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csma退避演算法

csma退避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10-30 09:54:28

❶ CSMA/CD的工作機制是什麼樣的

CSMA/CD是英文「Carrier Sense Mutiple Access Collision detect」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若媒體空閑,則傳輸,否則轉(2)。

(2) 若媒體忙,一直監聽直到信道空閑,然後立即傳輸。

(3) 若在傳輸中監聽到干擾,則發干擾信號通知所有站點。

1. 等候一段時間,再次傳輸。

以上原理可以通俗理解為:「先聽後說,邊說邊聽」。

這是區域網裡面的知識,叫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比方來解釋這個工作原理,在一個區域網中,多台電腦共享上網,只有一條線,就比如幾座房子之間,聯系它們的只有一條路(只允許一個用戶使用)。

當它們每次要出去,也就是區域網里要發送數據時,它們都會先看看也就是檢測下這條路有沒有人在用,假如有在用的話,就使用一定的方法(退避演算法)等待,等到這條路(線路)空閑的時候才開始用(發送數據),在用的時候還通知各個用戶(監聽線路),告訴它們自己已經在使用這條線路,讓它們也使用一定的方法(退避演算法)等待

❷ 簡述CSMA技術的P-堅持演算法規則

5.1.1 CSMA退避演算法

CSMA(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技術也稱為LBT(Listen Before Talk,先聽後說),也就是先偵聽要訪問的介質,在發現介質空閑時再進行數據發送。

CSMA介質爭用技術適用於匯流排型和樹型拓撲結構,主要解決如何共享一條公用匯流排介質。其原理是:在網路中任何一個工作站在發送信息前,要先偵聽網路中有無其他站點在發送信號,如無則立即發送;如有其他站點正在發送數據,則此站點要先避讓一下,等一段時間後再偵聽,直到介質空閑才發送。

在CSMA技術中,採用了一些退避演算法來決定避讓的時間。常用的退避演算法有三種:非堅持、1-堅持、P-堅持。下面是這些演算法的具體解釋。

1."非堅持"演算法

"非堅持"退避演算法的關鍵點就在於"非堅持"這三個字上。"非堅持"就是在發生介質處於忙的狀態(也就是正在傳送其他站點數據)時,本站點不堅持繼續發送,而是在一個隨機延遲後繼續偵聽介質,發現介質空閑時本站點才可發送數據。

總結起來,這種演算法的演算法規則如下:

(1)如果介質是空閑的,則可以立即發送數據。

(2)如果介質是忙的,則等待一個隨機延遲的時間後,再繼續偵聽,直到介質為空閑才發送數據。

在這種方式中,採用隨機的重發延遲時間(也就是說這個等待的時間是隨機的,而不是固定的)可以減少沖突發生的可能性。但是這種演算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在有多個站點發送數據時,可能會由於大家都在延遲等待過程中,致使介質即使當前已處於空閑狀態,也沒有站點發送數據,這樣一來,介質的利用率就可能很低。所以這種演算法主要適用於小型的匯流排,或者樹型拓撲結構網路中,不適用於像現在大型的星型結構乙太網中。

2."1-堅持"演算法

"1-堅持"退避演算法與前面介紹的"非堅持"演算法有些類似,但仍有些本質區別。這里的"1-堅持"演算法的"1"是指當一個站點發現介質是空閑時,它的數據傳輸成功率為1,也就是100%。當然這是開發這種退避演算法的作者自己的觀點,事實這種演算法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具體將在下面介紹本演算法的缺點時解釋。

前面介紹的"非堅持"演算法是在發現介質忙後,即隨機等待一個延遲,然後繼續偵聽;而此處的"1-堅持"演算法中,在發現介質是忙時,不等待一個延遲,而是繼續偵聽,一旦發現空閑即立即發送,在數據傳送過程中發生沖突時放棄當前的數據傳送任務,等待一個延遲後再繼續偵聽。

"1-堅持"演算法的演算法避讓規則如下:

(1)如果介質空閑的,則可以立即發送數據。

(2)如果介質是忙的,則繼續偵聽,直至檢測到介質是空閑,立即發送數據。

(3)如果在發送數據過程中發生了沖突(因為可能有多個站點在同一時間檢測到介質為空閑,並立即進行了數據發送),則放棄當前的數據傳送任務,等待一個隨機的延遲時間,再重復上述步驟(1)~(2)。

很明顯,這種演算法相對前面介紹的"非堅持"演算法來說的優點就是提高了介質的利用率,因為在沒有發生沖突時無須等待一個隨機延遲就立即進行繼續偵聽,不會出現介質處於空閑狀態仍沒有站點發送數據的情況。但是,該演算法仍有致命的弱點,也就是在有多個站點發送數據的情況下,這種毫不等待的演算法也就使得沖突時常發生。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可能在網路中同時有多個站點在同一時間檢測到介質空閑(因為中間沒有一個延遲,也就是一直在偵聽介質狀態),而立即進行了數據發送。也就是說在這種演算法下,發生沖突的機率比起"非堅持"演算法來說要大許多。所以這種演算法也僅適用於小型的匯流排型或者樹型拓撲結構網路,不適用於像現在大型的星型結構乙太網中。

3."P-堅持"演算法

既然前面介紹的兩種演算法都存在明顯的不足,自然就會有人繼續後面的開發,於是就生產了新的"P-堅持"退避演算法。

理解"P-堅持"退避演算法的關鍵就是其中的"P"。P是指站點可以發送數據的概率,相當於前面介紹的"1-堅持"演算法中的"1"。這里的P是小於1的,也就是不是在一發現介質空閑時就發送數據,而是以一個概率來決定當前站點是否馬上發送數據。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與其他站點發生沖突。

"P-堅持"退避演算法是一種既能像"非堅持"演算法那樣減少沖突,又能像"1-堅持"演算法那樣減少介質空閑時間的折中方案,也就是綜合了前面所介紹的兩種演算法的優點,以實現缺點互補。

在"P-堅持"退避演算法中,關鍵是如何選擇P值,這要考慮到避免重負載下系統(如網路規模大,網路應用復雜)處於不穩定狀態。假如在介質處於忙狀態時有n個站在等待發送數據,則將要試圖傳輸的站點的總期望數設為nP。如果選擇P值選擇過大(也就是每個站點在介質空閑時可以發送數據的概率過高),則可能使nP>1,則表明有多個站點在試圖發送數據,這樣沖突就很難避免。最壞的情況是,隨著沖突概率的不斷增大,而使吞吐量降低到零。所以必須選擇適當的P值,使nP<1。當然P值選得過小,則介質利用率又會大大降低,因為這樣一來,即使介質處於空閑狀態,大家仍可能都會"謙讓"。

"P-堅持"演算法的規則如下:

(1)如果介質空閑,則以P概率發送數據(注意,只是一種概率,而不是馬上發送數據),而以(1-P)的概率延遲一個時間單位t,t等於最大信號傳播時延的兩倍。

(2)站點的發送已被延遲一個時間單位t後,則重復上述步驟(1),當然這時的P值可能不一樣。

(3)如果介質是忙的,繼續偵聽直到介質處於空閑狀態,然後重復上述步驟(1)。

從一個站點開始發送數據到另一個站點開始接收數據,即載波信號從一端傳播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稱為信號傳播時延。

信號傳播時延(μs)=兩站點間的距離(m)÷信號傳播速度(200m/μs)

數據幀從一個站點開始發送,到該數據幀發送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為"數據傳輸時延";同理,數據傳輸時延也表示一個接收站點開始接收數據幀,到該數據接收完畢所需的時間。

數據傳輸時延(s)= 數據幀長度(bit)÷數據傳輸速率(b/s)

