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分區方案linux

linux分區方案linux

發布時間: 2022-11-14 06:24:26

Ⅰ 簡述安裝linux操作系統時的分區方案

Linux經典的分三個區
/boot 存系統啟動文件50M 足夠
/ 根目錄
Swap 交換分區,類似windows的虛擬內存,內存不夠時使用,一般為內存的1•5到2倍

你也可以在安裝時讓Linux自動分區,學習一下他的邏輯卷管理

Ⅱ 關於安裝linux時要怎麼分區的考慮的參考方式

Linux系統分區的基本要求:
1、至少要有一個根(/)分區,用來存放系統文件及程序。其大小至少在5GB以上。
2、要有一個swap(交換)分區,它的作用相當於Windows里的虛擬內存,swap分區的大小一般為物理內存容量的1.5倍(內存<8G)。但當系統物理內存大於8GB時,swap分區配置8-16GB即可,太大無用,浪費磁碟空間。swap分區不是必須的,但是大多數情況還是設置比較好,個別企業的資料庫應用場景不分swap。
3、/boot分區,這是Linux系統的引導分區,用於存放系統引導文件,如Linux內核等。所有文件的總大小一般只有幾十MB,並且以後也不會增大太多。因此,該分區可以設置位100~200MB,這個分區也不是必須的。
企業生產場景中Linux系統的分區方案:
方案1:網站集群架構中的某個節點伺服器,即數據有多份或者數據不重要的伺服器,建議的分區方案如下:
/boot:設置位100~200MB。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等於8GB時,給8-16GB即可
/:剩餘硬碟空間大小(/usr,/home,/var等分區和/共用一份分區,這相當於在Windows系統中的C盤一樣,所有數據和系統文件都放在了一起)
方案2:資料庫及存儲角色的伺服器,即有大量重要數據的業務,建議分區方案如下:
/boot:設置為100~200MB。
/:大小設置為50~200GB,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業務數據不放在這里。
/data:剩餘硬碟空間大小,放資料庫及存儲重要數據的,data的名稱也可以起別的名字。
提示:本方案其實就是把重要數據單獨分區,便於備份和管理
方案3:大網站或門戶級別企業的分區思路
/boot:設置為100MB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等於8GB時,給8-16GB即可
/:大小設置為50~200GB,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業務數據不放在這里。
剩餘空間保留,不再進行分區,將來分配給部門,由他們自己根據需求再分~
提示:此種分區方案更靈活,比較適合業務線比較多需求不確定的大企業使用。

Ⅲ linux如何分區合適

那看你用做什麼了。

linux分區一般沒有定數,

只要空間夠用怎麼分都行。

一般三個分區

跟目錄/, 引導分區/boot,交換分區swap

一般/boot分區100M就夠了,swap沒有定數,說是1.5到2倍內存大小,不過一般和內存一樣大就行了。

剩下的都給/分區。

如果是多個用戶的話,為了保護用戶的數據,給/home單獨一個分區。

10G應該就夠了。

如果是單用戶做桌面版的話,

分區最簡單,一個swap分區,一個/就夠了,最多加一個/boot

這樣好處就是不用考慮具體分區的分配空間,所有東西都弄一起。

如果是伺服器,/boot分區100M,其他分區大小不好給出來。總之/usr,/var,/opt這三個分區最占空間,給這三個分區盡量分配更大的空間。其他的分區自己斟酌。

Ⅳ Linux下如何分區

方案一:「標准」方案(現在硬碟都是TB的,這里以最基本的分區大小來說明)

/根分區:8G
SWAP交換分區:2G
/BOOT引導分區:100m
/USR分區:7G
/HOME分區:8G

說明:
/ 8G 其實6G這樣子就夠用了,不過還是要留一些冗餘,比如有些軟體默認就安裝在這里了,或者是臨時將某些文件放在桌面(假如您在ROOT下)因此還是建議8G。當然現在硬碟越來越大,基本沒有太多講究。

