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巴基斯坦總統訪問中國

巴基斯坦總統訪問中國

發布時間: 2022-12-12 12:44:22

❶ 2010年巴基斯坦洪水的巴總統出訪四處「化緣」

信德省負責農業事務的官員賈姆·薩伊夫·德約爾稱,政府將繼續搜尋住在低窪地帶的村民,爭取及時將他們轉移,這是政府和軍方目前最迫切的工作,「必須要撤離,這里太危險了,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聯合國也在當天警告稱,由於巴基斯坦是一個人口大國,這次洪災淹沒的莊稼可能影響該國的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預計將有1200萬人受到糧食短缺的影響。聯合國官員表示,國際社會應加大對該國的援助力度,減輕洪災給民眾帶來的痛苦。
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正在外國訪問,他此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給災民「募捐」。扎爾達里6日表示,他到訪的法國、英國和阿聯酋政府都對巴基斯坦承諾了援助和支持。
192受困中國人乘包機回國,在巴基斯坦洪災中受困獲救的中國工程人員首批192人7日下午在伊斯蘭堡國際機場乘包機返回中國,預計北京時間20時30分抵達新疆烏魯木齊。
7月29日,中國公司承建的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的都伯瓦水電站項目部遭受洪災襲擊,265名中國工程人員被困。目前仍有14人留守在水電站項目部,其餘59人被安置在伊斯蘭堡。

❷ 巴基斯坦歡迎中國援助物資運抵卡拉奇,我國此次都捐助了哪些物品

巴基斯坦歡迎中國援助物資運抵卡拉奇,我國此次都捐助了如下的物資。

一、巴基斯坦歡迎中國援助物資

除了中國政府的幫助,巴中企業也迅速響應,從各個渠道采購救災物資;巴基斯坦一座大橋被沖塌後,中國駐巴的工程人員也趕到了現場,為他們制訂計劃,並提供了大量的維修物資,很快就把這座橋給修好了。

中國留學生在巴還自發地向受災地區分發救災物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巴基斯坦對中國就是這樣。

當時,巴基斯坦總統親臨中國,把援助中國作為國內第一要務。在自身能力不強的情況下,他選擇不遺餘力地向中國伸出援手,當中國急需帳篷時,他捐出了全部戰備帳篷。

❸ 1994年,尼克松死前回顧當初訪華: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50 年前的 2 月 21 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開啟訪華之行,在中國7天的訪問之後,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兩國的關系開始恢復正常化。可就在1994年,彌留之際的尼克松,說出了一句話: 「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尼克松作為 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 ,竭力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卻又 是何原因讓他改變了想法 ?

上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一直處於十分「敵對」的狀態。

這種敵對主要是 意識形態上的對立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美國長期支持國民黨,暗地裡向國民黨軍隊出售武器,希望蔣介石可以獲得勝利,這樣,美國在華就能取得長期的利益。

可國民黨的失敗,美國的願望落空了,新中國成立後,眼看著新中國即將步入 社會 主義陣營,時任美國總統的 杜魯門 ,開始在國際上牽制中國。

1949年,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就曾派司徒雷登向新中國領導人傳話:如果新中國不站在任何一邊,美國才可以承認中國。

可是 《論人民民主專政》 的發表,使美國明白,新中國將堅定地站在 社會 主義陣營一邊, 美國便撤走了所有的外交官員。

隨後上任的美國總統,都堅持著對華的敵對政策,雙方長達10幾年沒有任何交流,被稱為「中美關系的冷凍期」,直到 尼克松總統的上任 。

年輕時的尼克松,是一個堅定的「反對共產黨分子」。可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敏銳地感知到,中國的崛起,是必然的。

1969年,當選總統的尼克松,開始重 新審視中美關系 ,在美國深陷越戰泥潭,國際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調整中美關系勢在必行。

