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oracle腳本優化

oracle腳本優化

發布時間: 2022-05-29 16:08:29

Ⅰ 如何設置使oracle10g性能最優 性能調優 步驟

一、 磁碟方面調優
1. 規范磁碟陣列
RAID 10比RAID5更適用於OLTP系統,RAID10先鏡像磁碟,再對其進行分段,由於對數據的小規模訪問會比較頻繁,所以對OLTP適用。而RAID5,優勢在於能夠充分利用磁碟空間,並且減少陣列的總成本。但是由於陣列發出一個寫入請求時,必須改變磁碟上已修改的塊,需要從磁碟上讀取「奇偶校驗」塊,並且使用已修改的塊計算新的奇偶校驗塊,然後把數據寫入磁碟,且會限制吞吐量。對性能有所影響,RAID5適用於OLAP系統。

2. 數據文件分布
分離下面的東西,避免磁碟競爭
Ø SYSTEM表空間
Ø TEMPORARY表空間
Ø UNDO表空間
Ø 聯機重做日誌(放在最快的磁碟上)
Ø 操作系統磁碟
Ø ORACLE安裝目錄
Ø 經常被訪問的數據文件
Ø 索引表空間
Ø 歸檔區域(應該總是與將要恢復的數據分離)
例:
² /: System
² /u01: Oracle Software
² /u02: Temporary tablespace, Control file1
² /u03: Undo Segments, Control file2
² /u04: Redo logs, Archive logs, Control file4
² /u05: System, SYSAUX tablespaces
² /u06: Data1 ,control file3
² /u07: Index tablespace
² /u08: Data2
通過下列語句查詢確定IO問題
select name ,phyrds,phywrts,readtim,writetim
from v$filestat a,v$datafile b
where a.file#=b.file# order by readtim desc;

3. 增大日誌文件

u 增大日誌文件的大小,從而增加處理大型INSERT,DELETE,UPDATE操作的比例
查詢日誌文件狀態
select a.member,b.* from v$logfile a,v$log b where a.GROUP#=b.GROUP#
查詢日誌切換時間
select b.RECID,to_char(b.FIRST_TIME,'yyyy-mm-dd hh24:mi:ss') start_time,a.RECID,to_char(a.FIRST_TIME,'yyyy-mm-dd hh24:mi:ss') end_time,round(((a.FIRST_TIME-b.FIRST_TIME)*25)*60,2) minutes
from v$log_history a ,v$log_history b
where a.RECID=b.RECID+1
order by a.FIRST_TIME desc

增大日誌文件大小,以及對每組增加日誌文件(一個主文件、一個多路利用文件)
u 增大LOG_CHECKPOINT_INTERVAL參數,現已不提倡使用它
如果低於每半小時切換一次日誌,就增大聯機重做日誌大小。如果處理大型批處理任務時頻繁進行切換,就增大聯機重做日誌數目。
alter database add logfile member 『/log.ora』 to group 1;
alter database drop logfile member 『/log.ora』;

4. UNDO表空間
修改三個初始參數:
UNDO_MANAGEMENT=AUTO
UNDO_TABLESPACE=CLOUDSEA_UNDO
UNDO_RETENTION=<#of minutes>

5. 不要在系統表空間中執行排序

二、 初始化參數調優
32位的定址最大支持應該是2的32次方,就是4G大小。但實際中32位系統(XP,windows2003等MS32位系統, ubuntu等linux32 位系統)要能利用4G內存,都是採用內存重映射技術。需要主板及系統的支持。如果關閉主板BIOS的重映射功能,系統將不能利用4G內存,可能只達3.5G.而在windows下看到的一般為3.25G。所以SGA設置為內存的40%,但不能超過3.25G
1. 重要初始化參數
l SGA_MAX_SIZE
l SGA_TARGET
l PGA_AGGREGATE_TARGET
l DB_CACHE_SIZE
l SHARED_POOL_SIZE

2. 調整DB_CACHE_SIZE來提高性能
它設定了用來存儲和處理內存中數據的SGA區域大小,從內存中取數據比磁碟快10000倍以上
根據以下查詢出數據緩存命中率
select sum(decode(name,'physical reads',value,0)) phys,
sum(decode(name,'db block gets',value,0)) gets,
sum(decode(name,'consistent gets',value,0)) con_gets,
(1- (sum(decode(name,'physical reads',value,0))/(sum(decode(name,'db block gets',value,0))+sum(decode(name,'consistent gets',value,0)) ) ))*100 Hitratio
from v$sysstat;
一個事務處理程序應該保證得到95%以上的命中率,命中率從90%提高到98%可能會提高500%的性能,ORACLE正在通過CPU或服務時間與等待時間來分析系統性能,不太重視命中率,不過現在的庫緩存和字典緩存仍將命中率作為基本的調整方法。

在調整DB_CACHE_SIZE時使用V$DB_CACHE_ADVICE
select size_for_estimate, estd_physical_read_factor, estd_physical_reads
from v$db_cache_advice
where name = 'DEFAULT';

如果查詢的命中率過低,說明缺少索引或者索引受到限制,通過V$sqlAREA視圖查詢執行緩慢的SQL

3. 設定DB_BLOCK_SIZE來反映數據讀取量大小
OLTP一般8K
OLAP一般16K或者32K

4. 調整SHARED_POOL_SIZE以優化性能

正確地調整此參數可以同等可能地共享SQL語句,使得在內存中便能找到使用過的SQL語句。為了減少硬解析次數,優化對共享SQL區域的使用,需盡量使用存儲過程、使用綁定變數

保證數據字典緩存命中率在95%以上
select ((1- sum(getmisses)/(sum(gets)+sum(getmisses)))*100) hitratio
from v$rowcache
where gets+getmisses <>0;

如果命中率小於 99%,就可以考慮增加shared pool 以提高library cache 的命中率

SELECT SUM(PINS) "EXECUTIONS",SUM(RELOADS) "CACHE MISSES WHILE EXECUTING",1 - SUM(RELOADS)/SUM(PINS)
FROM V$LIBRARYCACHE;

通常規則是把它定為DB_CACHE_SIZE大小的50%-150%,在使用了大量存儲過程或程序包,但只有有限內存的系統里,最後分配為150%。在沒有使用存儲過程但大量分配內存給DB_CACHE_SIZE的系統里,這個參數應該為10%-20%

