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期的演算法
A. 人體生理周期的計算方法
如何計算自己智力、情緒、體力鍾的高潮、低潮和臨界期呢?以下是一種簡演算法: (1) 先算「總天數」即計算出生之日至所計算之日的總天數。公式:t=(365.25×周歲數)± x。式中「t」表示總天數,「x」表示除周歲數以外的天數。例某人1935年10月15日出生, 要計算1987年1月29日的這天生物節律,t=(365.25×52)-259=18734(天)。
(2) 再算「余數」,將前算得的總天數分別除以33、28、23(它們分別是智力、情緒、體力 節律周期的天數。)然後得到余數。注意必須用手算,而不要用電子計算機計算。 18734/33=567……23(智力鍾余數) 18734/28=669……2(情緒鍾余數) 18734/23=814……12(體力鍾余數)
(3) 當把余數求出之後,如你只需要了解計算日處什麼期(高潮期、低潮期、臨界期),最簡便的方法是採用「周期天數除以2對照法」,又叫半周期法: 33/2=16.5……(智力鍾半周期數) 28/2=14.0……(情緒鍾半周期數) 23/2=11.5……(體力鍾半周期數) 將「余數」與半周期數作比較,若余數小於此種生物鍾的半周期數,此生物鍾運行在高潮期;若大於半周期數,運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數或整周期,以及余數為零者,則為臨界期。了解自己「智力、情緒、體力」三節律的運行周期,可在高潮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臨界、低潮期早作準備,以防不測。
上例,智力鍾余數:23>16.5為低潮期;情緒鍾余數:211.5,數字接近半周期,為臨界期。
人體生物鍾三節律周期理論是指一個人在自身「水平線」上的波動。當人體三節律處於臨界期或低潮期,人確實會感到智力下降、情緒欠安和體力易疲勞感,但人是有理智的,有責任感的。我們了解自己的臨界期、低潮期,對它沒有恐懼的必要,更不要以生物鍾低潮期或臨界期為借口。為了降低事故發生率,把處於節律雙重、三重臨界日駕駛員換下來干其他工作,或提醒他謹慎駕駛,以高度責任感來克服臨界日的不適。當然高潮期的駕駛員麻痹大意,以為亂開車也不會出事故,這是絕對錯誤的。
B. 農歷二十漲潮時間
明天農歷二十四什麼時間漲潮
C. 怎麼樣推算退潮時間表(廈門的)
比較粗略的演算法是:
初一到十五,農歷X8;十六到月底,(農歷-15)X8
假設今天是初三,3x8=24,那麼高潮時間就是2點20左右以及14點20左右
假設今天是十九,(19-15)x8=32,那麼高潮時間就是3點10分左右以及15點10分左右
初一、十五的高潮都是正午12點
D. 農歷日期如何算潮起潮落時段
計算公式如下:農歷初一到十五:漲潮時間=日期*0.8,農歷十六到三十:漲潮時間=(日期-15)*0.8,
海水漲落潮規律是:每天漲潮有兩次,相隔12小時。高潮時間一般能維持一個多小時才開始退潮,最低潮時間在兩次高潮中間的時間。
漲潮時間每天不同,15天輪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漲潮是頭天漲潮時間推遲0.8小時(48分鍾),可根據農歷日期計算每天漲潮的時間。
漲潮是一種自然現象。海水有漲潮和落潮現象,漲潮時,海水上漲,波浪滾滾,景色十分壯觀;退潮時,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灘。漲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兩次。
海水的漲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地理現象
因此漲潮退潮是有規律可循,15天輪回一次,規則半日潮漲退時間為每12個小時潮水漲退一個周期。簡易的潮水時間計算方式為:最高潮時間=農歷×0.8,最低潮時間=最高潮時間+/-6。
假設:今天為農歷15,最高潮時間=15×0.8=12,即中午12點和午夜零點;最低潮時間為早上6點和晚上6點。近距離觀察的時間為早上的4點—8點以及下午4點到8點。
因此,下一天漲潮是頭天漲潮時間推遲0.8小時(48分鍾),可根據農歷日期計算每天漲潮的時間,具體測算方法是:按照農歷算,如天數少於15,則天數直接乘以0.8,得出的數字即是當天最高潮時間;如天數大於15。
E. 請問人體生物鍾是怎麼的演算法求教
詳見下面鏈接:
http://ke..com/view/246906.htm?fr=ala0_1_1
計算的話就用下面在線軟體吧
http://www.fh21.com.cn/search/zhouqi.htm
健康人體的活動大多呈現24小時晝夜的生理節律,這與地球有規律自轉所形成的24小時周期是相適應的,表明生理節律受外環境周期性變化(光照的強弱和氣溫的高低)的影響而同步。諸如人體的體溫、脈搏、血壓、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晝夜節律變化。生物近似時鍾的結構,被稱之為「生物鍾」。周期節奏近似晝夜24±4小時稱「日鍾」, 近似29.53±5天稱為「月鍾」,近似周年12±2月稱為「年鍾」。
計算
如何計算自己智力、情緒、體力鍾的高潮、低潮和臨界期呢?以下是一種簡演算法:
(1) 先算「總天數」即計算出生之日至所計算之日的總天數。公式:t=(365.25×周歲數)± x。式中「t」表示總天數,「x」表示除周歲數以外的天數。例某人1935年10月15日出生, 要計算1987年1月29日的這天生物節律,t=(365.25×52)-259=18734(天)。
(2) 再算「余數」,將前算得的總天數分別除以33、28、23(它們分別是智力、情緒、體力 節律周期的天數。)然後得到余數。注意必須用手算,而不要用電子計算機計算。 18734/33=567……23(智力鍾余數) 18734/28=669……2(情緒鍾余數) 18734/23=814……12(體力鍾余數)
(3) 當把余數求出之後,如你只需要了解計算日處什麼期(高潮期、低潮期、臨界期),最簡便的方法是採用「周期天數除以2對照法」,又叫半周期法: 33/2=16.5……(智力鍾半周期數) 28/2=14.0……(情緒鍾半周期數) 23/2=11.5……(體力鍾半周期數) 將「余數」與半周期數作比較,若余數小於此種生物鍾的半周期數,此生物鍾運行在高潮期;若大於半周期數,運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數或整周期,以及余數為零者,則為臨界期。了解自己「智力、情緒、體力」三節律的運行周期,可在高潮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臨界、低潮期早作準備,以防不測。 上例,智力鍾余數:23>16.5為低潮期;情緒鍾余數:2<14.0為高潮期;體力鍾余數12>11.5,數字接近半周期,為臨界期。
F. 怎麼算漲潮退潮的時間
海水漲落潮規律是:每天漲潮有兩次,相隔12小時。高潮時間一般能維持一個多小時才開始退潮,最低潮時間在兩次高潮中間的時間。
漲潮時間每天不同,15天輪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漲潮是頭天漲潮時間推遲0.8小時(48分鍾),可根據農歷日期計算每天漲潮的時間,計算公式如下:
農歷初一到十五:漲潮時間=日期*0.8
農歷十六到三十:漲潮時間=(日期-15)*0.8
例子來說明一下此公式:
1)2000/12/31沖動之旅:農歷日期是初六,因此漲潮時間是6*0.8=4.8,也就是說漲潮時間是早上和晚上4點48分,
2)2001/10/28:農歷日期是十二,因此漲潮時間是12*0.8=9.6,也就是說漲潮時間是早上和晚上9點36分,
3) 2002/1/1,農歷是十八,漲潮時間是(18-15)*0.8=2.4,也就是說漲潮時間是早上和下午2點24分, (注:此公式是根據道聽途說及本人的一些經驗整理,尚有待進一步證實,尤其是高潮時間到底的維持多長,確實很難觀察判斷。)
還有另外一種演算法,就是農歷十五和農歷三十都是12:00的水時,其他時候就都是40分鍾的倍數(以初八為例:三十是12:00,初八就是8*40=320分鍾,就是12:00加上320分鍾,也就是5小時20分鍾,就是5:20和17:20)演算法比較煩瑣,夏天水時都會推後一些。
(6)高期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潮水類型
在一個潮汐周期(約24小時50分鍾,天文學上稱一個太陰日,即月球連續兩次經過上中天所需的時間)里,各地潮水漲落的次數、時刻、持續時間也均不相同。潮汐現象盡管很復雜,但大致說來不外三種基本類型。
半日潮型
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中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
全日潮型
一個太陽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
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中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
G. 潮汐現象一天是不是有兩次潮汐電站每天可以發電幾次
潮汐現象並不是間斷進行 是持續的現象 海水是不斷的在漲與落之間循環的
不同的潮汐發電站類型決定了答案的不同
如果只有落潮時能發電,那麼就是一天兩次
如果只是漲潮和落潮時發電,那麼就是四次
還有可以持續發電的,沒有明顯的界定發電次數,只能說一天之內潮汐發電站的發電機轉子方向變換4次
以下僅供參考
關於漲潮落潮:一晝夜之內 漲潮落潮分別兩次 也就是有兩次高潮和低潮 一般人們關心的是高潮的時間 因為在海里游泳的最佳時間是高潮前的一兩個小時(此前潮水太低 此後退潮游泳危險) 但是每天的高潮時間都在按規律變化 廈門的關於高潮時間的地方演算法 只與確切時間偏差2~8分鍾 而且相當容易計算 只需知道當日的農歷日期 乘以8 就可以得到大致時間
具體演算法:
假設該日為初一,則用1*8=8,也就是0點8個字,即該日0點40和12點40為高潮;
假設該日為初五,則用5*8=40,即四點整,則該日4點及16點為高潮
若該日為初十四,則14*8=112,即十一點兩個字,即早晚11點10分高潮
依此類推,容易算出每日高潮時間
H. 大海漲潮落潮時間的計算方法
不同海區有不同的漲落時間。通常是農歷初一、十五的中午及午夜12:00漲至平潮,然後每天推遲半小時,以此類推。
根據潮汐周期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半日潮型:一個太陽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我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
