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躍腳本
① 鯨的自述作文400字
鯨的自述作文400字
篇一:鯨的自述
我是鯨,我們家族有許多種鯨,我就是其中一種長須鯨,我有著長長的胡須,沒有尖利的牙齒,我性格溫順,十分可愛。
我們鯨族有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由於我們鯨體形像魚,所以有人就叫我們鯨魚,其實我們不是魚類,我們是哺乳動物,這還得從我們的祖先說起,我們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生活環境發生變化,我們的祖先移居到淺海灘上,又過了很久很久我們祖先的前肢和尾巴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變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生活。
因為我們是哺乳動物和牛羊一樣用肺呼吸,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呼吸一次。我們的鼻孔長在腦袋上,呼吸時,我們把頭浮出水面,呼出的氣形成水柱,十分漂亮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
我們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我們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向外,如果我們聽到有聲音就會立刻散開。
我們鯨的體形很大,最大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重。我們的老大可厲害了,他的一條舌頭就有二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我介紹完了,大家應該也了解我了吧?
篇二:鯨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頭乖巧的藍鯨。
我有許多家人、朋友;我們和睦相處,生活得無憂無慮。先向你們介紹介紹我吧。我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我已被任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我的身體苗條,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與其它須鯨一樣,我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我白天在需要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我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我喜歡在溫暖海水與冰冷海水的交匯處生活。
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好朋友:長須鯨。長須鯨又稱脊鰭鯨、真須鯨、鯡鯨或鰭鯨,是須鯨亞目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屬於脊索動物們,哺乳綱,鯨目,他們是全世界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我,這也說明它是我的小弟弟。我的親人也有:座頭鯨、抹香鯨、黑露脊鯨、塞鯨等。我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
大家認識我們了嗎?希望我們能成為好朋友,再見!
篇三:鯨的自述
大家好,你們了解我嗎,我來向你們介紹一下我自己吧。
首先最讓我驕傲的是:我是虎鯨,我的身材是世界上最大的,我的體重也是鯨類中最大的,你知道有多少嗎?16萬公斤重呢!體長有17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肥豬那麼重。我要是張開嘴巴,人站在我的嘴裡,你舉起手來還摸不到我的上齶,幾個人坐在我的嘴裡看書,還顯的很寬敞呢!
你們一定十分好奇我們鯨類身子那麼龐大那麼每天吃什麼呢?在我的同伴中,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游泳時張大嘴巴就可以了,那些在海洋中嬉戲的小魚小蝦們就爭先恐後的來到了它的肚子里;而我們虎鯨則吃大魚和海獸,當我們發現目標時,我會快速的.游過去,用我鋒利的牙齒死死的咬住,很快的就吃掉了。
我們鯨類也需要休息,當我們睡覺的時候,總是會幾頭聚在一起,我們通常會找個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向外的圍成一圈,靜靜的浮在海面上,當有一點聲響傳來時,我們會立即四散游開。
也許你們不知道,其實我是哺乳動物,我從小也是吃媽媽的乳汁長大的。聽了我的介紹後你對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嗎?你願意和我交朋友,但請你愛護我們,不要再捕殺我們了!
篇四:鯨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海中之虎』的虎鯨。"
鯨是一種哺乳動物,體型是世界上存在動物中最大的。鯨是水棲哺如動物,用肺呼吸。他的種類有很多,全世界只剩下80餘種,其中,我國就有30餘種。一般他們會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有須無齒的,人稱須鯨,比如:藍鯨、長須鯨、座頭鯨;另一類有齒無須的,人稱齒鯨,如:獨角鯨、虎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卻很大,一隻最小的須鯨體長也超過了六米。
我們睡覺的時候,總是幾個夥伴聚在一起,哪怕聽到一丁點聲音,我們就立刻逃跑。
其實我們鯨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人們一直疑問鯨為什麼會躍出水面?其實有一些人會以為鯨躍出水面是因為撲食、娛樂、逃避敵害等方面有關。近年來,生物學家長期觀察,對此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他們認為這是雄鯨,在顯示力量的一種方式,以博得眾多雌鯨的鍾愛。另外在同一種鯨中,幼鯨跳躍的次數明顯比成年鯨多,人們也認為這是幼鯨在玩耍的方式,有助於幼鯨的成長發育。
我們原本以為會很開心的生活在一起,但是隨著人類環境的惡化,而我們種群變得越來越少。直至瀕臨滅絕。我們在呼喊: "求求你們救救我們吧!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還給我們吧!"