5. 調整PGA_AGGREGATE_TARGET以優化對內存的應用
u OLTP :totalmemory*80%*20%
u DSS: totalmemory*80%*50%

6. 25個重要初始化參數
² DB_CACHE_SIZE:分配給數據緩存的初始化內存
² SGA_TARGET:使用了自動內存管理,則設置此參數。設置為0可禁用它
² PGA_AGGREGATE_TARGET:所有用戶PGA軟內存最大值
² SHARED_POOL_SIZE:分配給數據字典、SQL和PL/SQL的內存
² SGA_MAX_SIZE:SGA可動態增長的最大內存
² OPTIMIZER_MODE:
² CURSOR_SHARING:把字面SQL轉換成帶綁定變更的SQL,可減少硬解析開銷
² OPTIMIZER_INDEX_COST_ADJ:索引掃描成本和全表掃描成本進行調整,設定在1-10間會強制頻繁地使用索引,保證索引可用性
² QUERY_REWRITE_ENABLED:用於啟用具體化視圖和基於函數的索引功能
² 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對於全表掃描,為了更有效執行IO,此參數可在一次IO中讀取多個塊
² LOG_BUFFER:為內存中沒有提交的事務分配緩沖區(非動態參數)
² DB_KEEP_CACHE_SIZE:分配給KEEP池或者額外數據緩存的內存
² DB_RECYCLE_CACHE_SIZE:
² DBWR_IO_SLAVES:如果沒有非同步IO,參數等同於DB_WRITER_PROCESSES模擬非同步IO而分配的從SGA到磁碟的寫入器數。如果有非同步IO,則使用DB_WRITER_PROCESSES設置多個寫程序,在DBWR期間更快地寫出臟塊
² LARGE_POOL_SIZE:分配給大型PLSQL或其他一些很少使用的ORACLE選項LARGET池的總塊數
² STATISTICS_LEVEL:啟用顧問信息,並可選擇提供更多OS統計信息來改進優化器決策。默認:TYPICAL
² JAVA_POOL_SIZE:為JVM使用的JAVA存儲過程所分配的內存
² JAVA_MAX_SESSIONSPACE_SIZE:跟蹤JAVA類的用戶會話狀態所用內存上限
² MAX_SHARED_SERVERS:當使用共享伺服器時的共享伺服器上限
² WORKAREA_SIZE_POLICY:啟用PGA大小自動管理
² FAST_START_MTTR_TARGET:完成一次崩潰恢復的大概時間/S
² LOG_CHECKPOINT_INTERVAL:檢查點頻率
² OPEN_CURSORS:指定了保存用戶語句的專用區域大小,如此設置過高會導致ORA-4031
² DB_BLOCK_SIZE:資料庫默認塊大小
² OPTIMIZER_DYNAMIC_SAMPLING:控制動態抽樣查詢讀取的塊數量,對正在使用全局臨時表的系統非常有用

三、 SQL調優1. 使用提示
1.1 改變執行路徑
通過OPTIMIZER_MODE參數指定優化器使用方法,默認ALL_ROWS
Ø ALL_ROWS 可得最佳吞吐量執行查詢所有行
Ø FIRST_ROWS(n) 可使優化器最快檢索出第一行:
select /*+ FIRST_ROWS(1) */ store_id,… from tbl_store

1.2 使用訪問方法提示
允許開發人員改變訪問的實際查詢方式,經常使用INDEX提示
Ø CLUSTER 強制使用集群
Ø FULL
Ø HASH
Ø INDEX 語法:/*+ INDEX (TABLE INDEX1,INDEX2….) */ COLUMN 1,….
當不指定任何INDEX時,優化器會選擇最佳的索引
SELECT /*+ INDEX */ STORE_ID FROM TBL_STORE
Ø INDEX_ASC 8I開始默認是升序,所以與INDEX同效
Ø INDEX_DESC
Ø INDEX_COMBINE 用來指定多個點陣圖索引,而不是選擇其中最好的索引
Ø INDEX_JOIN 只需訪問這些索引,節省了重新檢索表的時間
Ø INDEX_FFS 執行一次索引的快速全局掃描,只處理索引,不訪問具體表
Ø INDEX_SS
Ø INDEX_SSX_ASC
Ø INDEX_SS_DESC
Ø NO_INDEX
Ø NO_INDEX_FFS
Ø NO_INDEX_SS
1.3 使用查詢轉換提示
對於數據倉庫非常有幫助
Ø FACT
Ø MERGE
Ø NO_EXPAND 語法:/*+ NO_EXPAND */ column1,…
保證OR組合起的IN列表不會陷入困境,/*+ FIRST_ROWS NO_EXPAND */
Ø NO_FACT
Ø NO_MERGE
Ø NO_QUERY_TRANSFORMATION
Ø NO_REWRITE
Ø NO_STAR_TRANSFORMATION
Ø NO_UNSET
Ø REWRITE
Ø STAR_TRANSFORMATION
Ø UNSET
Ø USE_CONCAT

1.4 使用連接操作提示
顯示如何將連接表中的數據合並在一起,可用兩提示直接影響連接順序。LEADING指定連接順序首先使用的表,ORDERED告訴優化器基於FROM子句中的表順序連接這些表,並使用第一個表作為驅動表(最行訪問的表)
ORDERED語法:/*+ ORDERED */ column 1,….
訪問表順序根據FROM後的表順序來
LEADING語法:/*+ LEADING(TABLE1) */ column 1,….
類似於ORDER,指定驅動表
Ø NO_USE_HASH
Ø NO_USE_MERGE
Ø NO_USE_NL
Ø USE_HASH前提足夠的HASH_AREA_SIZE或PGA_AGGREGATE_TARGET
通常可以為較大的結果集提供最佳的響應時間
Ø USE_MERGE
Ø USE_NL 通常可以以最快速度返回一個行
Ø USE_NL_WITH_INDEX