全日潮型:一個太陽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不論那種潮汐類型,在農歷每月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內,各要發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時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在農歷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後兩三天內,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屆時潮水漲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我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來總結經驗出來許多的算潮方法(推潮汐時刻)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的一例:
簡明公式為:
高潮時=0.8h×[農歷日期-1(或16)]+高潮間隙
I. 潮汐表的簡便演算法
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發現海水有規律的漲落,而漲落的時間和高度又有著周期性的變化,由此人們把這種海水漲落的現象叫潮汐。而隨著海水的漲落、水位的升降,出現了海水的水平流動,這種海水流動的現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漲落規律,如在每日里出現兩次大潮和兩次小潮。通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現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過當地子午線時1前後。低潮時間則在月出月落前後,並且每日的高(低)潮時間逐日後程約48分鍾,即每天晚48分鍾(0.8小時)。每月的兩次大潮是農歷初一、十五附近幾天,兩次小潮是在農歷的初七、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幾天。人們還發現,潮汐現象同月亮、太陽、地球的相對運動有密切的關系。地球在一定軌道上繞太陽運轉,月亮又在一定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力就是產生潮汐現象的基本因素。但實際潮汐漲落的主要成因卻是月球對地球(表層)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太陽的作用較小,約為月球的2/5,因月球離地球較近,故此月球的作用較大。
據科學推測是:月球繞地球轉,每一個月(29.5天多一點)轉一圈,當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線時,潮漲落的最大,這時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時候,當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時潮漲落的最小,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時候。但在實際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時間,並不正好是上述時間,因為地球形狀很復雜,所以各地發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時間要比理論上拖後幾天。如:山東半島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漲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後潮的漲落又最小。由於地球本身的自轉,使地球上某點與月球的相對位置隨時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每天(太陽約24時48分)為一周期。每24時48分,發生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約經過6時12分,由第一個高潮到第二個高潮約經過12時24分。
J. 怎樣計算大海的潮汐時間
計算公式如下:
1.高潮時=(日差)0.8×(陰歷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十高潮間隙,
2.低潮時=高潮時-6時12分,
3.高潮時=0.8×(5-1)十10∶50′=3∶12′+10∶50′∶14∶02′
其方法是陰歷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0.8,即為當日的高潮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