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電腦有些什麼功能
『壹』 家用伺服器有什麼用
問題一:家用伺服器是干什麼用的? 家用伺服器可以實現你所理解的意思.
並且你家其他的電腦可以安裝硬碟也可以不安裝硬碟.
家用伺服器可以充當你家其他電腦的主機,可以24小時開機(只要空氣流動性好,能保證機體散熱就可以).只要主機是打開的,其他的電腦做為終端機可以隨時打開使用.
系統是安裝在伺服器上的,下面的終端機只是通過網卡發送數據請求,運算功能(所有的程序操作都會需要運算功能)主要是由伺服器完成.數據存儲也是存儲在伺服器上(終端機也可以安裝硬碟,並設置一個盤符,這樣就可以存儲在終端機上).
以此組成了一個家用的無盤網路系統.優點:便於管理(伺服器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台電腦使用並操作,可以管理任何一台終端機的開關機等行為),節約終端機的配置成本(終端機的性能對網路影響比較小,具體配置網上有太多,隨便一搜索就一大堆,你可自行查找.)
缺點:網路狀態不穩定.因為現在家庭用戶的公網IP地址一般是不固定的.造成伺服器的IP也會經常自動變換,而終端機的DNS指向的就是伺服器的IP地址.這會造成終端機經常聯結不上公網,需要重新設置DNS才可以.而且帶寬問題也是一樣無法提高的.你家原來是多少帶寬,現在還是多少.
家用伺服器最大的作用是,如果你家是搞的是智能化的家居,他可以把所有的智能產品連接到一起,組成一個大型的家庭娛樂中心.你可以在伺服器上對所有已經聯結的設備進行設置和指揮(定時開關,自動開關等等埋陸蘆),再一個可以實現遠程指揮,只要你設置了遠程服務的允許,你在辦公室可以對自己家的伺服器進行操作.前提是你必須去申請一個固定的IP,而且如果你家終端電腦太多的話,為了保證公網聯結的速度,最好加大帶寬.
如果你不準備搞家居智能化,不建議你使用家庭伺服器進行管理.
想節省資金,任何電腦都可以在設置後充當伺服器的功能.只是運算能力的大小區別罷了.普通的家用機硬碟插槽也夠你用了,畢竟你只有三台電腦,現在的電腦主板上一般都有4到6個SATA介面,一個介面就可以插一塊硬碟.現在最大的SATA硬碟容量是2TB一塊,夠你用了.只是硬碟太大,容易壞道多,數據讀取稍微慢一點.這樣你的終端機不僅僅是節省硬碟的錢(不過你家就3台機器,根本省不到硬碟錢.做為伺服器的硬碟算下來不比你3台終端便宜到哪去),主要是節省終端機的配置價格,可以用比較低的配置就一樣可以運行.代價就是你想打大型的聯網游戲的時候,速度會慢不少.
一般無盤系統主要是大型企業使用,能節省成本同時方便管悉圓理(企業主要是辦公,運算速度慢的缺點基本影響不大).網吧也有一部分使用無盤系統,主要是為了省錢,但因為運行速度不行導致客戶減少(現在的游戲運算量太大),很多網吧目前也不願意採納無盤系統.
問題二:伺服器和家用電腦主機有什麼區別? 伺服器的性能更高,硬體支持熱插拔等功能
普通PC可以用作小型伺服器,但訪問量不能太大,同時幾十到幾百人訪問可能還可以,多了就慢死了
問題三:伺服器和家用電腦有什麼區別? 伺服器主要考慮的就是穩定..其他在其後..
下面拉過來點內容.你喜歡看呢.就看.不喜歡看呢.就算了..
