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uml

資料庫uml

發布時間: 2023-01-30 22:00:33

❶ UML在資料庫中是什麼意思

uml(統一建模語言),是一種建模的圖形化工具,並不是只有資料庫有,它是獨立的建模工具,網上可以搜一下,看看詳細的解釋。

❷ UML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

解釋:
1、 UML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is a standard language for writing software blueprints.The UML may be used to visualize, specify, construct, and document the artifacts of a software-intensive system.
2、 Stereotype-----A stereotype is an extension of the vocabulary of the UML, allowing you to create new kinds of building blocks similar to existing ones but specific to your problem.
3、 Tagged value-------A taffed value is a property of a stereotype, allowing you to create new information in an element bearing that stereotype.
4、 Component--------A component is a replaceable part of a system that conforms to and provides the realization of a set of interfaces.
5、 Message-----A message is the specif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among objects that conveys information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activity will ensure
6、 Note-----A note is a graphical symbol for rendering constraints or comments attached to an element or a collection of elements.
7、 Constraints------A constraint is a textual specification of the semantics of a UML element, allowing you to add new rules or to midify existing ones.
8、 Interaction-----An interaction is a behavior that comprises a set of messages exchanged among objects in a set of roles within a context to accomplish a purpose.
9、 Action----An action is an executable computation that results in a change in state of the model or the return of a value.

簡答
1, UML中描述軟體體系結構的五種視圖及其內容?architecture view
@The use case view of a system encompasses the use cases that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as seen by its end users,analysts,and testers.
@The design view of a system encompasses the classes,interfaces,and collaorations that from the vocabulary of the problem and its solution.
@The interaction view of a system shows the flow of control among its various parts,including possible concurrency and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ems.
@The implementation view of a system encompasses the artifacts that are used to assemble and release the physical system.
@The deployment view of a system encompasses the nodes that form the system`s hardware topology on which the system executes.
2, 建模的四項基本原則?principles of modeling
*The choice of what models to create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how a problem is attached and how a solution is shaped.
*Every model may be expresse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recision.
*The best models are connected to reality.
*No single model or view is sufficient.Every nontrivial system is best approached through a small set of nearly independent models with multipe viewpoints.
3,如何建模系統的接縫?modeling the seams in a system
To model the seams in a system:
!!Within the collection of classes and components in your system,draw a line around those that tend to be tightly coupled relative to other sets of classes and components.
!!Refine your grouping by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change,
. Classes or components that tend to change together should be grouped together as collaborations.
!!Consider the operations and the signals that cross these boundaries, from instances of one set of classes or components to instances of other sets of classes and components.
!!Package logically related sets of these poerations and signals as interfaces.
!!For each such collabotation in your system,identify the interfaces it requires from(imports) and those it provides to others(exports).You model the importing of interfaces by dependency relationships,and you model the exporting of interfaces by realization relationships.
!!For each such interface in your system,document its dynamics by using pre-and postcongitions for each operation, and use cases and state machines for the interfaces as a whole.
4.如何建模系統的需求?modeling the requirements of a system
To model the requirements of a system:
//Establish the context of the system by identifying the actors that surround it;
//For each actor,consider the behavior that each expects or requires the system to privide;
//Name common behaviors as use cases.
//Factor common behavior into new use cases that are used by others;factor variant behavior into new use cases that extend more main line flows.
//Model these use cases,actors,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a use case diagram;
//Adorn these use cases with notes or constraints that assert nonfunctional;you may have to attach some of these to the whole system.
5如何利用製品圖建模物理資料庫?modeling a physical database by artifact diagrams
1. For simple CRUD(create, read, update,delete) operations,implement them with standard SQL or ODBC calls;
2. For more-complex behavior(such as business rules), map them to triggers or stored proceres.
Guidelines:
&Identify the classes in your model that represent your logical database schema.
&Select a strategy for mapping these classes to tables.You will also want to consider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or your databases.Your mapping strategy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location in which you want yout data to live on your deployed system.
&To visualize,specify,construct,and document your mapping,create an artifact diagram that contains artifacts stereotyped as tables.
&Where possible,use tools to help you transform your logical design into a physical design.
6如何對注釋建模?modeling comments
*Put your comments as text in a note and place it adjacent to the element to which it refers. You can show a more explicit relationship by connecting a note to its elements using a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Remember that you can hide or make visible the elements of your model as you see fit.This means that you don`t have to which it is attached are visible.Rather,expose your comments in your diagram only insofar as you need to communicate that information in that context.
*If your comment is lengthy or involes something richer than plain text,consider putting your comment in an external document and linking or embedding that document in a note attached to your model.
*As your model evolves,keep those comments that record significant decisions that cannot be inferred from the model itself,and-unless they are of historic interest-discardthe others.
7,如何建模邏輯資料庫模式?modeling a logical database schema
The UML`s class diagrams are a superset of entity-relationship(E-R) diagrams, a common modeling tool for logical database design.
To model a schema:
$Identify those classes in your model whose state must transcend the lifetime of their applications.
$Create a class diagram that contains these classes.You can difine your own set of stereotypes and tagged values to address database-specific details.
$Expand the 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se classes.In general,this means spencifying the details of their attributes and focusing on the associations and their multiplicities that relate these classes.
$Watch for common patterns that complicate physical database design,such as cyclic association and one-to-one associations.Where necessary,create intermediate abstractions to simplify your logical structure.
$Consider also the behavior of these classes by expanding operation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data access and data integrity.In general,to provide a better sepatration of concerns,business rules concerned with the manipulation of sets of these objects should be encapsulated in a layer above these persistent classes.
$Where possible,use tools to help you transform your logical design into a physical design.
8,給出順序圖的步驟?modeling flows of control by time ordering
To model a flow of control by time dodering:
+Set the context for the interaction,whether it is a system, subsystems,operations,or class,or one scenario of a use case or collabotation;
+Set the stage for the interantion by identifying which objects play a role in the interaction.Lay then out on the sequence diagram from left to right,placing the more important objects to the left and their neighboring objects to the right;
+Set the lifeline for each object.In most cases,objects will persist through the entire interaction. For those objects that are created and destroyed ring the interaction ,set their lifelines,as appropritate,and explicitly indicate their birth and death with appropriately stereotyped messages;
+Starting with the message that initiates this interaction, lay out each subsequent message from top to bottom between the lifelines,showing each message`s properties, as necessary to explain the semantics of the interaction;
+If you need to visualize the nesting of messages or the points in time when actual computation is taking place, adorn each object`s lifeline with its focus of control;
+If you need to specify this flow of control more formally, attach pre-and postconditions to each message.
9,如何利用製品圖建模可執行程序的發布?modeling an executable release
To model an executable release:
#Identify the set of artifacts you`d like to model.Typically,this will involve some or all the artifacts that live on one node,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sets of artifacts across all the nodes in the system.
#Consider the stereotype of each artifact in this set.For most systems you`ll find a small number of different kinds of artifacts.You can use the UNL`s extensibility mechanisms to provide visual cues for these stereotypes.
#For each artifact in this set, consider its relationship to its neighbors.Most often,this will involve interfaces that are exported by certain artifacts and then imported by others.If you want to expose the seams in your system,model these interfaces explicity.If you want your model at a higher level of abstraction, elide these relationships by showing only dependencies among the artifacts.

