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訪問嶽麓山

訪問嶽麓山

發布時間: 2022-08-01 05:58:45

① 愛晚亭資料

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與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愛晚亭由來:愛晚亭座落在嶽麓山腳,亭前池塘碧綠如玉,四周山林環抱,每到秋季,楓紅如丹,不禁讓人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絕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愛晚亭」之名亦由此而來。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牧改的。據說:袁牧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牧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牧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詩畢沅,而不是袁牧。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

② 愛晚亭 !!(⊙_⊙)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牧改的。據說:袁牧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牧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牧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詩畢沅,而不是袁牧。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 愛晚亭
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

③ 長沙愛晚亭在哪裡

在嶽麓山清風峽。

愛晚亭佔地面積50平方米,邊長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內金柱圓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

亭正面額硃色鎏金「愛晚亭」匾。亭中方石上刻有張南軒和錢南園游山的七律詩。愛晚亭古樸典雅,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整體上保留了較多清代亭台樓閣建築的風格。

保護措施

1983年,愛晚亭被湖南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愛晚亭所在地嶽麓山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3年,愛晚亭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④ 我國的四大名亭是什麼

安徽滁縣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醉翁亭:
位於安徽滁縣琅琊山中,北宋慶歷六年,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任太守,自稱「醉翁」,此亭遂為「醉翁亭」。

陶然亭:
在北京先家壇,為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現辟為陶然亭公園。

愛晚亭:
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半山腰上,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位於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嶽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後據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通高12米。內金柱圓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正面額硃色鎏金「愛晚亭」匾,系1952年毛澤東應湖南大學校長李達之約而題。

湖心亭:
位於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島上,又叫振鷺亭,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萬曆年間重建改稱湖心亭。
●陶然亭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全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台;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生年代多早於陶然亭,有的甚至早於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著光輝的歷史篇章。「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會後在慈悲庵山門外大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以後革命斗爭的方向以及各團體聯合斗爭的問題。1921年7、8月間,李大釗通過《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以其夫人金綺新葬於陶然亭畔守夫人墓為名,租賃慈悲庵南房兩間,在此進行秘密活動,到1923年間,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常來參加會議。

現代的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

園內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於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採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餘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游吳越錦綉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廣大遊客不勞遠徒跋涉即可領略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和人文景觀。

陶然亭公園現共有遷建、仿建和自行設計建造的亭36座爭妍競秀,異彩紛呈。陶然亭公園年接待遊人700萬人次,日遊人量最高峰打6萬。2002年獲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第一批四A級旅遊景區及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稱號。

陶然亭公園還設有遊船、水上樂園、兒童娛樂城、迷高樂、游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及商業網點等綜合性設施。熱忱歡迎中外賓客觀光、游覽。

●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記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慶歷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歷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贊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游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布局緊湊別致,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群山涌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湖心亭

湖心亭位於杭州外西湖,古稱振鷺亭,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據說是北宋蘇東坡所築三塔的舊址。明萬曆二十八年(1601)改稱清喜閣。

「春水綠浮珠一顆,夕陽紅濕地三弓」。這是對湖心亭景色的絕妙寫照。它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稱「湖中三島」。在西湖中形成所謂「蓬萊三島」的鼎足之勢。

湖心亭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翹角飛檐,外觀兩層,黃色琉璃屋面,顯得堂皇而又莊重。湖心亭四面環水,花柳相映。綠蔭從中有「蟲二」碑,相傳為乾隆皇帝所題,影射「風月無邊」四字。在湖心亭眺望西湖,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就是所謂「湖心平眺」,清「錢塘十景」之一。遊人來此,看去恰似「蓬萊宮在水中央」。

●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嶽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為一重檐八柱方亭。愛晚亭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嶽麓書院山長羅典所建。原亭幾經滄桑,清同治年間重修 。光緒、宣統時,湖南高等學堂監督程頌萬又有修葺,於亭中刻題記曰:「宣統三年秋,補葺愛晚亭,刻南軒、南園二先生詩,並征羅鴻臚故事,書『放鶴』二字,以永嘉游。」南軒 即南宋時嶽麓書院山長張木式;南園為清代錢灃。他們的《青 楓峽詩》和《九日嶽麓山詩》均 刻於亭內方石,題名「二南詩刻」。五十年代後,愛晚亭又兩度重修,現亭額「愛晚亭」三字為毛澤東手書。

