡鹽水(鹽水濃度0.5%)以增進食慾。
(二)高溫高壓処理法:一種是使秸稈經高溫(1500C以上)、高壓(10~20kg/平方厘米)処理後噴放,使秸稈膨化;另一種是蒸壓秸稈(28kg/平方厘米),可使牛的採食量和日增重分別提高8%和6%。但這種処理設備復雜,成本高,其效果不如化學処理,很少採用。
二、化學方法
近一個世紀以來,用化學処理法提高秸秕飼料的營養價值己取得了較大進展,有些化學処理方法已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生產中主要用氨、尿素、氫氧化鈉、石灰等鹼性化合物処理秸稈,使其打開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之間對鹼不穩定的酯鍵, 使纖維素發生膨脹,改變秸稈中木質素、纖維素的膨脹力與滲透性, 進而使酶與被分解的底物有更多的接觸面積,從而使瘤胃液易於滲入,使底物更易被酶分解,而形成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脂肪酸,吸收後便作為能源而被利用,並可同時釋放出細胞內的粗蛋白質,從而達到改善適口性,增加採食量,提高了對秸稈內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其化學処理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一)氨化處理法
1.氨化処理的優點:一是可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其中有機物消化率可提高8~12%,甚至更高;秸稈的含氮量能提高0.8~1%,可減少對粗蛋白的供給量。經處理後的秸稈,基本上相當於中等乾草,可作為牛羊主要的粗飼料。二是可提高採食量20%。三是可使含水量較高的桔桿直接貯存,免除翻曬造成的營養損失。四是可殺滅夾雜在秸稈中的野草種子。五是成本低廉,方法簡單,易於推廣。用氨化秸稈喂家畜,可促進增重,降低飼料成本。
2.要進行好氨化処理,首先需決定使用何種氨化劑及其用量:目前,我國使用的氨化劑主要有尿素、氨水、液氨和碳氨。各種氨化劑的用量詳下表
表一 氨化劑的種類與用量(張秀芬,1988)
氨化劑 尿素
CO(NH2)2 氨水(NH3.H2O) 液氨(NH3) 碳氨(NH4HCO3)
濃度25% 濃度22.5% 濃度20% 濃度17.5%
用量
(占稭桿風乾重量%) 2-5 12 13 15 17 3-5 4-5
氨水用量:按17.5%的濃度氨水,即每噸用170升;20%的濃度氨水,每噸用150升;22.5%的濃度氨水,每噸用134升;25%的濃度氨水,每噸用120升。注意,氨水只能用合成氨水,含氨量不能少於17%,否則秸稈的水分含量過高,長期貯存困難。
也有人主張用50%濃度的氨水10~12公斤,來処理的。如用12kg氨水,氨的用量已超過5%。建議最高用量不可超過10%。
硝銨不能作氨化劑,因硝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亞硝酸鹽,會使動物中毒。
無水氨或液氨是製造尿素和碳銨的中間產物,並有毒,需要用專用設備運輸、貯藏和使用。要嚴防漏氣,注意人畜安全。液氨是適合於大規模製作氨化秸稈的一種氨源,可提高纖維消化率21%左右。
碳銨的用量如超過5%,會增加秸桿的咸苦味,影響適口性。使用碳銨的成本低於尿素,但氨化效果不如尿素。碳氨易揮發,所以操作時要迅速。加碳銨的方法:①以液體的形式加入時,先用調整桔桿含水量的水來溶解,立即均勻地灑到秸稈上,然後迅速密封(在北方冬春季節,碳酸銨在常溫水中難以完全溶解);②以固體形式加入時,碳銨不用水溶解,直接分層撒入秸稈中,層與層間距為0.5米,使碳銨逐漸揮發而發生氨化作用。
3.影響氨化效果的因素:
⑴氨化劑用量:總的來說,以不超過秸稈干物質重量的5%時,有效;超過5%氨用量的無益;一般為秸稈干物質重量的3~4%為宜。
