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windows內核編程pdf

windows內核編程pdf

發布時間: 2022-11-07 18:14:31

① 學習windows內核編程可以干什麼

可以進行操作系統級的控制、病毒防護、網路安全、設備驅動等應用。還有在需要系統底層的功能支持的應用開發上,這類應用也需要掌握內核編程。

② 誰有《windows程序設計》《windows核心編程》這兩本書的txt,本人表示不想買了,有的話

Windows程序設計第五版 pdf 格式的

http://vdisk.weibo.com/s/z7lCy1d7nlZLj
《Windows核心編程(第四版)》中文版PDF格式.rar
70.52 M
http://vdisk.weibo.com/s/d4M6y2rEtj9Ei
[MFC.Windows程序設計(第2版)修訂版].(Programming.Windows.with.MFC,.2nd.Edition).(美)Jeff.Prosise.掃描版.pdf
http://vdisk.weibo.com/s/FlmEhSJrtUqW6

③ 怎麼學習windows內核編程

C/C++入門->MFC編程->WINDWOS程序設計->WINDWOS核心編程->Windows2000Secrets->WINDOWS驅動開發詳解->WINDWOS內核安全編程->從匯編語言到WINDWOS內核編程->ROOTKIT-WINDWOS內核的安全防護

④ 《Windows核心編程(第5版)微軟技術叢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Windows核心編程》(Jeffrey Richter)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X3HE0MQG7dGdY_PgQqaJgg

密碼:xdpk

書名:Windows核心編程

作者:Jeffrey Richter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8

頁數:82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Windows 程序設計領域的名著,涵蓋了Windows 的最新版本Vista 以及Windows XP 的最新內容。書中全面深入地介紹了Windows 的各種基本要素,如進程、線程池、虛擬內存、DLL、設備I/O 和SEH 等,並列舉了大量應用程序,精闢地分析了要素的使用方法。.

本書適於各層次Windows 編程人員閱讀。 ...

【目錄信息】

Acknowledgments . xxi

Introction xxiii

64-Bit Windows xxiii

What』s New in the Fifth Edition xxiv

Code Samples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xxvi

Support for This Book xxvi

Questions and Comments xxvi

Part I Required Reading

1 Error Handling 3

Defining Your Own Error Codes 7

The ErrorShow Sample Application 7

2 Working with Characters and Strings 11

Character Encodings 12

ANSI and Unicode Character and String Data Types 13

Unicode and ANSI Functions in Windows 15

Unicode and ANSI Functions in the C Run-Time Library 17

Secure String Functions in the C Run-Time Library 18

Introcing the New Secure String Functions 19

How to Get More Control When Performing String Operations 22

<< 查看詳細目錄

作者簡介:

Jeffrey Richter全球享有盛譽的微軟技術專家,著名技術咨詢和培訓公司Wintellect創始人之一,MSDN Magazine雜志特邀編輯。多年來,他擔任微軟各開發團隊顧問,參與了微軟的許多關鍵產品包括各版本Windows、Visual Studio、Microsoft Offce和.NET框架的設計和編程。他撰寫了一系列著作,包括本書和《深入理解.NET》(第2版·英文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都堪稱技術圖書的典範,影響了一代Windows程序員,並因此榮獲微軟公司杜區最高技術榮譽「微軟軟體傳奇人物」(Software Legend)稱號。

