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oraclerac11g
㈠ Oracle RAC 11g實戰指南的內容簡介
oracle rac 11g是oracle公司最新推出的集群資料庫版本。本書以理論結合實際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rac的安裝過程和管理方法。書中提到了許多在安裝和管理rac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作者在實際的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過並親手解決的。
本書主要介紹rac 11.2在unix/linux系統中的安裝和管理方法。從內容組織形式上來看,本書共分為10章和2個附錄:第1章介紹了系統高可用性的概念,第2章介紹了rac的體系結構,第3章介紹在aix系統中所需要做的安裝前的准備工作,第4章~第6章介紹了rac的整個安裝過程,第7章介紹rac集群環境的管理方法,第8章介紹asm實例和磁碟組的維護方法,第9章介紹了對rac資料庫的常規管理方法,第10章介紹集群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附錄a和附錄b分別介紹了在solaris和linux兩種操作系統中需要做的安裝前的准備工作。
與以前的版本相比,rac 11.2有許多重要的變化,如:徹底放棄了對裸設備的支持,asm和clusterware一起合成了grid infrastructure軟體,引入了scan地址和acfs文件系統,在asm磁碟組中可以創建卷,ocr和voting文件可以存儲在asm磁碟組中等。讀者在學習rac時,需要特別注意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
本書既不是對oracle官方文檔的翻譯,也不是對rac安裝過程的簡單描述,而是作者實施和管理rac的經驗的結晶。本書不僅告訴讀者怎麼做,還告訴讀者為什麼這么做。在書中提到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在rac的實施和管理過程中經常遇到,並且在官方文檔中可能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手冊,還可以作為培訓中心的培訓教材。
㈡ 如何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上模擬搭建oracle 11g rac環境
自己搭建rac環境,最重要的部分是考慮共享存儲,使用VMwareWorkstationPro的vmware-vdiskmanager.exe工具可以創建虛擬共享盤。 1、進入VMwareWorkstationPro的安裝路徑 2、創建虛擬盤 語法:vmware-vdiskmanager.exe-c-s1g-alslogic-t2"E:shareDiskshardDisk-1.vmdk" 虛擬盤創建了,還沒完,如何讓兩個節點兩個節點共享訪問磁碟才是重中之重。 分別在兩台虛擬的vmx添加內容: disk.locking="FALSE" scsi1:1.SharedBus="Virtual" scsi1:0.SharedBus="Virtual" diskLib.dataCacheMaxReadAheadSize=0 diskLib.dataCacheMinReadAheadSize=0 diskLib.dataCachePageSize=4096 diskLib.maxUnsyncedWrites="0" diskLib.dataCacheMaxSize="0" disk.EnableUUID="TRUE" 可以參考我的文檔:
㈢ linux怎麼安裝oracle11g
一:查看本地ssh服務
Linux系統下安裝啟動ssh服務,下面以CentOS版本Linux系統為例:
1.檢查是否裝了SSH包
rpm -qa |grep ssh
2.沒有安裝SSH直接YUM安裝
yum install openssh-server
3.檢查SSH服務是否為開機啟動
chkconfig --list sshd
4.設置開機啟動SSH服務
chkconfig --level 2345 sshd on
5.重新啟動下SSH服務
service sshd restart
6.驗證是否啟動了22埠
netstat -antp |grep sshd
#22埠為ssh默認埠,確認SSH服務開啟狀態
二:查看本地IP
終端中,輸入ifconfig命令
1 安裝系統 都選英文
2 去掉火牆 和 selinux
chkconfig iptables off
chkconfig ip6tables off
chkconfig abrt-ccpp off
chkconfig auditd off
chkconfig certmonger off ----未執行成功
chkconfig cups off
chkconfig postfix off
修改配置文件需要重啟機器:
修改/etc/selinux/config 文件
將SELINUX=enforcing改為SELINUX=disabled
3 安裝 yum
系統安裝yum 在/home/soft/ 下建立 yum 文件夾,把系統光碟都到此目錄
--先安裝三個包
cd /home/soft/yum/Packages
rpm -ivh deltarpm-3.5-0.5.20090913git.el6.x86_64.rpm
rpm -ivh python-deltarpm-3.5-0.5.20090913git.el6.x86_64.rpm
rpm -ivh createrepo-0.9.9-17.el6.noarch.rpm
createrepo . --運行
cd /etc/yum.repos.d
cp rhel-source.repo /etc/yum.repos.d/zj.repo
--將原來的repo文件改名字
mv rhel-source.repo rhel-source.repo111
vi zj.repo
[rhel-source]
nam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leasever - $basearch - Source
baseurl=file:///home/soft/yum/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redhat-release
[rhel-source-beta]
nam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leasever Beta - $basearch - Source
