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雨情資料庫
㈠ 千島湖水位公告查詢,2019年最高水位查詢
查詢千島湖2019年最高水位,可以通過淳安縣水雨情數據發布系統進行具體查詢,步驟如下。
1、打開電腦瀏覽器,網路搜索【淳安縣水雨情數據發布系統】如圖。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小部分連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為建新安江水電站攔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1955年始建,1960年建成。水庫壩高105米,長462米。
水庫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10餘千米;最深處達100餘米,平均水深30.44米,在正常水位情況下,面積約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達178億立方米,在最高水位時擁有1078座大於0.25平方千米的陸橋島嶼,並以2平方千米以下的小島為主,島嶼面積共409平方千米。
杭州千島湖與加拿大渥太華西南200多千米的金斯頓千島湖、湖北黃石陽新仙島湖並稱為"世界三大千島湖"。
㈡ 有誰知道水庫監測終端是套什麼設備嗎,其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主要的技術方案有沒有,急求
水庫監測終端是一套由多通道動態監測裝置、多線程接收系統以及後台水庫管理信息系統構成的低成本水庫監測整體解決方案。
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將水庫的水位、降雨量、實時現場圖像、水溫、氣壓乃至大壩安全信息等信息加密後實時 或定時動態地傳輸到管理部門的伺服器,經解密校驗後自動存入後台資料庫,並由水庫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 管理、查詢和顯示。此外系統還具有自動報警機制,水庫一旦出現問題(如庫水位超過汛前限制水位或低於死水 位)系統將自動報警,並會將報警信息發送到相關人員的手機上。只要您的電腦與Internet相連,本系統就可以智能地完成 對水庫實時水雨情及工情信息的採集——傳輸——存儲——管理——查詢顯示及預警的全過程。本系統可廣泛應 用於防汛抗旱管理部門、水資源管理部門及工程管理部門等。
系統所涉及主要技術有:感測器(Sensor)技術、無線數據傳輸(GPRS)技術、數碼攝像(DC)技術、微處理器(MPU )、嵌入式操作系統(EOS)技術、固態存儲(SSD)技術、遠程(RC)控制技術,伺服器端採用多線程(MT)技術、資料庫 (DB)技術、網路(WEB)技術以及軟體工程(SE)技術等。
·集成性高
本系統利用微處理器控制技術及嵌入式操作系統,將水、雨情、現場圖像、水溫、氣壓乃至大壩安全信息等各類信息採集設備集成於一體,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庫水雨情和工情信息採集子系統,同時利用後台的水庫管理信息系統對這些信息進行存儲、管理、查詢和預警,從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庫監測終端。
·低成本
本系統的定位是一個水庫監測系統,而非水文監測系統,因此在研發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系統實施成本和施工難易程度等問題。因此,具有極高的性能價格比。
·安裝簡單、性能穩定、實用性強
本產品成型前已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測試與改進,目前經過試點水庫的試運行,性能相當穩定。本產品設備安裝非常簡單,整套設備幾小時就可安裝完畢。
經過用戶的使用和專家的評定,認為本產品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本系統由信息採集與傳輸子系統、多線程接收子系統和信息管理及預警子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信息採集與傳輸子系統
該子系統由壓力式水位計及其安裝配套設備、翻斗式雨量計、攝像頭、溫度計、氣壓計、大壩安全工情採集設備、無線傳輸模塊、電源電路及智能主控機構成。
·多線程信息接收子系統
該子系統能同時接收多套信息採集與傳輸子系統傳來的數據(即:多個水庫的數據),進行解密、校驗等處理後,自動將數據存儲到系統後台目錄或資料庫,便於其他應用系統調用。
·水庫信息管理及預警子系統
該子系統對眾多水庫的各類數據進行管理、查詢和顯示。使得用戶能在自己的桌面電腦上,通過IE瀏覽器查看本地區所有水庫的運行情況,也可以查看單個水庫的各類信息。
此外系統還具有自動報警機制,水庫一旦出現問題(如庫水位超過防汛限制水位或低於死水位、大壩安全隱患等)系統將自動報警,並會將報警信息發送到相關人員的手機上。
這套產品是廣東華南水電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性能可靠,我單位安裝很多套,性能穩定,維護方便,管理簡單,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詳細的技術方案可直接聯系廣東華南水電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聯系電話87117477,公司網站:http://www.digitwater.com/skjgzt/index.asp
㈢ 全國水雨情網站為什麼進不去了
你好,剛剛打開了你收的那個水雨情網站,確實是打不開了,我認為原因可能是:
1、網站伺服器出現了問題,所以打不開;
2、網站被黑客攻擊;
3、網站程序出現了問題,部分文件丟失;
㈣ 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系統簡介
水雨情監測系統主要包括水雨情監測站網布設、信息採集、信息傳輸通信組網、設備設施配置等。鄉(鎮)、村自身預警的監測設施,一般以簡易的為主;縣級以上可根據經濟狀況和山洪災害特點,布置有一定技術含量、實用、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設施。匯入山洪災害防治信息匯集及預警平台的水雨情監測信息以縣級以上的自動遙測信息為主,群測群防水雨情監測信息以鄉(鎮)、村簡易觀測信息為主。根據我國山洪災害范圍廣、成因復雜的特點,要加密現有水文
氣象部門的監測站網,以控制水雨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山洪災害預警系統由基於平台的山洪災害防禦預警系統和山洪災害群測群防預警系統組成。基於平台的山洪災害防禦預警系統中的山洪災害防治信息匯集及預警平台是該預警系統數據信息處理和服務的核心,主要由信息匯集子系統、信息查詢子系統、計算機網路子系統和資料庫子系統組成;基於平台的山洪災害防禦預警系統主要由信息匯集子系統、信息查詢子系統、預報決策子系統和預警子系統組成,在縣級以上防汛指揮部門建立,山洪災害嚴重的區域應建立該系統,以獲取實時水雨情信息,及時製作、發布山洪災害預報警報;系統一般要求具有水雨情報汛、氣象及水雨情信息查詢、預報決策、預警、政務文檔製作和發布、綜合材料生成、值班管理等功能,並預留泥石流、滑坡災害防治信息介面。群測群防預警系統包括預警發布及程序、預警方式、警報傳輸和信息反饋通信網、警報器設置等;預警信息、預警方式、預警信號等應根據各地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預警方式、預警信號應簡便,且易於被老百姓接受。
群測群防的組織體系主要包括建立縣、鄉(鎮)、村、組、戶五級山洪災害防禦責任制體系,明確縣、鄉(鎮)、村、組防禦山洪災害的組織機構、人員設置、職責等。通過建立群測群防責任制組織體系,保障縣、鄉(鎮)、村、組、戶防災信息上傳下達暢通,監測、預警、避災措施落實。
宣傳培訓包括防災知識的普及,防災准備,監測、警報設施的維護和操作,預案的宣傳、演練等。
㈤ 水雨情監測一體站具有什麼功能
靈活的傳輸網路
支持3G/4G網路、WIFI和有線LAN三鏈路網路智能切換。
介面豐富,標准易用
提供1個翻斗式雨量計介面、1個12位格雷碼介面、2個RS232介面、2個RS485介面、1個SDI-12介面、8路模擬量輸入介面、4路開關量輸入介面、4路開關量輸出介面。
低照度拍攝
圖像更清晰,輪廓更分明,對比度更強。提供多分屏功能,可設置輪詢方案,實現監控點視頻圖像與水雨情信息的實時顯示,便於統一指揮、集中調度。
地圖定位
系統支持精準地圖定位,可快速通過地圖查找確定終端採集位置,結合實時的水雨情數據和視頻信息,可以更直觀動態的了解現場情況,為有關部門進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智能聯動
預設報警參數,對實時上報的水雨情信息進行科學化計算處理,在災情未發生前提前預估和預警,更能對接第三方系統,讓民眾和相關單位更及時的獲取信息以提前做好准備措施。
服務上層應用
依照國家標准設計資料庫,通過本系統接收的數據,可直接接入標准水雨情資料庫,為上層應用提供服務。
通用介面
具備標準的數據介面,可滿足第三方平台的對接需求,實現信息的最大化利用。
移動客戶端
除WEB應用外,系統還整合智能手機設備上的應用系統,提供全方位多手段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㈥ 屬性數據
從數據獲取方式上可分為遙測數據和調查數據兩大類,遙測數據包括 29 個水文遙測站和 10 個生態遙測斷面的水文、生態等信息; 調查數據包括塔里木河流域資源、社會經濟、水利工程、取用水的調查信息,主要通過實際調查獲取。
按照各類數據的特徵,分為水文數據、社會經濟數據、水利工程數據、生態環境數據等類別。
1. 水文數據
水文數據主要指塔里木河流域自身信息,包括從 1957 年以來的實時水雨情、歷史水雨情、地下水、水環境、氣象等基礎數據。這些數據反映了流域水文、水資源特徵,不僅能為生態環境監測與分析服務,同時也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綜合查詢系統的重要數據來源。
2. 社會經濟數據
為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有可靠的數據來源,由有關政府部門 2003 年統計發布的社會經濟數據的集合而成。包括塔里木河流域 「四源一干」范圍內分別以各行政區劃 ( 各地州、生產建設兵團等) 為基本單元及以流域為基本單元的社會經濟信息,按照行政區劃現有資料統計到地市級和區縣級。
主要內容為: 分區編號、名稱、人口、土地、耕地、灌溉、糧食產量、作物播種面積、畜牧業發展狀況、工業產值、農業產值、國民總產值等一系列信息。
3.水利工程數據
反映2005年區域內水利工程等最新基礎設施信息,主要包括渠道、水庫、河流、湖泊、水閘、堤防、水文站、泵站、水閘、灌區等數據。水利工程資料庫分為水利工程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空間數據通過水利工程專題圖反映,它們之間通過一一對應的地理編碼進行關聯。
4.生態環境數據
包括塔里木河流域范圍內植被、草地、荒漠化、土壤水鹽動態等生態信息,綜合反映了塔里木河流域的環境狀況及環境變化。
數據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工作區范圍已有的生態環境監測整理分析數據;②塔里木河流域建立的生態環境觀測斷面採集到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③由遙感監測子系統採集生成的植被蓋度、植被類型、土地利用類型、土地沙質荒漠化、土壤鹽漬化等生態環境變化信息。