⑤ 寒江獨釣:Windows內核安全編程的圖書目錄

第1章 內核上機指導 1
Windows內核編程的動手有點麻煩,並不是僅僅安裝一個獨立的軟體(比如VC)之後就可以安然地開始編寫代碼,然後運行了。需要下載開發包、配置開發環境、准備調試工具,可能還需要一些小工具協同工作。這一步攔住了不少的初學者。本章以詳細圖文攻略,來引導讀者完成這一麻煩的步驟。
1.1 下載和使用WDK 2
1.1.1 下載安裝WDK 2
1.1.2 編寫第一個C文件 3
1.1.3 編譯一個工程 5
1.2 安裝與運行 6
1.2.1 下載一個安裝工具 6
1.2.2 運行與查看輸出信息 7
1.2.3 在虛擬機中運行 9
1.3 調試內核模塊 9
1.3.1 下載和安裝WinDbg 9
1.3.2 設置Windows XP調試執行 10
1.3.3 設置Vista調試執行 11
1.3.4 設置VMWare的管道虛擬串口 11
1.3.5 設置Windows內核符號表 13
1.3.6 實戰調試first 14
練習題 16
第2章 內核編程環境及其特殊性 17
編寫過驅動程序的讀者可能會很熟悉這一切,但是對只從事過應用程序的讀者而言,要理解內核編程環境的特殊性,就很需要一些功夫和悟性了。在應用程序中,多線程的情況已經帶來了一定理解的困難;而內核代碼呢?幾乎無時無刻不運行在多線程之下。它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它在什麼進程內運行?這些問題一言難盡。
2.1 內核編程的環境 18
2.1.1 隔離的應用程序 18
2.1.2 共享的內核空間 19
2.1.3 無處不在的內核模塊 20
2.2 數據類型 21
2.2.1 基本數據類型 21
2.2.2 返回狀態 22
2.2.3 字元串 23
2.3 重要的數據結構 23
2.3.1 驅動對象 23
2.3.2 設備對象 25
2.3.3 請求 26
2.4 函數調用 28
2.4.1 查閱幫助 28
2.4.2 幫助中有的幾類函數 30
2.4.3 幫助中沒有的函數 32
2.5 Windows的驅動開發模型 32
2.6 WDK編程中的特殊點 33
2.6.1 內核編程的主要調用源 33
2.6.2 函數的多線程安全性 34
2.6.3 代碼的中斷級 36
2.6.4 WDK中出現的特殊代碼 37
練習題 38
第3章 串口的過濾 40
在安全軟體的開發中,串口驅動的應用並不常見。但是本書以串口驅動作為第一個介紹的實例。為何?僅僅是因為串口簡單。從簡單的例子入手,可以為讀者帶來稍許輕松的感受。
3.1 過濾的概念 41
3.1.1 設備綁定的內核API之一 41
3.1.2 設備綁定的內核API之二 43
3.1.3 生成過濾設備並綁定 43
3.1.4 從名字獲得設備對象 45
3.1.5 綁定所有串口 46
3.2 獲得實際數據 47
3.2.1 請求的區分 47
3.2.2 請求的結局 48
3.2.3 寫請求的數據 49
3.3 完整的代碼 50
3.3.1 完整的分發函數 50
3.3.2 如何動態卸載 52
3.3.3 完整的代碼 53
本章的示例代碼 53
練習題 54
第4章 鍵盤的過濾 56
鍵盤是很重要的輸入設備!這是因為我們用鍵盤錄入信息、用鍵盤輸入密碼,甚至用鍵盤編程,也用鍵盤著書立說。對於黑客來說,使用龐大的計算機資源去破解那些堅不可摧的加密演算法,哪如偷偷地記下用戶用鍵盤輸入的密鑰更加簡單呢?本章專注於鍵盤的保護。
4.1 技術原理 57
4.1.1 預備知識 57
4.1.2 Windows中從擊鍵到內核 58
4.1.3 鍵盤硬體原理 60
4.2 鍵盤過濾的框架 61
4.2.1 找到所有的鍵盤設備 61
4.2.2 應用設備擴展 64
4.2.3 鍵盤過濾模塊的DriverEntry 65
4.2.4 鍵盤過濾模塊的動態卸載 66
4.3 鍵盤過濾的請求處理 68
4.3.1 通常的處理 68
4.3.2 PNP的處理 69
4.3.3 讀的處理 70
4.3.4 讀完成的處理 71
4.4 從請求中列印出按鍵信息 72
4.4.1 從緩沖區中獲得KEYBOARD_INPUT_DATA 72
4.4.2 從KEYBOARD_INPUT_DATA中得到鍵 73
4.4.3 從MakeCode到實際字元 74
4.5 Hook分發函數 75
4.5.1 獲得類驅動對象 76
4.5.2 修改類驅動的分發函數指針 77
4.5.3 類驅動之下的埠驅動 78
4.5.4 埠驅動和類驅動之間的協作機制 79
4.5.5 找到關鍵的回調函數的條件 80
4.5.6 定義常數和數據結構 80
4.5.7 打開兩種鍵盤埠驅動尋找設備 81
4.5.8 搜索在KbdClass類驅動中的地址 83
4.6 Hook鍵盤中斷反過濾 86
4.6.1 中斷:IRQ和INT 86
4.6.2 如何修改IDT 87
4.6.3 替換IDT中的跳轉地址 88
4.6.4 QQ的PS/2反過濾措施 90
4.7 利用IOAPIC重定位中斷處理函數 90
4.7.1 什麼是IOAPIC 90
4.7.2 如何訪問IOAPIC 91
4.7.3 編程修改IOAPIC重定位表 92
4.7.4 插入新的中斷處理 93
4.7.5 驅動入口和卸載的實現 95
4.8 直接用埠操作鍵盤 96
4.8.1 讀取鍵盤數據和命令埠 96
4.8.2 p2cUserFilter的最終實現 97
本章的示例代碼 98
練習題 99
第5章 磁碟的虛擬 100
CPU是計算機的核心,但是它不保存信息。如果它被竊,我們可以簡單地購買一個新的。但是如果裝滿了機密信息的硬碟被竊了,那可就不是買一個新的就能彌補得了的。本章介紹硬碟內核魔術:虛擬硬碟。虛擬硬碟可以不被盜竊者利用嗎?良好的設計可以做到這一點。
5.1 虛擬的磁碟 101
5.2 一個具體的例子 101
5.3 入口函數 102
5.3.1 入口函數的定義 102
5.3.2 Ramdisk驅動的入口函數 103
5.4 EvtDriverDeviceAdd函數 104
5.4.1 EvtDriverDeviceAdd的定義 104
5.4.2 局部變數的聲明 105
5.4.3 磁碟設備的創建 105
5.4.4 如何處理發往設備的請求 107
5.4.5 用戶配置的初始化 108
5.4.6 鏈接給應用程序 110
5.4.7 小結 111
5.5 FAT12/16磁碟卷初始化 111
5.5.1 磁碟卷結構簡介 111
5.5.2 Ramdisk對磁碟的初始化 113
5.6 驅動中的請求處理 119
5.6.1 請求的處理 119
5.6.2 讀/寫請求 120
5.6.3 DeviceIoControl請求 122
5.7 Ramdisk的編譯和安裝 124
5.7.1 編譯 124
5.7.2 安裝 125
5.7.3 對安裝的深入探究 125
練習題 126
第6章 磁碟過濾 127
很多網吧的老闆、公司的IT管理部門以及讀者自己都很厭惡硬碟總是被病毒和木馬搞得一團糟。一些簡單的還原軟體可以搞定這個問題:重啟之後,對硬碟的修改都奇跡般地消失了。這是怎麼實現的呢?本章告訴您答案。
6.1 磁碟過濾驅動的概念 128
6.1.1 設備過濾和類過濾 128
6.1.2 磁碟設備和磁碟卷設備過濾驅動 128
6.1.3 注冊表和磁碟卷設備過濾驅動 129
6.2 具有還原功能的磁碟卷過濾驅動 129
6.2.1 簡介 129
6.2.2 基本思想 130
6.3 驅動分析 130
6.3.1 DriverEntry函數 130
6.3.2 AddDevice函數 132
6.3.3 PnP請求的處理 136
6.3.4 Power請求的處理 140
6.3.5 DeviceIoControl請求的處理 140
6.3.6 bitmap的作用和分析 144
6.3.7 boot驅動完成回調函數和稀疏文件 150
6.3.8 讀/寫請求的處理 152
6.3.9 示例代碼 160
6.3.10 練習題 161
第7章 文件系統的過濾與監控 162
硬碟是硬碟,而文件系統是文件系統,可是有的人總是把它們當做一回事。其實硬碟很簡單,硬碟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保存信息的盒子;而復雜的是文件系統,它很精妙地把簡單的數據組織成復雜的文件。作為信息安全的專家,我們當然不能讓文件系統脫離我們的控制之外。
7.1 文件系統的設備對象 163
7.1.1 控制設備與卷設備 163
7.1.2 生成自己的一個控制設備 165
7.2 文件系統的分發函數 166
7.2.1 普通的分發函數 166
7.2.2 文件過濾的快速IO分發函數 167
7.2.3 快速IO分發函數的一個實現 169
7.2.4 快速IO分發函數逐個簡介 170
7.3 設備的綁定前期工作 172
7.3.1 動態地選擇綁定函數 172
7.3.2 注冊文件系統變動回調 173
7.3.3 文件系統變動回調的一個實現 175
7.3.4 文件系統識別器 176
7.4 文件系統控制設備的綁定 177
7.4.1 生成文件系統控制設備的過濾設備 177
7.4.2 綁定文件系統控制設備 178
7.4.3 利用文件系統控制請求 180
7.5 文件系統卷設備的綁定 183
7.5.1 從IRP中獲得VPB指針 183
7.5.2 設置完成函數並等待IRP完成 184
7.5.3 卷掛載IRP完成後的工作 187
7.5.4 完成函數的相應實現 190
7.5.5 綁定卷的實現 191
7.6 讀/寫操作的過濾 193
7.6.1 設置一個讀處理函數 193
7.6.2 設備對象的區分處理 194
7.6.3 解析讀請求中的文件信息 195
7.6.4 讀請求的完成 198
7.7 其他操作的過濾 202
7.7.1 文件對象的生存周期 202
7.7.2 文件的打開與關閉 203
7.7.3 文件的刪除 205
7.8 路徑過濾的實現 206
7.8.1 取得文件路徑的3種情況 206
7.8.2 打開成功後獲取路徑 207
7.8.3 在其他時刻獲得文件路徑 209
7.8.4 在打開請求完成之前獲得路徑名 209
7.8.5 把短名轉換為長名 211
7.9 把sfilter編譯成靜態庫 212
7.9.1 如何方便地使用sfilter 212
7.9.2 初始化回調、卸載回調和綁定回調 213
7.9.3 綁定與回調 215
7.9.4 插入請求回調 216
7.9.5 如何利用sfilter.lib 218
本章的示例代碼 221
練習題 221
第8章 文件系統透明加密 223
如何阻止企業的機密文件被主動泄密,但是又不用關閉網路、禁止U盤等手段重重束縛大家?很多跡象表明,文件系統透明加密是最優的選擇。既然從前一章讀者已經學會了控制文件系統,那麼現在,該是我們摩拳擦掌,用它來保護我們的機密信息的時候了。
8.1 文件透明加密的應用 224
8.1.1 防止企業信息泄密 224
