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長采訪問題
『壹』 川航英雄機長妻子怎麼說丈夫
「或許在別人眼中他是英雄,但在我眼中他就是老公,希望他早點回家。」5月15日,川航機長劉傳健妻子鄒函接受采訪時說,丈夫很熱愛飛行員這一職業,希望能飛一輩子。
5月14日,鄒函也從新聞上得知丈夫的飛機備降的。當日早上8點多,她撥通丈夫的電話,劉傳健在電話那頭只是說「飛機壞了,現在很忙。」
劉傳健的性格比較「低調」,備降事件至今他也只發了一條朋友圈說「一切都好」。鄒函說,丈夫在生活中非常細致,家裡人生日他都記得,時常會帶一些小禮物。
但對於工作,劉傳健是時刻做好了准備。鄒函說,丈夫不管在干什麼,就算臨時喊他飛,他也可以馬上出門。
對於劉傳健與機組一起成功處置險情,鄒函說,感謝所有人的關心和認可,這是一件很大的事,他沉著冷靜處置得當他是我的驕傲;這也是一件很小的事,他只是去飛了一個航班,履行了一個機長應盡的職責。
有這樣理解自己工作的妻子,也是英雄機長的驕傲。
來源:重慶晨報
『貳』 航班遇晴空顛簸 解讀坐飛機遇顛簸怎麼辦
飛機顛簸指飛機飛行中突然出現的忽上忽下、左右搖晃及機身振顫等現象。飛機顛簸主要是由於飛機飛入擾動氣流區,擾動氣流使作用在飛機上的空氣動力和力矩失去平衡,飛行高度、飛行速度和飛機姿態等發生突然變化而引起的。飛機顛簸強度與擾動氣流強度、飛行速度、翼載荷等有關,通常分為弱、中、強3級。據一名機長在接受被媒體采訪時介紹:1.輕度顛簸時,客艙內飲料晃動,旅客感到安全帶稍微拉緊。這時乘務組會進行客艙廣播,認真檢查旅客的安全帶是否系好,並繼續服務;2.中度顛簸時,客艙內飲料會從杯中晃出,旅客感到安全帶有拉緊感覺,行走困難,沒有支撐物較難站起,餐車很難拉動。
下面聽乘務員來解說,顛簸是個什麼概念,估計多數旅客只是有過親身體驗,而沒有什麼概念,顛簸按強度來劃分一般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經常乘坐飛機的朋友應該都體驗過前兩者,大家的主觀感受不過是晃來晃去、水杯里的飲品潑灑、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安全,我有幸去過地震體驗中心,在一個模擬房屋內感受了5-8級的地震搖晃感,近乎職業病的我第一想法就是這感覺好親切……。8級地震的搖晃感也就相當於稍強中度顛簸,回到家細細回想心中不免後怕。航前協作會時要復習顛簸的處置程序與規定,與機長協作時要統一信號標准,是我們每天工作的必備項目。我們也是嚴格的執行,但是有過上述的經歷心裡又多了一份篤信與認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文件的精髓。每每起飛下降穿雲甚至晴空顛簸,我們都會向大家廣播提示:回原位做好,系好安全帶,不要使用洗手間。嚴重一些我們還會暫緩客艙服務,可是對於這些廣播的反應還是稍為不盡人意,不過沒問題,我們會跟進當面提醒,這些是我們的職責。作為一個經過專業訓練的乘務員的本職工作首先就是保證大家的安全,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安全還需要旅客的配合與認同。
但是無論怎麼樣,坐飛機都必須嚴格繫上安全帶,航班遇晴空顛簸的時候,還是需要聽從機長跟空姐的安排。「
『叄』 如果英雄機長劉傳健來到我們學校,你作為一名小記者去采訪他,你會向他提出什麼
如果英雄機長劉傳健來到我們學校,你作為一名小記者采訪他,你會向他提出當時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你可以想到哪些人呢?
