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演算法
㈠ 申請美國大學,GPA如何計算
美國大學GPA滿分為4分,即A=4、B=3、C=2、D=1。美國大學對申請人的GPA都有自己的要求,不能滿足要求的學生是不會被錄取的。因此,GPA成績是留學生進入美國名校的第一道門檻。
GPA也有很多不同的演算法,得出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大家在換算的過程中,可以對比不同的GPA演算法,選擇提交成績較高的演算法,這樣比較有利。
一般來說,GPA的精確度往往達到小數點後1到2位。GPA的標准計算方法是將大學成績的加權平均數乘以4,再除以100。
國內學生使用最多的兩種演算法如下:
1、GPA標准演算法公式:
GPA=[(92×4+80×3+98×2+70×6+89×3)×4]/[(4+3+2+6+3)×100]=3.31
2、GPA常見演算法:
GPA=(4×4+3×3+2×4+6×2+3×3)/(4+3+2+6+3)=3.00
除此之外,國內大學百分制換算成4.0的GPA,還可以採用如下演算法:
1.掌握成績換算公式。
設x代表百分制的成績,那麼GPA滿分為4.0時,成績換算公式就是(x/20)-1=GPA。
2.將百分製成績代入公式,然後計算。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水平能申請到美國排名多少的名校,可以把你的基本情況(GPA、語言成績、專業、院校背景等)輸入到留學志願參考系統中去,系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匹配出與你情況相似的同學案例,看看他們成功申請了哪些院校和專業,這樣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請到什麼層次的院校和專業了,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
㈡ 社交媒體對美國大選有哪些影響
Facebook針對所有年滿18周歲的美國公民推出一個紅白藍三色選舉通知按鈕。盡管這種動員投票舉動看似與政治無關,但實際上Facebook是一款強大的政治工具。
另外,社交媒體上用戶的活躍程度也不同,但在投票權利上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一個支持希拉里的中產階級可能因為忙碌而不會在Facebook上發布太多的政治觀點,但是他仍然和那些成天轉發特朗普驚世駭俗言論的大學生們一樣有一票的發言權。
㈢ 美國大選日期是怎樣規定的
今年的美國大選日是11月3日。在前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議推遲大選,理由是擔心「投遞選舉」會導致大選不準確或者欺詐。特朗普建議推遲大選的主要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扭轉自己的選情贏得時間。不過這遭到國會兩黨的抵制。最終白宮不得不宣布原定的選舉日期不變。
(投票)
美國大選日期是「死的」,而候選人則是活的。選舉日的確定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克服各種困難,然而技術的進步使得選舉過程時長縮短。在未來傳統前往投票站現場投票方式可能會慢慢被淘汰。郵遞投票的方式也將會取消,基於區塊鏈加密演算法技術而產生新的電子投票系統會改變一切。相比傳統投票,其更加安全,也保證即時性,而且無法操縱選舉結果,絕對真實可靠。屆時美國傳統的選舉人團制度也將會改革。
㈣ 594 | 各有各騷
第三季:一日亂叨(2020.11.22)
1、精英也許不是越多越好,
一個社會的精英容量可能是有限的。
精英過載,社會或反難安定。
2、歲月靜好與渾渾噩噩,
很多時候是同一種生活,區別只在於,你如何審視。
3、每個90年代的小鎮,
都有幾個詩人,
幾個地痞,
幾個理發師,
幾個鍾表匠,
幾個令人垂涎欲滴的少婦,
幾個讓人避之不及的悍婦,
幾個磚頭一樣沉默孤僻的男人,
幾個松柏一樣精幹不衰的老人,
幾個幻想改變世界征服宇宙盡頭的少年
4、華夏子孫,
