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原始
① c語言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C語言出現的歷史背景
C語言是國際上廣泛流行的計算機高級語言,既可用來寫系統軟體,也可用來寫應用軟體。 C語言是在B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ALGOL 60。1960年出現的ALGOL 60是一種面向問題的高級語言,它離硬體比較遠,不宜用來編寫系統程序。1963年英國的劍橋大學推出了CPL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CPL語言在ALGOL 60的基礎上接近硬體一些,但規模比較大,難以實現。1967年英國劍橋大學的Matin Richards對CPL語言做了簡化,推出了BCPL (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 語言。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 以BCPL語言為基礎, 又做了進一步簡化, 設計出了很簡單的而且很接近硬體的B語言 (取BCPL的第一個字母), 並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在PDP7上實現。1971年在PDP11/20上實現了B語言,並寫了UNIX操作系統。但B語言過於簡單,功能有限。 1972年至1973年間,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C語言既保持了BCPL和B語言的優點(精練,接近硬體),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過於簡單,數據無類型等)。最初的C語言只是為描述和實現UNIX操作系統提供一種工作語言而設計的。1973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兩人合作把UNIX的90%以上用C改寫,即UNIX第5版。原來的UNIX 操作系統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開發成功的,是用匯編語言寫的。 1972年至1973年間,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C語言既保持了BCPL和B語言的優點(精練,接近硬體),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過於簡單,數據無類型等)。最初的C語言只是為描述和實現UNIX操作系統提供一種工作語言而設計的。1973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兩人合作把UNIX的90%以上用C改寫,即UNIX第5版。原來的UNIX 操作系統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開發成功的,是用匯編語言寫的。
後來,C語言多次做了改進,但主要還是在貝爾實驗室內部使用。直到1975年UNIX第6版公布後,C語言的突出優點才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1977年出現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C語言編譯程序》,使C移植到其他機器時所需做的工作大大簡化了,這也推動了UNIX操作系統迅速地在各種機器上實現。例如VAX、 AT&T等計算機系統都相繼開發了UNIX。隨著UNIX的日益廣泛使用,C語言也迅速得到推廣。C語言和UNIX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在發展過程中相輔相成。1978年以後,C語言已先後移植到大、中、小、微型機上,已獨立於UNIX和PDP了。現在C語言已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幾種計算機語言之一。以1978年發表的UNIX第7版中的C編譯程序為基礎,Brian W.Kernighan和Dennis M.Ritchie (合稱K&R)合著了影響深遠的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這本書中介紹的C語言成為後來廣泛使用的C語言版本的基礎,它被稱為標准C。1983年,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根據C語言問世以來各種版本對C的發展和擴充,制定了新的標准,稱為ANSI C。 ANSI C比原來的標准C有了很大的發展。K & R在1988年修改了他們的經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按照 ANSI C 標准重新寫了該書。1987年,ANSI又公布了新標准——87 ANSIC。
1990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接受87 ANSI C為ISO C 的標准(ISO 9899—1990)。目前流行的C編譯系統都是以它為基礎的。本書的敘述基本上以ANSI C 為基礎。目前廣泛流行的各種版本C語言編譯系統雖然基本部分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不同。在微型機上使用的有Microsoft C、 Turbo C、 Quick C、BORLAND C等,它們的不同版本又略有差異。因此,讀者應了解所用的計算機系統所配置的C編譯系統的特點和規定
② C語言以前叫什麼,是誰弄出來的