尼克松不同於前任總統,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 現實派 。

他認識到,蘇聯成為真正全球性超級大國是一個 事實 ,美國需要承認世界力量的多極化,需要調整目前其全球戰略。

一味地強調絕對軍事優勢,奉行美國「統治」,已經是 不現實的 ,因此,加入第三者,實現兩者之間的互相牽制,才能繼續穩固美國「領導」的局勢。

中國 ,就成為尼克松眼中可以牽制蘇聯,改變美蘇爭霸的不利處境的目標。

老練的政治眼光,全局性的政治考量,適時而變的對華態度,這位律師出身的總統,成為了 改善中美關系的先驅者 。

1969年爆發的中蘇邊境沖突,上任伊始的尼克松政府在對華戰略認知上發生了關鍵性的變化。促發了其 改變對華戰略 的政策能動性。

中蘇邊境沖突雖然開啟了尼克松政府重審對華認知及對華戰略的序幕,但是美國仍保持中立,對中國的外交趨於溫和。但已經認識到中國在美國 制約蘇聯戰略上的重要價值 。

隨後,尼克松開始通過國會,頒布一系列 對華的新政策 ,包括鬆弛對華的貿易管制,允許中國產品出口美國,允許美國企業同中國開展商業合作。

美國開始 在國際上頻頻釋放訊號 ,試圖就同中國重新打開關系的可能性作出試探,通過各種渠道,欲 謀求與中國關系的重新建立 。

1972年2月28日發表的 《中美聯合公報》 ,舉世嘩然。被稱為 「改變世界的一周」 。可《中美聯合公報》發表的背後,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國與中國方面的接觸,卻始終都是秘密進行的。在當時的美國政界、學術界、 社會 上普遍存在 強烈的反華情緒。

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殘留,導致美國與曾經的朝鮮戰爭對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建立聯系是一件十分敏感且冒險的事情。

這就看得出尼克松是十分謹慎而理智的一個人。他願意為了美國的未來作出改變,當然這一切要 秘密進行 。

而且秘密接觸的好處就是,一方面,可以避免蘇聯和美國盟友知曉,蘇聯是美國當時最大的對手,美國和中國接觸, 必然會引起蘇聯的不安 。

而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們也會覺得美國出賣他們,從 而使同盟關系出現裂痕 。

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同中國的接觸失敗,也不會留下把柄,讓世界知道美國正在同中國建立關系。

尼克松執意要秘密進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五角大樓文件泄密事件 ,7000多頁關於越南戰爭的秘密文件在媒體上被曝光。

尼克松在回憶錄里也寫到前總統約翰遜對他說的一番話:

可見尼克松對於保密工作十分重視。他決定放棄美國和中國的公開渠道,構建秘密接觸渠道。

1969年,尼克鬆通過 巴基斯坦總統 向中國領導人帶話,中國也接受了尼克松關於秘密接觸的建議。

中國領導人起初是十分反對秘密接觸的。因為對於中國來說,國際局勢上的不友好,中美公開接觸,有利於緩解中國周邊環境的壓力。

但是對於和美國建立聯系,周恩來總理是十分贊成的。他表示: 「他們想解決,有渠道嘛!渠道就是華沙談判。」

可是華沙在尼克松眼裡,並不是最佳選擇,於是雙方又通過巴基斯坦渠道進行了數輪的秘密溝通。周恩來形容道 「從一個首腦通過一個首腦給另一個首腦提出建議」。

據巴基斯坦學者艾賈祖丁的《從首腦經首腦到首腦》一書中記載,光是巴基斯坦總統本人所保存的有關「巴基斯坦渠道」的秘密文件就有49件。

這樣的秘密溝通持續了將近半年,直到1971年4月,中美雙方決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恢復中美之間的關系, 只有通過高級領導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

著名的 「乒乓外交」 事件,正在建立在這時期中美各自的意向之上。

接著1971年7月,基辛格 秘密訪問中國 。

這場秘密行動受到中國,美國,巴基斯坦三方的高度安排。基辛格先是通過印度來到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

