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距的演算法
A. 齒輪中心距計算
公式為:a=(d1+d2)/2=(Z1+Z2)*M/2=(Z1+Z2)*Mn/2*cosβ。
以上公式中
a---齒輪中心距
d1---齒輪1的分度圓直徑
d2---齒輪2的分度圓直徑
Z1---齒輪1的齒數
Z2---齒輪2的齒數
M---模數(兩齒輪相等)
Mt---端面模數(兩齒輪相等)
Mn---法向模數(兩齒輪相等)
β---螺旋角
齒輪是能互相嚙合的有齒的機械零件。它在機械傳動及整個機械領域中的應用極其廣泛。齒輪中心距,指的是兩個互相嚙合的齒輪的圓心距離稱為中心距。
(1)中距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1、標准蝸桿和標准斜齒輪嚙合中心距的計算方法
為了便於計算,蝸桿和斜齒輪均使用法向模數。對於蝸桿的齒部參數,我們必須對其進行轉化,引進當量齒數Zv,其計算如下:
Zv = k/tgλ (1)式中:k 表示蝸桿頭數,λ 表示導程角。
這樣,蝸桿-斜齒輪的中心距A 就按下式計算
A = 0.5* mn *(Z1+Zv)/COSλ (2)式中:Z1 表示斜齒輪齒數,
mn 表示蝸桿法向模數。
2、蝸桿減薄(增厚)和斜齒輪變位時嚙合中心距的計算方法
首先我們根據公式3,計算出蝸桿的變位系數。然後根據斜齒輪角度變位公式4 計算蝸桿-斜齒輪的嚙合中心距。
Sfn =0.5*π*mn + 2*ξw*tgαn* mn (3)
A = (0.5*mn *(Z1+Zv)/COSλ)*COS(αt)/ COS(αt』) (4)
αt = arctg(tgαn/cosλ) (5)
invαt』 = 2*tg(αt)* ξ/( Z1+Zv)+invαt (6)
式中:Sfn 表示蝸桿實際法向齒厚
mn 表示蝸桿法向模數
ξw 表示蝸桿變位系數
αn 表示蝸桿的法向壓力角
αt』 表示端面嚙合角
αt 表示斜齒輪的端面壓力角
ξ 表示總變位系數(端面)
B. 45度彎頭管中距離怎麼計算
這個根據管道中心線的按照等俺三角型計算,然後扣除45度彎頭的長度即可,45度彎頭150的長度為95mm一個。
C. 中心距最小計算公式
公式為:a=(d1+d2)/2=(Z1+Z2)*M/2=(Z1+Z2)*Mn/2*cosβ。
以上公式中
a---齒輪中心距
d1---齒輪1的分度圓直徑
Z1---齒輪1的齒數
M---模數(兩齒輪相等)
Mn---法向模數(兩齒輪相等)
β---螺旋角
計算公式
變位系數分為高度變位和切相變位,僅高度變位影響安裝距,但兩齒輪高度變位系數之和為0則不影響中心距,高度變位對中心距的影響為:L=m*(x1+x2)(有正負號),即變位系數之和>0則中心距變大,反之變小,中心距公式L=m(z1+z2)/2+m*(x1+x2)。
D. 請教彎頭的中心距怎麼計算
外弧長度、內弧長度、中徑長度,還彎頭高度也就是端面到中心高度各怎麼算?回答2013-05-08 11:00 哦要做彎頭嗎,你是干什麼的啊。追問2013-05-09 19:30 算工程量,管道的長度是安裝延長米走的,我現在想算直管段,需要把各種管件彎頭的量扣除,現在圖紙看不出彎頭的長度,請問具體怎麼計算??回答2013-05-10 09:28 哦,那就是計算高度,90°的就按彎曲半徑可以,45°彎頭和30°彎頭的長度需三角函數計算,最簡單的就是查標准。望採納。追問2013-05-12 10:59 恩 能告訴我45°和30°具體的用三角函數怎麼計算嗎?回答2013-05-13 08:13 彎曲半徑*tan22.5°就是45度彎頭管中距離,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幫助
E. 如何計算出下圖2齒輪之間的中間距呢
謝邀!首先確認你圖中的R是什麼,如果是分度圓半徑,那直接乘2就是中心距a了。
如果R是齒頂圓直徑,可以先算出模數m,
da=m(z-2)
