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源碼輸出
『壹』 喜歡聽音樂的朋友們,你們還聽CD機嗎
聽呀,台式CD機、便攜CD機、車載CD機,都有,而且收藏很多CD碟……[呲牙]
當然繼續聽下去了,好的正版cd音質最自然了
說實在的,早就不用CD聽音樂了,家裡為數不多的正版CD也都被我抓軌成CD鏡像文件放在NAS里供家裡的各種設施在線收聽了。至於為何要將CD抓軌成文件聽,請參閱俺的拙作【你相信同一張CD每次播放都可能不同嗎?】,裡面有詳細說明。
當然除了音質考量之外,其實,更多的是因為CD播放不夠方便,另外,CD光頭的壽命也是個問題。
尋找CD播放機的替代方案也是個漫長與迭代的過程。由於每個人條件不同,我相信不會有統一解決方案的。下面說說我的實踐過程。
最早是HTPC方案,HTPC原本是用來看家庭影院的,但是,由於其天然與電視音響連接,被用來聽音樂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另外,曾經流行一時的DTS-CD通過HTPC與家庭影院AV功放解碼多聲道DTS音樂更是渾然天成。但是,HTPC也有缺點,就是開關機比較慢,另外,如果不開顯示屏(也就是電視機)的話,選曲操作都不方便,雖然也有基於手機遙控HTPC的軟體,可以在手機上選曲,但是依然感覺操控不太方便……
隨著安卓系統的成熟與基於ARM處理器系統能力的提升,數字音樂播放器相關產品逐漸躍入眼簾。數字音樂播放器(簡稱:數播)操控簡便,專門為音響優化設計,音質也越來越好,支持從硬碟與NAS甚至音樂網站直接播放音樂。配合強勁的解碼器,可以對不同格式,不同碼率規格的音樂進行解碼播放。現在不少產品也都支持手機安裝應用程序(App)遙控選曲。我經過嘗試使用,總體感覺很不錯,是個很有前途的解決方案。當然,數播目前也還不夠完美,就我用過的產品而言,由於數播廠家大多數都是音響專業廠商,軟體開發能力比較弱,因此,軟體的使用體驗一般。包括網盤連接的穩定性,操控的方便程度,軟體的使用流暢程度等都還有提升的空間。另外,就是數播的顯示屏一般都不太大,離遠了基本看不見,湊近了操作又不方便。手機聯機操作還不太穩定。再有就是,眼睛老花之後,看手機還要戴老花鏡[捂臉]……
現在我的解決方案暫時給我體驗最好的居然還不是數播,而是我的SONY電視機,對了,您沒看錯,是電視機!用電視機聽音樂也是源於我用電視機看高清電影,這一點與HTPC類似。我一開始是找到一款叫KODI的電視播放軟體,我首先研究的是其視頻(電影)的播放功能,進而發現其音樂播放器的功能也很不錯,甚至可以軟解DSD,至少手頭的DSD256沒問題。最主要的是顯示屏夠大(俺家電視是75寸),選曲以及播放操控都很方便,直接用遙控器對電視操控,不用戴老花鏡[呲牙],關鍵是聽音樂時,可以隨時關閉屏幕,既省電,又不晃眼。我之前發帖說過,SONY電視機的調音還是蠻不錯的,只要外接一個低音炮,整體聽感已經不錯了。當然跟正式的音響還不能比,因此我用光纖從電視機輸出給AV功放(也可以給其他解碼器,但意義不大,後面會解釋),然後由功放驅動我的音箱們。通過音響聽音樂,比電視機+低音炮當然好多了(俺的主音箱是10寸落地的惠威音箱,型號不記得了)。而且依然可以進行DTS多聲道解碼,無論是看電影還是聽音樂都很方便。這里的唯一問題就是SONY是基於安卓的系統,除了多聲道音頻可以源碼輸出外,其它輸出的音頻都是經過重采樣(SRC)到48kHz輸出,播放DSD也是如此。因此我說外接解碼器意義不大了。好在我經過仔細比較了一下與數播(源碼輸出)+解碼器組合的音質差異。感覺不出太大的區別(或許耳音真的不行了[捂臉]),因此也就接受了經過SONY電視重采樣輸出的48kHz采樣規格的聲音了。這樣使得播放系統變得很簡單了,一般聽聽就直接用電視機訪問NAS播放音樂,如果想效果好些,就用電視機做數播,然後通過光纖給功放解碼放大給音箱。目前這種玩法的體驗最好。