無論到了南洋北美,還是雪域沙漠,想起梅蘭竹菊那點意向,似能頃刻魂歸,
他國他民,何曾不是呢。
大和民族心中自有櫻花,斯拉夫人心中有白樺,印度人心中有菩提,墨西哥人心中有仙人掌……
5、如國人心底,總帶著幾句詩經離騷唐詩宋詞元曲。
在紐約百老匯看完莎士比亞劇,心裡有個湯顯祖止不住要冒出頭來評議的。
文化這東西,各有各騷,各有心頭肉的。
【小溯】
1-100篇: 101 | 一百斬(附目錄)
102-200篇: 201 | 無宇無宙二百斬(附目錄)
200-300篇: 301 | 乾枯遙拜300斬 (附目錄)
300-400篇: 401 | 莽莽蒼蒼400斬 (附目錄)
400-500篇: 501 | 焚膏繼晷500斬 (附目錄)
593 | 國慶西藏行(賽卡古托寺、卓瓦隆寺)
592 | 在進化中退化
591 | 你若傲慢,請必深沉
590 | 同事。大院。金融。踢球。
589 | 別對混蛋麻木
588 | 像是可以在這里,緩緩地度過一生
587 |詩| 我就在這座廢園里
586 | 野營成癮
585 | 中山路一公里
584 | 蔚來車主的困擾,就是怎麼說都像廣告
583 | 羨慕他們
582 | 盪起陣陣竊喜
581 | 東北,當天往返
580 | 有時吐了
579 | 無法洞悉
578 | 盡是幻覺
577 | 雲天集
576 | 性情的層次
575 | 泯然眾佛
574 | 馬斯克的作用(只2句話)
572-573 | 大承南京學堂之五星控股
571 | 。
570 | 我們只學會了短視
569 | 姐妹日常
568 | 半日工作匯報
567 | 連續包月。美國大選。
566 | 雞零狗碎里的靈魂拷問
565 | 世界在你的影子里
563 | 說和寫的區別
562 | 揭發一個極致性價比的消費
561 | 詩詞一生,滄海渡盡
560 | 整牙失敗記
559 | 小意思
558 | 為了馴化演算法
557 | 醉氧。吃面。交通。
556 | 我是一個狙擊手
555 | 最強大的使命
554 | 如果你是一個遠見者
553 | 好事都被我佔了
552 | 荒野雖好,終究不及文明
550-551 | 國慶西藏行(拉薩-山南)
547-549 | 國慶西藏行(蘭州-拉薩段)
546 | 眾生是我
545 | 詩 | 宇宙童話
544 | 很樂觀,很悲觀
543 | 濃烈些
542 | 微信重加好友的一些碎碎念
541 | 屌絲男士
540 | 很是抱歉的樣子
539 | 悠長假期。朋友圈檔案(19年春節)
538 | 近期幾個有意思的數字
537 | 熟悉的白痴記憶
536 | 小詩5首 | 舊時光
535 | 庸眾的崛起
534 | 2019美國行記錄。朋友圈檔案
533 | 怕什麼荒廢墮落。朋友圈檔案(2019年1月)
532 | 天才可憐
531 | 中國股市特殊嗎
530 | 買股票前,先拷問下自己的心態
529 | 「揚州一日」倉促著,慢慢走
528 | 「揚州半日」炒飯聖地,大唐魔都
527 | 如層層妄念
526 | 很小的詩
525 | 「投資」橫豎進退都是贏
524 | 在宇宙盡頭找到內心
523 | 2018不夠屌。朋友圈檔案(2018.12.16-12.31)
522 | 兩種漂泊
521 | 商業是動物,文化是植物。股市裡的「據說」。
520 | 廢墟之美
519 | 懷舊可以,拯救不必
518 | 博物館的憂傷
517 | 重要的是心安
516 | 一句交響曲
515 | 英雄,基因突變者
511-514 | 南國4日小浪盪
510 | 你好土哦
509 | 守護僅有的火堆
507-508 | 視頻創作給他人,文本接收對自己
506 | 關於投資,一些碎叨
505 | 我只是經過這里 ,但這讓我迷戀
504 | 醫生三階
503 | 簡單因果
502 | 近期帶娃流水
————————
無法隨心所欲
畢竟世界不是我創造的
除了在這
㈤ 扎克伯格:被美刊評為「年度惡人」,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這幾天在高強度網上沖浪的時候,看到了這么一條有趣的消息,Facebook的創始人,元宇宙概念的鼓吹者,曾被譽為世界第一互聯網企業家的 扎克伯格,榮膺美國刊物《新共和》推選的 「年度惡人」 。
從令人敬仰的商界巨子到人人唾棄的終極惡人,扎克伯格究竟做了什麼,他又為何如此招人忌恨?
