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礦產資源資料庫

礦產資源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3-01-06 14:10:19

① 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與維護中MAPGIS 應用實踐

蔣洪明 李雪潔 肖 茜

(江蘇省地質資料館)

摘 要 利用館藏地質資料信息對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進行實時更新維護,是館藏地質資料服務經濟社會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提高建庫與維護工作的質量、效率以及加強技術交流,作者對江蘇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應用過程中,地質資料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利用 MAPGIS 技術採集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的方法和步驟進行了總結闡述。

關鍵詞 地質資料 MAPGIS 礦產資源 空間資料庫

隨著地質資料信息化的發展,對地質資料信息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與數據維護工作,是我省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促進地質資料深化利用過程中,地質資料為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與維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資源。通過地質資料提供的可靠數據信息來源,我館以 MAPGIS 技術為基礎,採用創新方法以及現代化信息系統技術,使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數據得到了不斷補充、更新與完善,實現了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的動態管理,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的發展。

1 儲量空間資料庫的建設與維護

隨著信息技術在國土資源領域的應用發展,2003 年 10 月 14 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建立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的通知》(國土資廳發 [2003]324 號),要求各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與日常維護工作,帶動礦產資源儲量科學化、規范化、標准化、圖形化管理發展,促進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由傳統的「以數管礦」向「以圖管礦」新模式的轉變,增加礦產資源儲量信息對探礦權、采礦權和礦產資源規劃等礦政管理工作的支撐力,進一步提高礦政管理現代化水平。此項工作的開展,拓展了館藏地質資料服務經濟社會的新途徑。

1.1 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

根據國土資源部下發的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工作技術要求,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是通過提取地質資料信息,進行礦區礦產特徵以及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數據等相關信息的採集。

儲量空間資料庫建庫的流程為:確定入庫礦產地;收集礦區資料;礦區資料預處理分析,確定作為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的圖件;圈定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量算拐點坐標;採集礦區地質特徵等相關信息;坐標數據與信息採集質量檢查與訂正;數據錄入;數據錄入質量檢查與訂正;提供利用。

1.2 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維護

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維護工作就是對新發現的礦產地,按建庫工作流程,採集坐標數據與信息,填加入庫;同時對已提供利用的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在應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檢查、核實與更正,從而增強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的現勢性、准確性。

2 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維護現狀

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與維護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在工作應用過程中,發現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中的礦產基本特徵信息的數據採集,來源於匯交至我館的地質資料報告中的數據,但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仍然有大量的成果地質資料報告並未匯交至我館。

二是在初期建庫階段,礦體資源儲量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採用了人工直接在紙質礦區圖件上丈量、讀取數據、填寫數據採集表;這一方法的弊端為採集的數據精度比較低,而且差錯率也較高,大大增加了數據錄入及校對工作的工作量,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3 MAPGIS 技術在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中的輔助作用

針對儲量空間資料庫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我館總結經驗,研究方法,從而採取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是「以圖管礦」思想的體現,其技術關鍵點是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科學、合理、准確地圈定,拐點坐標精準地量算。從建庫工作流程和此項工作的技術關鍵點可以看出,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的拐點坐標精準量算工作環節,存在探索研究的空間與必要性。

為了提高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數據採集的精度與工作效率,江蘇在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過程中進行了探索研究,引入 GIS 技術,實現計算機自動、精準採集坐標數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拐點坐標數據採集精度與工作效率,創建了礦體資源儲量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數據採集新方法。

由於礦體是成礦地質作用形成的可開發利用的自然地質體,且形態多樣,千差萬別,其水平投影范圍的平面形狀亦是多樣、各異。因此,人工量算其坐標點數據,費時、費力,且精度與效率都低。應用MAPGIS 軟體的強大功能,可精確、快捷地採集拐點數據,並能自動生成坐標點數據。具體工作步驟如下。