baseurl=file:///home/soft/yum/
enabled=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redhat-beta,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redhat-release
--清楚yum緩存
yum clean all
3 安裝ftp
rpm -ivh vsftpd-2.2.2-11.el6.x86_64.rpm 或者 yum install vsftpd
chkconfig vsftpd on
service vsftpd restart
--修改 etc/vsftpd 目錄下
ftpuser user_list 把root 去掉
vsftpd.conf 把匿名去掉
#anonymous_enable=YES
-- passive mode 被動模式
4 安裝vnc rpm -qa |grep vnc
--vnc 服務 埠是 1
rpm -ivh tigervnc-server-1.1.0-5.el6.x86_64.rpm --需要先安裝下面的包
xorg-x11-fonts-misc is needed by tigervnc-server-1.1.0-5.el6.x86_64
rpm -ivh xorg-x11-fonts-misc-7.2-9.1.el6.noarch.rpm
--或者直接yum安裝
yum install tigervnc-server
--修改配置文件將用戶名稱加入到配置文件:
(註:這里的「用戶名」是指linux系統用戶的名稱)
[gavin@centos ~]# vi /etc/sysconfig/vncservers
#
# Uncomment the line below to start a VNC server on display :1
# as my 'myusername' (adjust this to your own). You will also
# need to set a VNC password; run 'man vncpasswd' to see how
# to do that.
#
# DO NOT RUN THIS SERVICE if your local area network is
# untrusted! For a secure way of using VNC, see
# http://www.uk.research.att.com/vnc/sshvnc.html>.
# VNCSERVERS="1:myusername"
# VNCSERVERS="1:gavin 2:john" # use the method for more user
VNCSERVERS="1:root 2:root 3:root"
# VNCSERVERARGS[1]="-geometry 800x600"
VNCSERVERARGS[1]="-geometry 1024x768"
--設置口令
vncpasswd
4.93 bjsqrac1 4.94 bjsqrac2
--啟動服務
啟動VNC服務
[gavin@centos ~]# /sbin/service vncserver start
--修改桌面系統
cd /root
cd ~/.vnc/
[gavin@centos .vnc]$ vi xstartup
#!/bin/sh
#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for normal desktop:
#unset SESSION_MANAGER
#exec /etc/X11/xinit/xinitrc
[ -x /etc/vnc/xstartup ] && exec /etc/vnc/xstartup
[ -r $HOME/.Xresources ] && xrdb $HOME/.Xresources
xsetroot -solid grey
vncconfig -iconic &
#xterm -geometry 80x24+10+10 -ls -title "$VNCDESKTOP Desktop" &
gnome-session & #set starting GNOME desktop
#startkde & #kde desktop
#twm & #Text interface
編輯 /root/.vnc/xstartup
[root@localhost ~]# vi /root/.vnc/xstartup
去掉下面一行的注釋:
unset SESSION_MANAGER
執行下面的命令重啟vnc server:
[root@localhost ~]# vncserver -kill :1
[root@localhost ~]# vncserver :1
--重啟vncserver
[gavin@centos ~]# /sbin/service vncserver restart
chkconfig vncserver on --vnc自動啟動
2 關閉linux防火牆
--修改/etc/selinux/config,確保SELINUX設置為DISABLED
--關閉IPTABLES:
service iptables stop
service ip6tables stop
/sbin/chkconfig iptables off
/sbin/chkconfig ip6tables off
2 檢查包安裝情況
rpm -q binutils compat-libstdc++-33 elfutils-libelf elfutils-libelf-devel gcc gcc-c++ glibc glibc-common glibc-devel glibc-headers lio lio-devel libgcc libstdc++ libstdc++-devel ksh make libXp openmotif22 sysstat smartmontools unixODBC unixODBC-devel
--系統安裝包
yum install compat-libstdc++-33
yum install elfutils-libelf-devel
--下面用 yum安裝
yum install gcc
yum install gcc-c++
yum install glibc-devel
yum install glibc-headers
yum install lio-devel
yum install libstdc++-devel
yum install ksh
yum install libXp
yum install unixODBC
yum install openmotif22
yum install unixODBC-devel
--安裝和libcap 所有有關的包
yum install libcap.i686
