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料庫系統中訪問數據
1. 簡述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功能
按功能劃分,資料庫管理系統大致可分為6個部分:
1、模式翻譯:提供數據定義語言。用它書寫的資料庫模式被翻譯為內部表示。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完整性約束和物理儲存結構保存在內部的數據字典中。資料庫的各種數據操作(如查找、修改、插入和刪除等)和資料庫的維護管理都是以資料庫模式為依據的。
2、應用程序的編譯:把包含著訪問資料庫語句的應用程序,編譯成在dbms支持下可運行的目標程序。
3、互動式查詢:提供易使用的互動式查詢語言,如sql.DBMS負責執行查詢命令,並將查詢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4、數據的組織與存取:提供數據在外圍儲存設備上的物理組織與存取方法。
5、事務運行管理:提供事務運行管理及運行日誌,事務運行的安全性監控和數據完整性檢查,事務的並發控制及系統恢復等功能。
6、資料庫的維護:為資料庫管理員提供軟體支持,包括數據安全控制、完整性保障、資料庫備份、資料庫重組以及性能監控等維護工具。
(1)在資料庫系統中訪問數據擴展閱讀:
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進行數據信息的長期存儲和管理。而這一特點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術人員在增強信息存管率時應當對用戶的身份進行細致識別,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最終減少惡意訪問、黑客攻擊等問題,真正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
在計算機網路應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信息丟失、系統崩潰等現象,致使數據信息損壞,無法正常調用。
而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就是數據的集合存儲,在這一存儲的過程中,管理系統會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數據存儲,並建立較為復雜的數據結構關系。這樣既能實現數據的單獨處理,也能實現數據結合的使用、處理,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數據恢復。
2. 在資料庫系統中,數據的最小訪問單位是
access資料庫系統中,數據的最小訪問單位是「位元組」.
1KB(Kibibyte)=1024byte
1KiB(Kilobyte)=1000byte
1MB(Mebibyte)=1048576byte
1MiB(Megabyte)=1000000byte
3. Web資料庫的訪問技術
Web資料庫訪問技術通常是通過三層結構來實現的。目前建立與Web資料庫連接訪問的技術方法可歸納為CGI技術,ODBC技術和ASP、JSP、PHP技術。
CGI技術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網關界面)是一種Web伺服器上運行的基於Web瀏覽器輸入程序的方法,是最早的訪問資料庫的解決方案。CGI程序可以建立網頁與資料庫之間的連接,將用戶的查詢要求轉換成資料庫的查詢命令,然後將查詢結果通過網頁返回給用戶。
CGI程序需要通過一個介面才能訪問資料庫。這種介面多種多樣,資料庫系統對CGI程序提供了各種資料庫介面如Perl、C/C++、VB等。為了使用各種資料庫系統,CGI程序支持ODBC方式,通過ODBC介面訪問資料庫。
ODBC技術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開放資料庫互接)是一種使用SQL的應用程序介面(API)。ODBC最顯著的優點就是它生成的程序與資料庫系統無關,為程序員方便地編寫訪問各種DBMS的資料庫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統一介面,使應用程序和資料庫源之間完成數據交換。ODBC的內部結構為4層:應用程序層、驅動程序管理器層、驅動程序層、數據源層。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5所示。由於ODBC適用於不同的資料庫產品,因此許多伺服器擴展程序都使用了包含ODBC層的系統結構。
Web伺服器通過ODBC資料庫驅動程序向資料庫系統發出SQL請求,資料庫系統接收到的是標准SQL查詢語句,並將執行後的查詢結果再通過ODBC傳回Web伺服器,Web伺服器將結果以HTML網頁傳給Web瀏覽器,工作原理如圖1-6所示。
由於Java語言所顯示出來的編程優勢贏得了眾多資料庫廠商的支持。在資料庫處理方面,Java提供的JDBC為資料庫開發應用提供了標準的應用程序編程介面。與ODBC類似,JDBC也是一種特殊的API,是用於執行SQL語句的Java應用程序介面。它規定了Java如何與資料庫之間交換數據的方法。採用Java和JDBC編寫的資料庫應用程序具有與平台無關的特性。
ASP、JSP、PHP技術
ASP是Microsoft開發的動態網頁技術,主要應用於Windows NT+IIS或 Windows 9x+PWS平台。確切地說ASP不是一種語言,而是Web伺服器端的開發環境。利用ASP可以產生和運行動態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務應用程序。ASP支持多種腳本語言,除了VBScript和Pscript,也支持Perl語言,並且可以在同一ASP文件中使用多種腳本語言以發揮各種腳本語言的最大優勢。但ASP默認只支持VBScript和Pscript,若要使用其他腳本語言,必須安裝相應的腳本引擎。ASP支持在伺服器端調用ActiveX組件ADO對象實現對資料庫的操作。在具體的應用中,若腳本語言中有訪問資料庫的請求,可通過ODBC與後台資料庫相連,並通過ADO執行訪問庫的操作。關於ASP的編程技術將會在第7章中詳細介紹。