❸ uml什麼是伺服器

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是指運行資料庫系統的專用伺服器,其功能就是為資料庫系統的高性能運行提供硬體支持和保障。

❹ 資料庫邏輯模型

資料庫關系模型(資料庫邏輯模型)是將數據概念模型轉換為所使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支持的資料庫邏輯結構,即將E-R圖表示成關系資料庫模式。資料庫邏輯設計的結果不是唯一的,需利用規范化理論對資料庫結構進行優化。

在關系模型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是一張二維表。在資料庫中,滿足下列條件的二維表稱為關系模型:

1)每列中的分量是類型相同的數據;

2)列的順序可以是任意的;

3)行的順序可以是任意的;

4)表中的分量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數據項,即表中不允許有子表;

5)表中的任意兩行不能完全相同。

由此可見,有序的航空物探測量剖面數據不滿足資料庫關系模型條件第3條「行的順序可以是任意的」,因此,不能簡單地直接利用關系資料庫(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來管理剖面數據,需將數據在資料庫中的存儲方式改為大欄位存儲,確保不因資料庫數據的增加和刪除等操作改變剖面數據有序特性。

一、大欄位存儲

(一)大欄位存儲技術

大欄位LOB(Large Object)技術是Oracle專門用於存放處理大對象類型數據(如多媒體材料、影像資料、文檔資料等)的數據管理技術。LOB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兩種類型。內部LOB又分CLOB(字元型)、BLOB(二進制型)等3種數據類型,其數據存儲在資料庫中,並且支持事務操作;外部LOB只有BFILE類型,其數據存儲在操作系統中,並且不支持事務操作。LOB存放數據的長度最大可以達到4G位元組,並且空值列(沒有存放數據)不佔空間(圖2-6)。

圖2-6 大欄位存儲示意圖

由於外部LOB存放在操作系統文件中,其安全性比內部LOB差一些。此外,大欄位的存儲支持事務操作(批量提交和回滾等),而外部LOB不支持事務操作。所以,航空物探測量剖面數據採用BLOB來存儲。對於BLOB類型,如果數據量小於4000位元組,資料庫通常採用行內存儲,而數據量大於4000位元組採用行外存儲。分析航空物探測量剖面數據,每個場值數據佔4個位元組(單精度),目前航磁數據采樣率為10次/s,4000位元組只能存儲100s數據;一般情況下航空物探測量每條測線飛行時間至少在10min以上,每條測線數據量遠遠大於4000位元組。所以,航空物探測量剖面數據採用行外存儲方式,即大欄位列指定「Disable Storage In Row」的存儲參數。

