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推薦演算法
1. 兒童鞋10c是多大碼
現在的條件好了,很多條件好的家長會給孩子買大品牌的衣服和鞋子。有的爸爸媽媽在國外出差的時候會給寶寶選雙鞋子。可是外國的尺碼和中國的是不一樣的。國際上常見的鞋子尺碼有以下:中國、標法、國際、歐洲、美國和英國。可是媽媽們又不會換算。那麼兒童鞋10c是多大碼?
兒童鞋10c是多大碼?
10c長的鞋子歐洲尺碼是27,英國尺碼是9.5,腳長是16.5cm,一般適合4-6歲的孩子穿。
給寶寶挑選鞋子時,請務必量下寶寶凈腳長,加上合適放量,選的鞋寶寶穿了一定舒服。
放量說明:
穿薄襪子季節,凈腳長+0.5~1.0CM=鞋內長
穿厚襪子季節,凈腳長+1.0~1.5CM=鞋內長
鞋背幫低的(穿薄襪季節),凈腳長+0.5CM=鞋內長
鞋背幫高的,凈腳長+1.0CM(最少加量)=鞋內長
一般我們推薦寶寶穿合適的鞋子寶寶腳的凈長加大1CM就為比較合適的尺碼了當然也會有一些寶寶如腳較肥腳背很高,或者您想
選購比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這個詳細需要多大還是由您決定的我們的意見供您參考。一般我們所說的鞋子的內長也一般指的是鞋墊的長度的了。 童鞋尺碼表一般都有內長的說明,內長都是店主親自用軟尺測量,由於每個人的測量手法不同,答應有0.5CM的誤差,請見諒!
一般情況下,鞋子的鞋底外長要比內長大1到2CM,當然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供您 選購的時候參考
1、量寶寶現在所穿合適的運動鞋或休閑鞋的鞋墊長,就是我們所說的鞋內長,再找到對應的號碼就搞定啦!
2、正確測量腳長。
腳長的測量方法:
1、地上放張紙,腳踩紙上,用筆在腳的前端順腳指頭劃輪廓線,再順後跟輪廓劃線(注重筆直徑不能過大,劃線時筆要垂直,一定要把腳後跟突出端畫出,畫好後要減去筆的直徑),量出兩端最長的距離就是腳長。最後再根據腳的肥厚、鞋的頭部空間大小和柔軟舒展性加1到2厘米為鞋的內長。2、腳後跟輕靠牆,量腳指頭的最優點與牆的距離。
3、伸展腳掌,平行量出腳後跟最突出處至腳指頭的最長處的距離。
童鞋尺碼表給媽媽們作為一個參考,希望對媽媽們購買 童鞋可以有所幫助。
童鞋鞋碼10c是多大?
童鞋10c是27碼,鞋子內長是16mm,7c內長是13厘米。
童鞋尺碼換算方法
1、外銷中童鞋的尺碼換算
可能外國小孩的腳偏大,因此相應同樣中童鞋碼數的鞋子外銷鞋的內長偏大。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是這樣的:
(碼數+10)/2 厘米。
比如:一雙外銷童鞋的碼數為26碼,按照公式 (26+10)/2=18 厘米 ,因此,這雙外銷中童鞋的內長尺寸應該為18厘米。
2、國內中童鞋的尺碼換算
國內中童鞋的演算法就比較簡單了,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是這樣的:
通常為 碼數-10 厘米。
比如:一雙國內童鞋的碼數為26碼,按照公式 26-10=16 厘米 ,因此,這雙外銷中童鞋的內長尺寸應該為16厘米。
有家長之所以在給孩子購買童鞋時非常喜歡帶著孩子直接去購買,原因就是這樣的話孩子可以直接試穿,這樣可以提高購買效率,也能快速找到真正讓孩子穿著很舒服的鞋子。童鞋鞋碼換算雖然很重要,不過家長也不要忽視了舒適度在其中的影響,原因就是鞋子舒適度和尺碼有一定的影響,卻並不能說全部都是靠鞋子尺碼來決定。有時候雖然尺碼合適,但是設計的不合理,鞋子舒適度也同樣不會多高。
2. 刷抖音刷到小鞋子是啥意思
說明抖音發現你之前搜索過小鞋子,所以根據你喜好推給你。
抖音平台會根據你經常關注或者經常收索的東西,推相應的視頻給你。使用的是推薦演算法。
推薦演算法就是利用用戶的一些行為,通過一定步驟和數學計算,推測出用戶可能感興趣或需要的東西,然後推薦給用戶。推薦系統本質上是一個信息過濾系統,從海量信息中選擇對用戶有用的信息。
3. 推薦系統產品和演算法概述丨產品雜談系列
本文主要是對最近所學的推薦系統的總結,將會簡單概述非個性化範式、群組個性化範式、完全個性化範式、標的物關聯標的物範式、笛卡爾積範式等5種常用的推薦範式的設計思路。
許多產品的推薦演算法都依賴於三類數據:標的物相關的描述信息(如推薦鞋子,則包括鞋子的版型、適用對象、材質等信息、用戶畫像數據(指的是用戶相關數據,如性別、年齡、收入等)、用戶行為數據(例如用戶在淘寶上的瀏覽、收藏、購買等)。這三類數據是推薦模型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一些人工標注的數據(例如為商品人工打上標簽)、第三方數據也能夠用於補充上述的三類數據。
