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源碼
Ⅰ 什麼是博客
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路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寫Blog的人。從理解上講,博客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簡單的說博客是一類人,這類人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
Ⅱ 雨林木風的創始人是誰
大家快頂啊,雨林的老大發家史上南方報了
「XP盜版」大蝦PK網路谷歌
從「雨林木風」工作室到計劃投資2億做115網路U盤項目,謀劃3年上市
稿源:南方都市報
摘要:窗外是松山湖綠樹青草的如畫風景,但賴霖楓沒有多少心思享受。
檔案
人物:賴霖楓
年齡:27歲
簡介:廣東興寧市人,組建了「三大XP盜版集團」之一的雨林木風,與番茄花園洪磊齊名。因微軟打壓盜版,2008年底開始轉型,在東莞斥資數億打造互聯網項目。
「在這個緊急的時代,我們輸不起慢的代價。」
——— 賴霖楓的Q Q簽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然比巨人看得更遠一些。我們在他們的基礎上完善,把最好的結果展現給網民,網民有需求我們就有市場。」
「沒錯,你看到的是XP,但Ta不是XP。」
———這是系統推廣詞。系統的界面幾乎完全模仿W indow s XP,以適應網民習慣。更耐人尋味的是,系統的發布網址是賴霖楓花68萬買下的xp.com域名。
窗外是松山湖綠樹青草的如畫風景,但賴霖楓沒有多少心思享受。
這位曾因盜版W indow s XP操作系統,在IT發燒友眼中跟「番茄花園」洪磊齊名的人物,賴霖楓有一個璀璨的藍圖:用3年時間把公司打造上市。那時洪磊也將走出監獄高牆。
「番茄花園」案後,賴霖楓解散了原來破解XP系統的草根工作室,從幕後走上前台,斥資數千萬元在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買下辦公大樓,欲走一條陽光和夢想鋪就的成功之路。
「鍛煉、打架、狂放不羈」
賴霖楓瘦瘦高高,長期的熬夜在眼角留下痕跡,但他精力十足,語速極快。27歲的他,是廣東雨林木風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七八年前,他未曾想過今天能夠坐在50平米的大辦公室里,砸幾億元運作一個互聯網項目。
「鍛煉、打架、狂放不羈。」賴霖楓用這8個字來概括高中。賴霖楓復讀一年,2002年夏天考上大學,他卻改變主意了,「看那些人就是泡妞什麼的。」
為了愛情,他去到韶關「陪女朋友讀大學。」女朋友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他開始接觸互聯網。此時的賴霖楓還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夠依靠IT技術謀生,並且組建了「三大X P盜版集團」之一的「雨林木風」工作室,這是他的名字「霖楓」的拆解。
曾為「盜版XP」集團之一
「女朋友教自己是學得最快的。」女友去上課,他就在呆在單間出租屋裡搗鼓電腦,很快趕超了女友。
賴霖楓的第一筆收入來自於賣Q Q號。2002年,8位數以下的Q Q短號在大陸已經不能免費申請,於是他通過T台W灣伺服器申請短號Q Q,轉手賣掉,這樣一個月可掙幾百塊生活費。
賴霖楓每天依然泡在電腦前,也通過網路掙一點糊口費用。這時女友已近畢業,23歲的自己也老大不小了。2005年中,他和朋友在老家興寧開了一家公司。名曰公司,其實只有幾個人,租了一個門面組裝電腦。沒有人買電腦的時候,大家就浸泡在自己創建的網路論壇,比如傳授經驗,教別人電腦維修。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開始修改起Window sX P操作系統來。「我們幫別人組裝電腦,人家說系統不好用,我們就開始學做系統。」2005年底,他們把系統分享到自己創建的「雨林木風」論壇上,沒想到有很多人下載。
2007年,賴霖楓專心於系統和網站。隨著論壇的人氣漸旺,每個月已經能夠掙幾千塊錢的廣告收入。他們修改的「雨林木風」版X P系統被越來越多的網友下載使用,被網友評為與番茄花園、深度齊名的三大「XP盜版」集團之一。
賴霖楓並不覺得這是「盜版」行為,「因為我們把操作系統優化得比較好,發到論壇分享,網友覺得好用,一些盜版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刻來賣,別人還以為是我們做的。」
賴霖楓說,其實做系統並不賺錢。「番茄花園」作者洪磊曾表示,通過捆綁各種流氓軟體,一個月能從軟體商手中賺取10多萬。賴霖楓承認,盜版商間接把他們扶持起來了,正當賴霖楓沉浸在用戶增多帶來的成就感中,微軟在中國開始了盜版打擊行動。
投資數億與網路谷歌競爭
2008年8月15日,「番茄花園」作者洪磊被警方帶走,理由是涉嫌侵犯微軟著作權「番茄花園」以破解W indow s X P操作系統而廣為人知。事件在網路震盪出一陣陣漣漪,微軟此舉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知名盜版X P開發團隊「深度」緊接著宣布不再發布修改版本。
賴霖楓組建的「雨林木風」X P開發團隊也在2008年平安夜宣布正式解散。「其實我們之前就沒有做系統了,但番茄花園出事後,有人想趁機把我們也搞下來,讓我坐牢什麼的。他們改我們的東西,卻寫雨林木風的名字,我們被逼無奈才發聲明的。」賴霖楓說。
雨林木風開始了轉型之路。2008年底,雨林木風入駐松山湖,花幾千萬買下了4000多平米的獨棟寫字樓。醞釀數月之後,賴霖楓在2009年1月15日推出了115聚合搜索項目。115聚合搜索,是以網路和谷歌兩大搜索引擎的搜索記錄為基礎,進行優化整合的搜索引擎。115是公司的核心項目,賴霖楓傾注了巨大的資本,僅115.com域名就耗資100多萬元。
目前網路谷歌兩大巨頭幾乎壟斷網路搜索市場,各大門戶網也都擁有自己的搜索引擎,這樣的包圍下,賴霖楓的115顯得勢單力薄。
賴霖楓卻信心十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然比巨人看得更遠一些。我們在他們的基礎上完善,把最好的結果展現給網民,網民有需求我們就有市場。」
賴霖楓當然不會把錢只放在一個籃子裡面。2009年5月份,公司推出了115網路U盤,為個人用戶提供在線免費存儲業務,這是一個非常燒錢的項目,賴霖楓打算投入2億來運作。