SWAP 2G 臨時分區,最大值也就是2G了,如果您的物理內存足夠大,比如512M或者1G以上,SWAP可以設置得小一點。通常就是將它設置成最大值了,當然現在物理內存基本是1塊錢1MB,8G、16G的都很常見,基本原則是物理內存超過8G,如果做伺服器,交換分區則要8G以上。

/BOOT 100M 這個BOOT分區通常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分區的,如果您僅僅是實驗的話,就不一定需要單獨劃分。但是要記住,在單獨的LINUX系統中,這個分區最好是獨立的。

/USR 7G 准確的說7G可能有點小了,如果您需要用到MYSQL服務的話。這里通常是放程序文件的地方,有些資料庫比如MYSQL不特意指定資料庫存放路徑的話也是放在這里。因此您可以根據需要調節這個區的大小。

/HOME 8G您說到需要放置一些音樂文件什麼的,因此這個區相應的劃分得大一點。您可以根據您的空間總量來確定這個區的大小

方案二 「極端」方案

先確定您在/HOME下大概需要多少空間,然後將剩餘的空間全部分配給/
或者您不能確定,那麼請將所有的空間都分配給/

Ⅳ Linux 磁碟分區詳解

Linux 系統中所有的硬體設備都是用文件的形式來表示和使用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使用某個硬體設備首先你就需要將其掛載到某個目錄下面,通過對這個目錄的操作來操作設備;如果不掛載,通過Linux系統中的圖形界面系統可以查看找到硬體設備,但命令行方式無法找到。

並不是根目錄下任何一個目錄都可以作為掛載點,由於掛載操作會使得原有目錄中文件被隱藏,因此根目錄以及系統原有目錄都不要作為掛載點,會造成系統異常甚至崩潰,掛載點最好是新建的空目錄

磁碟也是一樣的,磁碟的文件是存放在 /dev 目錄下,磁碟設備文件的命名規則為:

常見的主設備號有:sd,hd;它們是代表的不同的磁碟類型: sd 代表的 IDE 硬碟, hd 代表的是 SCSI 硬碟

次設備號就是同一類型設備的次序,用 [a-z] 來表示, /dev/sda 表示第一塊 IDE 類型的磁碟, /dev/sdb 表示第二塊 IDE 類型的磁碟

磁碟分區編號,每一塊磁碟都會被劃分為多個磁碟分區(這個下面會介紹),每一個分區都會有一個編號,比如: /dev/sda1 表示這是該磁碟的第一個分區,以此類推

在 Linux 中,每一個硬碟設備都只能劃分四個主分區;若是劃分了一個擴展分區那最多可以劃分三個主分區;可以表示為:

主分區加擴展分區最多隻有四個;可以全部劃分為主分區,也可以之劃分一個主分區;但是擴展分區最多隻有一個;擴展分區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還有進一步劃分為邏輯分區才能使用;一個擴展分區可以劃分為多個邏輯分區;

主分區的分區編號是:1,2,3,4;從擴展分區劃分出來的邏輯分區的編號是從 5 開始,以次累加

這跟系統啟動有關系;當你啟動電腦時,首先就會載入 BIOS 信息,這裡麵包含了 Cpu 和其他硬體設備的信息;找到它計算機就知道怎麼啟動了

接下來,它會去找 MBR(Master Boot Record) ,也就是主引導記錄;為了方便 BIOS 的查找,所以就會把它放在磁碟上第0磁軌上的第一個扇區中,磁碟中每個扇區有 512 位元組;雖然只有這么大一點,但是要存三部分信息:

磁碟分區表總共只有 64 位元組,而每個分區信息占 16 個位元組,所以就只能有四個主分區了

這應該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了,一開始只有四個分區,後來發現四個分區不夠用,就引入了擴展分區,而擴展分區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它必須再劃分為邏輯分區,邏輯分區的數量可以是任意多個。

對用戶而言,主分區和邏輯分區使用起來沒有任何的區別,同時還能夠達到無限分區的目的

我想很多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再了解了之後才發現磁碟分區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具體例子:

現在給你一個倉庫,你打算存放快遞,一開始你一股腦的把所有的快遞直接放進去,等到別人來取快遞的時候你就發愁了,幾十甚至上百個快遞得找到啥時候啊

所以你打算開始分區管理,因為你代理了中通,圓通,百世等好幾個快遞,所以你打算按照不同的快遞分為三個貨架;

過一段時間發現同一種快遞如果量大的時候還是會混亂;因此你又想了個辦法就是按照日期給快遞編號,然後按照不同的日期將貨架分為多層,每一層存放某一天的快遞,同時你又找了個表記錄了每個分區快遞存放的位置,這大大增加了存取的效率

磁碟分區的目的,

Linux 常見目錄:

一般要是新手,可以只建立兩個分區:

這種分區方式比較簡單,如果只是測試可以用這種;要是想當成一個常用的系統,就需要更細一點劃分了,常用的分區方案如下(假如有磁碟有100G):

Ⅵ linux系統的磁碟分區有哪幾種

1、/分區。用於存儲系統文件。
2、swap,即交換分區,也是一種文件系統,它的作用是作為Linux的虛擬內存。
在Windows下,虛擬內存是一個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虛擬內存需要使用獨立分區,這樣做的目的據說是為了提高虛擬內存的性能。
3、/home:是用戶文件夾所在的地方。如果獨立劃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啟動,也可以用Live CD啟動來取得自己的文件資料。
4、/boot:包含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在很多老舊的教程中,都會讓用戶在/boot目錄上掛載一個大小為100MB左右的獨立分區,並推薦把該/boot放在硬碟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實上,那是Lilo無法引導1024柱面後的操作系統內核的時代的遺物了。當然,也有人說,獨立掛載/boot的好處是可以讓多個Linux共享一個/boot。
其實,無論是基於上述的哪種理由,都沒有必要把/boot分區獨立出來。首先,Grub可以引導1024柱面後的Linux內核;其次,即使是安裝有多個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為/boot目錄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約20MB,分一個100MB的分區無疑是一種浪費,而且還把把硬碟分的支離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讓兩個Linux共享一個/boot,每次升級內核,都會導致Grub的配置文件沖突,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不獨立/boot分區僅僅佔用了根目錄下的大約20MB左右的空間,根本不會對根目錄的使用造成任何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硬碟容量的增大,無法引導Linux內核的現象再次出現,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遺憾,Grub是無法引導137GB之後的分區中的Linux內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就要考慮把/boot獨立掛載到位於137GB前方的獨立分區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區都往前移動,讓根目錄所在分區位於137GB之前。
5、/usr/local:是 Linux系統存放軟體的地方。
建議把/opt,/usr或/usr/local獨立出來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時,我們一般都是使用系統的軟體包管理器安裝軟體,很少自己編譯安裝軟體。而建議獨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無非是為了重裝系統時不再重新編譯軟體而直接使用早先編譯的版本。不過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建議通常是沒有意義的。
6、/var:是系統日誌記錄分區。
7、/tmp分區,用來存放臨時文件。
建議把/var和/tmp獨立出來的教程通常是面向伺服器的。因為高負載的伺服器通常會產生很多日誌文件、臨時文件,這些文件經常改變,因此把/var,/tmp獨立出來有利於提高伺服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從來不關心過系統日誌這東西,就沒有必要獨立的為/var和/tmp掛載分區。

還有些老舊的教程中建議把Linux安裝在主分區中,或在/boot下掛載一個主分區。事實上,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區都可以位於邏輯分區中。所以請放心的把Linux安裝在邏輯分區中吧。

---

Linux的文件系統(分區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時Linux也可以讀寫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統的分區。

Ubuntu默認的文件系統是ext3。

或許有人會告訴你其他文件系統會有什麼什麼優點,ext3會有什麼什麼不好,但如果你對文件系統並不了解的話,我的建議就是使用默認的ext3,默認的設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對普通用戶一定是最穩定最安全最適合的。