⑵溫度:氨化效果隨溫度提高而改進。溫度愈高,氨化效果愈快愈好。夏季(380C)氨化的麥秸比冬季(70C)的粗蛋白含量高83%,日糧干物質消化率提高12%,採食量提高19.3%。一般認為只有在25 0C以上的環境中氨化,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氨化秸稈的含氮量。據報導,液氨注入秸稈垛後,溫度上升很快,在2~6小時就達到最高峰,其最高溫度在草垛頂部,1~2周後下降並接近周圍的溫度(溫度的上升快慢決定於開始的溫度、氨的劑量、水分含量和其它因素,但一般變動在40~600C之間)。周圍的溫度對氨化起重要作用。所以氨化應在秸稈收割後不久、氣溫相對高的時侯進行。但尿素処理秸稈的溫度不能太高,故夏日尿素処理秸稈應在蔭蔽條件下進行。
⑶氨化時間:氨化時間的長短要依據氣溫而定。氣溫越高,完成氨化的時間越短;相反,氣溫越低,氨化所需時間就越長。詳表二
表二 氣溫與秸稈氨化時間的關系
氣溫(0C) <5 5~10 10~20 20~30 >30
氨化所需時間(天) >56 28~56 14~28 7~14 5~7
另據報導,當環境溫度為4—170C時,氨化時間需要8周;17~250C時需要4周。
用尿素処理時,要比氨水処理延長5~7天。因尿素需首先在脲酶作用下,經水解釋放出氨後,才能真正起到氨化的作用,而水解所需的時間約5~7天。當然脲酶作用的時間也與溫度的高低有關。溫度高,脲酶作用的時間就越短。一般來說,所有氨化処理時間,夏季10天,春秋季半個月,冬季30~45天左右即可腐熟使用。
⑷稭杄含水量:水是氨的載體,氨與水結合生成氫氧化銨,其中NH4+和OH--分別對秸稈提高含氮量和消化率起作用。含水量是否適宜,是決定秸桿氨化飼料製作質量乃至成敗的關鍵。據研究,氨化秸稈最佳含水量為25~35%(秸稈本身一般含水量為10%~15%,再加上氨水中的含水量,扣除上述兩項,餘下的即為再加水量)。含水量過低(低於10%),水都吸附在秸稈中,沒有足夠的水充當氨的「載體」,氨化效果差。含水量過高,不但因開窖後取飼時需延長晾曬時間,且由於氨濃度降低易引起秸稈發霉變質。雖然再增加含水量對消化率有所提高,但超過35%時,會增大發霉的危險。詳表三
表三 不同含水量小麥桔桿的氨化效果(3.5%的尿素,氨化21天)
氨化秸桿含水量 未氨化秸桿含水10%
20% 25% 30% 35% 40% 50%
粗蛋白(%) 9.50 10.15 10.33 12.19 11.29 11.15 4.27
中性洗滌纖維(%) 64.30 63.87 62.50 62.00 64.24 65.35 66.00
開窖後期霉變情況 無 無 無 無 略有發霉 發霉 無
氨化時計算原料含水量的方法:如氨化100kg小麥桔,需用濃度為25%的氨水12kg(氨水濃度為25%,表明含水量為75%。則其中含水分12kg×75%=9%),小麥桔稈原始含水量13%(則其中干物質為87%,水分13%),氨化時的計劃含水量為30%(指其中干物質佔70%,水分佔30%)。那麼,要另外加多少水才正好使氨化秸桿的含水量達到30%呢?
己知標准量為干物質70%,需水分為30%,又知小麥桔稈干物質佔87%時,則所需總水量為X。因成正比關系, 則70%∶30%=87%∶X。
∴X=(30×87)÷70=37.28%。即總水量為37%。但原料中己含水13%,氨水中已含9%,故應補加水量為37.28%-13%-9%=16.28%。
也可直接計算出補加水量X,其計算式為:
x=16.28kg
⑸秸稈種類 秸稈的原來品質直接影響到氨化效果。影響秸稈的品質因素很多,如作物種類、品種、栽培的地區和季節、施肥量、收獲時的成熟度、收獲高度、貯存時間等。一般來說,原來品質差的秸稈,氨化後比品質好的有更明顯的提高消化率和增加非蛋白氮的含量。目前用於氨化的原料主要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秸稈,如麥秸(小麥秸、大麥秸、燕麥秸、老芒麥秸)、玉米秸、稻草秸等。此外,還有向日葵稈、油菜桿及其它作物秸稈。用作氨化的秸稈不能發霉變質。最好收獲籽實後及時進行氨化処理。如能很好保存,也可根據利用時間分批進行氨化処理。
4.氨化処理方法
有堆貯和窖貯(含塑料袋氨化法、缸貯氨化法、水泥池氨化法)兩種。