始建愛晚亭的羅典,是清代著名經學家,官至鴻臚寺少卿,人稱羅鴻臚。他在書院執教二十七年,多次受到朝廷嘉獎。亭上有羅典撰的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據說此聯上下聯前一句經程頌萬修改,羅原句為,「忽訝艷紅榆」、「好將叢翠點」。亭前有溪澗,因澗旁多芳蘭而名「蘭澗」。澗中水流擊石有聲,人稱「石瀨」。亭四周楓樹成林,秋時楓紅如火,景色尤佳,故愛晚亭又名「紅葉亭」、「 愛楓亭」。愛晚亭之著名,很大程度上得力於這個好名字。亭以名傳,言不虛也。由「紅葉」、「愛楓」改名「愛晚亭」,歷來傳說與詩人袁枚有關。

袁枚,字子才,為江南著名才子。有一年秋天來到長沙,許多人慕名前往拜會,獨羅典不予理睬。他不贊賞袁枚提倡的「性靈說」和為文做詩的標新立異,對袁枚招收女弟子更是看不慣。為防袁枚來訪,於書院牌樓貼「不為子路何由也,非是文公請退之」一聯。子路姓仲名由,孔子門徒;韓愈字退之,謚文公。此聯的確合乎羅典身份性情,可見與袁枚之為文為人大異其趣:意為你袁枚不似子路、韓愈一流人物,我羅典不想見你。兩天後,袁枚見此 聯,搖頭 一笑,遞上拜帖。羅典稱病不見。袁枚走後,羅典叫人潑水沖洗院前台階,說是清除異端邪 氣。袁枚獨自游嶽麓山,對各處勝景皆有吟詠。獨「紅葉亭」下只錄杜牧絕句:「遠上寒山 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且將第三句抄脫「愛、晚」二字。羅典聞知此事,連雲「慚愧,慚愧!」並親筆題寫「愛晚亭」新匾。此名沿襲至今 。

但「愛晚」亭名究由何人所改,或曰何人最先所題,這筆官司還有人在打。《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中說:真正的改名者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枚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晚於袁枚訪問時間八年。這樣說來,袁枚改亭名似不可能。畢沅字秋帆,當時任湖廣總督。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常有詩唱和,也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愛晚」為畢所易也未可知。

傳說與考證並不重要,就亭名本身而言,「愛晚亭」確實比「紅葉亭」、「愛楓亭」更佳 。亭自秦漢時作為旅人停憩之所漸變為六朝以後作為雅人的游宴之所,亭名一事便至關重要。然好名難得。洪邁《容齋隨筆》有雲:「立亭榭名,最易蹈襲,既不可近俗,而務為奇澀亦非是。東坡見一客雲近看《晉書》,問之曰:『曾尋得好亭子名否?』蓋謂其難也。秦楚材在宣城外並江作亭,目之曰『知有』,用杜詩『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消客愁』之句也。王仲衡在會稽,於後山築亭,目之曰『白涼』,亦用杜詩『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日涼」之句,二者可謂甚新,然要為未當。」今「愛晚」一名,典出名句,又切亭之環境,不俗不澀;如前之「紅葉」、「愛楓」則太直太俗,洪邁所舉「知有」、「白涼」二亭名,雖新奇,卻過於晦澀。好的亭名如「醉翁」、「陶然」之類,令人一見生喜,品之又有不盡之餘韻 。或許因為「愛晚」亭名特佳,文人雅士所鍾愛,就附會出袁枚或者畢秋帆改名的故事。而且這類故事古代所在多有,「馬當神風助王勃」更富傳奇色彩。亭以名傳,名以人傳,正是相得益彰。

近代以來,愛晚亭畔留下過不少偉人的足跡,毛澤東親書亭名,也是其來有自。一九六年,林伯渠到此游歷,面睹大好河山而慷慨高歌:

到處楓林壓酒痕,十分景色賽天蓀。
千山灑遍杜鵑血,一縷難招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錦銹,頻將淚雨洗乾坤。
藍成亦有關河感,愁看江南老樹村。