『肆』 電影《中國機長》讓人覺得心驚膽戰,實際情況是否與電影呈現出的效果一樣
但是,藝術創作理應享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正如本片在開篇字幕中所言,諸多情節,是經過戲劇化處理的。所以硬要用專業的眼光嚴格審視本片,不消說,漏洞是不會沒有的。當然,要求劇組在創作過程中更為專業也是無可厚非。沒有人願意觀看一部很「假」的電影,哪怕它描繪的是英雄壯舉。
何況,民航領域一旦缺了專業性,就是在拿萬千旅客的生命開玩笑。電影,也就失去了說服力。出場時在浴室憋氣,進行自我測試,就暗示了機長劉長健高度的自律。從其後他對副駕駛的冷漠態度里,顯示出其高冷、古板的一面。
要真正在主旋律電影創作中做到克制,顯然還有很多功課需要做。不管是《中國機長》還是《攀登者》,都沒能堅決地「做減法」,在某些橋段上的用力過猛,還是令人感到遺憾。
飛機進入降落階段前,需要一處「空域」下降飛行高速、調整飛行姿態,而崇州距離雙流國際機場適中,契合8633次航班盤旋下降高度,轉向雙流機場並順利進入進近程序的需求。如果機場投入使用,崇州將擁有通航起降點,融入到與周邊通用機場、雙流機場及周邊支線運輸機場互聯互通的空中交通網路中。
『伍』 「空中力量倍增器」究竟有多牛專訪運油-20機長李彥
面對面丨“空中力量倍增器”究竟有多牛?專訪運油-20機長李彥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舉辦。中國空軍派出以殲-20、運-20、運油-20為代表的“20家族”現役裝備參展,其中運油-20首次在空中飛行展示,引發關注。
李彥,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本次 珠海航展 上,他與戰友駕駛運油-20每天進行一場飛行表演。
大國重器運油-20
運油-20翼展寬50米,最大起飛重量高達200噸級,雖然體型龐大,然而在飛行表演中,它卻表現敏捷,除了快速著陸,也能快速起飛。
記者: 整個運油-20起飛的時候,距離特別短馬上就能騰空而起,這個其實很多人可能都會在意料之外?
李彥: 這個也是針對航展設計和規劃的比較有特點的一個短距起降表演動作,當然它也充分體現出這款飛機的性能,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作戰需求,那種未知的一些地面防空武器和一些單兵作戰武器,可能會造成機組對於這種區域的安全性的未知,所以說我們在加入機場以後,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半徑和范圍來操縱飛機,這樣如果在戰場環境下能夠最大提高生存率。
在飛行表演中,運油-20會釋放出3根加油管,來重點展示它空中加油的功能。
李彥: 我們帶管拖曳通場,包括通場之後帶管轉彎的這一段,也是我們之前設計的,就是想體現出這型加油機可以和小飛機在配合加油的過程中,邊轉彎邊加油。
記者: 整個在執行的過程中,像加油管出來之後能夠順利進行這樣的操作嗎?
李彥: 作為國際加油的慣例來說,並不是每一名飛行員都具備這種對接加油能力,要經過嚴格訓練和配合。因為加油任務需要加油機和受油機的飛行數據都非常精準,比如說它的速度、高度,這兩架飛機要飛得幾乎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夠進行精準對接。
根據相關消息,目前運油-20可以為空中“三劍客”殲-20、殲-16、殲-10C戰機進行空中加油。
記者: 第一次執行操作環節的時候,你內心會緊張嗎?
李彥: 沒有飛運油-20之前,我也只是在視頻上看過這種對接加油,包括也和受油機的部隊和其他加油機的部隊進行過探討,運油-20這款飛機在使用了之後,到底讓受油機的飛行員會感覺比以往的機型更容易對接,更容易加油配合呢?還是會帶來一些新的困難?
記者: 飛運-20的時候只考慮飛行的安全性,但是飛運油-20就要考慮配合性是嗎?
李彥: 對的。經過多次配合、磨合和加油任務對接之後,我們普遍得到受油機部隊給我們的反映就是,運油-20與其他的機型相比,作為加油機來說會降低它們整體的加油難度。
升空之後,無論是快速爬升還是快速俯沖,無論是蛇形機動,還是帶管飛行,運油-20所表現出的靈活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記者: 這么大的一個飛機,大家也形象地把它稱之為“胖妞”,但是這個“胖妞”飛上天之後又那麼靈活,這個掌握起來困難嗎?怎麼能做到如此靈活?