⑴氨水処理法 堆貯時可選用一塊塑料薄膜鋪在地上,把鍘短到2--3厘米的玉米秸稈或粉碎處理成秸稈粉(類似粗糠)堆在上面,每100公斤玉米稭稈,加註50%濃度的氨水8~10公斤,噴拌均勻。然後再蓋上一層塑料薄膜,四邊用土壓實。也可在平坦地面上鋪平厚0.15mm、長和寬各6m的聚乙悕塑料布,然後碼放草捆,每邊塑料布留出70cm,用於折疊邊部封口。秸稈垛體積長寬均為4.6m,高2.1m,大約重量1~2噸。蓋頂塑料布的長寬各10m,將秸稈垛嚴密地包裹起來。用一根前部代孔的管子將氨水或無水氨氣導入垛中心。氨水用量如為25%濃度的氨水,則每噸秸桿用120升,22.5%濃度的每噸用134升,20%濃度的每噸用150升,17.5%濃度的每噸用170升。氨氣用量每噸用30~35kg。待氨水或氨氣導入完後,將管子抽出,並把塑料布上的孔洞扎緊或用膠布粘嚴,以防漏氣,危及人畜安全。
窖貯時先挖一長形、方形或圓形的窖,在窖底層鋪上塑料布,把鍘短的如玉米秸桿裝入後,每100公斤加註50%濃度的氨水10公斤。然後用塑料薄膜蓋嚴封好。氣溫20℃貯7天、15℃時10天、5℃~10℃時20天,O0C~50C時30天,秸稈即變成棕色。此時揭去頂層薄膜,1-2天放凈氨味後即可飼喂(放凈氨氣時注意防人畜中毒)。也可取多少,喂多少。取後立即密封窖口。
⑵.尿素氨化処理法 秸稈上存在脲酶,當尿素溶液噴灑在秸稈上並將之封存一段時間,尿素被尿酶分解產生氨,對秸稈產生氨化作用。
①尿素窖貯法 貯窖深度不超過2米, 每立方米飼料75千克左右。尿素配置比例為:飼料:尿素:水=100:(3.5~4.5):(20~25)。即每100kg切短的秸稈或秸稈粉,加尿素3.5~4.5%,另加水20~25%(因飼料中含水量一般在10~15%之間,另加25~10%的水,使水總量約35%左右,並將尿素溶於水中)。秸稈粉每鋪30厘米厚,按比例噴灑配置好的尿素溶液。如同時加0.5%鹽水(但不增加水的總量),可提高飼料的適口性。窖貯時要邊灑尿素溶液,邊攪拌,使秸稈與尿素液混合均勻。尿素溶液噴灑的均勻度是保證秸稈氨化飼料質量的關鍵。 當秸稈粉超過窖口呈拋物線時,再用塑料薄膜封頂,最後用濕土壓實封嚴。開窖取料要喂多少,取多少,取後即封嚴窖口。取出的氨化飼料要晾曬1~2天後方可飼喂家畜。目前國內已研製生產出專用秸稈氨化處理機械。這種機械通過搓擦與 撞擊將纖維物質縱向纖解,並通過同步化學處理劑的作用,使木質素溶解,半纖維素水解和降解,提高秸稈的可消化性。經處理後的秸稈含氮量增加1.4倍,干物質和粗纖維消化率分別達到70%和64.4%,採食量可提高48%,飼餵奶畜可提高產奶量20.7%。另據試驗,以尿素為氨源(3:100:),氨化玉米秸稈,粗蛋白增加了2倍多,相當於羊草。泌乳奶牛日糧中飼喂50%氨化玉米秸稈加50%的羊草,與全餵羊草(均為8kg),效果相同。
也可按每公斤稭稈加50g尿素(即5%尿素),配成濃度為5%尿素溶液噴灑。封存時間隨氣溫而定。麥秸、玉米秸必需切成2~3厘米,稻草5~7厘米。
②尿素秸桿顆粒料:a、尿素5%、秸桿粉70%、穀物粉12%、糖用甜菜乾粉13%。另加礦物鹽、維生素。使每kg混合料含150g可消化粗蛋白質。無顆粒機,也可將粉料與鍘短的乾草拌勻後飼喂。最好加入纖維素分解酶類,如 「保增樂」,用量為0.2—0.5%,可進一步提高對粗纖維的消化率。b、尿素2%、小麥稭稈98%做成顆粒料喂。在壓顆粒時溫度上升到1500C,使尿素分解並釋放出氨,與稭稈作用,從而提高了稭桿消化率和氮的含量。用綿羊飼用後,有機物質消化率從38%提高到52%。也可加入纖維素分解酶類.。如 「保增樂」,用量為0.2—0.5%。
尿素與腐植酸鈉一起喂肉牛,能促進牛瘤胃發酵作用,控制非蛋白氮分解成氨的速度,避免血氨過高引起危害,並能提高非蛋白氮轉化為蛋白質的效率;據內蒙古哲盟農牧學院用腐植酸鈉喂肉牛試驗,肉牛每頭每天喂100g腐植酸鈉,50天內當地雜種閹牛,日增重達1.52kg,比對照組提高36.9%;喂青年閹牛日增重達1.46kg,比對照組提高64%。
5.氨化秸稈的品質檢驗:氨化処理的好壞,可從下面幾方面來判斷:①質地 應柔軟蓬鬆,用手緊握無明顯的扎手感。②氣味 成功的氨化秸稈有糊香味和刺鼻的氨味。氨化的玉米秸氣味略有不同,既具有青貯的酸香味,又有刺鼻的氨味。③顏色 經氨化的麥秸顏色為杏黃色(原色為灰黃色)、玉米秸為褐色(原色為黃褐色)。如變為黑色、棕黑色,黏結成塊,則為霉變。④發霉情況 因加入的氨有防霉殺菌作用。主要注意水量不可過多,一般氨化秸稈不易發霉。有時氨化設備封口処的氨化秸稈有局部發霉現象,但封口処以內的秸稈仍可用於飼喂。⑤pH值 氨化秸稈的pH值在8.0左右,偏鹼性;未氨化的pH值約為5.7左右,偏酸性。
