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hibernate源碼3

hibernate源碼3

發布時間: 2022-09-06 23:57:19

① Hibernate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session類的作用:我個人理解就相當於jdbc的connection. 下面是引用《Hibernate參考文檔》( http://www.redsaga.com/hibernate-ref/3.x/zh-cn/html/)裡面的一段話,希望能夠澄清你的概念: 一個Session的對象是輕型的,非線程安全的,對於單個業務進程,單個的 工作單元而言,它只被使用一次,然後就丟棄。只有在需要的時候,Session 才會獲取一個JDBC的Connection(或一個Datasource) 對象。所以你可以放心的打開和關閉Session,甚至當你並不確定一個特定的請 求是否需要數據訪問時,你也可以這樣做。(一旦你實現下面提到的使用了請求攔截的模式,這就 變得很重要了。

② hibernate的框架的源碼哪裡可以下啊

www.hibernate.org
hibernate-3.2.6.ga.zip解壓後,src里的就是源代碼

③ 求 java web開發 ssh2整合(struts2 hibernate3 spring3)中型項目源碼

已經發給你了

④ 怎麼樣在Hibernate官網下載Hibernate源碼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ibernate/files/hibernate4/

這是4.x的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ibernate/files/hibernate3/

這是3.x版本的

點名字就下載了

⑤ 求 java web開發 ssh2整合(struts2 hibernate3 spring2.5)項目源碼

資料庫是mysql的,一個簡單清晰的小項目。用戶的增、刪、改、查,請查收!

⑥ Hibernate數據查詢

前兩種性質是一樣的,你看下源碼就知道了:
Spring的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HibernateTemplate中的方法:
public List find(String queryString)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return find(queryString, (Object[]) null);
}

public List find(final String queryString, final Object... values) throws DataAccessException {
return executeWithNativeSession(new HibernateCallback<List>() {
public List doInHibernate(Session session) throws HibernateException {
Query queryObject = session.createQuery(queryString);
prepareQuery(queryObject);
if (values != null) {
for (int i = 0; i < values.length; i++) {
queryObject.setParameter(i, values[i]);
}
}
return queryObject.list();
}
});
}

其實org.hibernate.impl.SessionImple里還有一種find(String hql)的。

至於Criteria,其實就是方便麵向對象的編碼者而設計的,讓編碼者省去考慮面向關系的邏輯,其實質是一樣的。你可以查下源碼吧。

⑦ 怎麼查看hibernate源碼

方法/步驟

進入官網:hibernate.org

2、在跳轉之後的頁面中點擊「Downloads」

3、至此jar包的下載就完成
4、下載源碼包,點擊「Source code」,之後會跳轉到github網站上 :

5、點擊右下角的「Download ZIP」至此,源碼包也下載完畢

⑧ struts2+spring2.5+hibernate3.0整合問題

高水平、高質量的軟體出來。怎樣是高水平、高質量的軟體?它應當是易於維護、易於適應變更、可重用性好的一個系統。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答案當然是「低耦合、高內聚」了。低耦合就是軟體在構造的時候,各個模塊、各個功能、各個類都不會過度依賴於它周圍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模塊(功能、類)在周圍發生變更時不受影響,做到易於維護和易於適應變更。正因為如此,也使它更易於重用到其它功能類似的環境中,提高了重用性。高內聚則使軟體中的各個模塊(功能、類)能夠各盡其能而又充分合作,也就是對於軟體問題空間中需求的各個功能,系統可以合理地把它分配給各個模塊(功能、類)來共同完成,而不是一個或幾個八面玲瓏、包打天下的超級類一個人完成。而對於該系統中的某一個模塊(功能、類),具有自己高度相關的職責,即該職責中的幾個任務是高度相關的。每一個模塊(功能、類)都決不去完成與自己無關職責的任務。

