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出國訪問
『壹』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的大事
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全稱為「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比這更復雜的全稱還要在「國教護衛者」後面加上如下頭銜:「愛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奧內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蘭開斯特公爵、馬恩島領主、諾曼底公爵、最尊貴的嘉德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尊貴的巴斯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古老和最尊貴的蘇格蘭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光輝的聖帕特里克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傑出的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卓越的英帝國勛位騎士團、優異服務勛位騎士團領主、帝國服務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崇高的印度寶星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傑出的印度帝國勛位騎士團領主、英屬印度勛位騎士團領主、印度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緬甸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勛位騎士團領主、英王愛德華七世皇家家庭勛位騎士團領主、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榮譽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維多利亞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威嚴的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醫院騎士團領主、加拿大勛位騎士團領主、澳大利亞勛位騎士團領主、紐西蘭勛位騎士團領主、巴貝多勛位騎士團領主、忠勇勛位騎士團領主、軍功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警察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等。
其中「諾曼底公爵」頭銜是作為海峽群島上澤西島和根西島領主時使用的,因為這兩個島嶼屬於傳統的諾曼底公爵領地,根據古代諾曼人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薩利克法典》,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為「公爵」而非「女公爵。」
盛裝出席的女王
她於1952年2月6日即位,到2015年9月9日,已經超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2]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德拉王後,祖母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喬治六世。他當時並不是王位的繼承人,當時的王位繼承人是愛德華八世。
因此伊麗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麗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聖公會會員。
伊麗莎白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伯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瑪格麗特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人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身著中尉制服的伊麗莎白公主
1945年伊麗莎白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二世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1月20日 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親王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代表哥,他們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愛丁堡公爵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
女王夫婦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見下)。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扎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加冕女王
