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與鏈接有什麼區別
Ⅰ VC中編譯與連接有什麼區別
要連接要先編譯,如果沒編譯會連接時會自動編譯。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兩個文件,對一個文件進行編譯只是講這個文件編譯成了目標文件.obj,但是另外一個文件沒有,需對另外一個文件進行編譯,可以觀察結果輸出框的顯示,這時連接便會將兩個文件連接在一起,才會將互相調用的函數等聯系起來,生成.exe。如果不編譯直接點連接,系統自動將兩個文件編譯,並連接,生成.exe文件。
假設兩個文件分別是a.cpp,b.cpp,a調用b的函數:
編譯a:
--------------------Configuration: a - Win32 Debug--------------------
Compiling...
a.cpp
a.obj - 0 error(s), 0 warning(s)
然後編譯b:
--------------------Configuration: a - Win32 Debug--------------------
Compiling...
b.cpp
b.obj - 0 error(s), 0 warning(s)
然後連接:
--------------------Configuration: a - Win32 Debug--------------------
Linking...
a.exe - 0 error(s), 0 warning(s)
假如編譯一個後直接連接:
編譯a:無變化
--------------------Configuration: a - Win32 Debug--------------------
Compiling...
a.cpp
a.obj - 0 error(s), 0 warning(s)
直接連接:
--------------------Configuration: a - Win32 Debug--------------------
Compiling...
b.cpp
Linking...
a.exe - 0 error(s), 0 warning(s)
如果兩個都不編譯,直接點連接:
--------------------Configuration: a - Win32 Debug--------------------
Compiling...
a.cpp
b.cpp
Linking...
a.exe - 0 error(s), 0 warning(s)
注意:假如文件沒有被修改的話,編譯一次後不會再進行編譯了,可以直接連接,如果這時不編譯,直接點連接,也只是連接,沒有編譯過程。
編譯.h文件會提示不能編譯,因為.h一般存放的是函數的聲明,類的定義等,系統不會編譯,但是可以在頭文件中點連接進行整個程序的編譯連接過程。
連接後就可以運行了,也可以在沒編譯、連接時點運行,系統會自動編譯、連接。
Ⅱ 什麼叫編譯,什麼又叫鏈接
編譯就是將源程序翻譯為機器代碼,機器代碼一般以*.obj文件保存。
鏈接就是將上一步產生的obj文件與操作系統動態庫組合為可執行的exe文件。
Ⅲ 請問c++問題 編譯錯誤 與 鏈接錯誤有什麼區別
編譯錯誤是代碼有錯誤;
鏈接錯誤是由於程序缺少必要的庫文件,一般錯誤提示error LINK2001:無法解析的外部符號。
Ⅳ 為什麼要對C源程序進行編譯、鏈接
首先要說的是c語言屬於高級語言,不能直接被計算機識別而執行,所以需要一些操作來轉化。。一開始是編譯預處理,對宏,包含指令,編譯指令等進行處理,然後是詞法語法分析,將源代碼翻譯成中間代碼(一般是匯編),接著優化代碼,,然後將中間代碼翻譯成機器語言(目標文件),機器語言是計算機的基層語言,能被計算機直接識別。。接著鏈接目標文件,生成可以執行文件。。。大概就是這樣。。詳細的LZ可看這個總結。。http://bbs.zdnet.com.cn/thread-1614727-1-1.html
Ⅳ 動態鏈接,靜態鏈接 動態編譯,靜態編譯 動態鏈接庫,靜態鏈接庫 這些兩兩間的區別是什麼呢
有點兒亂……,分數少簡單扼要的說說吧。
————————————
首先,傳統的編譯,也就是靜態編譯是把 源文件 翻譯成目標文件,這個是一次性過程,也就是你所謂的靜態編譯。
