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loc
『壹』 python loc=None
這是一個值。
在Python中有一個值稱為None,它表示沒有值None是NoneType數據類型的唯一值就像布爾值True和False一樣,None必須大寫首字母N如果你希望變數中存儲的東西不會與一個真正的值混淆,這個沒有值的值就可能有用有一個使用None的地方就是print()的返回值print()函數在屏幕上顯示文本,但它不需要返回任何值,這和len()或input()不同但既然所有函數調用都需要求值為一個返回值,那麼print()就返回None。
Python由荷蘭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學會的吉多·范羅蘇姆於1990年代初設計,作為一門叫做ABC語言的替代品Python提供了高效的高級數據結構,還能簡單有效地面向對象編程。
『貳』 想學python進行數據分析,請問要學多久
Python是大家進入編程世界的理想選擇,也是最適合零基礎學習的編程語言,Python涉及多個領域,不同領域的技術要求是不同,雖然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但是在學習Python的時候,不能只針對一個方向去學習,依然需要從頭開始,再到精通,一般情況下來說,報名培訓班學習入門到精通5-6個月左右。
『叄』 數據分析員用python做數據分析是怎麼回事,需要用到python中的那些內容,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最近,Analysis with Programming加入了Planet Python。我這里來分享一下如何通過Python來開始數據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數據導入
導入本地的或者web端的CSV文件;
數據變換;
數據統計描述;
假設檢驗
單樣本t檢驗;
可視化;
創建自定義函數。
數據導入
1
這是很關鍵的一步,為了後續的分析我們首先需要導入數據。通常來說,數據是CSV格式,就算不是,至少也可以轉換成CSV格式。在Python中,我們的操作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
# Reading data locally
df = pd.read_csv('/Users/al-ahmadgaidasaad/Documents/d.csv')
# Reading data from web
data_url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lstat/Analysis-with-Programming/master/2014/Python/Numerical-Descriptions-of-the-Data/data.csv"
df = pd.read_csv(data_url)
為了讀取本地CSV文件,我們需要pandas這個數據分析庫中的相應模塊。其中的read_csv函數能夠讀取本地和web數據。
1
既然在工作空間有了數據,接下來就是數據變換。統計學家和科學家們通常會在這一步移除分析中的非必要數據。我們先看看數據(下圖)
對R語言程序員來說,上述操作等價於通過print(head(df))來列印數據的前6行,以及通過print(tail(df))來列印數據的後6行。當然Python中,默認列印是5行,而R則是6行。因此R的代碼head(df, n = 10),在Python中就是df.head(n = 10),列印數據尾部也是同樣道理

9
plt.show(sns.lmplot("Benguet", "Ifugao", df))
在Python中,我們使用def函數來實現一個自定義函數。例如,如果我們要定義一個兩數相加的函數,如下即可:
def add_2int(x, y):
return x + y
print add_2int(2, 2)
# OUTPUT
4
順便說一下,Python中的縮進是很重要的。通過縮進來定義函數作用域,就像在R語言中使用大括弧{…}一樣。這有一個我們之前博文的例子:
產生10個正態分布樣本,其中和
基於95%的置信度,計算和;
重復100次; 然後
計算出置信區間包含真實均值的百分比
Python中,程序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cipy.stats as ss
def case(n = 10, mu = 3, sigma = np.sqrt(5), p = 0.025, rep = 100):
m = np.zeros((rep, 4))
for i in range(rep):
norm = np.random.normal(loc = mu, scale = sigma, size = n)
xbar = np.mean(norm)
low = xbar - ss.norm.ppf(q = 1 - p) * (sigma / np.sqrt(n))
up = xbar + ss.norm.ppf(q = 1 - p) * (sigma / np.sqrt(n))
if (mu > low) & (mu < up):
rem = 1
else:
rem = 0
m[i, :] = [xbar, low, up, rem]