在同巴基斯坦總統的晚宴上,基辛格 假裝肚子痛, 巴基斯坦總統隨即安排基辛格到自己的別墅去靜養,第二天,基辛格便秘密登上了飛往中國的專機。

美國方面完全實行完全保密,連當時的國務卿羅傑斯都完全不知情,基辛格的隨行特工也是在登機後才知道要飛往北京。

基辛格在 北京停留了48小時 ,同周恩來總理作了長時間的交談,對於雙方的態度,作了一個明確的肯定,一些重大問題也作出了基本的敲定。

7月16日,一份美國總統尼克松受周恩來總理邀請訪問中國的公告 公布於世 。

《中美聯合公告》發表帶來的影響,可能尼克松當時也預見不到。

1971年10月,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 1972年尼克松訪華 ,隨著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中國崛起的速度,正超出尼克松的想像。

作為當時世界霸權 「領頭羊」 的美國,不少國家選擇追隨其腳步,尼克松訪華當年,中國同日本建交,隨後德國等 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起聯系 。

中國在打破了幾十年的外交困局的同時,經濟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 西方國家向中國打開了大門 。

1978年,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使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浪潮,經濟開始騰飛,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與西方國家外交正常化,也為 我國 科技 發展 帶來了生機。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 科技 人員不足5萬人,科研機構不到50個,科學技術十分落後,高精尖人才急缺。

鄧小平同志說 「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中國能否長久發展,能否同其他國家競爭的關鍵就在於科學技術。

隨著中國同西方國家外交關系的正常化,正是大力學習國外科學技術的好機會。

中國能研製 「兩彈一星」 ,能 人工合成胰島素 ,能培育出 雜交水稻 ,證明中國是不缺高質量人才的。缺的是數量,是大量的人才。

隨著西方國家向中國打開國門,中國派出了大量留學生到美國,英國,德國學習先進科學技術。

再加上新中國 科技 體制改革與 科技 創新體系建設,重大舉措和法律法規的出台,中國的 科技 事業突飛猛進。

銀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神舟系列飛船、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青藏鐵路,一項又一項的成績,震撼著世界,彰顯著 中國的 科技 力量。

科技 興國, 科技 強國,科教興國,中國邁向現代化國家的第一步,就要大力發展 科技 。

2021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全球 各國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名是中國 ,申請了69540件專利,而美國僅以專利申請總量59570件排第二。

中國的快速發展,引發了美國的不安,有美國媒體斷言 「21世紀,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

這才是尼克松害怕的地方。

1974年,尼克松辭去美國總統職務,他的辭職,導致了中美關系進展再度緩慢,直到1978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退休後的尼克松, 仍十分關心中美關系 ,1993年,他再次訪問中國之後,越來越相信自己當初的與中國改善關系的判斷是正確的, 中國正在崛起,並且不容小覷,只能交往,不能敵對 。

1994年,彌留之際的尼克松,對中國再次作出了判斷,他說到 「我們當年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啊」,言外之意中國出乎了他的意料。

時間回到2022年,今年是尼克松訪華的50周年,中國和美國正處在世界各國的焦點之中,作為當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 如何處理好互相之間的關系是關鍵 。

面對美國國內謠言四起的「美國受騙論」《環球時報》這樣評論到:

尼克松訪華50周年之際,美國正在將中國作為其21世紀的 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和「假想敵」 ,雙方摩擦不斷, 中美關系處在低谷 。

許多人正在擔心, 「美國正在干著與50年前截然相反的事情」,「這可能會推動中國和俄羅斯走得更近,為美國同時樹立了兩個強大的對手。」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前兩位,美國和中國的關系,不僅關乎美中兩國自身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全球局勢。

美國和中國該如何處理好互相之間的關系呢?