李彥: 實際上網友都稱這款飛機為“胖妞”,我們都叫它的代號“鯤鵬”,實際上“鯤鵬”更能夠展示出和體現出這款飛機的作戰性能和實力,它兩百噸級的起飛重量,實際上就相當於平時我們一百多輛家用轎車重量,但是因為這個飛機它有優異的氣動外型,比如說它的超臨界機翼,比如它使用的是電傳操縱特點,再加上通過計算機能夠給飛行員提供一個參考依據,加上我們對飛機狀況的熟悉就能夠達到。
鯤鵬展翅 非常任務
運油-20脫胎於運-20,它也繼承了運-20優越的飛行性能。2013年1月26日,中國研究製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2016年7月6日,該機型正式列裝人民空軍,提升了我軍遠程投送和快速機動的能力,向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的戰略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李彥: 第一次見到運-20飛機的時候我感覺到很震撼,這么一個龐然大物在我面前,我怎麼才能夠得心應手地駕馭它?後續在改裝飛機的過程中我也感覺到了很大壓力。因為過去我們飛的傳統運輸機是五人制的分工,飛行員實際上更多從事的是對飛機的簡單操縱,因為還有其他的專業,比如領航、通訊、機務給我們提供幫助和協助。現在飛這款飛機,它是一款兩人制的飛機,這樣就需要飛行員去配合,所以這個對所學知識也好,對掌握技能也好,就會更寬泛。
時至今日,李彥還清晰記得第一次駕駛運-20升空時的情形。
李彥: 一個是興奮,再一個也會感覺到有一些緊張。
記者: 這個緊張來源於什麼?
李彥: 緊張就來源於當時還是感覺剛接觸這個飛機,對它的掌握,這么大的飛機、這么先進的飛機,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很短的時間去駕馭它,能夠把它的性能發揮出來。
記者: 其實對於你們每一個飛行員來講,面臨升級和迭代,肩上承擔的責任就會更重一些?
李彥: 是的。因為飛行員他在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都要成為一名機長,機長要帶領這一個機隊來執行任務。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怎麼能夠以一個較高效率,以一個安全閉環,來確保此次任務的時效性和整個任務的順暢程度。
2020年2月13日至17日,李彥和戰友駕駛運-20從多個機場起飛,向武漢空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這是運-20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
李彥: 在接受到這場任務之後,我們選派了最強機組,我們連夜運送了物資抵達武漢,當在武漢落地的時候,當時塔台的管制員和我的搭檔張磊進行了一段感人的對話。
塔台: 你好,2001,武漢塔台向所有機組成員,所有醫護人員,向人民空軍,向人民解放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你們跨越萬水千山,馳援湖北!我們為你們保駕護航!
運-20機組人員: 謝謝空管,向你們致敬!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記者: 這樣任務執行的時候,可能對於當地的民眾來講有巨大的精神鼓舞。
李彥: 我們當時在新聞上看到解放軍來了心裡就穩。還有一條評論是,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軍人。當看到這兩句話之後就感覺到特別自豪。
2020年9月27日,一架運-20運輸機載著第七批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緩緩降落在沈陽桃仙機場,這是運-20首次承擔接送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任務。
記者: 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哪些細節讓你現在覺得印象深刻?
李彥: 在當時裝運的過程中,整個機組一個是列隊,在飛機下面機艙的兩側向棺槨致敬,同時機組也負責將一部分棺槨協助儀仗隊,一起安置在這個飛機上。
記者: 那是一個非常庄嚴和神聖的時刻。
李彥: 在場的每一名人員當時那種心情都是庄嚴神聖的,我覺得對於每一名機組成員來說,可能在整個軍旅生涯中都是濃厚的一筆。
英雄歸故里,山河已無恙。目前,李彥所在的部隊,運-20越飛越遠、越飛越高,航跡拓展至海外4個大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 你們飛運-20、運油-20這么先進的飛機裝備,其實很多人都很羨慕,但更多的還是一種期待和關注。怎麼面對未來可能要承擔的新任務?怎樣不斷提升這種打贏能力?