加冕女王
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在伊麗莎白繼位初期有許多人認為一個「新伊麗莎白時期」即將到來。但是事實上她必須面對的英國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逐漸衰弱的軍事與經濟強權和逐漸瓦解中的鬆散組織英聯邦。她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系,在一些時候——例如南非——她為保持這種關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伊麗莎白二世全家福
伊麗莎白在宗教、道德標准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也是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她利用自己的權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嫁給一個離過婚的男人。而多年來她也拒絕承認她的兒子查爾斯與情人卡米拉·帕克·鮑勒斯的關系。
政治上,她的立場則比較模糊,雖然她並非從未在公開場合上表達過她對政治的看法。她與所有政黨中的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一般認為她最喜歡的首相是溫斯頓·丘吉爾、哈羅德·麥克米倫和哈羅德·威爾遜。她最不喜歡的首相當然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她與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繼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萊爾的關系則相當不錯。
伊麗莎白二世與歷屆首相合影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響到英國統一的議題上公開她的立場。她曾表示支持英格蘭與蘇格蘭繼續保持統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蘇格蘭民族主義者。她對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協議》的贊譽也引起了很多聯邦主義者的反對。
雖然王室其他成員經常引起許多爭議,特別是女王的孩子們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經歷的婚姻問題,但伊麗莎白二世本人較少引發爭議。雖然與過去相比有所放鬆,但她在公開場合中表現得依然十分正式。由於她在公開場合中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國公眾無法對她產生更深的感情。
伊麗莎白二世從來都沒有不受到歡迎,至少沒有比維多利亞女王在其統治時期更不受歡迎。唯一一次引起公眾不滿的是在1997年黛安娜去世後,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員並沒有參加公眾悼念活動。這引起許多一般都是親王室的小報的批評,讓英國人覺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伊麗莎白二世與黛安娜王妃在一起
許多人認為,伊麗莎白二世不太喜歡黛安娜,認為她破壞王室。最後由於巨大的公眾壓力,全體王室成員不得不在王妃的靈柩經過白金漢宮時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見地以電視直播的形式表達對黛安娜去世的哀悼。伊麗莎白二世的這種改變可能是布萊爾游說的結果。
慶祝大典
1997年以後伊麗莎白二世就重新獲得了之前那種受人尊敬的國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國為她慶祝登基50年大典,當年她巡遊了全英國,對多個英聯邦國家做了國事訪問,還出席了多場遊行活動與音樂會。6月,數千人聚集在白金漢宮外參加名為「王宮派對」的活動,全英各地的許多音樂家都雲集在此表演。慶祝活動期間王太後卻不幸去世。
在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與子女的關系有所親近。她與媳婦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關系特別融洽。不過她與兒子查爾斯王儲還是很少見面。雖然她不支持王儲與卡米拉的關系,她曾多次公開暗示已經能夠接納卡米拉。另一方面她與孫子孫女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特別是威廉和扎拉·菲利普斯。
身體問題
2003年,一向身體健康的女
克萊倫斯宮
王進行了三項手術。1月她動手術移除了右膝蓋破碎的軟骨,12月又在左膝蓋進行了類似的手術,並又修補了臉部的器官損害。外界曾經猜測這是由於皮膚癌引起的,不過白金漢宮表示女王並無大礙。
最近的一系列手術讓人擔憂伊麗莎白女王操勞過度,應該多加休息。雖然女王已經年屆80,但她本人已經公開表示無意退位。許多接近伊麗莎白的人說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讓她的子女負擔更多國事活動。她也開始減少外訪次數(一般來說她每年都會做兩次國事訪問和兩次英聯邦國家的訪問)。但像她的母親,她只有到身體無法負荷的那天才會停止工作。
公共事業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眼眶濕潤
最近幾年公眾發現伊麗莎白在公眾場合表現出更多的情緒。雖然她大多數時候還是保持國君的庄嚴形象,但她開始在公眾場合微笑,並在為「9·11事件」死難者舉行的西敏寺悼念會上流淚。