1984年5月14日,扎克伯格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白原市 一個富庶的猶太人家庭 ,從小衣食無憂的他早早接觸到了當時還算新穎的微型計算機技術。
少年時期,他有錢的爸爸特意請來了知名軟體開發者 大衛紐曼 做他的家庭教師,和扎克伯格接觸了一段時間後,大衛紐曼驚奇地發現這個少年有著萬中無一的編程天賦, 給他扣上了一頂「神童」的高帽。
有了大衛紐曼的背書,再加上有錢老爸的多方運作,小扎克伯格的校園生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中學畢業後,小紮成功申請到了 哈佛大學 的入學資格,並跟隨猶太學術大拿阿爾法英普森學習心理學和運算科學。
或許是好好先生當得太久,讀了大學後的扎克伯格,亟需釋放自己的天性,大二的時候,扎克伯格和同學一起,開發了一個名為課程匹配的程序,旨在根據用戶用戶邏輯來協助學生選課,這款程序很快就受到了哈佛學生們的歡迎。
首戰告捷後,扎克伯格愈戰愈勇,又緊接著推出了一個交友程序,讓同學們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選擇自己心儀的對象,選出誰是哈佛校園里的最「辣」之人。
成功搗鼓了兩個程序後,扎克伯格意識到社交媒體是未來網路行業的藍海,2004年,扎克伯格覺得自己已經把大學課程給玩穿了,於是和傳統意義上的「矽谷精英」一樣, 果斷從哈佛輟學,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在先前兩個程序的邏輯基礎上,扎克伯格和室友創立了facebook,在MSN等線上聊天室失落的時代,facebook的出現滿足了互聯網用戶的交友需求,不錯的功能和優秀的用戶體驗讓facebook很快就在一眾網路社區中站穩了腳跟。
作為一款全球性質的社交產品,facebook在2010年的注冊用戶就已經超過了4億,在線人數也已經達到了一億,早在2009年,facebook就已經實現了正常運營,不再依賴於金融資本的風險投資。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將正式上市,其IPO的售股規模上調至4.21億股,超過了當年穀歌上市的規模。 而扎克伯格本人的財產也一路飆升,身價達到了300億美元。
截止至2021年底,扎克伯格已經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 憑借1345億美元的身價位列美國富豪榜的第三位。
對於超級富豪而言,錢對於他們只是一個數字,好的名聲才是他們商業帝國永存的條件。
扎克伯格自然也不例外,他組織了一批精銳的律師團隊,為他打造了 一套近乎完美的人設 。
接地氣和慈善是兩個貼在扎克伯格身上的顯著標簽,作為一個身價過千億的頂級富豪,扎克伯格在日常生活中, 總是穿著一身程序員標准套裝,不著華麗的外飾,不戴價格高昂的奢侈品。
靠著一身「簡朴」的裝束和「謙遜」的性格,扎克伯格獲得了各方媒體的好評,其名聲和創業過程也漂洋過海來到東方,成了各路博眼球雜志中的「白手起家的富豪」。
接地氣的人設讓他博得了民眾初步的好感, 而慈善事業則讓他的「地位」又登上了一個台階。
2012年,28歲的扎克伯格向慈善機構捐贈了價值4988億美元的facebook股票,這些股票捐給了矽谷社區基金會,用於 社會 教育和醫療建康。