篇五:鯨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須鯨。
不少人叫我們鯨魚,說我們是魚,其實我們不是魚。這得從遠古說起,那時我們的祖先和牛羊一樣在陸地上生活,因環境變化,我們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很長時間地進化,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適應海里的生活。可我們仍保持著胎生方式,用肺呼吸,和魚有很大不同。
我們大家族主要分為兩類:須鯨和齒鯨,這兩類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牙齒,齒鯨有鋒利的牙齒,主要吃海獸和大魚,有時還吃我們,真是叛徒。如果按其他特點細分,可以分為四類:虎鯨、 偽虎鯨、座頭鯨、須鯨。
我們鯨 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最重的有160噸,隨便一條都有幾十噸。有的鯨寶寶剛出生就有7噸重。我們須鯨沒有牙齒,要吃東西就張開大嘴,把海水和小魚、小蝦共同吸進嘴裡,再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去,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一頓就可以吃兩千多公斤的食物。
由於人類的捕殺,我們的數量在減少,有的種類甚至瀕臨滅亡,比如藍鯨,它噴出的水柱有十幾米高,十分壯觀,因人類不斷捕殺,美麗的藍鯨在世界上已經不到50頭了。現在主要捕殺的是我們須鯨,有一次一頭剛作母親的須鯨被捕殺,她的寶寶活在餓死了,太可憐了。我們呼籲:救救我們吧!不要再捕殺我們了。
② 鯨魚為什麼跳躍
1.躍水行為主要是同鯨的群體交往,同它們的通訊聯系和玩耍(這是一個特定的動物行為學名次,具體請看附錄的全文)有關。
2.躍水也可以作為一次侵害行為、一次挑戰、一次力量炫耀或是一次求偶動作的顯示。
附錄:全文
鯨為什麼跳躍
(文章中相關圖請看http://kx.pyjy.net/source/czsw/BRDYX/801_SR.asp)
鯨類的躍水動作,似乎是有目的的。它同鯨類的集群生活特點有聯系,可能起著通訊的作用。
鯨類躍出水面,幾乎是動物所能完成的最強有力的單項動作。英文稱為:「breaching(躍水)」,這是18和19世紀捕鯨者對這一戲劇性動作的專門用語,今日的研究者們仍然沿用它。鯨類有巨大的身軀和重量,卻能騰空而起,人們不禁要問:這種動物為什麼要這樣做?
鯨類躍水給多數觀眾提供了觀察其全貌的良機,並留下豐富多採的印象。 1939年J.N.Reynolds在《The Knickerbocker》一書中為讀者描述過太平洋捕鯨的歷險記,他寫道,「有時候,一個巨大的、不像樣的驅體驟然從水面躍起,又迅速落入水中,砸得浪花四濺,就如同某些大腹便便的市參議員跳蘇格蘭高地舞那樣,笨拙的模樣令人發笑。」而對於Herman Melville,鯨躍水動作則是令人肅然起敬的。Melville在《白鯨》中寫道,「以其最大速度從無窮深淵中躍起」,「抹香鯨的整個身軀騰入空中,堆起一座令人眼花繚亂的泡沫之山,遠在七八海里之外都能見到它的雄姿。抖落的漫天浪花似乎是它披拂的長須。」
前幾個世紀的捕鯨者,在緩慢行駛的帆船上搜尋目標時,是有很多機會見到他們想要捕獲的鯨類的。多年以來,捕鯨者們談論的趣聞便構成了人們描述鯨類躍水和其他行為的藍本。人們對鯨類躍水提出了各種人格化的解釋,譬如是進食、伸展、娛樂、被箭魚追逐,以及針對捕鯨者的一種挑釁性行為等等。
在過去幾年裡,在外海對鯨類作的科學考察已開始獲得有關其各種行為(包括躍水)的有用的定量資料。美國野生動物基金會的Roger Payne及其助手在阿根廷瓦爾迪茲半島(Valde』s Peninsula)沿海對露脊鯨的長期研究,已提出了許多深入的見解。其他一些重要研究,包括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Kenneth S.Norris和若干其他學者在下加利福尼亞沿海對灰鯨的研究;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James D.Darling,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的Peter Tyack以及其他人在夏威夷沿海對座頭鯨的研究。我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在夏季對紐芬蘭外北大西洋西部的座頭鯨和在冬季對西印度洋群島的「銀洲」的座頭鯨進行研究。
作長期觀察對了解鯨類躍水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一現象平日很少見。對多數鯨類來說很難見到它們跳躍一次。因此,通常要花許多年時間才能目睹到相當數量的躍水。從這方面來說,在「銀洲」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冬季,座頭鯨從北大西洋西部聚集到那裡進行交配和生育。聚集的密度約每平方公里一條鯨。其中許多要作躍水動作:為估計整個鯨群的大小,我們做了橫跨「銀洲」200公里的航行,此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密集小群(一般含有1~4條鯨)中大的有 20%的鯨發生躍水動作。
