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南昌麻雀
A. 麻將怎麼算台數
每個地區麻將台數演算法都不一樣的:
麻將是一種智力博弈游戲,麻將,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起源於中國,粵港澳及閩南地區俗稱麻雀。麻將是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
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代發明的博弈游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有的地區74張)南方麻將多八個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梅竹蘭菊,共計144張。
不同地區的游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
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添加了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也有一些地方的麻將,另再加上聚寶盆、財神、老鼠、貓各1張牌,與百搭4張牌,總計為152張牌。
在明代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紙牌開始共有60張,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
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布,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
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也叫默和牌,的戲娛用具,紙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紙製成的牌長二寸許,寬不到一寸,紙牌開始共有6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貫三種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兩張,另有幺頭三色(即麻將牌中的中、發、白)各兩張。
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對牌者為勝。贏牌的稱謂叫和。
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麻將牌其後,人們感到紙牌的張數太少,玩起來不能盡興,於是把兩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來玩,從此紙牌就變成120張,在玩法上,除了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可以成為一副以外,三張相同的牌也可以成為一副。
也就是說,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還可以吃、碰,這時牌的組合就有了,坎,(同門三張數字相連),碰,三張相同,開杠,四張相同,此時的紙牌又叫,碰和牌。
與此同時,骨牌中也出現了一種,碰和,將21種牌色每種五張合成一副。,並且有了開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詐和受罰等規定,骨牌的這些打法和術語也由紙牌接受、繼承下來。
大約到了清末,紙牌增加了東、南、西、北四色風牌(每色四張),那時人們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稱是從就餐時可以坐八個人得來的,用於打牌時總是面向一方,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兩個人。
逐漸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來玩的習俗,四人各坐一方。人們還從四方得到了啟發,在紙牌中增加了東、南、西、北風,至於三元牌中、發、白的增加,可能是人們對陞官發財的嚮往。