㈦ 水位監測預警系統能解決哪些問題
水位監測報警系統基於智能視頻分析,自動對視頻圖像信息進行分析識別,無需人工干預;對水面監控區域中的水位進行檢測,以最快、最佳的方式進行預警,有效的協助管理人員處理,並最大限度地降低誤報和漏報現象;同時還可查看現場錄像,方便事後管理查詢。智能視頻分析系統內置智能演算法,能排除氣候與環境因素的干擾,有效彌補人工監控的不足,減少視頻監控系統整體的誤報率和漏報率。
2.實時識別報警
基於智能視頻分析和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技術對監控區域內的湖泊水面水位實時識別預警,報警信息可顯示在監控客戶端界面,也可將報警信息推送到移動端。
3.全天候運行 穩定可靠
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可對監控畫面進行7×24不間斷的分析,大大提高了視頻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人工監控的工作強度。
4.告警存儲功能
對監控區域內湖泊水面的水位實時識別預警,並將報警信息存儲到伺服器資料庫中,包括時間、地點、快照、視頻等。水位監測報警系統: 水位監測報警器使用5V低壓直流電源(也可以用3節5號電池代替)就可以對5~15厘米的水位進行監測,用LED顯示和數碼管顯示水位,並可以對不再此范圍內的水位發出報警。主要採用CD4066、74LS86、74LS32、CD4511晶元,再加上數碼管、蜂鳴器、發光二極體、電阻這些器件組成一個簡單而靈敏的監測報警電路,操作簡單,接通電源即可工作。因為大部分電路採用數字電路,所以本水位監測報警器還具有耗能低、准確性高的特點。
㈧ 水雨情監測
DATA86水雨情監測系統適用於水文部門對江、河、湖泊、水庫、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參數進行實時監測。監測內容包括: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發、泥沙、冰凌、墒情、水質等。
㈨ 在線水位監測預警系統適用范圍有哪些
河道、湖泊、水面等需要進行水位檢測的場景。
㈩ 智慧水利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原理是什麼
污水處理行業作為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中的重要內容受到廣泛關注,國家「十二五」規劃也對城鎮污水處理提出更高要求,並明確要求縣級鎮、尤其是重點鎮必須建立污水處理廠,市場上產生許多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大型水務集團公司,有些集團公司擁有全國各地上百家的污水處理項目。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營對國內污水運營管理能力和相關資源提出挑戰,而其地域分布的廣泛性又對集團公司管理手段提出更高要求。
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的城市污水處理綜合運營管理平台為污水運營企業安全管理、生產運行、水質化驗、設備管理、日常辦公等關鍵業務提供統一業務信息管理平台,對企業實時生產數據、視頻監控數據、工藝設計、日常管理等相關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為不同層面的生產運行管理者提供即時、豐富的生產運行信息,為輔助分析決策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企業規范管理、節能降耗、減員增效和精細化管理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從而形成完善的城市污水處理信息化綜合管理解決方案。
武漢市污水處理綜合運營管理平台,依託雲計算技術構建、利用互聯網將各種廣域異構計算資源整合,以形成一個抽象的、虛擬的和可動態擴展的計算資源池,再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按需提供計算能力、存儲能力、軟體平台和應用軟體等服務。系統可以對污水處理企業的進、產、排三個主要環節進行監控,將下屬提升泵站和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位、水質、電耗、葯耗、設備狀態等信息通過雲計算平台進行收集、整合、分析和處理,建立各個環節的相互規約模型,分析生產環節水、電、葯的消耗與處理水排水、生產、排放之間的隱含關系找出污水處理廠的優化生產過程管理方案,實現對污水處理企業生產過程的實時控制與精細化管理,達到規范管理、節能降耗、減員增效的目的。 智慧城市的提出各大城市紛紛響應,成都也不例外。智慧成都的核心建設點之一就是建設智慧水務,利用水務物聯網技術更加高效的管理城市水資源。
水是人類生活的源泉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水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水資源監管和治理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困擾,水質監控不及時、水災預警不及時更是直接關繫到民生問題。而智慧水務的發展則能非常及時、准確的解決問題。
假設一個地方下了一場暴雨,當地的水務、防汛部門往往會手忙腳亂。倘若有一個覆蓋全域的水務物聯網,在區域中心的監控指揮室里,就可以把各種情況、數據看得一清二楚,那該多好?
