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測試linux性能

測試linux性能

發布時間: 2022-09-07 02:55:59

㈠ 監測linux性能都用到哪些命令

系統負載過重時往往會引起其它子系統的問題,比如:
->大量的讀入內存的IO請求(page-in IO)會用完內存隊列;
->大量的網路流量會造成CPU的過載;
->CPU的高使用率可能正在處理空閑內存隊列;
->大量的磁碟讀寫會消耗CPU和IO資源。
我們測試的系統,總的來說可分為二類:
第一,IO Bound,這類系統會大量消耗內存和底層的存儲系統,它並不消耗過多的CPU和網路資源(除非系統是網路的)。IO bound系統消耗CPU資源用來接受IO請求,然後會進入休眠狀態。資料庫通常被認為是IO bound系統。
第二,CPU Bound,這類系統需要消耗大量的CPU資源。他們往往進行大量的數學計算。高吞吐量的Web server,Mail Server通常被認為是CPU Bound系統。
在性能測試中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基線(Baseline),這樣後續的調整才會有一個參考標准。值得注意的是,在測試基線的時候,一定要保證系統工作在正常的狀態下。

㈡ Linux性能度量標准

1) CPU使用率 :每個處理器的整體使用率。 如果在一段持續時間內CPU的使用率超過80%,則處理器可能有瓶頸 。

2) 用戶進程消耗CPU的時間 :CPU花費在用戶進程的百分比,包括nice time。較高值的user time通常是有利的,因為系統在執行實際的工作。

3) 內核操作消耗CPU的時間 :CPU花費在內核操作的百分比,包括IRQ和softirq時間。 較高和持續的system time值指出在網路和驅動程序堆棧中的瓶頸 。一個系統通常應保持花在內核操作上的時間盡可能的少。

4) 等待: CPU花費在等待(由於一個I/O操作發生等待)上的時間總量,像是阻塞值。一個系統不應該花費太多時間等待(因為I/O操作)否則應該檢查各自的I/O子系統性能。

5) CPU空閑時間: 系統空閑等待任務的CPU百分比。

6) Nice消耗CPU時間 :CPU花費在re-nicing進程(更改進程的執行順序和優先順序)上的時間百分比。

7) 平均負載 :load average不是一個百分比,而是以下總和的滾動平均值:

• 隊列中等待處理的進程數。

• 等待不可中斷任務被完成的進程數。

也就是說,TASK_RUNNING和TASK_UNINTERRUPTIBLE進程數的總和的平均值。如果進程請求CPU時間而被阻塞,load average會增加。另一方面,如果每個進程得到直接訪問CPU的時間,它們沒有在CPU周期丟失,則負載將減小。

8) 可運行的進程 :已經准備好執行的進程數。 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這個值不應該超過物理處理器數量的10倍。否則處理器可能是瓶頸。

9) 阻塞的進程 :不被執行的進程數,因為要等待I/O操作結束。 阻塞的進程數能反映出是否有I/O瓶頸。

10) 上下文切換 :在系統上發生線程之間切換的數量。 大量上下文切換如果與大量中斷相關,則可能是驅動程序或應用程序出現問題 。上下文切換通常是不利的,因為每一次上下文切換都會導致CPU緩存被刷新,但是有些上下文切換是必要的。

11) 中斷 :中斷包含硬中斷與軟中斷。硬中斷對系統性能有更加不利的影響。較高的中斷值表明可能有軟體瓶頸,可能是在內核中,也可能是一個驅動程序出現瓶頸。記住,中斷還包括CPU時鍾引起的中斷。

1) 空閑內存 :對比大多數其他操作系統,在Linux中不應該只關注空閑(free)內存的值。 Linux內核分配大部分未使用的內存作為文件系統緩存, 所以從已使用的(used)內存中減去緩沖(buffer)和緩存(cache)的內存數量,來確定(有效的)空閑(free)內存。

2) 使用的swap :已使用的swap空間的數量。swap空間的使用只能告訴你Linux管理內存真的有效。Swap In/Out 是一個識別內存瓶頸的可靠手段。 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每秒200到300以上的分頁值,表明可能有內存瓶頸 。