yum install libcap-devel.x86_64
yum install libcap-devel.i686
yum install libcap-ng.i686
yum install libcap-ng-devel.i686
--linux 6 檢查的時候一些 i386的包需要安裝,但是安裝i386 的時候提示有高版本存在,不能安裝,我採取忽略,繼續安裝,但是要保證高版本的包一定要安裝上
一、修改操作系統核心參數
在Root用戶下執行以下步驟:
1)修改用戶的SHELL的限制,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
輸入命令:vi /etc/security/limits.conf,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oracle soft nproc 2047oracle hard nproc 16384oracle soft nofile 1024oracle hard nofile 65536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2)修改/etc/pam.d/login 文件,輸入命令:vi /etc/pam.d/login,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limits.so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3)修改linux內核,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輸入命令: vi /etc/sysctl.conf ,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fs.file-max = 6815744fs.aio-max-nr = 1048576kernel.shmall = 2097152kernel.shmmax = 2147483648kernel.shmmni = 4096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9000 65500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net.core.rmem_max = 4194304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net.core.wmem_max = 1048576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4)要使 /etc/sysctl.conf 更改立即生效,執行以下命令。 輸入:sysctl -p 顯示如下:
linux:~ # sysctl -pnet.ipv4.icmp_echo_ignore_broadcasts = 1net.ipv4.conf.all.rp_filter = 1fs.file-max = 6815744fs.aio-max-nr = 1048576kernel.shmall = 2097152kernel.shmmax = 2147483648kernel.shmmni = 4096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9000 65500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net.core.rmem_max = 4194304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net.core.wmem_max = 10485765)編輯 /etc/profile ,輸入命令:vi /etc/profile,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if [ $USER = "oracle" ]; thenif [ $SHELL = "/bin/ksh" ]; thenulimit -p 16384ulimit -n 65536elseulimit -u 16384 -n 65536fifi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6)創建相關用戶和組,作為軟體安裝和支持組的擁有者。
創建Oracle用戶和密碼,輸入命令:
/usr/sbin/groupadd -g 501 oinstall
/usr/sbin/groupadd -g 502 dba
然後會讓你輸入密碼,密碼任意輸入2次,但必須保持一致,回車確認。
7)創建資料庫軟體目錄和數據文件存放目錄,目錄的位置,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注意磁碟空間即可,這里我把其放到oracle用戶下,例如:
輸入命令:
mkdir /home/oracle/appmkdir /home/oracle/app/oraclemkdir /home/oracle/app/oradatamkdir /home/oracle/app/oracle/proct8)更改目錄屬主為Oracle用戶所有,輸入命令:
chown -R oracle:oinstall /home/oracle/app9)配置oracle用戶的環境變數,首先,切換到新創建的oracle用戶下,
輸入:su – oracle ,然後直接在輸入 : vi .bash_profile
按i編輯 .bash_profile,進入編輯模式,增加以下內容:
export ORACLE_BASE=/home/oracle/app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oracle/proct/11.2.0/dbhome_1export ORACLE_SID=orclexport PATH=$PATH:$HOME/bin:$ORACLE_HOME/bin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usr/lib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二、安裝過程
1)當上述系統要求操作全部完成後,注銷系統,在圖形界面以Oracle用戶登陸。首先將下載的Oracle安裝包復制到linux中,用SSH其他ftp工具拷貝。
打開一個終端,運行unzip命令解壓oracle安裝文件,如:
輸入命令:
解壓完成後 cd 進入其解壓後的目錄database
輸入命令:
cd database
使用ls命令可以查看解壓後database所包含的文件,如下圖:
2)執行安裝,輸入命令:./runInstaller
安裝完成後,系統會提示你需要用root許可權執行2個shell腳本。按照其提示的路徑,找到其所在的位置,如:我的就在/home/oracle/app/oracle/proct/11.2.0/dbhome_1/root.sh
和 /home/oracle/oraInventory/orainstRoot.sh 新開啟一個終端,輸入命令:
㈣ oracle 11g rac linux 硬碟怎麼分
linux本機給oracle 的grid 軟體以及 oracle軟體的安裝目錄空間以及用於存放一些trace文件/u01 ,100g就夠了。/tmp 需要1g以上,不過一般分配10gb左右。
swap 看你的內存。一般16gb就可以。本機的硬碟大概這樣。
集群需要共享磁碟。
1、crs數據盤 crs 最少一塊2gb以上
2、oracle數據文件盤 data 視需求
3、歸檔盤 arch 視備份計劃歸檔滯留時間
㈤ 求Linux 下Oracle 11g RAC 詳細安裝教程
1、肯定要先安裝GI的。
2、udev和oracleasm應該都可以。不過rac要共享存儲的,你的設置應該有問題。
3、官網下不到11.2.0.3的,只有有metalink賬號的才可以下載。
㈥ 如何使用虛擬機搭建Oracle11g R2 RAC學習環境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該虛擬環境說需要的所有軟體都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 該虛擬環境將由一個雙節點集群組成,這兩個節點均適用於Linuxx86_64的OracleRAC11g第2版和ASMLib2.0。OracleRAC的所有共享磁碟存儲將基於iSCSI,使用的是一台linux系統模擬的存儲。 軟體:VMwareWorkstation 資料庫軟體;www.oracle.com11.2.0.1免費下載高級版本需要賬戶 Support.oracle.com 補丁---》搜索 存儲:藉助linux系統iscsi服務(模擬器華為)ip-san 安裝手冊----》Oracle文檔 盡管本指南提供了成功安裝完整的OracleRAC11g系統的詳細說明,但它絕不能替代Oracle官方文檔(參見下面的列表)。除本指南外,用戶還應參考以下Oracle文檔,以便全面了解OracleRAC11g的其他配置選項、安裝和管理。 網路網盤下載地址:
㈦ oracle 11g r2 rac linux下 ntp問題
設置NTP服務的目的,是讓構建RAC環境的兩台機器的時間保持一致
讓其中一台為主,另外的NTP服務指到該伺服器即可。
在11GR2,新增加了一個CTSS進程,專門用於時間同步,因此,需要以下配置
開啟NTPD服務,但必須以-X選項啟動NTP服務
# /sbin/service ntpd start
# chkconfig ntpd on
修改文件/etc/sysconfig/ntpd,增加-x 選項
vi /etc/sysconfig/ntpd
---
OPTI
---
之後,必須重新啟動ntp
㈧ Oracle RAC 11g實戰指南的目錄
前言
第1章 高可用性概述 1
1.1 什麼是高可用性 1
1.2 如何獲得高可用性 2
1.3 什麼是集群 3
1.4 oracle的高可用性產品 7
第2章 oracle rac 11g的體系結構 9
2.1 oracle rac 11g的新特性 9
2.2 rac集群的體系結構 10
第3章 安裝rac之前的准備工作 15
3.1 系統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15
3.1.1 系統需要滿足的硬體條件 15
3.1.2 系統需要滿足的軟體條件 16
3.1.3 節點間的網路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18
3.1.4 存儲設備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21
3.1.5 節點的時鍾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22
3.2 root用戶需要完成的工作 23
3.2.1 如何調整操作系統 23
3.2.2 如何創建用戶和用戶組 25
3.2.3 如何配置存儲設備 26
.3.2.4 如何配置網路 29
3.3 oracle用戶需要完成的工作 30
3.3.1 如何設置環境變數 30
3.3.2 如何手工配置ssh 31
第4章 grid infrastructure軟體的安裝 37
4.1 如何進行安裝前的校驗 37
4.2 開始安裝grid infrastructure軟體 39
4.3 如何查看安裝結果 55
4.3.1 如何查看節點的狀態 55
4.3.2 如何查看vip和scan 56
4.3.3 如何查看clusterware中服務的狀態 57
4.3.4 如何查看asm實例的狀態 60
4.4 如何刪除grid infrastructure 60
第5章 oracle資料庫軟體的安裝 64
5.1 安裝前的准備工作 64
5.2 開始安裝oracle資料庫軟體 65
5.3 如何刪除oracle資料庫軟體 74
第6章 集群資料庫的創建 75
6.1 創建集群資料庫之前的准備工作 75
6.2 開始創建集群資料庫 76
6.3 如何刪除集群資料庫 90
第7章 rac集群的維護 93
7.1 如何管理voting文件 93
7.2 如何管理ocr文件 95
7.3 如何管理rac集群中的各種資源 97
7.4 如何管理rac集群中的網路 99
7.4.1 如何修改vip 99
7.4.2 如何修改scan 100
7.4.3 如何修改私有和公共ip地址 101
7.5 如何擴展rac集群 102
7.5.1 擴展rac之前的准備工作 103
7.5.2 如何擴展clusterware 103
7.5.3 如何擴展oracle資料庫伺服器 104
第8章 自動存儲管理 105
8.1 asm實例的創建 106
8.2 磁碟組的管理 110
8.2.1 磁碟組的創建和刪除 110
8.2.2 磁碟的添加和刪除 112
8.2.3 磁碟組信息的查詢 112
8.2.4 磁碟組的重新平衡 114
8.2.5 磁碟組的掛接和卸載 114
8.2.6 磁碟組中目錄的管理 115
8.3 如何使用asm磁碟組 117
8.3.1 如何激活自動文件管理功能 118
8.3.2 文件的命名規則 118
8.3.3 如何創建omf資料庫 119
8.3.4 如何創建omf表空間 122
8.3.5 如何創建omf控制文件 123
8.3.6 如何創建omf重做日誌文件 123
8.3.7 如何存儲歸檔日誌文件 124
8.4 命令行工具asmcmd的用法 124