1.5 使用並行執行
Ø NO_PARALLEL
Ø NO_PARALLEL_INDEX
Ø PARALLEL
Ø PARALLEL_INDEX
Ø PQ_DISTRIBUTE

1.6 其他提示
Ø APPEND 不會檢查當前所用塊中是否有剩餘空間,而直接插入到表中,會直接將數據添加到新的塊中。
Ø CACHE 會將全表掃描全部緩存到內存中,這樣可直接在內存中找到數據,不用在磁碟上查詢
Ø CURSOR_SHARING_EXACT
Ø DRIVING_SITE
Ø DYNAMIC_SAMPLING
Ø MODEL_MIN_ANALYSIS
Ø NOAPPEND
Ø NOCACHE
Ø NO_PUSH_PRED
Ø NO_PUSH_SUBQ
Ø NO_PX_JOIN_FILTER
Ø PUSH_PRED
Ø PUSH_SUBQ 強制先執行子查詢,當子查詢很快返回少量行時,這些行可以用於限制外部查詢返回行數,可極大地提高性能
例:select /*+PUSH_SUBQ */ emp.empno,emp.ename
From emp,orders
where emp.deptno=(select deptno from dept where loc=』1』)
Ø PX_JOIN_FILTER
Ø QB_NAME

2. 調整查詢

2.1 在V$SQLAREA中選出最佔用資源的查詢

HASH_VALUE:SQL語句的Hash值。
ADDRESS:SQL語句在SGA中的地址。
PARSING_USER_ID:為語句解析第一條CURSOR的用戶
VERSION_COUNT:語句cursor的數量
KEPT_VERSIONS:
SHARABLE_MEMORY:cursor使用的共享內存總數
PERSISTENT_MEMORY:cursor使用的常駐內存總數
RUNTIME_MEMORY:cursor使用的運行時內存總數。
SQL_TEXT:SQL語句的文本(最大隻能保存該語句的前1000個字元)。
MODULE,ACTION:用了DBMS_APPLICATION_INFO時session解析第一條cursor時信息
SORTS: 語句的排序數
CPU_TIME: 語句被解析和執行的CPU時間
ELAPSED_TIME: 語句被解析和執行的共用時間
PARSE_CALLS: 語句的解析調用(軟、硬)次數
EXECUTIONS: 語句的執行次數
INVALIDATIONS: 語句的cursor失效次數
LOADS: 語句載入(載出)數量
ROWS_PROCESSED: 語句返回的列總數
select b.username,a.DISK_READS,a.EXECUTIONS,a.DISK_READS/decode(a.EXECUTIONS,0,1,a.EXECUTIONS) rds_exec_ratio,a.SQL_TEXT
from v$sqlarea a ,dba_users b
where a.PARSING_USER_ID=b.user_id and a.DISK_READS>100 order by a.DISK_READS desc;

2.2 在V$SQL中選出最佔用資源的查詢
與V$SQLAREA類似
select * from
(select sql_text,rank() over (order by buffer_gets desc) as rank_buffers,to_char(100*ratio_to_report(buffer_gets) over (),'999.99') pct_bufgets from v$sql)
where rank_buffers <11

2.3 確定何時使用索引
² 當查詢條件只需要返回很少的行(受限列)時,則需要建立索引,不同的版本中這個返回要求不同
V5:20% V7:7% V8i,V9i:4% V10g: 5%
查看錶上的索引
select a.table_name,a.index_name,a.column_name,a.column_position,a.table_owner
from dba_ind_columns a
where a.table_owner='CLOUDSEA'

² 修正差的索引,可使用提示來限制很差的索引,如INDEX,FULL提示
² 在SELECT 和WHERE中的列使用索引
如: select name from tbl where no=?
建立索引:create index test on tbl(name,no) tablespace cloudsea_index storage(….)
對於系統中很關鍵的查詢,可以考慮建立此類連接索引

² 在一個表中有多個索引時可能出現麻煩,使用提示INDEX指定使用索引
² 使用索引合並,使用提示INDEX_JOIN
² 基於函數索引,由於使用了函數造成查詢很慢.必須基於成本的優化模式,參數:
QUERY_REWRITE_ENALED=TRUE
QUERY_REWRITE_INTEGRITY=TRUSTED (OR ENFORCED)
create index test on sum(test);

2.4 在內存中緩存表
將常用的相對小的表緩存到內存中,但注意會影響到嵌套循環連接上的驅動表
alter table tablename cache;

2.5 使用EXISTS 與嵌套子查詢 代替IN
SELECT …FROM EMP WHERE DEPT_NO NOT IN (SELECT DEPT_NO FROM DEPT WHERE DEPT_CAT=』A』);
(方法一: 高效)
SELECT ….FROM EMP A,DEPT B WHERE A.DEPT_NO = B.DEPT(+) AND B.DEPT_NO IS NULL AND B.DEPT_CAT(+) = 『A』
(方法二: 最高效)
SELECT ….FROM EMP 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D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AND DEPT_CAT = 『A』);

四、 使用STATSPACK和AWR報表調整等待和閂鎖

1. 10GR2里的腳本
在$ORACLE_HOME/RDBMS/ADMIN下

Spcreate.sql 通過調用spcusr.sql spctab.sql 和spcpkg.sql創建STATSPACK環境,使用SYSDBA運行它
Spdrop.sql 調用sptab.sql和spsr.sql刪除整個STATSPACK環境,使用SYSDBA運行它
Spreport.sql 這是生成報表的主要腳本,由PERFSTAT用戶運行
Sprepins.sql 為指定的資料庫和實例生成實例報表
Sprepsql.sql 為指定的SQL散列值生成SQL報表
Sprsqins.sql 為指定的資料庫和實例生成SQL報表
Spauto.sql 使用DBMS_JOB自動進行統計數據收集(照相)
Sprepcon.sql 配置SQLPLUS變數來設置像閾值這樣的內容的配置文件
Spurge.sql 刪除給定資料庫實例一定范圍內的快照ID,不刪除基線快照
Sptrunc.sql 截短STATSPACK表裡所有性能數據

五、 執行快速系統檢查1. 緩沖區命中率
查詢緩沖區命中率
select (1 - (sum(decode(name, 'physical reads',value,0)) /
(sum(decode(name, 'db block gets',value,0)) +
sum(decode(name, 'consistent gets',value,0))))) * 100 "Hit Ratio"
from v$sysstat;

