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性能指標

資料庫性能指標

發布時間: 2022-09-05 08:33:17

『壹』 資料庫的性能方面的東西

1.應該是根據所建立信息系統客戶的人數、預算的總數據量、平均訪問量選擇資料庫。
2.性能指標就比較多了,你可以考慮一下資料庫的可移植性(適用於不同的操作系統平台),資料庫的並發性(同時操作一條數據或者一張表時數據的鎖定方式),還有就是資料庫的恢復能力(在出現異常數據能夠最快完成恢復及備份的時間)。 --還有安全性,這個也很重要

300個人左右的b/s系統我推薦db2,並發性比sqlserver高,你要用常用的話甲骨文也可以,一般c/s系統都用sqlserver(中),access、mysql(小)

如果要說特點,真的是太多了,10000個字都不夠寫,你如果要買他們的產品,可以上網站或者找售前幫你

價格的話:sqlserver正版的大概就是10來萬,db2要買服務,基本一年是15萬到20萬(基本服務),面向的應用我上面說了,b/s系統適合db2和甲骨文

這個性能是無法度量的,還要看你應用的情況,db2的應用最大的數據量理論上可以上億,只要你資料庫設計得合理,軟體可以不要錢,基本服務一年是15到20萬,不包括數據倉庫,軟體就是靠的增值服務,但是你不買服務就沒有技術支持,而且商用的話你也有風險

如果你非要把其他搜到的東西列在這里,什麼具體性能指標也沒什麼意義,還不如看ibm的db2白皮書,以我的經驗來看,你應用在300個人在500個人的在線量,百萬條數據,同時訪問資料庫,用db2不存在什麼大的負載,非要說什麼特點的話,就是一個字貴,db2的硬體的要求比較高,最好能上存儲.

sqlserver存在一些安全性問題,而且大多數都運行在windows平台,對安全性的要求都不一樣,你去了解一下aix就知道了

『貳』 mariadb 資料庫性能測試包括哪些指標

吞吐量,並發量,交易數,可以委託第三方測試機構,我們公司的測試都是精靈雲測幫我們弄的。

『叄』 影響資料庫性能的因素

影響資料庫性能的因素
對於資料庫愛好者們,資料庫底層的各種細節,內幕,等待事件,隱藏參數等津津樂道,對於調整好一條SQL語句使之在查詢優化器/查詢引擎下能高性能運轉具有巨大的滿足感成功感,彷彿自己掌握了天下最有價值的真理,駕馭了天下最有難度的技術。但對於設計和開發出這個資料庫系統的人來說,他們看到此情此景,只好躲在一邊偷偷的笑了。那麼問題來了,使用別人資料庫的人被稱為大師(如:OCM),那麼自己寫出一個資料庫來的人又該稱為什麼呢?到底誰才是真正的高手呢?
資料庫系統優化中的一些觀點:
「系統性能出現問題進行優化,一定要深入了解資料庫內部參數、等待事件、Latch、緩沖池、trace文件、查詢/優化引擎等底層細節。」
這種觀點往往出自資料庫「高手」,這部分人以了解資料庫底層實現細節而感到非常驕傲。但是從優化角度講資料庫的等待事件、Latch等指標高等等都只是問題的表象,懂得底層細節和內幕固然是好。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往往是在應用層進行優化。
「只要系統參數調整了,性能就能提高。系統優化應該調整那些參數…」
這種觀點往往出自於一些偏運維和應用層的DBA,迷戀參數配置來調優。
調整系統參數是非常重要的,但不一定能解決性能問題,否則就不會有去IOE了,問題可能性最大的還是應用設計和開發問題。
同理,很多運維人員和系統架構師比較迷戀「Linux系統調優」。認為對「文件句柄數、磁碟子系統…」那些做了優化,就能提升整個應用系統的性能。其實不然。有些場景下,針對業務特點和應用類型做操作系統調優是能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大多數時候往往提升並不明顯。所以最關鍵的還是找出瓶頸所在,對症下葯。*/
「系統性能問題需要從架構上解決,與應用開發關系不大。」
系統性能與各個層面都有關,架構很重要,但應用開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影響資料庫性能的因素
1.業務需求和技術選型
2.應用系統的開發及架構
3.資料庫自身
3.1表結構的設計
3.2查詢語句
3.3索引設計
3.4Mysql服務(安裝、配置等)
3.5操作系統調優
3.6硬體升級(SSD、更強的CPU、更大的內存)
4.數據架構(讀寫分離、分庫分表等)
在很多情況下,資料庫可能是互聯網應用系統的瓶頸。但是單純從資料庫角度去做優化,可能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說點題外話,最近看到很多公司使用中間件或者分布式數據訪問層來做資料庫分片,說明也許該公司業務發展很快。但另一個方面,也令人擔憂,他們的資料庫壓力真的已經到了必須切分不可的程度了嗎?分庫分表真的像科普的那麼簡單嗎?他們能搞定分庫分表帶來的成本和問題嗎?有沒有更合適的優化方法呢?
當然是有的。其實「過度設計」和「提前優化」就是系統萬惡之源。

