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計演算法
❶ 當期計列法是什麼意思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當期計列法:也稱應付稅款法,是將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數額,在本期作為應稅項目處理,直接計入本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各期。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❷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巧演算法更易掌握!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很多人任務所得稅費用就是所得額×所得額稅率就行了,其實不然,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所得稅費用的傳統演算法以及一種更容易掌握的巧演算法。
一、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法
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表述為: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一)當期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應交所得稅,應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計算確定。
企業在確定當期所得稅時,對於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不同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所得稅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一納稅調整減少額
(二)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在某-會計期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綜合結果。用公式表示即為: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
(三)所得稅費用
根據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即可計算出所得稅費用,其計算公式為: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二、所得稅費用的巧演算法
從上述准則中規定的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所得稅費用計算過程中既涉及對當期稅前會計利潤按納稅調整增加額及減少額的調整,還包括對應交所得稅按遞延所得稅費用的調整,計算過程比較復雜,不易理解。下面介紹一種計算所得稅費用的巧演算法,有利於對所得稅費用計算的掌握。
(一)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
在計算應交所得稅時,如果不存在永久性差異,只需要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本期發生額就可以了,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本期發生額可以直接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交所得稅=(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額一應納稅差異發生額)×稅率
=(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稅率+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
(二)計算所得稅費用
計算出應交所得稅後,可以利用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模式倒擠出所得稅費用的數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如果為正數,則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如果為負數,則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如果為正數,則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如果為負數,則借記「遞延所得稅負債」,應交所得稅當然要記貸方,其通常情況下的賬務處理模式為:借記「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上述處理模式中,知道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及應交所得稅金額即可倒擠出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三、所得稅費用巧算方法與傳統計算方法比較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為62.5萬元,其中存貨項目余額22,5萬元,保修費用項目余額25萬元,未彌補虧損項目余額15萬元。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為7.5萬元,均為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同產生。本年度實現利潤總額500萬元,2008年有關所得稅資料如下:
(1)2007年4月1日購入3年期國庫券,實際支付價款為1056.04萬元,債券面值1000萬元,每年3月31日付息,到期還本,票面年利率6%,實際年利率4%。甲公司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2008年實際利息收入41.71萬元,稅法規定,國庫券利息收入免徵所得稅。
(2)因發生違法經營被罰款10萬元。
(3)存貨年初和年末的賬面余額均為1000萬元。本年轉回存貨跌價准備70萬元,使存貨跌價准備由年初余額90萬元減少到年末的20萬元。稅法規定,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在稅前抵扣。
(4)年末計提產品保修費用40萬元,計入銷售費用,本年實際發生保修費用60萬元,預計負債余額為80萬元。稅法規定,產品保修費在實際發生時可以在稅前抵扣。
(5)至2007年末止尚有60萬元虧損沒有彌補,其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15萬元。
(6)假設除上述事項外,沒有發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要求:計算2008年所得稅費用金額。
(一)利用巧演算法計算要計算2008年所得稅費用金額,應該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題中已經給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所以應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的期末余額,就可以算出其發生額。
(1)計算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
存貨項目:
存貨的賬面價值=1000--20=980(萬元)
存貨的計稅基礎=10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20×25%=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5-22.5=-17.5(萬元)
預計負債項目:
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80(萬元)
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80-8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8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初余額=80-40+60=10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80×25%=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0-100×25%=-5(萬元)
彌補虧損項目:
遞延所得稅資產年末余額=0×25%=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0-15=-1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沒有發生額,故期末余額等於期初余額。
(2)計算甲公司2008年應交所得稅。
利用上述巧演算法的計算公式可知
2008年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500一國債利息收入(永久性差異)41.71+違法經營罰款10(永久性差異)+存貨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0-22.5÷25%)+保修費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80-25÷25%)+彌補虧損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0-15÷25%)]x25%=(500-41.71+104-
