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畫流程圖
Ⅰ 如何製作簡單的程序
製作簡單的程序,可以通過繪制流程圖的方式輔助理清邏輯,以下是具體步驟:
打開流程圖軟體:
- 首先,在電腦上打開已經安裝好的流程圖軟體。
創建新圖表:
- 在軟體界面上,點擊「創建新圖表」以開始新的流程圖繪制。如果之前已有圖表,可以選擇「打開現有圖表」來繼續編輯。
設置文件名和選擇流程圖形式:
- 在接下來的界面中,可以修改文件名,並在界面左側選擇適合的流程圖形式。選擇好後,點擊「創建」按鈕進入操作界面。
輸入文字:
- 進入操作界面後,點擊流程圖上的圖形即可開始輸入文字。這些文字將代表程序中的各個步驟或模塊。
編輯樣式和文本:
- 輸入文字後,在右側可以看到「樣式」、「文本」、「排列」等選項。通過這些選項,可以自行編輯文字的樣式、大小、顏色等,以及調整圖形的排列方式。
添加圖形工具:
- 除了上述功能外,還可以點擊「通用」選項,從中選擇更多的圖形工具。選中圖形後,可以將其添加到流程圖上,以表示程序中的不同部分或邏輯關系。
保存流程圖:
- 最後,將繪制完畢的流程圖進行保存。點擊界面上方的「文件」選項,再選擇「保存」即可將流程圖保存到指定位置。
注意:雖然流程圖可以幫助理清程序邏輯,但實際的程序編寫還需要使用編程語言(如python、Java等)在集成開發環境(IDE)中進行。流程圖可以作為程序設計的輔助工具,幫助開發者更好地規劃和實現程序功能。
Ⅱ Python使用Plotly繪制常見5種動態互動式圖表
可視化數據是講述故事、闡釋想法和展示成果的重要工具。Plotly圖形庫為Python提供了強大的互動式圖表繪制能力,本文將帶你探索基於Plotly的五種常見動態互動式圖表。
數據可視化不僅限於直方圖和箱形圖,Plotly讓你的圖表動態且交互。數據科學家需具備有效溝通能力,而可視化是完成這一任務的絕佳工具。本文將介紹五種非傳統的可視化技術,讓你的數據故事更生動、更有效。
Plotly整合能力強,與Jupyter Notebook兼容,可嵌入網站,並集成Dash,用於構建儀錶板和分析應用。啟動Plotly之前,確保已安裝,只需在終端運行相應命令。
動態圖表能夠展示數據隨時間的變化。Plotly的動畫工具只需一行代碼即可生成,如圖表所示。時間數據研究時,動畫圖表能直觀展示指標演變。
太陽圖(sunburst chart)通過層次結構展示數據,適合分解通過一個或多個類別變數的給定量。代碼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太陽圖根據性別和每天的時間分解平均小費數據。
太陽圖交互性強,用戶可點擊探索各個類別。通過定義類別、層次結構和值,如group by語句的輸出,可以創建層次結構,如案例中的性別和時間。
流程圖展示類別變數之間的關系,用戶可以隨時拖放、高亮和瀏覽值,適合演示使用。平行坐標圖是流程圖的連續版本,用於識別離群值、聚類、趨勢和冗餘變數。
量表圖和指示器用於報告KPI等成功指標,並展示目標距離。量表圖視覺效果顯著,指示器結合文字記號,增強視覺吸引力,展現增長指標。
Plotly提供的動態互動式圖表,讓數據故事講述更生動、更有效。通過本文介紹的五種可視化方法,你將能夠以更多元、動態的方式展示數據。
Ⅲ 求兩個數最大的流程圖並編寫程序
如果我們想用簡單直觀的方法來求兩個數的最大值,我們可以用以下的演算法:
輸入兩個數a和b。
比較a和b的大小。
如果a大於b,則輸出a為最大值。
如果a小於或等於b,則輸出b為最大值。
結束。
這個演算法的流程圖如下:
如果我們想用Python語言來實現這個演算法,我們可以用以下的代碼:
# 輸入兩個數
a = int(input("請輸入第一個數:"))
b = int(input("請輸入第二個數:"))
# 比較a和b的大小
if a > b:
# 輸出a為最大值
print("最大值是", a)
else:
# 輸出b為最大值
print("最大值是", b)
Ⅳ python中流程圖的基本元素
流程圖:使用圖形表示演算法的思路是一種極好的方法,因為千言萬語不如一張圖。流程圖在匯編語言和早期的BASIC語言環境中得到應用。相關的還有一種PAD圖,對PASCAL或C語言都極適用。
用requests發送一個請求,獲取返回的json,在Python中就是一個字典,通過key就可以取到對應欄位的值。
r = requests.get(url)
rbody = r.json()
bonus_int = rbody['resp']['attachAwardInfo']['bonusInt']
(4)python畫流程圖擴展閱讀:
流程圖主要用來說明某一過程。這種過程既可以是生產線上的工藝流程,也可以是完成一項任務必需的管理過程。
例如,一張流程圖能夠成為解釋某個零件的製造工序,甚至組織決策制定程序的方式之一。這些過程的各個階段均用圖形塊表示,不同圖形塊之間以箭頭相連,代表它們在系統內的流動方向。下一步何去何從,要取決於上一步的結果,典型做法是用「是」或「否」的邏輯分支加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