3.1 MAPGIS 生成標准圖框

打開 MAPGIS 投影變換模塊,利用鍵盤生成矩形圖框,根據需要填寫上相應的參數。坐標系通常填寫「國家坐標系」,它的起始代號根據原地質圖相應的帶號填寫;標注選擇為「公里值」;網起始值是公里網從哪點開始,以光柵圖內圖廓左下角 X 及 Y 值作為起始公里值,以內圖廓右上角 X 及 Y 坐標作為終止公里值,單位選擇「公里」。根據原圖比例尺,填寫網格間距,例如,原圖比例尺為 1∶2000,則網格間距為 0.2,網格線類型選擇「繪制實線坐標線」,通過以上設置,將生成所需要的標准圖框。

3.2 生成 MSI 影像文件

在 MAPGIS 主界面上,通過圖像處理模塊,打開圖像分析,在轉換數據類型中選擇要轉換的光柵文件的類型(如JPG、TIF、BMP等),選擇需要轉換的光柵文件,然後指定轉換後的MSI影像文件存放目錄。在影像文件中,選定生成的 MSI 影像文件,打開「鑲嵌融合」功能,選擇「參照點 / 線 / 區文件」。為保證配準的精度,選取多個控制點,進行配准,每確定一個控制點後,影像圖下方控制點 ID 就會依次出現控制點的 X、Y 坐標,然後通過校正預覽,查看校正後的影像是否准確,影像完成校正後,對形成的校正影像文件進行保存。

3.3 拐點投影及坐標轉換

在 MAPGIS 中,進入實用服務模塊,選擇投影變換下級目錄用戶數據點文件投影轉換,將已知的坐標點文件(TXT 文本文件)導入進來。通過「用戶投影參數」設置,輸入投影相應的參數,根據要求,設置相應的文件類型。按要求完成「結果投影參數」的設置。其中,注意比例尺按需要投影的比例尺確定,投影帶類型及序號應根據坐標確定,對「點圖元參數」進行「子圖號」的設定。設置完成後,將點保存,即形成了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含標志點)坐標表,見表 1。

新建一個MAPGIS項目工程,新建一個點文件,打開點編輯,根據屬性標注釋。然後再新建一個線文件,將點文件按屬性標上的序號順序,進行連接,按住 Ctr 鍵,點滑鼠右鍵,線將自動閉合。通過其他文字及圖的編輯功能,形成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見圖 1。至此,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計算機軟體化採集工作完畢。

表 1 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表

圖 1 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圖

4 地質資料在礦產資源儲量空間庫中的作用

從礦產資源儲量空間庫建設與維護過程可以看出,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核心任務是採集礦體資源儲量估算范圍水平投影范圍的拐點坐標和礦區地質特徵等相關信息進行入庫。這兩方面的重點信息均蘊藏在礦區地質勘查報告中。因此,收集到合格的礦區地質勘查報告是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的前提條件。館藏的礦區地質勘查報告均為通過評審、正式印刷匯交的地質報告;且通過了匯交驗收,報告質量與權威性毋庸置疑,其文字內容的齊全性、數據的准確性、圖件的精確性,為礦產資源儲量空間庫的建設提供了數據與信息來源與質量保障。

5 結語

利用館藏地質資料,通過 GIS 技術在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建設中的創新應用,江蘇於 2004 年率先建設了全省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並提供全省礦政管理和基本建設等領域利用。同時根據有關要求,在已建資料庫的基礎上,不斷補充、維護、完善,實現對空間資料庫的動態管理。江蘇地質資料館持續應用在實踐中自己創建的礦體資源儲量范圍水平投影圖形拐點坐標採集方法,按年度維護與實時維護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維護工作。截至 2011 年底,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空間資料庫中入庫的礦區達 499 個,涉及 616 個礦產地,較好地維護了江蘇礦產地信息的現勢性與准確性,為全省礦業權設置、礦產資源規劃、建設項目壓礦審批等礦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服務。