當然了,我覺得體驗最好的未必適用於其他人,大家還是 探索 適合自己的聽音解決方案,無論如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何止CD,還有黑膠,目前音質最好也是曲目最豐富的兩種介質。CD聲音圓潤操作方便,黑膠聲音鮮活如現場,尤其古典音樂,好版本太多了。
當然聽了,cd玩的就是情懷,不為它的音質,插上線控,看著綠綠的背景燈,聽一張十五年前上學時候買的cd,滿滿的回憶…
不聽了,CD機有點跟不上時代了,CD碟子少,貴,難買,歌曲少,我現在主要聽音樂軟體的無損音樂,用藍牙投送到功放機,放便,快捷,靈活,好用,想聽什麼歌都有,包羅萬象,哪種風格的曲風音樂都有,如果聽CD的話可能一百萬都聽不全這些音樂,而且音響還可以,普羅大眾那有這么多所謂高燒的,主要是燒音樂而不是燒器材!
cd什麼的肯定是不方便用了。現在聽音樂主要用手機了,選一款好耳機,裝一個不錯的app,下載高質量的音樂文件,組合起來還是不錯的,主要是方便。
喜歡聽音樂的朋友們,你們還聽CD機嗎?這個問題處決個人愛好,未說現在的文藝來源以屬容易而且是方便選擇方式,做為個人喜歡可以追逆於上世紀於缺乏年代有了收音機為奢侈品到錄音機沿用至九十年代的VCD到CD的一應具全,幸好現來源方便還是懷舊觀念於然存在。
數字轉盤+解碼器,下載真無損音樂…自己聽得舒服就行!!!
沒有賣光碟的了
『貳』 TCL電視怎麼用usb單獨播放DTS音樂輸出源碼到功放解碼聽音樂
提取要的音樂轉換擴展名為WAV或者DTS的音頻文件。或者網上下載人家已經製作好的文件。網上比較多的是WAV格式的。
『叄』 高清播放機源碼輸出到功放,播放純dts音樂,功放點亮顯示dts,成功。但是播放dts電影時就失敗
很明顯,高清播放器在放電影時,自己做了DTS解碼的工作。
你需要把播放器設置成音頻源碼輸出,讓功放對音頻進行解碼,這樣DTS燈就亮了。
『肆』 聽音樂,電腦HDMI源碼輸出與音效卡輸出DAC,效果有區別嗎
音源都是下載的APE等,不用轉盤了。就是想知道這種HDMI推給1610的效果和用音效卡輸出有什麼不同。 查看原帖>>
『伍』 怎樣設置電腦音效卡源碼輸出(數字音頻輸出或者SPDIF輸出)
首先您要知道,如果是源碼輸出沒有問題,那麼您就要考慮功放的問題了,ape?功放能解ape格式的文件嗎?mp3?功放解mp3? 呵呵我還真沒聽說過。 wav 和 dts這兩個總能解了吧? 也未必,wav還分好多種,而您說的dts等格式的dts是什麼?.dts文件?您要知道,dts是以wav文件形式存在的,是wav文件的一種,wav文件包含了dts演算法。
您看的高清影片是單純為家庭影院量身定做的。 不知您放的dts音樂是什麼源。您不妨試試dts-cd,如果有聲音了就能證明您播放的文件有誤。
『陸』 DTSHD+TrueHD ATI-5770源碼輸出實戰
【IT168 emufan】PC上看藍光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HTPC遍地開花,為了追求發燒級的視聽效果,接入大屏電視或者投影機和多聲道影院音響系統,是HTPC取代影碟機成為核心設備的必然之路,視頻方面顯卡們輕車熟路,24P、Ycbcr編碼、16-235灰階輸出,都可以達到影碟機的水準,但音頻方面一直存在短板,在DVD時代,通過光纖或者同軸介面輸出DTS和AC3源碼(BitStream)到Av功放實現外部解碼十分普遍,而藍光時代,對於無損壓縮編碼的音軌而言,在PC上實現DTSHD和TrueHD的Bitstream卻變得異常艱難,在ATI 5000系列顯卡上市之前,要在PC上實現這一功能,需要搭配特定音效卡,目前為止,包括華碩的Xonar HDAV 1.3 Delux/Slim和Auzentech X-Fi HomeTheater HD,售價都要1000多元,我們之前也已經測試過華碩的兩塊音效卡,如果你對源碼輸出這檔子事還不是很清楚,可以看看HDAV1.3豪華版的測試文章
。
小貼士:無損源碼輸出目的和條件