2007年,伊麗莎白二世的專用頻道在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珍貴片段外,更首次在網上播放女王的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上載片段到網站,是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
永不退位
皇室母子
2008年,英國王室高級消息來源稱,82歲的女王已經改變了「永不退位」的承諾,她計劃在2013年自己87歲時正式退位,從而將王位傳給查爾斯。王室消息來源稱,伊麗莎白二世已經告訴查爾斯,她准備讓他提前成為英國國王。但伊麗莎白二世本人尚末證實這一點,亦有外界對女王將會退位的說法抱有懷疑。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表示伊麗莎白二世過去一直表示,她不會退位,她的這一觀點並沒有發生改變。但至今伊麗莎白二世也未退位。
2010年伊麗莎白二世要求加薪,以填補皇室600萬英鎊的財政赤字。據悉,這是她20年來第一次要求加薪。2012年6月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迎來登基60周年紀念日,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在位超過60年的君主。
2012年6月27日伊麗莎白二世訪問北愛爾蘭期間與前愛爾蘭共和軍高級將領、北愛現任第二部長馬丁·麥吉尼斯會面並握手。而愛爾蘭共和軍在1998年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簽署前曾進行了長達30年的反抗英國統治活動,造成數千名英國士兵和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女王表親路易斯·蒙巴頓勛爵。
出國訪問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第一次訪問中國,她也是
女王1986訪華登長城
第一個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作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導,她還在1961年以英國君主的名義第一次訪問了梵蒂岡。
僅1953—1992年間,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過的國家就已超過40個。
伊麗莎白二世在1986年對澳大利亞訪問的時候留下了一封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神秘書信,不過她告訴悉尼市長,信要等到2085年的時候才能公之於眾。
出席內閣
伊麗莎白二世和首相卡梅倫
2012年12月18日,平日不公開發表政治觀點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參加內閣會議,她成為百年來和平時期出席政府內閣會議的第一位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在唐寧街首相府出席會議時,坐在平時首相坐的椅子上,當日內閣討論的首項議題則是有關改變英國王室繼承法、允許女孩繼任國家元首的建議。
出席奧運
伊麗莎白二世盛裝出席2012倫敦奧運會
英國當地時間2012年7月27日晚,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伊麗莎白二世出席[3] 。伊麗莎白二世與扮演007詹姆斯·邦德的丹尼爾·克雷格配戲。007接受女王邀請,到女王的家白金漢宮接受新的任務[4] 。之後,007與女王一起登上直升飛機,乘飛機穿越整個倫敦[4] 。他們穿越了倫敦眼、倫敦塔等建築物,最終來到來到倫敦碗上空[4] 。伊麗莎白二世和007一起突然一躍而下,打開降落傘,緩緩下降到倫敦碗[4] 。全場一陣驚呼,皇室包廂中伊麗莎白二世突然出現[4] 。
胃病入院
當地時間2013年3月4日,在經過一天的治療後,伊麗莎白二世離開醫院,返回白金漢宮休養。當伊麗莎白二世從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私立愛德華國王七世醫院走出、步向在旁等候的豪華座車時,看起來氣色不錯且面帶笑容。據悉,伊麗莎白二世3日下午因腸胃炎入院治療,這是87歲的女王十年間首次入院。
88歲生日
2014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
最新肖像
世21日迎來88歲生日,英國王室公布了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照。
王室公布的這張黑白肖像照是上個月在白金漢宮拍攝。照片上,伊麗莎白二世戴著三串式的珍珠項鏈,露齒微笑,衣服是由一個已經服侍她十多年的貼身助理和御用服裝師打點。
伊麗莎白二世的最新肖像照是一項名為「英國就是非凡」的政府計劃委託拍攝,這項計劃目的在推展英國貿易、觀光、投資與教育,女王無疑是英國的最佳形象特使,估計每年可以替英國吸收5億美元觀光外匯。[5]
富可敵國
國外主流媒體評估認為女王的名義資產總值約228億英鎊。英國王室可以安居全球財富榜的前二十位,與《福布斯》雙周刊所測算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和「臉譜」社交網站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資產規模相當。白金漢宮表示,王室不動產管理局投資並管理著英國王室的財產,其資本估值自2005年已經翻了一倍還多,達228億英鎊。
雖然富可敵國,女王的生活卻相對節儉,幾年來在公開場合並未頻繁更換新衣服。[6]
女王近照
「納粹禮」風波
英國《太陽報》2015年7月17日夜獨家刊發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80多年前行「納粹舉手禮」的照片,遭英國王室嚴詞譴責。王室發言人稱,女王家人照片被《太陽報》利用並誤導,實在令人失望。