3) 緩沖與緩存 :緩沖被分配作為文件系統和塊設備緩存。

4) SIab :內核使用的內存數。注意內核的分頁不能移出到磁碟。

5) 活躍與非活躍內存 :關於活躍使用的系統內存信息。非活躍內存可能是kswapd守護進程swap out 到磁碟的候選者。

1) I/O等待 :CPU等待一個I/O操作的發生所花費時間。較高和持續的值很多時候可能表明存在一個I/O瓶頸。

2) 平均隊列長度 :未完成的I/O請求數量。一般情況下, 一個磁碟有2到3個隊列是最佳的,較高的值可能表明有一個磁碟I/O瓶頸 。

3) 平均等待時間: 服務一個I/O請求所測量的平均時間,以毫秒為單位。等待時間是由實際的I/O操作和它在I/O隊列中等待的時間組成的。

4) 每秒傳輸 :每秒鍾多少個I/O操作被執行(讀和寫)。該指標要結合每秒kB值,以幫助確定系統的平均傳輸大小。 平均傳輸大小一般應該與你的磁碟子系統使用的條帶大小相匹配。

5) 每秒讀取/寫入塊的數量 :每秒讀和寫的塊數,在2.6內核中塊為1024B。早期的內核可能會報告不同的塊大小,從512B到4KB。

6) 每秒讀取/寫入的位元組 :從塊設備讀取和寫入(讀和寫到塊設備)的位元組數,表示從塊設備(到塊設備)傳輸的實際數據量。

1) 接收和發送的數據包 :網路介面接收和發送數據包的數量。

2) 接收和發送的位元組 :網路介面接收和發送的位元組數。

3) 每秒鍾的沖突數量 。

㈢ 如何測試linux下的顯卡性能用什麼軟體

有個Unigine軟體專門測試顯示性能,你可以看看自己系統的軟體倉庫有沒有這個軟體包,如果沒有就到官網下載,這個軟體是商業版要收費的,可下載試用版。
還有個Phoronix
Test
Suite套件也包含有顯示性能測試組件,這個是開源免費的。

㈣ 如何基準測試Linux PC的性能

基準測試是一項測試或一系列測試,用來確定某個計算機硬體運行起來的狀況有多好。在許多情況下,「基準測試」實際上等同於「壓力測試」。通過測試硬體的極限,然後可以將測得的結果與其他硬體測得的結果作一番比較。

大多數基準測試旨在模擬 PC 在實際情形下遇到的那種工作負載。正因為如此,基準測試幾乎就是獲得定量數據、了解系統性能如何的唯一方法――如果你的數據差強人意,這表明應該升級部分PC部件。

所以,准備好測試你自己的 PC 了嗎?下面是可供 Linux 用戶使用的一些比較實用的基準測試。

一、一體化基準測試

一體化基準測試工具又叫基準測試套件,恰如其名:它們測試和衡量系統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專注於某一個特定的硬體,如果你不想用三四個不同的工具搞亂系統,這很有用。

1、Phoronix 測試套件

Phoronix 測試套件是最知名的一體化 Linux 基準測試解決方案之一。有一些人聲稱,它有許多固有的問題;當然,我們不會說它在各方面完美無缺,但是它對大多數用戶來說足夠好。另外,外面值得一用的替代套件並不多。

Phoronix 可使用 100 多個不同的測試套件(即一組組單項測試)和 450 多個不同的測試配置文件。你可以選擇只安裝所需的那部分,所以如果你只關注處理器和普通硬碟基準測試,那麼只要安裝「Processor_Tests」和「Disk_Tests」。它還支持系統日誌和報告。

最棒的是,Phoronix 是自由而開源的。它還提供 Live CD 這種形式,名為 PTS Desktop Live,讓你可以直接從 CD、DVD 或 U 盤來運行,所以你可以在需要時使用「干凈」的操作系統,測試任何機器的硬體。

2、Stress-ng

你可能從名稱中猜得,stress-ng 是真正的壓力測試――它極其適合測試系統的極限,但是由於它要求很嚴苛,我們不建議經常運行它。如果反復接受壓力測試,某些部件(尤其是處理器和普通硬碟)會損耗得更快。

將 stress-ng 安裝到 Debian 和 Ubuntu 上:

sudo apt-get install stress-ng
將 stress-ng 安裝到 Fedora、Red Hat 和 CentOS 上:

sudo yum install stress-ng
一旦安裝完畢,stress-ng 可以測試各種各樣的部件,包括處理器、內存、輸入/輸出、 網路、虛擬內存及更多部件。它還很容易配置――針對每項測試,你可以指定不同的參數,比如多少測試實例、多少個處理器核心、測試強度多大、運行多久等。

介紹所有不同的命令和參數不在本文的范圍之內,但是 Ubuntu 維基上的這個頁面是個不錯的起始點。

3、PassMark BurnInTest

PassMark 擁有各種各樣的 PC 測試和監控軟體,包括大名鼎鼎的 MemTest86 和 PerformanceTest 應用程序,它們只面向Windows 用戶。另一方面,BurnInTest 應用程序卻有 Linux 版本,它無疑值得嘗試一番。