6.氨化秸稈的飼喂技術 取喂時,應將每天飼喂數量的氨化秸稈於飼喂前2天取出放氨,其餘的再密封起來,以防放氨後含水量仍很高的氨化秸稈在短期內飼喂不完而發霉變質。放氨時應遠離圈舍和住所,以免刺激人畜呼吸道和影響家畜的食慾。喂量應由少到多,少給勤添。剛開始飼喂時,可與穀草、青乾草等搭配,7天後即可全部代替粗料並適當搭配些精料混合料一同飼喂。摻喂牛羊等反芻畜,最大用量可占日糧的40%。另加一些精料和青綠飼料。
(二)鹼化法 鹼化對反芻家畜有機物消化率可增到70-75%,粗纖維消化率可增到80%。方法有氫氧化鈉處理法(效果最好)、石灰處理法、氫氧化鉀等多種。
1.氫氧化鈉(苛性鈉)処理法 用於處理農作物秸稈,製作鹼化秸稈。①「濕法」鹼化法: 用4%氫氧化鈉溶液處理30小時,然後澇出用水清洗後的鹼化秸稈飼喂綿羊,採食量可提高48%;干物質消化率由38%增加到54%;氮在體內每日沉積量可提高77.8%。為了繼續使用鹼液,可事先用試紙測定pH值,鹼化後再加入一定量的4%氫氧化納溶液,再測一次,使其pH值前後兩次相近即成。(也有用1.5%溶液,每100kg秸稈需1000kg1.5%的溶液,浸泡24~48小時的)。該法缺點要清水沖洗,污水量大,且營養物質損失多,目前較少採用。
②「干法」鹼化法:用秸稈風乾重的4~5%的氫氧化鈉,配製成濃度為30~40%的鹼溶液,噴灑在粉碎的秸稈上,堆積數日後,直接飼喂牛羊。但因糞中鈉離子增多,長期使用該肥,可使士壤鹼化。料中減少食鹽用量。
③噴灑鹼水快速鹼化法:將秸稈鍘成2~3cm,每kg秸稈噴灑5%的的氫氧化鈉液1kg,撹拌均勻,經24小時後即可喂用。比不処理的增加採食量10~20%.
④噴灑鹼水堆放發熱處理法:略
⑤噴灑鹼水封貯處理法:此法適於收獲時尚綠或收獲時下雨的濕秸稈。用25~45%濃度的氫氧化鈉液,每噸秸稈需60~120kg鹼液,均勻噴灑後窖內可保存1年。
⑥氫氧化鈉與生石灰混合處理法:對原料含水率65~75%的高水分秸稈,整株平鋪在水泥地面上,每層厚度15~20cm,用噴霧器噴灑1.5~2.0%的氫氧化鈉和1.5~2.0%生石灰混合液,分層噴灑並壓實。每噸秸稈需噴0.8~1.2噸混合液。經4~8天後,秸稈內溫度達到50~550C,秸稈呈淡綠色,並有新鮮的青貯味道。處理後的秸稈粗紆維的消化率可由40%提高到70%.即將切碎的秸稈壓成捆,浸泡在1.5%的氫氧化鈉溶液里,經浸漬30~60分鍾撈出,放置3~4天後進行熟化,即可直接飼喂。有機物消化率提高20~25%。
2.石灰處理法 方法簡便易行,投資少、效果好。
①石灰乳法:先將楷稈切成3—5cm,然 用4.5%生石灰液(叫石灰乳),然後將秸稈浸入石灰乳中3~5分鍾,再撈出放24小時後不用清水洗,即可直接飼喂。石灰乳可繼續與使用1~2次。
②生石灰法1:用1%生石灰液,或3%的熟石灰液浸泡,按溶液與飼料3:1的比例在缸中攪拌均勻後稍壓實。冬季80小時、夏季30小時後,澇出瀝去水液並沖洗後即可直接喂用。石灰水可繼續使用,但需在每100kg石灰水中再加0.5kg生石灰。當石灰水呈褐色有臭味時,則須新配石灰水液。小麥秸稈經生石灰 (氧化鈣)水溶液鹼化處理後,粗纖維消化率提高20%-25%,採食量提高20%-45%。100kg鹼化秸稈搭配其他飼料喂牛,幼牛每天可提高增重100-150g,乳牛多產奶1-1.5kg。
生石灰法2:先將取相當於秸稈重量的3~6%生石灰(生石灰的氧化鈣含量為90~95%)放入窖內,再放入秸稈,然後加適量水到池中,使秸稈在潮濕狀態下浸透3~4晝夜,取出後放置數小時後即可飼喂。用這種方法処理的秸稈喂牛,可使消化率達到中等乾草的水平。
③石灰食鹽混合處理法:每噸秸稈用含氧化鈣量為90~95%的生石灰30kg,並先放入2.0~2.5噸清水中進行熟化,並添加10~15kg食鹽,然後用澄清液浸泡切碎的秸稈,經24小時後,把秸稈撈出,溢出水分,再放24~36小時後飼喂。這種方法營養價值可提高0.5~1倍。
石灰法処理的秸稈易發霉,如同時加入1%的氨,可防止秸稈發霉,因氨是一種防腐劑,能抑制黴菌生長。為了調節這類飼料鈣磷平衡,可考慮按0.5%量加入脫氟磷酸鹽(如脫氟磷肥)。
(三)酶解法 粉碎後如添加纖維酶(市售"保增樂"按0.2--0.5%添加即成)、多聚糖酶等酶制劑,可顯著提高消化率。.