② 基於GIS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組成

1.數字地質圖

傳統的紙質模擬地圖是根據地圖模型(map model),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符號、制圖綜合原理和比例,將地球空間實體和現象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基本屬性等表示在二維平面上。「數字地圖」,簡單地說,就是存儲在計算機中數字化了的地圖。一般來講,數字地圖是以地圖資料庫為基礎,以數字形式存貯於計算機外存儲器上,並能在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可視地圖,又稱「屏幕地圖」或「瞬時地圖」。

(1)地質圖

「地質圖」乃是一切地質工作中的基本圖件,用規定的符號、不同的顏色、描繪一地區的地質現象,反映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各類礦產、各種型式的地質構造線等,反映它們形成的時代、分布和相互關系,以三維空間的立體形狀表示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金澤蘭等在《地質圖編匯法》中,提出地質圖是一種將出露在地表的地質構造現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圖(通常帶有地形等高線,即地形圖)上,並用規定的符號、色譜、花紋予以表示的圖件。它是為特定目的服務的、有選擇性地表示地質對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的符號化表現形式。在地質圖上表示的地質對象即可以根據地質屬性分類集合進行選擇,也可以按照地理范圍進行表示,一般情況下是兩者結合進行的。總的來說,地質圖是現實世界中地質客體在人腦中抽象的、具體的表達,是現實地質對象在圖紙上的映射。如圖7-11所示。

圖7-15 以對象為中心的面向對象數據模型實現圖形和屬性統一存儲

這種數據模型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空間對象與其屬性數據,在物理上分離帶來的諸多難題,進而實現基於關系資料庫的GIS空間數據一與其他非空間關系數據一體化管理,給GIS系統開發、應用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如利用空間引擎對空間與非空間數據進行操作,同時可以利用大型關系資料庫海量數據管理、事務處理(transaction)、記錄鎖定、並發控制、數據倉庫等功能。

4.GIS與數字地質圖資料庫的結合

GIS是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藉助GIS,基於大量綜合信息,可進行空間采樣,對構造演化、火成活動、沉積相、礦產形成、模擬區域地質演化等復雜問題進行時空和多元統計分析,對成礦預測和礦產勘查提供有力分析工具。在數據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時、定位的特點,可給出動態(不同時間、不同位置)結果。藉助深部與時間數據,GIS分析實際上可拓展到四維空間。

P.Gardenfors提出在客觀世界和符號表達之間存在著概念層,他將知識表達分為三個層次,即:亞概念層、概念層、符號層,通過亞概念層感知客觀世界,然後通過概念層將感知的內容抽象成為概念進行分類,將概念(分類)通過符號層表達出來。地理信息在概念層形成,在符號層表達,所以地理信息庫的建立就是通過概念層對地理空間(客觀世界)的抽象而形成地理信息概念空間,將該概念空間形式化後就成為本體化的地理信息空間,即可在計算環境下通過符號層(圖形)表達出來。

地質信息系統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構造圖7-16中的地質模型,目的是通過有限的、不完全的並且含有各種雜訊的觀測數據來推斷地下空間的物質、能量的分布和流動情況。

圖7-16 地質認知過程的簡化示意圖

大部分礦產都不是暴露在表面,而是埋在地表深部。利用GIS的方法通過了解地表上層物質的空間分布,就可以判斷礦藏存在的可能性。在一個找礦預測區域往往已知部分礦區和礦點,這些礦區和礦點具有很多的空間屬性和地理屬性,要想很直觀的用以往普通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去把它表達出來,可謂耗時費力。而GIS的出現為礦產資源評價和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評價工具與手段。GIS是採集、管理、處理、分析、顯示、輸出多種來源的與地理空間位置相關信息的計算機系統。隨著GIS與RS(遙感)、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相結合的「3 S」集成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的迅速發展,GIS在地質找礦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GIS與地質空間資料庫的結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建立地質礦產資源資料庫