由於大欄位類型長度可變,最大可到4G。假設測線飛行時間為T,場值采樣率為n次/s,測線場值數據量為4Tn,所以有4Tn≤4G。單條測線飛行時間T不會超過10h(36000s,航空物探測量1架次至少飛行1個往返2條測線),則場值的采樣率n≤4G/4T=4×1024×1024×1024/4×36000次/s=29826次/s。採用大欄位來存儲測量數據,不僅能夠減少數據表的記錄數,提高查詢效率,而且使得采樣率的擴展不受限制。

(二)大欄位存儲技術應用

由於航空物探數據的數據量較大,現有的航磁測量數據按基準點方式(點存儲)存儲可達幾億個數據記錄。若按磁場數據采樣點存儲方式(簡稱「場值存儲方式」),則記錄條數=(磁場數據采樣率/坐標采樣率)點存儲方式的記錄數,達幾十億條數據記錄,且隨著數據采樣率的擴展、測點的加密,航空物探測量數據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快速增長之勢。顯然,如果採用常規的表結構來存儲,勢必造成數據的存儲、管理、檢索、瀏覽和提取都非常困難。另一方面,從航空物探專業應用需求來說,很少對單個測點的場值數據進行運算、分析等操作,一般至少是對一條測線或以上測線,多數時候是需要對整個測區的場值數據進行化極、上延、正反演擬合等。

因此,在航空物探資料庫表結構設計時,改變過去將基準點或場值點數據記錄作為資料庫最小管理對象的理念,採用了大欄位存儲技術,將測線作為資料庫最小管理對象,將測線上的測量數據,如坐標數據和磁場、重力場數據分別存儲在相應大欄位中。在航空物探資料庫建設中,大量採用資料庫的大欄位存儲技術(詳見《航空物探信息系統資料庫結構設計》)。

(三)大欄位存儲效率

以航磁測量數據為例分析大欄位存儲技術優勢。如果以場值存儲方式存儲測線數據,則每條記錄包含架次號、測線號、基準號、地理坐標、投影坐標、磁場數據等,由於坐標數據采樣率2次/s,磁場數據采樣率10次/s,每5個磁場數據中,只有第1個磁場數據有坐標數據,其他4個坐標數據是內插出來,因此在測線記錄中會產生大量冗餘的數據坐標數據。採用點存儲方式存儲的測線數據記錄數等於線上基準點數,若採用大欄位存儲方式,一條測線數據只存儲為1條數據記錄(圖2-7),一般一條測線的測點數近萬個,甚至更多,可見採用大欄位存儲大大減少測線數據存儲記錄數,提高數據的存取效率。

以某測區的兩條航跡線為例,分別採用3種方式測試資料庫的數據存儲效率。磁場數據的采樣率10次/s,坐標數據采樣率2次/s,兩條測線上共有基準點8801個。以場值方式存儲先內插坐標信息,使得每個場值數據都擁有自己的坐標,然後存入資料庫,共有數據記錄44005條,寫入資料庫時間為57.22s,讀取時間為1.03s。第二種方式是以采樣點的方式進行存儲,共有8801條記錄,寫入資料庫時間為9.47s,讀取需要0.91s。第三種方式是以大欄位的形式存儲,只有2條記錄,寫入資料庫1.03s,讀取時間為0.44s(表2-2)。大欄位數據存儲記錄數最少,存取效率最高。用整個測區數據測試效果更加明顯。

表2-2 三種數據存儲方法的存取效率比較

圖2-7 大欄位存儲方式示意圖

二、聯合主鍵

主外鍵是關系型資料庫建立表間關系的核心。在航空物探空間資料庫建設過程中,要素類與要素類之間、要素類與對象類之間,以及對象類與對象類之間的關系的描述有3種形式,即拓撲關系——描述要素類與要素類之間結點、鄰接和聯通關系;疊加關系——描述要素類與要素類之間的相交、包含與分類關系;隸屬關系——描述對象類與對象類之間的派生關系。前兩種關系是採用空間數據模型建立的關系,而隸屬關系是通過主鍵建立的對象類與對象類之間的關系。在建立一對一、一對多的表間關系時,需要在整個資料庫表中確定具有唯一性的一個欄位作為主鍵(主關鍵字)。

按照傳統的航空物探數據的檔案管理模式,每個項目分配一個自然數作為檔案號,項目的所有資料均與此檔案號相聯系。勘查項目和科研項目的檔案號是獨立編號的,且均從001開始。加之人工管理的原因,存在1個項目2個檔案號和2個項目1個檔案號的情況,因此現行的檔案號與項目之間的對應關系不具備唯一性,不能作為項目的唯一標識,即不能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項目編號也不能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項目編號也只是近十年的事,以前的項目沒有項目編號。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和項目具有分級、分類的特點,提出了構造項目唯一標識碼(簡稱「項目標識」)的方法,並以此碼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

項目標識(主鍵):AGS+項目類別(2位)+項目起始年份(4位)+檔案號(6位)