座頭鯨的一次跳躍要舉起相當於485個人(平均體重為68公斤)的生物量。最大的座頭鯨身長近15米,體重33噸。
座頭鯨和其他一些鯨類的跳躍可以完全離開水面,也可以僅一半身體露出水面的輕松上涌。座頭鯨四分之一以上的跳躍屬於至少將70%的身體露出水面的跳躍。但整個鯨完全出露於水面之上是很少見的。座頭鯨跳躍同海面所成的角度可高達70°。
Payne從峭壁和小飛機上觀察了露脊鯨的躍水過程。鯨在獲得足夠的速度之前總是水平游動的。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它的頭便向上傾斜,並升高其尾葉。這樣便把水平動力轉換成垂直動力,從而使鯨露出水面。由於是水平地運動,鯨可在只有幾米深的水中跳躍。
鯨類還可以完成看起來與躍水相類似的其他動作。其中之一是向前猛沖。在這個特技動作中,鯨類沖刺超過水面的部分不超過其身體的40%。沖刺可以是水平的、垂直的、或兩者之間的任何角度。鯨可以選取一定的方向,使其背面或腹面置於最高點,也可以側身游動。鯨在猛沖時,它的嘴常常是合攏的,但有時則滿嘴銜著浮游生物或小魚。因此,往往認為猛沖可能與覓食有關。在大的鯨群中,當它們彼此要取勝對方時,例如2~10條雄鯨要競相靠近一條雌鯨時,座頭鯨也會有猛沖動作。鯨在水下游動,無意之中劃破水面。有時也會出現這種猛沖。另一方面,躍水似乎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
某些海獸在水面以上作有意識跳躍的另外一種活動是「海豚式游泳」,即海獸快速游動時所作的一系列水平跳躍。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 Bobert W.Blake計算得出,通過這種跳躍,小的鯨或海豚可使摩擦阻力降至最小。他還指出,大的鯨不會從海豚式游泳方式中得到好處,的確我從來未見到座頭鯨有這種動作。
鯨類的躍水動作可分為兩類,一類可稱為「腹拍式」,另一類是純躍水。
腹拍式是鯨類的背在整個躍水過程中總是朝上的,然後以腹部著水。純躍水動作是鯨側身從海水中躍出,鰭肢拍打著旋轉上升,最後背部落水。座頭鯨的純躍水動作約佔80%,而腹拍式約佔20%。
容易見到做腹拍式動作的鯨噴水。Payne認為,腹拍式動作對鯨類來說,像人一樣是痛楚的。但腹拍動作使噴水孔離開水面的時間比純躍水動作要長。因此,當鯨在躍水過程中需要呼吸時就選擇這種動作。
鯨類的躍水動作往往是幾次動作連續進行的。個別鯨每40秒左右躍水一次,可連續躍水幾分鍾。
北大西洋西部座頭鯨的密集小群,平均躍水頻率為9.4次(這一平均包括一個連續過程只有一次躍水的情況)。通常一個連續過程的所有躍水似乎都是由一個海獸完成的。在銀洲我們觀察到的一個連續躍水過程在7分鍾內就有130次,很可能所有這些動作都是由同一個海獸完成的。
連續躍水的趨勢是,腹拍式緊跟著腹拍式,純躍水跟隨著純躍水。不管是座頭鯨還是露脊鯨,在一個連續過程中,它們身體露出水面部分總是趨於越來越少。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鯨大概是漸漸覺得勞累了。
一條鯨在作躍水動作時消耗的能量有多少?它離開水面時力量有多大?利用躍水鯨照片的測算,我通過小型計算機模擬了這個過程。在一次全躍水過程中(大部分身體以35°角離開水面),一條12米長成年座頭鯨跳出水面時的速度為 15節(每小時17英里)。因為這幾乎是它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所以一次完全的躍水代表著座頭鯨推動力的極限。
完成這樣一次躍水動作所必須的能量大約為2 500千卡。鯨類安靜時的代謝率每天約為 300 000千卡。這樣,一次躍水動作所消耗的能量略低於鯨每天最低熱量需求的百分之一。這個能量相當於鯨吃掉2.6公斤毛鱗魚所放出的能量。毛鱗魚是
座頭鯨的主要食物,它一次可食掉100公斤毛鱗魚。因此,一次躍水在鯨的的每天能量消耗中並不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但20次或更多次數的連續躍水過程卻要消耗相當多的能量。因此很自然,連續的躍水會一次比一次弱。
現在還很難說清楚:為什麼鯨類要躍水?巨大鯨類行為的研究與天文學研究有些類似。在遼闊的視野內目標往往只是隱約地閃現的。觀察者無法做實驗,只能根據不充分的數據不斷地作推論。在這種條件下,研究某種活動功能的一種方法是去考察這種活動的前因後果。
我曾經乘小帆船跟隨成群的座頭鯨幾百小時,從早到晚了解它們的日常活動。通過這項工作,連同Payne和其他人的觀察,獲得了鯨作躍水條件的比較清楚的圖像。它並不能得出一組關於鯨類躍水的嚴格規律;在高級動物行為的研究中,通常這類嚴格規律是無法得到的。最好的方法是從統計學的觀點提出某些有意義的趨勢。這種趨勢表明,躍水行為主要是同鯨的群體交往,大概是同它們的通訊聯系和玩耍(指小鯨)有關。
當一個密集小群(兩條以上的鯨)分成兩組,或者兩個密集小群(有時候每一小群僅有一條鯨)合並時,往往發生躍水動作。在尾葉擊水(鯨的尾葉在水面上拍打)的15分鍾之內也常發生躍水。類似地,它也可能與鰭肢擊水(鰭肢提升到水上又拍打下去)和其他一些動作有關。洛克菲勒大學的 Christopher W.Clark以及Payne在露脊鯨中也觀察到類似現象。