服務端在有以上數據的基礎上,就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推薦:
根據個性化推薦的顆粒度,我們可以將基於用戶維度的推薦分為非個性化推薦、群組個性化推薦及完全個性化推薦三種類型。
非個性化推薦指的是每個用戶看到的推薦內容都是一樣的 在互聯網產品中,我們最常見的非個性化推薦的例子是各種排行榜,如下圖是酷狗音樂的排行榜推薦,通過各個維度計算各類榜單,不管是誰看到這個榜單,上面的排序和內容都是一致的。
群組個性化推薦指的是將具有相同特徵的用戶聚合成一組,同一組用戶在某些方面具備相似性,系統將為這一組用戶推薦一樣的內容 。這種推薦方式是很多產品進行用戶精細化運營時會採用的方式,通過用戶畫像系統圈定一批批用戶,並對這批用戶做統一的運營。例如音樂軟體的推薦播放,若以搖滾樂為基準將一批用戶聚合成組,則為這些用戶提供的每日推薦歌單是相同的內容和順序,但與另一組愛聽民謠的用戶相比,兩組用戶看到的每日推薦內容將是不同的。
完全個性化指的是為每個用戶推薦的內容都不一樣,是根據每一位用戶的行為及興趣來為用戶做推薦,是當今互聯網產品中最常用的一種推薦方式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推薦就是指這種形式的推薦,例如淘寶首頁的「猜你喜歡」就是一個完全個性化的推薦,千人千面,每個人看到的推薦尚品都不一樣。
完全個性化可以只基於用戶行為進行推薦,在構建推薦演算法時只考慮到用戶個人的特徵和行為 ,不需要考慮其他用戶,這也是最常見的內容推薦方式。除此之外, 還可以基於群組行為進行完全個性化推薦,除了利用用戶自身的行為外,還依賴於其他用戶的行為構建推薦演算法模型 。例如,用戶屬性和行為相似的一群用戶,其中90%的用戶買了A商品後也買了B商品,則當剩下的10%用戶單獨購買B商品時,我們可以為該用戶推薦商品A。
基於群組行為進行的完全個性化推薦可以認為是全體用戶的協同進化,常見的協同過濾、基於模型的推薦等都屬於這類推薦形式。
基於標的物的推薦指的是用戶在訪問標的物詳情頁或者退出標的物詳情頁時,可以根據標的物的描述信息為用戶推薦一批相似的或者相關的標的物,對應的是最開始提到的「標的物關聯標的物範式」 。如下圖酷狗的相似歌曲推薦,
除了音樂產品外,視頻網站、電商、短視頻等APP都大量使用基於標的物維度的推薦。如下圖便是YouTube基於標的物關聯標的物的推薦。在YouTube上我觀看一個周傑倫的音樂視頻時,YouTube在該頁面下方為我推薦更多與周傑倫有關的視頻。
基於用戶和標的物交叉維度的推薦指的是將用戶維度和標的物維度結合起來,不同用戶訪問同一標的物的詳情頁時看到的推薦內容也不一樣,對應的是開頭提到的笛卡爾積推薦範式。 拿酷狗音樂對相似歌曲的推薦來舉例,如果該推薦採用的是用戶和標的物交叉維度的推薦的話,不同用戶看到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這首歌曲,下面的相似歌曲是不一樣的。拿淘寶舉例的話,一樣是搜索「褲子」這一關鍵詞,不同的人搜索得到的搜索結果和排序是不同的,可能用戶A搜索出來優先展示的是牛仔褲,而用戶B優先展示的是休閑褲,淘寶將結合搜索關鍵詞與用戶個人的歷史行為特徵展示對應的搜索結果和排序。
對於基於笛卡爾積推薦範式設計的推薦系統來說,由於每個用戶在每個標的物上的推薦列表都不一樣,我們是沒辦法是先將所有組合計算出來並儲存(組合過多,數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對於系統來說,能否在用戶請求的過程中快速地為用戶計算個性化推薦的標的物列表將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對於整個推薦系統的架構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該種推薦方式用的比較少。
非個性化範式指的是為所有用戶推薦一樣的標的物列表,常見的各種榜單就是基於此類推薦規則,如電商APP中的新品榜、暢銷榜等。排行榜就是基於某個規則來對標的物進行排序,將排序後的部分標的物推薦給用戶。例如新品榜是按照商品上架的時間順序來倒序排列,並將排序在前列的產品推薦給用戶。而暢銷榜則是按照商品銷量順序降序排列,為用戶推薦銷量靠前的商品。
根據具體的產品和業務場景,即使同樣是非個性化範式推薦,在具體實施時也可能會比較復雜。例如在電商APP中暢銷榜的推薦可能還會將地域、時間、價格等多個維度納入考慮范圍內,基於每個維度及其權重進行最終的排序推薦。
