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isinstance
『壹』 isinstance()函數
isinstance() 是 Python 中用於驗證對象類型是否符合指定類型的內置函數。使用時,需輸入兩個參數:
第一個參數是對象,即要檢查的實例。
第二個參數是類信息,可以是直接或間接繼承的類、基本類型或它們的組合元組。
函數返回值取決於對象的類型與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返回 True;否則返回 False。
在檢查對象類型時,isinstance() 考慮繼承關系。如果對象是指定類型的子類實例,函數也會返回 True。這與 type() 不同,type() 不會將子類視為父類類型,不考慮繼承。
此外,classinfo 參數允許為類型元組。如果對象是類型元組中的任意一個類型的實例,函數會返回 True。
簡言之,isinstance() 是 Python 中處理對象類型的關鍵工具,用於判斷對象是否屬於指定類型。
『貳』 Python2和Python3中isinstance與type的區別
Python2與Python3中isinstance與type方法各有特點,用於判斷對象類型。
isinstance與type皆可用於判斷類型,isinstance的使用方式為isinstance(object,classinfo);type的使用方式為type(object)。
例如isinstance(1,int)的輸出為True。
而type(1)則返回結果為:int。
在Python2中,type方法不能用於檢查對象是否屬於某個類。
例如,a的type返回值是instance,而非A。
相比之下,Python3中type方法結果與預期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isinstance方法支持類繼承關系的判斷,而type方法不支持繼承,僅能判斷對象是否為當前類實例。
『叄』 Python—assert、isinstance的用法
Python—assert、isinstance的用法
1 assert
assert 語句是一種插入調試斷點到程序的一種便捷的方式。
2 isinstance
當我們定義粗納一個class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定義了一種數據類型。
判斷一個變數李兄是否某個類型可以用isinstance()判斷:
class Students():
def init (self,name,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a = ཆ'
b = 3
c = [1,2,3]
d = (1,2,3)
f = Student('Eden',99.9)
print(isinstance(a, str)) # True a屬於字元串
print(isinstance(b, int)) # True b屬於整形
print(isinstance(c, list)) # True c屬於整形
print(isinstance(d, tuple)) # True d屬於元組
print(isinstance(f, Student)) # True f屬於類
3 assert isinstance
a = 2
assert isinstance(a,int) # 插入斷言,判斷a是否為哪凳襲int類型
『肆』 Python issubclass和isinstance函數:檢查類型
issubclass 和 isinstance 函數在 Python 中用於檢查類型,具體說明如下:
issubclass:
- 功能:用於檢查 cls 是否為 class_or_tuple 指定的類或元組中包含的多個類中的任意類的子類。
- 參數:
- cls:要檢查的類。
- class_or_tuple:一個類或者包含多個類的元組。
- 示例:如果 A 是 B 的子類,那麼 issubclass 返回 True。
isinstance:
- 功能:用於檢查 obj 是否為 class_or_tuple 指定的類或元組中包含的多個類中的任意類的對象。
- 參數:
- obj:要檢查的對象。
- class_or_tuple:一個類或者包含多個類的元組。
- 示例:如果 obj 是 B 類或其子類的實例,那麼 isinstance 返回 True。
總結: issubclass 用於類之間的繼承關系檢查,判斷一個類是否為另一個類的子類。 isinstance 用於對象與類之間的關系檢查,判斷一個對象是否為某個類的實例或其子類的實例。
這兩個函數在編寫健壯的 Python 代碼時非常有用,可以幫助開發者在進行方法調用之前進行類型檢查,從而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