我們所熟悉的DTS和AC3都是人耳聽覺特性刪減細節信息來實現的有損壓縮多聲道音軌,帶寬的限制同樣將采樣率和采樣精度限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藍光影碟的大容量和高帶寬允許影碟採用像多聲道LPCM這樣的無損無壓縮音軌,但是LPCM還是很浪費帶寬,杜比和DTS公司分別推出了各自的無損壓縮編碼,那就是DTSHD和TrueHD,這就好比Mp3和APE,不僅可以完全還原原始錄音,在動態范圍和信噪比以及細節還原上表現都更為出色。之所以要將無損音軌輸出到外部解碼器,主要是因為PC本身的解碼能力受到軟體限制,不能達到最佳要求,同時PC音效卡的模擬輸出效果也遠不如AV功放自身解碼並優化放大的效果,除了超級發燒友們玩兒前後級之外,使用次世代AV功放接收bitstream源碼是普遍希望的搭配。
DTSHD MA(以及有損的DTSHD HR)和TrueHD(以及有損的dd plus)的源碼輸出都是在HDMI 1.3標准敲定之後才得以實現的,不僅需要硬體上的更新(比如PS3和PS3 slim),軟體上的配合同樣重要,華碩的HDAV 1.3需要搭配TotalMedia Theatre,Auzentech X-Fi HomeTheater HD需要POWER DVD9,都只在播放藍光光碟或者鏡像、藍光文件夾時,才可以實現HD音軌的源碼輸出。
實戰過程使用了一款ATI 5770顯卡,搭配安橋支持無損音軌解碼的AV功放SR507,顯卡具備DVI+HDMI+DP介面,我們使用HDMI介面輸出到SR507HDMI輸入,DVI介面連接Dell 3007,通過雙屏擴展模式給SR507輸出1920x1080解析度,至少對PC而言必須要和視頻一起輸出,且解析度為1080 720這樣的標准視頻解析度,顯卡只通過HDMI輸出AV功放、再由功放輸出到電視或者投影機是通常使用方法,不過雙HDMI輸出可是高檔藍光機才具備的功能哦,各有各的優點,這里限於空間就只用雙屏模式,由於只需判斷功放信號來源格式顯示信息,只用耳機監聽工作是否正常。
ATI 5770顯卡的驅動程序並無特殊需求,操作系統我們使用了Windows 7,win7上對HDMI音頻的使用更為方便,關鍵是最新版本的PowerDVD9,目前還只有這款預覽版的內部PD9可以實現無損源碼輸出,正式版還需要等到cyberlink官方的升級補丁。
首先將系統默認音效卡選為ATI HDMI音效卡,我們注意到在支持屬性里,已經包含了DTSHD和TrueHD的信息,LPCM的采樣率和采樣精度支持都很全面。
和TMT不同,筆者發現這版PD9不能在安裝好後就直接進設置找源碼輸出選項,只有在在開始播放藍光之後,在進入音頻設置,才會出現“non decode hight-defination audio to external device”選項,否則只有解碼為PCM和不解碼輸出DTS和AC3到外部設備選項
選了這個選項就開始輸出源碼了,AV功放上對應的信息指示燈亮起,便表明源碼輸出正常,不過ddplus出問題了,測試過幾部藍光之後,發現DTS HD MA和DTS HD HR以及TrueHD都工作正常,而DDplus只能源碼輸出AC3,還好現在藍光影碟幾乎沒有使用這一音軌格式的,可能是軟體的bug吧。在源碼輸出時,PD9的信息框顯示輸出播放中的壓縮的音軌格式。
ATI顯卡的內置HDMI音效卡通常全系列都保持同一規格,因此低價位低功耗的顯卡會成為HTPC的絕配,當然還需要搭配支持無損音軌解碼的AV功放才有用武之地,下面就推薦三款目前最為熱門的入門級次世代Av功放。此外,PD9隻能播放藍光光碟或者ISO鏡像,盡管一些高清PT網站已經開始提供這種ISO,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機會下載這些龐然大物,如果手頭有些帶有無損音軌的remux 的TS文件,可以通過tsmuxer製成BDMV格式,這款軟體也支持將srt字幕的加入,再通過NERO或者IMGburn製作UDF2.5的鏡像文件,並通過daemon等虛擬光碟機載入。
低價位入門次世代功放推薦:
天龍 AVR 1610 參考價格 2400元
主要的規格