三. 微生物処理法(發酵法)
人們一直在尋找能分解秸稈粗纖維的微生物,一是試圖在體外製造出反芻動物人工瘤胃的條件。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有細菌和原蟲兩類,通常每克瘤胃內容物含有150~250億個細菌和60~180萬個原蟲。瘤胃中的纖維素分解菌所產生的纖維分解酶能將粗纖維分解形成揮發性脂肪酸而被吸收後作為能源;同時能將飼料中的粗蛋白質合成菌體蛋白;能合成多種B族維生素。其二是尋找自然界能分解粗纖維的新的菌種,以企提高粗飼料的利用率。由於所利用的菌種不同,便形成了下面不同的發酵方法。
1.溫水發酵法 先將干秸稈惻短到2-3厘米或粉碎後,裝進缸中,加適量溫水(約30度),以1份水浸1.5份料,將飼料浸濕,緊緊的壓實,上壓重物,封閉缸口,悶5—7天發酵後,即可取用。
2.酵母糖化法 主要有酵母菌和黴菌中的一些菌類。將作物秸稈鍘短到2~3厘米,將酵母先用水化開,加入到100公斤水中攪拌均勻,冬天可用30℃~40℃溫水。將酵母液均勻噴灑在鍘短的作物如玉米秸稈上,鬆散堆成30~60厘米的方形垛或裝缸,封閉1~3天即可喂用。
3. 微貯法(生化發酵、發酵劑發酵法) 將秸稈經粉碎後,加入發酵調制劑(發酵活干菌)為微生物活性菌種,每噸秸稈只需3克發酵活干菌。拌和均勻,填入 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內壓實,密封,使其軟化,熟化。生化成一種類似釀酒廠釀出 的廢渣即「酵糠」樣物質。秸稈在生化發酵過程中可使粗纖維得到有效降解,並經生化轉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體蛋白及維生素等,產生酵、酸等特殊風味,改善秸稈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生化發酵飼料還含有多種腸道有益微生物及多種能產生抗生素的菌株,對畜禽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有治療作用並能提高防病免疫力,增加消化力。生化發酵處理後的秸稈飼料可直接拌入畜禽飼料中飼喂。也可採用小型飼料加工機組加工製成全價粒飼料,則效果更佳。湖南省新化縣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微生物混菌發酵方法,開發出發酵飼料調制劑產品。該劑採用營養價值豐富的酵母菌,黴菌,食用菌等二十多種有益微生物為原料,經獨特的工藝加工而成。經湖南省科委委託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做了高中低檔水平飼料和農村常規飼料的對比實驗表明,一頭豬從滿月到出欄(90公斤以上)使用該產品1公斤左右,在同等中等水平飼料條件養豬,可比對照組多增長10公斤左右,在同等粗劣飼料條件下養豬,可比對比豬多增長15公斤左右,可減少糧食飼料消耗20%,每頭豬可多獲利100元左右,提高了養豬效益,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該成果已被湖南省科委、計委及國家五部委列入湖南省及國家重點新產品推廣項目。微貯飼料的成本僅為尿素氨化飼料的20%。
調制方法:
⑴菌種復活: 秸稈發酵活干菌每袋3g,可調制干秸稈1噸或青秸稈2噸。先將該菌劑倒入200ml冷水中充分溶解,然後在常溫中放置1~2小時,使菌復活。現配現用,不可過夜。
⑵菌液配製:將復活好的菌劑倒入已充分溶解的0.8~1.0%食鹽水中拌勻。秸稈、食鹽、水、菌種用量的比例如下表:
秸稈種類 秸稈重量(kg) 活干菌用量(g) 食鹽用量(kg) 自來水用量(kg) 貯料含水量(%)
稻麥秸稈 1000 3.0 9--12 1200-1400 60~70
風干玉米秸 1000 3.0 6~8 800~1000 60~70
青玉米秸 1000 1.5 適量 60~70
⑶秸稈鍘(揉、粉)碎:麥秸、稻草比較柔軟,可鍘碎成2~3cm的長度.玉米秸較粗硬,可用揉碎機加工成絲條狀,,或粗粉,以提高利用率和適口性。
⑷入窖:在窖底鋪放20~30cm厚的粉碎秸稈,均勻噴灑菌液水。然後踩實,尤其注意窖的四周及角落處。壓實後再鋪放20~30cm厚的秸稈,又均勻噴灑菌液水,踩實。如此一層層裝填原料,直到高出窖口40cm時再封口。分層踩實的目的,是為了排出
空氣,保證發酵菌繁殖成功。要注意有計劃的噴灑數量,使秸稈含水率達60~70%。如當天未裝滿窖,可蓋上塑料薄膜,第二天繼續裝窖,但切忌不能進雨水。
⑸封窖:先在最上層再均勻灑上食鹽粉,食鹽用量每立方米250g(不是表中的量)。其目的是確保微貯飼料不發生霉變。再蓋塑料薄膜,上面鋪20~30cm厚的稻草或麥秸,再覆土15~20cm,密封。
⑹質量鑒別:青玉米秸稈呈橄欖綠色;麥秸、稻草呈金黃色。如變成褐色、墨綠色質量低劣。發醇香味和果香味,並具弱酸味;如為強酸味,表明醋酸較多,為水分過多和溫度高所致。若為腐敗味,為漏氣所致。正常的手感鬆散,質地柔軟濕潤。如發黏說明開始霉爛;如手感乾燥粗硬,為發酵不良(菌種差,水分不足)。
⑺飼喂:21~30天後(冬季貯的長些)取喂。取時要從一頭開始,從上到下逐段取用,取出的當天喂完。每次取喂後必須立即封嚴。日喂精料中應扣除相應食鹽。
4.菌糠飼料法 指用棉籽皮和作物秸稈等磨成粉後為主要原料,裁培食用菌後剰余的底物料。如出菇2-4茬的棉子皮平菇菌糠,表面覆一層白色菌絲體膜,內部菌絲串結均勻,粉碎後質地松軟,略帶蘑菇清香氣味,適口性好。一般含粗蛋白5.4-8.5%,(接近玉米),粗脂肪0.2-0.6%,粗纖維29.3-40%,無氮浸出物39.7-51.1%,粗灰分3.2-7.1%,鈣0.3-1.4%,磷0.03-0.18%。喂用時,小豬占日糧的10%,育肥豬可佔20%~30%,喂牛、羊時可占日糧的30%~50%。
5.中曲發酵飼料法:
①中曲的製作 麥麩15kg、糠(米糠、谷糠或高梁糠)35kg、中曲曲種(為酒麴、醋曲與醬油曲)1.5kg,加水85~100%,拌勻,搓碎,以用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揑成園球約饅頭大小,放在室內,用禾草下鋪並上蓋,室溫20度(如園球內溫度上升到45度時即揭去蓋草並開窗降溫),經3—4天即成為擴大麴種,用以調制中曲發酵飼料。
②製作 將粉碎的青粗料和少量精料與擴大後的曲種拌均進行發酵,(中曲佔2~4%)夏天3~5天即成。
6.慶曲發酵飼料法:
①曲種製作 將粉碎的粗料如高梁糠、谷糠、玉米芯、稻糠、玉米皮等,按5kg糠粉加100~150g發饅頭的曲子,加水5kg,拌勻,置於室溫中培養24小時即成慶曲,風干後為淡黃紅色,具酵母味。曲中主要為酵母和根霉。
②飼料製作 將粉碎的稭稈、谷殼粉、青草、樹葉共50kg,加水30~50kg,慶曲2kg,拌勻裝缸或堆置鋪有塑料布的地上,夏天發酵1—2天,冬季2—4天即成。具有香甜軟熟稍帶酒味的飼料.豬很愛吃。
7.EM菌液法略
㈡ 飼料檢測的國標有哪些呢
飼料檢測的國家標准相對較多,飼料檢測帶有GB的屬於國家強制標准,GB/T屬於國家推薦標准。
一、飼料檢測的國家強制標准主要有:
GB 10648-2013 飼料標簽
GB 13078-2017 飼料衛生標准
GB 19081-2008 飼料加工系統粉塵防爆安全規程
二、飼料檢測的國家推薦標准主要有:
GB/T 10647-2008 飼料工業術語
GB/T 16764-2006 配合飼料企業衛生規范
飼料檢測除了以上幾部總標准外,還分飼料檢測方法國家標准、飼料產品國家標准及飼料原料國家標准等三大類,以下列舉其中供大家參考
1.飼料檢測方法國家標准主要有:
GB/T 13093-2006 飼料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方法
GB/T 13091-2002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檢測方法
GB/T 13092-2006 飼料中黴菌檢測方法
GB/T 6435-2006 飼料中水分的測定方法
GB/T 6438-2007 飼料中粗灰分測定方法
GB/T 26427-2010 飼料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
GB/T 26426-2010 飼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測
GB/T 26425-2010 飼料中產氣莢膜梭菌的檢測
GB/T 18823-2010 飼料檢測結果判定的允許誤差
GB/T 5917.1-2008 飼料粉碎粒度測定法
GB/T 23182-2008 飼料中獸葯及其他化學物檢測試驗規程
GB/T 28642-2012 飼料中沙門氏菌的快速檢測方法.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GB/T 20190-2006 飼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檢測.定性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
GB/T 21101-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豬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0-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駱駝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4-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反芻動物源性成分(牛、羊、鹿)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2-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兔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方法
GB/T 21107-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馬、驢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5-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狗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6-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鹿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PCR方法
GB/T 21103-2007 動物源性飼料中哺乳動物源性成分定性檢測方法 實時熒光PCR方法
2.飼料產品檢測國家標准主要有:
GB/T5915-2008仔豬、生長肥育豬配合飼料
GB/T 5916-2008 產蛋後備雞、產蛋雞、肉用仔雞配合飼料
GB/T 16765-1997 顆粒飼料通用技術條件
GB/T 20804-2006 奶牛復合微量元素維生素預混合飼料
GB/T 20807-2006 綿羊用精飼料
3.飼料原料檢測國家標准主要有:
GB/T 17890-2008 飼料用玉米
GB/T 19164-2003 魚粉
GB/T 20193-2006 飼料用骨粉及肉骨粉
GB/T 20411-2006 飼料用大豆
GB/T 19541-2004 飼料用大豆粕
飼料檢測方法國家標准具體比較多,只是列舉部分檢測標國家標准。
㈢ 綜合實踐活動的論文(稻草焚燒的利與弊)怎樣寫啊
秸稈焚燒成了社會公害,秸稈如何變良材?