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Web開發技術。作為Java家族的一員,幾乎可以運行在所有的操作系統平台和Web伺服器上,因此JSP的運行平台更為廣泛。目前JSP支持的腳本語言只有Java。JSP使用JDBC實現對資料庫的訪問。目標資料庫必須有一個JDBC的驅動程序,即一個從資料庫到Java的介面,該介面提供了標準的方法使Java應用程序能夠連接到資料庫並執行對資料庫的操作。JDBC不需要在伺服器上創建數據源,通過JDBC、JSP就可以實現SQL語句的執行。
PHP是Rasmus Lerdorf推出的一種跨平台的嵌入式腳本語言,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等流行的操作系統和IIS、Apache、Netscape等Web伺服器上運行,用戶更換平台時,無需變換PHP代碼。PHP是通過Internet合作開發的開放源代碼軟體,它借用了C、Java、Perl語言的語法並結合PHP自身的特性,能夠快速寫出動態生成頁面。PHP可以通過ODBC訪問各種資料庫,但主要通過函數直接訪問資料庫。PHP支持目前絕大多數的資料庫,提供許多與各類資料庫直接互連的函數,包括Sybase、Oracle、SQL Server等,其中與SQL Server資料庫互連是最佳組合。
4. 填空題:在資料庫系統中,所有應用程序都通過--------訪問資料庫.
介面
客戶端也是同過數據訪問介面,這里不是講查看,是講訪問,訪問的方式不是瀏覽的意思,資料庫之所以成為資料庫就是他開放數據訪問介面
5. 在應用系統中使用sql編程來訪問和管理資料庫數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Web資料庫訪問技術通常是通過三層結構來實現的。目前建立與Web資料庫連接訪問的技術方法可歸納為CGI技術,ODBC技術和ASP、JSP、PHP技術。CGI技術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6. 在資料庫系統中,應用程序可以不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而直接訪問數據文件嗎
有些可以,例如早期的Xbase資料庫、Access等,有些不行例如SQL Server、MySQL等。
7. 資料庫管理系統能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查詢、插入、修改和刪除等操作,這種功能稱為________。
資料庫管理系統能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查詢、插入、修改和刪除等操作,這種功能稱為資料庫的操縱功能。
數據定義功能:提供相應數據語言來定義資料庫結構,它們刻畫資料庫框架,並被保存在數據字典中。數據操縱功能:實現對資料庫數據的基本存取操作(檢索、插入、修改和刪除)。數據控制功能: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並發控制等對資料庫運行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以確保數據正確有效。
(7)在資料庫系統中訪問數據擴展閱讀:
按功能劃分,資料庫管理系統大致可分為6個部分:
模式翻譯:提供數據定義語言(ddl)。用它書寫的資料庫模式被翻譯為內部表示。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完整性約束和物理儲存結構保存在內部的數據字典中。資料庫的各種數據操作(如查找、修改、插入和刪除等)和資料庫的維護管理都是以資料庫模式為依據的。
應用程序的編譯:把包含著訪問資料庫語句的應用程序,編譯成在dbms支持下可運行的目標程序。
互動式查詢:提供易使用的互動式查詢語言,如SQL.DBMS負責執行查詢命令,並將查詢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數據的組織與存取:提供數據在外圍儲存設備上的物理組織與存取方法。
事務運行管理:提供事務運行管理及運行日誌,事務運行的安全性監控和數據完整性檢查,事務的並發控制及系統恢復等功能。
資料庫的維護:為資料庫管理員提供軟體支持,包括數據安全控制、完整性保障、資料庫備份、資料庫重組以及性能監控等維護工具。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技術特點:
採用復雜的數據模型表示數據結構,數據冗餘小,易擴充,實現了數據共享。
具有較高的數據和程序獨立性,資料庫的獨立性有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
資料庫系統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用戶介面。
資料庫系統提供4個方面的數據控制功能,分別是並發控制、恢復、完整性和安全性。資料庫中各個應用程序所使用的數據由資料庫系統統一規定,按照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和建立,由系統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
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
8. 資料庫管理系統在資料庫系統中起什麼作用