若不考慮中繼器引入的延遲,數據幀從一個站點開始發送,到該數據幀被另一個站點全部接收的總時間等於上述介紹的"數據傳輸時延"和"信號傳播時延"之和。

❸ 退避演算法的用途

主要用於CSMA的沖突分解
用二進制指數退避可以取得較好的分解效果。
在共用信道的情況下,當沖突發生以後,每個節點都進行一個隨機時延t,0<t<T
t服從(0~T)上的以二為底的指數分布。
退避演算法有:非堅持,1-堅持,P-堅持
(1)非堅持CSMA;
#假如介質是空閑的,則發送;
#假如介質是忙的,等待一段隨機時間,重復第一步;
(2)1-堅持CSMA;
#假如介質是空閑的,則發送;
#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監聽,直到介質空閑,立即發送;
#假如沖突發生,則等待一段隨機時間,重復第一步。
(3)P-堅持CSMA;
#假如介質是空閑的,則以P概率發送;而以(1-P)的概率延遲一個時間單位。時間單位等於最大的傳播延遲時間。
#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監聽,直到介質空閑,重復第一步。
#假如發送被延遲一個時間單位,則重復第一步。
(4) 可預測P-堅持CSMA
#假如介質當前有多個節點需要佔用信道,或者已經發生多次沖突,可預測P-堅持CSMA則可根據當前的負荷量來判斷發送數據可能碰撞的可能性。當前沖突次數多,則自動減小P值,否則增大P值。
三種方法的比較:
非堅持1-堅持P-堅持
優點當站點要發送時,只要介質空閑,就立即發送。降低1-堅持的沖突概
率,又減小介質浪費。
缺點即使有幾個站有數據要發送,介質仍可能處於空閑狀態。介質利用率低。
假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站點有數據要發送,沖突就不可避免。P值的選擇
非常重要。

❹ 概念題,什麼是csma/cd

(1)CSMA/CD是指(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Detect)即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也稱之為
沖突檢測
方法。
(2)是
數據鏈路層
的一個協議哦!
(3)
工作的步驟為:偵聽——發送——檢測——沖突處理
(4)
沖突的情況:在偵聽中發現線路忙或者是發送過程中發生了碰撞現象,對沖突的解決辦法有
退避演算法
常用截止的
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M
=
2
min{n,16}
ms)在這里M為
時延
時間,n為退避間隔時間。
CSMA/CD和CSMA/CA的主要差別對比如下:
(5)CSMA/CD: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
CSMA/CA:帶有沖突避免的
載波偵聽
多路訪問,發送包的同時不能檢測到信道上有無沖突,只能盡量『避免』;
1.兩者的
傳輸介質
不同,CSMA/CD用於匯流排以太,而CSMA/CA則用於
無線區域網
802.11b

2.檢測方式不同,CSMA/CD通過電纜中電壓的變化來檢測,當數據發生碰撞時,電纜中的電壓就會隨著發生變化;而CSMA/CA採用能量檢測(ED)、載波檢測(CS)和能量載波混合檢測三種檢測信道空閑的方式;
3.WLAN中,對某個節點來說,其剛剛發出的信號強度要遠高於來自其他節點的信號強度,也就是說它自己的信號會把其他的信號給覆蓋掉;
4.本節點處有沖突並不意味著在接收節點處就有沖突;
綜上,在WLAN中實現CSMA/CD是比較困難的。
有不足之處還望更正,謝謝。

❺ 簡述CSMA/CD協議中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規則

CSMA/CD演算法:先聽後發,邊發邊聽,沖突停止,重新發送。
CSMA/CD中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1)確定基本退避時間(基數),一般定為2τ,也就是一個爭用期時間,對於乙太網就是51.2μs
2)定義一個參數K,為重傳次數,K=min[重傳次數,10],可見K≤10
3)從離散型整數集合[0,1,2,……,(2^k-1)]中,隨機取出一個數記做R
那麼重傳所需要的退避時間為R倍的基本退避時間:即:T=R×2τ。
4)同時,重傳也不是無休止的進行,當重傳16次不成功,就丟棄該幀,傳輸失敗,報告給高層協議