下面一點是值得注意,也是與上述觀點明顯矛盾的:座頭鯨在夏季躍水行為較少。即使經常有小群分開或合並的情況出現也很少躍水。但交配和分娩在冬季進行,可能那時候這類集群交往比起夏季的集群交往更為重要。因此,躍水率不僅同發生集群交往的次數有關,而且與它們在鯨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有關。
人們通過不同種鯨躍水率的觀察,可以看到躍水與集群交往活動之間的另一種關聯。考察這個問題時,我列出了平均體重與體長立方之比的表格,它可表明鯨的粗胖程度。可以猜想,較粗胖的鯨一定不喜歡躍水,因為從流體力學的觀點來看是不利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觀察表明較胖的鯨卻更頻繁地做躍水動作。
露脊鯨、灰鯨和座頭鯨——研究得最多的三個肥胖種類——在冬季聚集在傳統的繁殖場所。它們在那裡很少進食,依靠儲存於厚脂肪層中的能量過活。在這些繁殖場所,鯨的集群交往是很頻繁的,有時很活躍,在那裡能看到躍水的次數最多。
相反,藍鯨、長須鯨和鰮鯨——它們都很細長——在冬季不常到這些繁殖地點,它們分散於各地。這或許會降低它們的能量支出,因此不需要有厚脂肪層。它們可利用強有力的低頻聲,以及可能存在的一夫一妻制的集群方式接近配偶。總之,它們很少有近距離的集群交往。
雖然對北極露脊鯨、長褶須鯨或小鰮鯨的集群方式知道得不多,但近距離觀察的總的印象是,這些須鯨類中集群交往較多的種類躍水率也較高。抹香鯨是一種有牙齒的、躍水頻繁的鯨,它們具有特別復雜的集群方式。
躍水研究提供的其他線索是什麼呢?從幾個獨立研究獲得的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是,當風連續增大時。鯨類躍水的頻率也增加。當鯨在大風中力圖擺脫海浪的淹沒去呼吸空氣時,頻率並非突然增加,而是在中等風速時頻率逐漸增大。Payne推測,當海洋中的風和浪掩蓋了鯨的正常發聲時,鯨可能利用躍出水面又回到水中的拍打聲作為通訊聯系的手段。
Payne還獲得了使他認為躍水可能具有信號功能的另外一項發現:在露脊鯨群中躍水又會喚起躍水。換句話說,有鯨在附近躍水時,單個鯨發生躍水的可能性便會增大。出於對這個發現的好奇,我完成了銀洲斷面譜分析程序的某些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躍水的座頭鯨形成一些直徑為10公里的群。假如一條鯨處於另一條正在躍水鯨的10公里范圍以內,則這條鯨很可能會發生躍水。在旺季,一群中可能會聚集著100條座頭鯨,其中可能有10~15條正在躍水。條件好時,預計它們會聽到幾公里以外的躍水聲響。因此。這些發現便支持了Payne關於躍水具有信號功能的假說。假如其他鯨看到或聽見某次躍水,信息就會被傳播。這個信息至少是「一條鯨發生了躍水」。
躍水是傳播其他信息的有效途徑嗎?對海面觀察者來說,躍水形成壯觀的場面和宏大的聲響,但躍水時刻其他鯨是在水面以下的。就是在最清潔的水中,水下視線的極限也只有大約50米。但在有利條件下,聲音在海水中則傳播得相當遠。因此,問題就變為可否不用發音,而是通過躍水來產生較大的聲響(至少有幾個頻率范圍)。對一次躍水所產生的水下聲音的強度,知道得還很少。是否鯨力圖使躍水的聲音輸出達到最大,現在還一無所知。
躍水也可以作為一次侵害行為、一次挑戰、一次力量炫耀或是一次求偶動作的顯示。侵害行為的動機似乎是不太可能。鯨是一種體表圓滑,緩沖性好的動物。因此難以設想躍水會造成嚴重傷害,除非犧牲者比躍水者弱小得多。我知道,有一次一條座頭鯨在紐芬蘭沿海作一系列躍水時撞到一隻小船上,但看來這件事是偶然的,並不是鯨的侵害行為。我在小船上跟隨鯨類許多個月份,觀察到幾千次躍水動作,但我從未感覺到其中哪一次是對人類有侵害性的。何況鯨類用其鰭肢作拍打動作可以更有效地顯示侵害行為。
作一次純躍水動作是鯨給視線和聽覺所及范圍內所有其他鯨顯示其最大力量的表演,因此躍水對尋求配偶、挑戰和顯示體魄強壯是有用的。一條雌鯨選擇配偶至少部分是根據躍水的力量,或是在一系列躍水中維持強大能量或聲響輸出的能力而確定的。這樣雄鯨將證明自己是強壯和精力旺盛的,從而間接證實在遺傳上是健康的。
類似這種相互關系,還使得躍水有助於向其他尋求雌鯨的對手作挑戰和顯示力量。當雄鯨間存在這類競爭時,我們經常能看到露脊鯨和座頭鯨的躍水動作。
人們還應考慮關於玩耍這個有些模糊的概念。動物完成一件沒有直接明顯功能的動作,人們便稱其為玩耍。因此,這個概念便成了一些不能理解行為的混合體,躍水行為常常被包括在其中。近來,玩耍概念已引起若干生物學家和動物行為研究者的嚴重關切,現在它已被看作是一種有效的(但還難以下定義的)行為。假如躍水是鯨的一種重要活動,假如活動的方式影響著它的效果,就很有理由說明為什麼鯨的幼仔,可能還有成年的鯨會這樣「玩耍」。
躍水具有動物行為學家稱之為玩耍的其他活動所具有的大多數特點:在集群環境中它是很平常的,且多由年幼的鯨作,在許多場合下,它沒有明顯的功能。有些研究者推測,對年幼的其他動物來說,玩耍的目的是幫助肌肉發育;對幼鯨來說,躍水可以起到這種作用。
最壯觀的躍水活動是由幼鯨完成的。露脊鯨、灰鯨和座頭鯨的幼仔在生下來只有幾個星期的時候,便開始有躍水活動,而且是很劇烈的,往往連續躍水許多次。在西印度群島的銀洲,幼仔的躍水常比成熟鯨來得頻繁。的確,對成年的鯨來說,作為玩耍定期地投入這種劇烈活動是不多見的。因此,對成年鯨來說,不能把玩耍視為躍水的主要目的。