大部分情況下,非個性化範式推薦可以基於簡單的計數統計來生成推薦,不會用到比較復雜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是一種實施門檻較低的推薦方式。基於此,非個性化範式推薦演算法可以作為產品冷啟動或者默認的推薦演算法。
完全個性化範式是目前的互聯網產品中最常用的推薦模式,可用的推薦方法非常多。下面對常用的演算法進行簡單梳理。
該推薦演算法只需要考慮到用戶自己的歷史行為而不需要考慮其他用戶的行為,其核心思想是:標的物是有描述屬性的,用戶對標的物的操作行為為用戶打上了相關屬性的烙印,這些屬性就是用戶的興趣標簽,那麼我們就可以基於用戶的興趣來為用戶生成推薦列表。還是拿音樂推薦來舉例子,如果用戶過去聽了搖滾和民謠兩種類型的音樂,那麼搖滾和民謠就是這個用戶聽歌時的偏好標簽,此時我們就可以為該用戶推薦更多的搖滾類、民謠類歌曲。
基於內容的個性化推薦在實操中有以下兩類方式。
第一種是基於用戶特徵標識的推薦。
標的物是有很多文本特徵的,例如標簽、描述信息等,我們可以將這些文本信息基於某種演算法轉化為特徵向量。有了標的物的特徵向量後,我們可以將用戶所有操作過的標的物的特徵向量基於時間加權平均作為用戶的特徵向量,並根據用戶特徵向量與標的物特徵向量的乘積來計算用戶與標的物的相似度,從而計算出該用戶的標的物推薦列表。
第二種是基於倒排索引查詢的推薦。
如果我們基於標的物的文本特徵(如標簽)來表示標的物屬性,那麼基於用戶對該標的物的歷史行為,我們可以構建用戶畫像,該畫像即是用戶對於各個標簽的偏好,並且對各個標簽都有相應的偏好權重。
在構建完用戶畫像後,我們可以基於標簽與標的物的倒排索引查詢表,以標簽為關鍵詞,為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
舉個粗暴的例子,有歌曲A、B、C分別對應搖滾、民謠、古風三個音樂標簽,我聽了歌曲A、B,則在我身上打了搖滾和民謠的標簽,又基於我聽這兩個歌曲的頻率,計算了我對「搖滾」和「民謠」的偏好權重。
在倒排索引查詢表中,搖滾和民謠又會分別對應一部分歌曲,所以,可以根據我對搖滾和民謠的偏好權重從查詢表中篩選一部分歌曲並推薦給我。
基於倒排索引查詢的推薦方式是非常自然直觀的,只要用戶有一次行為,我們就可以據此為用戶進行推薦。但反過來,基於用戶興趣給用戶推薦內容,容易局限推薦范圍,難以為用戶推薦新穎的內容。
基於協同過濾的推薦演算法,核心思想是很樸素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思想。所謂物以類聚,就是計算出每個標的物最相似的標的物列表,我們就可以為用戶推薦用戶喜歡的標的物相似的標的物,這就是基於物品的協同過濾。所謂人以群分,就是我們可以將與該用戶相似的用戶喜歡過的標的物(而該用戶未曾操作過)的標的物推薦給該用戶,這就是基於用戶的協同過濾。
常見的互聯網產品中,很多會採用基於標的物的協同過濾,因為相比之下用戶的變動概率更大,增長速度可能較快,這種情況下,基於標的物的協同過濾演算法將會更加的穩定。
協同過濾演算法思路非常簡單直觀,也易於實現,在當今的互聯網產品中應用廣泛。但協同過濾演算法也有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例如產品的冷啟動階段,在沒有用戶數據的情況下,沒辦法很好的利用協同過濾為用戶推薦內容。例如新商品上架時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沒有收集到任何一個用戶對其的瀏覽、點擊或者購買行為,也就無從基於人以群分的概念進行商品推薦。
基於模型的推薦演算法種類非常多,我了解到的比較常見的有遷移學習演算法、強化學習演算法、矩陣分解演算法等,且隨著近幾年深度學習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的進展,很多研究者和實踐者也將其融入到推薦模型的設計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於該演算法涉及到比較多的技術知識,在下也處於初步學習階段,就不班門弄斧做過多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進行學習。
群組個性化推薦的第一步是將用戶分組,因此,採用什麼樣的分組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常見的分組方式有兩種。