伺服器主要應用於企業和個人的工作中,和家用的台式機不同,伺服器的任務是保證任何時候用戶都能夠通過終端順利訪問伺服器,並傳輸和共享伺服器中的數據。因此,伺服器最重要的並不是高速和高性能,而是高穩定性,即長時間正確運行的能力。而台式機主要用於個人的簡單應用和家庭娛樂,因此更注重性能。
主板是將一台機器的配件整合為一體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們就從主板入手,了解一下伺服器和台式機最大彎帶的不同之處。
台式機主板,就是應用於PC的主板,採用的是台式機晶元組,只支持一顆處理器運行,內存最大隻能支持4GB,而且一般不支持ECC技術,普通的機箱電源就可以滿足要求。存儲介面一般採用IDE或SATA介面,一部分較高檔的主板支持RAID0、1磁碟陣列技術。帶有整合的網卡晶元,有低檔的10/100Mbps自適應網卡,也有高檔的千兆網卡,但只是單Wan口,大多不支持負載均衡。
高端台式機主板
伺服器主板是專用於伺服器的主板產品,板型較大,使用專用的伺服器機箱電源。盡管一些低端的入門級伺服器產品也會採用高端台式機的晶元組,但中高端產品則都會採用專用的伺服器晶元組。伺服器主板最重要的是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其次才是性能,這是和台式機主板最大的不同之處。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伺服器和台式機的應用不同之處。因為伺服器一般都要滿足每天24小時、每周7天的滿負荷運行,因此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一點。
低端伺服器主板
由於伺服器主要工作是數據處理,每天處理的數據量非常龐大,需要採用多個處理器並行處理,因此伺服器中經常安裝2、4、8等多顆處理器提高數據的處理速度;多處理器一般用於高負荷高速度的資料庫處理等。為適應長時間,大流量的高速數據處理任務,在內存方面,伺服器主板能支持高達十幾GB甚至幾十GB的內存容量,而且大多支持ECC內存以提高可靠性,部分高檔伺服器內存還支持Registers技術,這些是台式機主板無法相比的。
從主板的區別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伺服器與台式機的不同之處,內存是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台式機使用的普通內存大家經常可以見到,像DDR 600和DDR2 800這樣的高檔台式機內存注重低延遲和高頻率,但是伺服器內存注重的是穩定、可靠。如同之前講的,對於伺服器來說穩定才是一切,因此伺服器使用的通常是ECC和REG ECC內存,這些內存不追求高頻率和低延遲,而是通過糾錯技術和不死機重起使伺服器更加穩定、可靠地長時間運行,保證用戶能夠更快、更好地訪問和共享伺服器中存儲的數據。
普通台式機內存
ECC內存因為要滿足效驗糾錯的需要,加入了一顆ECC效驗顆粒,由於採用的是TOSP封裝,使得伺服器內存從外觀上看去每面有9顆內存顆粒。在內存中ECC能夠容許錯誤,並可以將錯誤更正,使系統得以持續正常的操作,不會因為錯誤而中斷,且ECC具有自動更正的能力,可以將錯誤位查出並將錯誤修正。當然在糾錯時系統的性能有著明顯降低,不過這種糾錯對伺服器等應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伺服器內存
而Register技術主要是調整時鍾信號,保證內存之間的信號同步,提高驅動能力。Register IC內存條底部較小的集成電路晶元(2-3片),起提高驅動能力的作用。伺服器產品需要支持大容量的內存,單靠主板無法驅動如此大容量的內存,而使用帶Register的內存條,通過Register IC提高驅動能力,使伺服器可支持高達32GB的內存。
因為......>>
問題四:伺服器用的寬頻和家用寬頻有什麼區別 一、寬頻就是寬頻,沒什麼區別。
二、ADSL分配的是公網IP。
三、卡不卡取決於伺服器的訪問量和你的寬頻質量。
四、VDSL撥號獲取的ip不是固定的,接伺服器的話需要申請動態域名解析。
問題五:伺服器與家用電腦主機的區別 其實就普通伺服器和家用機沒有什麼區別,當然伺服器在某些方面(如:運算能力、處理速度等)通常比家用機更優,而某些方面(如:顯示質量、操作系統界面等)反而不如家用機,因為伺服器的主要功能是為其他客戶機提供服務,而家用機則偏重個人娛樂,所以導致了不同方面的優劣了。通常家用機也可以作為普通伺服器使用,不過某些方面的性能就不是很理想了。 但大型伺服器通常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應用場合(如:銀行伺服器、通信伺服器等),其體系結構通常和家用機相差較大,甚至兩種類型的機器的指令都不兼容,意味著需要單獨開發應用程序。 再說說操作系統的選擇吧,通常伺服器選的伺服器版的Windos(如:Win2000、Win2003、Win2008等)或其他操作系統(如:Linux,Unix等);而家用機則用得比較多的就是Windows(如:Win98、WinXP、Vista、Win7等)。其實家用機也能裝Win2003、伺服器也不是不可以裝XP,只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呵呵。
