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搭建linux
Ⅰ 如何在WIN7下進行linux虛擬機搭建
一.安裝VMware
1
以下這是您必備的文件:
1)ubuntu鏡像文件,.iso文件;
2)VMware安裝文件。
操作步驟:
1)首先安裝VMware,在WIN7上搭建一個虛擬環境。
2)在VMware的基礎上,通過ISO鏡像文件,安裝LINUX操作系統。
2
首先,安裝VMware,自然要雙擊VMware的安裝包。經過一點運行之後,便出來這個界面。
點擊下一步
3
繼續點擊下一步之後,會出來如圖界面!
如果你是高手,點擊自定義,如果新手,請點擊「典型」。
(其實無所謂啦,我干軟體好幾年了,還是選擇典型......)
點擊下一步!
4
這里,要選擇安裝路徑。
請記住,不要有中文和空格!
當然,並非說有空格和中文會出什麼問題,但是最好不要有。比如java環境的搭建,就不能有,因為是國外的軟體,人家不認識中文。
為了以後出現莫名其妙的意外,最好不要加。
點擊下一步!
5
1)點擊下一步
(注意:當然,點擊下一步前請注意,他會讓你選擇,比如是否更新之類的,可點可不點,不過建議不要點。)
2)到了這里,就是安裝過程,等待安裝完畢,即可!
(注意:安裝過程,可能會讓你輸入密鑰......咳咳......根據你VMware的型號,網路吧)
6
看,安裝好了~
END
二.搭建LINUX虛擬機
1
雙擊軟體,打開界面,如圖。
開始創建虛擬機。
可以直接點擊主界面:創建虛擬機
也可以:文件-->新建虛擬機
到了這一步,如下圖,仍然選擇「典型」安裝。
然後,點擊下一步
因為我們是通過鏡像文件安裝,所以選擇
「安裝程序光碟映象文件(ISO)(M)」這個選項。
如果是通過光碟安裝,就選擇上面那個
點擊下一步
這里就隨意了,看你喜好。
但是用戶名和密碼別忘記了,這是一個普通用戶,安裝完畢後,你會靠它登錄系統的
點擊下一步
還是那句話,安裝位置,最好不要有中文和空格。
還有,安裝的盤要有足夠大的空間。幾十G不閑少,幾百G不閑多。
點擊下一步
磁碟大小,看你需求,反正20G夠我揮霍了,我就不改了。
當然,你可以改大些。
然後,點擊下一步之後,再點擊完成!
開始安裝了,請點擊:取消更新。
正在安裝中。截個圖給您看看,不需要任何操作。不過安裝是個挺漫長的過程。
OK,安裝成功,如圖所示,為我的登錄界面。輸入之前設定的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登錄了。
這里要在提醒一下各位:
因為大家所有的LINUX版本各不相同,所以安裝步驟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可能在整個安裝過程中,會讓你設置語言、時間等等,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是肯定可以成功的。
如果實在遇到什麼不懂的步驟,不要著急的點下一步,先問網路,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Ⅱ 如何搭建linux源
Linux系統源碼安裝一般由3個步驟組成:
配置(configure)
編譯(make)
安裝(make install)
Configure是一個可執行腳本,--prefix選項是配置安裝的路徑,如果不配置該選項,安裝後可執行文件默認放在/usr/local/bin,庫文件默認放在/usr/local/lib,配置文件默認放在/usr/local/etc,其它的資源文件放在/usr/local/share,如果配置--prefix,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test
#把所有資源文件放在/usr/local/test的路徑中
Ⅲ Linux系統怎麼搭建Linux日誌伺服器
首先需要一台日誌伺服器(如IP地址為10.1.1.1), 然後在Linux操作系統配置並啟動日誌伺服器: 1、編輯「/etc/syslog.conf」; 2、在消息去向處添加「*.Error; authpriv.* @10.1.1.1」; 3、存檔退出重起服務「/etc/rc.d/init.d/syslog restart」
Ⅳ linux伺服器怎麼搭建p
最近要涉及到伺服器的部署,用linux,所以新潮熱血,學了點linux伺服器的部署,配置,搭建,這里總結一下,不為別的,反正是日後留著來回顧一下就夠了,回憶一下大體步驟:
准備食材:
虛擬機:VMware_workstation_full_12.5.2
linux鏡像文件:ubuntu-14.04.1-desktop-amd64.iso
