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陣列卡為什麼插在顯卡槽內
『壹』 pci-e x1陣列卡能不能插在pci-e x16的顯卡插槽上
可以的,pcie 16x向下兼容x8 x4 x1的
『貳』 板載只有1x和16x卡槽,若4x的陣列卡能插到為顯卡預備的16x槽里嗎看晶元圖16x連向北橋,1x連向南橋故疑惑
1、可以。PCI-E的通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北橋控制(顯卡插槽的那16條通道,現在已經整合到CPU內了),另一部分則由南橋控制(X1的那幾條通道)。
2、PCI-E的設備可以向下兼知行容,X16的插槽可以插X4的設備。
(PS:其實也褲枝可以胡猛敏向上兼容,就是PCI-E X1插槽都是封閉的,除非鋸開,否則X4、X16的設備插不進去)
『叄』 如果是在普通台式機上安裝陣列卡,是不是一定要把陣列卡插在第一條PCI-E 16X插槽上
你是指陣列卡開機自檢BIOS沒有吧,這問題很常見。是BIOS設置的搜陪事。如果進了系統找不到硬體才是故障。按你的描述應該不是。
很多主板BIOS里有個Capture I9和Init 13選項,打開可能更容易抓到陣列卡Bios Rom。
再者就是世神蠢嘗試禁用一些其他的Rom,比如網卡,SATA RAID,AHCI等,Bios是有容量限制的。開太多其他的有可能會把陣列卡的開機Rom給擠掉。
換不同的Bios版本也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更新一下試試。我遇到過測試版BIOS OK而正式版瞎讓BIOS反而不行的問題。
『肆』 雙pcie-16x 的主板,我一個槽插顯卡(廢話),另一個槽插個磁碟陣列卡行嗎
只要是卡的插口和主板插槽匹配就可以了。雙8模式需昌灶老要辯鋒主板電子開耐升關自動調整的,沒有這個開關就只能夠工作在16X4模式下,比較損傷性能。
『伍』 PCI-E 介面的SAS磁碟陣列卡,應該插在主板的什麼介面
PCI-E介面有1X,4X,8X,16X等速度的指標。
最長的那種PCI-E接是可以支持16X及幾下的各種速度的插卡。PCI-E 16X的插卡最常見的就是我們用的顯卡。
SAS磁碟陣列卡好像還沒PCI-E 16X這么高速度的,購買和配置過PCI-E 8X、4X的SAS 卡。
從你的描述看,你准備用的是4X的,即「買塊有PCI-E 4X 或者2個顯卡插槽的主板就可以」了。
『陸』 伺服器里的陣列卡是干什麼用的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好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NRAID
NRAID即Non-RAID,所有磁碟的容量組合成一個邏輯盤,沒有數據塊分條(no
block
stripping)。NRAID不提供數據冗餘。要求至少一個磁碟。
JBOD
JBOD代表Just
a
Bunch
of
Drives,磁碟控制器把每個物理磁碟看作獨立的磁碟,因此每個磁碟都是獨立的邏輯盤。JBOD也不提供數據冗餘。要求至少一個磁碟。
RAID
0
RAID
0即Data
Stripping(數據分條技術)。整個邏輯盤的數據是被分條(stripped)分布在多個物理磁碟上,可以並行讀/寫,提供最快的速度,但沒有冗餘能力。要求至少兩個磁碟。我們通過RAID
0可以獲得更大的單個邏輯盤的容量,且通過對多個磁碟的同時讀取獲得更高的存取速度。RAID
0首先考慮的是磁碟的速度和容量,忽略了安全,只要其中一個磁碟出了問題,那麼整個陣列的數據都會不保了。
RAID
1
RAID
1,又稱鏡像方式,也就是數據的冗餘。在整個鏡像過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碟容量是有效的(另一半磁碟容量用來存放同樣的數據)。同RAID
0相比,RAID
1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容量減半、速度不變。
RAID
0+1
為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出現了RAID