❸ 1增長18%怎麼計算
數量*(1+18%)
增長百分比的演算法就是用增長部分/原來數目*100%,例如原來的數目為100,增長了10,那麼增長百分比就是10/100*100%=10%。如果是計算當期與上期相較的增長百分比,那麼計算方法就是(當期數目-上期數目)/上期數目*100%,例如當期數目為200,上期數目為100,其增長百分比就是(200-100)/100*100%=100%。這種增長百分比計算方法只適用於正數計算,如果出現了負數就另當別論。
增長百分比基本類型
1、同比增長百分比:同比增長百分比通常用於與去年同時期增長百分比相比較,或者與上一時期以及歷史上某個時期相比較,同比增長百分比比較的是增長幅度;
2、環比增長百分比:環比增長百分比一般用於表示本期較上期同一指標的增漲量,這種比較方法能夠較為直觀的看出本期較上期數據是否有增長以及增長比例;
3、定基增長百分比:定基增長百分比是將數個時期的數據與同一個時期的數據相比較,這種比較方法能夠直觀的看出數據在時間軸上的變化,不管好壞都是一目瞭然。
❹ 分別用單利計息法和復利計息法計算當期我國3年
單利:
利息=100×6%×3=18萬
本利和=100+18=118萬
復利:
本利和=100×(1+6%)^3=119.1萬
利息=119.1-100=19.1萬
❺ 所得稅費用如何計算
一、當期計算: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的14%)、工會費(2%)、職工教育經費(2.5%)、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二、確認計量:
企業在計算確定當期所得稅(即當期應交所得稅)以及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的基礎上,應將兩者之和確認為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的所得稅影響。即:
所得稅費用(或收益)=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收益)
三、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應對國家征稅政策,月度所得稅征繳採取月度匯算清繳的方法實現,即多退少補的政策。具體表現為:企業設立一個匯算清繳賬戶,並存入一定的金額,在核算出當期的所得稅時稅款通過匯算清繳賬戶結算,即使後期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也會在下一個會計期間返還或者補全。
❻ 求名義收益率、當期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方法
名義收益率是金融資產票面收益與票面額的比率,是票面利率
當期收益率是債券的年息除以債券當前的市場價格所計算出的收益率
實際收益率=(1+名義收益率)/(1+通貨膨脹率)-1,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貨膨脹率到期
名義收益率僅指在資產合約上標明的收益率。例如借款協議上的借款利率。
當期收益率(Current Yield)是指利息收入所產生的收益,又稱直接收益率,通常每年支付兩次,可以衡量債券某一期間所獲得的現金收入相較於債券價格的比率,佔了公司債券所產生收益的大部分。
ic=當期收益率;Pb=息票債券的價格;C = 年息票利息:ic=C/Pb
實際收益率就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的收益率概念,具體是指資產收益率(名義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差。
近似的計算: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精確的公式如下:
實際收益率=(年利息收入+買賣價差/持有年數)/購入債券價格*100%
所以准確說,實際收益率=名義利率 - 通脹率 - 實際利率×通脹率
理財產品銷售時,常常會出現一個名詞:預期收益率。但理財產品的購買者發現,最終的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並不是一回事。
顧名思義,預期收益率是銀行對於某款理財產品在投資期結束後收益的預計;實際收益率則是投資期滿後投資者實際能獲得的收益。
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的計算分為兩種形式:對於一次性公布收益率的產品來說,銀行會在產品到期後,公布該產品的收益率,扣除申購費用、管理費用等費用(若有)後即為投資者的實際收益。
分多期公布收益率的產品一般設定了幾個觀察日並有幾個對應的收益率。這類產品的實際收益率的計算會參照產品在各個階段的收益率,並按照原來規定的方法計算出實際收益。
預期收益率並不一定等於實際收益率,投資者需自行承擔當投資期滿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的風險。
❼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到底是怎麼算的
壞賬准備是應收賬款的備抵賬戶,期末按期估計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形成准備金「壞賬准備」,計入當期損益,發生壞賬時用准備金沖減「應收賬款」。
壞賬准備賬戶借方登記
(1)發生壞賬是沖減的金額;
(2)沖減多提的准備金;貸方登記按期計提形成的准備金;
(2)已經轉銷的壞賬又收回;
當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當期按應收款項計算應計提壞賬准備金額—(或+)「壞賬准備」科目的貸方(或借方)余額,此公式是估計壞賬損失方法的一種,稱作「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期末按賬戶本身的余額乘以估計壞賬損失率得出當期按應收款項計算應計提壞賬准備金額,
減去壞賬准備以前已計提的貸方金額才是當期實際應計提的金額;如果期末發現計算出的應計提的金額小於壞賬准備的賬面貸方金額,應沖減至當前應計提的金額。
(7)當期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企業應設置「壞賬准備」會計科目,用以核算企業提取的壞賬准備。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應收款項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壞賬,對於沒有把握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計提壞賬准備。
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企業應當列出目錄,具體註明計提壞賬准備的范圍、提取方法、賬齡的劃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
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並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有關各方備案,並備置於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資者查閱。
壞賬准備提取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按上述程序,經批准後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企業在確定壞賬准備的計提比例時,應當根據企業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情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合理地估計。
除有確鑿證據表明該項應收款項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債務單位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付債務等,以及應收款項逾期3年以上),
❽ 當期進項稅額如何計算
當期進項稅額計算方法如下:1)購買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所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
2)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3)購進免稅農業產品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按照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計算公式: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上述公式中的買價,包括納稅人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支付給農業生產者的價款和按規定代收代繳的農業特產稅。
4)從事廢舊物資經營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收購廢舊物資,可以按收購金額和10%的扣除率計算扣除進項稅額。
5)納稅人發生的運輸費用,可以按7%的扣除率計算扣除進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