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伺服器如何做slb
❶ slb配置詳解
我們一起來快速認識一下,負載均衡——SLB。負載均衡SLB是將訪問流量根據轉發策略分發到後端多台雲伺服器(ECS實例)的流量分發控制服務。包含兩種含義:一是通過流量分發,擴展應用系統的服務能力;二是消除單點故障,提高應用系統的可用性。
應用場景
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它的使用場景。
第一個使用場景的是用於高訪問量的業務。
當你的應用訪問量非常大,單台的伺服器已經無法承載這個訪問量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負載均衡,將流量分發到不同的伺服器上去。
第二個場景是橫向擴張系統。
當你已經使用了負載均衡,在業務有波動時可以在後端非常方便的添加和減少ECS來調整自己應用的服務能力。
第三個應用場景是消除單點故障。
當我們在使用負載均衡時,後端有多台ECS在同時工作的。一旦其中一台ECS上的應用發生了故障,那麼負載均衡會通過一個健康檢查的機制來及時的發現這個故障,並且能屏蔽對這台ECS的流量轉發,然後將用戶的請求轉發到另一台正常工作的ECS實例上。
同城的容災
阿里雲負載均衡可以實現同地域多可用區之間同地域容災,當主可用區出現故障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切換到另一備用可用區,以恢復服務能力。同時,主可用區恢復訪問時,它會自動切換到主可用區。
跨地域容災
跨地域容災通過雲解析做智能DNS,將域名解析到不同地域的負載均衡實例地址下,以實現全局負載均衡,當某個地域出現不可用時,暫停對應解析即可實現所有用戶訪問不受影響。
配置負載均衡
下面我們來演示一下負載均衡該如何去配置。
首先要做好准備工作,我們需要開通一台負載均衡實例和與負載均衡同一個地域的兩台ECS伺服器。
創建好以後,我們就可以在負載均衡的控制台看到這樣一台實例了。
接下來,我們要給這個負載均衡創建一個監聽。「監聽」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對應後端伺服器裡面的一個應用,比如一個網站我們來點擊監聽,然後點擊添加監聽。
假設我們的後端伺服器裡面有一個http的網站前端協議埠,我們可以將前後端協議埠TCP都寫成80,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調度演算法,其實就是流量的轉發方式。
下一步是健康檢查,我們可以選擇TCP方式。
健康檢查埠會默認的和後端伺服器的埠保持一致,直接確認就好了。現在,一個監聽就配置好了。
接下來要去規定這台負載均衡的後端伺服器是哪些。點擊後端伺服器,然後點擊未添加伺服器,將我們剛才創建的兩台伺服器勾選,然後批量添加就可以了。
這里有一個權重需要大家注意一下,這里的權重就是一個比例的概念,如果兩台伺服器寫的都是100,流量將會以1:1的方式被轉發到後端的兩台伺服器上。
❷ slb負載均衡 是 nginx 嗎
不是。
SLB,伺服器負載均衡(Server Load Balancing),可以看作HSRP(熱備份路由器協議)的擴展,實現多個伺服器之間的負載均衡。
Nginx(engine x) 為一個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伺服器,同時也提供了IMAP/POP3/SMTP服務。Nginx由伊戈爾·賽索耶夫為俄羅斯訪問量第二的Rambler.ru站點(俄文:Рамблер)開發的,第一個公開版本0.1.0發布於2004年10月4日。
(2)api伺服器如何做slb擴展閱讀
負載均衡演算法有兩種:
Weighted round robin(WRR)和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WLC),WRR使用加權輪詢演算法分配連接,WLC通過一定的權值,將下一個連接分配給活動連接數少的伺服器。
配置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使用slb serverfarm serverfarm_name命令定義SLB選項,包括指定真實伺服器地址;第二部分使用ip slb vserver virtual_server-name來指定虛擬伺服器地址。
Nginx可以在大多數UnixLinux OS上編譯運行,並有Windows移植版。Nginx的1.4.0穩定版於2013年4月24日發布,一般情況下,對於新建站點,使用最新穩定版作為生產版本,已有站點的升級急迫性不高。
Nginx的源代碼使用 2-clause BSD-like license。Nginx為一個很強大的高性能Web和反向代理服務,它具有很多非常優越的特性:
在連接高並發的情況下,Nginx為Apache的替代品:Nginx在美國為做虛擬主機生意的老闆們經常選擇的軟體平台之一。能夠支持高達50000個並發連接數的響應。
❸ 阿里雲ECS伺服器SLB負載均衡實踐
負載均衡構建在原有網路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透明且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伺服器和網路設備的帶寬、加強網路數據處理能力、增加吞吐量、提高網路的可用性和靈活性。
擁有大量用戶的企業,經常會面臨如下的難題:在高並發的情況下,經常會導致伺服器響應速度慢,嚴重的情況會直接導致伺服器停止服務。此時,會導致企業的業務中斷,影響客戶的正常訪問。
負載均衡應運而生
<u>需求:本次實驗最低需求兩台雲伺服器ECS</u>
上圖創建了兩台雲伺服器ECS實例和一個負載均衡實例,它們各自擁有各自的彈性IP地址
在瀏覽器兩個頁面分別輸入兩台雲伺服器ECS的彈性IP訪問
比較兩台ECS的訪問結果,發現部署的網站內容相同,只是顯示的後端伺服器IP不同。
在阿里雲登陸界面選擇用RAM用戶登錄
使用實驗提供的 子用戶名稱 和 子用戶名密碼 登陸阿里雲管理控制台
<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0425542-fa1a73a6dc138f09.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alt="4.登陸.png" style="zoom:50%;" />
<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0425542-4d17f4b440d7c9a5.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alt="5.登陸.png" style="zoom:50%;" />
登錄後點擊左側 導航欄的 產品與服務 選擇 負載均衡
<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0425542-3bad79d4ddfed80d.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alt="6.png" style="zoom: 67%;" />
a. 在控制台點擊左側 實例管理 ,在右側頁面中的紅框處看到負載均衡的 公網服務地址
該公網服務地址即為負載均衡實例的彈性IP地址
b.在瀏覽器上輸入a的公網服務地址並訪問
可見後端伺服器IP尾數為131(ECS-2),但當我們刷新一遍後,如下圖
後端伺服器IP尾數變為130(第二台ECS-1)
當我們不停的刷新,會發現後端伺服器IP 實在這兩台ECS的 內外地址 之間輪流轉換
因為我們在第二步配置的兩台ECS的權重是相同的
下一步我們試著改變兩台ECS的權重不相同看看效果如何
a.進入控制台--選擇負載均衡--實例管理--點擊進入實例--默認伺服器組,進入如下圖所示
b.勾選兩台伺服器--點擊修改權重
c.設置權重 30,90,效果如下圖
d.在瀏覽器中,刷新多次 負載均衡服務地址 的頁面,統計頁面的 後端伺服器IP 。
可以發現:每 4 次刷新,將有 3 次訪問 權重 為 90 的 ECS實例, 1 次訪問權重為 30 的 ECS實例。
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負載均衡器的請求分發,一般將 配置高的伺服器設置的權重調高 , 配置較低的伺服器設置的權重調低 。這樣可以避免在高並發時,配置較低的伺服器因為壓力較大服務異常的發生。
a.實例管理界面---監聽---修改監聽配置
b.點擊修改
c.開啟會話保持、可選擇修改會話保持超時時間
d.依次點擊下一步,不修改
e. 再次在瀏覽器中輸入 負載均衡 的 IP地址 , 多次刷新 ,發現在會話保持的超時時間內請求 只會分發到某一台 ECS 上(究竟是哪一台 ECS 沒有規定),時間超出後,重新按照權重比例分發。
a.進入實例
b.點擊停止
<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0425542-e7d5f08534cd1938.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alt="28.png" style="zoom:67%;" />
c.返回,顯示如下圖所示,ECS-2已關閉
d.在監聽頁面和實例管理頁面,健康狀態顯示異常
e. 再次刷新瀏覽器中 負載均衡 的 IP地址 ,此時,請求發送到 健康檢查狀態 為 正常 的ECS-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