描述礦產地屬性的數據內容繁雜,類別眾多,可分為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礦產地各類屬性信息認識、分析和評價該礦區也很重要。因此,地理空間信息在礦產資源管理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質礦產資料庫在GIS的支持下,結合礦產資源數據類型可建立多種地理空間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利用GIS先進的資料庫和圖庫管理對於各種地質圖件和數據的長期保存及修改變得容易。

(2)圖形顯示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專題圖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同時也能有效而直觀的反映研究成果。在地質資料庫基礎上,GIS可將各種數據或分析成果以專題圖的形式直觀而有效的顯示,並可進行人機互動式地設計、編輯、修改。在成果輸出方面,GIS能夠提供高質量的預測成果圖件,直觀清晰,一目瞭然。GIS的這些功能,能將各種礦產資源的文字描述與空間地理位置有效的結合與表達,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數據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3)空間分析功能

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是GIS區別於其他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標志。地質資料庫系統涉及GIS多種空間分析功能,結合地質「專家知識」,為大范圍大區域內實現快速、准確的成礦預測創造了有利條件。GIS吸取專家的經驗及知識較容易,並且進行成礦預測具有空間直觀性,避免了預測中的人為因素;能夠彌補一些人工方法的缺陷(如對於斷裂控礦影響寬度帶的確定)。與傳統的方法相比,GIS空間分析功能可以更加迅速地對大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大大節約了時間,縮短了研究周期,

(4)多源信息的集成

地質資料庫的數據是多源數據。有不同精度、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源、不同格式的數據,藉助GIS能將這些多源的數據有機地集成在一起,能提供集成管理多源地學數據(包括以文字、數字為主的屬性信息和以圖形圖像為主的空間信息),具有方便建立模型及進行空間模擬分析的能力,使數據的分析更有效和定量化。進而,可以以多尺度、多方位反映某個地區的地質成礦信息。

由此可見,海量的地質數據與GIS強大的空間信息處理和分析功能的有機結合,是地質領域對多源地學信息綜合分析進行成礦預測劃時代的理想工具。

通過以上三個章節的分析論述,GIS在理論和技術上的日臻完善和強大,使得基於GIS地質圖資料庫的應用更加深入人心。在理論上,地理空間和地理信息空間的點本質認識以及地理信息元組概念的提出對地理信息應用特別是在地質領域的應用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一條理論依據和入口;在技術上,以ArcGIS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統的日益完善:在地理信息表達上,以本體為核心的地理信息表達方式為地質信息的表達及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使得原有地理信息所不能完成的知識發現、復雜環境建模等復雜應用在新地理信息系統下成為現實;在地理信息分析技術上,ArcGIS從地理信息庫(知識庫)、基於知識庫的智能可視化,以及地理信息處理三個角度為地理信息的各種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持,特別是9.0版本開發以後,對探索式空間數據分析方法整合使從海量日益復雜的地理信息中進行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可以在空間、時間、屬性一體化方式下進行。

③ 因為工作關系,需要把局裡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地質災害等多資源數據集成有圖資料庫的綜合管理平台上

那就整合吧

④ 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管理系統,你用過怎麼用的,指教下了,謝謝!

這是國土系統內部管理系統,單機版,暫不對外。
要掛接相應的儲量資料庫

⑤ 開展地質礦產資料庫為基礎的區域礦產資源定量評價

在已經建立的西南三江中段地質礦產資料庫的基礎上,利用GIS技術對西南三江中段地區進行礦產資源評價。採用加拿大數學地質學家 Agterberg 提出證據權重法,使用MRAS礦產資源評價系統,以及ArcView中的證據權模塊對研究區進行系統的礦產資源評價工作。從礦床的地質模型、礦床的概念模型、礦床的數字模型到證據權重模型都進行了詳細的剖析,通過多個證據層選擇,包括提取了三疊紀地層證據層(有礦點分布和斷層切過)、中基-中酸性岩漿岩證據層、北西向控礦構造證據層、Au元素異常證據層、Ag元素異常證據層、Cu元素異常證據層、Pb元素異常證據層、Zn元素異常證據層、K2O異常證據層、Na2O異常證據層、Th元素異常證據層、重力異常證據層、航磁異常證據層、成礦勢能證據層、斷裂密度證據層、匯水盆地證據層等17種異常作為成礦有利信息。在建立西南三江中段地區證據權模型基礎上,計算各預測單元的成礦有利度,進而提出研究區的四個主要有利成礦區。