jdk1.8:jdk-8u11-linux-x64.tar.gz
tomcat:apache-tomcat-8.0.39-windows-x64.zip
首先,我需要一台虛擬機來構建自己的linux伺服器,於是搜索網上下載了VMvare,有很多,下了個最新的試試,感覺不錯,然後,再下個linux鏡像文件,在網上搜索下,虛擬機的安裝教程,一步一步的裝上,這里用了兩三天,主要是軟體問題,找了好多路子,但回頭一看,就用網上什麼系統之家,腳本之家,或者推薦的就行,從CSDN下載的一個也用不了,浪費了好多積分,讓我對它失望了一點,本來以為它是萬能的,不過沒事,路子多。也搜了好多文章,遇到點問題,如:系統不兼容,版本不匹配啥的,反正不好使就從來,一步一步,最後可算安成了,初次欣喜。
然後就是接下來重要的了,linux系統有了,可以先下個linux命令文檔,先敲一敲,因為我主要就是部署一下,也不用太多的命令,所以就學幾頁就不往下看了,以後有機會可以繼續看看。
熗鍋准備:先安裝個jdk,用得1.8,最新的,不過版本不重要,除非項目需要的jdk版本高,安裝好的linux很全,裡面的瀏覽器就可以下,注意是linux for jdk,要不然可不行。然後新建一個java文件夾在根目錄的(這里的根目錄要通過cd 再接/usr/進入,而不是home/xxx,可以通過pwd查看當前所在路徑)/usr/下,用來放置解壓後的jdk文件,這里因為後綴名是tar.gz所以直接用tar -xf 命令解壓,命令都是最簡單的,具體的中間-xf可以網路一下,不做詳解。
切菜:配置JDK的環境變數,這里用了點時間,因為感覺這個有點別扭,跟windows下不一樣,配置環境變數需要注意,自己的用戶可能沒有許可權,需要使用root許可權,而我剛開始許可權密碼不知道,就通過sudo passwd設置一下初始密碼,然後通過su root輸入密碼才進去的,當然密碼是看不見的。進去之後,到/etc/文件夾找到profile文件,通過文件編輯命令vi profile在文件的末尾加上變數參數:
JAVA_HOME=/usr/java/jdk1.8.0_11
PATH=$JAVA_HOME/bin:$PATH
CLASSPATH=.:$JAVA_HOME/jre/lib/rt.jar:$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這里是有不同,不用懷疑,比如說那個PATH,加進去之後:wq保存退出,然後可以查看一下,echo $PATH查看PATH,這時是沒有配上的,需要命令:source profile激活一下,把環境變數保存在profile里需要每次進來都要通過source激活一下,如果想只看不編輯文件的話可以輸入cat+文件名來查看。
炒菜:這下可以把下好的tomcat解壓到自定義的一個文件夾里了,我的是home/pengyy/tomcat/下,到config文件里修改一下埠號,vi命令編輯server.xml,裡面後來啟動的時候8005那個埠有沖突,我直接改了8088,然後又把http請求的埠改成了8001,OK,tomcat配置完成,沒什麼過多的步驟。
上菜:將一個完成的web項目打成war包,放在tomcat下的webapps里解壓,網上說,tomcat啟動情況下,放進去可以自動解壓,不過我的沒發生,不知道為啥,所以就人工解壓了,新建個文件夾,和項目根路徑相同,然後用jar -xvf xxx.war 命令解壓,不過如果報jar命令沒有找到,則是因為jdk環境變數,沒有激活的原因,這個地方我卡了好久,因為jar命令是基於jdk里的,除非你用unzip命令解壓,unzip命令的好處可以解壓並新建文件夾。不過我用著不好使,所以就用jar了,是麻煩了一點。
開吃:進入到tomcat下的bin目錄,輸入命令啟動:./start.sh&,終止命令是./shutdown.sh&,按TAB鍵時可以提示的哈,其實(./)是當前路徑的意思,可以不加&,如果加了,啟動或終止完事需要按ctrl+c返回到命令行。這樣項目就啟動了,可以查看日誌,去tomcat的logs目錄底下查看catalina.out日誌文件,可以通過cat查看文件命令,也可以tail -f(倒數多少行可以為數字) catalina.out來查看。如果埠號被佔用,可以用命令lsof -i:埠號 來查看埠號被佔用的進程號,或者停止該進程,或者修改tomcat的埠號都可以。而當你不確定是否終止了哪個項目的時候,可以通過輸入命令ps -ef|grep java來查看一下是否有在運行的項目,通過kill -9 進程號就可以幹掉哪個正在運行的項目了。最後通過ifconfig或者ip命令獲取虛擬機的Ip地址,在主機上通過ip+埠號+項目根路徑的方式訪問即可。