Ⅱ 有大神沒,oracle表更新優化問題,下邊的這個sql怎麼優化好呢

不要用 or 這樣效率會非常差,你可以用 in試一下效果會好很多。
---腳本 多個or 替換 in實現
UPDATE TS_VEHICLE
SET VEH_STATUS = 2, ONLINED = 1
WHERE 1 != 1
or UUID in( '40e6cd8a-d09d-345f-a09c-169ef4a23854', 'd35h101e-500d-4b1b-b853-f91043098439', '55f4d234-7285-48d3-b124-272b1e3fa0db',
'', '40e6cd8a-d09d-345f-a09c-169ef4a23854', 'd35h101e-500d-4b1b-b853-f91043098439',
'55f4d234-7285-48d3-b124-272b1e3fa0db', '', '40e6cd8a-d09d-345f-a09c-169ef4a23854', 'd35h101e-500d-4b1b-b853-f91043098439',
'55f4d234-7285-48d3-b124-272b1e3fa0db', '', '40e6cd8a-d09d-345f-a09c-169ef4a23854', 'd35h101e-500d-4b1b-b853-f91043098439',
'55f4d234-7285-48d3-b124-272b1e3fa0db', '', '40e6cd8a-d09d-345f-a09c-169ef4a23854', 'd35h101e-500d-4b1b-b853-f91043098439',
'55f4d234-7285-48d3-b124-272b1e3fa0db', '', '40e6cd8a-d09d-345f-a09c-169ef4a23854', 'd35h101e-500d-4b1b-b853-f91043098439',
'55f4d234-7285-48d3-b124-272b1e3fa0db', '')
--創建TS_VEHICLE索引提升 in效率
create index I_TS_VEHICLE on TS_VEHICLE (UUID)
--tablespace RAS_INDEX
pctfree 10
initrans 2
maxtrans 255
storage
(
initial 64K
next 1M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unlimited
);

Ⅲ oracle有沒有腳本優化的工具

盡量減少使用select * 來進行查詢,當你查詢使用*,資料庫會進行解析並將*轉換為全部列。
select count(si.student_id)
from Student_info
si(student_id為索引)
與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_info
si
執行時.上面的語句明顯會比下面沒有用索引統計的語句要快!

Ⅳ 經驗之談:Oracle sql語句優化請舉例

請看以下查詢,找出 Dallas 身為副總裁或工資超過 100000 的所有員工。
SELECT * FROM EMP, DEPT WHERE (EMP.DEPTNO = DEPT.DEPTNO AND LOC = 'DALLAS' AND SAL > 100000) OR (EMP.DEPTNO = DEPT.DEPTNO AND LOC = 'DALLAS' AND JOB_TITLE ='VICE PRESIDENT')
優化程序明白如果轉換成如下語句時,該查詢將更為高效:
SELECT * FROM EMP, DEPT WHERE EMP.DEPTNO = DEPT.DEPTNO AND LOC = 『DALLAS』 AND (SAL > 100000 OR JOB_TITLE = 'VICE PRESIDENT');
使用此轉換後的查詢,聯接謂詞和 LOC 的謂詞對 DEPT 的每行僅評估一次,而不是兩次。

Ⅳ oracle中如何優化sql語句的,用什麼方法

2. 選擇最有效率的表名順序(只在基於規則的優化器中有效)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處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因此FROM子句中寫在最後的表(基礎表 driving table)將被最先處理.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個表的情況下,你必須選擇記錄條數最少的表作為基礎表.當ORACLE處理多個表時, 會運用排序及合並的方式連接它們.首先,掃描第一個表(FROM子句中最後的那個表)並對記錄進行派序,然後掃描第二個表(FROM子句中最後第二個表),最後將所有從第二個表中檢索出的記錄與第一個表中合適記錄進行合並.
例如: 表 TAB1 16,384 條記錄
表 TAB2 1 條記錄
選擇TAB2作為基礎表 (最好的方法)
select count(*) from tab1,tab2 執行時間0.96秒
選擇TAB2作為基礎表 (不佳的方法)
select count(*) from tab2,tab1 執行時間26.09秒
如果有3個以上的表連接查詢, 那就需要選擇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為基礎表, 交叉表是指那個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例如: EMP表描述了LOCATION表和CATEGORY表的交集.
SELECT *
FROM LOCATION L ,
CATEGORY C,
EMP E
WHERE E.EMP_NO BETWEEN 1000 AND 2000
AND E.CAT_NO = C.CAT_NO
AND E.LOCN = L.LOCN
將比下列SQL更有效率
SELECT *
FROM EMP E ,
LOCATION L ,
CATEGORY C
WHERE E.CAT_NO = C.CAT_NO
AND E.LOCN = L.LOCN
AND E.EMP_NO BETWEEN 1000 AND 2000
3. WHERE子句中的連接順序.
ORACLE採用自下而上的順序解析WHERE子句,根據這個原理,表之間的連接必須寫在其他WHERE條件之前, 那些可以過濾掉最大數量記錄的條件必須寫在WHERE子句的末尾.
例如:
(低效,執行時間156.3秒)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AND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高效,執行時間10.6秒)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AND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4. 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當你想在SELECT子句中列出所有的COLUMN時,使用動態SQL列引用 『*』 是一個方便的方法.不幸的是,這是一個非常低效的方法. 實際上,ORACLE在解析的過程中, 會將』*』 依次轉換成所有的列名, 這個工作是通過查詢數據字典完成的, 這意味著將耗費更多的時間.