8.1.2 文件透明加密防止企業信息泄密 224
8.1.3 文件透明加密軟體的例子 225
8.2 區分進程 226
8.2.1 機密進程與普通進程 226
8.2.2 找到進程名字的位置 227
8.2.3 得到當前進程的名字 228
8.3 內存映射與文件緩沖 229
8.3.1 記事本的內存映射文件 229
8.3.2 Windows的文件緩沖 230
8.3.3 文件緩沖:明文還是密文的選擇 232
8.3.4 清除文件緩沖 233
8.4 加密標識 236
8.4.1 保存在文件外、文件頭還是文件尾 236
8.4.2 隱藏文件頭的大小 237
8.4.3 隱藏文件頭的設置偏移 239
8.4.4 隱藏文件頭的讀/寫偏移 240
8.5 文件加密表 241
8.5.1 何時進行加密操作 241
8.5.2 文件控制塊與文件對象 242
8.5.3 文件加密表的數據結構與初始化 243
8.5.4 文件加密表的操作:查詢 244
8.5.5 文件加密表的操作:添加 245
8.5.6 文件加密表的操作:刪除 246
8.6 文件打開處理 248
8.6.1 直接發送IRP進行查詢與設置操作 248
8.6.2 直接發送IRP進行讀/寫操作 250
8.6.3 文件的非重入打開 252
8.6.4 文件的打開預處理 255
8.7 讀寫加密/解密 260
8.7.1 在讀取時進行解密 260
8.7.2 分配與釋放MDL 261
8.7.3 寫請求加密 262
8.8 crypt_file的組裝 265
8.8.1 crypt_file的初始化 265
8.8.2 crypt_file的IRP預處理 266
8.8.3 crypt_file的IRP後處理 269
本章的示例代碼 272
練習題 272
第9章 文件系統微過濾驅動 273
從來都不原地踏步的微軟,早就准備好了下一代的文件系統過濾的框架、文檔、代碼例子。雖然本書的前兩章的範例在Windows 7上都還可以正常運行,但是如果不學習一下最新的介面,讀者一定會覺得不自在。但是讀者可以放心,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了解新的介面是易如反掌的。
9.1 文件系統微過濾驅動簡介 274
9.1.1 文件系統微過濾驅動的由來 274
9.1.2 Minifilter的優點與不足 275
9.2 Minifilter的編程框架 275
9.2.1 微文件系統過濾的注冊 276
9.2.2 微過濾器的數據結構 277
9.2.3 卸載回調函數 280
9.2.4 預操作回調函數 281
9.2.5 後操作回調函數 284
9.2.6 其他回調函數 285
9.3 Minifilter如何與應用程序通信 288
9.3.1 建立通信埠的方法 288
9.3.2 在用戶態通過DLL使用通信埠的範例 290
9.4 Minifilter的安裝與載入 292
9.4.1 安裝Minifilter的INF文件 293
9.4.2 啟動安裝完成的Minifilter 294
本章的示例代碼 295
練習題 295
第10章 網路傳輸層過濾 296
筆者常常使用防火牆,它們看上去真的很神奇。如果懷疑自己的機器上有見不得人的進程打開了網路埠盜走機密信息,防火牆將提醒您,雖然防火牆並不知道它是否是一個木馬。這是怎麼做到的?本章為您揭曉謎底。
10.1 TDI概要 297
10.1.1 為何選擇TDI 297
10.1.2 從socket到Windows內核 297
10.1.3 TDI過濾的代碼例子 299
10.2 TDI的過濾框架 299
10.2.1 綁定TDI的設備 299
10.2.2 唯一的分發函數 300
10.2.3 過濾框架的實現 302
10.2.4 主要過濾的請求類型 304
10.3 生成請求:獲取地址 305
10.3.1 過濾生成請求 305
10.3.2 准備解析IP地址與埠 307
10.3.3 獲取生成的IP地址和埠 308
10.3.4 連接終端的生成與相關信息的保存 310
10.4 控制請求 311
10.4.1 TDI_ASSOCIATE_ADDRESS的過濾 311
10.4.2 TDI_CONNECT的過濾 313
10.4.3 其他的次功能號 314
10.4.4 設置事件的過濾 316
10.4.5 TDI_EVENT_CONNECT類型的設置事件的過濾 318
10.4.6 直接獲取發送函數的過濾 320
10.4.7 清理請求的過濾 322
10.5 本書例子tdifw.lib的應用 323
10.5.1 tdifw庫的回調介面 323
10.5.2 tdifw庫的使用例子 325
本章的示例代碼 326
練習題 327
第11章 NDIS協議驅動 328
網路的連接只是外表而已,實際上,最終它們變成了一個個在網線上往返的網路包。高明的黑客是不會去用Socket來生成連接的。把黑暗的信息隱藏在單個的數據包里,你還可以發現它們嗎?本章介紹的NDIS協議驅動,是Windows網路抓包工具的基礎。
11.1 乙太網包和網路驅動架構 329
11.1.1 乙太網包和協議驅動 329
11.1.2 NDIS網路驅動 330
11.2 協議驅動的DriverEntry 331
11.2.1 生成控制設備 331
11.2.2 注冊協議 333
11.3 協議與網卡的綁定 335
11.3.1 協議與網卡的綁定概念 335
11.3.2 綁定回調處理的實現 335
11.3.3 協議綁定網卡的API 338
11.3.4 解決綁定競爭問題 339
11.3.5 分配接收和發送的包池與緩沖池 340
11.3.6 OID請求的發送和請求完成回調 342
11.3.7 ndisprotCreateBinding的最終實現 345
11.4 綁定的解除 351
11.4.1 解除綁定使用的API 351
11.4.2 ndisprotShutdownBinding的實現 353
11.5 在用戶態操作協議驅動 356
11.5.1 協議的收包與發包 356
11.5.2 在用戶態編程打開設備 357
11.5.3 用DeviceIoControl發送控制請求 358
11.5.4 用WriteFile發送數據包 360
11.5.5 用ReadFile發送數據包 362
11.6 在內核態完成功能的實現 363
11.6.1 請求的分發與實現 363
11.6.2 等待設備綁定完成與指定設備名 364
11.6.3 指派設備的完成 365
11.6.4 處理讀請求 368
11.6.5 處理寫請求 370
11.7 協議驅動的接收回調 374
11.7.1 和接收包有關的回調函數 374
11.7.2 ReceiveHandler的實現 376
11.7.3 TransferDataCompleteHandler的實現 380
11.7.4 ReceivePacketHandler的實現 381
11.7.5 接收數據包的入隊 383
11.7.6 接收數據包的出隊和讀請求的完成 385
本章的示例代碼 388
練習題 389
第12章 NDIS小埠驅動 390
如果厭煩了漏洞百出的乙太網,還有什麼可以充當我的網路介面嗎?當然,一切能通信的設備,皆有替代乙太網的潛質。即使您不願意修改無數通過TCP介面編程的應用程序,我們依然可以用其他通信設備來虛擬網卡。本章介紹小埠驅動來虛擬網卡的技術。
12.1 小埠驅動的應用與概述 391
12.1.1 小埠驅動的應用 391
12.1.2 小埠驅動的實例 392
12.1.3 小埠驅動的運作與編程概述 393
12.2 小埠驅動的初始化 393
12.2.1 小埠驅動的DriverEntry 393
12.2.2 小埠驅動的適配器結構 396
12.2.3 配置信息的讀取 397
12.2.4 設置小埠適配器上下文 398
12.2.5 MPInitialize的實現 399
12.2.6 MPHalt的實現 402
12.3 打開ndisprot設備 403
12.3.1 I/O目標 403
12.3.2 給IO目標發送DeviceIoControl請求 404
12.3.3 打開ndisprot介面並完成配置設備 406
12.4 使用ndisprot發送包 409
12.4.1 小埠驅動的發包介面 409
12.4.2 發送控制塊(TCB) 409
12.4.3 遍歷包組並填寫TCB 412
12.4.4 寫請求的構建與發送 415
12.5 使用ndisprot接收包 417
12.5.1 提交數據包的內核API 417
12.5.2 從接收控制塊(RCB)提交包 418
12.5.3 對ndisprot讀請求的完成函數 420
12.5.4 讀請求的發送 422
12.5.5 用於讀包的WDF工作任務 424
12.5.6 ndisedge讀工作任務的生成與入列 426
12.6 其他的特徵回調函數的實現 428
12.6.1 包的歸還 428
12.6.2 OID查詢處理的直接完成 429
12.6.3 OID設置處理 432
本章的示例代碼 433
練習題 434
第13章 NDIS中間層驅動 435
當我們不滿足於抓包和發包,而試圖控制本機上流入和流出的所有數據包的時候,NDIS中間層驅動是最終的選擇。防火牆的功能在這里得到加強:我們不再滿足於看到連接、埠、對方IP地址,而是要看到每一個數據包的原始結構。本章介紹NDIS中間層驅動。
13.1 NDIS中間層驅動概述 436
13.1.1 Windows網路架構總結 436
13.1.2 NDIS中間層驅動簡介 437
13.1.3 NDIS中間層驅動的應用 438
13.1.4 NDIS包描述符結構深究 439
13.2 中間層驅動的入口與綁定 442
13.2.1 中間層驅動的入口函數 442
13.2.2 動態綁定NIC設備 443
13.2.3 小埠初始化(MpInitialize) 445
13.3 中間層驅動發送數據包 447
13.3.1 發送數據包原理 447
13.3.2 包描述符「重利用」 448
13.3.3 包描述符「重申請」 451
13.3.4 發送數據包的非同步完成 453
13.4 中間層驅動接收數據包 455
13.4.1 接收數據包概述 455
13.4.2 用PtReceive接收數據包 456
13.4.3 用PtReceivePacket接收 461
13.4.4 對包進行過濾 463
13.5 中間層驅動程序查詢和設置 466
13.5.1 查詢請求的處理 466
13.5.2 設置請求的處理 468
13.6 NDIS句柄 470
13.6.1 不可見的結構指針 470
13.6.2 常見的NDIS句柄 471
13.6.3 NDIS句柄誤用問題 473
13.6.4 一種解決方案 475
13.7 生成普通控制設備 476
13.7.1 在中間層驅動中添加普通設備 476
13.7.2 使用傳統方法來生成控制設備 478
本章的示例代碼 483
練習題 483
附錄A 如何使用本書的源碼光碟 485