這張黑白照片截取自一段1933年的視頻,該視頻時長17秒。當時,伊麗莎白二世年僅7歲,她和伯伯愛德華八世、妹妹瑪格麗特公主以及母親一起在巴爾莫勒爾堡的花園玩耍。母親舉手行禮,伊麗莎白二世效仿,舉手三次。愛德華八世加入,教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如何正確行禮。
英國《每日郵報》說,在照片拍攝的1933年,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正在德國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未發生,人們通常會把「舉手禮」視作對德國的敬意。而現在,89歲高齡的伊麗莎白二世不可能不明白這一手勢意味著什麼。
英國王室隨即回應稱,大多數英國人會以現在的感受看待這張80多年前的老照片,但這只是一張家人玩鬧的普通照片,照片中的人們根本不會預料到後來的事態演變。一名王室消息人士稱,「女王當時年幼,完全無辜……女王及其家人在戰時致力於國家利益,她即位63年來為國家和民眾付出的一切,人們有目共睹。」
歷史學家詹姆斯·霍蘭德認同王室表態。霍蘭德說:「我敢說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沒有一個孩子沒拿『舉手禮』開過玩笑,這(女王一家也這樣做)說明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一些網友也予以聲援。喬希·庫克說:「可怕的新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納粹的行徑。
『貳』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長女伊萬卡到訪日本了嗎
11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長女伊萬卡到訪日本,為特朗普打前站。
這段視頻在微博上被瘋狂轉發,為很多中國網友所喜愛。
隨後,中美兩國首腦「庄園會晤」後,兩國關系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今年10月,伊凡娜出了本書《為特朗普養兒育女》(Raising Trump),主要講她如何把和特朗普生三個孩子拉扯大的故事。
在她看來,三個子女讓她倍感自豪,尤其是長女伊萬卡。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直言「第一夫人」吸引力不如「第一母親」。
『叄』 莫尼克公主多大年齡
柬埔寨莫尼克公主
莫尼克並非與生俱來的公主。父親弗朗索瓦·伊吉是個有義大利血統的法國人,僑居柬埔寨多年,是西哈努克的父親蘇拉瑪里特的好友,1940年在對德國作戰中失蹤。母親是帶有中國血統的柬埔寨人,稱博夫人。伊吉一家與王室早有來往。西哈努克從小就認識莫尼克。1952年在金邊的一次學生選美活動中,莫尼克嶄露頭角,艷壓群芳。她兼有東方女子的典雅之美和西方女子的飄逸之美,是柬埔寨少有的國色天香。西哈努克立即被她的魅力吸引住了。結婚後,她更名為莫尼克·西哈努克,獲公主稱號。莫尼克不僅天生麗質,俏美靈秀,而且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人謙遜,舉止穩重,很有教養,聰明伶俐,氣質高雅,獨具風韻。幾十年風風雨雨,驚濤駭浪,莫尼克一直是西哈努克摯愛情深、終身相伴的唯一妻子。
柬埔寨莫尼列王後
1956年2月,西哈努克親王以柬埔寨王國政府首相身份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當時中柬尚無外交關系,這無疑是一次打破常規的重大外交行動,在新中國外交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在國際關系史上也是罕見的。我被指派為全程陪同西哈努克的主要法語翻譯,前往廣州迎接。
在群眾的熱烈歡呼聲中,西哈努克親王站在舷梯頂端向歡迎的人群合個致意。那時他才三十齣頭,風華正茂。他著一身上下白黑相映的民族服裝,風度翩翩。
他緩緩走下舷梯,緊隨他的是親王最鍾愛的兩位公主:長女、皇家古典舞蹈明星帕花·黛維和長相酷似其父的蘇里亞·倫賽。風流倜儻、多妻多室的西哈努克親王正式出訪,竟未見夫人陪同,使我大惑不解。
這疑惑來自當時對柬埔寨王室內情的不甚了解。原來,西哈努克自1941年登上王位後,有過6位王室認可的妻子。第一位是平民出身的皇家古典舞蹈演員甘霍。帕花·黛維即甘霍所出,聰慧秀麗,是母後哥沙曼的掌上明珠。第二位是西索瓦·蓬珊莫尼公主,系倫賽生母。第三位西索瓦·莫尼蓋珊,是蓬珊莫尼的同父異母妹妹。第四位是寮國「萬象之花」瑪尼婉。第五位是表妹諾羅諾·諾麗亞公主。最後一位是法柬混血美女莫尼克·伊吉。可是,誰也沒有正式名分。這是王室中很有影響力的母後哥沙曼的旨意。西哈努克的星相預示,他絕對找不到配偶。據此,哥沙曼一直反對他同任何女人正式結婚。西哈努克心裡明白,這不過是表面的理由。一旦立了王後,母後哥沙曼在王室內的主導地位就會受到影響。這才是症結所在。
1955年3月,西哈努克為了親自執政,直接主宰國內政局,別出心裁,演出了王位子父相傳的一幕,戲劇性地讓位給他的父親諾羅敦·蘇拉瑪里特。西哈努克趁著王室上下忙於他父親的登基大典,哥沙曼無暇他顧,在兩天內,閃電式地相繼與表妹諾麗亞公主和莫尼克·伊吉正式舉行婚禮。哥沙曼無可奈何,只得承認既成事實,但仍反對將她倆冊封為夫人。
1958年8月,即中柬建交後一個月,西哈努克親王以首相身份第二次訪華。這回是取道仰光飛抵昆明。我隨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等前往迎接。隨同他從舷梯下來的,還是那兩位他心愛的公主。剛到賓館坐定,西哈努克親王突然提出,希望中國政府同意莫尼克公主以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陪同訪華。由於事先未徵得中方同意,莫尼克公主尚留金邊待命。如蒙中國政府同意,她將直接飛北京會合。原來,西哈努克對莫尼克情有獨鍾,打算冊封她為西哈努克夫人,但哥沙曼王後沒有鬆口。西哈努克想借訪華之機,以「外轉內」的方式,確立莫尼克的名分。中方很快答復同意。西哈努克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從那時起,將近40年裡,莫尼克一直保持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