inside = np.sum(m[:, 3])
per = inside / rep
desc = "There are " + str(inside) + " confidence intervals that contain "
"the true mean (" + str(mu) + "), that is " + str(per) + " percent of the total CIs"
return {"Matrix": m, "Decision": desc}
上述代碼讀起來很簡單,但是循環的時候就很慢了。下面針對上述代碼進行了改進,這多虧了Python專家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cipy.stats as ss
def case2(n = 10, mu = 3, sigma = np.sqrt(5), p = 0.025, rep = 100):
scaled_crit = ss.norm.ppf(q = 1 - p) * (sigma / np.sqrt(n))
norm = np.random.normal(loc = mu, scale = sigma, size = (rep, n))
xbar = norm.mean(1)
low = xbar - scaled_crit
up = xbar + scaled_crit
rem = (mu > low) & (mu < up)
m = np.c_[xbar, low, up, rem]
inside = np.sum(m[:, 3])
per = inside / rep
desc = "There are " + str(inside) + " confidence intervals that contain "
"the true mean (" + str(mu) + "), that is " + str(per) + " percent of the total CIs"
return {"Matrix": m, "Decision": desc}
數據變換
創建自定義函數
『肆』 Python 基本操作- 數據選取loc、iloc、ix函數
loc中的數據是列名,是字元串,所以前後都要取;iloc中數據是int整型,所以是Python默認的前閉後開
構建數據集df
loc函數主要通過行標簽索引行數據 ,劃重點, 標簽!標簽!標簽!
loc[1] 選擇行標簽是1的(從0、1、2、3這幾個行標簽中)
loc[0:1] 和 loc[0,1]的區別,其實最重要的是loc[0:1]和iloc[0:1]
索引某一列數據,loc[:,0:1],還是標簽,注意,如果列標簽是個字元,比如'a',loc['a']是不行的,必須為loc[:,'a']。
但如果行標簽是'a',選取這一行,用loc['a']是可以的。
iloc 主要是通過行號獲取行數據,劃重點,序號!序號!序號!
iloc[0:1],由於Python默認是前閉後開,所以,這個選擇的只有第一行!
如果想用標簽索引,如iloc['a'],就會報錯,它只支持int型。
ix——結合前兩種的混合索引,即可以是行序號,也可以是行標簽。
如選擇prize>10(prize為一個標簽)的,即 df.loc[df.prize>10]
還有&並或等操作
python選取特定列——pandas的iloc和loc以及icol使用
pandas入門——loc與iloc函數
pandas中loc、iloc、ix的區別
pandas基礎之按行取數(DataFrame)
『伍』 Python Pandas 依據標簽或者位置選取特定行列 loc和iloc兩種方式
Pandas中有兩種方式可以進行特定行列的選取,一種是在知道每一列的名稱(label)的情況下(df.loc),一種是在只知道列的位置(integer-location)的情況下(df.iloc)。
可以看出,上述的冒號(:)意味著選取所有的行,所以只需在此處進行改動即可選取特定行(前開後閉)
同樣在選取特定行的時候,依然存在基於label或者是基於integer-location的選擇
選取行採用df.iloc方式,具體如下
除此之外,在採用非標簽的方式選擇的時候,可以通過輸入布爾型變數進行篩選,比如 df.iloc[[True, False, True]] ,或者是 df.iloc[lambda x: x.index % 2 == 0]
完結撒花,反正知道了df.loc和df.iloc的差別之後自由組合就好了~
參考資料: https://pandas.pydata.org/pandas-docs/stable/reference/frame.html#indexing-iteration
『陸』 python怎麼把用新的列替換某列
1、通過列名來訪問到該表格中的這個列,然後調用replace()方法來將其中的值給替換掉。
2、使用切片方式訪問到指定列,不過需要調用loc這個表示行列的對象。
3、調用contains()方法檢查列中是否有指定的值,有的話就將其進行替換處理。
『柒』 matplotlib-legend()中loc的用法
python - matplotlib-legend()中loc的用法
matplotlib中的legend主要用來設置圖例相關的內容,其中loc用來表示圖例的具體位置,他的可選的參數可以是字元,也可以是數字,默認情況下是0(即best),參數及意思如下:
0: 『best』 (自動尋找最好的位置)
1: 『upper right』 (右上角)