正常齒輪嚙合是兩個齒輪的分度圓相切,所以有了以下計算中心距的公式:
a=(d1+d2)/2=(mz1+mz2)/2
F. 齒輪中心距計算公式是什麼
齒輪中心距計算公式
1、直齒圓柱齒輪
a=(d1+d2)/2=(Z1+Z2)*Mt/2
2、斜齒圓柱齒輪
a=(d1+d2)/2=(Z1+Z2)*Mt/2=(Z1+Z2)*Mn/(2*cosβ)
以上公式中:
a---齒輪中心距。
d1---齒輪1的分度圓直徑。
d2---齒輪2的分度圓直徑。
Z1---齒輪1的齒數。
Z2---齒輪2的齒數。
齒輪中心距疑難問題
1、齒輪中心距盡量取5的倍數,至少是整數。
2、斜齒輪螺旋角沒有標准值。網上查詢有幾種說法,8-12,10-25,10-30幾種說法。
3、斜齒輪中心距調整一般通過調整螺旋角是中心距為整數。
4、跨齒數
通常對於標准齒輪,它的測量公法線用的跨齒數計算公式為:
n=α/180Z+0.5
其中 n--跨齒數;
α--壓力角;
Z--齒輪齒輪。
M---模數(兩齒輪相等)
Mt---端面模數(兩齒輪相等)
Mn---法向模數(兩齒輪相等)
β---螺旋角
G. 齒輪節錐距和中點距如何計算
齒輪節錐距計算公式:
齒輪中點距即中心距計算公式:
1、直齒圓柱齒輪
a=(d1+d2)/2=(Z1+Z2)*M/2
2、斜齒圓柱齒輪
a=(d1+d2)/2=(Z1+Z2)*Mt/2=(Z1+Z2)*Mn/2*cosβ
說明:以上公式中
a---兩齒輪的中心距
d1---齒輪1的分度圓直徑
d2---齒輪2的分度圓直徑
Z1---齒輪1的齒數
Z2---齒輪2的齒數
M---模數(兩齒輪相等)
Mt---端面模數(兩齒輪相等)
Mn---法向模數(兩齒輪相等)
β---螺旋角
H. 鋼筋中距
鋼筋中距是一根鋼筋直徑中心到另一根鋼筋直徑中心為鋼筋中距。鋼筋凈距是一根鋼筋和另一根鋼筋的中間距離,不包括鋼筋所佔的尺寸。
I. 齒輪中心距計算公式
齒輪中心距計算公式:a=(d1+d2)/2=(Z1+Z2)*M/2=(Z1+Z2)*Mn/(2*cosβ)。
a-齒輪中心距;
d1-齒輪1的分度圓直徑;
d2-齒輪2的分度圓直徑;
Z1-齒輪1的齒數;
Z2-齒輪2的齒數;
M-模數(兩齒輪相等);
Mt-端面模數(兩齒輪相等);
Mn-法向模數(兩齒輪相等);
β-螺旋角。
齒輪是能互相嚙合的有齒的機械零件。它在機械傳動及整個機械領域中的應用極其廣泛。齒輪中心距指的是兩個互相嚙合的齒輪的圓心距離稱為中心距。為了便於計算,蝸桿和斜齒輪均使用法向模數。對於平行齒輪而言,兩嚙合齒輪的中心距為:
1、直齒圓柱齒輪
a=(d1+d2)/2=(Z1+Z2)*Mt/2
2、斜齒圓柱齒輪
a=(d1+d2)/2=(Z1+Z2)*Mt/2=(Z1+Z2)*Mn/(2*cosβ)
J. 請問在三級跳遠中距離是怎麼算的。
在三級跳遠中距離計算技巧:以運動員身體在沙坑內距離踏板最近的痕跡,與踏板前緣犯規標記線之間的距離,作為運動員此次試跳的成績。
測量成績時,應從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地的最靠近點量至起跳線或起跳線的延長線,測量線應與起跳線或其延長線垂直。應以每名運動員最好的1次試跳成績,包括因第1名成績相等而進行的決名次賽的試跳成績,作為其最後的決定成績。
規則說明
1、運動員超過8人,應允許每人試跳3次,有效成績最好的前8名運動員可再試跳3次,試跳順序與他們前3次試跳後的排名相反。
2、如果在第3次試跳 結束後出現第8名成績相等,按規則第146條3處理。當比賽人數只有8人或少於8人時,每人均可試跳6次。
3、 一旦比賽開始,運動員不得使用比賽助跑道進行練習,如有下列情況之一,則判為試跳失敗: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躍中,運動員以身體任何部位觸起跳線以外地面,從起跳板兩端之外的起跳線的延長線前面或後面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