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負荷演算法
① 運動負荷強度演算法
我是體育教師,以前也是專門搞田徑的。
我沒看過原書,從你貼出來的看,我覺得這公式本身,以及對公式解釋都有問題,很模糊。
先不說公式本身了。就拿他那段字
第一,「在練速度耐力時,其100米均速強度和量之比」
「練速度耐力」,這種提法會不會太模糊,練速度耐力我可以安排跑1個800米,2個400米,也可以安排跑4個150米。 是不是都按他公式要求的三個速度跑就是所謂強度跑?
第二,他只提了訓練中量和強度的關系,似乎長時間慢跑就是練耐力,短時間快跑就是練速度。兩者適中就練速度耐力。 卻沒提另一個考慮的重點:訓練間歇時間。
按照書上的說法,
我大強度跑2個200米,每個200米中間休息1個小時。
我小強度跑10個200米,每個200米中間休息10秒。
這樣的訓練效果是否相同,是否都達到練速度耐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此書內容低劣,漏洞百出。
你訓練隊的和體院的學生?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M我討論。
即使你用公式法算出你分段速度了,你訓練時控制不了速度還不是沒用。
關鍵是平時訓練要培養跑的速度感。這種公式演算法適合紙上談兵,不適合實際訓練。
我覺得更好的運用跑完即刻測脈搏,來判斷運動強度。
下面的朋友, 我是一個舉例,映襯那本書的對強度和量解釋的疏忽。
我的意思是 不是跑的快就是強度,訓練數量多就是量。而應該考慮中間休息時間。
② 400KVA變壓器空載電流怎麼計算
400kva以前的變壓器空載損耗是總容量的6%,非晶變壓器空載損耗是總容量的1.98。空載損耗即不變損失。與通過的電流無關,但與元件所承受的電壓有關。空載損耗:當變壓器二次繞組開路,一次繞組施加額定頻率正弦波形的額定電壓時,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稱空載損耗。
計算方法:
變壓器空載損耗計算方法是空載損耗包括鐵芯中磁滯和渦流損耗及空載電流在初級線圈電阻上的損耗,前者稱為鐵損後者稱為銅損。由於空載電流很小,後者可以略去不計,因此,空載損耗基本上就是鐵損。
空載損耗:當變壓器二次繞組開路,一次繞組施加額定頻率正弦波形的額定電壓時,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稱空載損耗。演算法如下:
空載損耗=空載損耗工藝系數×單位損耗×鐵心重量
負載損耗:當變壓器二次繞組短路(穩態),一次繞組流通額定電流時所消耗的有功功率稱為負載損耗。演算法如下:
負載損耗=最大的一對繞組的電阻損耗+附加損耗
附加損耗=繞組渦流損耗+並繞導線的環流損耗+雜散損耗+引線損耗
阻抗電壓:當變壓器二次繞組短路(穩態),一次繞組流通額定電流而施加的電壓稱阻抗電壓Uz。通常Uz以額定電壓的百分數表示,即uz=(Uz/U1n)*100%
③ 怎樣計算用電負荷
計算公式:
主要計算公式有: 有功功率: P30 = Pe·Kd 無功功率: Q30 = P30 ·tanφ
視在功率: S3O = P30/Cosφ
計算電流: I30 = S30/√3UN
(3)過負荷演算法擴展閱讀
計算負荷也稱需要負荷或最大負荷。計算負荷是一個假想的持續負荷,其熱效應與同一時間內實際變動負荷所產生的最大熱效應相等。在配電設計中,通常採用30分鍾的最大平均作為按發熱條件選擇電器或導體的依據。
現行國家標准規定:一般兩居室住宅用電負荷為 4000W,相應的電能表規格為10A,進戶銅導線截面不應 小於0平方毫米,空調用電、照明與插座、廚房和衛生間的電源插座,應該分別設置獨立的迴路。
考慮到近期和遠期用電發展,每戶的用電量應按最有可能同時使用的電器最大功率總和計算。所用家用電器的說明書上都標有最大功率,可以根據其標注的最大功率,計算出總用電量。
④ 6平方電線最負荷
一般照明負荷最簡單的演算法是:
每平米的額定負荷為5安,最大負荷(不能長時間使用,只能短時過負荷使用哈)為10A
所以:6*5=30A(額定負荷)
6*10=60A(最大負荷)
如果:你做設計的話,請查表
⑤ 各規格電線承載負荷怎麼計算
首先要指出的是,承載功率,功率的單位就是瓦,你說的承載瓦數和功率應該是一個東西。根據電流算就行了,電流都是有規定的。計算方式如下:
單相電流計算公式:I=P÷(U×cosΦ)
P-功率(W);U-電壓(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線電流(A)
