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對象和實例

python對象和實例

發布時間: 2025-10-04 14:05:45

A. python的類和對象入門

本文來說說Python中的類與對象,Python這門語言是無處不對象,如果你曾淺要了解過Python,你應該聽過Python是一種面向對象編程的語言,所以你經常可能會看到面向「對象」編程這類段子,而面向對象編程的語言都會有三大特徵:封裝、繼承、多態。

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很多函數、方法的操作都具有這些性質,我們只是會用,但還沒有去深入了解它的本質,下面就介紹一下關於類和對象的相關知識。

封裝這個概念應該並不陌生,比如我們把一些數據封裝成一個列表,這就屬於數據封裝,我們也可以將一些代碼語句封裝成一個函數方便調用,這就是代碼的封裝,我們也可以將數據和代碼封裝在一起。用術語表示的話,就是可以將屬性和方法進行封裝,從而得到對象。

首先我們可以定義一個類,這個類中有屬性和方法,但有的夥伴會比較好奇,屬性和方法不是會封裝成對象嘛,為什麼又變成類了?舉個例子,類就好比是一個毛坯房,而對象是在毛坯房的基礎上改造成的精裝房。

在類定義完成時就創建了一個類對象,它是對類定義創建的命名空間進行了一個包裝。類對象支持兩種操作:屬性引用和實例化。

屬性引用的語法就是一般的標准語法:obj.name。比如XiaoMing.height和XiaoMing.run就是屬性引用,前者會返回一條數據,而後者會返回一個方法對象。

這里也支持對類屬性進行賦值操作,比如為類中的weight屬性賦予一個新值。

而類的實例化可以將類對象看作成一個無參函數的賦值給一個局部變數,如下:

ming就是由類對象實例化後創建的一個實例對象,通過實例對象也可以調用類中的屬性和方法。

類在實例化過程中並不都是像上面例子一樣簡單的,一般類都會傾向將實例對象創建為有初始狀態的,所以在類中可能會定義一個__init__的魔法方法,這個方法就可以幫助接收、傳入參數。

而一個類如果定義了__init__方法,那麼在類對象實例化的過程中就會自動為新創建的實例化對象調用__init__方法,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可以看到在__init__()中傳入了參數x和y,然後在print_coor中需要接收參數x和y,接下來通過實例化這個類對象,驗證一下參數是否能通過__init__()傳遞到類的實例化操作中。

所謂繼承就是一個新類在另一個類的基礎上構建而成,這個新類被稱作子類或者派生類,而另一個類被稱作父類、基類或者超類,而子類會繼承父類中已有的一些屬性和方法。

比如上面這個例子,我並沒有將list_定義成一個列表,但它卻能調用append方法。原因是類Mylist繼承於list這個基類,而list_又是Mylist的一個實例化對象,所以list_也會擁有父類list擁有的方法。當然可以通過自定義類的形式實現兩個類之間的繼承關系,我們定義Parent和Child兩個類,Child中沒有任何屬性和方法,只是繼承於父類Parent。

當子類中定義了與父類中同名的方法或者屬性,則會自動覆蓋父類對應的方法或屬性,還是用上面這個例子實現一下,方便理解。

可以看到子類Child中多了一個和父類Parent同名的方法,再實例化子類並調用這個方法時,最後調用的是子類中的方法。Python中繼承也允許多重繼承,也就是說一個子類可以繼承多個父類中的屬性和方法,但是這類操作會導致代碼混亂,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不推薦使用,這里就不過多介紹了。

多態比較簡單,比如定義兩個類,這兩個類沒有任何關系,只是兩個類中有同名的方法,而當兩個類的實例對象分別調用這個方法時,不同類的實例對象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上面這兩個類中都有introce方法,我們可以實例化一下兩個類,利用實例對象調用這個方法實現一下多態。

判斷一個類是否是另一個類的子類,如果是則返回True,反之則返回False。

需要注意的有兩點:

判斷一個對象是否為一個類的實例對象,如果是則返回True,反之則返回False。

需要注意的有兩點:

判斷一個實例對象中是否包含一個屬性,如果是則返回True,反之則返回False。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個參數name必須為字元串形式傳入,如果不是則會返回False。

B. python什麼是類,對象,實例

類和對象
對象是什麼?

對象=屬性(靜態)+方法(動態);

屬性一般是一個個變數;方法是一個個函數;

#類的屬性 就是 類變數

#實例變數:定義在方法中的變數,只作用於當前實例的類。

例子:

class Turtle:#python 中類名約定以大寫字母開頭
'''關於類的簡單例子。。。'''
#屬性 == 類變數
color ="green"
weight="10kg"
legs=4
shell=True
mouth='big'
#方法
def climb(self):
self.name = "test" #實例變數:定義在方法中的變數,只作用於當前實例的類。
print("我在很努力爬。")
def run(self):
print('我在很努力跑。')
def bite(self):
print('我要要要要要')
def sleep(self):
print('我要睡覺啦。')
#創建一個實例對象也就是類的實例化!
tt =Turtle() #類的實例化,也就是創建一個對象,類名約定大寫字母開頭
tt.bite() #創建好類後就能調用類裡面的方法叻;
tt.sleep()

C. [Python]使用metaclass創建類對象

本文旨在深入探討元類(metaclass)在Python中的應用,通過實例演示如何使用自定義元類來控制類對象的創建行為。元類是類的一種,主要用於創建類對象。Python自帶的`type()`函數就是一個元類,能夠動態創建類對象。然而,為了實現更靈活的控制和擴展類的行為,我們可以自定義元類,這通常通過繼承`type`類實現。



元類與類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元類創建類對象,類創建實例對象。簡而言之,實例對象是類對象的實例,類對象是元類對象的實例。