--------------------------------------------------------------------------------
2006年5月10日 點擊:444次
我國現有十五億畝耕地,農作物秸桿年產量超過六億噸。但是多年來,秸桿卻成為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秸稈焚燒成了社會公害
長期從事農業科研的河北省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劉長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們現在對秸稈處理方式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田裡大量焚燒,這種現象在我國東部表現得尤為突出。每年夏收、秋收之後,田野里火光沖天,濃煙籠罩,有時滾滾濃煙幾乎使人窒息,由於焚燒秸稈而造成的機場停運、高速公路封閉的情況時有發生,損失難以計數。據統計,我國現有的15億畝耕地,農作物秸稈年產出量達6億噸之多,其中稻草1.8億噸,玉米2.2億噸,小麥1.1億噸,還有甘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梢、高粱秸、花生秧及殼等產出的秸稈量都超過千萬噸,而每年其中80%約5億噸的秸稈都被燒掉了,簡直成了一大社會公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業部等國家六部委於今年四月聯合發文,要求加強秸稈的綜合利用和禁燒,如何開發利用秸稈已經成為當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課題之一。
劉長躍介紹說,之所以秸稈成了人見人恨的「公害」,與過去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對秸稈的利用率不高有關。由於生產力水平、科技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原因,現在我國農村利用秸稈的主要方式,一是用原始秸稈做飼料,農戶直接用來喂養牲畜,但其存在的問題是牲畜採食率低、消化率低;二是作為工業原料,用於造紙或建材,但這之中存在環境污染問題;三是堆漚肥料,但這又受到場地的限制;四是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秸稈直接還田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由於目前秸稈粉碎細度不夠,秸稈在土壤里有效轉化周期長,甚至會給土地耕作帶來不便,影響作物生長,總的來說,弊大於利。
盡管近幾年來國家組織科技力量對秸稈的綜合利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通過採用切斷、粉碎、顆粒化等物理手段和鹼化、酸化、氨化等化學手段,以及青貯、發酵、酶解等微生物手段對秸稈進行深處理,使秸稈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說,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局面,仍舊存在著成本高,經濟上不劃算,技術上不易掌握,不適合工廠化大規模推廣與生產等問題,秸稈綜合利用可謂「步履艱難」。
找症結尋出路
雖然造成秸稈綜合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劉長躍認為秸稈自身密度小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據介紹,秸稈的自然密度通常為每立方米30~50公斤,如此「蓬蓬鬆鬆」的原料很不利於運輸和儲存,影響其深加工或二次開發利用。因此對秸稈首先進行就地高密度壓縮是解決秸稈綜合利用「瓶頸」的關鍵,只有將秸稈高密度壓縮了,才能為下一步的開發利用及流通創造有利條件。
近幾年,國內部分研究機構與農場協作攻關,採用機械手段對秸稈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壓縮試驗,結果表明作為秸稈壓縮飼料不但營養水平有所提高,而且還方便了流通。河北省「鹿泉秸稈開發實驗場」從1998年起率先承擔了「秸稈綜合利用」河北省科研攻關課題,以玉米等秸稈為原料,經高壓高溫壓縮成塊狀飼料,使秸稈壓縮到每立方米0.8~1噸的高密度,不僅便於儲運,滅菌滅蟲,長期保存不變質,而且不易燃燒,營養水平比原來有所提高,保持反芻動物對粗纖維的要求。
劉長躍說,我國是一個農牧業大國,同發達國家相比,畜牧業的比例偏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將向奶、肉、蛋傾斜,這就對畜牧養殖業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而畜牧業的大發展就需要有豐富的飼料資源。面對草原退化沙化嚴重、牧草供應不足、樹葉資源難以採集利用的矛盾,以秸稈為主的畜牧粗飼料開發潛力是巨大的。牛羊等反芻動物對秸稈等粗飼料必吃,以牛為例,按2001年統計,全國牛存欄量為1.5億頭,年需粗飼料4.5億噸,特別是對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粗飼料供應缺口很大。在秸稈開發利用領域里,每年有3億~5億噸的閑置資源;就市場來講,存在著百億元的商機,秸稈綜合利用大有可為。