莫尼克公主以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從金邊來到北京,初登國際舞台亮相。她婉麗端莊,溫靜嫻雅,光艷照人,儀態超群。她那深邃凝重的美越發襯托出雍容華貴的風姿。她初次應對正式外交場面,不免有幾分拘謹。處事小心謹慎,寡言少語。倒是見多識廣的帕花·黛維公主,顯得游刃有餘。帕花·黛維有時真不買莫尼克的賬,搶她的風頭。莫尼克依然氣定神閑,嘴角上總帶著一絲謙遜的微笑。
那次訪華後,西哈努克親王每次出國訪問,身邊都少不了莫尼克公主。西哈努克夫人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西哈努克說過,在外交上,莫尼克是他的「秘密武器」和「無價之寶」。「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我都為有莫尼克這樣理想的妻子在身邊而感到自豪。她所到之處,都得到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地位低微的人的贊美。」有的國家領導人直言不諱邀請西哈努克訪問,是想借機一睹莫尼克公主的風采。
1960年5月,蘇拉瑪里特國王駕崩。圍繞王位繼承問題,王室內部斗爭激烈,反西哈努克勢力蠢蠢欲動。西哈努克機智靈活,乾脆取消王位繼承製度。柬埔寨成了沒有國王的王國。西哈努克出任國家元首新職。莫尼克公主成為柬埔寨第一夫人。
1970年的朗諾政變成為莫尼克一生的重大轉折。這不僅改變了柬埔寨第一夫人榮華富貴的生活,代之以長達20年的艱辛、坎坷的流亡歲月,更重要的是,使她在政治上迅速走向成熟。她不由自主地捲入柬埔寨復雜多變的政治漩渦中去,從西哈努克的「禮儀影子」演化為政治上的賢內助。她不畏艱險,為柬埔寨的獨立、自由、和平而奔走。從聯合國到歐、亞、非諸國,直到柬埔寨茂密的森林,哪裡有西哈努克,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隨著歲月和憂患的磨礪,西哈努克已鬢發飛霜。他喜歡到中國使館理發。他說,在中國使館理發有安全感。理發其實很簡單。西哈努克蓄了一頭稀蔬的短發,每次只需略加修剪,不洗不吹。不過,就是這幾下子,也足使理發員滿頭大汗了。與西哈努克形影不離的莫尼克公主,總是站在近旁默默地看著。她的發型樸素大方,烏黑濃密的秀發也漸添銀絲,可是她一直沒有染發。她說,她喜歡順手自然,再說,她也不願使自己顯得比西哈努克過於年輕。她那雍容華貴的儀態並未因縷縷華發而減色。而今西哈努克國王已滿頭白發,莫尼克公主也銀發蒼然,兩人依舊「順平自然」。
西哈努克總是笑容可掬,全然沒有帝王那種威嚴、冷漠、令人望而生畏的神情。莫尼克公主舉止溫文爾雅、平易近人,從未見過對人指手畫腳,頤指氣使。西哈努克往來巴黎和出訪外國,我國駐巴黎使館從交通、後勤等方面全力協助。西哈努克親王和莫尼克公主多次專門宴請使館的司機、廚師、服務員、理發員,對他們的服務和照料表示感謝。莫尼克作為女主人更是熱情周到。
西哈努克多才多藝。他會多種樂器,譜寫過很多歌曲,自編、自導、自演過多部電影。莫尼克也頗具藝術天賦,夫妻攜手合作,女主角自然非她莫屬。每逢生日晚會,西哈努克夫婦的藝術才華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曾有機會參加過幾次西哈努克在巴黎舉行的生日晚會。巴黎外交界的晚宴一般在午夜前結束,唯有西哈努克的生日晚會直至凌晨三四時方盡興而散。宴罷,歌舞作為余興就開始了。這時,西哈努克完全變了個樣,他不再是國王或國家元首;莫尼克也不再是貴夫人,而咸了十分默契的歌舞配角。晚會自始至終由西哈努克一人主持,報完節目,就自唱自跳起來。最有意思的是,西哈努克含情脈脈地向著莫尼克唱起自己創作的情歌,表達對夫人的真摯愛情,而此時尚在席間座位上的莫尼克故意裝作漠然無動於衷。不一會兒,情歌唱完了,莫尼克離席下到場子里,兩人一前一後,一唱一和,載歌載舞。唱的跳的全是自己創作的歌曲和舞蹈。其中《懷念中國》,乃是西哈努克的得意之作。他和莫尼克一起,邊唱邊舞,唱得委婉動聽,跳得情深意濃,洋溢著對中國的深情厚誼。
1991年11月14日,飽嘗戰亂和流亡之苦的西哈努克偕莫尼克終於又回到闊別13年的金邊,圓了他多年的故國夢。從機場到皇宮10萬群眾熱烈歡迎這位象徵柬埔寨民族和解、復興和穩定的領導人歸來。
1993年5月,柬埔寨舉行二個多年來的第一次全國大選。新選出的柬埔寨議會決定恢復君主制,西哈努克親王被公認為國王。9月24日,金邊皇宮舉行登基典禮,為西哈努克再次加冕。患難與共、形影相隨的西哈努克親王和莫尼克公主雙雙出席大典。西哈努克感慨萬千,對身旁的莫尼克說:「這是我19歲時加冕成為國王的地方,想不到事隔52年之後,我還會重演這一幕。」自此,莫尼克結束了延用近40年之久的西哈努克夫人的身份,改稱號為莫尼列王後。因為莫尼克是個法國名字,莫尼列則類似柬埔寨名字,意為智者中之最智者。
2004年10月6日,年近82歲的西哈努克國王突然宣布,由於年邁和健康原因決定退位。由王國政府首相和國會主席等9人組成的王位委員會一致推選諾羅敦·西哈莫尼繼承王位。西哈莫尼系莫尼列所出,莫尼列王後遂成為柬埔寨王國母後。
西哈努克國王退位,標志著柬埔寨一個時代的終結。與西哈努克形影相隨、生死與共的莫尼列也將淡出柬埔寨政治舞台。從莫尼克公主到莫尼列王後,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芳華絕代、賢淑睿智的她,在柬埔寨現代史上留下了動人的一頁。去年日本生態建材「呼吸屋」的騰井先生在給金邊的公主家安裝時看見了公主,他說盡管老了,卻風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