問題六:伺服器CPU和家用的CPU有什麼區別 穩定性:伺服器CPU是為了長時間穩定工作而存在的,基本都是設計為能常年連續工作的,而普通桌面級CPU是按72個小時連續工作而設計的。所以伺服器CPU相比家用CPU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有著天壤之別。所以通常情況下,伺服器是365天開機工作的,而家用電腦在不使用時,我們還是習慣讓他保持關機狀態。
問題七:伺服器電腦跟家用普通電腦有什麼區別 10分 ./...VNzrmK
問題八:伺服器的CPU和一般家用CPU有什麼區別? 有兩種情況,低端伺服器用的是一般家用CPU,用的也是高端家用CPU。
高端伺服器,或稱企業伺服器用的都是伺服器專用處理器,性能很強大,如Intel至強
問題九:小型機伺服器是做什麼用的? 既然是伺服器,那麼就是用來做服務使用的,具體的比如說Web服務、ftp服務、Mail服務等等。
為什麼要選擇小型機來做伺服器,那麼就必須要了解一下小型機。
小型機是指運行原理類似於PC(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但性能及用途又與它們截然不同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它是70年代由DEC(數字設備公司)公司首先開發的一種高性能計算產品。
小型機具有區別PC及其伺服器的特有體系結構,還有各製造廠自己的專利技術,有的還採用小型機專用處理器,比如美國Sun、日本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的小型機是基於SPARC處理器架構,而美國HP公司的則是基於PA-RISC架構;paq公司是Alpha架構。另外I/O匯流排也不相同,Fujitsu是PCI,Sun是SBUS,等等。這就意味著各公司小型機機器上的插卡,如網卡、顯示卡、SCSI卡等可能也是專用的。此外,小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基於Unix的,像Sun、Fujitsu是用Sun Solaris,HP是用HP-Unix,IBM是AIX。所以小型機是封閉專用的計算機系統。使用小型機的用戶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專用伺服器的高速運算能力。
現在生產小型機的廠商主要有IBM和HP及浪潮、曙光等。IBM典型機器有RS/6000、AS/400等。它們的主要特色在於年宕機時間只有幾小時,所以又統稱為z系列(zero 零)。AS/400主要應用在銀行和製造業,還有用於Domino,主要的技術在於TIMI(技術獨立機器界面),單級存儲,有了TIMI技術可以做到硬體與軟體相互獨立。RS/6000比較常見,用於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等。
小型機僅僅是低價格、小規模的大型計算機,典型的小型機運行UNIX或者象MPE、 VEM等專用的操作系統。它們比大型機價底,卻幾乎有同樣的處理能力。HP的9000系列小型機幾乎可與IBM的傳統大型計算機相競爭。
在高端小型機一般使用的技術有:基於RISC的多處理器體系結構,兆數量級位元組高速緩存,凡千兆位元組RAM,使用I/O處理器的專門I/O通道上的數百GB的磁碟存儲器,以及專設管理處理器。它們較小並且是氣冷的,因此對客戶現場沒有特別的冷卻管道要求。現在小型機跟中型機跟大型機之間沒有絕對明確的界限了,因為IBM把很多原來只在大型機和中型機上應用的技術都在小型機中實現了。
小型機跟普通的伺服器(也就是常說的PC-SERVER)是有很大差別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型機的高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務性)特性。
RAS是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們反映了計算機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務性三個著名特點,它們的具體含義如下:
高可靠性(Reliability):計算機能夠持續運轉,從來不停機。
高可用性(Availability):重要資源都有備份;能夠檢測到潛在要發生的問題,並且能夠轉移其上正在運行的任務到其它資源,以減少停機時間,保持生產的持續運轉;具有實時在線維護和延遲性維護功能。
高服務性(Serviceability):能夠實時在線診斷,精確定位出根本問題所在,做到准確無誤的快速修復。
關於IBM的小型機的RAS特性,不得不提到IBM eLiza(蜥蜴)計劃。
eLiza 的稱呼最早起源於六十年代中期IBM的一個計劃,即採用人工智慧技術設計一種......>>
問題十:家用PC與伺服器有什麼區別 在CPU處理能力方面
