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腳本
Ⅰ 現在展廳的設計流程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啟動一個項目之前,首先要了解項目的來龍去脈,分析項目的社會環境,才能在後繼的工作中,更容易把握住展覽的核心,避免不必要的無用功,這是一個橫向的工作。
而設計階段則是縱向的工作,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主要由空間劃分、氛圍營造、重點展項、展牆版面及局部空間設計等幾部分組成。
准備階段
准備階段包含了對項目情況的了解和對展覽內容的解讀。
項目情況泛指項目的立意緣由、服務群體和想要達到的社會效果等設計以外的信息,他們是項目的立足根本,決定了設計的總體方向和所能達到的高度,回答了要做一個怎樣的展覽和為什麼人做的問題。
另外在准備階段,對建築的了解也必不可少。建築是展覽的承載者,是設計師大顯身手的舞台,充分利用建築層高、結構、採光、通風等特點,有時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展覽效果。
對於陳列設計師而講,對展覽內容的解讀則是准備階段的重中之重,好多形式上的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
如果把一場展覽比喻成一個人的話,那麼內容就是這個人的內在性格與文化涵養,傾向於精神層面;形式設計則是這個人的外在形象,或碧玉小家、秀外慧中,或大家閨秀、豁達直爽。
展覽中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著展覽內容展開的,每一個空間的設置、造型的製作、技術的應用、材料的選擇等等,都緣起於所要展示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做到「師出有名」,才能事半功倍。這一方面,是和其他空間設計最大的區別所在。
展示內容是展覽的靈魂。
展覽內容=文字資料+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展品情況
空間劃分
空間劃分是展示內容與建築空間結合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理性推理和不斷自我否定的過程。這個階段的成果,涉及到空間的體量與內容的串聯、參觀形式與人流動線。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成果只是展覽的雛形,是探索展覽節奏的一個過程,隨著項目的深化,有相當一部分有可能會被逐漸的替換掉。說他是一個充滿推理的過程,因為我們需要根據展覽大綱中每一部分內容的體量和存在價值,合理的進行空間劃分並導入到建築空間中。這是一個反復推導、論證的過程,有時候可能中途就會整個推倒重來,也是正常不過的。設計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工作,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不斷自我否定的勇氣和追求更美的信心就變得尤為可貴。
在參觀形式上,自由式參觀和遞進式參觀最為常見。
自由式參觀,顧名思義,即沒有指定的參觀流線。這樣的展覽大多會呈現開敞式的空間特點,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瀏覽,而不會影響其對內容的理解和展覽的最終目標。
在內容上則呈現多 「知識點」並列存在的模式,這些「點」相對獨立而又緊密依靠,在空間上看似是分散的,但內在的精神指向是非常統一和明確的。
自由模式的展覽就像是在畫一幅寫意畫,關鍵在於能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這里的「神」就是指內容的精神、展覽的內涵。
遞進式參觀模式相對來說更加具有邏輯性。表現在空間上,就像不同寬度的「過道」一樣,尤其在敘事性的展覽中更是常見。構成上由主展線和輔展線組成:主展線是內容陳述的主要載體,輔展線是對主展線內容的補充、擴張或延伸。
有時候兩者很容易混淆,造成參觀邏輯的混亂,這點尤要注意。
遞進式參觀模式最大的優點在於參觀之初,就已經為參觀者指定了「參觀流線」,展覽節奏始終掌握在業主手中。
遞進式展覽在內容上有很強的邏輯性,參觀過程中容易產生疲憊感,所以更多時候會借鑒曲徑通幽、步移景換等空間設計手法,不斷的刺激人們的感官,幫助參觀者維持住良好的精神狀態。
當然,兩種參觀模式並不是絕對的。對於大型展覽,兩者都是穿插應用。
氛圍營造
空間氛圍的營造,幾乎是在准備階段就要開始著手考慮。
不同的展覽有不同的主題內容,對應的也會有不同的展覽氛圍,他是隨著對展示內容的深入了解而逐漸清晰的一個過程。
一個好的展覽,在參觀者接觸切實、具體的展示內容前,通過展廳的空間氛圍,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展覽內容將要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傳達一個怎樣的精神。