標識含義:AGS——航空物探的縮位代碼;

項目類別——2位代碼,01代表勘查項目、02代表科研項目;

起始年份—4位代碼,項目開始年號;

檔案號—6位代碼,為了與傳統的項目管理方式相銜接,後面3~4位是

項目檔案管理模式下的檔案號,不足部分補零。

以上15位編碼是一級項目的項目標識,二級及其以下級別的項目標識是在上一級項目標識基礎上擴展2位數字代碼,中間用「.」號隔開,數字為該級項目的序號。項目標識定義為30位編碼,適用於六級以內的項目。例如:AGS022004000576.08.04.02,表示該項目為2004年開展的檔案號為576的航空物探科研項目(一級項目)的第8課題(二級項目)第4子課題(三級項目)的第2專題。由此可見,該項目標識不僅僅是一個建立表間關系的關鍵字,同時還表達了不同級別項目間的隸屬關系。在系統軟體開發時,利用此關系生成了項目的分級樹形目錄,用戶對項目的層次關系一目瞭然,便於項目查詢。

資料庫的主鍵一經確定,相應地需要確定聯合主鍵的組成及其表達方式。所謂聯合主鍵就是數據資料的唯一標識,在一個資料庫表中選擇2個或者2個以上的欄位作為主鍵。由於航空物探數據絕大部分與項目標識有關,加之數據的種類較多,分類復雜,單憑主鍵確定資料庫表中記錄的唯一性,勢必需要構建極其復雜的主鍵,這種方法既不利於主鍵的數據操作,又會造成大量的數據冗餘,合理地使用聯合主鍵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資料唯一問題。以項目提交資料為例,提交的資料分為文字類資料、圖件類資料和媒體類資料,我們對資料進行分類和編號,例如100代表文字資料(110——World文檔,120——PDF文檔),200代表圖件資料(210——基礎地理資料、220——基礎地質資料,230——航跡線圖,240——剖面圖,250——等值線圖等),300代表媒體資料(310——PPT文檔,320——照片等),第1位(百位)表示該資料的類型,第2~3位表示該類資料的序號。

在資料庫管理和項目資料查詢時,採用項目標識與資料分類編號作為聯合主鍵(圖2-8),可以高效地實現復雜數據的查詢。在整個資料庫系統中多處(項目查詢、數據提取等模塊)使用聯合主鍵技術。

圖2-8 聯合主鍵實例

三、信息標准化

為了實現數據共享,在航空物探資料庫建模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近百個國家信息化標准,編制了4個中心信息化標准和1個圖件信息化工作指南。

(一)引用的國家信息化標准

1)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大地構造學,工程地質學,結晶學及礦物學,礦床學,水文地質學,岩石學,地質學等。

2)國家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國土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符號,地面重力測量規范,地面磁勘查技術規程,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規范,地理信息技術基本術語,地理點位置的緯度、經度和高程的標准表示法,地名分類與類別代碼編制規則。

3)地球空間數據交換格式;數學數字地理底圖數據交換格式;數字化地質圖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

(二)本系統建立的信息化標准

編寫了「航空物探空間數據要素類和對象類劃分標准」,「航空物探項目管理和資料管理分類代碼標准」,「航空物探勘查分類代碼標准」,「航空物探信息系統元數據標准」,「航空物探圖件信息化工作指南」,以便與其他應用系統進行信息交換,實現資料庫資料共享。

航空物探空間數據要素類和對象類劃分標准:根據物探方法、數據處理過程以及推斷解釋方法和過程,把與GIS有關的數據劃分為不同類型的要素類-對象類數據,按專業、比例尺、數據內容對要素類和對象類進行統一命名,使空間資料庫中的每個要素類和對象類的命名具有唯一性,防止重名出現。規定要素類-對象類資料庫表結構及數據項數值類型。

航空物探項目管理和資料管理分類代碼標准:規定了航空物探項目管理和資料管理的相關內容,包括航空物探勘查項目和科研項目的項目立項、設計、實施、成果、評審、資料匯交等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中的內容,以及項目成果資料和收集資料的歸檔、發送、銷毀、借閱等資料管理與服務過程中的內容和數據項代碼。

航空物探勘查分類代碼標准:在「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地球物理勘查」(國家標准GB/T9649.28—1998)增加了航磁、航重專業方面所涉及的數據採集、物性參數、方法手段、儀器設備、資料數據解釋及成圖圖件等內容和數據項代碼。