賴霖楓不斷開發新項目,就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公司發布了名叫「Ylm f OS」的開源操作系統(開源操作系統是指公開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任何人可以重新編譯,不存在侵權。W indows XP為非開源系統)。
有意思的是,系統的界面幾乎完全模仿W indow s X P,以適應廣大網民的使用習慣。更耐人尋味的是,系統的發布網址是賴霖楓花68萬買下的xp.com域名。「沒錯,你看到的是X P,但Ta不是X P。」這是系統推廣詞。發布當天離工作室解散正好時隔一年,賴霖楓重新殺回自己熟悉的操作系統領域。
「不能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對這位幾乎從不西裝革履的老總,員工習慣叫他「楓哥」。
目前公司里有50多人,絕大部分是技術人員。賴霖楓清楚,隨著公司員工增多,很多公司制度需完善,目前他已安排人員制定公司章程。他已不在做技術活,主要做把關,比如公司技術人員做出程序,他以用戶的身份體驗,對產品進行評價。
「公司做大了,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是什麼賺錢就去做,而是要考慮不能做什麼。要在穩健,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做一些新的東西。」這一點是他當了老總後的深切體會。
賴霖楓說「現在更忙了,挺累的。」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采訪中,因為公司事務,被打斷了4次。他的辦公室里,「大將無能,累死三軍;智者不惑,行者無疆」的字畫十分搶眼。他幾乎每天凌晨一兩點才睡,早上七點就得起床。
現在動輒就是成百上千萬的成本投入,這令賴霖楓很「頭大」。有風險投資找過賴霖楓。但他覺得公司目前並不適合拿風投。
公司的辦公大樓本月將裝修完工,春節過後,賴霖楓計劃新招100多人。他對公司的規劃是3年上市融資,5年是底線。一年已經過去,他旗下的115網站在權威的A LEXA網站流量統計中,從去年5月份的日均IP訪問量3萬,增加到目前的32萬。
「在這個緊急的時代,我們輸不起慢的代價。」這是賴霖楓的Q Q簽名。
創業歷程
2005年年中,賴霖楓和朋友在興寧市開了一家公司,組裝電腦。年底賴霖楓開始破解W indow s X P操作系統。
2007年,賴霖楓專心投身於修改W indow s系統和建設網站。這年創建了「114啦」網址導航網,目前流量僅次於網路和谷歌 。
2009年1月15日,雨林木風耗資數億推出115項目,包括搜索、郵箱、在線存儲等。
2009年12月24日,公司發布了名叫「Y lm f O S」的開源操作系統,賴霖楓重新殺回自己熟悉的操作系統領域,只是這次不再是走「盜版」路線。
采寫:見習記者李星星
受訪者賴霖楓供圖
Ⅲ 什麼是博客
「博客」(Blog或Weblog)一詞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化個人信息發布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費電子郵件的注冊、寫作和發送一樣,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如果把論壇(BBS)比喻為開放的廣場,那麼博客就是你的開放的私人房間。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鏈接、網路互動、動態更新的特點,在你「不停息的網上航行」中,精選並鏈接全球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知識與資源;也可以將你個人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閃現的靈感等及時記錄和發布,發揮您個人無限的表達力;更可以以文會友,結識和匯聚朋友,進行深度交流溝通。
何為博客?定義與解釋
「博客」當然是個大家都陌生的名詞,因為這個中文名字還是博客中國的王俊秀靈機一動的產物。博客的英文名詞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時對應於Blogger),又一個典型的網路新事物,你查閱最新的英文詞典也不可能查到。該詞來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特指一種特別的網路個人出版形式,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
但是,正因為簡單,要解釋清楚,反而十分復雜。定義五花八門,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觀點。至今缺乏嚴謹的定義,也還沒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詞典之中。因此,還是集思廣益,讓我們先從各個角度來看看這個概念的含義: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詞解釋
博客(Blog,weblog的縮略詞,由Peter Merholz發明)
1、 名詞,有時為了區分也稱博客網站(網頁)。指網上寫作的一種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時間倒序排列的文檔組成的欄目,兩側通常還可以有補充材料,頻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鏈接。
一般有戰爭博客(Warblog,Matt Welch發明)、日記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識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聞博客(News blogs)、專家博客(Pundit blog)、技術博客(Tech blog)、群體博客(Group blog)、移動博客(Moblog)、視頻博客(Videoblog)、音頻博客(Audioblog)、圖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還衍生出大量新詞彙,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鏈接(Blogroll)、法語博客(Froglogs)、語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貓博客(Kittyblogger,指寫些日常瑣碎內容的博客)等。