回看50年前,尼克松訪華所能留下的最大啟示就是,在 分歧中找到中美可以合作的底線 ,而國家利益的交匯與沖突,是推動大國關系調整的驅動力量。

中美關系要取得突破,需要雙方 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 這樣才能實現共同利益,實現不同 社會 制度和發展道路國家和平共處。

世界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已然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權威性的大國,美國在失去過去國際權威和地位的同時,也失去了對世界的影響力,失去對人類命運的責任感。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 「」到 2030 年左右,中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事實上,在尼克松訪華時,中國的雄心壯志與現在並無不同。」

對於美國而言,如何 認清現實, 尋找到雙方可以共同合作的底線,停止摩擦,求同存異,才是當務之急。

對於我國而言,想盡一切辦法, 讓美國意識到 ,不與中國合作是不理智的,與中國沖突對抗的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中國並不想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中國也承諾「 永遠不稱霸」 。

也許美國領導人應該學習一下尼克松,當年尼克松來中國,根本原因是美國自顧不暇,他意識到中國的幫助才是求生之道。

❹ 葉海亞·汗的歷史事件

葉海亞.汗對中美關系貢獻重大,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基辛格訪華就是由葉海亞.汗渠道秘密進行。
1970年10月25日、26日,尼克松在白宮分別會見了前來美國參加聯合國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和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請他們向中國領導人傳話:他認為中美關系十分重要,美國希望和中國和好,絕不會聯合蘇聯反對中國,他願意派譴高級使節秘密訪問中國。葉海亞.汗於11月10日至15日訪問中國,向周總理轉達了尼克松的口信。11月14日,周總理正式答復葉海亞.汗總統:閣下清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人干預。美國武裝力量佔領台灣和台灣海峽,是中美關系緊張的關鍵問題。如果尼克松真有解決上述關鍵問題的願望和辦法,中國政府歡迎美國特使來北京商談,時機可以通過巴基斯坦總統商定。葉海亞.汗總統回國後,即將周總理的答復口信寫成一份無署銜、無簽字的手抄備忘錄,派專人於12月8日送到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由大使希拉利於當日面交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博士。基辛格在與尼克松反復商量後,於12月26日將一封同樣無圖章、無簽字的列印信函交給希拉利大使,信中表示美國同意接受邀請,准備在北京舉行高級會談,討論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存在於中美之間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經過之前的一系列接觸,中美兩國互相摸清彼此的戰略意圖後,周總理不失時機地於1971年4月21日通過巴基斯坦總統向美方發出邀請:「……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商談。」我國原主張基辛格公開來。在美方的堅持下,我國同意基辛格來華作一次秘密的預備性會談 。 1970年巴基斯坦大選,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人民聯盟領袖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獲勝。葉海亞·汗不予承認有關選舉結果,動用武力鎮壓,造成至少30萬孟加拉族人被巴基斯坦軍隊屠殺 ,迫使1000萬孟加拉族人逃往印度,也因此導致印度界入,暴發印巴戰爭,不久東巴宣布獨立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1971年葉海亞·汗交出權力。前外交部長、巴基斯坦人民黨創始人阿里·布托出任總統並恢復民主制度。
葉海亞·汗雖然只擔任總統兩年多,但他在任內積極去協助推動中美關系,為美國總統尼克森於1972年2月訪問中國鋪路。

❺ 毛主席最後一次會見外賓布托:會談不過10分鍾,額頭就冒汗了

在新中國 歷史 上,似乎沒有比1976年更為黑暗的年份了。

新年伊始,周總理與世長辭的不幸消息就震動天下,這使得中國的外交缺少了一位極其重要的決策者。毛主席不得不拖著病重的身子,接見那些對於中國國際局面具有重要意義的外賓們。

1976年2月份, 在沒有了周總理的情況下 ,毛主席堅持會見了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他虛弱的 健康 狀況讓這位老朋友懷著沉重的心 情感 嘆道: "誰也不能否認他戰斗到了最後一息。 "但他又不能不承認,毛主席的思維仍然極為敏銳活躍。

到了5月12日接見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時候 ,不管毛主席自己是否願意,他的 健康 已經不允許他再發表長篇談話了,整個會談不過進行了匆匆數句就告結束。