5. 減少訪問資料庫的次數
當執行每條SQL語句時, ORACLE在內部執行了許多工作: 解析SQL語句, 估算索引的利用率, 綁定變數 , 讀數據塊等等. 由此可見, 減少訪問資料庫的次數 , 就能實際上減少ORACLE的工作量.
例如,
以下有三種方法可以檢索出雇員號等於0342或0291的職員.
方法1 (最低效)
SELECT EMP_NAME , SALARY , 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342;
SELECT EMP_NAME , SALARY , 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291;
方法2 (次低效)
DECLARE
CURSOR C1 (E_NO NUMBER) IS
SELECT EMP_NAME,SALARY,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E_NO;
BEGIN
OPEN C1(342);
FETCH C1 INTO …,..,.. ;
OPEN C1(291);
FETCH C1 INTO …,..,.. ;
CLOSE C1;
END;
方法3 (高效)
SELECT A.EMP_NAME , A.SALARY , A.GRADE,
B.EMP_NAME , B.SALARY , B.GRADE
FROM EMP A,EMP B
WHERE A.EMP_NO = 342
AND B.EMP_NO = 291;
注意:
在SQL*Plus , SQL*Forms和Pro*C中重新設置ARRAYSIZE參數, 可以增加每次資料庫訪問的檢索數據量 ,建議值為200.
6. 使用DECODE函數來減少處理時間
使用DECODE函數可以避免重復掃描相同記錄或重復連接相同的表.
例如:
SELECT COUNT(*),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20
AND ENAME LIKE 『SMITH%』;
SELECT COUNT(*),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30
AND ENAME LIKE 『SMITH%』;
你可以用DECODE函數高效地得到相同結果
SELECT COUNT(DECODE(DEPT_NO,0020,』X』,NULL)) D0020_COUNT,
COUNT(DECODE(DEPT_NO,0030,』X』,NULL)) D0030_COUNT,
SUM(DECODE(DEPT_NO,0020,SAL,NULL)) D0020_SAL,
SUM(DECODE(DEPT_NO,0030,SAL,NULL)) D0030_SAL
FROM EMP WHERE ENAME LIKE 『SMITH%』;
類似的,DECODE函數也可以運用於GROUP BY 和ORDER BY子句中.

7. 用TRUNCATE替代DELETE
當刪除表中的記錄時,在通常情況下, 回滾段(rollback segments ) 用來存放可以被恢復的信息. 如果你沒有COMMIT事務,ORACLE會將數據恢復到刪除之前的狀態(准確地說是恢復到執行刪除命令之前的狀況)
而當運用TRUNCATE時, 回滾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復的信息.當命令運行後,數據不能被恢復.因此很少的資源被調用,執行時間也會很短.
TRUNCATE只在刪除全表或分區適用,TRUNCATE是DDL不是DML

8. 用Where子句替換HAVING子句
避免使用HAVING子句, HAVING 只會在檢索出所有記錄之後才對結果集進行過濾. 這個處理需要排序,總計等操作. 如果能通過WHERE子句限制記錄的數目,那就能減少這方面的開銷.
例如:
低效:
SELECT REGION,AVG(LOG_SIZE)
FROM LOCATION
GROUP BY REGION
HAVING REGION REGION != 『SYDNEY』
AND REGION != 『PERTH』
高效
SELECT REGION,AVG(LOG_SIZE)
FROM LOCATION
WHERE REGION REGION != 『SYDNEY』
AND REGION != 『PERTH』
GROUP BY REGION
HAVING 中的條件一般用於對一些集合函數的比較,如COUNT() 等等. 除此而外,一般的條件應該寫在WHERE子句中
9. 減少對表的查詢
在含有子查詢的SQL語句中,要特別注意減少對表的查詢.
例如:
低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 = (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AND DB_VER= ( SELECT 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高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DB_VER)
= ( SELECT TAB_NAME,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Update 多個Column 例子:
低效:
UPDATE EMP
SET EMP_CAT = (SELECT MAX(CATEGORY) FROM EMP_CATEGORIES),
SAL_RANGE = (SELECT MAX(SAL_RANGE) FROM EMP_CATEGORIES)
WHERE EMP_DEPT = 0020;
高效:
UPDATE EMP
SET (EMP_CAT, SAL_RANGE)
= (SELECT MAX(CATEGORY) , MAX(SAL_RANGE)
FROM EMP_CATEGORIES)
WHERE EMP_DEPT = 0020;
10. 通過內部函數提高SQL效率.
SELECT H.EMPNO,E.ENAME,H.HIST_TYPE,T.TYPE_DESC,COUNT(*)
FROM HISTORY_TYPE T,EMP E,EMP_HISTORY H
WHERE H.EMPNO = E.EMPNO
AND H.HIST_TYPE = T.HIST_TYPE
GROUP BY H.EMPNO,E.ENAME,H.HIST_TYPE,T.TYPE_DESC;
通過調用下面的函數可以提高效率.
FUNCTION LOOKUP_HIST_TYPE(TYP IN NUMBER) RETURN VARCHAR2
AS
TDESC VARCHAR2(30);
CURSOR C1 IS
SELECT TYPE_DESC
FROM HISTORY_TYPE
WHERE HIST_TYPE = TYP;
BEGIN
OPEN C1;
FETCH C1 INTO TDESC;
CLOSE C1;
RETURN (NVL(TDESC,』?』));
END;

FUNCTION LOOKUP_EMP(EMP IN NUMBER) RETURN VARCHAR2
AS
ENAME VARCHAR2(30);
CURSOR C1 IS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EMP;
BEGIN
OPEN C1;
FETCH C1 INTO ENAME;
CLOSE C1;
RETURN (NVL(ENAME,』?』));
END;

SELECT H.EMPNO,LOOKUP_EMP(H.EMPNO),
H.HIST_TYPE,LOOKUP_HIST_TYPE(H.HIST_TYPE),COUNT(*)
FROM EMP_HISTORY H
GROUP BY H.EMPNO , H.HIST_TYPE;
經常在論壇中看到如 』能不能用一個SQL寫出….』 的貼子, 殊不知復雜的SQL往往犧牲了執行效率. 能夠掌握上面的運用函數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是非常有意義的
11. 使用表的別名(Alias)
當在SQL語句中連接多個表時, 請使用表的別名並把別名前綴於每個Column上.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解析的時間並減少那些由Column歧義引起的語法錯誤.
Column歧義指的是由於SQL中不同的表具有相同的Column名,當SQL語句中出現這個Column時,SQL解析器無法判斷這個Column的歸屬
12. 用EXISTS替代IN
在許多基於基礎表的查詢中,為了滿足一個條件,往往需要對另一個表進行聯接.在這種情況下, 使用EXISTS(或NOT EXISTS)通常將提高查詢的效率.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基礎表)
WHERE EMPNO > 0
AND DEPTNO IN (SELECT DEPTNO
FROM DEPT
WHERE LOC = 『MELB』)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基礎表)
WHERE EMPNO > 0
AND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AND LOC = 『MELB』)
相對來說,用NOT EXISTS替換NOT IN 將更顯著地提高效率,下一節中將指出
13. 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在子查詢中,NOT IN子句將執行一個內部的排序和合並. 無論在哪種情況下,NOT IN都是最低效的 (因為它對子查詢中的表執行了一個全表遍歷). 為了避免使用NOT IN ,我們可以把它改寫成外連接(Outer Joins)或NOT EXISTS.
例如: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_NO NOT IN (SELECT DEPT_NO
FROM DEPT
WHERE DEPT_CAT=』A』);
為了提高效率.改寫為:
(方法一: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A,DEPT B
WHERE A.DEPT_NO = B.DEPT(+)
AND B.DEPT_NO IS NULL
AND B.DEPT_CAT(+) = 『A』
(方法二: 最高效)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D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AND DEPT_CAT = 『A』);
14. 用表連接替換EXISTS
通常來說 , 採用表連接的方式比EXISTS更有效率
SELECT ENAME
FROM EMP E
WHERE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WHERE DEPT_NO = E.DEPT_NO
AND DEPT_CAT = 『A』);
(更高效)
SELECT ENAME
FROM DEPT D,EMP E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AND DEPT_CAT = 『A』 ;
在RBO的情況下,前者的執行路徑包括FILTER,後者使用NESTED LOOP
15. 用EXISTS替換DISTINCT
當提交一個包含一對多表信息(比如部門表和雇員表)的查詢時,避免在SELECT子句中使用DISTINCT. 一般可以考慮用EXIST替換
例如:
低效:
SELECT DISTIN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EMP E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高效:
SELE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
WHERE EXISTS ( SELECT 『X』
FROM EMP E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EXISTS 使查詢更為迅速,因為RDBMS核心模塊將在子查詢的條件一旦滿足後,立刻返回結果.
16. 基礎表的選擇