2、 動詞,在blog上寫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詞,擁有blog網站或者在blog上寫作的人。
對於博客的嚴謹定義舉例
《市場術語》中對Blog這樣描述:「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由個人喜歡。可從有關公司、個人、新聞,或是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也有非個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網路翻譯家》對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釋為:
網路出版(Web 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Post——這個字當名詞用時就是指張貼的文章)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路活動,現在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路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網路上發表Blog的構想使於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開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將其每天瀏覽網站的心得和意見記錄下來,並予以公開,來給其它人參考和遵循。但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目前有很多網站可以讓網友設立帳號及發表Blogs。
各類人士對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義
更多關於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義:
u 博客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潔明了(Brevity)和個性化(Personality)(Evan Williams)
u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佩姬•努南的解釋)
u 博客是互聯網上最新的發展潮流,是繼E-mail、BBS、ICQ(IM)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
u 博客是用帶著索引的文字進行對話的咖啡屋。(Rebecca Blood著《博客手冊》(The Weblog Handbook))
u 博客就是一個人未經編輯的聲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戴夫·溫納(Dave Winer))
u 博客(Weblog)是這樣一個按照時間順序擺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開發布,並能夠通過互聯網被訪問到的獨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 bubbles),博客中的每條內容是博客們當時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 Snell)
u 博客之於知識,就像Napster之於音樂,Linux之於軟體(博客中國)
u 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舊媒體(old media)→→新媒體(new media)→→自媒體(we media)(Dan Gillmor)
u 博客是媒體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u 博客是內容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u 博客——知識經濟2.0(姜奇平)
u 博客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Dylan Tweney)
u 博客是「個人主頁2.0」(博客中國)
還有博客們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啟發:
u 博客是新型的「協同媒體」
u 博客是「不停息的網上旅程」
u 博客是「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
u 博客是「網路中的信息雷達系統」
u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專家過濾器」
u 博客是「自組織網路生態」
u 博客是「草根記者」……
u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
u 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
u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博客中國)
u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擠出來的是「信息奶」。
u 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博客,讓自己學到很多,讓別人學到更多。
u 一些人為摘錄的新聞吧
u 因為把信息進行了分類和篩選發布,所以很「有用」
u 通常用來廣播信息
u 一種學習工具
u 簡單到傻瓜也會建立
u 最個人化的電子日記 ...
u 一種與小群體進行經常性溝通的形式
u 不就是一個HTML編輯器嗎?
u web 出來就有了,不是新東西
u 迅速/便捷地出版
u 經常更新甚至包括褻瀆語言的發泄地,自言自語的場所
u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雜志的發展方向,保持隨時更新
u 一種好工具!