中就是中舉(中解元、中會元、中狀元,稱為中三元),發即發財,中了舉,做了官,自然也就發財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後來人們發玩麻將時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沒有人做成牌,感到掃興。為彌補這個缺憾,於是又增加了聽用,最初的聽用只增加兩張,逐漸發展增加為更多的張,直到發展為有繪的麻將牌。
晚清民國麻將,但由於紙牌的數量一多,在取、舍、組合牌時十分不便,人們從骨牌中受到啟發,漸漸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來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將牌從此開始。
至於說麻將牌名稱的由來,無從考證。可能由發音訛變而來,吳人音,鳥為diào,馬吊牌就成了馬鳥牌,麻鳥牌成了麻雀牌,再變成了麻將牌。
筒子代表一個個銅錢,條子代表一串銅錢,以前一弔錢就是一百,也有稱,一貫錢,貫穿起來的意思,萬,就是一萬錢羅,而中發白,名為,箭令牌,白代表箭靶,發代表射箭,中則表示射中紅心。
麻將牌形成以後,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無不喜愛,平民百姓們也從打麻將中得到了樂趣,有一個牌運好的人寫了一首詩道。
今日贏錢局,排排對子招。三元(中發白)兼四喜(東南西北),滿貫遇全幺,花自杠頭發,月從海底撈。散場遠避友,竹杠怕人敲。
B. 麻將翻番如何計算
以四川了麻將為例,最簡單的平胡為基礎是一番,如果在平胡的基礎上有一個杠牌為一翻,兩個杠牌為兩番,然後依次類推。
如果說是對胡的話就是兩翻,如果有杠牌就和平胡翻番的原則是一致的,清一色是四番。
清一色加對胡就是八番,如果有杠牌也是同樣的翻番原則,其中龍七對也是四翻。
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代發明的博弈游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有的地區74張)南方麻將多八個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梅竹蘭菊,共計144張。
不同地區的游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
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北方麻將每副136張牌。南方麻將一般為144張牌,添加了春、夏、秋、冬,與梅、竹、蘭、菊八張花牌。也有一些地方的麻將,另再加上聚寶盆、財神、老鼠、貓各1張牌,與百搭4張牌,總計為152張牌。
C. 請幫我詳細講講汕尾麻雀的打法和多少番是怎麼算的
有三六番和四八番,不能吃,只能碰和杠,誰出沖誰出錢,自摸贏三家,碰中發白和自己的風位兩番,碰別人的風位一番,自己杠就贏每家2番,如果按照三六番來算,對對胡或者混一色自摸四番,別人出沖算三番,對對胡和混一色一起的話就六番,清一色六番,偏花算一番,自己的花就算兩番。
如果按照每個人有十五支籌碼的話,天胡,每個人三十支籌碼,地胡,出沖那個三十支。十三幺九或大四喜或大三元也按照上述演算法。
D. 麻將怎麼算錢
麻將算錢是根據番數的,不同牌型有不同番數演算法,具體如下:
一、屁和(1番)底金×1
二、對對和(2番)底金×2
三、門前清對對和(5番)底金×5
四、明杠(+1番)底金×2
五、暗杠(+1番)底金×2
六、搶杠和(+2番)底金×4
七、杠上花(+2番)底金×4
八、清一色(4番)底金×4
九、清對對胡(8番)底金×8
十、門前清清一色(8番)底金×8
十一、包賠清一色(12番)底金×4×3
十二、包賠對對胡清一色(24番)底金×8×3
十三、七對(4番)底金×4
十四、龍七對(8番)底金×8
十五、雙龍七對(16番)底金×16
十六、三龍七對(64番)底金×64
十七、清七對(32番)底金×32
十八、清龍七對(64番)底金×64
十九、清雙龍七對(128番)底金×128
二十、清三龍七對(256番)底金×256
玩法過程麻將
洗牌:把牌全反扣過來,使牌面朝下。玩家雙手搓動牌,使牌均勻而無序地運動,稱為「洗牌」。
碼牌:洗均勻之後,每人碼36張牌,兩張牌上下摞在一起為一墩,各自為18墩,並碼成牌牆擺在自己門前,四人牌牆左右相接成正方形。
開牌:國標麻將中,莊家擲骰,兩顆骰子的總和所得的點數就是開牌的基數。以莊家為第一位,按逆時針方向順序點數,數到點數的位置為開牌的牌牆。
從右向左依次數到與點數相同的那一墩,由莊家開始抓下兩墩牌,下一家再按順時針方向順序抓牌,直到每個人抓3次共12張牌,再由莊家跳牌(隔一墩)抓上層兩牌,其他人依次各抓一張。莊家共有14張牌,其他人各有13張牌。