後來的Java和.NET等語言,首先編譯成中間形式,然後運行過程中根據需要編譯成本地代碼(注意這個過程不是一次性的,下次運行重新編譯),這個就是JIT(即時編譯)技術,從即時編譯發展出了動態編譯技術
————————————
(傳統的)編譯完成後,像C/C++、Fortran、匯編等語言,可以把多個目標文件合並到一個庫文件中,這個就是靜態庫。比如常說的庫函數printf就是libc裡面的函數。
如果有了啟動函數(main),main裡面使用了printf,就可以通過靜態鏈接技術,從libc中提取出printf所在的文件加入到可執行文件中,如果printf還需要其它函數,就繼續搜索並加入列表,直到形成一個閉包。這個就是靜態鏈接。
可是靜態鏈接有個明顯的缺點,如果每個程序都需要printf,那麼printf這個函數的代碼就會同時存在在每個程序中,這樣也太佔地方了吧。所以發明了動態連接技術,其實有兩種形式。無論哪一種,都是首先記錄下需要調用printf這個函數以及所在的動態庫,等到運行的時候再載入動態庫,從動態庫中找到真正的printf去執行。
由於,動態鏈接技術需要一些額外的信息,傳統的靜態庫是不具備的,這些額外信息主要是重復載入和卸載時所需要的一些代碼,因此需要動態鏈接庫。
Ⅵ 用C語言編的程序,要生成可執行文件的時候,要編譯、鏈接,編譯是什麼意思啊鏈接是什麼意思編譯和鏈接
編譯就是把C代碼轉換成CPU可執行的機器指令,每個.c文件生成一個.obj文件。
鏈接就是把生成的(多個) .obj 文件及用到的庫文件(.lib)一起組合生成可執行文件(.exe)。
Ⅶ 編譯器跟編輯器有什麼區別。還有什麼是鏈接器
鏈接器(Linker)是一個程序,將一個或多個由編譯器或匯編器生成的目標文件外加庫鏈接為一個可執行文件。
是軟體程序,一般是指用來修改電腦檔案的編寫軟體,但也有人稱 PE2、HE4(漢書)……等文書軟體為編輯器。常見的編輯器有文本編輯器、網頁編輯器、源程序編輯器、圖像編輯器,聲音編輯器,視頻編輯器等。
簡單講,編譯器就是將「一種語言(通常為高級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通常為低級語言)」的程序。一個現代編譯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碼 (source code) → 預處理器 (preprocessor) → 編譯器 (compiler) → 目標代碼 (object code) → 鏈接器 (Linker) → 可執行程序 (executables)
Ⅷ 編譯和鏈接的區別是什麼
編譯 源文件 -> 機器碼
鏈接 機器碼 -> 可執行文件
在GNU/Linux系統下:
編譯: .c -> .o
鏈接: .o .o .o -> a.out
具體的可以看gcc的相關文檔。
這個可以參考:
http://www.network-theory.co.uk/docs/gccintro/gccintro_82.html
Ⅸ 編譯運行編譯運行,有什麼區別
編譯:
包括編譯和鏈接兩個過程。
編譯部分,是把源文件(代碼)轉換成機器可以識別的二進制語言,這個過程是針對每一個源文件的。
鏈接,是把編譯生成的二進制文件,組合成為一個系統可以執行的可執行文件。
這兩部分整體也叫編譯。也就是說,廣義的編譯,就是把代碼,轉換成可執行文件。
運行:
把編譯出來的可執行文件,在系統中運行的過程,稱為程序的運行。
打個比方,編譯就是做飯的過程,而運行,就是吃飯。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計算機軟體開發的兩個步驟。
Ⅹ c語言裡面的編譯和鏈接是怎麼回事
C/C++語言的完整編譯過程是
一、預編譯
處理#define #if #include這類#開頭的語句,這些稱為預編譯指令。這個過程中會把.h文件和.c/.cpp文件組合成最終交給compile過程的原文件。這個原文件是不包含任何#開頭的語句的。所有#define定義的宏也會被替換。
二、編譯
把上面那個原文件編譯成.o或者VC里是.obj文件。這個文件保存了機器碼化的函數、函數的描述、全局變數的描述、乃至段的描述等等。
三、連接
把可執行程序需要的所有的編譯過程產生的.o或者.obj文件組合到一起。(這里也包括.lib文件,.lib文件件本質上就是打包的.obj文件集合)。另外連接過程還會組合一些其他數據,比如資源、可執行文件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