吃後感:感覺已經很詳細了,雖然有點啰嗦,但因為第一次寫,不僅是為了回顧一下,也是為了練練自己的總結能力,如果有太多錯誤的地方請及時指出,我會多加修改的,通過這次學習,感覺自己得到的好處真的不少,以前對這真是一竅不通,但,從安裝到遇到問題,到解決,到最後成功運行,幫助自己了解了太多的細節和不懂的地方,也許不是那麼精通,但已經比以前進步太多了。希望所有人都不只是去看一個東西,要多實踐才能往前走得更遠,加油!小小程序員。
附加甜點(命令):
cat(查看文本),
vi編輯文本命令:a(在字元右側插入),i(在字元左側插入),:wq,ZZ(保存退出),:q,q!(不保存退出) :w(保存繼續編輯),ctrl+F(翻頁),/字元(向後查找),?字元(向前查找),:!bash(退出,執行命令,exit返回繼續編輯),x(刪除單個字元),dd(刪除正行),u(回退修改)
mv file fileFolder(移動文件)
cp file fileFolder(復制文件)
rm -rf/f file(刪除文件夾/文件)
ls(查看文件目錄)
ls -a(查看所有文件包括隱藏)
ll(列出所有文件包括許可權等內容)
Ⅳ 《Linux伺服器搭建實戰詳解原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Linux伺服器搭建實戰詳解原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L8nT4QSGFuwA2irmZuARw
簡介:本書首先對Linux操作系統進行了相關概述,並講解了安裝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相關知識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的GNOME和KDE兩種桌面管理器。然後介紹了在Linux操作系統中各種常用服務的配置管理方法及其相關應用,包括ftp服務、電子郵件服務、Web服務、DHCP服務、DNS服務、代理服務、Samba服務、NFS服務、LDAP目錄服務、SSH服務及MySQL資料庫服務等。同時本書還加入了常用的網路管理知識和基礎的系統管理知識,包括Linux操作系統的網路連通性測試、網路管理、軟體基礎管理、軟體包高級管理、用戶和進程管理、Linux文件系統及磁碟管理,以及Linux操作系統安全管理。
Ⅵ Linux的網路服務功能十分強大,簡述可以利用Linux搭建哪些服務
你看我隨便一復制就有這么多,太多了
第10章 使用Apache服務部署靜態網站。
第11章 使用Vsftpd服務傳輸文件。
第12章 使用Samba或NFS實現文件共享。
第13章 使用Bind提供域名解析服務。
第14章 使用DHCP動態管理主機地址。
第15章 使用Postfix與Dovecot部署郵件系統。
第16章 使用Squid部署代理緩存服務。
第17章 使用iSCSI服務部署網路存儲。
第18章 使用MariaDB資料庫管理系統。
第19章 使用PXE+Kickstart無人值守安裝服務。
第20章 使用LNMP架構部署動態網站環境。你試試看吧 看看《Linux就該這么學》 裡面有個專欄是 Linux命令大全(手冊
Ⅶ 在Linux搭建測試環境一般步驟是怎麼樣
首先是准備工作,需要提前獲取集成環境安裝包(如LNMP)、項目部署包、項目部署說明文檔;其次是安裝集成環境(一般用來集中式安裝資料庫和web伺服器);最後是部署項目(將解壓後的項目文件復制到制定的web伺服器訪問目錄下)。可以了解一下黑馬程序員的軟體測試課程,裡面講的非常詳細。
Ⅷ 用linux搭建伺服器
200分是沒人給你乾的,200元估計都沒戲……
建議你自己翻翻網上的帖子。
第一個問題直接上 samba 吧,不過自動分類管理是沒見過的,這需要專門找軟體實現。讓員工自己人肉分類吧……
第二個目前來說只能放棄新浪企業郵箱(除非你把公司搬到新浪的機房……),不過你的企業郵箱如果有自己的域名,那麼新建一個郵件伺服器還是很容易的。隨便找個企業伺服器版 Linux ,裡面的文件共享,郵件伺服器軟體都准備好了。
你直接找個文章照著文章裡面說的內容就能建了。
郵件方面我建議你選擇安裝一個好用的 webmail 程序,這種開源代碼還是很多的。大家用起來方便,管理也方便。
印象里國內有個開源的 webmail 項目,有安裝後就是郵件伺服器的安裝盤提供。你在他的基礎上裝個 samba 伺服器程序就行了。
-----------------
完全可以,但實際需要有人會做。以及數據、應用的轉移成本問題。
Ⅸ 如何搭建Linux系統中的網路管理系統,只需要搭建一個最簡單的就好