『肆』 性能測試都有哪些指標

題主,您好。計算機的性能測試時我們需要關注的指標有:
RT:響應時間
TPS:每秒完成事務數
CPU性能指標:利用率、負載
Mem:內存性能指標,可用物理內存、虛擬內存使用率
Disk:磁碟性能指標,Disk Time、IO等待
NetWork:網路指標,帶寬使用率、任務隊列長度
TCP連接數,可以用netstat命令統計得到
中間件建立的線程池,監控線程狀態
JVM性能指標,GC情況、Heap使用情況
CPU負載隊列長度
伺服器與中間件之間建立的連接數及連接狀態
一般性能分析的過程
序號 步驟名稱 說明
1 檢查RT 客戶端響應時間
2 檢查TPS TPS大時RT小, 說明性能良好
3 檢查負載機資源消耗 檢查CPU使用率
4 檢查被壓伺服器的資源消耗 CPU 、 內存、磁碟IO、帶寬、響應時間
5 檢查中間件配置 確定是否有配置參數問題
6 資料庫伺服器 CPU、內存、IO繁忙程度、資料庫監控。
望採納。

『伍』 性能測試資料庫平均CPU高於指標要求怎麼解決

性能測試主要是通過自動化的測試工具模擬多種正常、峰值以及異常負載條件來對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進行測試。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都屬於性能測試,兩者可以結合進行。通過負載測試,確定在各種工作負載下系統的性能,目標是測試當負載逐漸增加時,系統各項性能指標的變化情況。壓力測試是通過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服務級別的測試。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對兩種類型軟體進行測試:bs和cs,這兩方面的性能指標一般需要哪些內容呢?
Bs結構程序一般會關注的通用指標如下(簡):
Web伺服器指標指標:
* Avg Rps: 平均每秒鍾響應次數=總請求時間 / 秒數;
* Avg time to last byte per terstion (mstes):平均每秒業務腳本的迭代次數,有人會把這兩者混淆;
* Successful Rounds:成功的請求;
* Failed Rounds :失敗的請求;
* Successful Hits :成功的點擊次數;
* Failed Hits :失敗的點擊次數;
* Hits Per Second :每秒點擊次數;
* Successful Hits Per Second :每秒成功的點擊次數;
* Failed Hits Per Second :每秒失敗的點擊次數;
* Attempted Connections :嘗試鏈接數;
CS結構程序,由於一般軟體後台通常為資料庫,所以我們更注重資料庫的測試指標:
* User 0 Connections :用戶連接數,也就是資料庫的連接數量;
* Number of deadlocks:資料庫死鎖;
* Buffer Cache hit :資料庫Cache的命中情況
當然,在實際中我們還會察看多用戶測試情況下的內存,CPU,系統資源調用情況。這些指標其實是引申出來性能測試中的一種:競爭測試。什麼是競爭測試,軟體競爭使用各種資源(數據紀錄,內存等),看他與其他相關系統對資源的爭奪能力。
我們知道軟體架構在實際測試中制約著測試策略和工具的選擇。如何選擇性能測試策略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了解的。一般軟體可以按照系統架構分成幾種類型:
c/s
client/Server客戶端/伺服器架構
基於客戶端/伺服器的三層架構
基於客戶端/伺服器的分布式架構
b/s
基於瀏覽器/Web伺服器的三層架構
基於中間件應用伺服器的三層架構l
基於Web伺服器和中間件的多層架構l