最大分區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區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則可以支持到2TB。
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

---

如果你准備在硬碟里只安裝Ubuntu一個操作系統的話,建議你採用三分區方案:
1)「/」分區:使用ext3文件系統;分區容量為10GB-15GB。
2)「swap」分區:用於交換空間。內存小於或等於 512MB,swap分區容量為內存大小的2倍;內存大於512MB的,swap分區容量等於內存大小。
3)「/home」分區:使用ext3文件系統;分區容量為「/」和「swap」以外的剩餘空間

在linux系統中至少必須有兩個掛載點(磁碟分區),分別是 / 及 swap ,其餘是否要將其他的掛載點獨立分割出來則視你的規劃需求而定。可參考以下建議:

swap的大小約等同你的內存大小,或稍大

初次接觸的新手或硬碟空間有限 Desktop的安裝建議:
掛載點 裝置 說明
/ /dev/hda1 可用空間 - swap大小後的所有空間
swap /dev/hda2 大約內存大小 建議至少512Mb

高級用戶 Desktop的安裝建議:
掛載點 裝置 說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餘空間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約內存大小(建議至少512MB)

高級用戶 Server的安裝建議:
掛載點 裝置 說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餘空間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約內存大小(建議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視伺服器功能決定大小

安裝Liunx Ubuntu磁碟分區的配置與建議事項就說到這里,有了以上的相關說明相信要將自己的硬碟規劃好,應該不會是件難事啦。

Linux 規定了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 1 至 16 號碼中的前 4 個號碼。以第一個 IDE 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佔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區佔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個號碼。因此,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區。
因此 hda1- hda4 是主區的意思。 hda5以後是邏輯分區!!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 具體你可以看下這個,上面你會學到更多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啊

Ⅶ Linux系統分區

Linux默認可分為3個分區,分別是boot分區、swap分區和根分區。

boot分區

在linux中,boot是存儲內核及在引導過程中使用文件的分區,是啟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在boot中包括了系統Kernel的配置文件、啟動管理程序GRUB的目錄、啟動時的模塊供應的主要來源Initrd文件和vmlinuz文件。

/boot分區就是操作系統的內核及在引導過程中使用的文件,一般是幾年前的版本要求劃分的一個區,大小為100MB左右,但現在的新版本都不需要對這個分區進行單獨劃分,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不分/boot。

安裝Linux只要求兩個基本分區,即根分區及交換分區,如果你的磁碟空間足夠大,可以多劃分空間給根分區,你也可以把常用的目錄新建到桌面,如下載的軟體包,放到桌面不影響你進入Linux系統的速度,當然這要求你有足夠大的根分區。

swap分區

SWAP就是LINUX下的虛擬內存分區,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內存使用完之後,將磁碟空間(也就是SWAP分區)虛擬成內存來使用

它和Windows系統的交換文件作用類似,但是它是一段連續的磁碟空間,並且對用戶不可見。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個SWAP分區能夠作為"虛擬"的內存,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內存可是慢多了,因此如果需要更快的速度的話,並不能寄厚望於SWAP,最好的辦法仍然是加大物理內存。SWAP分區只是臨時的解決辦法.

根分區

linux根分區是系統分區的意思,系統內所有的東西都存放在根分區中,也被稱為root分區;Linux是一個樹形文件系統,根分區就是它的root節點,任何的目錄文件都會掛在根節點以下,並且linux只有一個根,不管對硬碟分多少個區,都要將這些分區掛載到根目錄底下才可以使用。

所謂根分區,說白了就是系統分區,是root分區,所有的東西都放在這裡面。

Linux是一個樹形文件系統,根分區就是它的root節點,任何的目錄文件都會掛在根節點以下。Linux只有一個根。你可以給你的硬碟進行分區,但是,分區設備一定掛載到linux根目錄下的指定位置,如/usr,/var,/home等。如果要對分區進行操作的話,只能到分區所掛載的目錄中進行操作。所以,不管對硬碟分多少個區,都要將這些分區掛載到根目錄底下才可以使用。