10(或者叫RAID
0+1),可以把RAID
10簡單地理解成由多個磁碟組成的RAID
0陣列再進行鏡像。
RAID
3和RAID
5
RAID
3和RAID
5都是校驗方式。RAID
3的工作方式是用一塊磁碟存放校驗數據。由於任何數據的改變都要修改相應的數據校驗信息,存放數據的磁碟有好幾個且並行工作,而存放校驗數據的磁碟只有一個,這就帶來了校驗數據存放時的瓶頸。RAID
5的工作方式是將各個磁碟生成的數據校驗切成塊,分別存放到組成陣列的各個磁碟中去,這樣就緩解了校驗數據存放時所產生的瓶頸問題,但是分割數據及控制存放都要付出速度上的代價。
按照硬碟介面的不同,RAID分為SCSI
RAID,IDE
RAID和SATA
RAID。其中,SCSI
RAID主要用於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伺服器/工作站,而台式機中主要採用IDE
RAID和SATA
RAID。
以前RAID功能主要依靠在主板上插接RAID控制卡實現,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主板都添加了板載RAID晶元直接實現RAID功能,目前主流的RAID晶元有HighPoint的HTP372和Promise的PDC20265R,而英特爾更進一步,直接在主板晶元組中支持RAID,其ICH5R南橋晶元中就內置了SATA
RAID功能,這也代表著未來板載RAID的發展方向---晶元組集成RAID。
Matrix
RAID:
Matrix
RAID即所謂的「矩陣RAID」,是ICH6R南橋所支持的一種廉價的磁碟冗餘技術,是一種經濟性高的新穎RAID解決方案。Matrix
RAID技術的原理相當簡單,只需要兩塊硬碟就能實現了RAID
0和RAID
1磁碟陣列,並且不需要添加額外的RAID控制器,這正是我們普通用戶所期望的。Matrix
RAID需要硬體層和軟體層同時支持才能實現,硬體方面目前就是ICH6R南橋以及更高階的ICH6RW南橋,而Intel
Application
Acclerator軟體和Windows操作系統均對軟體層提供了支持。
Matrix
RAID的原理就是將每個硬碟容量各分成兩部分(即:將一個硬碟虛擬成兩個子硬碟,這時子硬碟總數為4個),其中用兩個虛擬子硬碟來創建RAID0模式以提高效能,而其它兩個虛擬子硬碟則透過鏡像備份組成RAID
1用來備份數據。在Matrix
RAID模式中數據存儲模式如下:兩個磁碟驅動器的第一部分被用來創建RAID
0陣列,主要用來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交換文件,這是因為磁碟開始的區域擁有較高的存取速度,Matrix
RAID將RAID
0邏輯分割區置於硬碟前端(外圈)的主因,是可以讓需要效能的模塊得到最好的效能表現;而兩個磁碟驅動器的第二部分用來創建RAID1模式,主要用來存儲用戶個人的文件和數據。
例如,使用兩塊120GB的硬碟,可以將兩塊硬碟的前60GB組成120GB的邏輯分割區,然後剩下兩個60GB區塊組成一個60GB的數據備份分割區。像需要高效能、卻不需要安全性的應用,就可以安裝在RAID
0分割區,而需要安全性備分的數據,則可安裝在RAID
1分割區。換言之,使用者得到的總硬碟空間是180GB,和傳統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益非常的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著更高的彈性。如果發生硬碟損毀,RAID
0分割區數據自然無法復原,但是RAID
1分割區的數據卻會得到保全。
可以說,利用Matrix
RAID技術,我們只需要2個硬碟就可以在獲取高效數據存取的同時又能確保數據安全性。這意味著普通用戶也可以低成本享受到RAID
0+1應用模式。
『柒』 伺服器顯卡位置可以插硬碟擴展卡嗎
服好數務器顯卡位置可以插硬碟擴展卡。顯卡插槽的全稱是PCI,E16X插槽,不止可以插顯卡,兼容PCI,E1X和PCI,E4X插槽,還可以插其他PCI,E介面設備,如音效卡,固態硬碟,usb擴展卡,無線網卡等。即使這些設備升毀的金手指較窄,友笑首也是可以使用的。