u 只不過是作者個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評,當然還包括一些有趣的發現和到其他網站的推薦鏈接
u 未來的網上隨筆
u 將發展並變成一個強大的、極便宜的電子學習(e-Learning) 工具
u 有人把它形容為網路上的雷達系統
u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國」對博客內涵的基本定義和理解
博客是一種「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零進入壁壘」主要是滿足「四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個要素(當然,也不需要局限這些定義):
l 網頁主體內容由不斷更新的、個人性的眾多「帖子」組成;
l 它們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舊的在最下面;
l 內容可以是各種主題、各種外觀布局和各種寫作風格,但是文章內容以「超鏈接」作為重要的表達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為:
l 個人自由表達和出版;
l 知識過濾與積累;
l 深度交流溝通的網路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麼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馬上去實踐一下,實踐出真知。如果你現在對博客還很陌生,我建議直接去找一個博客託管網站。先開一個自己的博客帳號。反正比注冊郵件更簡單,也不用花費一分錢,覺得沒勁也就隨手扔掉得了。
博客概念必須澄清的誤解
博客不等於個人日記;博客不等於個人網站。但博客可以是個人媒體、個人網路導航和個人搜索引擎。
因為,Blog一詞來源於「網路日誌(Web Log)」,而不是「網路日記(Web Diary)」。兩者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日記(Diary):指個人把每日發生的事、經歷和觀察的東西寫下的記錄。個人性、私密性,主要為自己而寫。
日誌(Log):航海記錄,對船速、船程以及船上發生的所有對航海有意義的事件的記載。非個人、公開性。主要為別人而寫。
因此,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其精髓不是主要表達個人思想,不是主要記錄個人日常經歷;而是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精選和記錄自己互聯網上看到的精彩內容,為他人提供幫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
博客精神的核心並不是自娛自樂,甚至不是個人表達自由,相反,是體現一種利他的共享精神。為他人提供幫助。個人日記和個人網站主要表現的還是「小我」,而博客表現的是「大我」。也許形式上很接近,但內在有著本質的差異。因此,所有優秀博客網站中,真正表達作者個人的內容非常有限,最多隻是點綴,而不像個人網站那樣是核心!
David Weinberger說:「互聯網教給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既能夠成為一個龐大公共群體的一部分,還能夠保持我們的個性面孔。但是這又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在公共場所生活。在互聯網上, 日記的概念已經被外化了:會有公共的日記出現。今後可能的情況是,在真實世界中曾經有的公眾和私人自我之間的那條本來明顯的界限會逐步被腐蝕掉,一點一滴地。」他認為,未來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至少15個崇拜者。而博客無疑是構建個人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當然,博客是一種快速演變中的形式,而且是一種真正的草根力量,因此理解博客不必太拘泥於形式。
Ⅳ 俠客論壇是幹啥的,站長是誰怎麼聯系
站長是蔣平中,俠客站長站創始人!是一個草根高手!相於他資料,網路一下你就知道!約我加點分噢,回答問題不容易!
Ⅳ 網路null是什麼梗
null的意思是空的,通常帖子里回復是意指樓主帖子無意義。計算機中通常表示空值、無結果或是空集合。程序通常使用空指針來表示條件,例如未知長度列表的結尾或未執行某些操作;這種空指針的使用可以與可空類型和選項類型中的Nothing值進行比較。
指伴隨著互聯網誕生和發展而產生的詞語,其中包括了:
1.信息領域的專業詞彙,如「登錄、寬頻、聊天室、防火牆」等等。
2. 網民在網上聊天或發表意見時所創造並被廣泛認可的詞彙,如「斑竹、mm、9494,7878」等等。
3.以網路作為媒介而開始風行的詞彙,如「雷、囧、打醬油、俯卧撐、賈君鵬、杯具,迷你,熱買,菜鳥,草根,」等等。
Ⅵ 解讀狗狗幣(DOGE)暴漲的背後力量
本文作者Peter Guo,來自貝寶金融,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
沉寂了兩年多的狗狗幣(DOGE)最近成為加密市場備受矚目的焦點。
「狗狗幣一年漲幅超400倍」成為熱搜話題,甚至有超過14萬人呼籲亞馬遜接受狗狗幣作為付款方式。
狗狗幣為何擁有如此巨大的漲幅和號召力呢?