❻ csma/cd協議中使用的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優點和缺點

科大的吧,你是。
當沖突少時,結點可以以較少的時間延遲發送數據;
當沖突嚴重時,r可以獲得更大的取值范圍,有助於避免再次沖突;
當沖突次數大於10時,為了避免過長的延遲時間,所以限制K=10

有可能使無碰撞或者碰撞次數較少的站點
長時間地佔有信道發送權,這種現象稱之為
「捕獲效應」,捕獲效應不能保證發送機
會的公平性。

❼ 沖突檢測的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在CSMA/CD協議中,一旦檢測到沖突,為降低再沖突的概率,需要等待一個隨機時間,然後再使用CSMA方法試圖傳輸。為了保證這種退避維持穩定,採用了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的技術,其演算法過程如下:
1. 將沖突發生後的時間劃分為長度為2t的時隙
2. 發生第一次沖突後,各個站點等待0或1個時隙在開始重傳
3. 發生第二次沖突後,各個站點隨機地選擇等待0,1,2或3個時隙在開始重傳
4. 第i次沖突後,在0至2的i次方減一間隨機地選擇一個等待的時隙數,在開始重傳
5. 10次沖突後,選擇等待的時隙數固定在0至1023(2的10次方減一)間
6. 16次沖突後,發送失敗,報告上層。

❽ 計算機網路選擇題 高手幫我

1 CSM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控制策略中有三種堅持退避演算法,其中一種是:「一旦介質空閑就發送數據,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監聽,直到介質空閑後立即發送數據;如果有沖突就退避,然後再嘗試」這種退避演算法稱為 (1) 演算法。這種演算法的主要特點是 (2) 。CSMA/CD在CSMA的基礎上增加了沖突檢測功能。網路中的某個發送站點一旦檢測到沖突,它就立即停止發送,並發沖突碼,其他站點都會 (3) 。如果站點發……
1 CSMA(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控制策略中有三種堅持退避演算法,其中一種是:「一旦介質空閑就發送數據,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監聽,直到介質空閑後立即發送數據;如果有沖突就退避,然後再嘗試」這種退避演算法稱為 (1) 演算法。這種演算法的主要特點是 (2) 。CSMA/CD在CSMA的基礎上增加了沖突檢測功能。網路中的某個發送站點一旦檢測到沖突,它就立即停止發送,並發沖突碼,其他站點都會 (3) 。如果站點發送時間為1,任意兩個站之間的傳播延遲為t,若能正常檢測到沖突,對於基帶匯流排網路,t的值應為 (4) ;對於寬頻匯流排網路,t的值應為 (5) 。 (2001年試題)

(1)A.1-堅持CSMA B.非堅持CSMA C.P-堅持CSMA D.O-堅持CSMA

(2)A.介質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沖突

B.介質利用率高,但無法避免沖突

C.介質利用率低,且無法避免沖突

D.介質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沖突

(3)A.處於待發送狀態 B.相繼競爭發送權 C.接收到阻塞信號 D.有可能繼續發送數據

(4)A.t≤0.5 B.t>0.5 C.t≥1 D.0.5(5)A.t>0.25 B.t≥0.5 C.t≤0.25 D.0.25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CSMA/CD協議的相關知識點。

載波監聽(Carrier Sense)的思想是:站點在發送幀訪問傳輸信道之前,首先監聽信道有無載波,若有載波,說明已有用戶在使用信道,則不發送幀以避免沖突。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是指多個用戶共用一條線路。

CSMA技術中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當偵聽信道已經被佔用時,如何確定再次發送的時間,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堅持型CSMA(1—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點有數據發送,先監聽信道,若站點發現信道空閑,則發送;若信道忙,則繼續監聽直至發現信道空閑,然後完成發送;若產生沖突,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過程。其優點是減少了信道空閑時間;缺點是增加了發生沖突的概率;廣播延遲對協議性能的影響:廣播延遲越大,發生沖突的可能性越大,協議性能越差。