『陸』 資料庫性能優化基準測試的度量指標有哪些

當前業界常見的伺服器性能指標有:
TPC-C
TPC-E
TPC-H
SPECjbb2005
SPECjEnterprise2010
SPECint2006 及 SPECint_rate_2006
SPECfp2006 及 SPECfp_rate_2006
SAP SD 2-Tier
LINPACK
RPE2
一、TPC (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 即聯機交易處理性能協會, 成立於1988年的非盈利組織,各主要軟硬體供應商均參與,成立目標: 為業界提供可信的資料庫及交易處理基準測試結果,當前發 布主要基準測試為:
TPC-C : 資料庫在線查詢(OLTP)交易性能
TPC-E : 資料庫在線查詢(OLTP)交易性能
TPC-H : 商業智能 / 數據倉庫 / 在線分析(OLAP)交易性能
1.TPC-C測試內容:資料庫事務處理測試, 模擬一個批發商的訂單管理系統。實際衡量伺服器及資料庫軟體處理在線查詢交易處理(OLTP)的性能表現. 正規 TPC-C 測試結果發布必須提供 tpmC值, 即每分鍾完成多少筆 TPC-C 資料庫交易 (TPC-C Transaction Per Minute), 同時要提供性價比$/tpmC。如果把 TPC-C 測試結果寫成為 tpm, TPM, TPMC, TPCC 均不屬正規。
2.TPC-E測試內容:資料庫事務處理測試,模擬一個證券交易系統。與TPC-C一樣,實際衡量伺服器及資料庫軟體處理在線查詢交易處理(OLTP)的性能表現。正規TPC-E測試結果必須提供tpsE值,即每秒鍾完成多少筆TPC-E資料庫交易(transaction per second),同時提供$/tpsE。測試結果寫成其他形式均不屬正規。
對比:TPC-E測試較TPC-C測試,在測試模型搭建上增加了應用伺服器層,同時增加了資料庫結構的復雜性,測試成本相對降低。截止目前,TPC-E的測試結果僅公布有50種左右,且測試環境均為PC伺服器和windows操作系統,並無power伺服器的測試結果。除此之外,TPC官方組織並未聲明TPC-E取代TPC-C,所以,說TPC-E取代TPC-C並沒有根據。

『柒』 性能測試有哪些指標,對一個登錄功能做性能測試,有哪些指標

性能測試常用指標從外部看,主要有

1、吞吐量:每秒鍾系統能夠處理的請求數,任務數

2、響應時間:服務處理一個請求或一個任務的耗時

3、錯誤率:一批請求中結果出錯的請求所佔比例

從伺服器的角度看,性能測試關注CPU,內存,伺服器負載,網路,磁碟IO

對登錄功能做性能測試:

1、單用戶登陸的響應界面是否符合預期

2、單用戶登陸時後台請求數量是否過多

3、高並發場景下用戶登錄的響應界面是否符合預期

4、高並發場景下服務端的監控指標是否符合預期

5、高集合點並發場景下是否存在資源死鎖和不合理的資源等待

6、長時間大量用戶連續登錄和登出,伺服器端是否存在內存泄漏

『捌』 如何監控oracle資料庫性能

oracle的性能判斷需要綜合資料庫的多個運行指標來判斷:
1、進程數量和佔用cpu:這個主要看有沒有長時間佔用cpu的進行。通常會判斷大出sql,需要優化;這個可以用執行計劃或者awr報告查看;
2、內存佔用:主要用系統命令查看ora_佔用和系統總內存的比例,swap的使用率;通常swap使用率低就沒事;這個主要使用系統命令;
3、磁碟佔用率:防止磁碟空間不足,需要的主要在系統和用戶表空間、RMAN等操作上;這個主要使用系統命令;RMAN命令查看

『玖』 如何檢查oracle資料庫性能

oracle的性能判斷需要綜合資料庫的多個運行指標來判斷:
1、進程數量和佔用cpu:這個主要看有沒有長時間佔用cpu的進行。通常會判斷大出sql,需要優化;這個可以用執行計劃或者awr報告查看;
2、內存佔用:主要用系統命令查看ora_佔用和系統總內存的比例,swap的使用率;通常swap使用率低就沒事;這個主要使用系統命令;
3、磁碟佔用率:防止磁碟空間不足,需要的主要在系統和用戶表空間、RMAN等操作上;這個主要使用系統命令;RMAN命令查看

熱點內容
加密ovpn 發布:2025-05-12 12:01:55 瀏覽:44
python練手項目 發布:2025-05-12 11:14:07 瀏覽:122
壓縮聽算音頻 發布:2025-05-12 10:58:12 瀏覽:801
資料庫系統報告 發布:2025-05-12 10:43:17 瀏覽:603
日產高配有哪些配置 發布:2025-05-12 10:32:16 瀏覽:475
大眾朗逸哪個配置值得入手 發布:2025-05-12 10:31:20 瀏覽:505
壓縮包的後綴 發布:2025-05-12 10:20:35 瀏覽:944
煙台招聘編程 發布:2025-05-12 10:04:21 瀏覽:53
sql查詢所有表名 發布:2025-05-12 10:01:28 瀏覽:666
用python編譯器的簡單代碼 發布:2025-05-12 09:48:40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