那麼怎樣能構造一個低耦合、高內聚的系統能,時下最流行的框架結構之一的struts+spring+hibernate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使用struts我們可以應用MVC模型,使頁面展現與業務邏輯分離,做到了頁面展現與業務邏輯的低耦合。當我們的頁面展現需要變更時,我們只需要修改我們的頁面,而不影響我們的業務邏輯;同樣,我們的業務邏輯需要變更的時候,我們只需要修改我們的java程序,與我們的頁面無關。使用spring我們運用IoC(反向控制),降低了業務邏輯中各個類的相互依賴。假如類A因為需要功能F而調用類B,在通常的情況下類A需要引用類B,因而類A就依賴於類B了,也就是說當類B不存在的時候類A就無法使用了。使用了IoC,類A調用的僅僅是實現了功能F的介面的某個類,這個類可能是類B,也可能是另一個類C,由spring的配置文件來決定。這樣,類A就不再依賴於類B了,耦合度降低,重用性提高了。使用hibernate則是使我們的業務邏輯與數據持久化分離,也就是與將數據存儲到資料庫的操作分離。我們在業務邏輯中只需要將數據放到值對象中,然後交給hibernate,或者從hibernate那裡得到值對象。至於用Oracle、MySQL還是SQL Server,如何執行的操作,與我無關。

然而我要說的是,即使我們使用了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構建我們的軟體,就可以做到「低耦合、高內聚」了嗎?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我們在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時候常常會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改進。