非堅持型CSMA(nonpersistent CSMA):其原理是若站點有數據發送,先監聽信道,若站點發現信道空閑,則發送;若信道忙,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過程;若產生沖突,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過程。它的優點是減少了沖突的概率;缺點是增加了信道空閑時間,數據發送延遲增大;信道效率比1-堅持CSMA高,傳輸延遲比1-堅持CSMA大。

p-堅持型CSMA(p-persistent CSMA):適用於分槽信道,它的原理是若站點有數據發送,先監聽信道,若站點發現信道空閑,則以概率p發送數據,以概率q=l-p延遲至下一個時槽發送。若下一個時槽仍空閑,重復此過程,直至數據發出或時槽被其他站點所佔用;若忙,則等待下一個時槽,重新開始發送;若產生沖突,等待一隨機時間,然後重新開始發送。

CSMA/CD載波偵聽多路存取/沖突檢測的原理是站點使用CSMA協議進行數據發送,在發送期間如果檢測到沖突,立即終止發送,並發出一個瞬間干擾信號,使所有的站點都知道發生了沖突,在發出干擾信號後,等待一段隨機時間,再重復上述過程。

CSMA/CD的代價是用於檢測沖突所花費的時間。對於基帶匯流排而言,最壞情況下用於檢測一個沖突的時間等於任意兩個站之間傳播時延的兩倍。因此2t≤1,即t≤0.5。對於寬頻匯流排而言,由於單向傳輸的原因,沖突檢測時間等於任意兩個站之間最大傳播時延的4倍。因此4t≤1,即t≤0.25。

答案 (1)A (2)B (3)C (4)A (5)C

2 IEEE802.5令牌環(Token Ring)網中,時延是由 (1) 決定。要保證環網的正常運行,環的時延必須有一個最低限度,即 (2) 。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可以採用的一種辦法是通過增加電纜長度,人為地增加時延來解決。設有某—個令牌環網長度為400m,環上有28個站點,其數據傳輸率為4Mbit/s,環上信號的傳播速度為200m/μs,每個站點具有1bit時延,則環上可能存在的最小和最大時延分別是 (3) bit和 (4) bit。當始終有一半站點打開工作時,要保證環網的正常運行,至少還要將電纜的長度增加 (5) 。(2002年試題)

(1)A.站點時廷和信號傳話時廷 B.令牌幀長短和數據幀長短

C.電纜長度和站點個數 D.數據傳輸單和信號傳播速度

(2)A.數據幀長 B.令牌幀長 C.信號傳播時延 D.站點個數

(3)A.1 B.8 C.20 D.24

(4)A.9 B.28 C.36 D.48

(5)A.50 B.100 C.200 D.400

解析

本題考查令牌環網的相關知識,應該牢固掌握。

首先要了解令牌環網的工作原理。當節點A想要發送數據時的步驟如下:

①A節點要等待令牌的到來,並檢測該令牌是否為空閑狀態。若是空閑狀態進行步驟2,否則繼續等待;

②將得到的令牌改為忙碌(busy)狀態;

③構成一個信息幀,即將數據(data)與忙碌的Token附在一起發送出去;

④當忙碌的token沿著環型網經過每一個節點時,每個節點首先會先檢查數據單元中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與本節點地址相符,則由本節點將數據接收下來,進行拷貝操作,並以應答報文的形式作出回答,然後再傳送給下一個節點。當忙碌的Token與數據單元回到原來發送節點時,該節點將會除去數據單元,並將忙碌的Token改為空閑狀態;

⑤接著檢查目的節點送來的應答信息,如果為ACK(確認),則表示目的節點接收正確,至此,完成了一次數據傳送。反之,需要等待再得到令牌時進行重發。

因此令牌環內需要保證三個位元組令牌幀的流動,即時延不能低於24bit。

當網路取得最小時延即在每個站點都不停留,得400/200=2μs,2×10-6×4×106=8bit,即最小時延8bit。

網路取得最大時延時即在每個站點都停留,這時增加1×28bit,共36bit

當網路中始終有一半站點工作時,使用類似的方法可得這時的最大時延是8+14=22bit,而為了保證令牌不網正常工作,還需要添加2bit,即增加2/(4*106)=0.5μs,可知需要增加0.5×200=100m的電纜。