8.4.1 如何通過asmcmd管理asm實例 125
8.4.2 如何通過asmcmd管理asm磁碟組 128
8.4.3 如何通過asmcmd管理磁碟組中的文件 131
8.5 acfs文件系統管理 133
8.5.1 如何管理asm磁碟組中的卷 134
8.5.2 如何管理asm磁碟組中的文件系統 137
8.5.3 acfsutil工具的用法 139
第9章 集群資料庫的維護 141
9.1 資料庫的啟動和關閉 141
9.2 如何對初始化參數進行維護 142
9.3 如何對重做日誌進行維護 144
9.4 如何對表空間進行維護 147
9.5 如何對控制文件進行維護 149
第10章 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rman的用法 150
10.1 rman的基本結構 150
10.2 rman的配置 152
10.2.1 如何配置rman客戶端的連接 153
10.2.2 恢復目錄的創建 153
10.2.3 如何對目標資料庫的歸檔日誌文件進行配置 154
10.3 如何利用rman對資料庫進行備份 155
10.3.1 通道的設置 156
10.3.2 存儲腳本的用法 157
10.3.3 控制文件的備份 158
10.3.4 參數文件的備份 159
10.3.5 歸檔日誌文件的備份 159
10.3.6 非歸檔模式下數據文件的備份 160
10.3.7 歸檔模式下數據文件的備份 161
10.3.8 備份集的備份 163
10.4 如何對資料庫進行完全恢復 164
10.4.1 如何對備份文件進行校驗 164
10.4.2 如何對數據文件進行恢復 165
10.5 兩個實際的例子 167
10.5.1 模擬數據文件損壞的例子 167
10.5.2 模擬磁碟損壞的例子 168
10.6 如何對壞塊進行恢復 169
10.6.1 什麼叫塊介質恢復 169
10.6.2 如何進行塊介質恢復 170
10.7 如何對數據進行跨平台移植 171
10.7.1 位元組存儲次序相同時的移植 171
10.7.2 位元組存儲次序不同時的移植 173
附錄a oracle rac 11g在solaris下的安裝 175
附錄b oracle rac 11g在linux下的安裝 189
㈨ linux安裝oracle11g
因項目需求,需要在64位linux系統中安裝Oracle 11g,在網上查了很多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終於安裝成功,記錄下來,分享給有需要的同志們,不謝哈!^_^
一、修改操作系統核心參數
在Root用戶下執行以下步驟:
1)修改用戶的SHELL的限制,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
輸入命令:vi /etc/security/limits.conf,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
1
2
3
4
5
6
7
oracle soft nproc 2047
oracle hard nproc 16384
oracle soft nofile 1024
oracle hard nofile 65536
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2)修改/etc/pam.d/login 文件,輸入命令:vi /etc/pam.d/login,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
1
2
3
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limits.so
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
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3)修改linux內核,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輸入命令: vi /etc/sysctl.conf ,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fs.file-max = 6815744
fs.aio-max-nr = 1048576
kernel.shmall = 2097152
kernel.shmmax = 2147483648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9000 65500
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1048576
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4)要使 /etc/sysctl.conf 更改立即生效,執行以下命令。 輸入:sysctl -p 顯示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linux:~ # sysctl -p
net.ipv4.icmp_echo_ignore_broadcasts = 1
net.ipv4.conf.all.rp_filter = 1
fs.file-max = 6815744
fs.aio-max-nr = 1048576
kernel.shmall = 2097152
kernel.shmmax = 2147483648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9000 65500
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
net.core.rmem_max = 4194304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wmem_max = 1048576
5)編輯 /etc/profile ,輸入命令:vi /etc/profile,按i鍵進入編輯模式,將下列內容加入該文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f [ $USER = "oracle" ]; then
if [ $SHELL = "/bin/ksh" ]; then
ulimit -p 16384
ulimit -n 65536
else
ulimit -u 16384 -n 65536
fi
fi
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6)創建相關用戶和組,作為軟體安裝和支持組的擁有者。
創建Oracle用戶和密碼,輸入命令:
?