先基於用戶的人口統計學數據(如年齡、性別等)或者用戶行為數據(例如對各種不同類型音樂的播放頻率)構建用戶畫像。用戶畫像一般用於做精準的運營,通過顯示特徵將一批人圈起來形成同一組,對這批人做針對性的運營。因為前頭已經提到此演算法,這里不再重復介紹。
聚類是非常直觀的一種分組思路,將行為偏好相似的用戶聚在一起成為一個組,他們有相似的興趣。常用的聚類策略有如下兩類。
標的物關聯標的物就是為每個標的物推薦一組標的物。該推薦演算法的核心是怎麼從一個標的物關聯到其他的標的物。這種關聯關系可以是相似的(例如嘉士伯啤酒和喜力啤酒),也可以是基於其他維度的關聯(例如互補品,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常用的推薦策略是相似推薦。下面給出3種常用的生成關聯推薦的策略。
這類推薦方式一般是利用已知的數據和標的物信息來描述一個標的物,通過演算法的方式將其向量化,從而根據不同標的物向量之間的相似度來急速標的物之間的相似度,從而實現相識標的物的推薦。
在一個成熟的產品中,我們可以採集到的非常多的用戶行為,例如在電商平台中,我們可以手機用戶搜索、瀏覽、收藏、點贊等行為,這些行為就代表了用戶對某個標的物的某種偏好,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用戶的這些行為來進行關聯推薦。
例如,可以將用戶的行為矩陣分解為用戶特徵矩陣和物品特徵矩陣,物品特徵矩陣可以看成是衡量物品的一個向量,利用該向量我們就可以計算兩個標的物之間的相似度了,從而為該用戶推薦相似度高的其他產品。
再例如, 採用購物籃的思路做推薦,這種思路非常適合圖書、電商等的推薦 。 以電商為例,我們可以把用戶經常一起瀏覽(或者購買)的商品形成一個列表,將過去一段時間所有的列表收集起來。對於任何一個商品,我們都可以找到與它一起被瀏覽或者購買的其他商品及其次數,並根據次數來判斷其關聯性,從而進行關聯推薦。
我們可以對用戶進行分組,同樣,我們也能夠對標的物進行聚類分組。通過某位參考維度,我們將一些列具有相似性的標的物分成一組,當我們為用戶進行推薦的時候,便可以將同一組內的其他標的物作為推薦對象,推薦給用戶。
笛卡爾積範式的推薦演算法一般是先採用標的物關聯標的物範式計算出待推薦的標的物列表。再根據用戶的興趣來對該推薦列表做調整(例如根據不同興趣的權重重新調整推薦列表的排序)、增加(例如基於個性化增加推薦對象)、刪除(例如過濾掉已經看過的),由於其復雜程度較高在實際業務場景中應用較少,這邊不再詳細介紹。
好了,本次的介紹就到此為止了。本次主要是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推薦演算法概述,在實際的業務場景中,還經常需要與產品形態或者更多的未讀(如時間、地點等)相結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了解。
4. 怎麼計算鞋子的尺碼
首先,我們要測量自己腳長和腳寬,就跟平時看到的鞋子尺碼測量圖是一樣的方法。腳長的測量方法是選擇最長腳趾的端點與後跟突點所接觸的兩個垂直線之間水平距離,這樣就能准確的知道自己的腳長。腳寬的測量方法是腳圍在水平面的投影就可以了。每次在購買的鞋子看到的中國鞋碼標准就是腳實際長度的標示。實例,大家就知道鞋碼測量方法,例如:腳是250mm則對應的鞋碼250,但是腳長並不是統一的,假如實際腳長254mm或者256mm即選鞋碼255;假如實際腳長248mm或者252mm 即選鞋碼 250。
腳長:最長腳趾的端點所接觸的垂直線與後跟突點所接觸的垂直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腳寬:腳圍在水平面的投影。代表與拇指和尾趾的根部關節接觸的兩條垂直線之間的水平距離,測量條件與腳長測量相同。
腳的實際長度既是中國鞋碼的標示。例如:腳長250mm 對應 鞋碼 250 假如實際腳長253mm或者257mm即選鞋碼255;假如實際腳長248mm或者252mm 即選鞋碼 250。
提示注意:很多國家所採用的鞋碼與中國鞋碼標准又有區別,美碼與中碼的計算公式如下:厘米數-18+0.5=美製,美製+18-0.5=厘米數,就像鞋us6國內相當於中國碼男是38碼、女是37碼。
大家在購買鞋子的時候不僅要看鞋碼測量方法以及中國鞋碼標准,同時還要注意同樣的腳長,但是腳胖的話就要選大一碼的;還有就是兩個相鄰鞋碼都適合自己的話,建議選擇偏大碼的哪款,因為大碼的話可以墊個鞋墊或者多穿襪子來解決,但是小了話就不好解決了。
同樣的腳長,腳比較胖的要選大一點的(建議選大一碼的鞋子),腳比較瘦的不要選大的。
鞋墊或穿襪子解決,太小了穿了就難受了;但平時大部分時間只穿一個碼子,建議買正碼的。
