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到演算法
1. 基本工資演算法
一、正面回答
基本工資演算法:
1、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2、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3、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4、出勤天數比例=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二、分析
基本工資就是勞動者所得工資的基本組成部分。它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工資標准支付,較之工資額的其他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具體來說,在企業中,基本工資是根據員工所在職位、能力、價值核定的薪資,這是員工工作穩定性的基礎,是員工安全感的保證。
三、基本工資不包括什麼?
1、支付周期超過一個月的勞動報酬,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年底雙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結算的業務提成等;
2、無確定支付周期的勞動報酬,如一次性的獎金、津貼、補貼等。
2. 工資的演算法
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出勤天數比例= 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同樣舉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員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個工作日,5.1為法定節假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如此以來,正、反演算法結果都為一致了。 現實中,目前也有一些實行6天工作制之類的民營企業並不使用21.75計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實際出勤天數進行計算。這也可行。畢竟法律法規並不強制要求企業一定按21.75來計算月薪。
3. 工資的正確計算方法
工資演算法構成包括:約定工資+績效工資+加班費+補貼津貼+提成傭金-個稅-社保公積金個人承擔部分-水電費伙食費等員工在公司產生的費用。
其實工資計算方法並不難,只要搞清楚了計算公式和定義,可以將我們的工資計算精確到每分錢。
工資,其實就是勞動報酬的一種稱呼。按小時、按天、按月、按年算工資的方式都有,但大家接觸最多的就是按月計發工資。
4. 工資的演算法
一、正面回答
員工工資應當按照21.75計算,因每個月天數不一樣,按照30天算肯定不合理,所以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21.75平均工作日×實際工作日即排除雙休日進行計算。
二、分析詳情
加班工資。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一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一月。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加班工資的計算。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200%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
三、工資的定義
工資是指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後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本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5. 員工的工資正確計算方法是什麼
每到月底的時候,也就是hr最忙的時候,查考核、算績效,工資單來一波...
計算工資一直都是眾多HR寶寶最頭痛的問題,無論是新手hr還是資深hr,在計算工資時都會面對一系列問題,如21.75...
」
1、什麼是21.75?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一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規定:
月制度工作日=(365天-104天雙休日-11天法定節假日)÷12個月=20.83天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個月=21.75天。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月平均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21.75×8小時)
20.83vs21.75計算工資有何不同?
20.83天只是表明月平均工作時間是20.83天這一事實;21.75天只是在計算日工資標准、小時工資標准時使用(計算加班工資的基礎)。
不難看出,上述折算辦法是將折算環境置放於一整年中,一年365天中去除104個休息日,剩下的261天用人單位都是要支付工資的,包括了一年中的11個帶薪法定假日。
所以,一個年度中,月平均計薪天數就是261÷12月=21.75天。但實際上,每月的實際計薪天數並不是21.75天。21.75僅是一個平均數的概念!
2、正算與反算的合理性
實際工作中HR有依據出勤天數計算工資的「正演算法」,與依據缺勤天數計算的「反演算法」之爭。但這都是建立在對21.75錯誤的理解上。
我舉個栗子
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 × 出勤天數」
某員工月薪2175元,按照人社部規定,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即2175÷21.75=100元,這沒錯對吧?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則其月工資為2175÷21.75×22=2200元。該月請假一天,工資反而比月薪2175多了25元,這合理嗎?
反演算法:「工資=月薪一月薪÷21.75×缺勤天數」
有HR說,不能這么算,應當倒扣,不能正給,即當月可領工資為2175—2175÷21.75×1=2075元。好,那假設當月員工只出勤1天,缺勤22天,按反演算法,則2175-2175÷21.75×22=-25元,可是員工月薪才2175元,等於白幹了1天,還要倒貼25元。
看到這里,您是不是又想改變主意,想正給了呢?那請問何時又正演算法,何時又反演算法呢?
案例解析
上述案例中,用21.75折算出日工資,在存在缺勤狀態下,不管正給還是倒扣,似乎都會得出一個看似不合理的答案,為什麼呢?
核心問題在於,HR對 「21.75」沒有正確理解,死搬硬套。每月平均計薪天數和實際計薪天數並不一致!基於付出的勞動時間與獲得的工資數額一致的理論,每月工資本來不應當相同。但實踐中用人單位的設定的月薪標准通常是固定的,即每月統一標准。
由於每月實際計薪天數並不一致,有些月份計薪天數可以達到23天,有些月份計薪天數可能只有20天,而人社部的21.75卻是一個平均數的概念。這樣具體到某一個月,月平均計薪天數和月實際計薪天數產生沖突,但月工資卻執行的是統一標准,就出現了看似荒謬的結論。
3、正確的演算法
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 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出勤天數比例=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同步案例解析
案例一:
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演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
某員工月薪2175元, 1月份有21個工作日,1.1為法定節假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演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6. 工資演算法是什麼
如下:
1、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2、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3、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4、出勤天數比例= 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舉例
例: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演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演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7. 薪資計算的方式
法律分析:薪資計算方式:正演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反演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出勤天數比例= 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8. 工資的演算法是怎麼樣的
工資的演算法如下:
一、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二、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三、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工資形式
(一)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工資等級以及工資標准檢驗和支付勞動報酬的工資形式。工資形式按照工人的勞動時間支付的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的工資,是由資本家按照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支付的,工人按一定時間出賣勞動力,工資就要按一定時間來計量和支付,表現為日工資、周工資、月工資等。計時工資實際上是按照勞動時間支付的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
(二)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按照勞動者生產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價計量和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形式。按照工人所完成的產品數量或作業量支付的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計件工資是由計時工資轉化而來的,是變相的計時工資。
9. 勞動法工資演算法
勞動法工資演算法: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勞動法工資演算法參考有如下: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加班工資的計算: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等等。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10. 工資的演算法是什麼
工資的演算法如下: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休假天數:月出勤工資=月工資標准×(1-1/21.75×事假天數)。
新員工及休假天數大於出勤天數的員工:月出勤工資=月工資標准/21.75×出勤天數。
固定月薪屬於計時工作制,獎金的作用是獎勵與生產或工作直接相關的超額勞動,勞動者創造超出正常勞動定額的社會所需勞動成果時給予的物質補償,津貼是對勞動者在特殊情況下的額外勞動消耗或額外支出進行補償的一種工資形式。
工資形式:
(一)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是指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工資等級以及工資標准檢驗和支付勞動報酬的工資形式。工資形式按照工人的勞動時間支付的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的工資,是由資本家按照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價值支付的,工人按一定時間出賣勞動力,工資就要按一定時間來計量和支付,表現為日工資、周工資、月工資等。計時工資實際上是按照勞動時間支付的勞動力價值的轉化形式。
(二)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是按照勞動者生產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價計量和支付勞動報酬的一種形式。按照工人所完成的產品數量或作業量支付的工資,是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之一。計件工資是由計時工資轉化而來的,是變相的計時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