2: 『upper left』 (左上角)
3: 『lower left』 (左下角)
4: 『lower right』 (右下角)
5: 『right』 (右邊中間)
6: 『center left』 (左邊中間)
7: 『center right』 (右邊中間)
8: 『lower center』 (中間最下面)
9: 『upper center』 (中間最上面)
10: 『center』 (正中心)
參考文章:
1、 python - matplotlib-legend()中loc的用法
『捌』 python中圖例的位置怎麼手動調整
1.最近遇到一個問題,關於圖例legend如何畫在圖外的問題,並以適合的比例顯示出來。
2.首先傳統的做法如下,這種方式並不能滿足我的要求,而且是顯示在圖內。
ax1.legend(loc='center left', bbox_to_anchor=(0.2, 1.12),ncol=3)1
loc表示圖例的位置,有多種形式:
『North』 圖例標識放在圖頂端
『South』 圖例標識放在圖底端
『East』 圖例標識放在圖右方
『West』 圖例標識放在圖左方
『NorthEast』 圖例標識放在圖右上方(默認)
『NorthWest 圖例標識放在圖左上方
『SouthEast』 圖例標識放在圖右下角
『SouthWest』 圖例標識放在圖左下角12345678
有人說簡單,有相同的方式,如下經測試不行,可能是本人用的python版本不行,所用的方式就是和前面一樣,採用如下的方式來替換上面的legend位置。
『North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上方
『South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下方
『East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右方
『West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左方
『NorthEast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右上方
『NorthWest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左上方
『SouthEast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右下方
『SouthWestOutside』 圖例標識放在圖框外側左下方
(以上幾個將圖例標識放在框圖外)
『Best』 圖標標識放在圖框內不與圖沖突的最佳位置
『BestOutside』 圖標標識放在圖框外使用最小空間的最佳位置1234567891011
bbox_to_anchor:表示legend的位置,前一個表示左右,後一個表示上下。當使用這個參數時。loc將不再起正常的作用,ncol=3表示圖例三列顯示。
3.有人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用對坐標軸放大或是縮小的方式,經本人測試可以行,但是,放大縮小的比率不讓人滿意,且很難控制到適合的位置。有興趣可以參考鏈接,最終得出此方法不行。
4.那麼就沒有辦法了嗎?NO.NO,請看下面,最終完成如下。

這就是本人要的效果,不廢話,具體做法如下
box = ax1.get_position()
ax1.set_position([box.x0, box.y0, box.width , box.height* 0.8])12
首先按上面的方式,如果你想將圖例放上面就box.height*0.8,放右邊就box.width*0.8其它方式一樣。同時配合下面來使用。
ax1.legend(loc='center left', bbox_to_anchor=(0.2, 1.12),ncol=3)1
主要是bbox_to_anchor的使用,自己可以修改參數試下,good luck for you.
閱讀全文
版權聲明:原創文章,未經博主
『玖』 python數據分析可以做什麼工作
python可以做什麼?
檢查數據表:Python中使用shape函數來查看數據表的維度,也就是行數和列數。
數據表清洗:Python中處理空值的方法比較靈活,可以使用Dropna函數用來刪除數據表中包含空值的數據,也可以使用fillna函數對空值進行填充。
數據預處理:數據預處理是對清洗完的數據進行整理以便後期的統計和分析工作,主要包括數據表的合並、排序、數值分列、數據分組及標記等工作。
數據提取:主要是使用三個函數:loc、iloc和ix,其中loc函數按標簽值進行提取,iloc按位置進行提取,ix可以同時按標簽和位置進行提取。
數據篩選匯總:Python中使用loc函數配合篩選條件來完成篩選功能,配合sum和 count函數還能實現excel中sumif和countif函數的功能。
綜合這五種工作內容來說,python數據分析就業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拾』 python中iloc 和loc ix的區別
loc 在index的標簽上進行索引,范圍包括start和end。
iloc 在index的位置上進行索引,不包括end.。
ix 是 iloc 和 loc的合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