由於伺服器要將其數據、硬體提供給網路共享,在運行網路應用程序時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因此要求CPU要有很強的處理能力。大多數IA架構的伺服器採用多CPU對稱處理技術,多顆CPU共同進行數據運算,大大地提高了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滿足學校的教學、多媒體應用方面的需求。而PC基本上都配置的是單顆CPU,所以PC在數據處理能力上比起伺服器當然要差許多了。如果用PC充當伺服器,在多媒體教學中會經常發生宕機、停滯或啟動很慢等現象。
在I/O性能方面
伺服器採用的冗餘電源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
由於伺服器是網路中的核心設備,因此它必須具備高可靠性、安全性。伺服器採用專用的ECC內存、RAID技術、熱插拔技術、冗餘電源(如圖1所示)、冗餘風扇等方法使伺服器具備容錯能力、安全保護能力。
伺服器需保證長時間連續運行。多長的時間算長時間呢?不同的伺服器有不同的標准。一般來說,對工作組級伺服器的要求是在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每周5天)內沒有故障;對部門級伺服器的要求是每天24小績、每周5天內沒有故障;而對企業級伺服器的要求是最高的,要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要保證沒有故障,也就是說,伺服器隨時可用。而PC是針對個人用戶而設計的,因此在安全、可靠性方面PC要遠遠低於伺服器。如果用PC作為伺服器,在教學應用中出現宕機或發生數據丟失的現象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學校教學及校園網路應用中,經常有許多的用戶同時訪問伺服器,網路上存在著大量多媒體信息的傳輸,要求伺服器的I/O(輸入/輸出)性能要強大。伺服器上採用了SCSI卡、RAID卡、高速網卡、內存中繼器等設備,大大提高了伺服器I/O能力。因為PC是個人電腦,無需提供額外的網路服務,因此在PC上很少使用高性能的I/O技術,和伺服器相比其I/O性能自然相差甚遠。
在擴展性方面
隨著教育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成熟,學校必然會面臨網路設備的擴充和升級問題。伺服器具備較多的擴展插槽、較多的驅動器支架及較大的硬碟、內存擴展能力,使得用戶的網路擴充時,伺服器也能滿足新的需求,保護了學校的設備投資成本。如圖2所示的伺服器主板,具有數量高達8個之多的內存插槽,最高支持16GB的內存,這樣的擴充能力是PC無可比擬的。
伺服器主板上的8個內存插槽
在可管理性方面
從軟、硬體的設計上,伺服器具備較完善的管理能力。多數伺服器在主板上集成了各種感測器,用於檢測伺服器上的各種硬體設備,同時配合相應管理軟體,可以遠程監測伺服器,從而使網路管理員對伺服器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有的管理軟體可以遠程檢測伺服器主板上的感測器記錄的信號,對伺服器進行遠程的監測和資源分配。而PC由於其應用場合較為簡單,所以沒有較完善的硬體管理系統。對於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校來說,選用可管理性強的伺服器可以免去許多煩惱。
為了使您更好地理解伺服器和PC機的區別,請參見附表的對照。在校園網中,雖然高檔PC可以暫且充當低端工作組級伺服器進行工作,但是為了滿足學校應用需求、為了保障您的數據安全,您最好還是選擇專業伺服器。國內伺服器廠商浪潮、聯想、曙光、方正都有專為教育用戶量身定做的教育專用伺服器,這些產品的性價比很高,是教育用戶的理想選擇。
所謂刀片伺服器(准確的說應叫做刀片式伺服器)是指在標准高度的機架式機箱內可插裝多個卡式的伺服器單元,實現高可用和高密度。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板......>>
『貳』 伺服器是做什麼用的
伺服器是用來干什麼的? 20分
伺服器
從廣義上講,伺服器是指網路中能對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果一個PC對外提供ftp服務,也可以叫伺服器)。
從狹義上講,伺服器是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PC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PC有所不同。
也可以說伺服器也是主機.只是配置不同.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伺服器是做什麼用的,具體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機房要用伺服器。
我來給你打個比方,機房好比是一座商城,對外出租門面(伺服器),這些個門面(伺服器)供人開店做生意,有的做nike(網站),有的做adidas(郵件),有的做 *** (游戲)等等等等。唯一不同的是,晚上沒有人去商城,所以商城晚上要關門,而上網呢,沒有限制,通宵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呢,為了客源考慮,伺服器通常是24小時長開的,因為你如果關了,大家就玩不成游戲了,訪問不了網頁了,下載不了電影了。。那麼,孤單寂寞的人晚上做什麼呢?