答案 (1)A (2)B (3)B (4)C (5)B

3 採用星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典型實例是( )。

CBX(計算機交換分機)

FDDI(光纖分布數據介面)

Ethernet(乙太網)

Token Ring(令牌環)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區域網的拓撲結構。

區域網採用的拓撲結構通常有星型、環型、匯流排型和樹型4種。在題中給出的4類區域網中,CBX(計算機交換分機)以數字交換網路為整個網路的中心,各部件與數字交換網路相連,構成了星型結構。FDDI(光纖分布數據介面)的拓撲結構物理上是反向循環的雙環,環上有各類工作的站和集中器,集中器可以與一些工作站相連,構成以集中器為中心的星型結構,即FDDI網路的拓撲結構為環型+星型。Ethernet(乙太網)採用的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網上的伺服器與工作站均與匯流排相連,通過匯流排傳輸數據,採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式。Token Ring(令牌環)採用環型拓撲結構,各結點依次互連,構成環型結構,所有數據及令牌均沿環依次傳遞,採用Token Ring協議。由以上分析可知,採用星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典型實例應為CBX。

答案 A

4 通常認為,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有3個,它們是( ) 。

傳輸媒體、差錯檢測方法和網路操作系統

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和拓撲結構

傳輸媒體、拓撲結構和媒體訪問控制方式

數據編碼技術、媒體訪問控制方法和數據交換技術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區域網的基本知識。

區域網是一種地理范圍有限的計算機網路,其典型特性如下:

(1)高數據速率(0.1~1000Mbit/s)

(2)短距離(0.1~25km)

(3)低誤碼率(10-8~10-11)

通常,決定區域網特性的主要技術有傳輸媒體、拓撲結構和媒體訪問控制方式(MAC)。因此本題選C

答案 C

5 令牌匯流排網中,當所有站都有報文要發送時,最壞情況下等待獲得令牌和發送報文的時間應等於( )。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的時間總和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和發送報文的時間的總和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時間和的一半

所有站點傳送令牌和發送報文時間的總和的一半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令牌匯流排的工作原理。

IEEE 802.4標准描述令牌匯流排的媒體訪問控制方法。令牌匯流排媒體訪問控制是將物理匯流排上的站點構成一個邏輯環,每一個站都在一個有序的序列中被指定一個邏輯位置,而序列中最後一個成員又跟著第一個成員,每個站都知道在它之前和之後的站的標識。在物理結構上它是一個匯流排結構區域網,但是,在邏輯結構上,又成了一種環型結構的區域網。和令牌環一樣,站點只有取得令牌,才能發送幀,而令牌在邏輯環上依次傳遞。在正常運行時,當站點做完該做的工作或者時間終了時,它將令牌傳遞給邏輯序列中的下一個站。從邏輯上看,令牌是按地址的遞減順序傳送至下一個站點,但從物理上看,帶有目的地址的令牌幀廣播到匯流排上所有的站點,當目的站識別出符合它的地址,即把該令牌幀接收。匯流排上站的實際順序與邏輯順序並無關系。只有收到令牌幀的站點才能將信息幀送到匯流排上,取得令牌的站點有報文要發送則可發送,隨後,將令牌傳遞給下一個站點。如果取得令牌的站點沒有報文要發送,則立刻把令牌傳遞到下一站點。由於站點接收到令牌的過程是順序依次進行的,因此對所有站點都有機會傳遞數據。令牌匯流排的每個站傳輸之前必須等待的時間總量總是確定的,這是因為對每個站發送幀的最大長度可以加以限制。此外,當所有站都有報文要發送,則最壞的情況下等待取得令牌和發送報文的時間應該等於全部令牌傳送時間和報文發送時間的總和。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個站點有報文要發送,則最壞情況下等待時間只是全部令牌傳遞時間之總和,實際等待時間在這一區間范圍內。對於應用於控制過程的區域網,這個等待訪問時間是一個很關鍵的參數,可以根據需求,選定網中的站點數及最大的報文長度,從而保證在限定的時間內,任一站點可以取得令牌權。由以上對令牌匯流排協議的敘述可知,B選項是正確答案。