1
2
3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m oracle
passwd oracle
然後會讓你輸入密碼,密碼任意輸入2次,但必須保持一致,回車確認。
7)創建資料庫軟體目錄和數據文件存放目錄,目錄的位置,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注意磁碟空間即可,這里我把其放到oracle用戶下,例如:
輸入命令:
?
1
2
3
4
5
6
7
mkdir /home/oracle/app
mkdir /home/oracle/app/oracle
mkdir /home/oracle/app/oradata
mkdir /home/oracle/app/oracle/proct
8)更改目錄屬主為Oracle用戶所有,輸入命令:
?
1
chown -R oracle:oinstall /home/oracle/app
9)配置oracle用戶的環境變數,首先,切換到新創建的oracle用戶下,
輸入:su – oracle ,然後直接在輸入 : vi .bash_profile
按i編輯 .bash_profile,進入編輯模式,增加以下內容:
?
1
2
3
4
5
6
7
8
9
export ORACLE_BASE=/home/oracle/app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oracle/proct/11.2.0/dbhome_1
export ORACLE_SID=orcl
export PATH=$PATH:$HOME/bin:$ORACLE_HOME/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usr/lib
編輯完成後按Esc鍵,輸入「:wq」存檔退出
二、安裝過程
1)當上述系統要求操作全部完成後,注銷系統,在圖形界面以Oracle用戶登陸。首先將下載的Oracle安裝包復制到linux中,用SSH其他ftp工具拷貝。
打開一個終端,運行unzip命令解壓oracle安裝文件,如:
輸入命令:
?
1
2
3
unzip linux.x64_11gR2_database_1of2.zip
unzip linux.x64_11gR2_database_2of2.zip
解壓完成後 cd 進入其解壓後的目錄database
輸入命令:
cd database
使用ls命令可以查看解壓後database所包含的文件,如下圖:
㈩ 怎麼在linux下安裝oracle 11g資料庫
oracle11g創建資料庫的步驟如下:
1、按住鍵盤上Windows鍵,打開開始菜單,找到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tant並打開;
2、打開資料庫配置助手Database Configuration Assitant,單擊逗下一步地;
步驟1:選擇逗創建資料庫地,單擊逗下一步地;
3、選擇逗一般用途或事務處理地,單擊逗下一步地;
4、設置資料庫的名稱和實例名,兩者可設置相同,也可以不同,單擊逗下一步地;
5、管理選項配置,不勾選配置Enterprise Manager,單擊逗下一步地;
6、資料庫身份證明,可以為不同的賬戶分別設置不同的管理口令,也可以為所有賬戶設置同一口令,單擊逗下一步地;
7、資料庫文件所在位置,默認存儲類型:文件系統,存儲位置:使用模版中的資料庫文件位置,也可以自己指定存儲路徑,單擊逗下一步地;
8、恢復配置,指定快速恢復區;
9、資料庫內容,根據需要,選擇是否添加示例方案,單擊逗下一步地;
10、初始化參數,設置內存、字元集等,單擊逗下一步地;
11、資料庫存儲,控制文件、數據文件、重做日誌文件位置設置,單擊逗下一步地;
12、創建選項,創建資料庫,生成腳本,單擊逗完成地,開始創建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