伺服器和網站有什麼區別呢
你好,我是河南海騰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仝治園,針對你提出的問題這邊為你做一個完整的回答
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伺服器是指一個管理資源並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軟體
網站是指在網際網路上,根據一定的規則,使用HTML等工具製作的用於展示特定內容的相關網頁的 *** 。簡單地說,網站是一種通訊工具,就像布告欄一樣,人們可以通過網站來發布自己想要公開的資訊,或者利用網站來提供相關的網路服務。人們可以通過網頁瀏覽器來訪問網站,獲取自己需要的資訊或者享受網路服務。
關於你提問的建立網站就是建立一個伺服器嗎?可能是您不太清楚伺服器與網站,伺服器是實物,網站只是一種像布告欄的通訊工具。
您的第三個問題,建立網站網站三要素:程序、域名、空間,如果你完成了這個建網站三要素,基本上一個網站就完成了,你在自己的電腦上,用記事本新建一個文件,然後在裡面寫上幾個字如:「第一個網頁」。接著,保持這個記事本文件。然後,把該記事本的名稱修改為123 (注意後綴是即可) 修改後,雙擊,會在瀏覽器里打開一個網頁,裡面是這么幾個字「第一個網頁」。>這是一個最簡單的網頁了。可惜,這個網頁,只能在你自己的電腦上,你一個人看。想建立一個大眾可以瀏覽到的網站需要你
買域名,可以在很多家服務商那邊買到買了域名後,它會提供一個域名管理後台給你。你要保存好這個域名的管理後台地址,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了
買空間,也就是大家天天說的,虛擬主機,(如何選購虛擬主機和伺服器是看你網站訪問量決定的)專門給人家存放網站的地方。購買後,要記住兩個東西:一個是Ftp ip地址,用戶名和密碼。上傳網站時要用。另一個是虛擬主機管理後台的用戶名和密碼。購買、續費、設置404頁面的地方。空間買好後,請通過Ftp,上傳網站程序到空間里。然後,在域名管理後台,域名解析里,把域名解析到網站IP地址。一般過幾個小時後,通過訪問你的網站了。
注意事項
· 選擇域名提供商時,要看其代理的是哪個公司提供的「域名管理系統」。一般國內萬網、新網、中國頻道、商務中國比較有名。如果不明確,可能存在風險。
· 選擇IDC服務商時,基本考核條件有:網速、穩定性和安全設施、是否24小時服務、服務口碑、產品功能、空間大小價格比。
我的回答已經完成希望能幫到你,另外有不明白的隨時可以添加我的Q83095421聯系我咨詢
家用伺服器是干什麼用的?
家用伺服器可以實現你所理解的意思.
並且你家其他的電腦可以安裝硬碟也可以不安裝硬碟.
家用伺服器可以充當你家其他電腦的主機,可以24小時開機(只要空氣流動性好,能保證機體散熱就可以).只要主機是打開的,其他的電腦做為終端機可以隨時打開使用.
系統是安裝在伺服器上的,下面的終端機只是通過網卡發送數據請求,運算功能(所有的程序操作都會需要運算功能)主要是由伺服器完成.數據存儲也是存儲在伺服器上(終端機也可以安裝硬碟,並設置一個盤符,這樣就可以存儲在終端機上).
以此組成了一個家用的無盤網路系統.優點:便於管理(伺服器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台電腦使用並操作,可以管理任何一台終端機的開關機等行為),節約終端機的配置成本(終端機的性能對網路影響比較小,具體配置網上有太多,隨便一搜索就一大堆,你可自行查找.)
缺點:網路狀態不穩定.因為現在家庭用戶的公網IP地址一般是不固定的.造成伺服器的IP也會經常自動變換,而終端機的DNS指向的就是伺服器的IP地址.這會造成終端機經常聯結不上公網,需要重新設置DNS才可以.而且帶寬問題也是一樣無法提高的.你家原來是多少帶寬,現在還是多少.
家用伺服器最大的作用是,如果你家是搞的是智能化的家居,他可以把所有的智能產品連接到一起,組成一個大型的家庭娛樂中心.你可以在伺服器上對所有已經聯結的設備進行設置和指揮(定時開關,自動開關等等),再一個可以實現遠程指揮,只要你設置了遠程服務的允許,你在辦公室可以對自己家的伺服器進行操作.前提是你必須去申請一個固定的IP,而且如果你家終端電腦太多的話,為了保證公網聯結的速度,最好加大帶寬.