2013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將捐贈1億美元,贊助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公立學校修繕項目,此舉創下了美國30歲以下年輕人慈善捐款的最高紀錄。
在接地氣和慈善兩種完美buff的加持下,扎克伯格成了 社會 輿論和大量年輕人眼中的「精神領袖」。
但我們都知道,人設這種通過團隊精心包裝的產物,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崩塌,你只要還是一個「人類」,就一定有露餡的那一天,小扎自然也不能例外。
率先崩塌的,就是小扎同學的接地氣人設,作為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互聯網企業家,人們早已將他的名字和facebook這個品牌聯系在一起。而扎克伯格也不能像傳統的超級富豪那樣大隱隱於市,做一個身居幕後的操縱者, 他必須要在鏡頭前「表演」,從而維持其品牌的活躍度。
每年的農歷春節,扎克伯格都會帶著他的華人老婆出鏡,在自家Facebook上傳幾張和家人
一起包餃子的照片。
然而照片中的扎克伯格,無論是胳膊上還是衣服上,都看不到一丁點麵粉的痕跡,明顯的擺拍痕跡再配上一副機械感十足的詭異笑容,直接把恐怖谷效應拉滿了。
一次兩次的作秀瑕疵還可以說是工作失誤,但每年都幾乎上演同樣的劇本,只能說扎克伯格已經把「作秀」當成了例行公事,網民對他的看法是什麼,他根本不care,只要能維持好投資商的印象就行了。
如果說作秀穿幫只是無傷大雅的小插曲,那真正觸犯各國網民逆鱗的,是小扎 兩面三刀的人品性格 。
商人嘛,兩面三刀是賺錢的工具,不寒磣。但上不了檯面的事情,就得在私底下解決。2016年,扎克伯格到訪中國,一心想把自己的互聯網理念傳播至中國,並與多位國內網商大佬相談甚歡,某些媒體也是不吝贊美之詞,將扎克伯格描繪成架起中美兩國年輕人交流的橋梁。
完成訪華之旅,回國後的扎克伯格又立起了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人設,並給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但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商人開口誇人,無非是你與他之間沒有什麼利益糾葛罷了。隨著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崛起,尤其是Tik Tok在歐美地區的大火,讓扎克伯格感到了空前絕後的危機。
作為一款運營了將近20年的社交媒體,facebook的用戶體驗還停留在論壇和空間形式,而主打短視頻的Tik Tok可以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時間,在十幾秒甚至幾秒的時間內就能達成社交需求。因此,Tik Tok獲得了大量歐美青少年的青睞。
對於一款社交媒體而言,失去了年輕人的擁躉就意味著失去了未來,面對Tik Tok的強勢進逼,傳統商業手段已經沒法讓扎克伯格重奪社媒優勢,於是他選擇另闢蹊徑,來挽回衰落的傳統社媒。
這條蹊徑不是別的, 就是當代美國人的傳統藝能——反華。
2016年,政治素人特朗普在大選中異軍突起,奪得美國總統的寶座。作為一名行事極端的右翼民族主義者,特朗普甫一上台,就打著製造業迴流的旗號,悍然對華發動了貿易戰爭。
兩國貿易戰打響後,特朗普政府需要 科技 企業出面,來為他的「暴政」背書。