分析與決策1. 編寫DAO的時候不要直接去使用hibernate或spring對hibernate的支持。
現在我們在編寫DAO的時候普遍都是直接繼承spring對hibernate的封裝類HibernateDaoSupport,然後使用該類提供的諸如saveOrUpdate(), saveOrUpdateCopy(), find()等等。另外,在使用excute()方法實現一些更復雜的hibernate功能的時候還會使用hibernate的類,諸如Query, Session, Type等。這樣直接使用spring和hibernate的類存在的問題在於,你的代碼將不得不依賴與spring和hibernate的某個版本。比如說,現在hibernate3出來了,改動挺大,實際上最要命的是包結構,hibernate2的包結構是net.sf.hibernate.*,然而hibernate3是org.hibernate.*。同樣,spring為了支持hibernate3,包名也改為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假如,你現在新開發一個項目,這沒什麼關系,如果是升級一個項目問題就來了。如果你希望將你的一個項目從hibernate2升級為hibernate3,你不得不修改DAO中所有對hibernate和spring-hibernate的引用。如果你的代碼中出現hibernate2與hibernate3不兼容的方法和類,比如saveOrUpdateCopy()(在hibernate3中已經沒有了),你還將不得不改寫。那麼你可能會說,我不會這樣升級。如果你的軟體生命周期有好多年,hibernate升級到4,升級到5,你還是依然使用hibernate2?如果你以這種方式開發一個平台,你能要求所有使用你平台的軟體項目都只能使用hibernate2?更進一步說,我現在開發一個產品,今後的客戶將是成千上萬。經過1、2年我需要升級了,這時我的升級包有幾十M,幾乎把所有的DAO都換了個遍,這樣的升級無異於重裝。也許,有人會提出另一個方案,在HibernateDaoSupport與DAO中間增加了一個基礎類,這樣將基礎類中的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support.HibernateDaoSupport,改為了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support.HibernateDaoSupport,這樣其下面繼承的DAO就不用改動了。然而在源碼上是小小的改動,但對於類來說,兩個不同版本的HibernateDaoSupport其相關的屬性和方法還是有不少變化,那麼在基礎類重新編譯的同時,你的繼承類重新編譯否。既然已經重新編譯了,因此你的所有DAO在升級的時候依然要打入升級包,問題依然存在。以上問題,究其原因,是我們項目中的DAO依賴於hibernate和spring,因為我們對它們的使用是繼承,是一種很強的關聯,就是一種依賴。我們只需要稍微進行一些調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不使用直接繼承,而使用介面進行分離。可以使用Façade模式,先建立一個叫BasicDao的基礎類,從名稱我們可以看出,它是所有DAO的基礎類,實現DAO操作所需的所有諸如save()、delete()、load()、query()等方法,除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諸如翻頁查詢、getCount、解析查詢條件形成HQL語句等功能也在這里實現,但是不要使用與hibernate或spring有關的任何方法和類。同時,BasicDao調用一個叫DaoSupport的介面,DaoSupport的介面則是提供持久化所需的基本方法,最原始的元素。然後,我為DaoSupport介面提供各種不同的實現,比如hibernate2的實現DaoSupportHibernateImp、hibernate3的實現DaoSupportHibernate3Imp,整個結構如下圖所示。BasicDao可以使用hibernate或spring提供的方法,但是不是直接使用,而是通過調用DaoSupport的實現類來使用。然而BasicDao到底是使用的那個實現類,我們通過spring的IoC,通過配置文件來決定到底使用哪個實現。同時,BasicDao也不要使用諸如SpringContext的類來實現IoC,而是通過建立setDaoSupport()和getDaoSupport()方法,然後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建立引用。
2. 編寫Action的時候不要直接使用spring和spring的繼承類
前面我說了應當避免DAO引用spring或hibernate及其繼承類。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Action中。由於Action通常不納入spring的管理,因此Action在通過spring調用某個BUS的時候,往往是去引用一個叫SpringContext的類(spring的類ContextLoaderServlet的繼承類),然後使用它的getBean()方法。如此的使用,我們的Action將依賴與spring。我們同樣可以使用一個叫BasicAction的父類,然後用一個介面來隔離spring。由於Action通常不納入spring的管理,我們通過一個*.property的配置文件來決定介面到底調用哪個實現類。這樣的結構的另一個好處是,我們還可以將所有Action都必須使用的諸如寫日誌、用戶校驗、異常處理都放在父類BasicAction中,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
3. 當BUS需要獲取別的模塊的數據的時候,不要直接去使用該模塊的DAO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需要設計一個軟體評審的管理軟體,該軟體分為評審組織者制訂評審計劃、評審者分別填寫評審表後由評審組織者匯總評審表、評審組織者製作評審報告。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項目,分成了三個人來完成。但是項目進行快結束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填寫評審表需要獲得評審計劃中的一些數據,製作評審報告的數據來源於評審表。項目組在開始編程前先開了一次會,大家約定好了各個部分的數據格式及其規則,然後開始工作。然而數天後項目組把各個模塊整合以後發現,系統根本跑不起來,為什麼呢?設計評審計劃的人發現,所有評審計劃應當按照產品編號來進行管理而不是項目編號。由於這個變更,填寫評審表模塊在待評審列表中什麼都無法顯示;同樣,設計評審表的人發現,在一個評審計劃中評審表與評審者不是一對多的關系,而是一對一的關系,因而修改了這兩個表的關聯。因為這樣,在製作評審報告時就不能正確得到評審表數據。其實一個軟體項目在整個進行過程中總是不斷變更。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抑制這些變更,而應當是通過軟體的結構去適應這些變更,即是降低各模塊間的依賴(耦合),提高內聚。拿這個實例來說,當評審表需要調用評審計劃的數據的時候,不應當是自己寫一個DAO去調用評審計劃的數據,而應當是調用評審計劃的介面,將這個任務交給評審計劃類來完成。當評審報告需要調用評審表的數據的時候,同樣應當去調用評審表的介面,由評審表來實現。同時,這種調用應當是去調用BUS層的介面。為什麼呢?比如在評審計劃中的一個業務邏輯是只有在評審計劃發布以後才能製作評審表,那麼怎樣才是已發布的評審計劃呢?這個業務邏輯應當由誰來定義?當然是評審計劃。在什麼地方定義?當然是BUS而不是DAO,因為DAO僅僅是實現數據的持久化,而BUS才是實現業務邏輯的地方。既然如此,如果評審表去調用評審計劃的DAO,那麼已發布評審計劃的業務邏輯必然包含在了評審表的業務邏輯里了。我們假設有一天,已發布評審計劃的業務邏輯發生變更了(實際上這樣的會在你毫不經意間就發生了),編寫評審計劃的人會很快就修改了評審計劃的業務實現並且測試通過了。他不知道評審表裡也包含了這樣的業務邏輯,因而修改後的程序在運行到評審表的時候就很可能會出錯。不幸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同樣一個業務邏輯可能包含在無數個你可能知道,但你也可能不知道的代碼中。這樣的結構就是一個不易於維護的差的結構。
總結:從技術升級和需求變更兩方面適應變化軟體開發專家Alistair Cockburn在《敏捷軟體開發》中說過,軟體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變更是無時無刻不發生的。我認為,軟體的變更一方面是技術的更新,今天我們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明天呢,我們將使用什麼呢?正因為技術變更得太快,我們的系統應當不要太依賴於某個具體的技術或框架,以便於明天的技術更新。同時,來自客戶的需求變更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壓力。一句經典的話是這樣描述客戶的變更:「當我看到時我的需求就變更了。(I changed just when I saw it.)」過去我們用需求說明書來抑制用戶的變更,現在發現不能這樣了。敏捷軟體開發提出了許多應對用戶變更的辦法,其中建立低耦合高內聚的軟體結構也是辦法之一。系統中的所有對象都有自己的明確職責,這個職責應當不多且高度相關。每個對象都應當只完成自己的職責,而把其它的任務交給別人去做。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例子,評審表對象只完成與評審表相關的操作,而在它需要完成的任務中,需要使用評審計劃數據的相關功能,交給評審計劃對象去完成,評審表只管調用。這樣的構造要求開發者相互協調,彼此多交流,同時,也需要有人來統一規劃,站在全局的設計這個系統。通過這些,我們才可以適應變化,提高設計水平。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⑨ 如何學習hibernate源碼