如果你不準備搞家居智能化,不建議你使用家庭伺服器進行管理.
想節省資金,任何電腦都可以在設置後充當伺服器的功能.只是運算能力的大小區別罷了.普通的家用機硬碟插槽也夠你用了,畢竟你只有三台電腦,現在的電腦主板上一般都有4到6個SATA介面,一個介面就可以插一塊硬碟.現在最大的SATA硬碟容量是2TB一塊,夠你用了.只是硬碟太大,容易壞道多,數據讀取稍微慢一點.這樣你的終端機不僅僅是節省硬碟的錢(不過你家就3台機器,根本省不到硬碟錢.做為伺服器的硬碟算下來不比你3台終端便宜到哪去),主要是節省終端機的配置價格,可以用比較低的配置就一樣可以運行.代價就是你想打大型的聯網游戲的時候,速度會慢不少.
一般無盤系統主要是大型企業使用,能節省成本同時方便管理(企業主要是辦公,運算速度慢的缺點基本影響不大).網吧也有一部分使用無盤系統,主要是為了省錢,但因為運行速度不行導致客戶減少(現在的游戲運算量太大),很多網吧目前也不願意採納無盤系統.
伺服器是干嗎的?有什麼用?和主機有什麼區別?用在那裡?
本質上沒區別主機也可以當伺服器,伺服器也可以當主機,主要是在配置和使用的區別。伺服器一般都是高運算CPU+大內存+高速網卡+易用性+穩定,而主機CPU沒伺服器要求高,內存一般也就1-2根,網卡也是最普通的。
求採納
電腦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有什麼功能 終端是什麼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耿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伺服器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個人有必要買嗎?
自己家裡用就沒必要買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功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叄』 伺服器有什麼作用(簡單點)伺服器相當於電話通信的什麼設備
一、所謂計算機通信網就是將若乾颱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及傳輸介質互連起來,在通信協議的支持下進行數據通信,以實現資源共享的系統。
二、從硬體方面看,計算機通信網由兩部分組成:
1、資源子網:主機、終端、各種I/O設備等組成,負責全網的數據處理業務,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與網路服務。
2、通信子網:由網路節點(即交換機)及連接它們的傳輸鏈路組成,負責主機或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輸與交換。
三、網路伺服器屬於資源子網的范疇,是指為網路提供服務、進行管理的計算機系統。
上面提到,我們之所以要建設計算機網路,目的是要在各終端用戶間實現資源的共享。而網路伺服器正是網路資源共享和管理的核心!!!
它提供資源和服務,並管理終端用戶對該資源的多重並發訪問。
實際上,用戶依靠不同的伺服器提供不同的網路服務。比如:
文件伺服器:大容量的磁碟供客戶使用,接受客戶提出的數據處理、存取請求。
資料庫伺服器:提供資料庫操作,以資料庫檢索、更新為基礎。
應用伺服器:提供某種特定的服務。(郵件伺服器、游戲伺服器、視頻伺服器......)
計算伺服器:提供科學計算等需要大量計算和特定計算服務。
列印伺服器:接受來自客戶的列印任務,並將列印內容存入列印隊列,送到列印機輸出。
四、在電話通信網中,似乎還真的很難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設備。因為電話網本身在計算機通信中扮演的只是通信子網的角色,僅僅起著信息傳輸和交換的作用。如果真的要比喻的話,我把伺服器和電話查號台做一類比。後者面向所有電話用戶提供查號服務,並且有相應的措施(排隊機)來管理用戶對於查號台的並發訪問。
『肆』 伺服器有什麼功能,用途 ,什麼樣的公司需要伺服器呢希望有個朋友能幫我詳細的講解一下··謝謝
伺服器伺服器是指在網路環境下運行相應的應用軟體,為網上用戶提供共享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英文名稱叫做SERVER。
伺服器既然是一種高性能的計算機,它的構成肯定就與我們平常所用的電腦(PC)有很多相似之處,諸如有CPU(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各種匯流排等等,只不過它是能夠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網路、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應用,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是網路的中樞和信息化的核心。由於伺服器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又與微機(普通PC)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而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上。用PC機當作伺服器的用戶一定都曾經歷過突然的停機、意外的網路中斷、不時的丟失存儲數據等事件,這都是因為PC機的設計製造從來沒有保證過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發生嚴重故障,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難以預料的。但一台伺服器所面對的是整個網路的用戶,需要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它必須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高速以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伺服器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器(SMP)安裝、插入大量的高速內存來保證工作。它的主板可以同時安裝幾個甚至幾十、上百個CPU(伺服器所用CPU也不是普通的CPU,是廠商專門為伺服器開發生產的)。內存方面當然也不一樣,無論在內存容量,還是性能、技術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另外,伺服器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性,還採用了大量普通電腦沒有的技術,如冗餘技術、系統備份、在線診斷技術、故障預報警技術、內存糾錯技術、熱插拔技術和遠程診斷技術等等,使絕大多數故障能夠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得到及時的修復,具有極強的可管理性(man ability)。
通常,從所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來看,我們把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構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我們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伺服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這類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內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主要應用,一般應用在中小公司機構或大企業的分支機構。目前在IA架構的伺服器中全部採用Intel(英特爾)公司生產的CPU,從Intel生產CPU的歷史來看,可以劃分成兩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及現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80486。自80486之後,Intel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重新命名,並進行注冊,因此80486以後的產品形成了Pentium(奔騰)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強)、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賽揚)等。