自定義元類的步驟

在Python中自定義元類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1. 定義一個類作為元類,該類需要繼承自`type`。




  2. 在元類中實現特定邏輯,例如通過修改類屬性、方法等。




  3. 在類定義中明確指定使用自定義元類,如使用`metaclass=my_metaclass`。





在實現自定義元類時,需要特別關注傳遞給元類的參數,即類名、基類列表以及類屬性字典。元類接收這些參數,並據此創建新的類對象。



實例解析

我們以`A`類為例,假設`A`類繼承自`B`和`C`類,並通過自定義元類`my_metaclass`控制`A`類的創建過程。在`my_metaclass`中,可以通過修改類屬性字典來改變類屬性值,甚至添加新的類屬性。



當定義`A`類時,Python解釋器會掃描定義語句並提取參數,然後將這些參數傳遞給元類`my_metaclass`。在元類內部,通過`attrs`字典修改類屬性,並通過調用`type()`函數創建新的類對象。最終,這個新的類對象作為結果返回給類定義。



注意事項

使用自定義元類進行類創建時,需要考慮到道德問題。例如,改變類屬性值或添加未定義的類屬性可能在代碼邏輯中產生混淆,導致難以追蹤代碼意圖。因此,在使用自定義元類時,應確保其用途清晰且不會誤導其他開發者。



總結

本文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自定義元類來控制類對象的創建過程,包括元類的基本概念、使用場景和實現步驟。通過實例演示,我們了解了如何在類定義中指定自定義元類,並通過修改類屬性字典來實現類行為的定製。在實際應用中,合理使用元類可以提高代碼的靈活性和擴展性,但同時需要注意避免潛在的混淆和錯誤。

D. python class用法理解

python中class用法是什麼呢?不知道的小夥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class的定義及常用稱呼:
類(Class): 用來描述具有相同的屬性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它定義了該集合中每個對象所共有的屬性和方法。
對象:它是類的實例化。
方法:指類中定義的函數。
2、類對象支持兩種操作:
屬性引用和實例化。
屬性引用的語法:obj.屬性
類實例化的語法:obj = 類名()
類中方法的調用:obj.方法名()
3、舉例:
例1
class student(object): #自定義一個類student
def speak(self): ## 哪個對象調用了這個方法,self就是那個對象;可以把self理解為一個形參
print(%s 說:我今年%s歲 % (self.name, self.age))
john = student() #類student 實例化一個對象john
john.name = 約翰 # 給對象添加屬性
john.age = 19
john.speak() # 調用類中的 speak()方法
此時的輸出為
約翰 說:我今年19歲
例2
class student(object): # 定義構造方法 有init,有別於自定義類
def __init__(self, n, a): #__init__() 是類的初始化方法;它在類的實例化操作後 會自動調用,不需要手動調用;
self.name = n
self.age = a # 設置屬性
def speak(self): # 定義類中的普通方法
print(%s 說:我今年%s歲 % (self.name, self.age))
john = student(約翰,19) #類student 實例化一個對象john
john.speak() # 調用類中的 speak()方法
最後的輸出同上個例子
在python中使用__開頭 並以__結尾的方法,稱之為魔法方法;
init(self) 是類的初始化方法,也稱構造方法,是一種特殊的魔法方法; init(self)在實例化後,會自動調用,而不用手動調用,所以一般把屬性設置在_init__()里;
常用到的魔法方法還有:str(self) 、 del(self)等。
4、類的繼承以及super,self的使用:
子類繼承父類,即子類擁有了父類的屬性和方法。
python中類的初始化都是__init__()。所以父類和子類的初始化方式都是__init__()
但是如果子類初始化時沒有這個函數,那麼它便調用父類的__init__();(對應例input1)
如果子類種調用了父類的init,但自己又定義了自己的init,那麼就會覆蓋父類的初始化函數,只顯示子類自己的初始化。(對應例input2)
input1: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使用super的方式來顯示調用父類的__init__()函數
super(Panda, self).__init__() # 第二種super初始化的方式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實例化Panda
print(panda.name)
output1:
我是父類
input2: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name = panda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print(panda.name)
output2:
panda
2. self和super的區別:
(1) self是首先調用自身的方法如果自身沒有再去父類中找;super是直接從父類中找方法
(2)self是類(可以理解為形參),super是預編譯指令
反正要繼承父類,直接上super就ok了
input3: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def A(self): #父類中的A方法
print(父類的A方法)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myname = panda
def A(self): #子類中的A方法
print(子類的A方法)
def B(self):
self.A() #self調用A
super().A() #super調用A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panda.B() #通過B函數來調用A方法,查看self和super的區別
output3:
子類的A方法#我們說過self是先從自身找方法,沒有再去父類找
父類的A方法#而super則是直接從父類中找

熱點內容
電腦691伺服器禁止使 發布:2025-10-04 16:10:49 瀏覽:744
linux創建軟連接命令 發布:2025-10-04 16:01:58 瀏覽:165
java早期優化編譯 發布:2025-10-04 15:52:14 瀏覽:432
安卓手機健康使用在哪裡 發布:2025-10-04 15:41:57 瀏覽:924
存儲器mif通過什麼途徑生成 發布:2025-10-04 15:32:06 瀏覽:792
劍仙用的什麼手機安卓 發布:2025-10-04 15:18:32 瀏覽:429
redhatpython27 發布:2025-10-04 14:51:24 瀏覽:20
c語言的自學網站 發布:2025-10-04 14:51:23 瀏覽:133
windows搭建ftp伺服器 發布:2025-10-04 14:35:43 瀏覽:738
execsql存儲過程 發布:2025-10-04 14:23:14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