理牌、審牌、補花:分類整理手中的牌,整齊排列,審視牌勢。如手中有花牌,首先由莊家補花,即是從牌牆的尾端取一張牌。另外三家依次逐一補花,若補回來的是花牌,則待該輪完結後再補。
行牌:行牌即是打牌進行過程。由莊家打出第一張牌開始,此過程包括抓牌、出牌、吃牌、碰牌、開杠(明杠、暗杠)、補直至和牌或荒牌。
E. 成都麻將換三張怎麼算錢
一分就是一塊錢,演算法如下:
一、首先,累加特殊牌型的分數。
1、無特殊牌型則算平胡,不允許接炮,自摸則每家都是計2分。
2、單一特殊牌型的計算方法:
(1)對對胡:炮牌為12分,自摸則每家都是8分。
(2)暗七對:炮牌為12分,自摸則每家都是8分。
(3)龍七對:炮牌為24分,自摸則每家都是16分。
(4)雙龍七:炮牌為48分,自摸則每家都是32分。
(5)三龍七:炮牌為96分,自摸則每家都是64分。
3、多種特殊牌型累加計算的方法:
(1)清一色加大對子、放炮為12x2=24分。
(2)清一色加龍七、對放炮為12x2x2 = 48分。
(3)清一色加三龍、七杠、上炮為96x2x2x2=768分。
二、然後,如果有以下幾種牌型,則第一步計算的分數翻倍。
(1)清一色:當前分數乘以2。
(2)杠上花:當前分數乘以2。
(3)杠上炮:當前分數乘以2。
(4)搶杠: 當前分數乘以2。
三、最後,加上杠的分數。
(1)明杠:1分。
(2)暗杠:2分。
簡介:
麻將,四人骨牌博戲,是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共144張,包括字牌、花牌、序數牌,起源於中國。
麻將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粵港澳及閩南地區俗稱麻雀,一般在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花紋或字樣,其對應的五種標准狀態是「吃」「碰」「杠」「聽」「胡」。
麻將是中國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古老的文化娛樂活動,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F. 麻將為什麼是108個裡面有啥道理呢
一、麻將的起源
麻將是我國古代一大發明,相傳由唐代「葉子牌」演變而來。葉子牌,是一種長條形的紙牌,因牌面只有樹葉大小而得名。葉子牌有四種花色:文錢、百子、萬貫和十萬貫,明清時期稱之為「馬吊牌」,並逐漸演變成筒、索(條)、萬三種花色,「筒」即圓形方孔銅錢;將百枚銅錢用繩索串在一起,叫「索」(又叫「條」);百索為「萬」。牌的張數也由四十多張發展成一百多張。
麻將由馬吊牌轉變而來,後又加入將牌,故稱馬將(麻將),又叫麻雀牌。由於紙牌拿在手中不方便,且難以理順,因此逐漸被硬質材料取代。清朝咸豐、同治時期改用竹片、骨料製作麻將,並制定詳細的規則,麻將牌包括筒、索(條)、萬、東南西北、中發白,共136張,成為與現代規格最為接近的麻將牌。至光緒、宣統年間,麻將由沿海向內陸地區推廣,開始在全國普及。
二、成都麻將的興起
成都人愛好打麻將的名聲雖然很大,但成都並不是麻將的發源地,據史料記載,麻將最早傳入成都,大約是在清朝末期,由來自江南和沿海地區的商人帶入,後來逐漸被成都人熟悉和接受,並形成了打麻將的習俗。民國時期,成都麻將進入發展階段,不僅政府公務人員、軍官和貴夫人、太太熱衷此道,民間普通士紳家族和其他社會階層也普遍接受了這種娛樂形式。隨後,麻將又進入軍閥、官僚、幫會頭領開設的各種賭場,賭博之風盛行。
麻將在成都的迅速普及與獨特的生活氛圍有關,據史料記載,成都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閑適、散漫的社會風氣,成都市民給人的印象是慵懶、安於現狀、不問國事,即便在國家陷於危難之時,依然貪圖享樂。正是在國家動盪的背景下,麻將在底層社會中迅速漫延,平民階層的市民、教師、商販、士兵等各色人都開始打麻將,形成一種民俗意義上的社會活動。
這一時期的麻將以竹骨牌為主,製作麻將的作坊集中在染房街一帶,據老工匠回憶,製作麻將的工藝非常繁,先將楠竹與牛骨切成麻將大小,然後在竹片與骨片上打一個木楔子,骨片凸出,竹片凹進,使二者緊密嵌合,再用黏合劑黏合。接下來經過打磨、雕刻、上色等多個步驟,一副麻將才算製作完成。
那時的打法與全國各地的打法是基本一致的,被成都人稱為「老坎麻將」或「老麻將」,共有144張牌,包括條子36張、萬子36張、筒子36張、三箭(中發白)共12張、風牌(東南西北)共16張、聽用(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共8張。行牌規則是可碰、可吃、可杠,計番類型有「斷幺」、「將牌」、「清一色」、「混一色」、「青龍」、「混龍」、「大三元」、「小三元」、「四風會」、「門前清」、「一般高」、「姊妹花」等等,花樣繁多。