鞋子尺碼計算方法:中國鞋碼的計算方法 :腳長×2-10=鞋碼 (腳長單位:厘米 鞋碼單位:碼) 例如25厘米(公分)的腳長對應25×2-10=40碼
5. 兒童鞋子尺碼換算公式內長腳長
兒童鞋子是在孩子生長發育期間比較重要的,因為鞋子的舒適性會影響兒童腳部的發育,嚴重的是會影響到兒童的生長發育。所以說這個時候需要兒童鞋子尺碼換算公式。這樣就可以把孩子的腳長換算成正常的兒童鞋碼。就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腳了。
兒童鞋子尺碼換算公式內長腳長
無論是網購,還是去鞋店裡給孩子買兒童健康鞋的時候,媽媽們總會有一個苦惱:「要給孩子買幾碼的鞋子呢?」據健康鞋專業人員介紹,要知道孩子穿多大的鞋子,媽媽們不僅要知道孩子的腳長,還要知曉各國尺碼換算,這樣在買其他碼數規則的兒童健康鞋時,媽媽們才不會摸不著頭腦,給孩子挑選最合適的兒童健康鞋。同時健康鞋專業人員還提醒,寶寶學步鞋的挑選和孩子的兒童健康鞋不同,媽媽們也要注意。
怎麼給孩子測腳長,首先,要測量孩子的腳長與腳寬,雙腳著地後的尺寸是最準的,要讓寶寶站直,不能家長抱著測量,這樣的數據不準確。要在左右腳受力平衡時測量,並且注意他的腳趾有沒有彎曲。兩只腳都要測量,以較長較寬的一組數為准。
除此之外,兒童健康鞋內應有適宜的放餘量。腳趾在鞋腔內應有一定的活動餘地,鞋的前尖距最長的腳趾有一段空隙,叫做放餘量(測量時需要站立),在足尖與鞋頭之間應該有一指寬的距離(大約1.3cm)。除了鞋子前端需要約1.3厘米的空隙,兒童健康鞋的鞋寬也應該比腳的寬度多出大約1厘米(左右各5毫米的樣子)。
怎麼選擇合適的兒童健康鞋碼數,測量出孩子的腳長之後,要怎麼挑選合適的碼數呢?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兒童健康鞋碼數規則,那麼我們在買不同鞋碼規則的鞋子時,就需要進行換算。比如寶寶穿國內24碼的兒童健康鞋,那麼選美製鞋碼4碼的兒童健康鞋就好。
國內兒童健康鞋的演算法比較簡單,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通常為:碼數-10 厘米數。國外兒童健康鞋的尺碼換算情況也很簡單,可能外國小孩的腳偏大,因此相應同樣的兒童健康鞋碼數的鞋子的內長偏大。其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為:(碼數+10)/2 厘米。不同國家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是這樣的:厘米數×2-10=歐制;厘米數-18+0.5=美製 ;厘米數-18-0.5=英制。比如:一雙歐制兒童健康鞋的碼數為24碼,按照公式 (24+10)/2=17 厘米,這雙兒童健康鞋的內長尺寸應該為17厘米。
童鞋選購誤區
尺碼買大一號:鞋子過大,走路時腳帶不起鞋,寶寶容易摔倒,腳在鞋裡不穩,會本能地用腳尖或腳後跟去帶鞋,容易形成內八、外八或歪歪扭扭的不良走路姿勢。
鞋底的彎曲度越大越好:童鞋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但過軟的鞋底不能支撐腳掌,易使寶寶產生疲勞感。
鞋幫、鞋面越軟越好:選擇軟的鞋底指的是軟在前掌彎曲的部位。孩子穿鞋鞋頭部就不應該軟,太軟不能夠保護腳趾。還有童鞋的後幫應硬挺、包腳,不過,腳背處的鞋面還是要柔軟些,以利於腳部的彎折。
有弓型鞋墊的鞋保健舒適:許多童鞋在鞋墊的腳心部位裝有一塊凸起的軟墊,媽媽們一般認為它能托起足弓,令寶寶感覺舒適,並具有保健作用。其實,這種鞋比較適合成人穿著,對於兒童來說,它卻縮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間,使正處於發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鍛煉,長此以往可能會令寶寶變成扁平足。
厚底鞋舒適防震:行走時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尤其對於愛跑愛跳的寶寶來說,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腳的疲勞,並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
6. 兒童鞋子怎麼選擇尺碼
兒童鞋尺碼的選擇問題相信大家都有遇到過。不少爸媽會有這樣的經驗,寶寶的腳成長太快,常常量不準孩子的腳的尺寸,即使以為量准了,還會出現兒童鞋不適合足部的問題。也會有些家長提前給孩子買好兒童鞋了,這個月還適合,但過了下個月又太小了。那麼,兒童鞋子怎麼選擇尺碼?兒童運動鞋尺碼怎麼換算?