『捌』 您好,我買了個戴爾的h740p陣列卡,不知道怎麼用在組裝機上
這塊卡是PCI-E X8插口,要插上到專用插槽或是插入PCI-E顯卡插槽,再接上SAS硬碟就可以了
『玖』 dell 5i陣列卡能接在顯卡口上嗎
您伍激好、
您可備橘嫌以到戴爾的仿手技術論壇里去查詢一下,這里的信息很全面。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15&tid=286358
『拾』 磁碟 陣列卡的使用方法
在這里,我們以40-60台單伺服器使用的promise fast track TX2000為例,這是一種使用最多的陣列卡,價格不錯,性能好,使用方法也同這里站長推薦的TX2。同時考慮到網上D版大多為2000系統,加上篇幅有限,那麼這里就僅以2000系統為例。
首先我們把創世紀系統第一個區克隆到C盤,這里的C盤是指你事先找一個普通的IDE硬碟連接在主板上,這個盤可以以後做系統和備份盤,也可以用來把系統克隆上陣列,這個在後面提到。克隆好以後,關機。
我們把TX2卡插到靠近AGP槽的第2或者第4各pci上面,之所以這樣,是為了盡可能避免與網卡,尤其是千兆卡沖突,創世紀官方推薦網卡插在第1或者第3、5槽,就是單數槽。據說是避免與軟音效卡之類的沖突;插好以後,千萬不要連接硬碟,否則可能根本不能用。插好卡以後我們進入2000系統,系統會提示發現新硬體,提示安裝驅動,選擇下一步以後,提示輸入驅動的位置,我們插入PROMISE提供的安裝軟磁碟,在確定驅動位置的地址蘭輸入A:\WIN2000,選擇下一步,直到安裝完成,然後重新啟動,還是不要連接硬碟,在進入2000,看到設備治理器的磁碟驅動器下面出現PROMISE DEVICE。這時候鎮如慎說明陣列卡安裝成功了。
關機,插上硬碟,在這里強烈推薦使用4塊40或60G硬碟,因為盤數越多速度越快!TX2000有兩個IDE介面,每條數據線帶兩塊盤,主從跳線設置好,和普通的設置方法一樣,非凡說明一下,假如你需要用3塊盤,那麼第3塊一定要作為第1個IDE口上面的那個硬碟的從盤。接好以後開機,等系統檢測完了以後,陣列卡的BIOS開始工作,並在尋找完硬碟以後提示發現了幾個盤,還有題是你按CTRL+F進入設置界面。我們按CTRL+F,進入設置界面,選擇地3項創建陣列,就是Define Array,我們以創建RAID 0為例,陣列模式(Mode)選擇Stripe,下面的分塊選擇最大,比如256k,然後下面列出了你目前的硬碟數量,用空格健來選擇,我們都選擇Y,最後按ctrl+Y保存,在按Y退出,這樣陣列就創建好了。接下來就是用sfdisk分區,或者啟動系統,用2000的磁碟治理分區也可以。最後就是以區對區的形式分別克隆系統,我想到這一步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因為在sfdisk,2000系統裡面,整個陣列被視為一塊大小為幾個硬碟總和的大硬碟,那麼對這個「大硬碟」的操作方法就和操作一盤硬碟的方法一樣,就不再多說了。
前面說到的那個系統盤,假如不想要它,只需要一個陣列獨立工作,那麼這個時候可以把它裡面的東西克隆上陣列了,應該事先單獨給陣列分一個區用於克隆系統,就是C盤,克隆完以後拿掉系統盤,用sfdisk把你剛才克上去的系統區設置為活動分區,御敬並重寫MBR引導,最後再主板BIOS設置為從SCSI設備啟動就可以了。當然這一步也可以事先設置。
最後非凡提到一點就是掉陣列,這是大家最最害怕的事情,promise會盡力避免這一故障,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做橡李好下面3個要害性的工作:
1,保證使用300W以上的大功率電源,因為掛接硬碟的數量太多,普通電源根本不能勝任。
2,最好為每個盤或者機箱配備散熱風扇。因為組成陣列以後,每一塊硬碟都與同伴同時工作,這樣硬碟工作量會加大。
3,務必保證幾個硬碟的電源線連接穩定,最好用膠布固定。
4,保證陣列卡插接穩固。
5,最後一點了,就是給伺服器配備UPS不間斷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