資料庫管理系統在資料庫系統中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將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於信息管理,有助於信息管理的規范性、系統性、科學性,能極大地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是根據作者多年從事資料庫系統、信息管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實際,探討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特點以及在信息管理應用的實際現狀,對改進資料庫管理系統與信息管理的結合,更好地發揮信息管理的作用。
用戶通過DBMS訪問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料庫管理員也通過DBMS進行資料庫的維護工作。它可以支持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時或不同時刻去建立,修改和詢問資料庫。
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包括:
進行數據定義語言以及翻譯的相關程序,在這個部分的幫助下,可以讓資料庫的用戶自行進行選擇,並且也能得到翻譯由此形成一個內部形式。
進行數據運行控制的程序,因為這一程序的工作,讓資料庫中的資源可以充分得到管理,並且能實現關於數據的一種控制;資料庫的實用程序則可以使得資料庫在相對完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並且在相對完整的資料庫系統下讓資料庫得到維護。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
9. 資料庫訪問模塊
該模塊能夠訪問油田已建的開發資料庫,抽取計算所需的數據,並進行數據的查看、編輯、修改。訪問的資料庫包括:①鑽井地質信息庫;②單井基礎信息庫;③單井小層資料庫;④採油井月度資料庫;⑤注水井月度資料庫;⑥措施資料庫。
1.油藏基本參數
輸入油藏的基本參數,所輸入的參數如圖6-27所示,其中包括單元代碼、小層數和砂層組個數等。其中砂層組是所有小層可以任意組合的。右邊表格中的小層名稱要與資料庫中的一致。
圖6-27 油藏基本參數輸入框
2.資料庫訪問
為方便用戶通過各種方式輸入數據,系統設立了多種數據介面。
(1)訪問本地DBASE資料庫
對於DBASE格式的資料庫(將ORACLE資料庫下載後存成DBASE資料庫格式,或者通過Excel另存為DBASE格式),系統通過建立ODBC數據源訪問DBASE資料庫。圖6-28為採用ODBC數據源方式訪問DBASE資料庫的對話框。
用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應該讀入第一個資料庫文件,即鑽井地質信息庫,後面的資料庫可以不分次序讀入。
從鑽井地質信息庫中主要獲取所選區塊中各井的井名及大地坐標,在資料庫的後面有兩個按鈕,其功能①讀入:單擊該按鈕,將資料庫的數據調入內存。②查看:用戶單擊該按鈕,彈出一數據顯示對話框,可以查看從資料庫中讀入的有關數據,圖6-29所示為鑽井地質信息庫讀入後查看的數據,用戶可以對表中的數據修改,例如,用戶如果要從中刪除一口井,可以在選中該行後,在菜單編輯中單擊刪除一行即可;如果要增加一口井,用戶可以在表格的末尾直接寫入即可。修改完畢,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其他資料庫文件的讀入方式與鑽井地質信息資料庫相同。
(2)訪問ORACLE資料庫
圖6-28 通過ODBC數據源訪問資料庫
圖6-29 數據編輯框
根據在油藏基本參數中輸入的區塊單元代碼,系統直接訪問ORACLE資料庫,抽取系統分析所需數據。
(3)本地Excel文件
在缺少資料庫的情況下,可以通過Excel建立的數據文件,系統直接讀入。
10. 如何使用 SQL 訪問和處理數據系統中的數據
1.master資料庫
master資料庫記錄SQLServer系統的所有系統級別信息。它記錄所有的登錄帳戶和系統配置設置。master資料庫是這樣一個資料庫,它記錄所有其它的資料庫,其中包括資料庫文件的位置。
master資料庫記錄SQLServer的初始化信息,它始終有一個可用的最新master資料庫備份。
2.tempdb資料庫
tempdb資料庫保存所有的臨時表和臨時存儲過程。它還滿足任何其它的臨時存儲要求,
例如存儲SQLServer生成的工作表。tempdb資料庫是全局資源,所有連接到系統的用戶的臨時表和存儲過程都存儲在該資料庫中。tempdb資料庫在SQLServer每次啟動時都重新創建,因此該資料庫在系統啟動時總是干凈的。臨時表和存儲過程在連接斷開時自動除去,而且當系統關閉後將沒有任何連接處於活動狀態,因此tempdb資料庫中沒有任何內容會從SQLServer的一個會話保存到另一個會話。
默認情況下,在SQLServer在運行時tempdb資料庫會根據需要自動增長。不過,與其它資料庫不同,每次啟動資料庫引擎時,它會重置為其初始大小。如果為tempdb資料庫定義的大小較小,則每次重新啟動SQLServer時,將tempdb資料庫的大小自動增加到支持工作負荷所需的大小這一工作可能會成為系統處理負荷的一部分。為避免這種開銷,可以使用ALTER DATABASE增加tempdb資料庫的大小。
3.model資料庫
model資料庫用作在系統上創建的所有資料庫的模板。當發出CREATE DATABASE語句時,新資料庫的第一部分通過復制model資料庫中的內容創建,剩餘部分由空頁填充。由於SQLServer每次啟動時都要創建tempdb資料庫,model資料庫必須一直存在於SQLServer系統中。
4.msdb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