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sql語句執行過程

sql語句執行過程

發布時間: 2023-01-28 19:27:52

① Mysql中Sql的執行過程

如果查詢緩存沒有命中,那麼SQL請求會進入分析器,分析器是用來分辨SQL語句的執行目的,其執行過程大致分為兩步:

表1 語法分析關鍵字然後再通過語法規則解析,判斷輸入的SQL 語句是否滿足MySQL語法,並且生成圖5的語法樹。由SQL語句生成的四個單詞中,識別出兩個關鍵字,分別是select 和from。根據MySQL的語法Select 和 from之間對應的是fields 欄位,下面應該掛接username;在from後面跟隨的是Tables欄位,其下掛接的是userinfo。

優化器的作用是對SQL進行優化,生成最有的執行方案。如圖6所示,前面提到的SQL解析器通過語法分析和語法規則生成了SQL語法樹。這個語法樹作為優化器的輸入,而優化器(黃色的部分)包含了邏輯變換和代價優化兩部分的內容。在優化完成以後會生成SQL執行計劃作為整個優化過程的輸出,交給執行器在存儲引擎上執行。

所處的位置如上圖所示,這節的重點在優化器中的邏輯變換和代價優化上。

邏輯變換也就是在關系代數基礎上進行變換,其目的是為了化簡,同時保證SQL變化前後的結果一致,也就是邏輯變化並不會帶來結果集的變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這樣講概念或許有些抽象,通過圖7 來看看邏輯變化如何在SQL中執行的吧。

如圖7所示,從上往下共有4個步驟:
1. 針對存在的SQL語句,首先通過「否定消除」,去掉條件判斷中的「NOT」。語句由原來的「or」轉換成「and」,並且大於小於符號進行變號。藍色部分為修改前的SQL,紅色是修改以後的SQL。2. 等值傳遞,這一步很好理解分別降」t2.a=9」 和」t2.b=5」分別替換掉SQL中對應的值。3. 接下來就是常量表達式計算,將「5+7」計算得到「12」。4. 最後是常量表達式計算後的化簡,將」9<=10」化簡為」true」帶入到最終的SQL表達式中完成優化。

代價優化是用來確定每個表,根據條件是否應用索引,應用哪個索引和確定多表連接的順序等問題。為了完成代價優化,需要找到一個代價最小的方案。因此,優化器是通過基於代價的計算方法來決定如何執行查詢的(Cost-based Optimization)。簡化的過程如下:

這里將配置操作的代價分為MySQL 服務層和MySQL 引擎層,MySQL 服務層主要是定義CPU的代價,而MySQL 引擎層主要定義IO代價。MySQL 5.7 引入了兩個系統表mysql.server_cost和mysql.engine_cost來分別配置這兩個層的代價。如下:MySQL 服務層代價保存在表server_cost中,其具體內容如下:

由上可以看出創建臨時表的代價是很高的,尤其是內部的myisam或innodb臨時表。MySQL 引擎層代價保存在表engine_cost中,其具體內容如下:

目前io_block_read_cost和memory_block_read_cost默認值均為1,實際生產中建議酌情調大memory_block_read_cost,特別是對普通硬碟的場景。MySQL會根據SQL查詢生成的查詢計劃中對應的操作從上面兩張代價表中查找對應的代價值,並且進行累加形成最終執行SQL計劃的代價。再將多種可能的執行計劃進行比較,選取最小代價的計劃執行。

當分析器生成查詢計劃,並且經過優化器以後,就到了執行器。執行器會選擇執行計劃開始執行,但在執行之前會校驗請求用戶是否擁有查詢的許可權,如果沒有許可權,就會返回錯誤信息,否則將會去調用MySQL引擎層的介面,執行對應的SQL語句並且返回結果。例如SQL:「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username = 'Tom';「假設 「username「 欄位沒有設置索引,就會調用存儲引擎從第一條開始查,如果碰到了用戶名字是」 Tom「, 就將結果集返回,沒有查找到就查看下一行,重復上一步的操作,直到讀完整個表或者找到對應的記錄。需要注意SQL語句的執行順序並不是按照書寫順序來的,順序的定義會在分析器中做好,一般是按照如下順序:

如果命中的記錄比較多,應用會從MySql Server一批批獲取數據

本文從MySQL中SQL語句的執行過程作為切入點,首先介紹了查詢請求的執行流程,其中將MySQL的處理分為MySQL Server層和MySQL存儲引擎層。通過介紹SQL語句的流轉,引出了後面要介紹的5大組件,他們分別是:連接器、查詢緩存、分析器、優化器、執行器。後面的內容中對每個組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連接器,負責身份認證和許可權鑒別;查詢緩存,將查詢的結果集進行緩存,提高查詢效率;分析器,對SQL語句執行語法分析和語法規則,生成語法樹和執行計劃;優化器,包括邏輯變換和代價優化;執行器,在檢查用戶許可權以後對數據進行逐條查詢,整個過程遵守SQL語句的執行順序。

② 怎麼執行sql命令

執行sql命令步驟如下:

1、點擊頁面中的【SQL】。

以上就是執行sql命令的步驟。

③ SQL 語句在資料庫中是怎樣執行的

第一步:應用程序把查詢SQL語句發給伺服器端執行

我們在數據層執行SQL語句時,應用程序會連接到相應的資料庫伺服器,把SQL語句發送給伺服器處理。

第二步:伺服器解析請求的SQL語句

SQL計劃緩存,經常用查詢分析器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往往一個查詢語句在第一次運行的時候需要執行特別長的時間,但是如果你馬上或者在一定時間內運行同樣的語句,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返回查詢結果。原因是:

  • 伺服器在接收到查詢請求後,並不會馬上去資料庫查詢,而是在資料庫中的計劃緩存中找是否有相對應的執行計劃。如果存在,就直接調用已經編譯好的執行計劃,節省了執行計劃的編譯時間。

  • 如果所查詢的行已經存在於數據緩沖存儲區中,就不用查詢物理文件了,而是從緩存中取數據,這樣從內存中取數據就會比從硬碟上讀取數據快很多,提高了查詢效率。數據緩沖存儲區會在後面提到。

  • 如果在SQL計劃緩存中沒有對應的執行計劃,伺服器首先會對用戶請求的SQL語句進行語法效驗,如果有語法錯誤,伺服器會結束查詢操作,並用返回相應的錯誤信息給調用它的應用程序。

    注意:此時返回的錯誤信息中,只會包含基本的語法錯誤信息,例如select寫成selec等,錯誤信息中如果包含一列表中本沒有的列,此時伺服器是不會檢查出來的,因為只是語法驗證,語義是否正確放在下一步進行。

    語法符合後,就開始驗證它的語義是否正確。例如,表名、列名、存儲過程等等資料庫對象是否真正存在,如果發現有不存在的,就會報錯給應用程序,同時結束查詢。

    接下來就是獲得對象的解析鎖,我們在查詢一個表時,首先伺服器會對這個對象加鎖,這是為了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如果不加鎖,此時有數據插入,但因為沒有加鎖的原因,查詢已經將這條記錄讀入,而有的插入會因為事務的失敗會回滾,就會形成臟讀的現象。

    接下來就是對資料庫用戶許可權的驗證。SQL語句語法,語義都正確,此時並不一定能夠得到查詢結果,如果資料庫用戶沒有相應的訪問許可權,伺服器會報出許可權不足的錯誤給應用程序,在稍大的項目中,往往一個項目裡面會包含好幾個資料庫連接串,這些資料庫用戶具有不同的許可權,有的是只讀許可權,有的是只寫許可權,有的是可讀可寫,根據不同的操作選取不同的用戶來執行。稍微不注意,無論你的SQL語句寫的多麼完善,完美無缺都沒用。

    解析的最後一步,就是確定最終的執行計劃。當語法、語義、許可權都驗證後,伺服器並不會馬上給你返回結果,而是會針對你的SQL進行優化,選擇不同的查詢演算法以最高效的形式返回給應用程序。例如在做表聯合查詢時,伺服器會根據開銷成本來最終決定採用hashjoin,mergejoin ,還是loop join,採用哪一個索引會更高效等等。不過它的自動化優化是有限的,要想寫出高效的查詢SQL還是要優化自己的SQL查詢語句。

    當確定好執行計劃後,就會把這個執行計劃保存到SQL計劃緩存中,下次在有相同的執行請求時,就直接從計劃緩存中取,避免重新編譯執行計劃。

    第三步:語句執行

    伺服器對SQL語句解析完成後,伺服器才會知道這條語句到底表態了什麼意思,接下來才會真正的執行SQL語句。

    此時分兩種情況:

  • 如果查詢語句所包含的數據行已經讀取到數據緩沖存儲區的話,伺服器會直接從數據緩沖存儲區中讀取數據返回給應用程序,避免了從物理文件中讀取,提高查詢速度。

  • 如果數據行沒有在數據緩沖存儲區中,則會從物理文件中讀取記錄返回給應用程序,同時把數據行寫入數據緩沖存儲區中,供下次使用。

  • 說明:SQL緩存分好幾種,這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有時因為緩存的存在,使得我們很難馬上看出優化的結果,因為第二次執行因為有緩存的存在,會特別快速,所以一般都是先消除緩存,然後比較優化前後的性能表現,這里有幾個常用的方法:

    1 DBCC DROPCLEANBUFFERS

    2 從緩沖池中刪除所有清除緩沖區。

    3 DBCC FREEPROCCACHE

    4 從過程緩存中刪除所有元素。

    5 DBCC FREESYSTEMCACHE

    6 從所有緩存中釋放所有未使用的緩存條目。

    SQL Server 2005資料庫引擎會事先在後台清理未使用的緩存條目,以使內存可用於當前條目。但是,可以使用此命令從所有緩存中手動刪除未使用的條目。

    這只能基本消除SQL緩存的影響,目前好像沒有完全消除緩存的方案,如果大家有,請指教。

    執行順序:

  • FROM子句返回初始結果集。

  • WHERE子句排除不滿足搜索條件的行。

  • GROUP BY子句將選定的行收集到GROUP BY子句中各個唯一值的組中。

  • 選擇列表中指定的聚合函數可以計算各組的匯總值。

  • 此外,HAVING子句排除不滿足搜索條件的行。

  • 計算所有的表達式;

  • 使用order by對結果集進行排序。

  • 查找你要搜索的欄位。

④ sql語句執行順序

1、先執行from,join來確定表之間的連接關系,得到初步的數據。

2、where對數據進行普通的初步的篩選。

3、group by 分組。

4、各組分別執行having中的普通篩選或者聚合函數篩選。

5、然後把再根據我們要的數據進行select,可以是普通欄位查詢也可以是獲取聚合函數的查詢結果,如果是集合函數,select的查詢結果會新增一條欄位。

6、將查詢結果去重distinct。

7、最後合並各組的查詢結果,按照order by的條件進行排序。

SQL語句性能優化:

1, 對查詢進行優化,應盡量避免全表掃描,首先應考慮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2,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對欄位進行 null 值判斷,創建表時NULL是默認值,但大多數時候應該使用NOT NULL,或者使用一個特殊的值,如0,-1作為默 認值。

3,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 MySQL只有對以下操作符才使用索引:<,<=,=,>,>=,BETWEEN,IN,以及某些時候的LIKE。

4,應盡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來連接條件, 否則將導致引擎放棄使用索引而進行全表掃描, 可以 使用UNION合並查詢: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⑤ 怎麼執行SQL語句

擊連接我們的本地資料庫,如下圖所示

⑥ sql語句執行時有幾個步驟

主要是以下幾個階段:
1、語法分析:分析語句是否有錯誤
2、預編譯:對分析通過的語句進行編譯
3、優化編譯:進行語句的自動優化
4、執行:執行優化後的語句,得出結果
呵呵,希望能有幫助,^_^

⑦ 資料庫 SQL語句 子查詢執行過程

子查詢執行過程,可以用以下例子來說明:

語句如下:

select*fromscorewheresidin(selectsidfromstudentwhere班級='一班')

在sql語句中,資料庫先執行的是括弧中的部分,得出student表中一班學生的sid,然後再在score表中選出sid為一班id的哪些學生的詳細內容。

熱點內容
java返回this 發布:2025-10-20 08:28:16 瀏覽:582
製作腳本網站 發布:2025-10-20 08:17:34 瀏覽:876
python中的init方法 發布:2025-10-20 08:17:33 瀏覽:571
圖案密碼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20 08:16:56 瀏覽:757
怎麼清理微信視頻緩存 發布:2025-10-20 08:12:37 瀏覽:673
c語言編譯器怎麼看執行過程 發布:2025-10-20 08:00:32 瀏覽:1000
郵箱如何填寫發信伺服器 發布:2025-10-20 07:45:27 瀏覽:244
shell腳本入門案例 發布:2025-10-20 07:44:45 瀏覽:103
怎麼上傳照片瀏覽上傳 發布:2025-10-20 07:44:03 瀏覽:795
python股票數據獲取 發布:2025-10-20 07:39:44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