狗狗幣(DOGE)的誕生源於一個玩笑。
2013年當時網路風靡一隻日本柴犬的圖片,恰好此時,比特幣進入了當時牛市的趕頂階段,加密貨幣成為當時的焦點。
Adobe澳大利亞員工Jackson Palmer就在推特上開玩笑說:「投資Dogecoin-我確定它就是下一個大事件。」
得到諸多網友支持後,他很快注冊了Dogecoin.com的域名,並仿照比特幣作出了狗狗幣的圖片。
隨後另外一位美國的程序員粉絲Billy Markus就參考比特幣源碼、採用萊特幣Scrypt演算法製作出了這樣的山寨幣。
與BTC的「數字黃金」定位不同,狗狗幣自問世就與幣圈有著「隔閡」。它的發行量無限,每分鍾出一次塊,以每年5%左右的通脹率來進行增發以抵消丟幣損失。
實際上,狗狗幣項目本身亮點並不多,創始人也在隨後退出,與其誇大它的優勢,不如說是美國盛行的小費文化延續了狗狗幣的價值。
狗狗幣主要被用於支付小費,常見的場景是給互聯網上的優秀內容打賞激勵。除此外,它還充當一般加密貨幣的支付商品或服務、兌換其它Token功能。
數據顯示,在美國草根網民聚集的Reddit上,狗狗幣版塊有近120萬訂閱用戶,僅次於比特幣的250萬用戶數。狗狗幣論壇用戶多是自發性組織,這些用戶對萌呆喜感的狗狗幣植入了美國的打賞、慈善文化,從而激發了持久的生命力。
人畜無害的狗狗幣卻經歷了多次劇烈的牛熊市,甚至連初創人都看不懂。
第1次牛市:2017年3月初至5月底,這是加密貨幣市場早期的山寨幣風行階段,散戶蜂擁入市,狗狗幣乘著比特幣牛市東風迅速躥升至0.0042美元的 歷史 新高。
第2次牛市:2017年11月至12月,兩個月時間里狗狗幣一路飆升至0.002美元,同樣處於比特幣暴漲1.7倍的瘋狂時段。
第3次牛市:2018年4月10日至20日,幣價一路拉漲至0.006美元,這也是狗狗幣歷次牛市中持續時間最短的一次,漲幅只有100%,是整個加密市場熊市階段的一波大反彈。
第4次牛市:2018年8月下旬至9月初,狗狗幣在整個加密市場熊市中強勢上漲近2倍,起因則是注冊在黑龍江的「正宇集團」經營資金盤,號召會員大量購入狗狗幣所致,正因此輿論開始以傳銷工具的標簽來指責狗狗幣。
當然有人指出這次牛市的起爆點是因為狗狗幣與以太坊(ETH)結合形成「狗狗坊」的設想,但在這段牛市期間,以太坊並沒有反彈作為,最後這種智能合約的橋接計劃也無疾而終。
第5次牛市:2021年1月末開啟的這波牛市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狗狗幣的上漲表現從漲跌幅、持續時間上都要遠大於前幾波牛市。
在狗狗幣本身乏善可陳的前提下,似乎只能將它的起漲原因歸結於狗狗幣的深度發燒友們這段時間的搖旗吶喊,包括Elon Musk、Carole Baskin、Mark Cuban、Genne Simmons、Snoop Dogg等名人以及Wall Street Bets、SatoshiStreetBets等組織。
總之,因狗狗幣無強勢背書、無技術亮點、無應用落地的「三無」特點,機構投資者很少關注狗狗幣,歷次的大漲大跌的誘因也多是短期情緒驅動的散戶投機行為。
在機緣巧合之下,狗狗幣因一句玩笑誕生,因打賞文化迅速傳播,因匹配現實效用而延續,因社交炒作暴漲暴跌,成為加密貨幣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通過狗狗幣歷次牛熊的表現來看,投機熱錢在比特幣等主流幣處於高位時,往往尋求其它標的來提升收益,而狗狗幣的忠實擁躉們一方面享受升值的愉悅,另一方面也對潛在的負面影響充滿擔憂。
如果說短期投機者可以參與這波百倍幣狂歡的話,那對狗狗幣最近20%以上的日波動率、最高回撤近50%的現狀來看,這顯然不該是穩健投資者的跟風選擇。
Ⅶ 博客的含義
「博客」(Blog或Weblog)一詞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化個人信息發布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費電子郵件的注冊、寫作和發送一樣,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如果把論壇(BBS)比喻為開放的廣場,那麼博客就是你的開放的私人房間。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鏈接、網路互動、動態更新的特點,在你「不停息的網上航行」中,精選並鏈接全球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知識與資源;也可以將你個人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閃現的靈感等及時記錄和發布,發揮您個人無限的表達力;更可以以文會友,結識和匯聚朋友,進行深度交流溝通。
何為博客?定義與解釋
「博客」當然是個大家都陌生的名詞,因為這個中文名字還是博客中國的王俊秀靈機一動的產物。博客的英文名詞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時對應於Blogger),又一個典型的網路新事物,你查閱最新的英文詞典也不可能查到。該詞來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特指一種特別的網路個人出版形式,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
但是,正因為簡單,要解釋清楚,反而十分復雜。定義五花八門,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觀點。至今缺乏嚴謹的定義,也還沒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詞典之中。因此,還是集思廣益,讓我們先從各個角度來看看這個概念的含義: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詞解釋
博客(Blog,weblog的縮略詞,由Peter Merholz發明)
1、 名詞,有時為了區分也稱博客網站(網頁)。指網上寫作的一種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時間倒序排列的文檔組成的欄目,兩側通常還可以有補充材料,頻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鏈接。