三、近40年來的規則演變
建國以後,麻將在中華大地基本絕跡,文革結束後才「死灰復燃」。改革開放初期的麻將參與者,主要是文革前就會打麻將的中老年人,打牌的規則延續了傳統「老坎麻將」的打法。據一些老前輩回憶,那會兒打麻將和唱歌跳舞一樣,還屬於「灰色」領域,只能以隱蔽狀態存在。大白天是沒人打麻將的,只有晚上偷偷在屋裡打,而且把窗子關的嚴嚴實實,盡量不發出響動,以免被鄰居發現後「舉報」
盡管生活在政治的高壓之下,麻將還是逐漸普及,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牌具逐漸由竹骨麻將轉變為塑料麻將,以及玻璃鋼材質的「國花麻將」(又叫台灣麻將),經濟又實用的密胺麻將。到九十年代末,「機器麻將」傳入成都並逐漸普及,也就是現在流行的自動麻將機,俗稱「機麻」。麻將的尺寸也越來越大,從只有指節大小的竹骨牌,逐漸升級為52mm的主流麻將。革命麻將館率先引進54mm超大麻將,一經推出受到麻友熱捧,引領時尚潮流。
現在成都流行的「血戰到底」打法,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首先對麻將牌的花色進行簡化,摒棄了風牌和聽用,只留下條萬筒、中發白,共120張。計番規則也隨之變化,有人總結了一個口訣:「將平無字雙斷缺」。「將」就是二五八作將;「平」就是全為順子,不能有碰或杠;「無字」就是沒有中發白;「雙斷」又叫斷幺,就是沒有幺和九;「缺」是指筒條萬三門牌里,要缺一門。這是計番的基本規則,每符合一項,就加一番,全部加完是六番,四番可以胡牌。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有個不太合理的規矩:一家點炮,另兩家也要給錢,這種「連坐」式的懲罰在如今的麻友看來,多少有些不公平,它為出千創造了條件——兩家可以聯手相互點炮,從而讓另兩家輸,這一缺陷導致不熟悉的人不敢一起打麻將。因此到了八十年代初,麻將規則逐漸變成:點炮的人給雙份,另兩家給單份,與現在的「大小雨」有點類似。
九十年代中期,成都麻將規則開始第二波改革。先是對麻將進一步「瘦身」,去掉中發白,只留下條萬筒,共108張。第二是將「一人點炮,三家給錢」改為「誰點炮誰給錢,與其他兩家無關」,即所謂「承包制」。第三是不能吃牌。計番規則稱為「平、斷、缺、將、卡心五」,「平」指胡牌時沒有碰和杠,「斷」即「斷幺」,胡牌時不帶有1和9,「缺」指缺一門,「將」指二五八做將,「卡心五」指胡卡五。滿足五個條件中的一個即為一番,最高為五番。這種計番規則作為一種典型的成都麻將打法,流行了相當一段時間。
到了九十年代後期,麻將規則進一步修正,規定必須「缺門」才能胡牌,否則視為「花豬」(當時的打法叫「不定張」,行牌過程中不需要確定缺哪門,只要胡牌時缺門就行,與現在的「定缺」打法不同);取消了「二五八」作將才能算番的規矩,降低了胡牌的難度,增加了娛樂性;增設「帶幺」等番。至此,成都麻將的基本打法已經形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進入21世紀,成都麻將規則進一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戰到底」的發明。傳統「推倒胡」的一大弊端是,當你做大牌時,如果有一家點炮,牌局就要結束,自己苦心經營的成果也付諸東流,難免會覺得惋惜。「血戰到底」的產生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一家人胡牌後,另三家接著打,這樣一來,最先胡牌的往往不是最大的贏家,點炮的一方仍然有翻盤的機會。這項極具創造性的規則,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麻將的魅力,使人們充分體驗到「做牌」、「算牌」的樂趣。第二項改變是,由「不定張」改為「定張」,也叫「定缺」,即牌局開始時就要確定缺哪一門,摸到這門牌必須打,哪怕知道打出去要點炮,有人形象地稱為「永向前」,這項規則的誕生使得麻將的技術性大大弱化,娛樂性加強,滿足了廣大市民的需要。「七分運氣,三分技術」是人們對成都麻將的經驗總結。第三是增加了「刮風下雨」,並逐漸流行「大小雨」的演算法,即「一人點杠,三家給錢」,點杠的人給雙份,另兩家給單份。計番的規則也相應變化,只要缺門就能胡,胡牌的門檻大大降低。「血戰到底」與「定缺」,是成都麻將的兩大鮮明特色,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相信成都人對麻將的熱情,會一直持續下去。
大我國傳統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上的比。
G. 麻將最大的番數
332番,東風圈,東家。