當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時候,材質和燈光往往會成為氛圍營造的好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上開始出現各種新型材料和加工技術,使以前的許多不可能變成了現實,給博物館陳列設計帶來了更多選擇。不同的材質有不同語言,這種特質,在展覽設計中被用到了極致。
例如木材給人的感覺很親近,經常用來作為自然類、生活類的展覽主材,石材給人的感覺端莊厚重,經常用來作為歷史類的展覽主材,鋼鐵給人感覺堅強硬朗,經常用來作為革命類、戰爭類的展覽主材等等。
燈光是空間的著色劑。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關注展覽的燈光技術,完全是出於對展品的保護。燈光作為長期的作用於展品的一個因素,所產生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尤其對於紙類、帛類等歷史文物。這也是文物類展廳中燈光昏暗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燈光技術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展品保護問題的解決,人們逐漸開始注重燈光對空間氛圍的作用。假如一個展覽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色調,就像一張素描畫,如果沒有足夠精到的細節,很容易催生出人們的惰性,使展覽效果大打折扣。
而單純依靠材料塑造出來的展覽細節,又會顯得後勁不足。這個時候便可以通過燈光的冷、暖、明、暗變化,對空間色彩進行調和,改變空間節奏,增加展覽效果的多樣性。
給燈光增加有色燈片,和材料著色是一個道理,但燈光的靈活性是材料著色無法比擬的。
值得注意的是,燈光的顏色會影響照明對象的顯真性,所以一般會選擇和展品照明關系不是很密切的地方,如裝飾性燈帶、場景燈光、主題空間等地方,以不影響展品和參觀者的溝通為基本原則。
展覽氛圍的營造,是對設計師空間塑造能力和內容理解能力的考驗,恰當的參觀環境,可以有效的改善參觀者的觀展感受,大幅度的提高展覽效率。
圖為大峽谷製作井岡山喬林黨支部陳列館
局部空間塑造
這里說的局部空間主要是指展櫃的內部空間。
展品作為展示內容的見證者或者重要載體,是展覽的「證據」,也是最重要的成員。而展櫃作為展品的載體,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展托的作用是對展品的保護和支撐。
根據展托位置,通常分為一級展托、二級展托和三級展托,當然安全性依然是首要的。可用作展托的材料很多,如各種金屬、石材,以及亞克力、木板包織物等。
材質的選擇受制於展品,例如在展示一些墓葬出土文物的時候,刻意選擇類似泥土紋理的材質,從而呼應展品出身;槍炮兵器的展托使用鋼板材質,從而使他們在材質上有共同之處,等等。
展托的復雜程度一般受制於展品的重要性,即越重要的展品,其層級可能會越多,材質和做法也會越復雜。展托是「讓展品說話」的重要手段,是參觀者與展品溝通的橋梁。
除了展托,照明也是展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展櫃照明中,隨著技術的發展,囊括了泛光燈、射燈、燈箱等各種形式,如此也讓櫃內的小空間自成洞天,變得豐富起來。
由此可見,陳列設計作為裝修設計的一種,是建立在具有明確的展覽目的和指定的展覽內容的基礎上的學科。
受制於項目的立意、背景、服務對象,以及追求的社會影響等各方面因素,是科學嚴謹的理性推導和天馬行空的藝術構想充分結合的產物,他既不像藝術創作那樣的張揚放盪,也不像科研工作一樣的拘謹慎微。
Ⅱ 展覽設計搭建流程都有那些
展覽設計搭建流程都有那些?想要創造出一個優秀的展示看下這三個流程
1、空間規劃
企業展廳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企業展廳在企業內部所處的具體位置、空間造型、面積大小等客觀因素,合理布局,使有限的空間產生最理想的展示效果,是展廳設計公司需要著重研究的課題。展廳設計公司了解客戶需求後,應反復規劃,多次論證,以取得最佳的布局方案,為後期展廳設計打好基礎。
3、交互性
現在宣揚的是一種交互模式,讓展廳與參觀者互動,讓展廳成為您的超級宣傳員,以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去宣傳公司文化及產品,不僅僅只限於現場也可延伸至網路利用現網路最火的微博,微信等形式進行互動,展廳設計時可將展位分為現場互動、網路互動二個區域,網路互動可以隨時結合網路交流的一些語句進行現場展示增加人氣,從而可無限制的擴大公司文化的一個宣傳,整體做好可以更好的收集潛在客戶信息、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吸引線下線上等意向客戶。
廣州大黃蜂展覽設計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展示創意設計·大型工程製作搭建·活動策劃執行·會議主場承辦·活動巡迴路演等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展廳互動,線上互動相結合是展廳設計必走的一個階段,也是其必須涉及的一個內容,這樣才能讓參展商獲取更多的利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