基礎表(Driving Table)是指被最先訪問的表(通常以全表掃描的方式被訪問). 根據優化器的不同, SQL語句中基礎表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使用的是CBO (COST BASED OPTIMIZER),優化器會檢查SQL語句中的每個表的物理大小,索引的狀態,然後選用花費最低的執行路徑.
如果你用RBO (RULE BASED OPTIMIZER) , 並且所有的連接條件都有索引對應, 在這種情況下, 基礎表就是FROM 子句中列在最後的那個表.
舉例:
SELECT A.NAME , B.MANAGER
FROM WORKER A,
LODGING B
WHERE A.LODGING = B.LODING;
由於LODGING表的LODING列上有一個索引, 而且WORKER表中沒有相比較的索引, WORKER表將被作為查詢中的基礎表.

17. 多個平等的索引
當SQL語句的執行路徑可以使用分布在多個表上的多個索引時, ORACLE會同時使用多個索引並在運行時對它們的記錄進行合並, 檢索出僅對全部索引有效的記錄.
在ORACLE選擇執行路徑時,唯一性索引的等級高於非唯一性索引. 然而這個規則只有
當WHERE子句中索引列和常量比較才有效.如果索引列和其他表的索引類相比較. 這種子句在優化器中的等級是非常低的.
如果不同表中兩個想同等級的索引將被引用, FROM子句中表的順序將決定哪個會被率先使用. FROM子句中最後的表的索引將有最高的優先順序.
如果相同表中兩個想同等級的索引將被引用, WHERE子句中最先被引用的索引將有最高的優先順序.
舉例:
DEPTNO上有一個非唯一性索引,EMP_CAT也有一個非唯一性索引.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20
AND EMP_CAT = 『A』;
這里,DEPTNO索引將被最先檢索,然後同EMP_CAT索引檢索出的記錄進行合並. 執行路徑如下:

TABLE ACCESS BY ROWID ON EMP
AND-EQUAL
INDEX RANGE SCAN ON DEPT_IDX
INDEX RANGE SCAN ON CAT_IDX

18. 等式比較和范圍比較
當WHERE子句中有索引列, ORACLE不能合並它們,ORACLE將用范圍比較.

舉例:
DEPTNO上有一個非唯一性索引,EMP_CAT也有一個非唯一性索引.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DEPTNO > 20
AND EMP_CAT = 『A』;

這里只有EMP_CAT索引被用到,然後所有的記錄將逐條與DEPTNO條件進行比較. 執行路徑如下:
TABLE ACCESS BY ROWID ON EMP
INDEX RANGE SCAN ON CAT_IDX

19. 不明確的索引等級

當ORACLE無法判斷索引的等級高低差別,優化器將只使用一個索引,它就是在WHERE子句中被列在最前面的.
舉例:
DEPTNO上有一個非唯一性索引,EMP_CAT也有一個非唯一性索引.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DEPTNO > 20
AND EMP_CAT > 『A』;

這里, ORACLE只用到了DEPT_NO索引. 執行路徑如下:

TABLE ACCESS BY ROWID ON EMP
INDEX RANGE SCAN ON DEPT_IDX

我們來試一下以下這種情況:
SQL> select index_name, uniqueness from user_indexes where table_name = 'EMP';

INDEX_NAME UNIQUENES
------------------------------ ---------
EMPNO UNIQUE
EMPTYPE NONUNIQUE

SQL>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 >= 2 and emp_type = 'A' ;

no rows selected

Execution Plan
----------------------------------------------------------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1 0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EMP'
2 1 INDEX (RANGE SCAN) OF 'EMPTYPE' (NON-UNIQUE)

雖然EMPNO是唯一性索引,但是由於它所做的是范圍比較, 等級要比非唯一性索引的等式比較低!
20. 強制索引失效

如果兩個或以上索引具有相同的等級,你可以強制命令ORACLE優化器使用其中的一個(通過它,檢索出的記錄數量少) .

舉例: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 = 7935
AND DEPTNO + 0 = 10 /*DEPTNO上的索引將失效*/
AND EMP_TYPE || 『』 = 『A』 /*EMP_TYPE上的索引將失效*/

這是一種相當直接的提高查詢效率的辦法. 但是你必須謹慎考慮這種策略,一般來說,只有在你希望單獨優化幾個SQL時才能採用它.

這里有一個例子關於何時採用這種策略,

假設在EMP表的EMP_TYPE列上有一個非唯一性的索引而EMP_CLASS上沒有索引.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_TYPE = 『A』
AND EMP_CLASS = 『X』;

優化器會注意到EMP_TYPE上的索引並使用它. 這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如果,一段時間以後, 另一個非唯一性建立在EMP_CLASS上,優化器必須對兩個索引進行選擇,在通常情況下,優化器將使用兩個索引並在他們的結果集合上執行排序及合並. 然而,如果其中一個索引(EMP_TYPE)接近於唯一性而另一個索引(EMP_CLASS)上有幾千個重復的值. 排序及合並就會成為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你希望使優化器屏蔽掉EMP_CLASS索引.
用下面的方案就可以解決問題.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_TYPE = 『A』
AND EMP_CLASS||』』 = 『X』;

21.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計算.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數的一部分.優化器將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掃描.