扎克伯格見良機已至, 在聽證會上大肆指責中國 科技 企業竊取美國的 科技 成果,如一個怨婦一般,向美國當局哭訴Tik Tok對美國本土企業的危害, 最終導致了美政府對Tik Tok的強烈打壓,被納入了不受美國政府信任的實體之一。
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扎克伯格露出了他深藏許久的獠牙,也正是在這一刻,扎克伯格最後的偽裝被撕得粉碎,也讓先前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看清了什麼叫真正的虛偽。
然而,扎克伯格抹黑中國的行動並不能挽回facebook在社媒競爭中的頹勢,在短視頻領域,扎克伯格不是Tik Tok的對手。在傳統社交媒體領域,facebook也遠遠落後於推特。
與品牌衰頹一同來的,是接踵而至的負面新聞。
2018年3月17日,劍橋分析公司和facebook合作,竊取了5000萬臉書用戶的信息。
短短三個月後,facebook又曝出1.2億用戶面臨數據泄露的風險。
十幾年的運營和伺服器維護讓facebook的系統早已變成了屎山代碼,大量漏洞層出不窮,隔三差五就曝出大規模用戶信息泄露的事件。
上述的負面新聞還只是facebook的冰山一角, 作為一款基本沒有什麼正常監管的「自由」社交媒體。 Facebook上到處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犯罪信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暴亂背後,暴徒領導者大都通過社媒上的集群來下達任務,這也導致部分國家對facebook及其附屬的軟體進行封殺。
對用戶的不負責,無視所在國的法律法規,讓facebook成了法外狂徒組織犯罪的不二之選。
而在臉書公司內部,扎克伯格也面臨著極其嚴重的信任危機。
2021年10月5日,一名向美國執法部門舉報Facebook的前雇員日前接受了美國某電視台的采訪,這位員工表示, 扎克伯格對外構築了一個完美的謊言,facebook的程序員和監督會在扎克伯格的授意下,對極端內容不予理睬。
這些極端內容已經超出了道德方面,涵蓋了種族滅絕、種族屠殺等駭人聽聞的言論。
更要命的是,Facebook還在美國大選期間,扮演了煽動性角色,利用演算法將炮製的政客黑料頂到熱搜首頁,間接影響選民的判斷。
而在公司內部,扎克伯格根本不是一個謙遜的「翩翩公子」, 他通過Facebook的雙重股權結構,獲得了絕大多數的投票權,將整個公司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獨裁者。
在日常工作,他幾乎不會採納下屬的意見,擅長使用職場pua技術來壓榨員工,甚至利用各種群之間的不和,踩一捧一,從而達到下屬內斗,自己坐收漁利的最終目的,先前因抑鬱自盡的Facebook前員工,正是扎克伯格職場PUA的犧牲品。
面對接二連三的黑料,扎克伯格團隊的危機公關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在聽證會上面對美國政客們的質詢時,他的一舉一動實在是過於冷靜,成了網友陰謀論中按程序行動的機器人,被扣上了一個反人類的帽子。
隨著自身形象的崩塌,扎克伯格亟需對facebook進行品牌重構, 在2021年底,他將facebook改名為Meta,並大力推廣所謂的元宇宙。
在看到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概念時,我不由得長嘆一聲,難道這些互聯網大佬,都沒有玩過mmorpg網游嗎?
