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一定
㈠ c語言怎樣產生一定范圍的隨機數
在C語言中,rand()函數可以用來產生隨機數,但是這不是真真意義上的隨機數,是一個偽隨機數,是根據一個數,可以稱它為種子。
為基準以某個遞推公式推算出來的一系數,當這系列數很大的時候,就符合正態公布,從而相當於產生了隨機數。
C語言產生一定范圍的隨機數的源代碼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int i;
for(i=0; i<10; i++) //隨機產生10個數。
{
printf("%d ", rand());
}
return 0;
}
(1)c語言一定擴展閱讀
1、如果要隨機生成一個在一定范圍的數,你可以在宏定義中定義一個random(int number)函數,然後在main()裡面直接調用random()函數。
2、在對rand()的前三次調用中,並且此後得到的返回值仍然是在對rand()的第一批調用中所得到的其餘的返回值。因此,只有再次給srand()提供一個隨機的「種子」值,才能再次得到一個隨機數。
㈡ 如何用c語言產生一定范圍內的隨機數
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是一種方法,因為每一次運行程序的時間是不同的。
在C語言里所提供的隨機數發生器的用法:現在的C編譯器都提供了一個基於ANSI標準的偽隨機數發生器函數,用來生成隨機數。它們就是rand()和srand()函數。這二個函數的工作過程如下:
1) 首先給srand()提供一個種子,它是一個unsigned int類型,其取值范圍從0~65535;
2) 然後調用rand(),它會根據提供給srand()的種子值返回一個隨機數(在0到32767之間)
3) 根據需要多次調用rand(),從而不間斷地得到新的隨機數;
4) 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給srand()提供一個新的種子,從而進一步「隨機化」rand()的輸出結果。
下面是0~32767之間的隨機數程序: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 使用當前時鍾做種子
void main(void)
{int i;
srand((unsigned)time( NULL ) ); // 初始化隨機數
for(i = 0; i < 10;i++) // 列印出 10 個隨機數
printf("%d ", rand() );
}
根據上面的程序可以很容易得到0~1之間的隨機數: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int i;
srand((unsigned)time( NULL ) );
for(i = 0; i < 10;i++)
printf("%5.2f ", rand()/32767.0);
}
而產生1~100之間的隨機數可以這樣寫: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int main( )
{int i;
srand((unsigned)time( NULL ) );
for(i = 0; i < 10;i++)
printf("%d ", rand()%100+1);
}
(2)c語言一定擴展閱讀:
C語言高效編程技巧:
一:以空間換時間
計算機程序中最大的矛盾是空間和時間的矛盾,那麼,從這個角度出發逆向思維來考慮程序的效率問題
二: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數學是計算機之母,沒有數學的依據和基礎,就沒有計算機發展,所以在編寫程序的時候,採用一些數學方法會對程序的執行效率有數量級的提高。
三:使用位操作
實現高效的C語言編寫的第三招----使用位操作,減少除法和取模的運算。
在計算機程序中,數據的位是可以操作的最小數據單位,理論上可以用「位運算」來完成所有的運算和操作。一般的位操作是用來控制硬體的,或者做數據變換使用,但是,靈活的位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程序運行的效率。
㈢ 如何在C語言中生成一定范圍內的隨機數
用rand函數吧,好久不用C語言,不太記得,貌似是int a=rand()% X(X即范圍)這是偽隨機數
#include<time.h>
srand(time(NULL));使用前用這條語句初始化
使用int a=rand() / RAND_MAX * n;
就得到真正的隨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