輸出入端子
HDMI端子:輸入3/輸出1
合成影像端子:輸入1/輸出2
s影像端子:輸入1
色差端子:輸入4/輸出2
音聲輸入:數碼光纖2,同軸數碼1,模擬6
音聲輸出:模擬2,後環繞/前置1
其它特性
額定輸出/前置75W+75W,中置75W,環繞75W+75W(8Ω、20Hz-20kHz、THD0.08%)
實際最大輸出功率/前置:130W+130W、中置:130W、環繞:130W+130W、(6Ω、JEITA)
外形尺寸(含腳,端子,)W434×H171×D378mm
重量9.2kg.
雅馬哈RX-V465 參考價格 2950元
140W×5ch高功率;
兼容HD音頻格式:Dobly TrueHD ;DTS-HD Master Audio ;
192kHz/24-bit DACs(美國Burr-Brown) 用於所有聲道
高畫質1080p兼容HDMI(4輸入/1輸出)
支持Deep Color(30/36 bit)和x.v.Color
100/120Hz和1080p24Hz刷新率
自動人聲同步補償
新場景按鈕功能
前板迷你插孔用於攜帶型音頻連接
YPAO(雅馬哈自動調音系統)
iPod功能可搭配雅馬哈通用底座YDS-11
藍牙功能可搭配雅馬哈無線音頻接收器YBA-10
新預設碼遙控器
環繞聲表現CINEMA DSP (17DSP程序)
自適應DRC
壓縮格式音質增強
深夜聆聽模式和寂靜影院
音頻延遲調整人聲同步(0~240ms)
安橋 SR507 參考價格 3200元
160W/聲道,6Ω,1kHz ,JEITA ,單聲道驅動
DTS-HD Master Audio,DTS-HD High Resolution Audio,DTS-HD Express,Dolby TrueHD,Dolby Digital Plus 解碼功能
DTS-ES Discrete/Matrix,DTS Neo:6,DTS 96/24,Dolby Digital EX,Dolby Pro Logic IIx 解碼功能
DTS 虛擬環繞聲技術
HDMI (1.3a版本) 支持Deep Color,x.v. Color,LipSync(唇音同步校正),Dolby TrueHD(杜比TrueHD),DTS-HD Master Audio(主體音頻),DVD-Audio,Super Audio CD及CEC
HDMI 音頻和視頻處理 (1080p;4組輸入和1組輸出)
Audyssey 2EQ 房間聲學修正技術
用於保持理想聆聽音量和動態 范圍的Audyssey 動態音量技術
用於響度修正的Audyssey Dynamic EQ技術
用於游戲的4種DSP模 式 :ROCK , 運動 , 動作 , RPG
用於攜帶型播放機的前面板音頻輸入
用於壓縮音樂文件的音樂優化器
H.C.P.S. (大電流電源供應) 巨型大電流變壓器
高級32bit DSP音效處理晶片
WRAT (寬頻放大技術)
Theater-Dimensional 虛擬環繞功能
純音頻模式
帶有模式鍵LED的新設計的預編程RI (相互控制) 遙控器
Universal Port 以簡易連接Onkyo 最新iPod 機座
W x H x D: 435 x 151.5 x 329 mm
重量: 10 kg
『柒』 iqoo用不了applemusic
iqoo用不了applemusic原因如下。這是蘋果內置的蘋果播放器,出現這個界面可能是因為沒在itunes裡面購買音樂。也可嘗試以下操作:
1、把蘋果設備關機重啟一下。
2、注銷掉蘋果在App Store登錄的Apple ID賬號,然後進行重新登錄。
3、打開設置,進入通用,接著點擊還原,還原網路設置。
4、更換到其他網路再打開蘋果手機音樂。
5、手機備份資料,然後選擇恢復出廠設置。
『捌』 小米電腦tapc輸出無損音樂
電腦HDMI輸出接功放輸入,功放HDMI輸出接投影HDMI輸入。
電腦裡面的播放軟體支持源碼輸出就行。設置播放軟體將音頻源碼輸出到HDMI。
如果功放沒有HDMI輸入就麻煩了。你提到有光線輸入,那麼也有同軸輸入么?