C語言的原型ALGOL 60語言。(也稱為A語言) 1963年,劍橋大學將ALGOL 60語言發展成為CPL(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 1967年,劍橋大學的Matin Richards 對CPL語言進行了簡化,於是產生了BCPL語言。 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將BCPL進行了修改,並為它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B語言」。意思是將CPL語言煮干,提煉出它的精華。並且他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 而在1973年,B語言也給人「煮」了一下,美國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在B語言的基礎上最終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語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個字母作為這種語言的名字,這就是C語言。 為了使UNIX操作系統推廣,1977年Dennis M.Ritchie 發表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系統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的C語言編譯程序》。即是著名的ANSI C。 1978年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貝爾實驗室正式發表了C語言。同時由B.W.Kernighan和D.M.Ritchit合著了著名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書。通常簡稱為《K&R》,也有人稱之為《K&R》標准。但是,在《K&R》中並沒有定義一個完整的標准C 語言,後來由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一個C 語言標准,於一九八三年發表。通常稱之為ANSI C。 1987年,隨著微型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出現了許多C語言版本。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使得這些C語言之間出現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ANSI)為C語言制定了一套ANSI標准, 成為現行的C語言標准 3.C語言的主要特點 。C語言發展迅速, 而且成為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主要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功能。許多著名的系統軟體, 如DBASE Ⅲ PLUS、DBASE Ⅳ 都是由C語言編寫的。用C語言加上一些匯編語言子程序, 就更能顯示C語言的優勢了,象PC- DOS 、WORDSTAR等就是用這種方法編寫的。 1990年,國際化標准組織ISO(Intrernational StandardOrganization)接受了87 ANSI C為ISO C的標准(ISO9899-1990)。1994年,ISO修訂了C語言的標准。目前流行的C語言編譯系統大多是以ANSI C為基礎進行開發的,但不同版本的C編譯系統所實現的語言功能和語法規則有略有差別。
③ C語言源程序到運行程序經過哪幾個步驟
1、預處理
在這一階段,源碼中的所有預處理語句得到處理,例如:#include語句所包含的文件內容替換掉語句本身,所有已定義的宏被展開。
根據#ifdef,#if等語句的條件是否成立取捨相應的部分,預處理之後源碼中不再包含任何預處理語句。
GCC預處理階段可以生成.i的文件,通過選項-E可以使編譯器在預處理結束時就停止編譯。例如:gcc -E -o hello.i hello.c
2、編譯
這一階段,編譯器對源碼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優化等操作,最後生成匯編代碼。這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此也常把整個過程稱為編譯。
可以通過選項-S使GCC在進行完編譯後停止,生成.s的匯編程序。例如:gcc -S -o hello.s hello.c
3、匯編
這一階段使用匯編器對匯編代碼進行處理,生成機器語言代碼,保存在後綴為.o的目標文件中。
當程序由多個代碼文件構成時,每個文件都要先完成匯編工作,生成.o目標文件後,才能進入下一步的鏈接工作。
目標文件已經是最終程序的某一部分了,只是在鏈接之前還不能執行。可以通過-c選項生成目標文件:gcc -c -o hello.o hello.c

4、鏈接
經過匯編以後的機器代碼還不能直接運行。為了使操作系統能夠正確載入可執行文件,文件中必須包含固定格式的信息頭,還必須與系統提供的啟動代碼鏈接起來才能正常運行,這些工作都是由鏈接器來完成的。gcc -o hello hello.c
5、運行:執行.EXE文件,得到運行結果。
④ C語言中的原始數據是甚麼在哪裡找
原始數據就是「你感興趣的問題」的數據,比如好友信息管理的話,估計就是張表這樣的
⑤ c語言程序中,數值型一維數組獲取原始數據的方式有哪幾種
c語言程序中,數值型一維數組獲取原始數據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定義數組時全體初始化:
int a[5]={1,2,3,4,5};
2)定義數組時部分初始化:
int a[5]={1,2};
相當於:
int a[5]={1,2,0,0,0};
3)定義數組後,從鍵盤輸入:
int i,a[5];
for(i=0;i<5;i++)
scanf("%d",&a[i]);
4)定義數組後,從文件輸入:
FILE *fp;
fp=fopen("in.txt","r");
int i,a[5];
for(i=0;i<5;i++)
fscanf(fp,"%d",&a[i]);
5)定義數組後,使用隨機函數賦值:
int i,a[5];