我所報告的發現和介紹假說,都沒有指出躍水的任何一項明確的功用。證據表明這項活動有多種功用。盡管同集群行為有強烈的相關性,並具有體質技能信號的特徵,但並沒有決定性的證據支持這兩種假說。
我的主觀評價是,躍水行為通常用於加強其他視覺和聽覺通訊手段。它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正如人們為了強調一件事情,可以提高嗓門,作手勢,甚至跳起來,而對鯨來說,則是躍水。像竊聽者那樣,人類觀察者們往往漏掉了這個信息,而只是注意那些表面易見的特點。
③ 鯨為什麼會跳躍
海潮無際的海洋是海洋生物理想的藏身之地,人們是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的。可是鯨不僅不懂得隱藏自己,反而經常躍起,弄得水花沖天,我們老遠就能看見。
鯨為什麼會跳躍呢?以前人們認為,鯨跳躍是與捕食、逃避敵害有關。後來發現它在不捕食,沒有敵害的情況下也會不停地跳躍。
人們發現,幼年鯨要比成年鯨更喜歡跳躍,原來喜歡玩耍,跳躍的利於成長發育,是它們的一種娛樂方式;人們還發現,鯨群每當要分離或匯集時,跳躍次數更加頻繁。一頭鯨跳起來後,在數公里之內活動的另一頭鯨也會隨之跳躍,跳躍是鯨相互聯系的一種方式。
人們又發現,鯨在搏鬥時也會跳出水面。另外,雄鯨在繁殖季節跳躍的次數更比其它季節多。科學家認為,鯨跳躍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配偶,或向其它雄鯨挑戰顯示力量。而雌鯨往往更青睞跳躍次數多,高度高的雄鯨為配偶。
鯨的跳躍方式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腹拍式跳躍,跳躍時脊背始終朝上,腹部先落水,這種方式可使它更多地呼吸新鮮空氣。另一種是直沖式跳躍,側身跳起,此後急轉身脊背朝下落水,直沖式跳躍比腹拍式更加有力。
④ 自製飛機製作方法
《香港理工大學CATIA飛機製作教程》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roUU98ItjPHFbEufuUdOA
香港理工大學CATIA飛機製作教程-PDF|曲面設計教程.pdf
⑤ 鯨的自述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鯨的自述作文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1
大家好!我是須鯨寶寶,我是胎生,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還吃奶呢!
我的名字叫:「佳佳。」我的身體是藍色的,我的飯量可大了,平均每次都可以吃一千噸的食物。我才50歲,媽媽76歲;爸爸100歲。我用肺來呼吸,呼吸的時候,一定要浮出水面的!而且,我用小鼻孔噴出來的水柱,就像花園的噴泉一樣,可漂亮了!
我生活在一片蔚藍色的大海,無邊無際,我可以自由自由的游泳和跳躍。我生活在一片蔚藍色的大海,無邊無際,我可以自由的跳躍和游。我還有兩個最好的朋友,她們叫:「欣欣和妍妍。」她們生活在海的南邊,我和她們每次都一起上學,我們都在海中英華小學上學。每天,都很開心!
我們須鯨睡覺都很奇怪?我喜歡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找一個安安全全的地方,來休息。我們頭朝里,尾巴朝外,圍成一個圈。就這樣,靜悄悄地浮在水面上休息。別忘了,我們的警惕性也很高,聽見有什麼聲響,就會立刻四處遊走。
這就說我們可愛的須鯨,你了解了嗎!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2
我是一頭長須鯨,比其他的須鯨都要長很多。我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而且我長得很快,一天就能張三十公斤到五十多公斤重,只需要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了。我的壽命還特別的長,都可以活幾十年到一百年。
我總是喜歡吃蝦和小魚。我只要張開嘴,一大群的小魚小蝦都將進入我的胃裡,再把吸進去的水從須板里濾出來,我一頓就能吃兩千公斤多。
我也是需要睡覺的,睡覺的時候,我總是和我的幾個好夥伴們一起睡覺,以防止我們的天敵「後背偷襲」。只要一聽到聲音,我和小夥伴們就會默契的立即四散游開,不被攻擊到,也可以讓攻擊我們的人不知道該先追誰,這樣,我就成功逃脫了。
本來我們生活的好好地,卻因為那些殘忍的人類總是捕殺我們,現在幾乎已經滅絕了,我如今一家破人亡,沒有了朋友。大家不要再捕殺我們了。
我們雖然生活的很好,但也會有憂愁,說不定哪一天,我就會被捕殺,求求這些人類不要再捕殺我們了。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3
大家好,我們是鯨。
小朋友們,千萬不要認為我們是魚類,那我們是屬於哪一類呢?其實我們是哺乳動物。
我們鯨是非常大的動物,單是一條小小的舌頭就有十幾頭肥豬重呢!我們要是張開嘴巴,你們站在我們的嘴巴里,舉起手來也摸不到我們的上顎。
四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坐在我們的嘴裡,還顯得很寬敞!瞧,看看我們是多麼大呀!
