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的關系模式
㈠ 資料庫的關系模式與表
模式是描述一個資料庫邏輯結構的方式。資料庫有三種模式關系模式、網狀模式、層次模式。
與此對用與三種資料庫模型:關系模型、網狀模型、層次模型。
平時常用的資料庫都屬於關系模型資料庫,它們都是採用關系模式描述了所有邏輯結構。
例如:一張普通的表,就是由行列二維關系組成。還有表與表之間存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關系。所以表本身就是一個關系,而且表與表之間的關系即使沒有建立主外鍵它也是存在的。
表與關系模式的意義不同,你的後一句話說對了。
㈡ 什麼叫資料庫關系模式描述
關系模式是關系的描述。關系模式描述與關系對應的二維表的表結構,即關系中包含那些屬性,屬性來自那些域,以及與域之間的映象關系。
㈢ 資料庫的關系模式
a) Pi SNAME(Delta SNO=『001』(S))其中Pi表示投影,Delta 表示選擇
b)
CREATE TABLE SC (
SNO CHAR(10)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sno),/,/*建立外碼*/
。。。
GRADE NUMBER(2) check (GRADE >0 and GRADE <=100) ,/*建立約束,要求成績大於0,小於等於100*/
primary key (SNO, CNO) ) /*建立主碼約束*/
c) select S.sname, SC.grade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and SC.Cno='C1'
d) select SSEX, count (*)
from S
group by SSEX
㈣ 在資料庫中關系模式和關系模型有什麼區別
關系實際上就是關系模式在某一時刻的狀態或內容。也就是說,關系模式是型,關系是它的值。關系模式是靜態的、穩定的,而關系是動態的、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因為關系操作在不斷地更新著資料庫中的數據。但在實際當中,常常把關系模式和關系統稱為關系,讀者可以從上下文中加以區別。
它和層次、網狀模型相比,有以下特點:
1.數據結構簡單(二維表格)
2.扎實的理論基礎。
a.關系運算理論
b.關系模式設計理論
㈤ 資料庫中「關系模式」的定義是什麼
關系模式是對關系的描寫敘述。
在資料庫中,關系是元組的集合,所以關系模式要描寫敘述元組的集合,當中包含那些屬性,屬性來自域,屬性與域之間的映射關系。
現實世界隨著時間在不斷地變化,因而在不同的時刻,關系模式的關系也會有所變化。但是,現實世界的許多己有事實限定了關系模式所有可能的關系必須滿足一定的完整性約束條件,關系模式應當刻畫出這些完整性約束條件。
(5)資料庫的關系模式擴展閱讀:
1、資料庫中的關系模式是型,而關系是值。
2、關系模式能夠用五元組形式表示:R(U,D,Dom,F),當中R:表示關系名,U:表示屬性集合,Dom,表示屬性域(來自那個域),F:表示函數依賴。
3、可是普通情況下,我們通常把關系模式表示為:R(U)或者R(A,B)(當中A、B代表U中的屬性)
4、關系是n個域的笛卡兒積的子集,組成關系的元組必須是笛卡兒積中使n目謂詞為真的元組。所以關系模式必須描述該關系模式的關系全部元組。
㈥ 資料庫中關系模式如何定義
資料庫中關系模型的一般定義可以理解:用二維表來描述現實世界中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間聯系的數據模型。從數學角度,又可以簡單定義為R(U,F),其中R表示關系模型名,U表示該關系中的屬性,F表示屬性之間的依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