據測算,每一萬噸秸稈壓縮飼料用於養殖業,可供3000~4000頭牛粗飼料一年的食用,肉牛可增重增收15%,奶牛可增產增收16%,乳脂率也提高0.2%。與此同時,這些飼料絕大部分將形成糞便,一方面可用於製作沼氣,另一方面形成的約一萬噸有機肥可替代化肥,成為發展生態農業一個重要的產業鏈,實踐證明秸稈是最廣闊、最豐富、最廉價、品質較好的粗飼料資源,加快以秸稈為原料的粗飼料工業化生產和現代化的流通已迫在眉睫。
㈣ 豬飼料出廠前都有哪些檢測指標
豬飼料的質量檢測指標飼料是滿足豬營養需要的保證,飼料的營養缺乏、不平衡或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不但影響豬的生長、繁殖,甚至危及豬的健康,嚴重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
(一)外觀檢測
對飼料原料和配合飼料外觀檢測是首要的一步,也是最簡單、最初步的檢測方法。檢測的項目主要有:
1.視覺 觀察飼料的形狀、色澤,有無霉變、蟲子、硬塊、異物、夾雜物等。
2.嗅覺 飼料是否有腐臭、酸敗、焦化味道。
3.味覺 通過舌舔和牙咬檢查飼料的苦、辣、酸、甜、鹹味道。
4.觸覺 通過手捻,覺察飼料的粒度大小、硬度、黏稠性,有無夾雜物及水分的多少。
5.顯微鏡檢測 是根據外表特徵或細胞特點,對單獨或者混合的飼料原料和雜質進行鑒別和評價。判明原料的純度和質量。該法設備簡單(用50-100倍放大鏡和100—400倍立體顯微鏡),快速准確,解析度高,費用低,較易實現。
(二)化學分析
化學分析的項目包括水分、粗蛋白質、粗纖維、粗灰分、粗脂防、礦物質、氨基酸等成分。對豆餅(粕)不但要測定粗蛋白質含量,還要測定尿素酶活性。對魚粉除測定蛋白質外,還要測定含鹽量、尿素和粗灰分。骨粉和磷酸氫鈣既要測定鈣、磷含量,又要測定氟含量。
(三)黴菌和毒素檢測
飼料由於貯存不當,可污染黴菌,並產生黴菌毒素,其中主要有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等。
黴菌及黴菌素污染飼料後,其危害性性有兩方面:一是引起飼料變質,如顏色、味道、氣味等變差,適口性降低,某些成分被分解,營養價值降低;二是飼料中的黴菌毒素可引起豬急性或慢性中毒。黃麴黴毒素屬劇毒物質,幼豬和公豬較敏感,可影響肝臟的功能,損害肝臟組織。天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引起豬發生雌激素亢進症。
(四)動物試驗
該法直接,效果好,但需時間較長,費用多。如消化試驗、飼養實驗、有毒有害物質的毒性試驗等。
㈤ 飼料顆粒機環模的壓縮比的比值代表什麼謝謝!
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在中國沒有統一的標准。
有的企業認為壓縮比是環模的摸孔長度除以摸孔的直徑(即L/d),另外一些企業把這叫長徑比。
有的企業認為壓縮比是喇叭孔的直徑平方除以摸孔直徑的平方(即D*D/d*d)。不好意,我不知道D的平方怎麼輸進來。
㈥ 顆粒飼料制粒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配合飼料加工工藝流程是根據生產規模、原料品種、產品種類按一定的設計規范進行的。與粉料生產工藝相比,顆粒配合飼料加工工藝是在原料接收和預處理、粉碎、配料、混合等工序的基礎上,添加了制粒系統。一般制粒系統包括粉料調質器、制粒機、冷卻器、破碎機、分級篩和包裝機。水產顆粒飼料生產過程往往還包括膨化部分,相應的設備有粉料調質器、膨化機、熟化器、乾燥器、冷卻器等。
配合飼料加工工藝流程用箭頭圖表示如下(圖3)。
圖3 配合飼料的加工工藝制粒機的工作原理:將粉狀物料壓製成顆粒飼料是建立在粉料內部存在空隙的基礎上。粉狀物料是一種具有一定流動性的分散粉粒群的鬆散體。在擠壓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粉粒間相互靠近和重新排列,粉粒間所含空氣逐漸被排出,相互間空隙減小,聯結力增大,粉料自身所具有的潛在的自然黏結物質產生黏結作用,最後粉料被壓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強度的顆粒飼料。在制粒過程中,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糖分受熱而變成可塑性,澱粉部分糊化。飼料制粒一般分壓縮制粒和擠出制粒兩種。壓縮制粒利用沖頭與模型將粉料壓縮成形。擠出制粒採用螺旋、活塞或軋輥等擠出裝置,使物料從模孔中擠出而成形。常用的環模製粒機和平模製粒機屬於擠出制粒。
顆粒飼料破碎原理:各種動物對顆粒飼料的尺寸大小要求不同,特別是雛雞和魚蝦,需要較小的顆粒。根據制粒原理,壓制小顆粒時產量小、動力消耗大,很不經濟。因此,在生產小顆粒時,一般先將粉料壓成較大顆粒,然後經過破碎機破碎後,通過分級篩篩選後獲得符合規格要求的飼料成品,這樣就能達到提高產量、降低電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