我們種類多得可以分兩大種,一種是須鯨,他沒有牙齒,所以他的食物是小魚和小蝦;另一種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因此他一般吃大魚和海獸。
我們鯨是用肺呼吸的,呼氣的時候就要扶上海面,呼出的氣會形成以股水柱。
不同種類的鯨噴出來的水柱是不同的,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有細又高。
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有粗又矮。
我們睡覺的樣子也很好玩,總是幾頭聚在一起,頭朝里,尾巴向外,圍成一圈。
我們是胎生的,靠喝媽媽的奶長大。
我們生長速度快,一天可以長30公斤到50公斤。
而且我們的壽命很長,可以活幾十年到一百年。
聽了我的述說,大家對我們鯨有所有了解吧!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4
我是一頭非常大的須鯨,體重差不多有二十多公斤重,我可是三十多歲的須鯨了。
我每天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我每天都要做幾件事情。第一件睜開眼睛開始,捕食食物。第二件事情就是吃飽喝足以後開始和我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出去旅行,每天我們都會游到不同的地方,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我們不會背虎鯨獵捕。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個小魚小蝦多的地方,我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就開始捕獵吃午飯,我們都吃的飽飽的之後就開始睡午覺。第四件事就是在我們吃午飯的地方玩樂,我們有時候看看誰裝的沙子高,有時候我們圍成一個圈用尾巴互相拍對方的尾巴,有時候我們會來對視看看誰先笑。這個游戲我們次都會贏因為我是一個冷漠的鯨。
我們要住的第五件事就很簡單了,就是捕捉小魚小蝦開始吃晚飯,如果你住的特別多還可以當做明天的早餐。然後第六件事就是睡覺了,我們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如果我們聽到了虎鯨的叫聲就會立馬散開。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5
朋友們你們好啊,今天我來給你們自我介紹一下吧!
我是一頭虎鯨,長著很鋒利的牙齒,我經常和好幾十個夥伴一起進行一種叫「狩獵」的活動,這種活動在我們這里叫「捕食」。我喜歡吃肉,最討厭的就是吃小魚小蝦,因為沒有大口大口吃肉舒服。我的肺里可以儲存空氣,但是我不能通過海里的空氣呼吸,所以我每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到水面上呼吸一次,可是有的長兩條腿的「惡魔」總是瞧准了這個機會捕殺我們。
就拿上次那件事來說吧。我和同伴們好好地在呼吸,可是突然來了幾個身形巨大的「同伴」,一下子就從頭上放下一張大網,把我的表哥和表妹還有其他同伴抓走了,剩下的沒來得及遊走的同伴也被抓了。而且它們的皮那麼厚,我們偷襲只會損失掉幾顆牙齒,不會有收獲的。原本我有二十多個同伴,可是現在只剩下十幾個了。
聽說那些「惡魔」的真正統稱叫做「人」。希望那些「人」不要來抓我們了,要不然我們虎鯨會用最鋒利的牙齒把所有在海里見到的「惡魔」統統咬死,這時我們虎鯨最後的警告!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6
我的.名字雖叫魚,但不是魚,海洋裡面數它最大!你知道這是誰嗎?那就是我——著名鼎鼎的小藍鯨!
有不少人看到過大象,都說象是很大很大的,是動物界里最大的啦!其實不然,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我們家族——鯨
中國呀,曾發現過我們家族的一頭藍鯨,重近四萬公斤,十七米長。
這在我們鯨類重算中等的啦!目前已知最大的鯨重十六萬公斤,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我們鯨的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我要是張開嘴,人站在我嘴裡,還摸不到我的上齶。
就算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我的嘴巴里看書,也會顯得很寬敞。
還有,不要看我們身體像魚,你們就認為我們是魚類的,其實我們鯨是哺乳動物,因為我們是用肺呼吸的,每隔一定時間必須浮出海面呼吸一次,而且我們是胎生的,要靠吃媽媽的奶長大的。
因此我們是哺乳動物!
我們本來生活得很快樂的,可是有一些人類一直捕捉我們,我們的夥伴漸漸地變少了,我在這里大聲地呼喚:「救救我們吧!」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7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鯨。因為我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有很多人都不了解我,說我是魚類的,可是我們都是哺乳動物,是因為環境變化使我們的祖先適應海洋的生活,還有,我們都是胎生的,是靠吃奶長大的,知道了嗎?