海底杠上開花,中中中中(暗杠),發發發發(暗杠),白白白白(暗杠),東東東東(暗杠),南南(自摸)8張花牌到齊,合計332。
(7)演算法南昌麻雀擴展閱讀:
麻將,起源於中國,粵港澳地區俗稱麻雀,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北方麻將每副136張,南方麻將多八個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梅竹蘭菊,共計144張。
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
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紙牌開始共有60張。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為勝。
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布,麻將正式成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
H. 麻將裡面番數是怎樣算的
平胡一番,對對胡(大對子)兩番,七對三番,清一色三番,帶幺九三番,清對胡(清大對)四番,將對四番,清七對五番,龍七對五番,清幺九五番,清龍七對六番。
一個根(杠)一番,天胡、地胡六番,金鉤釣 一番,杠上花、杠上炮、搶杠 一番。
查大叫一番。查花豬一番。退杠一番。
I. 麻將13張 基本胡法
一、小胡:
1 、大四喜:起完牌後,玩家手上已有四張一樣的牌,即可胡牌。(四喜計分等同小胡自摸)
2 、板板胡:起完牌後,玩家手上沒有一張 2 、 5 、 8 (將牌),即可胡牌。(等同小胡自摸)
3 、缺一色:起完牌後,玩家手上筒、索、萬任缺一門,即可胡牌。(等同小胡自摸)
4 、六六順:起完牌後,玩家手上已有 2 個刻子(刻子:三個一樣的牌),即可胡牌。(等同小胡自摸)
5 、平胡: 2 、 5 、 8 作將,其餘成刻子或順子或一句話,即可胡牌。
二、大胡:
1 、天胡:單指莊家。莊家起牌後,即已經胡牌,天胡不能 亂將。
2 、地胡:指閑家。當莊家打出第一張牌時,給閑家點炮。
3 、碰碰胡:亂將,即表示任意數字的牌張都可以做將,可以是二五八數目牌做將,也可以是一三四六七九數目牌做將,以下亂將皆為此意。可碰,可杠,可自摸。
4 、將將胡:玩家手上每一張牌都為 2 、 5 、 8 ,可碰。
5 、清一色:亂將,有筒、索、萬三種。任意一種胡牌規則皆可,可吃可碰,如果胡牌規則為大胡,則在原有大胡基礎上再翻一倍。
6 、海底撈月:最後一張牌為海底。海底胡牌,為大胡,需要將(將的種類根據當前牌型決定)。說明:長沙麻將中,海底牌可漫遊。即輪到第一個玩家摸,他不要,則按照次序第二個玩家可要,依此類推。
7 、海底炮:如果甲玩家要了海底,而又不能胡牌;乙玩家沒有要得到海底,而又可以胡這張海底牌,即為乙玩家胡牌。同樣如果丙和丁能胡則通胡。
8 、七小對:胡牌時,手上任意七對牌。
9、豪華七小對: 胡牌時,手中任意五對牌,以及有四張一樣的牌。
莊家確定
A 、第一局由系統隨機分配莊家。
B 、以後誰胡牌,下局誰做莊。
C 、如果有人要了海底牌後卻沒人胡,則要海底牌的玩家下局當莊家。
D 、如果四個玩家都不要海底牌,則下輪由第一個可以選擇海底牌的玩家當莊家。
E 、如果此局無海底牌(即海底牌被補張),則補海底牌的玩家下局當莊家。
F :如果出現通炮,則下輪由放炮玩家當莊家。
G :如果起手後,出現 2 個或 2 個以上的玩家胡(即天胡、四喜、六六順、缺一色、板板胡五種牌型)則中鳥的玩家下局當莊家。
J. 南京麻將怎麼算啊~
南京麻將算錢是根據番數的,不同牌型有不同番數演算法,清對對胡(8番)底金×8,門前清清一色(8番)底金×8,包賠清一色(12番)底金×4×3,包賠對對胡清一色(24番)底金×8×3。
麻將,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起源於中國,粵港澳及閩南地區俗稱麻雀,由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
晉中麻將
1、玩家不可以吃牌,可以碰、杠,杠之後必須從從牌牆尾部補牌。杠只有和牌的情況下杠才計入籌碼。明 杠算一籌,暗杠算兩籌。
2、牌桌上的牌必須留最後7個半,最後的牌不可以翻看與抓取。
3、開局前需規定是否缺一門,即手上不得同時握有萬、條、筒三門的牌,至少缺一門。缺一門情況下,不可 以胡十三幺、七不挨等需要三門的牌。另外,也不可以胡單一門牌加風牌或箭牌這種屁和(風牌為東南西 北,箭牌為中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