一般有戰爭博客(Warblog,Matt Welch發明)、日記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識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聞博客(News blogs)、專家博客(Pundit blog)、技術博客(Tech blog)、群體博客(Group blog)、移動博客(Moblog)、視頻博客(Videoblog)、音頻博客(Audioblog)、圖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還衍生出大量新詞彙,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鏈接(Blogroll)、法語博客(Froglogs)、語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貓博客(Kittyblogger,指寫些日常瑣碎內容的博客)等。
2、 動詞,在blog上寫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詞,擁有blog網站或者在blog上寫作的人。
對於博客的嚴謹定義舉例
《市場術語》中對Blog這樣描述:「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由個人喜歡。可從有關公司、個人、新聞,或是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也有非個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網路翻譯家》對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釋為:
網路出版(Web 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Post——這個字當名詞用時就是指張貼的文章)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路活動,現在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路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網路上發表Blog的構想使於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開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將其每天瀏覽網站的心得和意見記錄下來,並予以公開,來給其它人參考和遵循。但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目前有很多網站可以讓網友設立帳號及發表Blogs。
各類人士對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義
更多關於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義:
u 博客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潔明了(Brevity)和個性化(Personality)(Evan Williams)
u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佩姬?努南的解釋)
u 博客是互聯網上最新的發展潮流,是繼E-mail、BBS、ICQ(IM)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
u 博客是用帶著索引的文字進行對話的咖啡屋。(Rebecca Blood著《博客手冊》(The Weblog Handbook))
u 博客就是一個人未經編輯的聲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戴夫·溫納(Dave Winer))
u 博客(Weblog)是這樣一個按照時間順序擺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開發布,並能夠通過互聯網被訪問到的獨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 bubbles),博客中的每條內容是博客們當時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 Snell)
u 博客之於知識,就像Napster之於音樂,Linux之於軟體(博客中國)
u 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舊媒體(old media)→→新媒體(new media)→→自媒體(we media)(Dan Gillmor)
u 博客是媒體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u 博客是內容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u 博客——知識經濟2.0(姜奇平)
u 博客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Dylan Tweney)
u 博客是「個人主頁2.0」(博客中國)
還有博客們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啟發:
u 博客是新型的「協同媒體」
u 博客是「不停息的網上旅程」
u 博客是「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
u 博客是「網路中的信息雷達系統」
u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專家過濾器」
u 博客是「自組織網路生態」
u 博客是「草根記者」……
u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
u 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
u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博客中國)
u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擠出來的是「信息奶」。
u 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博客,讓自己學到很多,讓別人學到更多。
u 一些人為摘錄的新聞吧
u 因為把信息進行了分類和篩選發布,所以很「有用」
u 通常用來廣播信息
u 一種學習工具
u 簡單到傻瓜也會建立
u 最個人化的電子日記 ...
u 一種與小群體進行經常性溝通的形式
u 不就是一個HTML編輯器嗎?
u web 出來就有了,不是新東西
u 迅速/便捷地出版
u 經常更新甚至包括褻瀆語言的發泄地,自言自語的場所
u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雜志的發展方向,保持隨時更新
u 一種好工具!