Ⅷ LINUX系統的自定義分區要求有哪些

在計算機上安裝Linux系統,對硬碟進行分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下面介紹幾個分區方案。
(1)方案1
/ :建議大小在5GB以上。
swap:即交換分區,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1~2倍。
(2)方案2
/boot:用來存放與Linux系統啟動有關的程序,比如啟動引導裝載程序等,建議大小為100MB。
/ :Linux系統的根目錄,所有的目錄都掛在這個目錄下面,建議大小為5GB以上。
/home:存放普通用戶的數據,是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建議大小為剩下的空間。
swap:實現虛擬內存,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1~2倍。
(3)方案3
/boot:用來存放與Linux系統啟動有關的程序,比如啟動引導裝載程序等,建議大小為100MB。
/usr :用來存放Linux系統中的應用程序,其相關數據較多,建議大於3GB以上。
/var :用來存放Linux系統中經常變化的數據以及日誌文件,建議大於1GB以上。
/home:存放普通用戶的數據,是普通用戶的宿主目錄,建議大小為剩下的空間。
/ :Linux系統的根目錄,所有的目錄都掛在這個目錄下面,建議大小為5GB以上。
/tmp:將臨時盤在獨立的分區,可避免在文件系統被塞滿時影響到系統的穩定性。建議大小為500MB以上。
swap:實現虛擬內存,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1~2倍。

Ⅸ 常見企業Linux分區方案有哪些

方案1:針對網站集群架構中的某個節點伺服器分區,該伺服器上的數據有多份(其他節點也有)且數據不太重要:
/boot:設置為100~200MB。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或等於8GB時,配置為~16GB即可。
/ :剩餘硬碟空間大小(/usr、/home、/var 等分區和「 /」共用一個分區,這相當於在Windows系統中只有一個C盤,所有數據和系統文件都放在一起)。
方案2:針對資料庫及存儲角色的伺服器分區,該伺服器的業務有大量重要的數據:
/boot:設置為100~200MB。
/:大小設置為50~200GB,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等的業務數據不放在這里。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或等於8GB時,配置為8~16GB即可。
/data :剩餘硬碟空間大小,放資料庫及存儲服務等重要數據。當然,data的名稱也可以換成別的名字。
這種方案其實就是把重要數據單獨分區,便於備份和管理。
方案3:針對大網站或門戶級別企業的伺服器進行分區:
/boot:大小設置為100MB。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或等於8GB時,配置為8~16GB即可。
/:大小設置為50~200GB,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等的業務數據不存放在這里。剩餘的磁碟空間保留,不再進行分區,將來分配給不同的使用部門,由他們自己根據需求再分。這種分區方案更靈活,比較適合業務線比較多、需求不確定的大企業使用。
有人說怕某個分區滿了會影響系統運行,這樣的分區想法是錯誤的。第一,硬碟空間是固定的,分區多了,比只分一個區肯定更容易滿;第二,在企業應用里,業務不可用和伺服器宕機的危害幾乎差不多,因此,分區少一些,然後對所有分區進行監控報警是目前多數規范企業的選擇。

熱點內容
隨機啟動腳本 發布:2025-07-05 16:10:30 瀏覽:509
微博資料庫設計 發布:2025-07-05 15:30:55 瀏覽:13
linux485 發布:2025-07-05 14:38:28 瀏覽:295
php用的軟體 發布:2025-07-05 14:06:22 瀏覽:746
沒有許可權訪問計算機 發布:2025-07-05 13:29:11 瀏覽:419
javaweb開發教程視頻教程 發布:2025-07-05 13:24:41 瀏覽:669
康師傅控流腳本破解 發布:2025-07-05 13:17:27 瀏覽:229
java的開發流程 發布:2025-07-05 12:45:11 瀏覽:671
怎麼看內存卡配置 發布:2025-07-05 12:29:19 瀏覽:271
訪問學者英文個人簡歷 發布:2025-07-05 12:29:17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