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演算法
『壹』 「演算法時代」到來,為何演算法服務人類並未被實現
一開始演算法只是服務於人類的,但隨著網路的發達以及智能地推廣,人們驚訝的發現自己正在慢慢依賴演算法乃至無法失去它。好像在上世紀90年代當計算機深藍贏了大師之後,當時就有人提出智能電腦也許終究有一天將主導人類。而它的初衷只是發明出來,幫助人們生活在一個更加便利的環境下,人是主導它,或者說控制它的,它被發明出來也只是服務於人類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發現當它被賦予了的各種演算法以及不斷更新之後,開始會學習了,它產生的某種意義上的主導性,而這一點可能會將人類擺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因為人類將無法完全操控它。
久而久之的這種演算法讓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了,人們不願去自主思考,因為智能設備會推送給人類精準的信息,這些信息就是人類所需要的,它們已經自動排除了人類所不感興趣的無用信息了。
『貳』 「演算法時代」到來,為何網友卻稱這是人類危機
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科技越來越進步,互聯網時代人們被各種信息包圍,為了讓人們更方便檢索出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演算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演算法更加具有個性化和定製化的特點,完美的推薦人類感興趣的話題,會挖掘人類潛在需求,讓人們生活更加方便,但是有些網友卻認為演算法時代到來是人類危機。那麼為什麼如此方便,讓人省心的演算法時代會是人類危機呢?演算法時代人類將沒有隱私,演算法時代人類的視野會被自身眼界困住,無法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演算法時代人類會被演算法控制。
一、人類在演算法時代將失去個人隱私。人類如果進入演算法時代,會被互聯網上各種應用收集個人信息,人類的購物記錄將暴露生活個人情況,還有人類身體情況。網上各種應用還會收集個人喜好,因此通過數據匯總描繪出個人畫像。比如收入高低會導致選擇品牌有所不同,身體情況也會導致購物情緒,自己個人喜好會影響各種娛樂平台推送。這樣下去,每個人都會被精準畫像,自己毫無隱私可言。一旦這些數據被有心人利用,將會導致人類危機發生。
大家對演算法時代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叄』 寧德時代比亞迪演算法崗哪個加班更嚴重嗎
寧德時代加班更嚴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國內率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之一,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於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
『肆』 演算法時代
繼續看未來簡史。這裡面所說到的下一個時代就是演算法時代。當大數據能夠收集到越來越多的生物範本的所有數據之後,可以根據演算法精確地告訴你應該怎麼選擇。最有趣的是,它可以根據你的性格特質,幫你找到更加適合你的伴侶。其實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是很需要大力推廣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由於更多的進行網路交流,因此真實現實世界的男女交往反而較少,絕大多數情況只能夠在有限的同事同學之間有所了解和接觸。而到了演算法時代,婚姻介紹所就可以更加精確地提供出更合適的人群,而不只是簡單的提供所在城市職業收入等相對較低層的參數了。到演算法時代,許多孤獨的現代人可能更加宅在家裡,因為他們愛上的已經是機器提供給他們的為他們量身定做的機器人女友來陪伴他們聊天了。而且我相信,你可以隨便選擇任意的哪位明星的聲音,計算機都可以幫你模仿得惟妙惟肖,或者在視頻的那一端和你對話。
二十年前,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自己所看的動畫是和真人完全不同的。但現在,高級的動畫技術已經讓你幾乎分辨不出是真人還是假人了。再過20年,這種需要耗資幾十億來打造的模模擬人的動畫片,就可以用在我們電腦手機的桌面游戲當中,一點也看不出動畫的痕跡了。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場景就是,在罰點球的時候,我決定向左撲還是向右撲,不是由自己來決定,而是由旁邊的教練聽著計算機判斷踢球隊員的動作表情而給出的方向來讓守門員決定向左還是向右,因為這樣撲救成功的幾率要大於他自己判斷的幾率。但如果是這樣的話,足球的觀賞性就大幅下降了。
其實我們現在如果看電子書,我相信網站就可以比較清晰的知道你喜歡看哪一類書籍——在哪類書籍看的時候會比較入神,看哪類書籍會漫不經心隨便翻翻而過。這樣的話在它下次推薦的時候就會特別的精確了。而事實上,我想現在的淘寶應該就是這樣來推薦的。每個人的手機淘寶頁面可能都是不一樣的。它會把你最近翻過幾次的產品,放在更靠前的位置。當然這樣也會有一個缺陷,因為對買東西來說,我們並不是下一次依然喜歡買這樣東西的,因為買過了很可能以後就再也不買了。就好比我這兩個月一直在看冰箱,但是買完之後可能五年之內都不會再買。而看書則不同,因為它的速度會比較快,一個星期就能看完一本。這方面的差異,我想可能需要演算法公司去好好琢磨。
今日智力:未來簡史。
『伍』 在智能時代,數據,算力演算法,是構成了這一經濟時代的基石
近代三次工業技術革命分別是
1、第一次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在生產領域和 社會 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3、第三次 科技 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 歷史 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歷史 是有周期性的,第四次 工業技術革命就在眼前,行業不外呼在那幾個, 歷史 技術革命浪潮帶來的改變關乎國家命運更關乎你我他!