u 只不過是作者個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評,當然還包括一些有趣的發現和到其他網站的推薦鏈接
u 未來的網上隨筆
u 將發展並變成一個強大的、極便宜的電子學習(e-Learning) 工具
u 有人把它形容為網路上的雷達系統
u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國」對博客內涵的基本定義和理解
博客是一種「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零進入壁壘」主要是滿足「四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個要素(當然,也不需要局限這些定義):
l 網頁主體內容由不斷更新的、個人性的眾多「帖子」組成;
l 它們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舊的在最下面;
l 內容可以是各種主題、各種外觀布局和各種寫作風格,但是文章內容以「超鏈接」作為重要的表達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為:
l 個人自由表達和出版;
l 知識過濾與積累;
l 深度交流溝通的網路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麼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馬上去實踐一下,實踐出真知。如果你現在對博客還很陌生,我建議直接去找一個博客託管網站。先開一個自己的博客帳號。反正比注冊郵件更簡單,也不用花費一分錢,覺得沒勁也就隨手扔掉得了。
博客概念必須澄清的誤解
博客不等於個人日記;博客不等於個人網站。但博客可以是個人媒體、個人網路導航和個人搜索引擎。
因為,Blog一詞來源於「網路日誌(Web Log)」,而不是「網路日記(Web Diary)」。兩者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日記(Diary):指個人把每日發生的事、經歷和觀察的東西寫下的記錄。個人性、私密性,主要為自己而寫。
日誌(Log):航海記錄,對船速、船程以及船上發生的所有對航海有意義的事件的記載。非個人、公開性。主要為別人而寫。
因此,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其精髓不是主要表達個人思想,不是主要記錄個人日常經歷;而是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精選和記錄自己互聯網上看到的精彩內容,為他人提供幫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
博客精神的核心並不是自娛自樂,甚至不是個人表達自由,相反,是體現一種利他的共享精神。為他人提供幫助。個人日記和個人網站主要表現的還是「小我」,而博客表現的是「大我」。也許形式上很接近,但內在有著本質的差異。因此,所有優秀博客網站中,真正表達作者個人的內容非常有限,最多隻是點綴,而不像個人網站那樣是核心!
David Weinberger說:「互聯網教給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既能夠成為一個龐大公共群體的一部分,還能夠保持我們的個性面孔。但是這又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在公共場所生活。在互聯網上, 日記的概念已經被外化了:會有公共的日記出現。今後可能的情況是,在真實世界中曾經有的公眾和私人自我之間的那條本來明顯的界限會逐步被腐蝕掉,一點一滴地。」他認為,未來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至少15個崇拜者。而博客無疑是構建個人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當然,博客是一種快速演變中的形式,而且是一種真正的草根力量,因此理解博客不必太拘泥於形式
Ⅷ 解讀狗狗幣(DOGE)暴漲的背後力量
狗狗幣Dogecoin,有人稱作"狗狗幣/狗幣",誕生於2013年12月8日,基於Scrypt演算法,是國際上用戶數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虛擬貨幣 ,狗幣系統上線後,由於reddit的助力(這網站上面的Doge內容泛濫得可怕),流量呈現爆發式發展,不過兩周的時間,狗狗幣已經鋪開了專門的博客、論壇,截止2015年6月9日,市值達到1億。由於沒有預挖,狗幣分發公平,慈善、打賞文化深得人心,用戶發展驚人迅速。查看更多最近20%以上的日波動率、最高回撤近50%的現狀來看,大家平躺就好,等待瘋牛再次開啟,COINBASE上線狗狗幣為市場後牛打開了新的局面。
沉寂了兩年多的狗狗幣(DOGE)最近成為加密市場備受矚目的焦點。
「狗狗幣一年漲幅超400倍」成為熱搜話題,甚至有超過14萬人呼籲亞馬遜接受狗狗幣作為付款方式。
狗狗幣為何擁有如此巨大的漲幅和號召力呢?
狗狗幣(DOGE)的誕生源於一個玩笑。