我們鯨的種類還有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我是屬於須鯨這一類,我們都沒有牙齒,另一種叫做齒鯨,有著鋒利的牙齒,樣子很可怕,經常嚇跑小魚。特別是被我們稱為「海中之虎」的虎鯨,還經常以多欺少。吃我們須鯨呢!
我們須鯨經常吃一些蝦和小魚。我們吃東西也很特別,總是先張著大嘴,把小魚小蝦和海水一起吸進嘴裡,然後把海水從須板中濾出來,最後再把它們吞進去,別看我吃肉,可是我們也很友好,從不打架,只有遇到天敵才和它們大戰一場。作文
我們鯨也和牛羊一樣每天晚上都睡覺,而且非常有趣,我們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而且經常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朝外,圍成一圈,靜靜的在海面上,活像一個救生圈。
聽了我的介紹,已經大大的了解我了吧!以後再也別弄錯了哦。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8
大家好!我是海洋里的一種很大的動物。也許你們已經知道我的大名。那就是「鯨」。下面讓我來介紹自己吧!
我們鯨的祖先原來是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但由於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我的祖先就生活在陸地的淺海上,又過了很長年代,祖先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就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我們的身子。最重的可有十六萬公斤,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們平均有十七米長,一條大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我要是張開嘴,人站在我的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上齶呢!
我們的種類有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另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我們的身子這么大,吃什麼呢?我們須鯨主要吃小蝦和小魚。我們在海里游的時候,張的大嘴,把周圍的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起吸進嘴裡,然後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里。
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一看見大魚和海獸,就會兇猛地撲過過去很快就吃掉了。
我們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年才產下一頭幼鯨,由於人類的捕殺和環境的污染,我們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希望人類能夠還我們美好的環境,與我們在地球上和平共存!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9
大家好!「我是海中之虎的虎鯨。」
虎鯨是一種哺乳動物,體型是世界上存在動物中最大的。鯨是水西浦如動物,用肺呼吸。他的種類有很多,全世界只剩下80餘種,其中我國就有30餘種。一般他們會分成兩類:一類是有須無齒的須鯨,比如:藍鯨、長須鯨、座頭鯨;另一類有齒無須的齒鯨,如:獨角鯨、虎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卻很大,一隻最小的須鯨體長也超過了六米。
我們睡覺的時候,總是幾個夥伴聚在一起,哪怕聽到一丁點聲音,我們就立刻逃跑。
其實我們鯨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人們一直疑問鯨為什麼會躍出水面?其實有一些人會以為鯨躍出水面是因為撲食、娛樂、逃避敵害等方面有關,近年來,生物學家長期觀察,對此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他們認為這是雄鯨,在顯示力量的一種方式,以博得眾多雌鯨的鍾愛。另外在同一種鯨中,幼鯨跳躍的次數明顯比成年鯨多,人們也認為這是幼鯨在玩耍的方式,有助於幼鯨的成長發育。
我們原本以為會很開心的生活在一起,但是隨著人類環境的惡化,而我們種群變得越來越少。直至瀕臨滅絕。我們呼籲「求求你們救救我們吧!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還給我們吧!」
鯨的自述作文範文10
大家好!我是一頭鯨。
我的表皮下有極厚的脂肪,那就是熟稱的鯨油,它可以使我保持溫暖,還能儲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我體內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在水中屏住呼吸,減慢心跳的速度,因此,當我游到海底,每一次都要很長時間才游到海底,每一次都會再浮到水面。
除了具有儲存氧氣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
這只是我身體的一部分,請仔細往下聽:
我們呼吸時,從頭頂的洞中噴出的氣會一起帶著沖到空中,形成一股水柱,猶如公園里的噴泉一般,壯觀極了。
我們也是胎生,也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而我一生下來就有6-8公斤,一天就可以長50公斤,二至三年就可以成肥肥胖胖的大鯨了。
我們的壽命很長,一般可活到幾十年到幾百年,有時還能活到一百歲以上。
我的自述講完了,怎麼樣?熟悉我了吧!
