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跑速
『壹』 跑步配速怎麼算
配速是在馬拉松運動的訓練中常使用的一個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種,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時間。比如:如果甲在標准跑道上跑一圈(400米)需要3分鍾的時間,那麼甲每跑一千米就需要7分30秒的時間。這也就是甲的配速7分30秒。
2、配速的作用:
馬拉松運動講究勻速,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很多跑步愛好者很注意控制速度。他們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每個人的差別不是太大),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時跑步的時候就要注意計時,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系起來。當然也可以在訓練和比賽時使用運動手錶或手機里的運動軟體,這些手錶或軟體有GPS定位功能,根據GPS的數據直接算出跑步者的即時配速,供跑步者調節自己的跑步速度。
跑步的方法有很多,每種方法都有自己固定的強度,但是由於跑友們的能力不同,這個固定的強度就需要因人而異,很多初跑者並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究竟該用什麼樣的配速跑步。每一個跑步的老手都知道,跑步的能力強弱並非看一個人跑的有多快,而是看他跑步過程中配速的控制能力。正確的配速可以幫我們降低身體的負擔,同時達到最大效率的燃脂效果。那,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跑步的最佳配速呢?
配速:跑步的節奏
在說最佳配速之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配速的概念:
配速,每跑1公里/1英里(國內通常指每公里)所需時間,用來形容速度的快慢,用時間單位來表示,一般以「X分X秒」來描述。
對於經常跑步的人來說並不難理解,但對於剛開始跑步的小夥伴來說,可能就有點疑惑了,要了解跑的快慢,用速度就行啦,為什麼還要造一個配速的概念出來?
雖然兩者都是描述跑步快慢的,但速度是單位時間內經過的距離,而配速則是單位距離所消耗的時間。採用配速的原因在於,在日常跑步或一般的長跑比賽中,跑者的跑步距離一般是固定的,以公里或英里為單位,用配速來描述快慢可以讓跑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自己跑完1公里/英里的距離,從而來估算跑完全程所需的時間。
比如一個人跑10公里用了1小時5分鍾,那麼他的平均配速就是6分30秒,也可以省略單位記為配速630。不過,配速並不需要我們去費心計算,可以通過手機APP結合手環數據測得。
不同人群的參考配速
了解完什麼是配速之後,我們來聊聊最佳配速。無論對於減肥還是想增強體質的人來說,跑步速度都不易過快,過高的跑步強度會增加無氧代謝的比例,反而燃脂的效率,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進而引起肌肉損傷、酸痛等結果;而如果跑得太慢,又很難達到期待的鍛煉效果。
因此,控制好跑步時的配速,是每個想通過跑步改善身體狀況的人必學的一課。而由於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在選擇配速的時候,要根據實際的身體狀況來確定。
『貳』 跑步配速是怎麼算的
跑步的配速計算方法就是,用跑步的總時間除以跑步的公里數,得出的就是配速。
比如五十分鍾跑了十公里的話,配速就是五分鍾,這是最簡單的計算方法。通過了解了這些,平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配速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做到心中有數,科學運動。
跑步配速注意事項
(1)如果是5000及以下的比賽,目標速度應該是比較快的,必須要讓你的全身肌肉做好准備。短距離快速間歇跑能有效幫助你在比賽中堅持目標速度。
(2)長跑賽事(以小時計算,如半程、全程馬拉松),就不能用快速跑的方式了。在比賽中你可以將前幾公里算作熱身准備。
(3)不光是比賽,在日常的跑步訓練中,也有很多人會不經意中「走調」,即速度忽快忽慢。當然在實際比賽中,受到地形的影響,如爬坡、下坡連續彎道等,對速度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4)最忌諱的是以加速突然趕上,而後又逐漸慢下來,這樣的後果是,你的身體也會越來越疲憊,被別人趕超的可能性增加。
『叄』 跑步配速是怎麼算的
配速=時間/路程。
配速就是每跑1公里/1英里(國內通常指每公里)所需時間,用來形容速度的快慢,用時間單位來表示,一般以X分X秒來描述。比如一個人跑10公里用了1小時5分鍾,那麼平均配速就是6分30秒,也可以省略單位記為配速630。不過,配速並不需要去費心計算,可以通過手機APP結合手環數據測得。
因此控制好跑步時的配速,是每個想通過跑步改善身體狀況的人必學的一課。而由於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在選擇配速的時候,要根據實際的身體狀況來確定。
(3)演算法跑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時跑步的時候就要注意計時,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系起來。當然也可以在訓練和比賽時使用運動手錶或手機里的運動軟體,根據GPS的數據直接算出即時配速,供用戶調節的跑步速度。