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卻還有一位客人,讓毛主席不顧病體衰微,在半個月後再次同意了會面的請求,因為對方也是來自一個對於中國有著十分重要意義的友好國家,而這次會面也成 了毛主席外交活動的謝幕之會。

1976年5月26日,剛送走李光耀不久的北京城又迎來了一位外國總理,作為慣例,他提出了會見毛主席的請求。

令人憂傷的是,這個曾經在湘江、長江中擊水、在西湖邊登山的強健身軀,如今已經累病纏身。

會見李光耀時毛主席的力不從心已經到了無可遮掩的程度,整個會談不過經歷了數分鍾就不得不終止,毫無疑問此時毛主席亟待休養調息,集中精力治療病情, 為此秘書們已經多次拒絕了其他外國首腦的會面請求。

然而今天來的這位總理卻很不一般,他名叫阿里·布托,來自中國的友好鄰邦巴基斯坦。1963年,歸還喀喇昆侖走廊、並奠定兩國友好交往基礎的中巴邊界協定正是在他作為巴方全權代表之下,與我國全權代表陳毅外長簽訂的。

自1971年他第一次以巴基斯坦總統身份並率領代表團訪華之後, 又於1974年憲法修改之後以總理身份訪華,兩次訪問均得到了主席的接見,而這次是他第三次以政府首腦的身份訪問中國。

於是,布托在中巴友好關系的發展中起到過重要的作用,並且多次與我國各級領導人會面會談,屬於中國政府和毛主席本人的老朋友,而布托本人也在之前和主席會談當中有著非常愉快美好的體驗。

於理,巴基斯坦不僅在南亞方向能夠牽制印度的對我國的領土野心,同時也在前幾年的中美和解密談里扮演了關鍵的中間人角色,更在聯合國大會上堅決支持中國的正當權益,因此這一次秘書最終還是把布托的請求轉達給了毛主席。

接到請求的毛主席馬上做出了同意的決定,此時他剛剛服下安眠葯——由於長年不規律的作息習慣,失眠長久以來都是困擾著毛主席的嚴重問題。到了身體逐漸孱弱的晚年, 保證毛主席的睡眠幾乎成為了衛士和秘書們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如果不是布托這樣重要的角色,秘書們應該是不會讓毛主席冒這樣的風險會客的。

在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緊張仔細的背後看護之下,毛主席和布托的會面安排在尼克松、李光耀來過的同一個房間, 毛主席再次坐到了淺綠色的沙發墊子上,等待著布托夫婦。

在華國鋒陪同下走進房間的布托看到的景象是,對面這位當年把對巴基斯坦援助從3億元慷慨提高到5億元的偉大人物,如今卻深陷在沙發里無法起身歡迎他這個老朋友。

善解人意的布托連忙走上前, 和毛主席的大手相握致意。 會談過程中,毛主席的頭始終向後靠在沙發上,這位戰鬥了一生的老人,正在用僅存的生命力來為國家完成 最後一次政治任務

布托姿態嚴肅,雙手規規矩矩放在腿上,自從他當年在阿尤布·汗政府出任外交部長、全力促進中巴關系開始,在對面這位老者的決策下,中國多次在生死關頭給予巴基斯坦幫助,自己也從他的哲學和思想之中受益良多。可惜即便是這樣偉大的人物,也快要到了自然的極限, 時間已經不允許自己再像往常那樣向他深入討教兩國之間的關系。

雙方只能進行簡單的禮節性寒暄。毛主席問布托:"你好嗎?"布托回答說:"我很好,謝謝你。"毛主席對於自己的病情卻是非常坦然,說道: " 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講話也不好。 " 布托又接著贊嘆說:"主席創造了偉大的 歷史 ,你高舉著人民革命的斗爭旗幟。"

布托的說法絕不是普通的恭維贊美,60-70年代間,從日本到拉美再到非洲,到處都有用毛主席思想指導進行的工人運動和游擊戰爭,其中包括中巴兩國共同敵人的印度,國內也誕生了毛派共產黨勢力。