⑥ Windows內核(驅動)編程中的線程問題

可以使用函數PsCreateSystemThread,用起來和ring3差不多,ring0編程更要注意線程同步問題,否則很容易BSOD(藍屏死機)

⑦ Windows 核心編程的目錄

第1部分 必備知識
第1章 錯誤處理
1.1 定義自己的錯誤代碼
1.2 ErrorShow示常式序
第2章 字元和字元串處理
2.1 字元編碼
2.2 ANSI字元和Unicode字元與字元串數據類型
2.3 Windows中的Unicode函數和ANSI函數
2.4 C運行庫中的Unicode函數和ANSI函數
2.5 C運行庫中的安全字元串函數
2.5.1 初識新的安全字元串函數
2.5.2 在處理字元串時如何獲得更多控制
2.5.3 Windows字元串函數
2.6 為何要用Unicode
2.7 推薦的字元和字元串處理方式
2.8 Unicode與ANSI字元串轉換
2.8.1 導出ANSI和Unicode DLL函數
2.8.2 判斷文本是ANSI還是Unicode
第3章 內核對象
3.1 何為內核對象
3.1.1 使用計數
3.1.2 內核對象的安全性
3.2 進程內核對象句柄表
3.2.1 創建一個內核對象
3.2.2 關閉內核對象
3.3 跨進程邊界共享內核對象
3.3.1 使用對象句柄繼承
3.3.2 改變句柄的標志
3.3.3 為對象命名
3.3.4 終端服務命名空間
3.3.5 專有命名空間
3.3.5 復制對象句柄
第Ⅱ部分 工作機制
第4章 進程
4.1 編寫第一個Windows應用程序
4.1.1 進程實例句柄
4.1.2 進程前一個實例的句柄
4.1.3 進程的命令行
4.1.4 進程的環境變數
4.1.5 進程的關聯性
4.1.6 進程的錯誤模式
4.1.7 進程當前所在的驅動器和目錄
4.1.8 進程的當前目錄
4.1.9 系統版本
4.2 CreateProcess函數
4.2.1 pszApplicationName和pszCommandLine參數
4.2.2 psaProcess,psaThread和bInheritHandles參數
4.2.3 fdwCreate參數
4.2.4 pvEnvironment參數
4.2.5 pszCurDir參數
4.2.6 psiStartInfo參數
4.2.7 ppiProcInfo參數
4.3 終止進程
4.3.1 主線程的入口點函數返回
4.3.2 ExitProcess函數
4.3.3 TerminateProcess函數
4.3.4 當進程中的所有線程終止時
4.3.5 當進程終止運行時
4.4 子進程
4.5 管理員以標准用戶許可權運行時
4.5.1 自動提升進程的許可權
4.5.2 手動提升進程的許可權
4.5.3 何為當前許可權上下文
4.5.4 枚舉系統中正在運行的進程
4.5.5 Process Information示常式序
第5章 作業
5.1 對作業中的進程施加限制
5.2 將進程放入作業中
5.3 終止作業中的所有線程查詢作業統計信息
5.4 作業通知
5.6 Job Lab示常式序
第6章 線程基礎
6.1 何時創建線程
6.2 何時不應該創建線程
6.3 編寫第一個線程函數
6.4 CreateThread函數
6.4.1 psa參數
6.4.2 cbStackSize參數
6.4.3 pfnStartAddr和pvParam參數
6.4.4 dwCreateFlags
6.4.5 pdwThreadID7
6.5 終止運行線程
6.5.1 線程函數返回
6.5.2 ExitThread函數
6.5.3 TerminateThread函數
6.5.4 進程終止運行時
6.5.5 線程終止運行時
6.6 線程內幕
6.7 C/C++運行庫注意事項
6.7.1 用_beginthreadex而不要用CreateThread創建線程
6.7.2 絕對不應該調用的C/C++運行庫函數
6.8 了解自己的身份
6.8.1 將偽句柄轉換為真正的句柄
第7章 線程調度、優先順序和關聯性
7.1 線程的掛起和恢復
7.2 進程的掛起和恢復
7.3 睡眠
7.4 切換到另一個線程
7.5 在超線程CPU上切換到另一個線程
7.6 線程的執行時間
7.7 在實際上下文中談CONTEXT結構
7.8 線程優先順序
7.9 從抽象角度看優先順序
7.10 優先順序編程
7.10.1 動態提升線程優先順序
7.10.2 為前台進程微調調度程序
7.10.3 調度I/O請求優先順序
7.10.4 Scheling Lab 示常式序
7.11 關聯性
第8章 用戶模式下的線程同步
8.1 原子訪問:Interlocked系列函數
8.2 高速緩存
8.3 高級線程同步需要避免使用的一種方法
8.4 關鍵段
8.4.1 關鍵段:細節
8.4.2 關鍵段和旋轉鎖
8.4.3 關鍵段和錯誤處理
8.5 Slim讀/寫鎖
8.6 條件變數
8.6.1 Queue示常式序
8.6.2 在停止線程時的死鎖問題
8.6.3 一些有用的竅門和技巧
第9章 用內核對象進行線程同步
9.1 等待函數
9.2 等待成功所引起的副作用
9.3 事件內核對象
9.4 可等待的計時器內核對象
9.4.1 讓可等待的計時器添加APC調用
9.4.2 計時器的剩餘問題
9.5 信號量內核對象
9.6 互斥量內核對象
9.6.1 遺棄問題
9.6.2 互斥量與關鍵段的比較
9.6.3 Queue示常式序
9.7 線程同步對象速查表
9.8 其他的線程同步函數
9.8.1 非同步設備I/O
9.8.2 WaitForInputIdle函數
9.8.3 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Ex)函數
9.8.4 WaitForDebugEvent函數
9.8.5 SignalObjectAndWait函數
9.8.6 使用等待鏈遍歷API來檢測死鎖
第10章 同步設備I/O與非同步設備I/O
10.1 打開和關閉設備細看CreateFile函數
10.2 使用文件設備
10.2.1 取得文件的大小
10.2.2 設置文件指針的位置
10.2.3 設置文件尾
10.3 執行同步設備I/O
10.3.1 將數據刷新至設備
10.3.2 同步I/O的取消
10.4 非同步設備I/O基礎
10.4.1 OVERLAPPED結構
10.4.2 非同步設備I/O的注意事項
10.4.3 取消隊列中的設備I/O請求
10.5 接收I/O請求完成通知
10.5.1 觸發設備內核對象
10.5.2 觸發事件內核對象
10.5.3 可提醒I/O
10.5.4 I/O完成埠
10.5.5 模擬已完成的I/O請求
第11章 Windows線程池
11.1 情形1:以非同步方式調用函數
11.1.1 顯式地控制工作項
11.1.2 Batch示常式序
11.2 情形2:每隔一段時間調用一個函數
11.3 情形3:在內核對象觸發時調用一個函數
11.4 情形4:在非同步I/O請求完成時調用一個函數
11.5 回調函數的終止操作
11.5.1 對線程池進行定製
11.5.2 得體地銷毀線程池:清理組
第12章 纖程
第Ⅲ部分 內存管理
第13章 Windows內存體系結構
13.1 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
13.2 虛擬地址空間的分區
13.2.1 空指針賦值分區
13.2.2 用戶模式分區
13.3 地址空間中的區域
13.4 給區域調撥物理存儲
13.5 物理存儲器和頁交換文件
13.6 頁面保護屬性
13.6.1 寫時復制
13.6.2 一些特殊的訪問保護屬性標志
13.7 實例分析
13.8 數據對齊的重要性
第14章 探索虛擬內存
14.1 系統信息
14.2 虛擬內存狀態
14.3 NUMA機器中的內存管理
14.4 確定地址空間的狀態
14.4.1 VMQuery函數
14.4.2 示常式序:虛擬內存映射
第15章 在應用程序中使用虛擬內存
15.1 預訂地址空間區域
15.2 給區域調撥物理存儲器
15.3 同時預訂和調撥物理存儲器
15.4 何時調撥物理存儲器
15.5 撤銷調撥物理存儲器及釋放區
15.5.1 何時撤銷調撥物理存儲器
15.5.2 虛擬內存分配示常式序
15.6 改變保護屬性
15.7 重置物理存儲器的內容
15.8 地址窗口擴展
第16章 線程棧
16.1 C/C++運行庫的棧檢查函數
16.2 Summation示常式序
第17章 內存映射文件
17.1 映射到內存的可執行文件和DLL
17.1.1 同一個可執行文件或DLL的多個實例不會共享靜態數據
17.1.2 在同一個可執行文件或DLL的多個實例間共享靜態數據
17.1.3 Application Instances示常式序
17.2 映射到內存的數據文件
17.2.1 方法1:一個文件,一塊緩存
17.2.2 方法2:兩個文件,一塊緩存
17.2.3 方法3:一個文件,兩塊緩存
17.2.4 方法4:一個文件,零個緩存
17.3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
17.3.1 第1步:創建或打開文件內核對象
17.3.2 第2步:創建文件映射內核對象
17.3.3 第3步:將文件的數據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
17.3.4 第4步:從進程的地址空間撤銷對文件數據的映射
17.3.5 第5步和第6步:關閉文件映射對象和文件對象
17.6 File Reverse示常式序
17.7 用內存映射文件來處理大文件
17.8 內存映射文件和一致性
17.9 給內存映射文件指定基地址
17.10 內存映射文件的實現細節
第18章 堆
18.1 進程的默認堆
18.2 為什麼要創建額外的堆
18.2.1 對組件進行保護
18.2.2 更有效的內存管理
18.2.3 使內存訪問局部化
18.2.4 避免線程同步的開銷
18.2.5 快速釋放
18.3 如何創建額外的堆
18.3.1 從堆中分配內存塊
18.3.2 調整內存塊的大小
18.3.3 獲得內存塊的大小
18.3.4 釋放內存塊
18.3.5 銷毀堆
18.3.6 在C++中使用堆
18.4 其他堆函數
第Ⅳ部分 動態鏈接庫
第19章 DLL基礎
19.1 DLL和進程的地址空間
19.2 縱觀全局
19.2.1 構建DLL模塊
19.2.2 構建可執行模塊
19.2.3 運行可執行模塊
第20章 DLL高級技術
20.1 DLL模塊的顯式載入和符號鏈接
20.1.1 顯式地載入DLL模塊
20.1.2 顯式地卸載DLL模塊
20.1.3 顯式地鏈接到導出符號
20.2 DLL的入口點函數
20.2.1 DLL_PROCESS_ATTACH通知
20.2.2 DLL_PROCESS_DETACH通知
20.2.3 DLL_THREAD_ATTACH通知
20.2.4 DLL_THREAD_DETACH通知
20.2.5 DllMain的序列化調用
20.2.6 DllMain和C/C++運行庫
20.3 延遲載入DLL
20.4 函數轉發器
20.5 已知的DLL
20.6 DLL重定向
20.7 模塊的基地址重定位
20.8 模塊的綁定
第21章 線程局部存儲區
21.1 動態TLS
21.2 靜態TLS0
第22章 DLL注入和API攔截
22.1 DLL注入的一個例子
22.2 使用注冊表來注入DLL
22.3 使用Windows掛鉤來注入DLL
22.4 使用遠程線程來注入DLL
22.4.1 Inject Library示常式序
22.4.2 Image Walk DLL
22.5 使用木馬DLL來注入DLL
22.6 把DLL作為調試器來注入
22.7 使用CreateProcess來注入代碼
22.8 API攔截的一個例子9
22.8.1 通過覆蓋代碼來攔截API0
22.8.2 通過修改模塊的導入段來攔截API
22.8.3 Last MessageBox Info示常式序
第Ⅴ部分 結構化異常處理
第23章 終止處理程序
第24章 異常處理程序與軟體異常
24.1 通過實例理解異常過濾程序和異常處理程序
24.1.1 Funcmeister1函數
24.1.2 Funcmeister2函數
24.2 EXCEPTION_EXECUTE_HANDLER1
24.2.1 一些有用的例子
24.2.2 全局展開
24.2.3 停止全局展開
24.3 EXCEPTION_CONTINUE_EXECUTION
24.4 EXCEPTION_CONTINUE_SEARCH0
24.5 GetExceptionCode2
24.6 GetExceptionInformation6
24.7 軟體異常
第25章 未處理異常、向量化異常處理與C++異常
25.1 UnhandledExceptionFilter函數詳解
25.2 即時調試
25.3 電子表格示常式序
25.4 向量化異常和繼續處理程序
25.5 C++異常與結構化異常的比較
25.6 異常與調試器
第26章 錯誤報告與應用程序恢復
26.1 Windows錯誤報告控制台
26.2 可編程的Windows錯誤報告
26.3 對進程中所有的問題報告進行定製
26.4 問題報告的創建與定製
26.4.1 創建一個自定義的問題報告
26.4.2 設置報告參數:WerReportSetParameter
26.4.3 將小型轉儲文件放入報告:WerReportAddDump8
26.4.4 將任意文件放入報告:WerReportAddFile9
26.4.5 修改對話框文本:WerReportSetUIOption0
26.4.6 提交錯誤報告:WerReportSubmit0
26.4.7 關閉問題報告:WerReportCloseHandle
26.4.8 Customized WER示常式序
26.5 應用程序的自動重啟與恢復
26.5.1 應用程序的自動重啟
26.5.2 對應用程序恢復的支持
第Ⅵ部分
附錄A 構建環境
附錄B 消息處理宏、子控制項宏和API宏
索引