進入新安裝好的Linux虛擬主機管理系統的X窗口界面,你已經能夠在滑鼠的幫助下遍歷Linux桌面豐富的應用軟體了。不過,如果你想更改當前的配置,或者為了可以讓Linux更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花一點時間作一些適當的調整,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桌面上右擊滑鼠,選擇「新的終端」,就可以在桌面打開一個新的終端窗口(界面和功能類似於Windows中的DOS窗口),在其中執行終端命令是一種非常實用快捷的方式。
鍵入setup命令啟動文本模式的設置工具,可以對包括用戶帳號的驗證方式、防火牆、鍵盤、滑鼠、網卡、列印機、系統服務進程、音效卡、時區、顯示器等進行重新配置。進入X Window後,點按「開始/系統設置」或者「開始/首選項」菜單,也可以對包括多種網路伺服器、安全級別、語言以及顯示器的解析度、刷新率、顏色等系統屬性進行設置。
下面是一些對於新手來說較為常見的問題,大家可以據此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系統作進一步的調整。
(一)進入Linux的初始帳號和密碼以及忘記根密碼的解決方案
如果在安裝的時候沒有添加其它用戶,就只能使用根用戶登錄,帳號為root,密碼使用系統安裝時用戶設置的密碼。如果忘記了root用戶的密碼,可以採用單用戶模式進入系統,再使用passwd命令更改根用戶的密碼。要在LILO啟動模式下進入單用戶模式,可在出現lilo:提示符時鍵入「linux 1」或「linux single」(圖形LILO可按Ctrl+x組合鍵切換到文本方式);在GRUB啟動模式下,選擇相應的Linux啟動選項,按e鍵,然後再選擇通常的啟動系統核心位置(如「kernel /vmlinuz-2.4.18-3 ro root=/dev/hda2」),再按e鍵,進入命令行狀態,在後面加上single參數(如「kernel /vmlinuz-2.4.18-3 ro root=/dev/hda2 single」),回車後,按b鍵啟動系統。以單用戶模式進入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時,無需輸入以前的密碼,並且可以使用passwd命令重新設定新的root用戶密碼。
(二)獲取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幫助命令
幾乎所有的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命令都帶有man page(幫助頁面),例如使用「man ls」命令就可以查看列目錄命令ls的詳細文檔。Red Hat 9.0也提供了部分命令的中文幫助文檔,你可以使用「ls --help」來獲得命令的幫助信息。來自GNU項目的工具軟體的在線幫助手冊多以info文件的形式存在,用戶可以使用info命令調用GNU的超文本幫助系統。此外,用戶也可以直接打開系統菜單/幫助電子文檔手冊(圖help)。另外,用戶還可以在http ://www.linuxforum.net/網站維護的一個「中文man page計劃」中,下載安裝經由眾多的Linux愛好者翻譯過來的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命令的中文幫助文檔。
(三)改變LILO、GRUB的默認啟動順序
編輯LILO的配置文件/etc/lilo.conf,更改「default=dos」值後存檔退出,或者使用命令「lilo -D dos」(以上兩種方式都是將標識為dos的操作系統設置為默認啟動系統)。
GRUB是一個免費的多功能啟動系統控制器,其配置文件為/boot/grup/menu.lst,其中的default值以0、1、2…表示默認啟動隨後的第1、2或第3個操作系統,修改default的值就可以更改系統的默認啟動順序了。
(四)圖形界面和文字界面啟動系統方式的切換
編輯/etc/inittab文件,將其中「id:5:initdefault:」一行中的5改為3,重啟系統即可。反之,將3改成5則表示選用圖形界面啟動方式。
(五)在Red Hat Linux中使用五筆輸入法
可能是因為版權的原因,Ret Hat 9.0自帶的miniChinput中文輸入法中沒有收入五筆輸入法,不過我們可以手工升級程序的最新版本。首先用「rpm -e miniChinput」命令刪除當前的miniChinput,然後到miniChinput軟體的網站http ://minichinput.sourceforge.net/下載最新的軟體版本,使用「rpm ivh <文件名>」完成安裝,重啟進程後,就可以使用集成在其中的念青五筆輸入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