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感知演算法
1. 北汽為滴滴做了一個隱形的「嫁衣」
樂見汽車是汽車維基APP旗下的新能源聚合平台
11月11日,滴滴自動駕駛與北汽集團合作推出的新一代L4級自動駕駛車在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首次亮相。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此時的「滴北組合」明顯存在「三缺一」的問題。況且,二位「裨將」就目前現狀而言,確實有些自顧不暇。
點評
早在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滴滴曾透露,2020年滴滴出行將在平台投放100萬輛電動車,如今便有了滴滴D1。所以在【汽車維基】看來,與其說滴滴是想耕耘自動駕駛,拓寬業務能力,不如說早已是對新能源市場垂涎欲滴,布下大局。
與北汽合作推出所謂的新一代L4級自動駕駛車,在某種意義上只不過是一次試煉。換而言之,如果L4級自動駕駛技術進展效果理想,極大可能促進的不只有北汽的銷量,更是為滴滴進一步佔領市場做了一個隱形的「嫁妝」。
要知道,今年1月份,昆明提出新增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汽車;今年4月份,沈陽作出規定要求新增網約車需全部採用新能源車;今年8月份,廣州發布通知規定新增網約車須為新能源車;今年10月份起,鄭州新增的網約車也只能是新能源純電動車。
根據各地的政策引導,日後一旦滴滴有了自己的完善的「載體」,那局面又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如此看來,首次亮相的是車還是技術,中間最大的受益者是滴滴還是北汽,結果不言而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滴滴開放自動駕駛,真的只是為了保市值嗎
在自動駕駛的角斗場中,有一個核心資源是數據。理論上,滴滴近水樓台,每天有千萬輛級的運營車輛在路上行駛,可以搜集海量的實際路況數據。有米之炊,方可在感知、決策、演算法等領域搭起上層建築。
滴滴很久沒有新聞了。
之前,網約車安全事件的影響,仍會時不時撓動公眾的神經。App優化更新之後,再回歸,滴滴仍然低調了很多。
不過,6月末,滴滴在上海嘉定舉行了一場網約車自動駕駛的央視直播,算是這一段時間以來最大的新聞之一了。
從目前看,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從實際場景中採集海量的數據,然後放入模擬引擎中,讓機器進行自我學習,也就是「先修煉內功,在書本中閱盡各種復雜場景」,再「分階段畢業」,慢慢開放真實的道路測試。
很顯然,數據會成為自動駕駛的一處金礦。礦越大,挖的價值越大,挖礦技術更強,挖出的金子也會更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滴滴自動駕駛獨立後迎首輪融資!3億美元,軟銀領投
▲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張博
在去年8月,車東西曾向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詢問其自動駕駛業務的具體進展,據了解,滴滴目前已經擁有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此前,其CTO張博在接受車東西采訪時也透露,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由其親自帶隊,已經在中國與美國的四座城市開展了自動駕駛的路測,並已拿到了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在自動駕駛業務團隊方面,滴滴已全面構建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基礎設施與模擬、數據標注、問題診斷、車輛改裝、雲控與車聯網、車路協同、信息安全等多個專業團隊。目前團隊在中美多地開展研發、測試,規模超200人。
而在產業方面,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已經與北汽新能源、國能汽車、車和家等20餘家整車廠以及相關的上下游公司逐步深化合作關系。
據張博此前透露,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將開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車廠把車造出來,然後將車輛一鍵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單訂單中讓車廠分成。在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的未來業務模式中,這樣的商業模式很可能得到落實。
如此來看,滴滴在自動駕駛業務上的技術思路與商業化思路都已十分完善,也難怪軟銀會將滴滴選作自身自動駕駛布局的關鍵一環,選擇在此時向滴滴自動駕駛投入億美元級別的資金。
從大的產業層面來看,這也是自動駕駛領域資本逐漸朝頭部玩家集中,加速技術量產落地的表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干貨:滴滴無人計程車申請體驗者近4萬
上汽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情況
在業務落地方面,祖似傑表示,5G智能汽車示範體驗區項目已經於今天上午交付使用,以實現高速、城區擁堵以及泊車等自動駕駛場景的市場化落地。
按照計劃,上汽將在年底正式投產L3級的5G智能汽車MARVELR。
同時上汽還計劃在今年完成2萬個標准集裝箱的運輸任務。「我們已經開始小范圍的商業運營,明年爭取完成20萬個標准集裝箱,按照商業實際場景進行運營。」祖似傑在現場說道。
除了這些,上汽也在圍繞電子電器架構、軟體平台、數據平台進行布局,以此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能力。
四、滴滴孟醒:報名體驗自動駕駛的人數已接近4萬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分享了滴滴自動駕駛在過去四年內做的一些工作以及思考。
據孟醒介紹,滴滴自動駕駛公司於4年前在北京成立,目前在加州、北京、上海、蘇州四個地方設有辦公室。上海是當前最重要的一個測試運營場景。
今年6月底,滴滴在上海嘉定汽車城上線了滴滴自動駕駛體驗,截至今天,報名人數已經達到近4萬人。
那麼,滴滴是如何來做自動駕駛的?
孟醒表示,滴滴是一家出行公司,在做自動駕駛出行時,考慮到了如何把傳統出行和自動駕駛出行融合在一起。這也是滴滴做「混合派單」的原因所在。
此外,滴滴認為能把自動駕駛做起來需要三個方面。一個是AI,即車上的智能能力。一個是需要足夠多的數據,作為AI的燃料。其次是需要具備出行生態網路。
在技術能力上,首先要具備全棧的能力。這是因為「每個模塊之間上下游的關系,連接是非常緊密的,你只有每個模塊都有自己的研發能力,才可以迭代足夠快。我們今天關注的不是每一個模塊或者說整體系統水平多高,更重要的是迭代速度有多快。」孟醒在演講中說道。
總結來說,滴滴自動駕駛的業務涉及三方面內容,即AI、數據和網路。在滴滴看來,只有這三個方面都做好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才算被搞定了。
五、地平線余凱:2030年智能汽車晶元會成為半導體最大的垂直市場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分享了地平線在車載AI晶元方面的思考。
在余凱看來,如果認為傳統燃油車時代,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最核心的部件。那麼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時代,數據就是石油、就是能源;而晶元就是那個發動機。
當前,整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和轉型。未來汽車將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這個過程中,晶元和操作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這里可能是顛覆式創新而不是增量創新」。余凱在現場說道。
余凱進一步強調了數據和數據處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他看來,對比Waymo和特斯拉採集到的數據量,Waymo可以算是研究院模式的創新。相比之下,特斯拉則通過影子模式,打造了算力、演算法、數據於完整一體的、可以快速進化的連機版AI體。雖然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能力並不完美,但真正可怕的是它的進化速度。
余凱在演講中說道,「如果說它的進化速度其他車企很難跟得上的時候,它就成為了智能汽車時代的定義者,平台的定義者,它對這個產業的控制力將會超過微軟、英特爾、蘋果。」
關於未來,余凱認為今天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和未來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他預計到2030年,智能汽車晶元會成為整個半導體領域當中的第一大市場。與此同時,在這個領域,很可能會誕生巨型計算平台企業,而這樣的巨頭企業則很可能出生在中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