⑧ 誰知道<<WINDOWS核心編程>>第5版的目錄,微軟強人寫的

目 錄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程序員必讀
第1章 對程序錯誤的處理 1
1.1 定義自己的錯誤代碼 4
1.2 ErrorShow示例應用程序 5
第2章 Unicode 11
2.1 字元集 11
2.1.1 單位元組與雙位元組字元集 11
2.1.2 Unicode:寬位元組字元集 12
2.2 為什麼使用Unicode 13
2.3 Windows 2000與Unicode 13
2.4 Windows 98與Unicode 13
2.5 Windows CE與Unicode 14
2.6 需要注意的問題 14
2.7 對COM的簡單說明 14
2.8 如何編寫Unicode源代碼 15
2.8.1 C運行期庫對Unicode的支持 15
2.8.2 Windows定義的Unicode數據類型 17
2.8.3 Windows中的Unicode函數和ANSI
函數 17
2.8.4 Windows字元串函數 19
2.9 成為符合ANSI和Unicode的應用程序 19
2.9.1 Windows字元串函數 19
2.9.2 資源 22
2.9.3 確定文本是ANSI文本還是Unicode
文本 22
2.9.4 在Unicode與ANSI之間轉換字元串 23
第3章 內核對象 27
3.1 什麼是內核對象 27
3.1.1 內核對象的使用計數 27
3.1.2 安全性 28
3.2 進程的內核對象句柄表 30
3.2.1 創建內核對象 30
3.2.2 關閉內核對象 32
3.3 跨越進程邊界共享內核對象 32
3.3.1 對象句柄的繼承性 32
3.3.2 改變句柄的標志 35
3.3.3 命名對象 36
3.3.4 終端伺服器的名字空間 39
3.3.5 復制對象句柄 39
第二部分 編程的具體方法
第4章 進程 45
4.1 編寫第一個Windows應用程序 46
4.1.1 進程的實例句柄 49
4.1.2 進程的前一個實例句柄 50
4.1.3 進程的命令行 50
4.1.4 進程的環境變數 51
4.1.5 進程的親緣性 54
4.1.6 進程的錯誤模式 54
4.1.7 進程的當前驅動器和目錄 54
4.1.8 進程的當前目錄 55
4.1.9 系統版本 56
4.2 CreateProcess函數 58
4.2.1 pszApplicationName和
pszCommandLine 59
4.2.2 psa Process、psa Thread和
binherit Handles 60
4.2.3 fdwCreate 62
4.2.4 pvEnvironment 64
4.2.5 pszCurDir 64
4.2.6 psiStartInfo 64
4.2.7 ppiProcInfo 67
4.3 終止進程的運行 69
4.3.1 主線程的進入點函數返回 69
4.3.2 ExitProcess函數 69
4.3.3 TerminateProcess函數 70
4.3.4 進程終止運行時出現的情況 71
4.4 子進程 72
4.5 枚舉系統中運行的進程 73
第5章 作業 91
5.1 對作業進程的限制 93
5.2 將進程放入作業 99
5.3 終止作業中所有進程的運行 99
5.4 查詢作業統計信息 100
5.5 作業通知信息 103
5.6 JobLab示例應用程序 104
第6章 線程的基礎知識 121
6.1 何時創建線程 121
6.2 何時不能創建線程 122
6.3 編寫第一個線程函數 123
6.4 CreateThread函數 124
6.4.1 psa 124
6.4.2 cbStack 124
6.4.3 pfnStartAddr和pvParam 125
6.4.4 fdwCreate 126
6.4.5 pdwThreadID 126
6.5 終止線程的運行 127
6.5.1 線程函數返回 127
6.5.2 ExitThread函數 127
6.5.3 TerminateThread函數 127
6.5.4 在進程終止運行時撤消線程 128
6.5.5 線程終止運行時發生的操作 128
6.6 線程的一些性質 129
6.7 C/C++運行期庫的考慮 131
6.7.1 Oops—錯誤地調用了Create Thread 138
6.7.2 不應該調用的C/C++運行期庫函數 138
6.8 對自己的ID概念應該有所了解 139
第7章 線程的調度、優先順序和親緣性 142
7.1 暫停和恢復線程的運行 143
7.2 暫停和恢復進程的運行 144
7.3 睡眠方式 145
7.4 轉換到另一個線程 145
7.5 線程的運行時間 146
7.6 運用環境結構 148
7.7 線程的優先順序 152
7.8 對優先順序的抽象說明 153
7.9 程序的優先順序 156
7.9.1 動態提高線程的優先順序等級 158
7.9.2 為前台進程調整調度程序 159
7.9.3 Scheling Lab示例應用程序 160
7.10 親緣性 167
第8章 用戶方式中線程的同步 172
8.1 原子訪問:互鎖的函數家族 172
8.2 高速緩存行 177
8.3 高級線程同步 178
8.4 關鍵代碼段 180
8.4.1 關鍵代碼段准確的描述 182
8.4.2 關鍵代碼段與循環鎖 185
8.4.3 關鍵代碼段與錯誤處理 185
8.4.4 非常有用的提示和技巧 186
第9章 線程與內核對象的同步 190
9.1 等待函數 191
9.2 成功等待的副作用 194
9.3 事件內核對象 195
9.4 等待定時器內核對象 204
9.4.1 讓等待定時器給APC項排隊 207
9.4.2 定時器的鬆散特性 209
9.5 信標內核對象 210
9.6 互斥對象內核對象 211
9.6.1 釋放問題 213
9.6.2 互斥對象與關鍵代碼段的比較 214
9.6.3 Queue示例應用程序 214
9.7 線程同步對象速查表 223
9.8 其他的線程同步函數 224
9.8.1 非同步設備I/O 224
9.8.2 WaitForInputIdle 224
9.8.3 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 (Ex) 225
9.8.4 WaitForDebugEvent 225
9.8.5 SingleObjectAndWait 226
第10章 線程同步工具包 228
10.1 實現關鍵代碼段:Optex 228
10.2 創建線程安全的數據類型和反信標 239
10.3 單個寫入程序/多個閱讀程序的保護 251
10.4 實現一個WaitForMultipleExpressions
函數 259
第11章 線程池的使用 274
11.1 方案1:非同步調用函數 275
11.2 方案2:按規定的時間間隔調用函數 277
11.3 方案3:當單個內核對象變為已通知狀態
時調用函數 283
11.4 方案4:當非同步I/O請求完成運行時調用
函數 285
第12章 纖程 287
12.1 纖程的操作 287
12.2 Counter示例應用程序 289
第三部分 內 存 管 理
第13章 Windows的內存結構 299
13.1 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 299
13.2 虛擬地址空間如何分區 300
13.2.1 NuLL 指針分配的分區—適用於
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 300
13.2.2 MS-DOS/16位Windows 應用程序兼容
分區—僅適用於Windows 98 301
13.2.3 用戶方式分區—適用於Windows 2000
和Windows 98 301
13.2.4 64 KB禁止進入的分區—僅適用
於Windows 2000 302
13.2.5 共享的MMF分區—僅適用於
Windows 98 303
13.2.6 內核方式分區—適用於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 303
13.3 地址空間中的區域 303
13.4 提交地址空間區域中的物理存儲器 304
13.5 物理存儲器與頁文件 304
13.6 保護屬性 307
13.6.1 Copy-On-Write 訪問 308
13.6.2 特殊的訪問保護屬性的標志 309
13.7 綜合使用所有的元素 309
13.7.1 區域的內部情況 312
13.7.2 與Windows 98地址空間的差別 315
13.8 數據對齊的重要性 319
第14章 虛擬內存 323
14.1 系統信息 323
14.2 虛擬內存的狀態 330
14.3 確定地址空間的狀態 336
14.3.1 VMQuery函數 337