李彥: 我想最主要的還是要盡快掌握當前手中武器的性能,同時也要從自己做起,盡快提升整個團隊的綜合能力,最後在戰時的這種體現就是對我們平時訓練成果的一種檢驗。人民空軍永遠是祖國的“鋼鐵長城”,這就是我內心的感受。(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丨古兵)
『陸』 電影《中國機長》原型英雄機長劉傳健履新,他具體擔任了什麼新的職務
電影《中國機長》原型英雄機長劉傳健履新,他具體擔任了什麼新的職務?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除此之外,2020年2月,湖北省產生新冠疫情,劉傳健主動請纓,護衛四川第三批醫務人員趕赴武漢,並承諾接白衣戰士們回家。待到一個多月後,四川313名醫務人員分乘多架飛機安全到達成都,帶頭執飛的恰好是劉傳健。
劉傳健曾喜獲「美麗退伍軍人」、中國民航英雄機長、「最美奮斗者」等頭銜,被授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入選「打動中國」2018年度角色。他與朋友們的先進事跡還被改寫為影片《中國機長》。
『柒』 川航英雄機長做了什麼事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下文簡稱「川航」)由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內飛行途中時,駕駛艙右側玻璃突然破裂,駕駛艙瞬間失壓,氣溫降低到零下四十攝氏度……在意外發生後,萬米高空中,機組副駕駛徐瑞辰半個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機載自動化設備失靈,機組向地面控制台發出了「7700」信號(表示遇到緊急狀況),緊急求助。
危急關頭,3U8633航班機長劉傳健,在自動化設備失靈情況下,依靠二十年飛行經驗,手動操縱,於7時40分左右,成功讓飛機備降在了成都雙流機場,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整個備降過程前後僅僅20分鍾。
一位民航業界專家聞訊,稱贊川航本次備降「是一個奇跡」。
目前,川航、中國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等多方已展開詳細調查。
空中驚魂
駕駛艙玻璃突然破裂 飛機緊急備降成都
14日早上,微博多個長期關注民航的自媒體相繼發帖稱,早上川航由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內飛行途中時,駕駛艙的玻璃突然破裂,情況危急。
網帖附上了多張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出事客機的駕駛艙,一塊玻璃已經不見了,在駕駛艙內部,控制台上的電子設備七零八落,已經不能正常使用。
14日上午,川航3U8633航班備降的消息在網上引發了全國網友高度關注。記者在乘客提供的視頻中看到,在機艙內部,盒飯散落一地,乘客座位上的氧氣面罩也脫落了下來,乘客們紛紛戴起氧氣面罩,空姐正在安撫大家。
在飛機駕駛艙玻璃爆裂時,他就坐在駕駛艙右側,爆裂的玻璃,就位於他的正前方。在玻璃爆裂的瞬間,在近萬米高空中,強風把他的半個身體都「吸」了出去,好在他系著安全帶,被拉了回來。
在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後,他才發現,自己的「短袖上衣、長褲都被『撕』碎了」。
14日,不斷有網上傳言稱,由於駕駛艙高空失壓,副駕駛徐瑞辰的耳朵受到嚴重傷害,不過根據醫院檢查,徐瑞辰只是面部和胸部受到了一定擦傷,聽力並沒有受到影響。
對於記者的提問,躺在病床上的徐瑞辰能聽清楚,回答問題也很有條理,身體並無大礙,「目前來看,沒有影響到我的聽力,希望大家放心。」
14日晚,經歷了一場「空中危機」後,整個機組的情緒比較平穩,機長劉傳健再三強調,航班成功備降,他要特別感謝包括副駕、空乘在內的全體9名機組人員,正是大家的通力合作,才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民航業內人士:
本次備降是一個奇跡
一位民航業界專家告訴記者,根據已公布的信息分析,機組先發現玻璃上有裂紋,接著玻璃馬上就碎了,很有可能是因為玻璃老化,也有可能是因為固定螺絲丟失或失效。
民航飛機高度大概九千八百米,三萬兩千多英尺,在這個高度下,極度低溫、極度缺氧,並且有強風、強噪音的干擾,這種環境下,人類大概幾秒鍾就會失去意識。
他分析說,一般來說,在飛機正常失壓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戴上氧氣罩,一般不會有大問題,但像今天這種情況,玻璃破損後,駕駛員可能根本沒有時間去戴氧氣面罩,強風就已經來了。
他說,在駕駛艙飛行管理組件完全失效、無法自動駕駛的情況下,機組只能完全靠最原始的方式——用一塊備用儀表,以人工導航的形式來駕駛飛行。「這對駕駛員的心理素質、操作技術要求特別高。」他認為,在自動化設備失效、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機組依然將飛機安全降落,「真的是一個奇跡」。
對話·川航「英雄機組」
「當時飛機的時速超過800公里,又在萬米高空,空氣非常稀薄,最嚴重的還是失壓問題。我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盡力操縱飛機,安全備降。」
——機長劉傳健
給川航機長"世紀迫降"點贊 但別忘了問個"為什麼"
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為何在飛機的例行檢查中未能檢測出問題?或者說,在相應等級的飛機檢修中是否該進行前風擋玻璃的檢測(比如老化程度)工作?
昨日早上,由重慶經停成都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在重慶起飛後沒多久由於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飛機於7時46分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119名乘客平安落地。
事故未造成乘客傷亡,自是萬幸。輿論一邊倒地盛贊機長劉傳健處置得當。這次航空史上罕見的事故,是飛機駕駛員「平時訓練都不會考慮訓練如此大難度的操作」。川航飛機為何就發生了?