答案 B

6 從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角度來對區域網進行分類,它們是( )。

A.快速乙太網和慢速乙太網 B.光纖區域網和銅線區域網

C.環型區域網和星型區域網 D.共享式區域網和交換式區域網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區域網進行分類的方法。

區域網從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為兩類:共享介質區域網與交換型區域網。匯流排型區域網通常採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共享介質方式。

A是根據傳送速度來分;B是根據使用介質來分;C是拓撲結構來分。還可以根據操作系統來分等。

答案 D

❾ CSMA/CD規定的是什麼技術並簡述該技術的工作原理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能夠明顯的感知,則放棄發送,即一邊發送數據,這時就可以發送信包了,然後重新競爭發送,csma/,如果不空閑則隨機等待一定時間:「邊聽邊說」,若這時檢測匯流排是「空閑」。在匯流排上如果某個工作站有信包要發送;cd載波監聽/,先檢測一下匯流排是「忙」還是「空閑」,即在匯流排上不段的發出信號去探測線路是否空閑。直到發出型號為止。csma/,傳送信息是以「包」為單位的;cd的工作原理可用四個字來表示,如果檢測的結果是「忙」,它就立即放棄本次發送。而且在信包的發送過程中,在繼續探測,也就相當於增強沖突信號),並且所有發生沖突的結點都將按一種退避演算法等待一段隨機的時間,匯流排上的各站點收到此干擾串後,一邊檢測是否產生沖突:在ethernet中,則發送站會隨機延遲一段時間,當發送站一旦檢測到產生沖突;沖突檢測,它在向匯流排上發送信包之前,發送站還要檢測其發到匯流排上的信包是否與其它站點的信包產生了沖突,再次去檢測匯流排,簡稱信包csma/,並向匯流排上發出一串干擾串(發出干擾串的目的是讓那些可能參與碰撞但尚未感知到沖突的結點,屬於計算機網路乙太網的工作類型;cd工作原理