舉例:

低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12 > 25000;

高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25000/12;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規則,請務必牢記

22. 自動選擇索引
如果表中有兩個以上(包括兩個)索引,其中有一個唯一性索引,而其他是非唯一性.
在這種情況下,ORACLE將使用唯一性索引而完全忽略非唯一性索引.

舉例: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 = 2326
AND DEPTNO = 20 ;

這里,只有EMPNO上的索引是唯一性的,所以EMPNO索引將用來檢索記錄.
TABLE ACCESS BY ROWID ON EMP
INDEX UNIQUE SCAN ON EMP_NO_IDX

23.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OT
通常, 我們要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OT, NOT會產生在和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數相同的
影響. 當ORACLE」遇到」NOT ,!=,他就會停止使用索引轉而執行全表掃描.
舉例:

低效: (這里,不使用索引)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DEPT_CODE != 0;

高效: (這里,使用了索引)

SELECT …
FROM DEPT

知道的基本就這么多了,要加分啊~~O(∩_∩)O~

Ⅵ oracle sql性能優化需注意哪些

1,sql的寫法,有很多資料,不一一列舉
比如 >= , <= 在一起的時候,直接用between and 等等。。。
2,加index

Ⅶ Oracle資料庫一次執行大量的insert語句,怎樣優化

1、原來表裡有多少數據,考慮是否可以刪除或失效索引?插入後重建
2、在業務空閑時,利用APPEND和PARALLEL進行插入
3、也可以設置每1W條記錄進行提交

Ⅷ 如何提高oracle的查詢速度

幾個簡單的步驟大幅提高Oracle性能--我優化資料庫的三板斧。
資料庫優化的討論可以說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資深的Oracle優化人員通常會要求提出性能問題的人對資料庫做一個statspack,貼出資料庫配置等等。還有的人認為要抓出執行最慢的語句來進行優化。但實際情況是,提出疑問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懂執行計劃,更不要說statspack了。而我認為,資料庫優化,應該首先從大的方面考慮:網路、伺服器硬體配置、操作系統配置、Oracle伺服器配置、數據結構組織、然後才是具體的調整。實際上網路、硬體等往往無法決定更換,應用程序一般也無法修改,因此應該著重從資料庫配置、數據結構上來下手,首先讓資料庫有一個良好的配置,然後再考慮具體優化某些過慢的語句。我在給我的用戶系統進行優化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基本的,簡單易行的辦法來優化資料庫,算是我的三板斧,呵呵。不過請注意,這些不一定普遍使用,甚至有的會有副作用,但是對OLTP系統、基於成本的資料庫往往行之有效,不妨試試。(註:附件是Burleson寫的用來報告資料庫性能等信息的腳本,本文用到)
一.設置合適的SGA
常常有人抱怨伺服器硬體很好,但是Oracle就是很慢。很可能是內存分配不合理造成的。(1)假設內存有512M,這通常是小型應用。建議Oracle的SGA大約240M,其中:共享池(SHARED_POOL_SIZE)可以設置60M到80M,根據實際的用戶數、查詢等來定。數據塊緩沖區可以大致分配120M-150M,8i下需要設置DB_BLOCK_BUFFERS,DB_BLOCK_BUFFER*DB_BLOCK_SIZE等於數據塊緩沖區大小。9i 下的數據緩沖區可以用db_cache_size來直接分配。
(2)假設內存有1G,Oracle 的SGA可以考慮分配500M:共享池分配100M到150M,數據緩沖區分配300M到400M。
(3)內存2G,SGA可以考慮分配1.2G,共享池300M到500M,剩下的給數據塊緩沖區。
(4)內存2G以上:共享池300M到500M就足夠啦,再多也沒有太大幫助;(Biti_rainy有專述)數據緩沖區是盡可能的大,但是一定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給操作系統和其他應用留夠內存,二是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Oracle的SGA有1.75G的限制。有的32位操作系統上可以突破這個限制,方法還請看Biti的大作吧。
二.分析表和索引,更改優化模式
Oracle默認優化模式是CHOOSE,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表沒有經過分析,經常導致查詢使用全表掃描,而不使用索引。這通常導致磁碟I/O太多,而導致查詢很慢。如果沒有使用執行計劃穩定性,則應該把表和索引都分析一下,這樣可能直接會使查詢速度大幅提升。分析表命令可以用ANALYZE TABLE 分析索引可以用ANALYZE INDEX命令。對於少於100萬的表,可以考慮分析整個表,對於很大的表,可以按百分比來分析,但是百分比不能過低,否則生成的統計信息可能不準確。可以通過DBA_TABLES的LAST_ANALYZED列來查看錶是否經過分析或分析時間,索引可以通過DBA_INDEXES的LAST_ANALYZED列。
下面通過例子來說明分析前後的速度對比。(表CASE_GA_AJZLZ大約有35萬數據,有主鍵)首先在SQLPLUS中打開自動查詢執行計劃功能。(第一次要執行\RDBMS\ADMIN\utlxplan.sql來創建PLAN_TABLE這個表)
SQL> SET AUTOTRACE ON
SQL>SET TIMING ON
通過SET AUTOTRACE ON 來查看語句的執行計劃,通過SET TIMING ON 來查看語句運行時間。
SQL> seleCT count(*) from CASE_GA_AJZLZ;
COUNT(*)
----------
346639
已用時間: 00: 00: 21.38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1 0 SORT (AGGREGATE)
2 1 TABLE ACCESS (FULL) OF 'CASE_GA_AJZLZ'
……………………
請注意上面分析中的TABLE ACCESS(FULL),這說明該語句執行了全表掃描。而且查詢使用了21.38秒。這時表還沒有經過分析。下面我們來對該表進行分析:
SQL> analyze table CASE_GA_AJZLZ compute statistics;
表已分析。已用時間: 00: 05: 357.63。然後再來查詢:
SQL> select count(*) from CASE_GA_AJZLZ;
COUNT(*)
----------
346639