簡而言之,它能同時測試計算機的所有主要子系統。但它不是測試純粹的性能,而是更加專注於穩定性和可靠性。為了獲得最佳結果,我們推薦將它與其他一些形式的性能測試手段結合起來。

它提供免費 30 天試用的服務;一旦試用期結束,就要收費(79 美元)。

二、處理器基準測試

比較兩個不同的處理器很困難。還記得你知道奔騰 III 幾乎總是勝過奔騰 II 的日子嗎?有時候,i5 的性能勝過 i7,四核並非總是勝過雙核。

正由於如此,處理器可以從基準測試比較得到最大的好處――超過其他任何一個 PC 硬體。如果你決定不使用上述一體化測試,那麼可以從下面兩款工具中的一款入手。

1、Geekbench

Geekbench 是目前市面上最出色的處理器基準測試之一。它隨帶 10 項整數工作負載測試和 8 項浮點工作負載測試――其中一些測試在 Hardinfo(下有介紹)中也有,但是其中一些是 Geekbench 特有的。

Windows 版本和 Mac 版本隨帶用戶界面,但 Linux 版本只有命令行可執行文件。基準測試結果上傳到網上,讓你可以以一種比終端更直觀的方式查看分數。

上傳後,Geekbench 會在功能有限的「嘗試模式」(實際上是無限制的免費試用)下運行,只有 64 位和 OpenCL 基準測試。想要 CUDA 基準測試、獨立模式及其他功能,你需要購買 Geekbench 或 Geekbench 專業版。

2、Hardinfo

可以使用原生軟體包管理器從大多數發行版獲取 Hardinfo,不過我覺得在 Deiban 和 Ubuntu 上運行這個命令來得更容易:

sudo apt-get install hardinfo
或者在 Fedora、Red Hat 和 CentOS 上運行這個命令:

sudo yum install hardinfo
Hardinfo 隨帶 6 項不同的基準測試,每一種測試提供了一個分數,你可以用分數來准確地與其他系統比較。處理器測試執行整數運算,FPU 測試執行浮點運算。比較結果時,確保比較的是同樣的測試。

Hardinfo 還是一種迅速獲取系統信息的有用方式。只要瀏覽側邊欄中的各個頁面,即可查看計算機配置的詳細信息。

三、GPU 基準測試

想以一種非科學的方式測試系統的圖形功能,只要看看你的 PC 能不能處理圖形密集型游戲。想獲得更准確的結果,只要運行下列這些測試。

1、Unigine

Unigine 有兩項基準測試值得一提:Valley 基準測試和 Heaven 基準測試。每一項測試渲染不同的場景(分別是覆以森林的山谷和一系列浮空島),迫使你的 GPU「超時工作」。

這是大多數 Linux 游戲玩家首選的圖形基準測試。

免費基準測試是互動式,完全足以大致了解你的 GPU 有多好,但是如果是商業用途、進行深入的逐幀分析,專業版必不可少。售價 495 美元。

2、GFXBench

GFXBench 之前名為 GLBenchmark,它是面向 Linux 系統的兩種主要的圖形基準測試中名氣較小的。它隨帶兩組測試:高級測試(總體性能)和低級測試(特定功能的性能)。

四、數據硬碟基準測試

說到存儲數據的硬碟,速度並非總是最重要。比如說,當硬碟用來存儲備份內容,主要的問題是壽命、可靠性和容量。不過若是日常操作,你需要性能出色的高速固態硬碟。

1、Hdparm

Hdparm 是一種命令行實用工具,安裝在大多數現代的發行版上,非常易於使用。它不僅可用來測試驅動器的性能,還可以針對每個驅動器來改變設置(比如開啟或關閉 DMA)。不過要小心:如果使用不當,Hdparm 會導致驅動器崩潰或損壞!

首先,使用 df 命令列出系統上的所有驅動器。找到想要測試的那個驅動器――如果你沒有把握,可以使用上下文,比如總的磁碟空間或掛載位置,然後與下列命令結合使用。以本文為例,我的驅動器是 /dev/sda2。

為了測試緩沖讀取性能:

sudo hdparm -t /dev/sda2
/dev/sda2:
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 180 MB in 3.00 seconds = 59.96 MB/sec`
為了測試緩存讀取性能:

sudo hdparm -T /dev/sda2
/dev/sda2:
Timing cached reads: 3364 MB in 2.00 seconds = 1682.75 MB/sec`
無論你使用哪一個,都要多次運行命令,以獲得多個讀數,然後求平均值,以便更准確地了解性能。確保你沒有做可能影響讀數的其他任何操作,比如傳輸文件。