14.3.2 虛擬內存表示例應用程序 343
第15章 在應用程序中使用虛擬內存 354
15.1 在地址空間中保留一個區域 354
15.2 在保留區域中的提交存儲器 355
15.3 同時進行區域的保留和內存的提交 356
15.4 何時提交物理存儲器 357
15.5 回收虛擬內存和釋放地址空間區域 358
15.5.1 何時回收物理存儲器 359
15.5.2 虛擬內存分配的示例應用程序 360
15.6 改變保護屬性 368
15.7 清除物理存儲器的內容 369
15.8 地址窗口擴展—適用於
Windows 2000 372
第16章 線程的堆棧 385
16.1 Windows 98下的線程堆棧 387
16.2 C/C++運行期庫的堆棧檢查函數 389
16.3 Summation示例應用程序 390
第17章 內存映射文件 397
17.1 內存映射的可執行文件和DLL
文件 397
17.1.1 可執行文件或DLL的多個實例
不能共享靜態數據 398
17.1.2 在可執行文件或DLL的多個實
例之間共享靜態數據 400
17.1.3 AppInst示例應用程序 404
17.2 內存映射數據文件 409
17.2.1 方法 1:一個文件,一個緩存 409
17.2.2 方法 2:兩個文件,一個緩存 409
17.2.3 方法 3:一個文件,兩個緩存 410
17.2.4 方法 4:一個文件,零緩存 410
17.3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 410
17.3.1 步驟 1:創建或打開文件內核
對象 411
17.3.2 步驟 2:創建一個文件映射內核
對象 412
17.3.3 步驟 3:將文件數據映射到進程
的地址空間 414
17.3.4 步驟4:從進程的地址空間中撤消
文件數據的映像 416
17.3.5 步驟 5和步驟 6:關閉文件映射對象
和文件對象 417
17.3.6 文件倒序示例應用程序 418
17.4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來處理大文件 426
17.5 內存映射文件與數據視圖的相關性 427
17.6 設定內存映射文件的基地址 428
17.7 實現內存映射文件的具體方法 429
17.8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在進程之間共享
數據 431
17.9 頁文件支持的內存映射文件 431
17.10 稀疏提交的內存映射文件 438
第18章 堆棧 451
18.1 進程的默認堆棧 451
18.2 為什麼要創建輔助堆棧 452
18.2.1 保護組件 452
18.2.2 更有效的內存管理 453
18.2.3 進行本地訪問 453
18.2.4 減少線程同步的開銷 453
18.2.5 迅速釋放堆棧 453
18.3 如何創建輔助堆棧 454
18.3.1 從堆棧中分配內存塊 455
18.3.2 改變內存塊的大小 456
18.3.3 了解內存塊的大小 456
18.3.4 釋放內存塊 457
18.3.5 撤消堆棧 457
18.3.6 用C++程序來使用堆棧 457
18.4 其他堆棧函數 460
第四部分 動態鏈接庫
第19章 DLL基礎 463
19.1 DLL與進程的地址空間 464
19.2 DLL的總體運行情況 465
19.3 創建DLL模塊 467
19.3.1 輸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469
19.3.2 創建用於非Visual C++工具
的DLL 471
19.4 創建可執行模塊 472
19.5 運行可執行模塊 474
第20章 DLL的高級操作技術 477
20.1 DLL模塊的顯式載入和
符號鏈接 477
20.1.1 顯式載入DLL模塊 478
20.1.2 顯式卸載DLL模塊 479
20.1.3 顯式鏈接到一個輸出符號 480
20.2 DLL的進入點函數 481
20.2.1 DLL_PROCESS_ATTACH通知 482
20.2.2 DLL_PROCESS_DETACH通知 483
20.2.3 DLL_THREAD_ATTACH通知 485
20.2.4 DLL_THREAD_DETACH通知 485
20.2.5 順序調用DllMain 486
20.2.6 DllMain與C/C++運行期庫 488
20.3 延遲載入DLL 489
20.4 函數轉發器 499
20.5 已知的DLL 499
20.6 DLL轉移 500
20.7 改變模塊的位置 501
20.8 綁定模塊 506
第21章 線程本地存儲器 509
21.1 動態TLS 509
21.2 靜態TLS 513
第22章 插入DLL和掛接API 515
22.1 插入DLL:一個例子 515
22.2 使用注冊表來插入DLL 517
22.3 使用Windows掛鉤來插入DLL 518
22.4 使用遠程線程來插入DLL 531
22.4.1 Inject Library 示例應用程序 534
22.4.2 Image Walk DLL 541
22.5 使用特洛伊DLL來插入DLL 544
22.6 將DLL作為調試程序來插入 544
22.7 用Windows 98上的內存映射文件
插入代碼 544
22.8 用CreateProcess插入代碼 544
22.9 掛接API的一個示例 545
22.9.1 通過改寫代碼來掛接API 546
22.9.2 通過操作模塊的輸入節來掛接API 546
22.9.3 LastMsgBoxInfo示例應用程序 549
第五部分 結構化異常處理
第23章 結束處理程序 565
23.1 通過例子理解結束處理程序 566
23.2 Funcenstein1 566
23.3 Funcenstein2 566
23.4 Funcenstein3 568
23.5 Funcfurter1 568
23.6 突擊測驗:FuncaDoodleDoo 569
23.7 Funcenstein4 570
23.8 Funcarama1 571
23.9 Funcarama2 572
23.10 Funcarama3 572
23.11 Funcarama4:最終的邊界 573
23.12 關於finally塊的說明 574
23.13 Funcfurter2 575
23.14 SEH結束處理示常式序 576
第24章 異常處理程序和軟體異常 578
24.1 通過例子理解異常過濾器和異常處理
程序 578
24.1.1 Funcmeister1 578
24.1.2 Funcmeister2 579
24.2 EXCEPTION_EXECUTE_HANDLER 580
24.2.1 一些有用的例子 581
24.2.2 全局展開 583
24.2.3 暫停全局展開 585
24.3 EXCEPTION_CONTINUE_
EXECUTION 586
24.4 EXCEPTION_CONTINUE_
SEARCH 588
24.5 Get Exception Code 589
24.6 Get Exception Information 592
24.7 軟體異常 595
第25章 未處理異常和C++異常 598
25.1 即時調試 600
25.2 關閉異常消息框 601
25.2.1 強制進程終止運行 601
25.2.2 包裝一個線程函數 601
25.2.3 包裝所有的線程函數 601
25.2.4 自動調用調試程序 602
25.3 程序員自己調用UnhandledException
Filter 602
25.4 UnhandledExceptionFilter函數的一些
細節 603
25.5 異常與調試程序 604
25.6 C++異常與結構性異常的對比 618
第六部分 窗 口
第26章 窗口消息 623
26.1 線程的消息隊列 623
26.2 將消息發送到線程的消息隊列中 625
26.3 向窗口發送消息 626
26.4 喚醒一個線程 630
26.4.1 隊列狀態標志 630
26.4.2 從線程的隊列中提取消息的
演算法 631
26.4.3 利用內核對象或隊列狀態標
志喚醒線程 634
26.5 通過消息發送數據 636
26.6 Windows如何處理ANSI/Unicode
字元和字元串 642
第27章 硬體輸入模型和局部輸入狀態 645
27.1 原始輸入線程 645
27.2 局部輸入狀態 646
27.2.1 鍵盤輸入與焦點 647
27.2.2 滑鼠游標管理 649
27.3 將虛擬輸入隊列同局部輸入狀態掛接
在一起 651
27.3.1 LISLab 示常式序 652
27.3.2 LISWatch 示常式序 666
第七部分 附 錄
附錄A 建立環境 675
附錄B 消息分流器、子控制項宏和API宏 686