兒童鞋子怎麼選擇尺碼
兒童鞋的尺寸並非剛剛好,合適兒童鞋要預留一個手指頭的距離家長給孩子選擇兒童鞋的時候,常常會陷入尺寸要剛剛好才不會掉的誤區。其實恰恰是「剛剛好」的長度有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足部發育。
無論是學步鞋還是兒童鞋,一雙適合孩子的鞋子一定要預留足夠的距離,通常是腳趾頂到底,腳跟距離鞋後跟還剩一個手指頭的距離為宜這樣能夠給到孩子腳趾舒適的活動空間,以及在運動時有足夠的位置讓腳掌著地,而不至於夾傷。
另外,家長有所不知的是,孩子的腳丫子其實並不都對稱,這就意味著,在測量尺寸的時候不能只測量一隻腳就夠了。家長可以拿一張白色的紙,然後將孩子的腳丫子沾濕,下壓使得腳掌充分與紙張表面接觸。
然後分別測量腳掌的縱向和橫向最長尺寸,取兩腳之中最長的尺寸作為買鞋的標准,可根據江博士健康鞋尺寸對照表去選擇合適的兒童鞋。孩子的足部健康,應有一雙好的兒童鞋應該有標准:一是要選擇有足弓承托功能的鞋墊,可以舒緩走路時的疲勞;二是要選擇後跟杯加硬的兒童鞋,可以穩定後跟骨,控制後足外翻幅度。
兒童運動鞋尺碼怎麼換算
1、外銷中童鞋的尺碼換算
可能外國小孩的腳偏大,因此相應同樣中童鞋碼數的鞋子外銷鞋的內長偏大。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是這樣的:厘米數×2-10=歐制(碼數+10)/2=厘米數,比如:一雙外銷童鞋的碼數為26碼,按照公式 (26+10)/2=18 厘米 ,因此,這雙外銷中童鞋的內長尺寸應該為18厘米。
2、國內中童鞋的尺碼換算
國內中童鞋的演算法就比較簡單了,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是這樣的:通常為 碼數-10 厘米數比如:一雙國內童鞋的碼數為26碼,按照公式 26-10=16 厘米 ,因此,這雙外銷中童鞋的內長尺寸應該為16厘米。
3、其他常見鞋碼換算方法
厘米數-18+0.5=美製 美製+18-0.5=厘米數,厘米數-18-0.5=英制 英制+18+0.5=厘米數
但是按照鞋子的實際尺寸量,與上述規格是有些偏差的。現將實際量下來的童鞋碼數與鞋子內長告訴大家,提供參考:
碼段:25碼,內長15.5cm
26碼,內長16.0cm
27碼,內長16.5cm
28碼,內長17.0cm
29碼,內長18.0cm
7. 0-3歲兒童鞋子碼數
0-3歲的孩子穿鞋子的次數會變得越來越多,一開始嬰兒階段,孩子是不需要穿鞋子的,否則可能會影響到腳丫子的發育,而隨著骨骼的發育,孩子一天天長大並且學會了站立,就需要穿鞋子了。那麼,0-3歲兒童鞋子碼數是多少?
0-3歲兒童鞋子碼數
其實很多寶媽奶爸對孩子的鞋碼很沒有把握,在這方面幾乎是沒有什麼經驗,而在給孩子買鞋子的時候就時常感到犯愁,其實孩子的鞋碼是很好測量和把握的,像是1歲的孩子腳長為12cm,男孩為12.5cm。而隨著年輕沒漲半歲就增加0.5cm以此類推下去,而一般12cm對於的碼數為16碼,12.5cm對應的碼數是17碼,13.5cm為19碼。而嬰兒鞋子尺碼對照表的計算規律也是按照一下這幾個演算法來的。穿薄襪子季節,凈腳長+0.5~1.0CM=鞋內長;穿厚襪子季節,凈腳長+1.0~1.5CM=鞋內長鞋背幫低的(穿薄襪季節),凈腳長+0.5CM=鞋內長;鞋背幫高的,凈腳長+1.0CM(最少加量)=鞋內長。
我們大概知道了嬰兒鞋子的尺碼對照,那要如何算出嬰兒的尺碼,如果是直接帶著孩子去買鞋子是最好的,若是大人們是自己去幫孩子買鞋的,那要如何計算孩子的腳大小呢?其實一般是推薦寶寶穿合適的鞋子寶寶腳的凈長加大1CM就為比較合適的尺碼,當然也會有一些寶寶如腳較肥腳背很高,或者您想選購比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這個詳細需要多大還是由自己決定。由於每個人的測量手法不同,答應有0.5CM的誤差,所以寶媽們在為孩子測量時也要多加註意,最好是多次測量選擇一個較為平均的值。一般情況下,鞋子的鞋底外長要比內長大1到2CM,當然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正確測量腳長的方式為:先准備一張紙、一支筆、一把尺子;把腳平放在紙上,雙腳均勻受力站立於地面上;用筆順著腳的邊緣,把腳的形狀畫出來;最後用尺子把腳寬、腳長量出來就可以了。