⑥ 鯨魚死前會不會躍起 鯨魚躍起代表什麼 鯨落前的表現
鯨魚死前會躍起的,據說他最後的躍起是用盡全力擁抱大海。一鯨落而萬物生,一條鯨落可以維持那個地區一些生物4到12個月的食物供給
⑦ 光遇鯨魚腳本怎麼用
首先打開光遇修改器,然後進入光遇游戲。單擊修改器浮標以切換到修改器界面,然後在輸入框中輸入要修改的游戲屬性值的當前值;單擊搜索按鈕,搜索完成後將顯示搜索結果。
單擊繼續搜索返回遊戲,玩一會兒,然後在游戲中的屬性值更改後輸入修飾符;輸入更改後的值以進行進一步搜索;當搜索結果很少時,您可以嘗試單獨或批量修改搜索到的數據。
光遇的場景地圖
雨林,天空王國的第三個場景,常年累月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冰涼的雨水會持續消耗旅人的能量,只有靠近光源才能維持心火。光之後裔們將在這里接受來自雨水的挑戰,接觸到一些神奇的發光生物,並初步了解到雲中王國潛在的危險。
霞谷,天空王國的第四個場景,各位旅人將體驗速度與激情的碰撞,感受溜冰競速的樂趣。冰雪皚皚的王國沐浴在夕陽之中,旅人們可以在此盡情欣賞美景。
暮土,天空王國的第五個場景,從巨大的漩渦一躍而下,旅人們將墜入一片陰冷的荒蕪之地。在暮土,玩家將第一次體驗到失去。
⑧ 天刀手游鯨魚躍起的浪漫小島怎麼完成
1、首先要打開天涯明月刀手游。
2、其次點擊鯨魚成就來到浪漫小島。
3、最後根據劇情提示即可完成。
⑨ 鯨落,鯨為什麼死前有在海面上一躍這個行為呢
鯨魚是海洋中的一種大型哺乳動物。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是海洋。它在海洋中發展和進化了30多億年,最後才登陸發展出四足脊椎動物。隨著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的大發展時期已經到來。在大約1000萬年的時間里,它迅速填補了恐龍滅絕造成的空缺。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70%的面積,哺乳動物肯定不會放棄這片廣闊的空間,開始返回到海洋。
至於說鯨落是鯨死前在海面上一躍的現象,這簡直是無稽之談。首先,鯨魚是沒有動機在死前跳出水面的,這不符合鯨魚的活動邏輯。畢竟,如果它不被殺死,也會最終被海水淹死,因為當它瀕臨死亡時,全身失去控制和活力,最後只能沉入大海。最後,它可能會變成一片殘骸,並回饋所有的生物!鯨魚的墜落,使萬物皆生!
⑩ 有關鯨魚的詳細資料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體長一般為24米,質量為100噸以上。最大的藍鯨體長可達33米,質量可達190餘噸。大約相當於32頭大象(陸地上最大的動物)、300多頭牛的質量。捕鯨者曾在南極捕到一頭藍鯨,產鯨肉61.43噸,脂肪36.38噸,一個心臟的質量就有430千克,肝臟為1噸,舌頭為3.09噸,胃100千克,肺500千克,腸子的質量為1.49噸,血液總量約8~10噸。需要用47輛載重四噸的卡車或四至五節火車車箱才能運走。
-------以下為藍鯨詳細資料-----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褶溝在20條以上,腹部也布滿褶皺,長達臍部,並帶有赭石色的黃斑。雌獸在生殖孔兩側有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頭相對較小而扁平,有2個噴氣孔,位於頭的頂上,吻寬,口大,嘴裡沒有牙齒,上頜寬,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須板,每側多達300-400枚,長90-110厘米,寬50-60厘米。在耳膜內每年都積存有很多蠟,根據蠟的厚度,可以判斷它的年齡。在它的上頜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胼胝,曾經是生長毛發的地方,後來,毛發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塊疣狀的贅生物,成了寄生蟲的滋生地。由於這塊胼胝在每個個體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著不同形狀的「lanjing.jpg(3020bytes)帽子」,所以可以據此區分不同的個體。背鰭特別短小,其長度不及體長的1.5,鰭肢也不算太長,約為4米左右,具4趾,其後緣沒有波浪狀的缺刻,尾巴寬闊而平扁。整個身體呈流線形,看起來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稱為「剃刀鯨」。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在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包括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不可思意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鍾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並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隻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隻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剛出生的幼仔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一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游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裡,這也是它對水中主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須鯨科、長須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隻,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隻了。盡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體長一般為24米,質量為100噸以上。最大的藍鯨體長可達33米,質量可達190餘噸。大約相當於32頭大象(陸地上最大的動物)、300多頭牛的質量。捕鯨者曾在南極捕到一頭藍鯨,產鯨肉61.43噸,脂肪36.38噸,一個心臟的質量就有430千克,肝臟為1噸,舌頭為3.09噸,胃100千克,肺500千克,腸子的質量為1.49噸,血液總量約8~10噸。需要用47輛載重四噸的卡車或四至五節火車車箱才能運走。
-------以下為藍鯨詳細資料-----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而且比地球上曾經生活的最大的恐龍還要大,是目前人們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於25隻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於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於保持恆定的體溫。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褶溝在20條以上,腹部也布滿褶皺,長達臍部,並帶有赭石色的黃斑。雌獸在生殖孔兩側有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頭相對較小而扁平,有2個噴氣孔,位於頭的頂上,吻寬,口大,嘴裡沒有牙齒,上頜寬,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須板,每側多達300-400枚,長90-110厘米,寬50-60厘米。在耳膜內每年都積存有很多蠟,根據蠟的厚度,可以判斷它的年齡。在它的上頜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胼胝,曾經是生長毛發的地方,後來,毛發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塊疣狀的贅生物,成了寄生蟲的滋生地。由於這塊胼胝在每個個體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著不同形狀的「lanjing.jpg(3020bytes)帽子」,所以可以據此區分不同的個體。背鰭特別短小,其長度不及體長的1.5,鰭肢也不算太長,約為4米左右,具4趾,其後緣沒有波浪狀的缺刻,尾巴寬闊而平扁。整個身體呈流線形,看起來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稱為「剃刀鯨」。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在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包括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鑽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不可思意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飢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裡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於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後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鍾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並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隻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隻在一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隻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隻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剛出生的幼仔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一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游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裡,這也是它對水中主活的一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游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一10歲,壽命一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須鯨科、長須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隻,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隻了。盡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