2、Bonnie++

Bonnie++ 是一種自由的實用工具,旨在基準測試文件系統和硬驅性能。它並不直接安裝在大多數發行版上,但是應該出現在核心代碼庫中。可使用下列命令安裝到 Debian 和 Ubuntu上:

sudo apt-get install bonnie++
或者使用這個命令安裝到Fedora、Red Hat或CentOS上:

sudo yum install bonnie++
一旦安裝完畢,運行Bonnie++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使用下列命令:

bonnie++ -d /tmp -r 2048 -u [username]
這會在 /tmp 目錄下運行測試(因而測試 /tmp 所在的驅動器的性能),使用的參數表明系統有 2048MB 內存,測試將以[用戶名]的用戶許可權來運行,本文中該用戶是 jleeso。

不確信你的系統上有多少內存?請使用 free –m 命令,在合計欄下查找 Mem。

最後,你會看到逗號分隔的一行,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不同數字。這些就是你的結果。比例:

1.96,1.96,ubuntu,1,1378913658,4G,,786,99,17094,3,15431,3,4662,91,37881,4,548.4,17,16,,,,,142,0,+++++,+++,+++++,+++,+++++,+++,+++++,+++,+++++,+++,16569us,15704ms,2485ms,51815us,491ms,261ms,291us,400us,710us,382us,42us,787us
拷貝它,輸入下面這個命令:

echo "[粘貼你的結果]" | bon_csv2html > /tmp/t

㈤ 如何測試linux文件系統性能

測試linux環境下的集群文件系統,做文件系統的壓力測試和性能測試採用什麼工具,謝謝大家指教啊。

㈥ linux伺服器怎麼測試硬體性能測試

通過執行以下命令,可以在1分鍾內對系統資源使用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 uptime dmesg | tail vmstat 1 mpstat -P ALL 1 pidstat 1 iostat -xz 1 free -m sar -n DEV 1 sar -n TCP,ETCP 1 top 其中一些命令需要安裝sysstat包

㈦ Linux的系統性能如何檢測

網路使用中,我們需要簡單的監測一下Linux系統的:CPU負載、內存消耗情況、幾個指定目錄的磁碟空間、磁碟I/O、swap的情況還有就是網路流量。 今天上海快網介紹Linux的系統性能監測參數獲取方法。

Linux下的性能檢測工具其實都有很多。

mrtg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不過用mrtg就要裝sysstat、apache、snmp、perl之類的東西。而且安裝也要好幾個步驟,似乎比較麻煩。本來也想直接調用sar、vmstat之類的命令,parse一下結果就算了。哪知道發現不同的版本的linux這些命令的結果也都是不一樣。既然要按版本 parse它們的結果,那還不如直接去系統裡面獲得算了。於是研究了一下sysstat和gkrellm的源代碼,找到監測性能的數據所在。

1、CPU

在文件"/proc/stat"裡面就包含了CPU的信息。每一個CPU的每一tick用在什麼地方都在這個文件裡面記著。後面的數字含義分別是: user、nice、sys、idle、iowait。有些版本的kernel沒有iowait這一項。這些數值表示從開機到現在,CPU的每tick用在了哪裡。

就是cpu0從開機到現在有 256279030 tick用在了user消耗,11832528用在了sys消耗。所以如果想計算單位時間(例如1s)裡面CPU的負載,那隻需要計算1秒前後數值的差除以每一秒的tick數量就可以了。

2、內存消耗

文件"/proc/meminfo"裡麵包含的就是內存的信息,還包括了swap的信息。

3、磁碟空間

從gkrellm的源代碼看,這個是一個很復雜的數據。

4、磁碟I/O

磁碟I/O的數據也同樣比較復雜,有些版本看/proc/diskstats,有些版本看/proc/partitions,還有些版本至今我也不知道在那裡看……不過可以看到數據的版本也像CPU那樣,需要隔一段時間取值,兩次取值的差就是流量。

5、網路流量

網路流量也是五花八門,不過基本上都可以在/proc/net/dev裡面獲得。同樣也是需要兩次取值取其差作為流量值。

㈧ 如何綜合判斷linux機器的性能

1. Top:監測Linux進程
Linux Top命令是一個性能監測程序,它經常被許多系統管理員用來監測Linux性能,在許多類似Linux/Unix的操作系統環境下都能找到。Top命令可用於顯示所有運行中和活動的實時進程(按順序排列),並且定期更新。它可顯示處理器使用情況、內存使用情況、交換內存、緩存大小、緩沖器大小、進程標識符(PID)、用戶、命令及更多的信息。它還顯示了某個運行中進程大量使用內存和處理器的情況。Top命令對系統管理員大有用處,可用來監測,需要時還可採取正確的行動。不妨看看Top命令的實際使用情況。