一般推薦寶寶穿合適的鞋子寶寶腳的凈長加大1CM就為比較合適的尺碼。當然也會有一些寶寶如腳較肥腳背很高,或者您想選購比較大或者想穿的更久一些。一般我們所說的鞋子的內長也一般指的是鞋墊的長度的了。本店的尺碼下一般都有內長的說明,內長都是店主親自用軟尺測量,由於每個人的測量手法不同,答應有0.5CM的誤差,請見諒!一般情況下,鞋子的鞋底外長要比內長大1到2CM,當然這也要看不同的款式,供您選購的時候參考1、量寶寶現在所穿合適的運動鞋或休閑鞋的鞋墊長,就是我們所說的鞋內長,再找到對應的號碼就可以了。2、正確測量腳長。(1)請准備一張紙、一支筆、一把尺子;(2)把腳平放在紙上,雙腳均勻受力站立於地面上;(3)用筆順著腳的邊緣,把腳的形狀畫出來;(4)最後用尺子把腳寬、腳長量出來就可以了
11個月的寶寶腳多大
11個月的寶寶腳的內長應該在11-14cm左右,不過由於每個寶寶發育情況不過,所以有的寶寶腳可能會稍微長點,而有的寶寶腳丫可能會短些。
所以父母想要給寶寶買鞋子可以帶著寶寶去試穿,如果寶寶沒有在身邊可以讓家裡的人看看寶寶平常穿的鞋子是多大,然後照著鞋子的碼數買,不過建議買大一碼,因為有些鞋子的碼數是偏小的。即使買大了墊一雙鞋墊就可以了,再說了寶寶的腳丫長的很快,一雙鞋可能穿不了多久就會小的,因此還是給寶寶買大一碼的鞋子比較好。
父母在給寶寶買鞋時不僅要看鞋子的尺碼是否標准,還要看鞋子的材質,最好是給寶寶買鞋底軟些的鞋子,這樣寶寶會感到舒服的。如果給寶寶買的鞋子鞋底太硬,就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還有給寶寶買鞋子最好是到母嬰店裡購買,雖然價格貴些,但是質量好。
8. 兒童鞋子碼數對照尺碼表
兒童鞋子的尺碼是比較特殊的,這個大家都知道。而且兒童鞋子碼數和正常人的鞋子碼數是有一個對照尺碼表的。如果不清楚兒童鞋子的碼數的話,是可以通過這個對照尺碼表來進行查詢的。所以在購買兒童鞋之前,是需要通過這個尺碼表來進行購買的。
兒童鞋子碼數對照尺碼表
童鞋的尺碼有很多,其中可分為小童,中童,大童鞋子尺碼,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選購童鞋時,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鞋碼數來選。大童鞋的市場很大,所以購買大童鞋的人也有很多,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成長迅速,要更加註意地根據大童鞋子尺碼對照表來挑選合適的鞋子。
大童鞋主要是為7-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設計的,因此鞋碼也比較大,最大的鞋碼是37,比一些成年女性的鞋碼還要大一點。這個年齡段的大童鞋除了鞋碼比較大,在設計上也會更加地新潮和有設計感。
大童鞋的鞋碼的范圍為23-37碼,但是由於不同的孩子的生長條件不同,基因與外界環境也不一樣,所以鞋碼也會有一些差距。雖然尺碼表上的大童鞋最大尺碼為37,但是實際上有不少大童的鞋碼有38、39碼。有一些大童的身高比較高,發育比較好,鞋碼會更長,有一些鞋碼長達40以上。
大童在挑選鞋子時,7-13歲的大童可以參考一下大童鞋尺碼表來挑選鞋子。13-16歲的大童,營養跟得上的話一般都發育得比較好,所以鞋碼可能會比大童鞋尺碼對照表上的更大一些,所以主要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現場試穿來挑選鞋子。
測量出孩子的腳長之後,要怎麼挑選合適的碼數呢?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兒童健康鞋碼數規則,那麼我們在買不同鞋碼規則的鞋子時,就需要進行換算。比如寶寶穿國內24碼的兒童健康鞋,那麼選美製鞋碼4碼的兒童健康鞋就好。