航空物探信息系統元數據標准:規定了航空物探空間數據管理與服務的元數據(數據的標識、內容、質量、狀況及其他有關特徵)的內容。

四、航跡線數據模型

(一)航跡線模型的結構

航空物探測量是依據測量比例尺在測區內布置測網(測線和切割線)。當飛機沿著設計的測線飛行測量時,航空物探數據收錄系統按照一定的采樣率採集采樣點的地理位置、高度和各種地球物理場信息。採用屬性數據分置的方法,將測線地理位置信息從航空物探測量數據中分離出來,形成航跡線要素類表,在此表中只存儲與航跡線要素類有關的數據,如項目標識、測區編號、測線號、測線類型(用於區分測線、切割線、不同高度線、重復線等)、坐標、高度值等;將航跡線的對象類數據(磁場、重力場基礎數據)分別以大欄位形式存儲在各自的二維表中,它們共享航跡線,解決了多源有序不同采樣率的航空物探測量數據的數據存儲問題,在滿足要素類空間查詢的同時,統一數據的存儲方式(圖2-9)。航跡線要素類隸屬於測區要素類,它們之間為空間拓撲(包含)關系。測區從屬於勘查項目,每個勘查項目至少有一個測區,它們之間為1對多關系。有關項目信息存放在項目概況信息對象類表中,各種表之間通過項目標識進行聯接。

圖2-9 航跡線數據模型結構

(二)航跡線的UML模型

統一建模語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種定義良好、易於表達、功能強大且普遍適用的建模語言。它溶入了軟體工程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UML是面向對象技術領域內佔主導地位的標准建模語言,成為可視化建模語言的工業標准。在UML基礎上,ESRI定義了空間資料庫建模的ArcGIS包、類庫和擴展原則。

圖2-10 與航跡線有關的資料庫表邏輯模型結構圖

在確定航跡線數據模型後,以它為基礎,使用UML完成與航跡的有關的項目概況信息、測區信息、原始數據等資料庫表邏輯模型設計(圖2-10)。

由UML模型生成Geodatabase模式時,模型中的每個類都對應生成一個要素類或對象類。類的屬性映射為要素類或對象類的欄位。基類屬性中包含的欄位,在繼承類中不需重復創建。例如,每個類都包括項目標識等欄位,可以創建一個包含公共屬性的基類,其他類從該類繼承公共的屬性,而無需重復建基類中包含的屬性。因為基類沒有對應的要素類或對象類,所以將基類設置為抽象類型。要素類之間的關系採用依賴關系表示。

五、資料庫邏輯模型

關系資料庫的邏輯結構由一組關系模式組成,因而從概念結構到關系資料庫邏輯結構的轉換就是將概念設計中所得到的概念結構(ER圖)轉換成等價的UML關系模式(圖2-11)。在UML模型圖中,要素數據集用Geodatabase工作空間下的靜態包表示。要素集包不能互相嵌套,為了容易組織,在生成物理模型後,在要素數據集包中自定義嵌套。要素數據集與空間參考有關,但是空間參考不能在UML中表達。要素類和二維表都是以類的形式創建的,區別是要素類繼承Feature Class的屬性,而二維表繼承Object屬性。為了表達每種元素的額外屬性,比如設置字元型屬性欄位的字元串長度,設置要素類的幾何類型(點、線或面)需要使用Geodatabase預定義的元素標記值。

圖2-11 邏輯設計關系轉換

基於航空物探數據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分析,使用統一建模語言(UML)構建數據實體對象間的關系類,定義了航空物探資料庫的邏輯模型(圖2-12)。

❺ 怎麼根據資料庫來畫uml類圖

可以把uml類圖來表示資料庫表,持久類屬性當欄位使用,類方法可以不使用,表示出數據關系就可以了,應該分為持久類和操作類,操作類和你使用的開發框架有關,重點是類方法,uml當設計輔助和文檔是合適的,開發用它不實用,這是個人體會,不一定對。

❻ XML和UML的區別是什麼

XML和UML兩者並沒什麼可比性。

XML: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用於標記電子文件使其具有結構性的標記語言,可以用來標記數據、定義數據類型,是一種允許用戶對自己的標記語言進行定義的源語言。

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又稱統一建模語言或標准建模語言,是始於1997年一個OMG標准,它是一個支持模型化和軟體系統開發的圖形化語言,為軟體開發的所有階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視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規格,到構造和配置。

簡單的說,XML是描述數據的,可以看做是資料庫的文字表達;

UML是軟體開發建模用的,是編寫代碼前的項目總體設計和規劃。

❼ visio2016怎麼創建uml資料庫

visio2016怎麼創建uml資料庫
按Alt+P可進入Project菜單, 該菜單包括以下內容,如圖所示:
1. Project name:項目名具有.PRJ的擴展名, 其中包括將要編譯、連接的文件名。例如有一個程 序由file1.c, file2.c, file3.c組成, 要將這3個文件編譯裝配成一個file.exe的執行文件, 可以先建立一個file.prj的項目文件, 其內容如下:
file1.c
file2.c
file3.c
此時將file.prj放入Project name項中, 以後進行編譯時將自動對項目文件中規定的三個源文件分別進行編譯。然後連接成file.exe文件。如果其中有些文件已經編譯成.OBJ文件, 而又沒有修改過, 可直接寫上.OBJ擴 展名。此時將不再編譯而只進行連接。
例如:
file1.obj
file2.c
file3.c
將不對file1.c進行編譯, 而直接連接。
說明:
當項目文件中的每個文件無擴展名時, 均按源文件對待, 另外, 其中的文件也可以是庫文件, 但必須寫上擴展名.LIB。
2. Break make on:由用戶選擇是否在有Warining、Errors、Fatal Errors時或Link之前退出Make編譯。
3. Auto dependencies:當開關置為on, 編譯時將檢查源文件與對應的.OBJ文件日期和時間, 否則不進 行檢查。
4. Clear project:清除Project/Project name中的項目文件名。
5. Remove messages:把錯誤信息從信息窗口中清除掉。