我來分享一下查看源碼的方法:

查看源碼的首要任務是要有一款上手的工具,這里用的是 IDEA。IDEA 的功能比較強大,包括 查看類結構圖,debug。這兩個是查看源碼的關鍵功能。

查看源碼可以靜態查看和動態查看,靜態查看的方法是查看類圖,還有 ALT + f7 查看方法在哪裡被調用或者類在哪裡被調用。在看 spring 源碼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法,不過這種方法對閱讀者的要求比較高,包括要了解這個方法的執行,設計模式的理解,以及框架是如何配置這個類的。第二種方法是 debug。debug 方法是後來才發現的一個重要的 查看源碼的方法,要點是掌握執行棧,就能掌握整個執行流程。比如這個是在debug hibernate 源碼的時候的截圖,可以看到這個執行棧非常深,從 spring-data-jpa 到 hibernate 中間經過好幾層的代理,主要完成一些適配,事務,攔截器等等操作,然後再到 hibernate 核心代碼,最後就是 jdbc 的 statement。方法棧中的每一個方法都是可以查看的,裡面的變數有時候是代理了好幾層,所以要 F7 進去才能看到真正的執行類。

上面是簡單的簡述 mybatis 的 cache 機制的源碼,真正想讓讀者明白的是,debug 如何查看源碼,查看源碼需要抓住一個主題,不然在閱讀龐大的框架的時候會找不著北。

所以,閱讀源碼需要掌握工具使用,debug, 查看類圖,查看方法在哪裡調用,軟知識是要掌握設計模式,對框架的概念有了解。

熱點內容
python練手項目 發布:2025-05-12 11:14:07 瀏覽:121
壓縮聽算音頻 發布:2025-05-12 10:58:12 瀏覽:800
資料庫系統報告 發布:2025-05-12 10:43:17 瀏覽:602
日產高配有哪些配置 發布:2025-05-12 10:32:16 瀏覽:475
大眾朗逸哪個配置值得入手 發布:2025-05-12 10:31:20 瀏覽:505
壓縮包的後綴 發布:2025-05-12 10:20:35 瀏覽:940
煙台招聘編程 發布:2025-05-12 10:04:21 瀏覽:53
sql查詢所有表名 發布:2025-05-12 10:01:28 瀏覽:664
用python編譯器的簡單代碼 發布:2025-05-12 09:48:40 瀏覽:358
香港多ip站群伺服器租用 發布:2025-05-12 09:33:16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