# top

Top命令示例

2. VmStat:顯示虛擬內存方面的統計信息

Linux VmStat命令用來顯示虛擬內存、內核線程、磁碟、系統進程、輸入/輸出塊、中斷、處理器活動及更多方面的統計信息。默認情況下,vmstat命令並不出現在Linux系統環境下,你需要安裝一個名為sysstat的程序包,該程序包裡面含有一個vmstat程序。命令格式通常這樣使用:

㈨ linux性能調優都有哪幾種方法

1、為磁碟I/O調整Linux內核電梯演算法
在選擇文件系統後,有一些內核和掛載選項可能會影響到它的性能表現,其中一個內核設置是電梯演算法,通過此演算法,系統可以平衡低延遲需求,收集足夠的數據,從而有效地組織對磁碟的讀和寫請求。
2、禁用不必要的守護進程
伺服器上有很多守護進程或服務不是必需的,這些服務不但沒有發揮作用,還消耗了一定的內存和CPU,因此,需要將它們從伺服器移除,這一步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加快啟動時間,釋放內存。
3、關掉GUI
一般來說,Linux伺服器是不需要GUI的,所以管理任務都可以在命令行下完成,因此最好關掉GUI。
4、清理不需要的模塊或功能
在伺服器軟體包中有太多被啟動的功能或模塊實際上是不需要的,仔細看看Apache配置文件,確定FrontPage支持或其它額外的模塊是否真的要用到,如果不需要,應該毫不猶豫地從伺服器禁用掉,這樣有助於提高系統內存可用量,騰出更多資源給那些真正需要的軟體,讓它們運行得更快。
5、禁用控制面板
在Linux中,有許多流行的控制面板,如Cpanel,Plesk,Webmin和phpMyAdmin等,但是,禁用掉這些軟體包可以釋放出大約120MB內存,它們可以通過PHP腳本(盡管有些不安全),或命令行命令啟用,這樣做後,內存使用量大約可以下降30-40%。
6、改善Linux Exim伺服器性能
7、使用AES256增強gpg文件加密安全
為了提高備份文件或敏感信息的安全,許多Linux系統管理員都會使用gpg進行加密,它是一個開放的加密演算法,沒有什麼比它更安全的了。
8、遠程備份服務安全
安全是選擇遠程備份服務最重要的因素,大多數系統管理員都害怕兩件事:(黑客)可以刪除備份文件,不能從備份恢復系統。為了保證備份文件100%的安全,備份服務公司提供遠程備份伺服器,使用scp腳本或RSYNC通過SSH傳輸數據,這樣,沒有人可以直接進入和訪問遠程系統,因此,也沒有人可以從備份服務刪除數據。在選擇遠程備份服務提供商時,最好從多個方面了解其服務強壯性,如果可以,可以親自測試一下。

㈩ 如何用命令檢查Linux伺服器性能

Linux下的Top命令是一個性能監控程序,許多系統管理員常常用它來監控Linux性能,在許多Linux或者類Unix操作系統里都有這個命令。Top命令用於按一定的順序顯示所有正在運行而且處於活動狀態的實時進程,而且會定期更新顯示結果。這條命令顯示了CPU的使用率、內存使用率、交換內存使用大小、高速緩存使用大小、緩沖區使用大小,進程PID、所使用命令以及其他。它還可以顯示正在運行進程的內存和CPU佔用多的情況。對系統管理員來說,top命令式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它可用於監控系統並在需要的時候採取正確的處理動作。命令需求網頁

熱點內容
壓縮聽算音頻 發布:2025-05-12 10:58:12 瀏覽:800
資料庫系統報告 發布:2025-05-12 10:43:17 瀏覽:602
日產高配有哪些配置 發布:2025-05-12 10:32:16 瀏覽:475
大眾朗逸哪個配置值得入手 發布:2025-05-12 10:31:20 瀏覽:505
壓縮包的後綴 發布:2025-05-12 10:20:35 瀏覽:940
煙台招聘編程 發布:2025-05-12 10:04:21 瀏覽:53
sql查詢所有表名 發布:2025-05-12 10:01:28 瀏覽:664
用python編譯器的簡單代碼 發布:2025-05-12 09:48:40 瀏覽:358
香港多ip站群伺服器租用 發布:2025-05-12 09:33:16 瀏覽:895
kaliapk編譯 發布:2025-05-12 08:47:56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