for(i=0;i<5;i++)
a[i]=rand()%100;
6)定義數組後,從別的數組復制(或別的計算方法獲得):
int i,a[5];
for(i=0;i<5;i++)
a[i]=b[i]; //b[]數組已經定義,並已賦值
⑥ C語言的源代碼是什麼意思啊
C語言源代碼,就是依據C語言規則所寫出的程序代碼,常見的存儲文件擴展名為.c文件和.h文件,分別對應C源文件(source file)和C頭文件(header file)。
C語言是一門編程語言,簡單點說,就是由人類書寫按照一定規范書寫的字元,通過一定手段(編譯鏈接)轉換後,可以讓電腦或者其它電子晶元"讀懂",並按照其要求工作的語言。
在所有的編程語言中,C語言是相對古老而原始的,同時也是在同類語言中更接近硬體,最為高效的編程語言。

(6)c語言原始擴展閱讀:
C語言廣泛應用於底層開發。它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產生少量的機器碼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
它能提供了許多低級處理的功能,可以保持著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個標准規格寫出的C語言程序可在許多電腦平台上進行編譯,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處理器(單片機或稱MCU)以及超級電腦等作業平台。
其編譯器主要有Clang、GCC、WIN-TC、SUBLIME、MSVC、Turbo C等。
⑦ C語言的源代碼是什麼意思啊
源代碼(source
code)是指未編譯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設計語言規范書寫的文本文件。
源代碼(也稱源程序),是指一系列人類可讀的計算機語言指令。
在程序語言中,源代碼可以是以書籍或者磁帶的形式出現,但最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這種典型格式的目的是為了編譯出計算機程序。計算機源代碼的最終目的是將人類可讀的文本翻譯成為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二進制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通過編譯器完成。C語言源代碼即用C語言編寫的一類可讀的計算機語言指令。
⑧ 計算機C語言是什麼
C語言就是計算機識別的語言。最原始的就是用0和1編寫的計算機語言,叫做機器語言,編寫特別繁瑣,後來有了匯編語言,採用一些助記符表示機器語言中的機器指令,也是比較麻煩的,但是一些核心程序仍然用的是匯編語言編寫的,再後來有了演算法語言,是一種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語言,比如C語言等,再後來是面向任務的程序設計語言,如資料庫操作語言,再後來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如又C語言發展而來的C++。前兩種屬於低級語言,後幾種都屬於高級語言。每種語言都有它各自的優勢。C語言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學習單片機是必須要學會C語言的。
⑨ C語言中如何把變數原始值改掉
把變數原始值改掉代碼如下:
voidmain(){
inti=1;
printf("valueofichangebefore%d
",i);//int類型的指針*p指針指向int變數i的內存地址。
int*p=&i;
//修改int指針指向的內存地址的值。
*p=2;
printf("valueofichangeafter%d
",i);
}
變數來源於數學,是計算機語言中能儲存計算結果或能表示值的抽象概念。變數可以通過變數名訪問。在指令式語言中,變數通常是可變的;但在純函數式語言(如Haskell)中,變數可能是不可變的。在一些語言中,變數可能被明確為是能表示可變狀態、具有存儲空間的抽象(如在Java和VisualBasic中);但另外一些語言可能使用其它概念(如C的對象)來指稱這種抽象,而不嚴格地定義「變數」的准確外延。
基本類型(基本數值、基本數據類型)是一種既非對象也無方法的數據。在JavaScript中,共有7種基本類型:string,number,bigint,boolean,null,undefined,symbol(ECMAScript2016新增)。多數情況下,基本類型直接代表了最底層的語言實現。所有基本類型的值都是不可改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本類型本身和一個賦值為基本類型的變數的區別。變數會被賦予一個新值,而原值不能像數組、對象以及函數那樣被改變。
⑩ C語言程序(原始串即是當前串種所有的字母用字母表中的後一個字母替換後的結果)
//對一行電文進行加密,每個字母轉換為字母表中循環右移的第三個字母
//大寫字母C加密後的ASCII碼值為(c-62)%26+65
//小寫字母C加密後的ASCII碼值為(c-94)%26+97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定義數組a和b,以及控制變數i
char a[3];
char b[3];
int i;
//提示輸入三個字母
printf("請輸入三個字母不要用空格隔開\n");
//用for循環控制接受字母
for(i=0;i<3;i++)
scanf("%c",&a[i]);
//在下一循環前加入該句
printf("經加密後為:");
//用for循環計算加密後的字母的ASCII值
for(i=0;i<=2;i++)
{
if(a[i]>=97)
b[i]=(a[i]-94)%26+97;
if(a[i]>=65&&a[i]<97)
b[i]=(a[i]-62)%26+65;
//輸出結果
printf("%c",b[i]);
}
printf("\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