別以為這樣的場景還只是想像。我市新津縣已經在全省率先做到了。
據悉,圍繞水務三大任務(防汛抗旱、水資源調度和水環境治理),新津縣在全省第一個探索建立了「水務物聯網」系統,截止目前已投資518萬元完成一期8個監測站點建設,實現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的系統化管理,初步形成了新津縣智能化水務信息系統。今年內,該縣還將盡快啟動新津縣水資源監測管理系統二期工程項目,進一步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形成集水質監測、防洪抗旱和城市管理的綜合指揮平台,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信息化服務。
實時監控 數據15分鍾自動刷新
美麗的南河邊,鬱郁蔥蔥的樹木掩映著一個不起眼的鐵箱子。打開箱門,DO(溶解氧)、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儀表盤上,各種數據映入眼簾。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目前最先進的自動監測儀了。
筆者看到,監測儀一頭有一根管道連接到河流中,依靠信息感測器和自動監測設備,便可實現數據自動、快速生成。「這裡面涵蓋了河水水量、水流速度、水溫以及8個水質指標,以前要掌握這些數據,我們起碼要分幾撥人,用一兩天才能完成,2012年依靠自動監測儀,15分鍾就會刷新一次,最新、最全的即時數據都能即時掌握」,工作人員表示。
打開物聯網數據分析處理系統軟體,金馬河、西河、南河、楊柳河、羊馬河等流過新津的5條主要河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29個監測點。再進一步點開監測點的圖標,橫斷面水位、流量、流速、壓力、水質等實時數據一應俱全,安裝在河流上的紅外攝像頭更是讓各監測點現場的水位、水流情況變得一目瞭然。在監控人員的演示中,鏡頭跟隨滑鼠不斷轉動,觀者得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監測點的詳細情況。
據介紹,通過水務物聯網系統和數據分析處理軟體,新津縣在飲水安全監測、水文監測及預警、污水處理排放、地下水監測、防汛抗旱、山洪災害監測及預警、水資源信息等多方面實現了平台整合。負責系統技術支持的四川煒麒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曾慶華說,就運用物聯網技術而言,這套系統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下一步會在全市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並力爭將這一產業市場擴大到全國范圍。 信息化建設是促進和帶動水務現代化、提升水務行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保障水務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局在水利部、省水利廳以及深圳市相關主管部門的關懷指導下,按照服務「低碳水務、安全水務、民生水務、效益水務」建設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籌謀劃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動重大工程建設,實現了我市水務信息化建設的跨躍式發展。
在信息採集方面,已建成雨量站63個,水文站32個;建成供水水質在線監測站點99個,可監控全市主要供水主幹管的PH值、壓力、濁度及總氯,建成10座污水廠水質在線監測站點23個,整合政府投資和社會BOT模式新建的8座污水處理廠、1個再生水廠的17個水質在線監測站數據,將全市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數據(COD、氨氮、HP、總磷等)納入統一監管;建成視頻監視點118個,並通過共享市交通部門的視頻資源,可對全市中型水庫、重點海堤、特區內主要河道和城區易澇易浸點進行實時監控。在網路建設方面,我局早已通過省水利專網、市政務內外網形成了連通省、市、區,包括省水利廳、市應急指揮中心、市氣象局、各區水務局和三防辦及大部分局屬單位的網路系統,並在2012年重點加強與局屬單位的網路互聯及省水利政務外網的拓展工作。2012年已完成市大鵬水源工程管理處、市北部水源工程管理處、市西麗水庫管理處等7家局屬事業單位的內網接入工作,正在開展將各區三防部門接入省水利專網的建設工作。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我局已建成了水雨情、水資源、氣象、基礎工情、供水水質、污水水質、水土保持、政務信息和視頻資源為一體的水務基礎資料庫,實現水務數據資源「一數據一源」;建成數據共享及交換平台,對內完成與局屬單位間的水雨情數據、水質數據和視頻資源的共享與交換;對外實現了市氣象局的雨情數據交換,與省水利廳、市應急指揮中心的視頻資源的共享,並利用深圳市統一建設的信息資源交換平台,實現了與市監察局、市行政服務大廳、市府辦公廳間的行政審批、信息公開數據的共享與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