跑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跑步的配速,並且通過實際訓練不斷做出調整和加強,最終通過跑步訓練,實現高效安全地燃脂減肥。
『肆』 人跑步的速度多少公里每小時
如果你是以10公里/小時跑步速度計算的話,5公里的長度需要30分鍾才能跑完。如果你是以5公里/小時跑步速度計算的話,那麼5公里需要跑1小時左右。
所以,5公里需要耗時多久,這是由你的跑步速度決定的。一般進行跑步訓練的人,大都是以慢跑為主,跑速一般控制在8-1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5公里需要30-40分鍾來完成。
有人說跑步會讓小腿變粗?這個說法是真的嗎?其實,這主要看你的跑步速度。不同的跑速,對自身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跑步可以分為快跑跟慢跑,快跑屬於無氧運動,主要是鍛煉肌肉的運動,容易讓你出現小腿肌群,你看看短跑選手的身材就知道了。
而慢跑屬於有氧運動,主要是鍛煉心肺,提高卡路里消耗的運動,長期進行慢跑訓練可以幫你消耗脂肪,讓雙腿慢慢變得纖細起來,你看看馬拉松長跑選手就知道了。
『伍』 問跑步的配速公式是怎樣計算的
配速是針對長跑來說的,對短跑和中跑是不採用這個概念的。
馬拉松運動講究勻速,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很多跑步愛好者很注意控制速度。他們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每個人的差別不是太大),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呼吸節奏:
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採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
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並形成習慣後,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採用鼻子吸氣。跑步時採用鼻子呼吸並與跑步節奏相協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跑步
『陸』 跑步和心率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心率和跑步的關系
心率在跑步過程中,反映了跑步的強度、性質、能量代謝和氧氣消耗、乳酸積累及機體的疲勞與恢復等等。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心率作為跑步的計量標准,以控制跑步的強度、密度和量,使跑步鍛煉實現科學化,達到最佳效果。
現將鍛煉者在跑步運動中,心率變化所反映的相對應的運動強度、運動強度分類、能量代謝、耗氧量、血乳酸含量、跑步屬性與應用以及跑步中的自我感覺等等。
一、心率在跑步運動過程中的作用及身體影響。
1)心率:120-130次/分
能量消耗:6-7.5大卡/分,消耗百分比:40-50%,血乳酸含量:2-3mg分子/L,運動類型:有氧,運動強度:小,運動強度百分比:40-50%,運動呼吸:輕松自然;
2)心率:140-150次/分
能量消耗:8.5-10大卡/分,消耗百分比:60-70%,血乳酸含量:3-4mg分子/L,運動類型:有氧,運動強度:中,運動強度百分比:60-70%,運動呼吸:喘氣但能控制;
3)心率:160-170次/分
能量消耗:11.5-12.5大卡/分,消耗百分比:80-90%,血乳酸含量:4-7mg分子/L,運動類型:有氧+無氧,運動強度:大,運動強度百分比:60-70%,運動呼吸:喘氣且有累感;
4)心率:180次/分
能量消耗:14大卡/分,消耗百分比:100%,血乳酸含量:7-10mg分子/L,運動類型:無氧,運動強度:極限,運動強度百分比:100%,運動呼吸:急促難受;
二、心率區間對跑步運動效果的作用。
A)最大心率:50-60% 熱身放鬆區
此區間的配速比較輕松,適合跑步熱身或跑後恢復,讓肌肉從緊張逐漸放鬆狀態。
B)最大心率:60-70% 燃燒脂肪區
此區間的配速相對比較慢,適合慢跑長跑訓練,也是燃燒脂肪最好比率的區間。
C)最大心率:70-80% 糖原消耗區
此區間配速慢慢加快,雖然也會繼續燃燒脂肪,但主要供能的是碳水化合物。所以此區間的跑步訓練是糖原消耗,也是很好的有氧訓練,適合提高體能訓練,也是更好的提升配速訓練。
D)最大心率:80-90% 乳酸堆積區
當訓練提升到一定程度時,要再提高就越來越難了,這就需要增加訓練強度,從有氧轉為無氧,乳酸堆積量增加。此區間適合提升高強度與高速度的能力。
E)最大心率:90-100% 身體極限區
運動強度過大時,糖原會逐漸耗盡,無法再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這時,身體就會處於負擔狀態,體力不支,心肺負擔,無法長時間堅持,也會面臨著運動受傷。
了解完心率,所以可以的話建議大家,還是要佩戴心率表,在跑步運動中可以監測心率。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心率來調整跑步運動中的強度了。從初跑者,到專業跑者,一定要懂得循序漸進,慢慢訓練提升自己的體能及強度,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地跑,否則就容易受傷。
『柒』 10公里區間測速80公里每小時需要跑多長時間,計算方法!如果90公里每小時呢
60除以80公里是分鍾0.75公里,也就是每分鍾跑750米,10公里是10000米 也就是總長度一萬米,除以每分鍾的750米,13.3分鍾 應該是這么個演算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