另一部分是比IA伺服器性能更高的伺服器,即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種RISC型號的CPU一般來講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採用了與普通CPU不同的結構。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等。這類伺服器通常價格都很昂貴,一般應用在證券、銀行、郵電、保險等大公司大企業,作為網路的中樞神經,提供高性能的數據等各種服務。
目前,伺服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外有IBM、HP(惠普)、DELL(戴爾)、SUN等著名廠商,國內有聯想、浪潮、曙光等一線廠商都提供不同級別的伺服器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1.按應用層次劃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和企業級伺服器四類。
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通常只使用一塊CPU,並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內存(如256MB)和大容量IDE硬碟,必要時也會採用IDE RAID(一種磁碟陣列技術,主要目的是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恢復性)進行數據保護。入門級伺服器主要是針對基於Windows NT,NetWare等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可以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列印服務、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圍內完成諸如E-mail、 Proxy 、DNS等服務。
工作組級伺服器
工作組級伺服器一般支持1至2個PⅢ處理器或單顆P4(奔騰4)處理器,可支持大容量的ECC(一種內存技術,多用於伺服器內存)內存,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具備了小型伺服器所必備的各種特性,如採用SCSI(一種匯流排介面技術)匯流排的I/O(輸入/輸出)系統,SMP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可選裝RAID、熱插拔硬碟、熱插拔電源等,具有高可用性特性。適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Web、Mail等服務,也能夠用於學校等教育部門的數字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等。
部門級伺服器
部門級伺服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個PⅢ Xeon(至強)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首先,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此外,結合伺服器管理軟體,可以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當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可保護用戶的投資。目前,部門級伺服器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適合中型企業(如金融、郵電等行業)作為數據中心、Web站點等應用。
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屬於高檔伺服器,普遍可支持4至8個PIII Xeon(至強)或P4 Xeon(至強)處理器,擁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類產品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異的擴展性能和系統性能、極長的系統連續運行時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投資。可作為大型企業級網路的資料庫伺服器。
目前,企業級伺服器主要適用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大型企業和重要行業(如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等行業),可用於提供ERP(企業資源配置)、電子商務、OA(辦公自動化)等服務。如Dell的PowerEdge 4600伺服器,標准配置為2.4GHz Intel Xeon處理器,最大支持12GB的內存。此外,採用了Server Works GC-HE晶元組,支持2至4路Xeon處理器。集成了RAID控制器並配備了128MB緩存,可以為用戶提供0、1、5、10四個級別的RAID,最大可以支持10個熱插拔硬碟並提供730GB的磁碟存儲空間。
由於是面向企業級應用,所在在可維護性以及冗餘性能上有其獨到的地方,例如配備了7個PCI-X插槽(其中6個支持熱插拔),而且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對冗餘風扇、電源以及PCI-X進行安裝和更換。
2.按伺服器按用途劃分為通用型伺服器和專用型伺服器兩類。
通用型伺服器
通用型伺服器是沒有為某種特殊服務專門設計的、可以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伺服器,當前大多數伺服器是通用型伺服器。這類伺服器因為不是專為某一功能而設計,所以在設計時就要兼顧多方面的應用需要,伺服器的結構就相對較為復雜,而且要求性能較高,當然在價格上也就更貴些。
專用型伺服器
專用型(或稱「功能型」)伺服器是專門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功能專門設計的伺服器。在某些方面與通用型伺服器不同。如光碟鏡像伺服器主要是用來存放光碟鏡像文件的,在伺服器性能上也就需要具有相應的功能與之相適應。光碟鏡像伺服器需要配備大容量、高速的硬碟以及光碟鏡像軟體。FTP伺服器主要用於在網上(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進行文件傳輸,這就要求伺服器在硬碟穩定性、存取速度、I/O(輸入/輸出)帶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E-mail伺服器則主要是要求伺服器配置高速寬頻上網工具,硬碟容量要大等。這些功能型的伺服器的性能要求比較低,因為它只需要滿足某些需要的功能應用即可,所以結構比較簡單,採用單CPU結構即可;在穩定性、擴展性等方面要求不高,價格也便宜許多,相當於2台左右的高性能計算機價格。HP的一款Web伺服器HP access server,它採用的是PIII1.13Gbit/s左右的CPU,內存標准配置也只有128MB/256MB,與一台性能較好的普通計算機差不多,但在某些方它還是具有PC機無可替代的優勢。