重點解剖了2000年以來有重大找礦進展的礦床,提出了重要成礦遠景的找礦前景。主要剖析的找礦靶區有:巴塘砂西銀多金屬礦找礦靶區、白玉有熱溝銀多金屬礦找礦靶區、江達縣丁欽弄銀銅多金屬礦找礦靶區、貢覺縣各貢弄銅金礦找礦靶區、干中雄鉛鋅礦找礦靶區。

⑥ 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管理系統年初保有一欄填不上數據

年初保有儲量這一欄是自動填上去的。

⑦ 因為工作的關系,需要把局裡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地質災害等多資源數據集成在有圖資料庫的綜合管理平台

方案是有的,一〇一大數據採集技術可以把各種軟體上面的數據按自己要求全部抓取出來,做成符合你要求格式的數據,這樣就可以把以前各個資源系統軟體數據按要求提取出來滿足新平台數據融合了 。

⑧ 礦產資源儲量核查成果庫資料庫如何設置

上面有規范和要求,下面就是具體錄入工作了。

你看一下國土資源部網站或者信息中心網站。

⑨ 周邊國家礦產地質資料庫建設

9.4.1.1 數據內容與類型

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資料庫研究范圍,是我國周邊國家及重點地區;研究內容為我國周邊國家及重點地區鐵、錳、銅、鋁、鉛、鋅的礦產地數據和開發利用數據。數據內容主要包括:基礎地理數據,基礎地質數據,礦產地數據和其他數據等。建庫工作中需收集大量國內外資料,范圍涵蓋各國地質礦產勘查和管理部門存儲的各類地質、礦產資料和礦業信息資料。主要通過互聯網、期刊、CD-ROM、國際會議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渠道獲得。資料庫由屬性數據、圖形數據,以及一些文檔數據所組成。

圖形數據:主要有地質圖、線性構造圖、構造單元、礦產地等。

屬性數據:礦產地數據以及空間圖形數據的屬性信息。

文字資料:主要是指政策法規等一些文字性材料。

9.4.1.2 建庫平台、存儲格式及引用標准

(1)建庫平台

為了實現資源更好的標准化和共享,同時考慮到自主知識產權問題,採用OpenInfo和ACCESS作為建庫與編圖平台。

(2)存儲格式

對6種重要礦產資源資料庫的數據存儲格式進行統一,要求如下:

1)圖形數據:採用點、線、面矢量圖像文件,可以使用OpenInfo的GPH格式(其他格式如ARCINFO的Shapefile格式可以轉入)進行存儲。

2)礦產地的點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對於礦產地空間數據等信息以及其他的屬性數據,採用關系型資料庫格式;在建庫階段,數據採集和輸入採用Microsoft Access2000軟體的MDB格式。

3)對於描述性資料或者文檔材料:主要是指各國的資源概況、政策法規等文字說明性文件,通常採用Word等文件格式來進行存儲。

(3)資料庫圖形坐標約定

資料庫圖形坐標統一採用地理坐標系統,即以地球橢球面上的實際經緯度標定的空間曲面為坐標體系,坐標單位為度或度分秒。

(4)引用標准及參考資料

GB6390—1996,地質圖用色標准。

DZ/T0179—1997,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

GB8566—99,計算機軟體開發規范。

GB8567—88,計算機軟體產品開發文件編制指南。

GB958—99,區域地質圖圖例(1:500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大洲代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SO國家代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SO二級政治區(行政區)代碼。