三相電流計算公式:I=P÷(U×1.732×cosΦ)
P-功率(W);U-電壓(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線電流(A)
一般銅導線的安全截流量為5-8A/平方毫米,鋁導線的安全截流量為3-5A/平方毫米。在單相220V線路中,每1KW功率的電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負載平衡的三相電路中,每1KW功率的電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說在單相電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銅導線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載;三相平衡電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但是電纜的工作電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電流就越小。
(5)過負荷演算法擴展閱讀
電線電纜產品主要分為五大類:
1、裸電線及裸導體製品
本類產品的主要特徵是:純的導體金屬,無絕緣及護套層,如鋼芯鋁絞線、銅鋁匯流排、電力機車線等;加工工藝主要是壓力加工,如熔煉、壓延、拉制、絞合/緊壓絞合等;產品主要用在城郊、農村、用戶主線、開關櫃等。
2、電力電纜
本類產品主要特徵是:在導體外擠(繞)包絕緣層,如架空絕緣電纜,或幾芯絞合(對應電力系統的相線、零線和地線),如二芯以上架空絕緣電纜,或再增加護套層,如塑料/橡套
電線電纜。主要的工藝技術有拉制、絞合、絕緣擠出(繞包)、成纜、鎧裝、護層擠出等,各種產品的不同工序組合有一定區別。
產品主要用在發、配、輸、變、供電線路中的強電電能傳輸,通過的電流大(幾十安培至幾千安培)、電壓高(220V至500kV及以上)。
3、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
該類產品主要特徵是:品種規格繁多,應用范圍廣泛,使用電壓在1kV及以下較多,面對特殊場合不斷衍生新的產品,如耐火線纜、阻燃線纜、低煙無鹵/低煙低鹵線纜、防白蟻、防老鼠線纜、耐油/耐寒/耐溫/耐磨線纜、醫用/農用/礦用線纜、薄壁電線等。
4、通訊電纜及光纖(簡略介紹)
隨著近二十多年來,通訊行業的飛速發展,產品也有驚人的發展速度。從過去的簡單的電話電報線纜發展到幾千對的話纜、同軸纜、光纜、數據電纜,甚至組合通訊纜等。
該類產品結構尺寸通常較小而均勻,製造精度要求高。
5、電磁線(繞組線)
主要用於各種電機、儀器儀表等。
⑥ 計算負荷的負荷計算方法
負荷計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數法、利用系數法、單位指標法等幾種。 需要系數法。用設備功率乘以需要系數和同時系數,直接求出計算負荷。這種方法比較簡便,應用廣泛,尤其適用於配、變電所的負荷計算。 利用系數法。採用利用系數求出最大負荷班的平均負荷,再考慮設備台數和功率差異的影響,乘以與有效台數有關的最大系數得出計算負荷。這種方法的理論根據是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因而計算結果比較接近實際。適用於各種范圍的負荷計算,但計算過程稍繁。 單位面積功率法、單位指標法、單位產品耗電量法。前兩者多用於民用建築,後者用於某些工業建築。在用電設備功率和台數無法確定時,或者設計前期,這些方法是確定設備負荷的主要方法。 除採用以上的方法外,還有二項式法以及近年國內出現的abc法、變值需要系數法等。這些方法有的已被其他方法代替,有的是利用系數法的簡化,還有的實用數據不多,未能推廣。 單位面積功率法、單位指標法和單位產品耗電量法多用於設計的前期計算,如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階段;需要系數法、利用系數法多用於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⑦ 線路負荷的計算方法
三相四線不平衡負荷電流的計算:
三相四線系統中,如果是不平衡的三相負載,那麼它的各相電流及功率只有單相計算,它的單相功率計算公式為P=U相*I相*cos.然後三相功率相加即是總功率。同理反之依據此公式如果知道單相功率也可求得相電流。
單相負荷電流計算方法:
如果是用在單相電熱器具,如電燈、電爐等就是用 功率(W)÷ 電壓(220V)=電流(A)比如100W的電燈,就是用100瓦÷220V=0.46A。
(7)過負荷演算法擴展閱讀
負荷指的是導線、電纜和電氣設備(變壓器,斷路器等)中通過的功率和電流。
該負荷不是恆定值,是隨時間而變化的變動值。因為用電設備並不同時運行,即使同時運行,也並不是都能同時達到額定容量。
另外,各用電設備的工作制也各有不同,有長期、短時、重復短時之分結果並不科學。要麼過大,使設備欠載,不經濟;要麼過小,出現過載運行,導致過熱絕緣損壞、線損增加,影響導線、電纜或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嚴重時,會造成火災事故。
參考資料
網路-負荷
⑧ 電線算負荷怎麼算的
家用的一般是單相的,其最大能成受的功率(Pm)為:以 1.5平方毫米為例
Pm=電壓U×電流I=220伏×22安=4840瓦
取安全系數為1.3,那麼其長時間工作,允許的功率(P)為:
P=Pm÷1.3=4840÷1.3=3723瓦
「1.5平方」的銅線。能承受3723瓦的負荷。
平方X1.83=銅的重量X當時的銅價+橡膠的價格(重量X0.4元/斤)=成本價格+10%的加工費
電纜的價格=製造材料成本+固定費用+稅收+業務費+利潤
製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為理論計算出來的值)
固定費用根據各個公司的情況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工資、管理工資、水電費、修理費、折舊費、房租費、運輸費用。
(8)過負荷演算法擴展閱讀:
一個假想的持續負荷,其熱效應與某一段時間內實際變動負荷所產生的最大熱效應相等。在配電設計中,通常採用30分鍾的最大平均作為按民熱條件選擇電器工導體的依據。
二項式法適用於機加工車間,有較大容量設備影響的干線和分支幹線的負荷計算。但在確定設備台數較少而設備容量差別懸殊的分支幹線的計算負荷時,採用二項式法較之採用需要系數法合理,且計算也較簡便。
⑨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怎麼算
計算課的平均心率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面積計演算法,另一種是點演算法。面積計演算法比較准確,但計算過程較為復雜。點演算法是要求各點數據的平均值。將所測課中各次心率相加,除以測量次數,即得課的平均心率。
1、平均心率計演算法
計算公式是:X= X1+X2+X3+¨+ Xn/n 。
註:X、X2、X3代表課中各次心率數, n代表測量總數。
如根據脈搏測定曲線表中課中脈搏測定數據,用上述公式計算,是平均心率為:
x=(90+96+114+126+114+131+120+138+126+144+132+144+126+156+168+162+156+144+132+108+96)/21=130(次/分) 。
2、運動負荷指數計演算法
運動負荷指數計演算法是在計算出課的平均心率的基礎上進行的。其計算公式如下:
運動負荷指數=課中每分鍾脈搏平均數/課前安靜狀態每分鍾脈搏數。
例如:課中每分鍾平均脈搏數為147次/分,課前相對安靜狀態時每分鍾脈搏數為84次/分,則:運動負荷指數=147次/分÷84次/分=1.85 。
(9)過負荷演算法擴展閱讀:
一般一節課的運動負荷模式有標准型、雙峰型、前高後低型、前低後高型等模式。標准型指運動負荷由小到大逐漸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續一定時間後再逐漸下降。雙峰型指一節課學生承受兩種運動負荷較高的練習。前高後低型主要指課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運動負荷較大,後半部分較小。
前低後高型則與前高後低型正好相反,運動負荷由小變大,如課的前半部分為新授教材——投擲,後半部分為復習教材——連續立定跳遠。任不管採取哪種模式,運動負荷總的調節策略應是高低結合,動靜交替。
通常把正常學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區間確定為120—140次/分之間,而一節課上,將此心率的保持的時間控制在10分鍾以上,並以中等強度和中等量結合的運動負荷為主,兼顧學生的課後恢復。
⑩ 電流整定值怎麼計算 具體計算方法
摘要 您好,1.電流整定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