就連巴基斯坦曾經苦心孤詣想要攀附的資本主義陣營霸主美國 ,其總統尼克松也不惜親赴北京,折服於毛主席的外交手腕之下,作為中美溝通橋梁的巴基斯坦,竟因此成為了改變世界 歷史 的要角,布托自己身為深度參與 歷史 進程的一分子,必然是與有榮焉。

毛主席對此仍然以中國人的謙虛笑著表示 :"沒有做出多少成績。"

會談不過進行了10分鍾左右,毛主席的額頭已經冒出了汗水,雖然沒有一聲呻吟或者抱怨,機要秘書張玉鳳知道,老人家已經非常難受了。對於接下來的兩國具體外交協調和國際形勢分析等問題,毛主席只能用手指一下邊上的華國鋒:"這些問題,你們去談吧。"

布托對毛主席的艱難狀況看得清清楚楚,對於這次接見背後體現的中巴深厚友誼和特殊關系,他感到十分榮幸, 於是他起身和沙發上的主席握手告別:"非常感謝主席。"並祝願主席早日康復。

巴基斯坦和中國隨後進行了一系列友好談判,30日,布托帶著雙方聯合公報、兩國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經濟技術合作協定等豐碩成果返回了伊斯蘭堡。

也許布托可以預料到的是,在他和毛主席的會面之後,中國政府就發布公告,宣布毛主席不再參加外事活動,這就意味著他布托成了中國偉大領袖會見的最後一個外國客人,這份殊榮足以代表中巴關系今後將向著牢不可破的方向發展。

我們想,布托走出毛主席房間時的心情應該是沉重的。

雖然在印巴分治獨立初期,巴基斯坦一直在英美勢力當中尋找自己的保護力量,為此不惜加入美國一手建立的《東南亞防務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成為反華陣營之中的一員,毛主席和中國政府始終對此給予了寬容和剋制的態度。

但是隨著巴基斯坦國內政局變化,又一度走到親美反華的邊緣,兩國關系在波折中緩慢進展。

真正令布托本人和巴基斯坦全國上下轉變觀念的,正是毛主席在1962年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戰的重大決策,巴基斯坦一夜之間對本國安全觀來了一個徹底的大反思。

布托作為時任外長,堅決支持政府積極發展對華友好關系,乘著前來商談、簽訂邊界協定的機會,他當面轉告中國領導人,之前的《東南亞防務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已經或將要失靈。

1964年起,巴基斯坦不再參加這些條約的任何軍事行動。 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爭,在中國的堅決支持下,巴基斯坦最終頂住了印度的巨大壓力,保證了安全。

這一切,當然離不開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所以盡管毛主席對布托謙虛地表示自己"沒有做出多少成績。"布托自己卻心知肚明。

這份真情實感如此充沛,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的唁電,可以算作是布托對於當時毛主席那句自謙之詞遲來的回答吧。

文/羽昕

熱點內容
火影忍者決斗腳本 發布:2025-07-21 10:29:23 瀏覽:995
閑魚的密碼在哪裡設置 發布:2025-07-21 10:24:35 瀏覽:712
不需要客戶端的視頻文件夾 發布:2025-07-21 10:18:01 瀏覽:684
阿里雲伺服器掛手機游戲 發布:2025-07-21 10:02:19 瀏覽:588
如何將文件夾加密碼 發布:2025-07-21 10:02:17 瀏覽:647
資源配置要考慮的范圍有哪些 發布:2025-07-21 09:56:21 瀏覽:168
3dmax導出點緩存動畫 發布:2025-07-21 09:48:11 瀏覽:954
英特爾存儲技術安裝 發布:2025-07-21 09:46:32 瀏覽:327
電信伺服器5gip地址 發布:2025-07-21 09:23:05 瀏覽:358
區域網查詢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7-21 09:14:17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