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博客島伺服器
『壹』 什麼是博克儂
博克儂【 博克儂,是一種被虛擬化的宗教 】的遺囑
按照「浮碼」【 浮碼,意為無害的謊言 】去生活,它會使你勇敢,仁慈,健康和快樂。
——《博克儂的書》
一、關於我和我的「卡拉斯」的一些碎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突然間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博克儂主義者。
也許我很早之前就了解博克儂主義的一些思想,但那是帶著一種抵觸的心理,被動地遭受主義的攻擊。但在某一天早上,當我睜開倦怠的雙眼,突然間產生了一種趨向於博克儂主義的沖動,然後敞開心扉接受了那些言論。
至於理由在當時說不上來,大概是由於原本生活的缺陷使我失去了一些東西,而失去某種東西的心態恰恰符合了博克儂主義某一頁、某一段、某一行的話語,於是我們就像齒輪一樣咬合在一起,然後轉動。
但後來我發現是因為我已經習慣於生活在那種刺痛而甜蜜的謊言之中。
換句話說,也就是「浮碼」。
博克儂們堅信人類是被編成隊的,每一個人都在神諭的指示下活動。這些被編好的隊伍就是「卡拉斯」。要是你發現你的生活和另一個人的生活糾纏在一起,可是又沒有什麼合乎邏輯的原因,那麼這個人可能就是你的「卡拉斯」的一個成員。
當我們無端地介入別人的生活,會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自身與外界的隔離,別人的冷眼都會迫不及待地向你壓來,像被人拋在太空的「斯普特尼克號」,周圍是無邊無際的寂寞,卻仍然逃不出地球的眼神。
而在博克儂眼中,這種介入是合乎情理的,或者說是完全必要的,這會使兩個沒有方向游移的博克儂牢固地粘合在一個「卡拉斯」中。這種共同利益下的共生使兩個生命體不至於乾涸。
在《 博克儂的書 》上的第五十三首小調中,他邀我們一起和他唱:
啊,一個沉睡著的醉漢,
躺在中央公園,
他和那黑暗的叢林中
一個獵獅子的能手,
還有一個中國的牙科醫生
和一個英國的皇後。
大家都在同一個機器里,
和睦相處在一起。
好,好,可真好!
好,好,可真好!
看來那麼多人各不相同,
可都在一個共同的設計之中。
二、生活的映象
生活如石臼一般流暢地碾壓時間,碾壓生命,從孔中流出壓榨出的透明液體,是一種被稱做回憶的東西。而博克儂們稱之為「萬愛克」,意為「隱忍的曾經」。
——映象
我每天依然和普通人一樣,早晨睜開眼,在眼睛適應周圍的環境之際,上好發條,讓沉睡的生活重新運轉起來。接著,夜幕降臨,所有的生命的跡象漸漸消失在即將到來的黑暗中。如此周而復始,在表面旺盛的生命跡象下慢慢腐爛,我聞到的只是生活散發出的腐敗的味道。
而博克儂們卻喜歡這種機械單調的生活,這種單調的東西是使他們獲得新生命的材料。博克儂的任務就是:將一些不相關的因素投入到不相關的環境之中,再以另一種欣賞態度或是冷靜的審美意識( 也就是博克儂的眼光 )去審視這種被嫁接的生活,可以點燃強烈的富有詩意的火花。博克儂們在對生活的神秘探索的基礎上產生了類似奇里柯的玄奧造型一樣的生活體驗。這種對生活的「潤飾」像弗蘭肯斯特的工作一樣充滿了挑戰。
而我又是誰呢?