❽ 使用uml進行數據建模時,用什麼來建模數據表中的主鍵

最近在進行UML學習過程中,突然忘記了大學時關於資料庫理論中概念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之間的區別。隨機復習上網並復習,並在此記錄一下,資料庫建模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分析、抽象、並從中找出內在聯系,進而確定資料庫的結構。

1、概念模型:就是從現實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層抽象,確定領域實體屬性關系等,使用E-R圖表示,E-R圖主要是由實體、屬性和聯系三個要素構成的。

2、邏輯模型:是將概念模型轉化為具體的數據模型的過程,即按照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建立的基本E-R圖,按選定的管理系統軟體支持的數據模型(層次、網狀、關系、面向對象),轉換成相應的邏輯模型。這種轉換要符合關系數據模型的原則。目前最流行就是關系模型(也就是對應的關系資料庫)

E-R圖向關系模型的轉換是要解決如何將實體和實體間的聯系轉換為關系,並確定這些關系的屬性和碼。這種轉換一般按下面的原則進行:

(1)一個實體轉換為一個關系,實體的屬性就是關系的屬性,實體的碼就是關系的碼。

(2)一個聯系也轉換為一個關系,聯系的屬性及聯系所連接的實體的碼都轉換為關系的屬性,但是關系的碼會根據聯系的類型變化,如果是:

1:1聯系,兩端實體的碼都成為關系的候選碼。

1:n聯系,n端實體的碼成為關系的碼。

m:n聯系,兩端實體碼的組合成為關系的碼。

3、物理模型就是根據邏輯模型對應到具體的數據模型的機器實現。物理模型是對真實資料庫的描述。如關系資料庫中的一些對象為表、視圖、欄位、數據類型、長度、主鍵、外鍵、索引、約束、是否可為空、默認值。

❾ 什麼是uml

1. 標准建模語言UML的出現

公認的面向對象建模語言出現於70年代中期。從1989年到1994年,其數量從不到十種增加到了五十多種。在眾多的建模語言中,語言的創造者努力推崇自己的產品,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但是,OO方法的用戶並不了解不同建模語言的優缺點及相互之間的差異,因而很難根據應用特點選擇合適的建模語言,於是爆發了一場"方法大戰"。90年代中,一批新方法出現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ooch 1993、OOSE和OMT-2等。

Booch是面向對象方法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他提出了面向對象軟體工程的概念。1991年,他將以前面向Ada的工作擴展到整個面向對象設計領域。Booch 1993比較適合於系統的設計和構造。Rumbaugh等人提出了面向對象的建模技術(OMT)方法,採用了面向對象的概念,並引入各種獨立於語言的表示符。這種方法用對象模型、動態模型、功能模型和用例模型,共同完成對整個系統的建模,所定義的概念和符號可用於軟體開發的分析、設計和實現的全過程,軟體開發人員不必在開發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概念和符號的轉換。OMT-2特別適用於分析和描述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系統。Jacobson於1994年提出了OOSE方法,其最大特點是面向用例(Use-Case),並在用例的描述中引入了外部角色的概念。用例的概念是精確描述需求的重要武器,但用例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包括對系統的測試和驗證。OOSE比較適合支持商業工程和需求分析。此外,還有Coad/Yourdon方法,即著名的OOA/OOD,它是最早的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方法之一。該方法簡單、易學,適合於面向對象技術的初學者使用,但由於該方法在處理能力方面的局限,目前已很少使用。

概括起來,首先,面對眾多的建模語言,用戶由於沒有能力區別不同語言之間的差別,因此很難找到一種比較適合其應用特點的語言;其次,眾多的建模語言實際上各有千秋;第三,雖然不同的建模語言大多類同,但仍存在某些細微的差別,極大地妨礙了用戶之間的交流。因此在客觀上,極有必要在精心比較不同的建模語言優缺點及總結面向對象技術應用實踐的基礎上,組織聯合設計小組,根據應用需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求同存異,統一建模語言。