⑨ 想學習windows內核編程,誰可以推薦幾本書啊

Windows不開源,沒有真正講它內核的書。
我推薦你學習學習《Windows核心編程》和《深入解析Windows(第四版)》這兩本書,真的很好,很經典,學完之後你會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寫起內核代碼會得心應手,強烈推薦!

⑩ Windows核心編程的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作譯者簡介
第一部分 程序員必讀
第1章 錯誤處理
1.1 自定義錯誤處理的實現
1.2 錯誤顯示常式
第2章 Unicode
2.1字元集
2.1.1 單位元組和雙位元組字元集
2.1.2 Unicode:寬位元組字元集
2.2 為何需要Unicode
2.3 Windows 2000和Unicode
2.4 Windows 98和Unicode
2.5 Windows CE和Unicode
2.6 評論
2.7 關於COM
2.8 如何編寫Unicode源代碼
2.8.1 C運行庫的Unicode支持
2.8.2 Windows定義的Unicode數據類型
2.8.3 Windows系統中的Unicode函數和ANSI函數
2.8.4 Windows字元串函數
2.9 讓應用程序符合ANSI和Unicode規范
2.9.1 Windows字元串函數
2.9.2 資源
2.9.3 確定文本是ANSI型還是Unicode型
2.9.4 在Unicode和ANSI間轉換字元串
第3章內核對象
3.1內核對象的概念
3.1.1 使用計數
3.1.2 安全性
3.2內核對象句柄表
3.2.1 創建內核對象
3.2.2 關閉內核對象
3.3 進程間內核對象的共享
3.3.1 對象句柄的繼承性
3.3.2 改變句柄標志
3.3.3 命名對象
3.3.4終端伺服器命名空間
3.3.5 復制對象句柄
第二部分 完成編程任務
第4章 進程
4.1 編寫第一個Windows應用程序
4.1.1 進程的實例句柄
4.1.2 進程的前一個實例句柄
4.1.3 進程的命令行
4.1.4 進程的環境變數
4.1.5 親緣性
4.1.6 進程的錯誤模式
4.1.7 當前驅動器和目錄
4.1.8當前目錄
4.1.9 系統版本
4.2 CreateProcess函數
4.2.1 pszApplicationName和pszCommandLine
4.2.2 psaProcess、psaThread和bInheritHandles
4.2.3 fdwCreate
4.2.4 pvEnvironment
4.2.5 pszCurDir
4.2.6 psiStartInfo
4.2.7 ppiProcInfo
4.3 進程的終止
4.3.1主線程的入口函數返回
4.3.2 ExitProcess函數
4.3.3 TerminateProcess函數
4.3.4 進程中所有線程的運行終止
4.3.5 進程的運行終止
4.4 子進程
4.5 枚舉系統中運行的進程
第5章 作業
5.1 對作業進程的限制
5.2 把進程放入作業
5.3 終止作業中所有進程的運行
5.4 查詢作業統計信息
5.5 作業通知信息
5.6 JobLab示例應用程序
第6章 線程的基本知識
6.1 創建線程的時機
6.2 何時不能創建線程
6.3 編寫第一個線程函數
6.4 CreateThread函數
6.4.1 psa
6.4.2 cbStack
6.4.3 pfnStartAddr和pvParam
6.4.4 fdwCreate
6.4.5 pdwThreadID
6.5 終止線程
6.5.1 線程函數返回
6.5.2 ExitThread函數
6.5.3TerminateThread函數
6.5.4 在進程終止運行時終止線程
6.5.5 線程終止運行時發生的操作
6.6 線程的一些內部細節
6.7 對於C/C++運行時庫的考慮
6.7.1 Oops—錯誤地調用了CreateThread
6.7.2 不該調用的C/C++運行時庫函數
6.8 線程的身份標識
第7章 線程的調度、優先順序和親緣性
7.1 掛起和恢復線程的運行
7.2 進程的掛起和喚醒
7.3 睡眠
7.4 線程切換
7.5 線程的運行時間
7.6 上下文環境切換
7.7 線程優先順序
7.8 優先順序的抽象說明
7.9 編程優先順序
7.9.1 動態提高線程的優先順序等級
7.9.2 為前台進程調整調度程序
7.9.3 Scheling Lab示例應用程序
7.10 親緣性
第8章 用戶模式下的線程同步
8.1 原子訪問:互鎖函數族
8.2 高速緩存行
8.3 高級線程同步
8.4臨界區
8.4.1臨界區准確的描述
8.4.2臨界區與循環鎖
8.4.3臨界區與錯誤處理
8.4.4 有用的提示和技巧
第9章 線程與內核對象的同步
9.1等待函數
9.2 成功等待的副作用
9.3 事件內核對象
9.4 等待定時器內核對象
9.4.1 用等待定時器給APC項排隊
9.4.2定時器的鬆散特性
9.5信號量內核對象
9.6 互斥內核對象
9.6.1 釋放問題
9.6.2互斥對象與臨界區的比較
9.6.3 Queue應用程序示例
9.7線程同步對象表
9.8 其他線程同步函數
9.8.1 非同步設備I/O
9.8.2WaitForInputIdle
9.8.3 MsgWaitForMultipleObjects(Ex)
9.8.4 WaitForDebugEvent
9.8.5SignalObjectAndWait
第10章線程同步工具包
10.1臨界區的實現:Optex
10.2 創建線程安全的數據類型和反信號量
10.3 單寫入多讀出程序的保護
10.4 WaitForMultipleExpressions函數的實現
第11章線程池
11.1 場景1:非同步調用函數
11.2 場景2:按規定的時間間隔調用函數
11.3 場景3:在某個內核對象變為已通知狀態時調用函數
11.4 場景4:非同步I/O請求運行完成時調用函數
第12章纖程
12.1 使用纖程
12.2 Counter示例應用程序
第三部分內存管理
第13章 Windows內存結構
13.1 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
13.2 虛擬地址空間分區
13.2.1 無效斷點分配分區(適於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
13.2.2MS-DOS/16位Windows應用程序兼容分區(僅適於Windows 98)
13.2.3 用戶模式分區(適用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
13.2.4 64KB禁止進入分區(僅適用於Windows 2000)
13.2.5 共享的MMF分區(僅適用於Windows 98)
13.2.6 內核模式分區(使用於Windows 2000和Windows 98)
13.3地址空間區域
13.4 在地址空間區域中提交物理存儲器
13.5 物理存儲器和頁面文件
13.6 保護屬性
13.6.1 Copy-On-Write訪問
13.6.2 特殊訪問保護屬性標志
13.7 綜合使用所有元素
13.7.1 區域的內部詳情
13.7.2 Windows 98上地址空間的差異
13.8 數據對齊的重要性
第14章虛擬內存
14.1系統信息
14.2虛擬內存的狀態
14.3 確定地址空間狀態
14.3.1 VMQery函數
14.3.2虛擬內存表應用程序示例
第15章應用程序中虛擬內存的使用
15.1地址空間中保留區域
15.2 在保留區域中提交存儲器
15.3 同時進行保留區域並提交內存
15.4 何時提交物理存儲器
15.5 物理存儲器的回收和地址空間區域的釋放
15.5.1 何時回收物理存儲器