一個畢恭畢敬苦思冥想的禁慾主義者或者是被母親推入「禁獵期」的埃里卡?不,都不是,而是一個地道的博克儂主義者。
我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博克儂信仰,彷彿基因一般深深地植入到我的體內,在我體內發芽開花、結果,然後在我身體或行動上表現出來。
這就是生活投射到我心中所呈現的映象,又映射出一顆塞滿博克儂的心。
三、恩斯特與博克儂們
我經常會在博克儂的客廳或是卧室里看到恩斯特的《 森林的太陽 》《 茨堡的河流 》的復印品。這倒不是由於「拓印」技法有多麼美妙之處( 在博克儂眼裡形式不過是感覺的外衣 ),更重要的是因為博克儂主義與恩斯特的畫中某些因素恰恰吻合。
恩斯特通過將無邏輯的現象在消除各個普遍因素的單獨意義的價值,突出反常的荒誕性的同時,又肯定了新形象世界的真實性。因此,現實的諸因素的結合本身只是一個橋梁,泄放深層領域的形象,將內心的荒誕性轉變為形象的圖案或色彩喚起對美的驚奇,這才是畫家的目的。盡管博克儂們充滿了對自然無限的愛,但他們仍然理智地認為自然是混亂的,是一種無邏輯的產物。因此他們要利用心中的「浮碼」將自然調和成一種帶有自身精神的自然,一個與現實相平行的自然。而博克儂們也恰恰利用「浮碼」來肯定機械生活的同時,也轉變為一種對偉大上帝精神的一種崇拜,而這種荒誕性是「浮碼」在外層世界的延伸。
《 博克儂的書 》中說:「荒誕之於我並無任何恐懼,因為從更高的角度上看,生活中的一切在我看來彷彿都是荒誕的。」
而在這種荒誕的虛無主義心理狀態下,我們每一位博克儂的背後的標簽上都寫著「宗教的達達主義」,舉行了一場否定一切傳統觀念的虛無主義運動,揭穿理性主義者對人類的騙局。
四、紅死魔的假面舞會
不知是在什麼時候,不管是博克儂們或者是普通人突然都戴上面具參加一場不知名的假面舞會。戴上面具後人們身上一切的標識都被抹得一干二凈。就像是進入澡堂以後,面對著一具具令人生厭的肉體一樣。
人們在一起毫無顧忌地聊天。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詆毀、謾罵、誹謗,而不用受到任何懲罰。他們開始贊嘆這舞會的主義將他們帶入一個完全與外界隔離的「阿爾法城」。但真正的主角卻遲遲沒有出現。
跳過舞後人們又開始了閑聊。突然,有人好像是在反駁別人的話一樣大叫:
「我知道有種東西比寂寞更可怕。」
「是什麼?」下邊有人小聲問道。
「……」
周圍來來往往的人都在為自己的空虛找一件合理的外衣。不管是皮草還是雪紡,人們總是在不停地更換中思考下一步的生活方式,然而這不停的變換卻很完美地將空虛掩蓋過去。空虛才是他們的致命傷,不管是博克儂還是普通人。
在人眼中,沒有什麼比寂寞空虛更加可怕,除了——死亡。
午夜之間,人們一起到中心花園看焰火。盛開的焰火,盛開在空中,像一朵朵的生命。
像焰火一樣,正是因為這些「浮碼」才使得世界那麼鮮艷,你根本無須理會事情的真與假、善與惡,只要他們沾上了那份魔術似的光彩就行了。而博克儂的任務就是達到所謂的「動力的緊張」,一個被庸俗化的詞,只需使善與惡、真與假相對抗,並且使二者永遠保持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以至使人們能看到像焰火一樣躁動的世界,如此而已。
午夜過後,紅死魔開始行動。
大部分的博克儂們和人類都死在紅死魔的手中,死在甜蜜的謊言手中。
死於「浮碼」。
好一個令人惡心的黑色幽默。
五、博克儂教徒在自殺的時候說些什麼
當我再一次翻開《 博克儂的書 》時,我感到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謊言,當我從那場死亡的甜蜜的謊言中逃脫之後,它是如此的可笑。
我心中的博克儂堡壘已經土崩瓦解,但當我卸下這包袱時,我發現原來產生我的世界已和我產生了疏離感,我發現我已不能再融入到這個世界之中。當我再看到蠕動的人群時,胸中產生了類似於薩特所說的「惡心」。一個有思想的人對已有過一百萬年經驗的人類抱什麼希望呢?什麼也沒有。我只能選擇離開,從這個地球上。
我翻到《 博克儂的書 》最後一頁時,看到這首小調:
有一天,有一天,這瘋狂的世界要完蛋,
上帝要把他借給我們的東西索還。
假如你要把上帝責難,
你盡管去罵他,他只會微笑著,把頭點。
「好一個令人沮喪的宗教啊!」我大叫一聲,然後跌跌撞撞地沖向儲藏室,我一路跑過,彷彿已經有人注意到我了,就跟過來。我躥進儲藏室,將門鎖死,不理會外面的砸門聲,找我要的東西。
我所找的是一種被稱作「九號冰」的東西,它的顏色藍白色,熔點是華氏一百一十四度,能將一切流動的東西凝固住。
很幸運,我很快就在木匣子里找到了它,它被放在玻璃瓶中。我開始吟唱最後那首小調。唱完後,我打開瓶蓋,拿出那薄薄的一片,將它放在嘴邊,用舌尖舔了一下。
緊接著我的雙唇突然上了一層霜,瓶子從我手中滑出五六英尺,我踉踉蹌蹌地晃了幾下,然後倒在椅子上。
我感到體內的血液被凍成冰,我慢慢閉上眼。但最後我還是努力將眼睛睜開,我想再看看這污濁的世界。
幾分鍾後,儲藏室的門被撞開,人們發現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頭歪向一邊,身體被凍成雕像一般。
眼睛獃獃地望著遠方,眼神卻是如此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