毛澤東青年時期在長沙求學,常和摯友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在愛晚亭聚首讀書, 鍛煉身體,探求真理。他們從這里登山,有時分散在山中露宿,有時頂著大風雨作「風浴」、「雨浴」。從《沁園春·長沙》中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可以窺見毛澤東早年的游學生涯及其包舉宇內、主宰沉浮的不凡抱負。可惜至今沒有看到毛 澤東題愛晚亭的詩句,倒是周世釗先生有《從毛主席游嶽麓山至雲麓宮》七律一首,記敘了 建國初期人們喜慶昇平的心跡: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周先生另有《踏莎行·秋日游愛晚亭》一首,時間為一九五四年,從內容看,當是前詩的姊妹篇:「碧澗鳴琴,紅林供畫,一山秋色多瀟灑。為尋舊跡上芳亭,早接英姿憶黌舍。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重頭寫。」其下闕顯然是寫毛澤東的故事。

愛晚亭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毀後,雖經修復,亦不復舊觀,解放後一九五二年、一九六八年 兩度修建。現亭為四根圓柱支撐,重檐四披,攢天尖頂,覆以綠色琉璃筒瓦,角如羽翼舒展,整個亭子造型美觀,色彩鮮艷,點綴在青山翠谷之中。兩條碧澗從幽壑中潺潺而來,注入亭前的池塘,澗中水流擊石有聲。張木式詠「石瀨」詩雲:「 流泉自清瀉,觸石長短鳴,窮年竹根底,和我讀書聲。」如今湖南大學、師范學院的學生常 在此晨讀,琮琮泉流,琅琅書聲,交織成悅耳的晨光曲。亭前的池水清且漣漪,倒映著碧瓦紅檐的亭子,更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的詩畫情趣,使之成為嶽麓山風景絕佳處。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四大名亭,古代四大名亭,四大名亭哪個是毛提的

四大名亭分別是: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杭州的湖心亭。

愛晚亭內有一橫匾,上刻毛澤東手跡《沁園春·長沙》一詞,亭額上「愛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學重修愛晚亭時,毛澤東同志接受校長李達之請,親筆題寫的。

愛晚亭改名說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枚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枚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枚所改。此外,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

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

(5)訪問嶽麓山擴展閱讀: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

陶然亭: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1952年建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它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名亭

⑥ 我國四大名亭中的"愛晚亭"是因為誰的詩句而成名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今名「愛晚亭」,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枚改的。據說:袁枚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枚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枚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枚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枚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枚所改。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

⑦ 四大名亭的愛晚亭

地理位置
愛晚亭位於嶽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內柱為紅色木柱,外柱為花崗石方柱,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長羅典所建。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為愛晚亭,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詩意。
亭內有一橫匾,上刻毛澤東手跡《沁園春·長沙》一詞,亭額上「愛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學重修愛晚亭時,毛澤東同志接受校長李達之請,親筆題寫的。亭中方石上刻有張南軒和錢南園游山的七律詩,稱「二南詩」。
亭前石柱刻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愛晚亭在我國亭台建築中,影響甚大,堪稱亭台之中的經典建築。
「愛晚」亭名誰人改?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枚改的。據說:袁枚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枚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枚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
愛晚亭改名說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枚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枚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枚所改。
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

熱點內容
android長寬比 發布:2025-07-05 07:34:11 瀏覽:682
買新車有哪些隨車必須配置的東西 發布:2025-07-05 07:26:26 瀏覽:932
刷機的時候為什麼要密碼 發布:2025-07-05 07:25:43 瀏覽:433
快速計演算法怎麼算 發布:2025-07-05 07:08:12 瀏覽:141
php判斷數組長度 發布:2025-07-05 07:07:26 瀏覽:149
蘋果電腦取消共享文件夾 發布:2025-07-05 07:06:00 瀏覽:352
機器學習演算法應用 發布:2025-07-05 07:01:17 瀏覽:36
萬能解壓縮王 發布:2025-07-05 06:51:56 瀏覽:544
手機怎麼修改wifi密碼名稱 發布:2025-07-05 06:46:13 瀏覽:382
阿里雲伺服器bt安裝 發布:2025-07-05 06:36:46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