4.按伺服器的機箱結構來劃分,可以把伺服器劃分為「台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四類。
台式伺服器
台式伺服器也稱為「塔式伺服器」。有的台式伺服器採用大小與普通立式計算機大致相當的機箱,有的採用大容量的機箱,像個碩大的櫃子。低檔伺服器由於功能較弱,整個伺服器的內部結構比較簡單,所以機箱不大,都採用台式機箱結構。這里所介紹的台式不是平時普通計算機中的台式,立式機箱也屬於台式機范圍,目前這類伺服器在整個伺服器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
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有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部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的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母板,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當前市場上的刀片式伺服器有兩大類:一類主要為電信行業設計,介面標准和尺寸規格符合PICMG(PCI In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來還將推出符合PICMG 3.x 的產品,採用相同標準的不同廠商的刀片和機櫃在理論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類為通用計算設計,介面上可能採用了上述標准或廠商標准,但尺寸規格是廠商自定,注重性能價格比,目前屬於這一類的產品居多。刀片式伺服器目前最適合群集計算和IxP提供互聯網服務。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有時也簡稱磁碟陣列(Disk Array)。
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數據備份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備份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速度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動數據備份。
RAID技術的兩大特點: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於這兩項優點,RAID技術早期被應用於高級伺服器中的SCSI介面的硬碟系統中,隨著近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PC機的CPU的速度已進入GHz 時代。IDE介面的硬碟也不甘落後,相繼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碟。這就使得RAID技術被應用於中低檔甚至個人PC機上成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碟陣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電腦中的RAID卡來實現的。
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但我們最為常用的是下面的幾種RAID形式。
(1)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條帶化)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如圖所示:系統向三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3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我們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三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顯著顯然毋庸置疑。
RAID 0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因此一旦用戶數據損壞,損壞的數據將無法得到恢復。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而對數據安全不太在乎的領域,如圖形工作站等。對於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2)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鏡像),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
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鏡像)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3)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所示: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功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RAID 0+1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倉儲庫房、各種檔案管理等
(4) RAID 3
RAID 3是把數據分成多個「塊」,按照一定的容錯演算法,存放在N+1個硬碟上,實際數據佔用的有效空間為N個硬碟的空間總和,而第N+1個硬碟上存儲的數據是校驗容錯信息,當這N+1個硬碟中的其中一個硬碟出現故障時,從其它N個硬碟中的數據也可以恢復原始數據,這樣,僅使用這N個硬碟也可以帶傷繼續工作(如採集和回放素材),當更換一個新硬碟後,系統可以重新恢復完整的校驗容錯信息。由於在一個硬碟陣列中,多於一個硬碟同時出現故障率的幾率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與RAID0相比,RAID3在讀寫速度方面相對較慢。使用的容錯演算法和分塊大小決定RAID使用的應用場合,在通常情況下,RAID3比較適合大文件類型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視頻編輯、硬碟播出機、大型資料庫等
(5)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以四個硬碟組成的RAID 5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4所示:圖中,P0為D0,D1和D2的奇偶校驗信息,其它以此類推。由圖中可以看出,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數據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
RAID 5可以理解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餘)、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硬碟數量選擇RAID 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硬碟的數量選擇RAID3、RA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