1994年10月,Grady Booch和Jim Rumbaugh開始致力於這一工作。他們首先將Booch9 3和OMT-2 統一起來,並於1995年10月發布了第一個公開版本,稱之為統一方法UM 0.8(Unitied Method)。1995年秋,OOSE 的創始人Ivar Jacobson加盟到這一工作。經過Booch、Rumbaugh和Jacobson三人的共同努力,於1996年6月和10月分別發布了兩個新的版本,即UML 0.9和UML 0.91,並將UM重新命名為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1996年,一些機構將UML作為其商業策略已日趨明顯。UML的開發者得到了來自公眾的正面反應,並倡議成立了UML成員協會,以完善、加強和促進UML的定義工作。當時的成員有DEC、HP、I-Logix、 Itellicorp、 IBM、ICON Computing、MCI Systemhouse、Micr osoft、Oracle、Rational Software、TI以及Unisys。這一機構對UML 1.0(1997年1月)及UML 1.1(1997年11月17日)的定義和發布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UML是一種定義良好、易於表達、功能強大且普遍適用的建模語言。它溶入了軟體工程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它的作用域不限於支持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還支持從需求分析開始的軟體開發的全過程。

面向對象技術和UML的發展過程可用上圖來表示,標准建模語言的出現是其重要成果。在美國,截止1996年10月,UML獲得了工業界、科技界和應用界的廣泛支持,已有700多個公司表示支持採用UML作為建模語言。1996年底,UML已穩占面向對象技術市場的85%,成為可視化建模語言事實上的工業標准。1997年11月17日,OMG採納UML 1.1作為基於面向對象技術的標准建模語言。UML代表了面向對象方法的軟體開發技術的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也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和國防價值。

2. 標准建模語言UML的內容

首先,UML融合了Booch、OMT和OOSE方法中的基本概念,而且這些基本概念與其他面向對象技術中的基本概念大多相同,因而,UML必然成為這些方法以及其他方法的使用者樂於採用的一種簡單一致的建模語言;其次,UML不僅僅是上述方法的簡單匯合,而是在這些方法的基礎上廣泛徵求意見,集眾家之長,幾經修改而完成的,UML擴展了現有方法的應用范圍;第三,UML是標準的建模語言,而不是標準的開發過程。盡管UML的應用必然以系統的開發過程為背景,但由於不同的組織和不同的應用領域,需要採取不同的開發過程。
作為一種建模語言,UML的定義包括UML語義和UML表示法兩個部分。

(1) UML語義 描述基於UML的精確元模型定義。元模型為UML的所有元素在語法和語義上提供了簡單、一致、通用的定義性說明,使開發者能在語義上取得一致,消除了因人而異的最佳表達方法所造成的影響。此外UML還支持對元模型的擴展定義。

(2) UML表示法 定義UML符號的表示法,為開發者或開發工具使用這些圖形符號和文本語法為系統建模提供了標准。這些圖形符號和文字所表達的是應用級的模型,在語義上它是UML元模型的實例。

標准建模語言UML的重要內容可以由下列五類圖(共9種圖形)來定義:

·第一類是用例圖
從用戶角度描述系統功能,並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第二類是靜態圖(Static diagram)
包括類圖、對象圖和包圖。其中類圖描述系統中類的靜態結構。不僅定義系統中的類,表示類之間的聯系如關聯、依賴、聚合等,也包括類的內部結構(類的屬性和操作)。類圖描述的是一種靜態關系,在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對象圖是類圖的實例,幾乎使用與類圖完全相同的標識。他們的不同點在於對象圖顯示類的多個對象實例,而不是實際的類。一個對象圖是類圖的一個實例。由於對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對象圖只能在系統某一時間段存在。包由包或類組成,表示包與包之間的關系。包圖用於描述系統的分層結構。

·第三類是行為圖(Behavior diagram)
描述系統的動態模型和組成對象間的交互關系。其中狀態圖描述類的對象所有可能的狀態以及事件發生時狀態的轉移條件。通常,狀態圖是對類圖的補充。在實用上並不需要為所有的類畫狀態圖,僅為那些有多個狀態其行為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並且發生改變的類畫狀態圖。而活動圖描述滿足用例要求所要進行的活動以及活動間的約束關系,有利於識別並行活動。

·第四類是交互圖(Interactive diagram)
描述對象間的交互關系。其中順序圖顯示對象之間的動態合作關系,它強調對象之間消息發送的順序,同時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合作圖描述對象間的協作關系,合作圖跟順序圖相似,顯示對象間的動態合作關系。除顯示信息交換外,合作圖還顯示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果強調時間和順序,則使用順序圖;如果強調上下級關系,則選擇合作圖。這兩種圖合稱為交互圖。

·第五類是實現圖( Implementation diagram )。其中
構件圖描述代碼部件的物理結構及各部件之間的依賴關系。一個部件可能是一個資源代碼部件、一個二進制部件或一個可執行部件。它包含邏輯類或實現類的有關信息。部件圖有助於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
配置圖定義系統中軟硬體的物理體系結構。它可以顯示實際的計算機和設備(用節點表示)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也可顯示連接的類型及部件之間的依賴性。在節點內部,放置可執行部件和對象以顯示節點跟可執行軟體單元的對應關系。