國內兒童健康鞋的演算法比較簡單,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通常為:碼數-10 厘米數。國外兒童健康鞋的尺碼換算情況也很簡單,可能外國小孩的腳偏大,因此相應同樣的兒童健康鞋碼數的鞋子的內長偏大。其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為:(碼數+10)/2 厘米。不同國家鞋子內長的演算法公式是這樣的:厘米數×2-10=歐制;厘米數-18+0.5=美製 ;厘米數-18-0.5=英制。比如:一雙歐制兒童健康鞋的碼數為24碼,按照公式 (24+10)/2=17 厘米,這雙兒童健康鞋的內長尺寸應該為17厘米。
如何為寶寶挑選合適的童鞋
童鞋大致分為皮鞋、涼鞋和運動鞋三類,目前只有兒童皮鞋有國家標准,即QB/T2880-2007《兒童皮鞋》,全國製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已擬申報《兒童運動鞋》和《兒童涼鞋》的標准項目計劃,童鞋國標越來越規范。
1、學齡前兒童適合穿輕巧柔軟性好的鞋子,小學後就不能穿太軟底的鞋子。
2、嬰兒的皮膚比較嫩,不要選革皮或者有塑料成分製作的鞋子,那樣的鞋子很容易損傷嬰兒稚嫩的皮膚,使其發紅,發癢,嚴重者潰爛。要選用真皮(碎皮、羊皮)和帆布(棉布)做幫面,豬皮和棉布做裡布,樹脂底或TPR底和牛筋鞋底的鞋子, 這樣的鞋子具有吸汗防臭.柔軟.輕巧.透氣、舒適等特性,使嬰兒的皮膚得到全方面的保護。嬰幼兒時期,鞋底太滑,容易摔跤,但過於防滑,又不利行走。
3、鞋子過重,會對腳部產生拉力,容易拉傷孩子腳踝處的韌帶。
4、選鞋的長度、寬度要有一定空隙,一般以插入一個手指距離為宜。
5、女孩喜歡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穿高跟鞋前腳掌受力過重,會變形。
9. 鞋子尺碼的演算法
首先,測量腳長和腳寬
1、 腳長:最長腳趾的端點所接觸的垂直線與後跟突點所接觸的垂直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2、 腳寬:腳圍在水平面的投影。代表與拇指和尾趾的根部關節接觸的兩條垂直線之間的水平距離,測量條件與腳長測量相同。
3、 腳的實際長度既是中國鞋碼的標示。例如:腳長250mm 對應 鞋碼 250 假如實際腳長253mm或者257mm即選鞋碼255;假如實際腳長248mm或者252mm 即選鞋碼 250。
提示注意:
1、 同樣的腳長,腳比較胖的要選大一點的(建議選大一碼的鞋子),腳比較瘦的不要選大的。
2、 假如鞋子相鄰兩個碼子都在穿的話,建議選其中較大的鞋碼,因為稍微松點的話可以加雙鞋墊或穿襪子解決,太小了穿了就難受了;但平時大部分時間只穿一個碼子,建議買正碼的。
*** 尺碼計算方法:
中國鞋碼的計算方法如下
腳長×2-10=鞋碼 (腳長單位:厘米 鞋碼單位:碼)
例如25厘米(公分)的腳長對應25×2-10=40碼
10. 鞋子的尺碼是怎麼算的
腳長與鞋碼的計算方法
鞋碼計算方法(碼):鞋碼 =腳長×2-10
腳長計算方法(厘米):腳長=(鞋碼+10)÷2
(腳長單位:厘米 鞋碼單位:碼)
例如:你如果腳長25.0cm,那麼25.0是多少碼,怎麼換算。
25.0cm×2-10=40碼(25.0)
(40碼+10)/2=25.0cm
(10)鞋子推薦演算法擴展閱讀:
正確選鞋攻略:
第一招:不要因為季末打折或實在喜歡,買一雙不合尺寸的鞋。也不要以為尺寸太小的鞋子可以越穿越大,但是,要知道撐大程度也很有限。一時的腳面風光可能造成出現雞眼、水泡、腳疼、腿疼、後背疼等一系列的病症。
第二招:要知道腳隨著季節不同也會有熱脹冷縮。如果在冬天買夏天的打折鞋時,試穿合適的尺碼跟夏天比可能稍微小一點。
第三招:十個腳趾可以在鞋裡自由地活動是理想的尺碼,同時,也要有舒服的襯墊和適度的內部空間。而且,鞋底面與腳部凹陷處的弧度十分合腳,踝骨與腳尖觸不到鞋。腳後跟部的鞋底上表面要很好地貼住腳後跟,走路不會滑來滑去。
第四招:如果有一雙鞋你是否喜歡,但是,材質不好,那麼,還是不要買好了。在經濟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最好選擇皮面、皮內里光滑而沒有縫合線、皮底的全皮鞋。其因為真皮透氣,吸汗功能和彈性都好,還不會不憋汗,穿起來十分舒服。
第五招:一般來說,鞋跟越高,褲腳越寬;鞋跟越矮,褲腳越窄,才讓人穿起來比較舒服。因此,試矮跟或平底鞋時,可以把褲腳用小夾子別窄一些來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