15.5.2虛擬內存分配示例應用程序
15.6 改變保護屬性
15.7 清除物理存儲器內容
15.8 地址窗口擴展(僅使用於Windows 2000)
第16章 線程棧
16.1 Windows 98下的線程棧
16.2 C/C++運行時庫中的棧檢測函數
16.3 Summation示例應用程序
第17章內存映射文件
17.1 內存映射的可執行文件和DLL文件
17.1.1可執行文件或DLL的多個實例之間無法共享的靜態數據
17.1.2 在可執行文件或DLL的多個實例之間共享靜態數據
17.1.3 AppInst示例應用程序
17.2 內存映射數據文件
17.2.1 方法1:一個文件,一個緩存
17.2.2 方法2:兩個文件,一個緩存
17.2.3 方法3:一個文件,兩個緩存
17.2.4 方法4:一個文件,零個緩存
17.3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
17.3.1 步驟1:創建或打開文件內核對象
17.3.2 步驟2:創建文件映射內核對象
17.3.3 步驟3:將文件數據映射到進程地址空間
17.3.4 步驟4:進程地址空間中撤銷文件數據的映像
17.3.5 步驟5和步驟6:關閉文件映射對象和文件對象
17.3.6 文件倒序示例應用程序
17.4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處理大文件
17.5內存映射文件的一致性
17.6 設定內存映射文件的基地址
17.7 實現內存映射文件的具體細節
17.8 使用內存映射文件在進程之間實現數據共享
17.9 受頁面文件支持的內存映射文件
17.10 稀疏提交的內存映射文件
第18章 堆
18.1 進程的默認堆
18.2 創建輔助堆的原因
18.2.1 保護組件
18.2.2 更有效地管理內存
18.2.3 進行本地訪問
18.2.4 減少線程同步開銷
18.2.5 快速釋放
18.3 創建輔助堆的方法
18.3.1 分配堆中的內存塊
18.3.2 改變內存塊的大小
18.3.3 獲取內存塊的大小
18.3.4 釋放內存塊
18.3.5 銷毀堆
18.3.6 用C++程序使用堆
18.4 其他堆函數
第四部分動態鏈接庫
第19章 DLL基礎
19.1 DLL與進程的地址空間
19.2 DLL的總體運行情況
19.3 創建DLL模塊
19.3.1 導出的真正含義
19.3.2 使用非Visual C++工具創建DLL
19.4 創建可執行模塊
19.5 運行可執行模塊
第20章 DLL高級技術
20.1 顯式載入DLL模塊和符號鏈接
20.1.1 顯式載入DLL模塊
20.1.2 顯式卸載DLL模塊
20.1.3 顯式鏈接到導出符號
20.2 DLL的入口函數
20.2.1 DLL_PROCESS_ATTACH通知
20.2.2 DLL_PROCESS_DETACH通知
20.2.3 DLL_THREAD_ATTACH通知
20.2.4 DLL_THREAD_DETACH通知
20.2.5順序調用DllMain
20.2.6 DllMain和C/C++運行時庫
20.3延遲載入DLL
20.4 函數轉發器
20.5 已知的DLL
20.6 DLL重定向
20.7 模塊的基址重置
20.8 綁定模塊
第21章 線程本地存儲
21.1 動態TLS
21.2 靜態TLS
第22章 DLL注入以及API掛接
22.1 DLL注入:一個例子
22.2 使用注冊表注入DLL
22.3 使用Windows鉤子注入DLL
22.4 使用遠程線程注入DLL
22.4.1 Inject Library示例應用程序
22.4.2 Image Walk DLL
22.5 使用特洛伊DLL注入DLL
22.6 將DLL作為調試程序注入
22.7 在Windows 98平台上使用內存映射文件注入代碼
22.8 使用CreateProcess來注入代碼
22.9 API掛接:一個例子
22.9.1 通過覆寫代碼實現API掛接
22.9.2 通過操作模塊的導入部分來實現API掛接
22.9.3 LastMsgBoxInfo示例應用程序
第五部分結構化異常處理
第23章 終止處理常式
23.1 Funcenstein1
23.2 Funcenstein2
23.3 Funcenstein3
23.4 Funcfurter1
23.5 小測驗:FuncaDoodleDoo
23.6 Funcenstein4
23.7 Funcarama1
23.8 Funcarama2
23.9 Funcarama3
23.10 Funcarama4:最終的邊界
23.11 有關finally塊的說明
23.12 Funcfurter2
23.13 SEH終止示例應用程序
第24章 異常處理程序和軟體異常
24.1 通過例子理解異常過濾器和異常處理程序
24.1.1 Funcmeister1
24.1.2 Funcmeister2
24.2 EXCEPTION_EXECUTE_HANDLER
24.2.1 一些有用的例子
24.2.2 全局展開
24.2.3 暫停全局展開
24.3 EXCEPTION_CONTINUE_EXECUTION
24.4 EXCEPTION_CONTINUE_SEARCH
24.5GetExceptionCode
24.5.1 與內存相關的異常
24.5.2 與異常相關的異常
24.5.3 與調試相關的異常
24.5.4 與整數相關的異常
24.5.5 與浮點數相關的異常
24.6 GetExceptionInformation
24.7軟體異常
第25章 未處理異常和C++異常
25.1 即時調試
25.2 關閉異常消息框
25.2.1 強制進程終止運行
25.2.2 包裝一個線程函數
25.2.3 包裝所有的線程函數
25.2.4 自動調用調試器
25.3 自己調用UnhandledExceptionFilter
25.4 UnhandledExceptionFilter函數的內部細節
25.5 異常和調試程序
25.6 C++異常與結構化異常比較
第六部分 窗口
第26章 窗口消息
26.1 線程的消息隊列
26.2 將消息投送到一個線程的消息隊列中
26.3 向窗口發送消息
26.4 喚醒一個線程
26.4.1 隊列狀態標志
26.4.2 從線程隊列中提取消息的演算法
26.4.3 使用內核對象或者隊列狀態標志來喚醒一個線程
26.5 使用消息發送數據
26.6 Windows處理ANSI/Unicode字元和字元串的方法
第27章 硬體輸入模型與本地輸入狀態
27.1 原始輸入線程
27.2 本地輸入狀態
27.2.1 鍵盤輸入和焦點
27.2.2 滑鼠游標管理
27.3 將虛擬輸入隊列和本地輸入狀態相關聯
27.3.1 LISLab示例應用程序
27.3.2 LISWatch示例應用程序
附錄
附錄A 構建環境
附錄B 消息解析器、子控制項宏以及API宏

熱點內容
java服務端緩存 發布:2025-05-14 15:53:37 瀏覽:105
php判斷postget 發布:2025-05-14 15:34:24 瀏覽:357
linux查看電腦配置 發布:2025-05-14 15:32:07 瀏覽:317
軍用壓縮水 發布:2025-05-14 15:27:19 瀏覽:26
win7c盤加密 發布:2025-05-14 15:04:49 瀏覽:511
dm碼編程 發布:2025-05-14 15:03:56 瀏覽:405
apache加密 發布:2025-05-14 14:49:13 瀏覽:970
安卓什麼軟體蘋果不能用 發布:2025-05-14 14:49:03 瀏覽:772
jsoupjava 發布:2025-05-14 14:38:00 瀏覽:889
影豹選哪個配置最好 發布:2025-05-14 14:28:50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