從應用的角度看,當採用面向對象技術設計系統時,首先是描述需求;其次根據需求建立系統的靜態模型,以構造系統的結構;第三步是描述系統的行為。其中在第一步與第二步中所建立的模型都是靜態的,包括用例圖、類圖(包含包)、對象圖、組件圖和配置圖等五個圖形,是標准建模語言UML的靜態建模機制。其中第三步中所建立的模型或者可以執行,或者表示執行時的時序狀態或交互關系。它包括狀態圖、活動圖、順序圖和合作圖等四個圖形,是標准建模語言UML的動態建模機制。因此,標准建模語言UML的主要內容也可以歸納為靜態建模機制和動態建模機制兩大類。

3. 標准建模語言UML的主要特點

標准建模語言UML的主要特點可以歸結為三點:

(1) UML統一了Booch、OMT和OOSE等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2) UML還吸取了面向對象技術領域中其他流派的長處,其中也包括非OO方法的影響。UML符號表示考慮了各種方法的圖形表示,刪掉了大量易引起混亂的、多餘的和極少使用的符號,也添加了一些新符號。因此,在UML中匯入了面向對象領域中很多人的思想。這些思想並不是UML的開發者們發明的,而是開發者們依據最優秀的OO方法和豐富的計算機科學實踐經驗綜合提煉而成的。

(3) UML在演變過程中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在UML標准中新加了模板(Stereotypes)、職責(Responsibilities)、擴展機制(Extensibility mechanisms)、線程(Threads)、過程(Processes)、分布式(Distribution)、並發(Concurrency)、模式(Patterns) 、合作(Collaborations)、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等新概念,並清晰地區分類型(Type)、類(Class)和實例(Instance)、細化(Refinement)、介面(Interfaces)和組件(Components)等概念。

因此可以認為,UML是一種先進實用的標准建模語言,但其中某些概念尚待實踐來驗證,UML也必然存在一個進化過程

4. 標准建模語言UML的應用領域

UML的目標是以面向對象圖的方式來描述任何類型的系統,具有很寬的應用領域。其中最常用的是建立軟體系統的模型,但它同樣可以用於描述非軟體領域的系統,如機械繫統、企業機構或業務過程,以及處理復雜數據的信息系統、具有實時要求的工業系統或工業過程等。總之,UML是一個通用的標准建模語言,可以對任何具有靜態結構和動態行為的系統進行建模。此外,UML適用於系統開發過程中從需求規格描述到系統完成後測

試的不同階段。在需求分析階段,可以用用例來捕獲用戶需求。通過用例建模,描述對系統感興趣的外部角色及其對系統(用例)的功能要求。分析階段主要關心問題域中的主要概念(如抽象、類和對象等)和機制,需要識別這些類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關系,並用UML類圖來描述。為實現用例,類之間需要協作,這可以用UML動態模型來描述。在分析階段,只對問題域的對象(現實世界的概念)建模,而不考慮定義軟體系統中技術細節的類(如處理用戶介面、資料庫、通訊和並行性等問題的類)。這些技術細節將在設計階段引入,因此設計階段為構造階段提供更詳細的規格說明。

編程(構造)是一個獨立的階段,其任務是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將來自設計階段的類轉換成實際的代碼。在用UML建立分析和設計模型時,應盡量避免考慮把模型轉換成某種特定的編程語言。因為在早期階段,模型僅僅是理解和分析系統結構的工具,過早考慮編碼問題十分不利於建立簡單正確的模型。

UML模型還可作為測試階段的依據。系統通常需要經過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不同的測試小組使用不同的UML圖作為測試依據:單元測試使用類圖和類規格說明;集成測試使用部件圖和合作圖;系統測試使用用例圖來驗證系統的行為;驗收測試由用戶進行,以驗證系統測試的結果是否滿足在分析階段確定的需求。

總之,標准建模語言UML適用於以面向對象技術來描述任何類型的系統,而且適用於系統開發的不同階段,從需求規格描述直至系統完成後的測試和維護

❿ UML系統設計中給出的資料庫主要用表和你畫類圖有關系嗎

有關系,類圖中的實體類是可以轉換為資料庫表的,也就是說類圖和資料庫模型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可以參考trufun kant studio一站式集成開發平台的資料庫模型和UML模型轉換這一部分的內容,或者參考trufun網站幫助系統中介紹有關兩個模型之間的關聯轉換的文章

熱點內容
優酷上傳視頻需要多久 發布:2024-04-25 18:33:05 瀏覽:674
inf12編譯器 發布:2024-04-25 18:15:39 瀏覽:98
撲克總督3安卓哪裡下載 發布:2024-04-25 18:10:02 瀏覽:394
什麼網站是php 發布:2024-04-25 18:03:42 瀏覽:220
java教程免費下載 發布:2024-04-25 18:02:01 瀏覽:442
i西安編程 發布:2024-04-25 16:55:35 瀏覽:263
核磁看壓縮 發布:2024-04-25 16:37:22 瀏覽:432
訪問不上光貓 發布:2024-04-25 16:13:44 瀏覽:319
部隊電腦配置有哪些 發布:2024-04-25 16:13:43 瀏覽:970
霍曼密碼鎖什麼價位 發布:2024-04-25 16:08:01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