美國地質調查局礦床成因類型及其代碼(Cox,D.P.,Singer,D.A.et al.,1986)。

Guild礦床規模分類。

國際地層委員會(ICS,2004)。

美國地質調查局MRDS資料庫。

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地資料庫。

《地質調查元數據內容與結構標准》(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06-01發布,2001-06-01試用)。

《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2.0版),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

9.4.1.3 屬性數據的結構

通過對資料庫的內容進行分析,初步對地質、線性構造帶、構造單元、礦產地等的屬性數據結構進行了定義,下面以礦產地為例進行介紹。

礦產地數據(圖層)包括41個數據項(Item)(表9.2)。

表9.2 礦產地數據結構表

續表

數據項定義與填寫說明。

(1)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大類中包括ID號、礦床編號、礦床名稱、礦床X 坐標、礦床Y坐標、所處大洲、大洲代碼、所處國家、國家代碼、所在地區、地區代碼和位置12個數據項。

數據項定義或說明:

1)ID號。圖元編號。

2)礦床編號。自動生成。用數字和字元表示。前兩位為大洲代碼,第3和第4位為國家代碼,第5和第6位為二級行政區代碼,最後4位是以行政區為單位的順序號。該數據項在填入後面的大洲、國家和地區名稱後自動生成,不用填寫。

3)中文名稱。礦床中文名稱。

4)外文名稱。礦床英文名稱,或原國家語言名稱。

5)礦床X 坐標。礦床或礦區中心經度坐標。按十進制格式填寫,小數點後保留6位。

6)礦床Y坐標。礦床或礦區中心緯度坐標。按十進制格式填寫,小數點後保留6位。

7)所屬國家。礦床所在的國家名稱。

8)國家代碼。自動生成。

9)所屬地區。礦床所在的地區名稱。

10)地區代碼。自動生成。

11)位置。礦床距最近城鎮方位、距離。

(2)礦種屬性

12)礦種屬性。自動生成。

13)礦種代碼。選擇主要礦種、次要礦種和少量礦種代碼後自動生成。

14)主要礦種。礦床內產出的主要礦產種類。按重要性降低的順序填寫。在填寫主要礦種代碼後自動生成。

15)次要礦種。礦床內產出的次要礦產種類。按重要性降低的順序填寫。填寫次要礦種代碼後自動生成。

16)礦石礦物。包括任何有意義的物質如金屬、礦物和岩石等。以重要性降低的順序排列,並用逗號隔開。

17)礦床規模。選中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礦點礦化點其中之一即可。若規模未知,選中「未知」。

18)規模代碼。自動生成。

19)礦產類型。自動生成。

(3)控礦構造及成因

20)構造背景。礦床所處的大地構造背景,如克拉通、島弧、裂谷等。

21)控礦構造。礦區主要的控礦構造,如斷裂。

22)賦礦岩性。賦礦岩石的正式名稱。

23)圍岩時代。圍岩的地質時代,如侏羅系,從下拉框中選擇;也可填寫絕對年齡。多個絕對年齡之間用分號隔開;如是年齡范圍,其間用「-」連接。

24)圍岩蝕變。主要礦致蝕變類型。

25)成礦時代。礦床形成的地質時代,如侏羅紀,從下拉框中選擇;或填寫絕對年齡。多個絕對年齡之間用分號隔開;如是年齡范圍,其間用「-」連接。

26)成因類型。採用美國地質調查局MRDS礦床成因類型名稱。

礦床成因類型包括9大類,分別為熱液或岩漿流體礦床、氣成礦床、表生礦床、變質礦床、沉積礦床、火成礦床、與水體有關的礦床、大氣成因礦床,成因類型未知。每大類中又有一個或多個亞類。首先選擇大的成因類型,即上述9大類中的一種。接下來依次選擇礦床亞類。從下拉框中選擇即可。

27)類型代碼。自動生成。

28)礦床模型。礦床對應的模型名稱,採用Singer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礦床模型名稱。從下拉框中選擇。