2013年當時網路風靡一隻日本柴犬的圖片,恰好此時,比特幣進入了當時牛市的趕頂階段,加密貨幣成為當時的焦點。
Adobe澳大利亞員工Jackson Palmer就在推特上開玩笑說:「投資Dogecoin-我確定它就是下一個大事件。」
得到諸多網友支持後,他很快注冊了Dogecoin.com的域名,並仿照比特幣作出了狗狗幣的圖片。
隨後另外一位美國的程序員粉絲Billy Markus就參考比特幣源碼、採用萊特幣Scrypt演算法製作出了這樣的山寨幣。
與BTC的「數字黃金」定位不同,狗狗幣自問世就與幣圈有著「隔閡」。它的發行量無限,每分鍾出一次塊,以每年5%左右的通脹率來進行增發以抵消丟幣損失。
實際上,狗狗幣項目本身亮點並不多,創始人也在隨後退出,與其誇大它的優勢,不如說是美國盛行的小費文化延續了狗狗幣的價值。
狗狗幣主要被用於支付小費,常見的場景是給互聯網上的優秀內容打賞激勵。除此外,它還充當一般加密貨幣的支付商品或服務、兌換其它Token功能。
數據顯示,在美國草根網民聚集的Reddit上,狗狗幣版塊有近120萬訂閱用戶,僅次於比特幣的250萬用戶數。狗狗幣論壇用戶多是自發性組織,這些用戶對萌呆喜感的狗狗幣植入了美國的打賞、慈善文化,從而激發了持久的生命力。
人畜無害的狗狗幣卻經歷了多次劇烈的牛熊市,甚至連初創人都看不懂。
第1次牛市:2017年3月初至5月底,這是加密貨幣市場早期的山寨幣風行階段,散戶蜂擁入市,狗狗幣乘著比特幣牛市東風迅速躥升至0.0042美元的 歷史 新高。
第2次牛市:2017年11月至12月,兩個月時間里狗狗幣一路飆升至0.002美元,同樣處於比特幣暴漲1.7倍的瘋狂時段。
第3次牛市:2018年4月10日至20日,幣價一路拉漲至0.006美元,這也是狗狗幣歷次牛市中持續時間最短的一次,漲幅只有100%,是整個加密市場熊市階段的一波大反彈。
第4次牛市:2018年8月下旬至9月初,狗狗幣在整個加密市場熊市中強勢上漲近2倍,起因則是注冊在黑龍江的「正宇集團」經營資金盤,號召會員大量購入狗狗幣所致,正因此輿論開始以傳銷工具的標簽來指責狗狗幣。
當然有人指出這次牛市的起爆點是因為狗狗幣與以太坊(ETH)結合形成「狗狗坊」的設想,但在這段牛市期間,以太坊並沒有反彈作為,最後這種智能合約的橋接計劃也無疾而終。
第5次牛市:2021年1月末開啟的這波牛市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狗狗幣的上漲表現從漲跌幅、持續時間上都要遠大於前幾波牛市。
在狗狗幣本身乏善可陳的前提下,似乎只能將它的起漲原因歸結於狗狗幣的深度發燒友們這段時間的搖旗吶喊,包括Elon Musk、Carole Baskin、Mark Cuban、Genne Simmons、Snoop Dogg等名人以及Wall Street Bets、SatoshiStreetBets等組織。
總之,因狗狗幣無強勢背書、無技術亮點、無應用落地的「三無」特點,機構投資者很少關注狗狗幣,歷次的大漲大跌的誘因也多是短期情緒驅動的散戶投機行為。
在機緣巧合之下,狗狗幣因一句玩笑誕生,因打賞文化迅速傳播,因匹配現實效用而延續,因社交炒作暴漲暴跌,成為加密貨幣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通過狗狗幣歷次牛熊的表現來看,投機熱錢在比特幣等主流幣處於高位時,往往尋求其它標的來提升收益,而狗狗幣的忠實擁躉們一方面享受升值的愉悅,另一方面也對潛在的負面影響充滿擔憂。
如果說短期投機者可以參與這波百倍幣狂歡的話,那對狗狗幣最近20%以上的日波動率、最高回撤近50%的現狀來看,大家平躺就好,等待瘋牛再次開啟,COINBASE上線狗狗幣為市場後牛打開了新的局面,狗狗幣上1U只是時間問題,大盤已經逐步企穩,政策利空已經出盡,目前形勢一片大好!
Ⅸ https安全證書申請方法,怎麼個申請流程
第一步、提交CSR文件
首先需要生成SSL證書申請文件CSR(Certificate Signing Request)。選擇要申請的SSL證書,提交訂單,並將制生成的CSR文件提一起交到所在的SSL CA頒發機構。
第二步、提交訂單到證書服務機構CA
在收到SSL證書訂單和證書請求CSR文件後,系統初步驗證無誤自動提交訂單到證書服務機構CA。
第三步、發送驗證郵件到管理員郵箱
證書服務機構(主要包括Comodo / RapidSSL / GeoTrust / Symantec / Thawte / VeriSign)在收到證書申請文件CSR 文件系統自動發送驗證郵件到域名管理員郵箱。
第四步、用戶確認驗證郵件
進入郵箱後,點擊郵件中的鏈接訪問證書服務機構驗證網站,查看訂單信息,確認無誤後點擊確認完成郵件驗證。
第五步、證書機構簽發證書
域名型證書DV SSL一般在用戶完成確認驗證郵件後1-24小時簽發證書;企業型證書OV SSL 與 增強型證書EV SSL需要證書服務機構人工驗證,驗證時間比較長,需要7-15個工作日驗證通過後簽發證書;成功簽發的證書通過郵件發送到用戶訂購郵箱,也可登錄用戶中心查詢證書,這樣網站就能夠成功使用SSL證書了。
Ⅹ 一般app開發周期大概多久
這個開發周期一般都在一個月左右,如果定製開發復雜的功能,周期就會長一些,會有2-3個月的樣子。在亦強軟體,了解清楚開發的功能復雜程度以後,就可以大概的知道一個開發時間,一般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