據媒體報道,執飛該航班的飛機是空客A319-100,川航於2011年購進該架飛機。截至目前共使用19912小時,最近15日無維修記錄,破裂擋風玻璃系原裝。空客公司已派出專家組前往成都配合調查事故原因。
有資深機長解釋,出現風擋玻璃破裂的原因有多種,航材問題,比如劣質風擋航材;螺絲問題,不合格的螺絲,或者不合規格的螺絲;風擋加溫故障;風擋老化;外來物撞擊;其他原因等。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川航該飛機風擋玻璃破裂的原因可排除設計缺陷、人為和老化原因。雖然該飛機在空客天津廠總裝,但所有材質的標准都是一樣的,也基本可以排除航材的劣質問題。畢竟該架飛機已經飛行了近2萬小時,此前並未出現同類事故。
比較可能的原因就是裝配不當,比如玻璃、螺釘、裝配時存在的預應力等,同時遭遇高空內外十倍的壓差最終導致前風擋玻璃兩層出現同時破裂的罕見現象。
問題來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為何在飛機的例行檢查中未能檢測出問題?或者說,在相應等級的飛機檢修中是否該進行前風擋玻璃的檢測(比如老化程度)工作?有資深機長推測,民航局或可能提出相應標准,以進一步規范飛機檢測工作。
對於川航來說,這也是其需要對此次有驚無險的事故向公眾,或者說向他的乘客交代清楚的核心所在。不管哪種原因,事故畢竟對於這119名乘客來說都是一次不同凡響的經歷,而且,也是差點釀成重大傷亡。
其實,此次事故未能造成乘客大傷亡,除了機長劉傳健個人的能力能夠應對之外,還有「天公作美」之因。劉傳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天氣幫了很大的忙。今天早上幾乎無雲,能見度非常好,如果是伴隨降雨或者天氣狀況不好的話,後果無法預料。」
對於川航來說,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如何舉一反三,而不能總是停留在航空事故排行榜的「前位」。2017年,川航因為多起不安全事件被民航西南局行政約談。早在2005年,民航總局首次公布航空公司運輸飛行事故徵候「排行榜」時,川航即位於該榜(第一季度)榜首,事故徵候率是國內其他航空公司的至少兩倍。
這或許更值得深思。
『捌』 重溫《中國機長》,劇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飛機成功備降後的情節: 真實事件是從飛機損壞到備降花了半小時成功備降成都,副駕駛和劉機長還有機組人員都有不用程度的受傷,落地後,只說了一句「我們還活著」,就被送往醫院檢查了。劉機長休整了六七個月才重返藍天。而電影劫後餘生的乘客紛紛感激機長,豎起大拇指,全等著見機長,彷彿瞬間忘記了恐懼,印象中「潘主任」下飛機後立刻接起了電話,笑著說沒事馬上回家,彷彿剛才的特情只是虛驚一場,換成我,以後還能不能坐飛機是一回事,至少陰影肯定埋在心裡了,所以導演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應該更加細膩點。電影呢,按照真實事件改編,緊張氣氛渲染的倒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題材可以,建議大家看看紀錄片,尤其是之後乘客和劉傳健機長見面那一刻,我就忍不住哭了。敬畏生命!感恩劉機長!
『玖』 洱海墜機犧牲機長生前采訪曝光,他都說了啥
在5月10日上午10時20分左右,大理市萬橋鎮萬橋村大沙壩山森林清火增濕作業中,一架直升機在取水過程中不慎墜入洱海,4名機組人員不幸遇難。
此後洱海墜機犧牲機長生前采訪曝光,他究竟說了啥?
2019年11月,CGTN采訪了劉洪機長,當時他已經從事航空救援工作7年了。劉洪說,處理各種災害,把人民從火、水和危險中解救出來,是國家賦予的使命。他還說,要隨時做好應對災難的准備,家人團聚的時間有限,但家人會為這個職業感到光榮和自豪。
目前已確認,5名遇難者中,3人當時正在進行人工增雨,另外2人是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直到現在,此前事故調查報告還沒有公布於世。綜合以上兩起的墜機事件,不難發現都是在執行人工增雨的過程中發生事故的,這其中的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該及時的發現並糾正。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拾』 那些嘲笑《中國機長》誇張的人,看過真實事件後都服氣了,你怎麼看
以5·14川航航班備降成都事件為原型拍攝的《中國機長》,從立項開始就吸引了大量的目光,畢竟它還原的是一場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期待者有之,不看好者有之,坐等上映再評價者也有之。九月初,《中國機長》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兩分多鍾的預告片,大多數人看過之後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