29)模型代碼。自動生成。

30)所屬成礦帶。礦床所屬成礦帶名稱,如環太平洋成礦帶,×××次級成礦帶等。

(4)礦床儲量

31)礦床儲量。前4種礦種的儲量。

32)儲量基礎。前4種礦種的儲量基礎。

33)品位。主要礦種和次要礦種的平均品位,如Cu0.3%,Au3g/t。

34)礦床資源量。前4種礦種的資源量。

(5)礦業開發信息

35)年產礦石量。前4種礦產的年產礦石量。

36)年產金屬量。前4種礦產的年產金屬量。

37)更新時間。數據填寫或修改時間。年代格式,按年-月-日填寫。不接受文本。若為文本信息,如19世紀初,可填寫為1800-0-0。

38)數據修訂人。提供和編輯數據的作者的姓名及單位。引用數據提供數據原出處的姓名及單位;經編輯的數據提供編輯者的姓名及單位。

39)數據錄入人。數據錄入人的姓名及單位。

40)資料來源。源數據出處。

41)參考文獻。編譯數據時參閱的文獻。

9.4.1.4 圖層數據的生成

(1)屬性數據的錄入

屬性數據的錄入統一在Microsoft Access 2000平台上進行,目前已經初步研製了統一的數據錄入界面(圖9.1,圖9.2)。

圖9.1 我國周邊國家重點地區6種礦種礦產地資料庫

圖9.2 礦產地屬性數據錄入界面

(2)矢量數據

資料庫的圖形數據包括面元(含線元)和點元兩大類。面元數據包括地質、構造單元、成礦帶等面型空間數據,點元數據包括礦產地等點型空間數據。

1)面元數據。本次工作中涉及的面元數據有兩類,一類是矩形和不規則多邊形,如工作程度范圍區。由於這些區域通常有一定的地理空間點位控制,因此利用GIS軟體所具有的空間點位生成功能,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多邊形自動生成軟體,可以保證地質工作范圍空間標定的計算機自動化;另一類是不規則圖形,如地質構造單元區、成礦區帶等,這些區域不易通過標定拐點坐標進行表達,需採用常規數字化或矢量化的方式進行標定。

2)點元數據。點元數據如礦產地可通過空間點位坐標或礦區中心點位坐標,利用GIS軟體中的空間投點功能,實現圖層數據的生成。

(3)空間資料庫的數據格式

1)屬性數據。採用關系型資料庫格式。在建庫階段,數據採集和輸入採用M icrosoft Access2000軟體的MDB格式。

2)圖形數據。採用ARCVIEW矢量數據格式。

3)資料庫圖形坐標約定。資料庫圖形坐標統一採用地理坐標系統,即以地球橢球面上的實際經緯度標定的空間曲面坐標體系,坐標單位為度或度分秒。

⑩ 礦產資源儲量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坐標怎麼填上去啊,每次他都提示說「數據最末行必須以」*「欄位開頭

我所知道的"*"字鍵在礦產資源資料庫管理中是指高程,要填入標高。

熱點內容
舒聽瀾卓禹安書名叫什麼 發布:2025-05-11 12:36:44 瀏覽:266
java開發web應用 發布:2025-05-11 12:35:51 瀏覽:694
鯊魚影視怎麼緩存電視 發布:2025-05-11 12:35:48 瀏覽:548
ios小項目源碼 發布:2025-05-11 12:35:47 瀏覽:754
為什麼打開的三菱程序不能編譯 發布:2025-05-11 12:16:40 瀏覽:21
ftp定價是怎麼回事 發布:2025-05-11 12:09:18 瀏覽:334
android敏捷開發 發布:2025-05-11 11:56:49 瀏覽:80
腳本pon 發布:2025-05-11 11:52:27 瀏覽:826
ct5推薦哪個配置 發布:2025-05-11 11:47:45 瀏覽:742
領購未上傳發票 發布:2025-05-11 11:43:27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