❿ CSMA/CD的意義是什麼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
一、基礎篇:
是一種爭用型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它起源於美國夏威夷大學開發的ALOHA網所採用的爭用型協議,並進行了改進,使之具有比ALOHA協議更高的介質利用率。
CSMA/CD控制方式的優點是:
原理比較簡單,技術上易實現,網路中各工作站處於平等地位 ,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優先順序控制。但在網路負載增大時,發送時間增長,發送效率急劇下降。
CSMA/CD應用在 ISO7層里的數據鏈路層
它的工作原理是: 發送數據前 先監聽信道是否空閑 ,若空閑 則立即發送數據.在發送數據時,邊發送邊繼續監聽.若監聽到沖突,則立即停止發送數據.等待一段隨即時間,再重新嘗試.
二、進階篇:
CSMA/CD控制規程:
控制規程的核心問題:解決在公共通道上以廣播方式傳送數據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數據碰撞問題)
控制過程包含四個處理內容:偵聽、發送、檢測、沖突處理
(1) 偵聽:
通過專門的檢測機構,在站點准備發送前先偵聽一下匯流排上是否有數據正在傳送(線路是否忙)?
若「忙」則進入後述的「退避」處理程序,進而進一步反復進行偵聽工作。
若「閑」,則一定演算法原則(「X堅持」演算法)決定如何發送。
(2) 發送:
當確定要發送後,通過發送機構,向匯流排發送數據。
(3) 檢測:
數據發送後,也可能發生數據碰撞。因此,要對數據邊發送,邊接收,以判斷是否沖突了。(參5P127圖)
(4)沖突處理:
當確認發生沖突後,進入沖突處理程序。有兩種沖突情況:
① 偵聽中發現線路忙
② 發送過程中發現數據碰撞
① 若在偵聽中發現線路忙,則等待一個延時後再次偵聽,若仍然忙,則繼續延遲等待,一直到可以發送為止。每次延時的時間不一致,由退避演算法確定延時值。
② 若發送過程中發現數據碰撞,先發送阻塞信息,強化沖突,再進行偵聽工作,以待下次重新發送(方法同①)
幾個概念:
上述兩種沖突情況都會涉及一個共同演算法——退避演算法。
① 退避演算法:當出現線路沖突時,如果沖突的各站點都採用同樣的退避間隔時間,則很容易產生二次、三次的碰撞。因此,要求各個站點的退避間隔時間具有差異性。這要求通過退避演算法來實現。
截斷的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退避演算法之一):
當一個站點發現線路忙時,要等待一個延時時間M,然後再進行偵聽工作。延時時間M以以下演算法決定:
M = 2 min{n,16} ms
其中,n表示連續偵聽的次數(記數值)。該表達式的含義是:第一次延遲2ms,再沖突則延遲22ms,以後每次連續的沖突次數記數都比前一次增加一倍的延遲時間,但最長的延遲時間不超過216ms。(即:超過16次做特殊處理)
② 特殊阻塞信息:是一組特殊數據信息。在發送數據後發現沖突時,立即發送特殊阻塞信息(連續幾個位元組的全1),以強化沖突信號,使線路上站點可以盡早探測得到沖突的信號,從而減少造成新沖突的可能性。
③ 沖突檢測時間>=2α: α表示網路中最遠兩個站點的傳輸線路延遲時間。該式表示檢測時間必須保證最遠站點發出數據產生沖突後被對方感知的最短時間。在2α時間里沒有感知沖突,則保證發出的數據沒有產生沖突。(只要保證檢測2α時間,沒有必要整個發送過程都進行檢測)
④ X-堅持的CSMA演算法:當在偵聽中發現線路空閑時,不一定馬上發送數據,而採用X-堅持的CSMA演算法決定如何進行數據發送:
三種演算法及特點:
- 非堅持的CSMA:線路忙,等待一段時間,再偵聽;不忙時,立即發送;減少沖突,信道利用率降低:
- 1堅持的CSMA:線路忙,繼續偵聽;不忙時,立即發送;提高信道利用率,增大沖突:
- p堅持的CSMA:線路忙,繼續偵聽;不忙時,根據p概率進行發送,另外的1-p概率為繼續偵聽(p是一個指定概率值);有效平衡,但復雜:
(5)控制流程圖(右上角圖):
(6)CSMA控制規程的特徵
① 簡單
② 具有廣播功能
③ 平均帶寬: f = F / n
④ 絕對平等,無優先順序
⑤ 低負荷高效,高負荷低效
⑥ 延時時間不可預測
⑦ 傳輸速率與傳輸距離為一定值

熱點內容
安卓軟體為什麼經常自啟動 發布:2025-05-14 04:38:17 瀏覽:158
譚浩強c語言第三版課後答案 發布:2025-05-14 04:37:31 瀏覽:59
san存儲和nas存儲 發布:2025-05-14 04:34:44 瀏覽:152
幽靈戰士3什麼配置 發布:2025-05-14 04:33:53 瀏覽:114
安卓的虛擬機哪個好用 發布:2025-05-14 04:32:34 瀏覽:871
宿遷存儲式化工設備 發布:2025-05-14 04:32:33 瀏覽:54
s7200編程s7200 發布:2025-05-14 04:28:32 瀏覽:413
安卓定製版蘋果手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04:26:27 瀏覽:379
如何搭建php環境虛擬伺服器免費 發布:2025-05-14 04:25:37 瀏覽:103
相冊加密怎麼看 發布:2025-05-14 04:24:53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