你需要一塊帶光纖或者同軸輸出的音效卡(內置外置都行),然後用光線或者同軸連接功放,並在播放軟體中設置源碼輸出到光纖或者同軸。
光纖和同軸雖然可以支持DTS和AC3,但對於DTS-ES的支持確是有問題的。如果遇到這類音軌需要設置播放軟體將DTS-ES轉成DTS或AC3。
『玖』 怎樣才能電腦源碼輸出dts到功放
方法/步驟
我們採用Spdif的方式來輸出源碼,首先需要對電腦音頻做些設置,在控制面板中進入聲音選項,選下面一個作為默認的聲音輸出,
然後開始對KMplayer播放器進行設置。進入設置面板,選擇內部音頻解碼器,點擊「取消選擇」,但是點擊後還是會剩幾個會選上,沒關系,不管它。
然後在外部音頻解碼器中,將DTS設置為AC3濾鏡,然後點擊「C」圖標,如圖。這一步很關鍵,不然不會成功的。
點擊「C」後,我們還要進行一番詳細的設置,首先設置Main項,如圖勾選。
然後再設置SPDIF項,對比下圖進行勾選。
最後設置system項中的選項,如圖進行選擇即可。點擊應用保存就算是設置完成了,這時播放看看,看功放上面是不是顯示的DTS了呢,若是,則恭喜你成功了。開始享受音樂吧!若不是,要麼是設置有錯,要麼是音效卡采樣頻率不是44.1K,請返回去好好檢查。
『拾』 applemusic如何輸出高碼率
在ios系統中直接簡介設備就行,安卓要安裝其他軟體輔助實現。
ios和iPados,這兩個系統都不帶系統強制的src,可以直接完美比特輸出,直接鏈接設備就可以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重要的是鏈接設備的那根線,必須擁有mfi的蘋果晶元認證,否則可能出現不識別的情況。MAC電腦系統用戶,mac是內置強制的src的,雖然用戶可以修改輸出碼率,但是就算修改成和音樂文件相同的碼率,我們也不得而知內部實際是不是依然經過了src,所以推薦性並不是很大,「聽個響」就可以了,不適合追求極端的發燒友環境。不知道未來AppleMusic會不會推出繞過src的軟體版本更新,畢竟像是同類的tidal、qobuz等音樂平台的MAC端軟體都是可以繞過src源碼輸出的了。
對於非發燒友來說,如果想體驗安卓的AppleMusic,因為安卓系統的默認src,其實現在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如果你的手機擁有杜比全景聲的認證,倒是可以體驗一下全景聲帶來的不同聲音體驗,不過需要手機有認證,比如筆者目前知道的有華為mate20。印象中vivo的一些手機似乎也包含。如果你是發燒友人群,那麼現在市面上一些安卓系統的播放器都已經通過更改安卓底層繞開了系統強制的src,目前已知的是海貝的新R6、R8以及凱音的N6II都可以直接安裝AppleMusic之後源碼輸出。並且海貝系統的播放器如果使用高通660晶元的話,還可以直接通過USB進行源碼的數字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