雖然vr、雲電腦、人工智慧都被扣上了智商稅的帽子,但這些新興行業好歹有對應的設備,只是技術不成熟。
你扎克伯格連個腦後介面這種基本技術都拿不出來,指望幾個畫質極低的「劣質 游戲 」,就能給用戶創造一個具有真實體驗的虛擬世界嗎?恐怕這又是處心積慮的割韭菜之旅罷了。
從商業巨子到人人唾棄的惡徒,甚至成了雜志票選的第一惡人。
扎克伯格能淪落至此,可以說是咎由自取,步入21世紀後,不少互聯網創業者熱衷將自己的形象和公司的形象掛鉤,甚至走向台前,擔任起企業的代言人。
此舉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給企業帶來大量的利益,但在網路時代,互聯網創業者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在聚光燈下,稍有不慎,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可逆的糟糕後果。
1、環球網:《扎心了,扎克伯格被美國刊物評為「年度惡人」》
2、Newsweek美國新聞周刊:《從「年度風雲人物」到「年度惡人」,扎克伯格的口碑還能翻身嗎?》
3、川觀新聞:《扎克伯格,怎麼就成了「惡人」?》
㈥ 外國數學天才自創演算法買彩票,中了14次大獎賺上億元,後來怎樣
我們經常能看見,某地的彩票開出了史上最高獎項,中彩人全副武裝前去領獎,譬如2018年6月,某一次體裁大樂透開獎後,如東縣小伙黃鑫就中了1226萬大獎,每當這時候大家都會無比的羨慕。也有人會問,每次不中則以,一經報道就是千萬起步,難道彩票廳不會賠錢嗎?其實我們只看見了中獎的人,買號碼的人那麼多,沒中的買家加起來,絕對比中獎的數額多得多。
因此所有彩民最困擾的就是選號,在外行人看來,完全無法摸准號碼的產生規律,其實號碼的產生,與數學也有一定的關系,羅馬數學界曼德爾自創了一種選好演算法,並用此法中了14此彩票頭獎,本以為他會成為千萬富豪奢侈的生活,然而他最後的結局卻讓人大吃一驚。
史蒂芬·曼德爾,是一位羅馬數學家,1956年出生。在他出生的時候,羅馬正處於一個戰亂的環境,百姓民不聊生,因此曼德爾一家過的非常艱辛,能活下來就是他們最大的目標。曼德爾從小就展示出了過人的數學能力,但是在一個求生存的環境中,他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從事著一份月薪僅88美元的工作,盼望著戰爭能夠盡快過去。
一時間各國的彩票中獎報道中頻頻出現他的身影,直到有一次,他利用這個方法,再次中了2700萬美金的獎勵,但是他頻繁的操作,終於引起了FBI的注意,他們對此進行暗中調查,最終查到了曼德爾的這一套操作,最後曼德爾因為擾亂彩票市場,並且涉嫌詐騙而被逮捕,而澳大利亞和美國各大洲,因為曼德爾被迫修改了法律,這實在是讓人不可思議。
㈦ 美國總統選舉``為什麼那些企業或個人``要贊助候選的``總統
印度大選數據,提到此次選舉花費1000億盧比,看似耗資巨大。那麼我們來算一算為了這次大選,印度人均負擔了多少錢,這筆賬其實不難算。
人均負擔:1000億÷11億人口 = 91 盧比
印度大選五年進行一次,則平均每年每人:91÷5 = 18.2 盧比 = 0.36 美元 = 2.49 元人民幣
2008年印度人均GDP為1024.56美元,0.36÷1024.56 = 0.0003514
也就是說僅相當於人均GDP的萬分之三點五。
如果說一個印度還不能說明問題,那麼再來看看美國。
去年美國大選時,新華社曾經說美國大選燒錢•美國大選花費53億創新高 !此文用到了「空前的」、「打破了歷史記錄」、「令人瞠目結舌」、「令人驚愕的」等等詞彙,可謂極盡誇張。
現在,我們還是用簡單的數字來算一算,演算法同前:
人均負擔:53億美元÷3億人口 = 17.6 美元
美國大選四年一次,則平均每年每人:17.6÷4 = 4.4 美元
2008年美國人均GDP為 45594 美元,4.4÷45594 = 0.0000965
結果比印度更低,竟然連萬分之一都不到!這個成本,對於整個社會低到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民主真是價廉物美啊!
而且,不管是印度還是美國,這些錢並沒有被浪費掉,最終都變成了競選廣告和競選工作人員的花費,增加了廣告業的收入和就業。
㈧ 央視說美國總統大選花了60億美元,但沒說美國3億人口平均每人20美元,人家是四年選一次,20除以4
這個演算法不對,說法也不準。美國選了總統難道就沒有三公消費了嗎?你用一個選總統的錢跟全國的三公消費去比。很顯然是小巫見大巫。還有需要糾正的是去年全國三公消費總額是9000多億元。而不是兩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