已用時間: 00: 00: 00.71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FIRST_ROWS (Cost=351 Card=1)
1 0 SORT (AGGREGATE)
2 1 INDEX (FAST FULL SCAN) OF 'PK_AJZLZ' (UNIQUE) (Cost=351
Card=346351)
…………………………
請注意,這次時間僅僅用了0.71秒!這要歸功於INDEX(FAST FULL SCAN)。通過分析表,查詢使用了PK_AJZLZ索引,磁碟I/O大幅減少,速度也大幅提升!下面的實用語句可以用來生成分析某個用戶的所有表和索引,假設用戶是GAXZUSR:
SQL> set pagesize 0
SQL> spool d:\analyze_tables.sql;
SQL> select 'analyze table '||owner||'.'||table_name||'
compute statistics;' from dba_tables where owner='GAXZUSR';
SQL> spool off
SQL> spool spool d:\analyze_indexes.sql;
SQL> select 'analyze index '||owner||'.'||index_name||'
compute statistics;' from dba_indexes where owner='GAXZUSR';
SQL> spool off
SQL> @d:\analyze_tables.sql
SQL> @d:\analyze_indexes.sql
解釋:上面的語句生成了兩個sql文件,分別分析全部的GAXZUSR的表和索引。如果需要按照百分比來分析表,可以修改一下腳本。通過上面的步驟,我們就完成了對表和索引的分析,可以測試一下速度的改進啦。建議定期運行上面的語句,尤其是數據經過大量更新。
當然,也可以通過dbms_stats來分析表和索引,更方便一些。但是我仍然習慣上面的方法,因為成功與否會直接提示出來。
另外,我們可以將優化模式進行修改。optimizer_mode值可以是RULE、CHOOSE、FIRST_ROWS和ALL_ROWS。對於OLTP系統,可以改成FIRST_ROWS,來要求查詢盡快返回結果。這樣即使不用分析,在一般情況下也可以提高查詢性能。但是表和索引經過分析後有助於找到最合適的執行計劃。
三.設置cursor_sharing=FORCE 或SIMILAR
這種方法是8i才開始有的,oracle805不支持。通過設置該參數,可以強制共享只有文字不同的語句解釋計劃。例如下面兩條語句可以共享:
SQL> SELECT * FROM MYTABLE WHERE NAME='tom'
SQL> SELECT * FROM MYTABLE WHERE NAME='turner'
這個方法可以大幅降低緩沖區利用率低的問題,避免語句重新解釋。通過這個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硬解析帶來的性能下降的問題。個人感覺可根據系統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將該參數改成FORCE。該參數默認是exact。不過一定要注意,修改之前,必須先給ORACLE打補丁,否則改之後oracle會佔用100%的CPU,無法使用。對於ORACLE9i,可以設置成SIMILAR,這個設置綜合了FORCE和EXACT的優點。不過請慎用這個功能,這個參數也可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四.將常用的小表、索引釘在數據緩存KEEP池中
內存上數據讀取速度遠遠比硬碟中讀取要快,據稱,內存中數據讀的速度是硬碟的14000倍!如果資源比較豐富,把常用的小的、而且經常進行全表掃描的表給釘內存中,當然是在好不過了。可以簡單的通過ALTER TABLE tablename CACHE來實現,在ORACLE8i之後可以使用ALTER TABLE table STORAGE(BUFFER_POOL KEEP)。一般來說,可以考慮把200數據塊之內的表放在keep池中,當然要根據內存大小等因素來定。關於如何查出那些表或索引符合條件,可以使用本文提供的access.sql和access_report.sql。這兩個腳本是著名的Oracle專家 Burleson寫的,你也可以在讀懂了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一下腳本。對於索引,可以通過ALTER INDEX indexname STORAGE(BUFFER_POOL KEEP)來釘在KEEP池中。
將表定在KEEP池中需要做一些准備工作。對於ORACLE9i 需要設置DB_KEEP_CACHE_SIZE,對於8i,需要設置buffer_pool_keep。在8i中,還要修改db_block_lru_latches,該參數默認是1,無法使用buffer_pool_keep。該參數應該比2*3*CPU數量少,但是要大於1,才能設置DB_KEEP_CACHE_BUFFER。buffer_pool_keep從db_block_buffers中分配,因此也要小於db_block_buffers。設置好這些參數後,就可以把常用對象永久釘在內存里。
五.設置optimizer_max_permutations
對於多表連接查詢,如果採用基於成本優化(CBO),ORACLE會計算出很多種運行方案,從中選擇出最優方案。這個參數就是設置oracle究竟從多少種方案來選擇最優。如果設置太大,那麼計算最優方案過程也是時間比較長的。Oracle805和8i默認是80000,8建議改成2000。對於9i,已經默認是2000了。
六.調整排序參數
(1) SORT_AREA_SIZE:默認的用來排序的SORT_AREA_SIZE大小是32K,通常顯得有點小,一般可以考慮設置成1M(1048576)。這個參數不能設置過大,因為每個連接都要分配同樣的排序內存。
(2) SORT_MULTIBLOCK_READ_COUNT:增大這個參數可以提高臨時表空間排序性能,該參數默認是2,可以改成32來對比一下排序查詢時間變化。注意,這個參數的最大值與平台有關系。

Ⅸ 為什麼要優化資料庫 ORACLE資料庫為什麼要做優化

當數據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資料庫的性能就會開始變慢了,適當的優化提高資料庫的查詢和訪問效率

熱點內容
c語言交換兩個數 發布:2024-04-30 17:20:01 瀏覽:765
腳本撰寫基本格式 發布:2024-04-30 16:48:46 瀏覽:907
安卓軟體是如何檢測模擬器的 發布:2024-04-30 16:33:55 瀏覽:526
python讀取中文亂碼 發布:2024-04-30 16:27:13 瀏覽:664
天網移動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4-04-30 16:17:38 瀏覽:669
安川編程招工 發布:2024-04-30 15:21:31 瀏覽:642
lru缺頁演算法 發布:2024-04-30 15:19:29 瀏覽:497
伺服器內網ip和外網ip是什麼 發布:2024-04-30 15:13:13 瀏覽:753
c編譯的產物 發布:2024-04-30 15:07:07 瀏覽:59
sql2000服務 發布:2024-04-30 15:00:0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