在智能時代,
「數據」是新的生產資料,
「算力」是新生產力,
「演算法」是新生產關系,
構成了這一經濟時代的基石。
『陸』 《演算法時代:新經濟的新引擎》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演算法時代:新經濟的新引擎》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xrLI_Mb2Dsjx3AsXL6KJYA
簡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簡化成一個公式嗎?數字可以告訴我們誰是適合我們的另一半,而且能和我們白頭偕老嗎?演算法可以准確預測電影的票房收入,並且讓電影更賣座嗎?程序軟體能預知誰將要實施犯罪,並且到案發時間嗎?
『柒』 以主動尋找的方式,去抵抗互聯網時代的演算法
我前幾天讀到孤獨的閱讀者船長發的一條推文¹
值得學的東西都教不了 ... 無論我們在傳遞怎樣的知識、技能或觀念,都更像是調整自己頻率以『激活』客體的共鳴。
確實,我們能在社會上生存的本能,都不是從哪個老師口中以某種嚴肅的、學術的語氣從書本中講出來的,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對某人某事產生了某種頻率上的同步,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形成一種潛默教育。
就如同前段時間我在讀莎士比亞作品的時候,在完全投入後的那麼一個瞬間,清晰的感受到所謂『有朋自遠方來』的親切感,從文字中與莎翁在更高維度中產生了思想上的同頻共振,就有一種老朋友在娓娓道來的感覺。
我想你也有被信息困住的時候:跟朋友聊天、不斷刷新的信息流、公眾號的推送 … 在上一條信息都還沒來得及看完的時候,後面已經堆了好些信息在後面,應接不暇的信息哪裡還能細細地感受到與作者的在精神上的共鳴。我在去年寫過一篇文章『在信息不缺乏時,注意力就變得缺乏』²,我們的注意力在被低質量、低獲取成本、缺乏系統性的信息所干擾,讓我們開始變得不去關心事情的前因後果,武斷地對一個畫面進行斷章取義,無法形成系統思考習慣。
計算機專業中有一個詞叫做碎片化,指的是數據在物理介質中存儲的不連貫性。好比你拍了一張照片,存在了硬碟的A區域,又拍了一張B存在硬碟C區域,A與C之間的B區域就形成了硬碟的碎片。碎片化程度越高,就表明存儲介質的利用率越低、存儲內容越少、檢索效率越差,進而計算機的性能表現也差強人意。大腦中的碎片存在類似的效果,在互聯網演算法的控制之下,人對互聯網的粘性越來越高,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演算法也會按照你的喜好不斷去尋找、挖掘你的偏好信息,不斷地吸引你的注意力,把你注意力從應該做的事情上吸引下來,讓你的工作效率越來越低,思考能力越來越差。
因此,就需要我們保持專注的能力,在日益加快節奏的生活里就凸顯出其根本價值。保持專注的核心是要能控制住自己不受到信息的影響。比如我,當我察覺對有手機游戲或者是信息類App開始佔用我專注時間的時候,我就會立即把它從手機里刪掉,避免因控制不住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話說回來,保持專注的目的,是在於更好地吸收信息裡面的知識,而優質的知識的來源,絕對不會是那些按照你喜好的內容不斷給你推送的信息,或者是你天天設法吸引你沉溺於其中的游戲。知識從來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偏好而發生變化,也不會因為難以被理解而變得容易。
如果要擺脫演算法的綁架,就要從演算法中跳出來。我用一個比喻吧,演算法的監獄其實是一個只圍住了在你面前的監獄,你抓住了你面前監獄的鐵柵欄瘋狂的呼喊,而不去瞥一眼身邊自由的空間,明明是只需要扭一下頭或者往側面邁一步就能逃離的困境。是需要以主動的方式,尋求外界的信息,從信息中掘金、積累,形成知識在時間層面上的復利,把雪球的坡道增厚挖深,每滾一圈都會粘上更多蓬鬆柔軟的雪花。
Reference
精通所有對抗路坦克英雄的船長與你聊聊教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k1NjU3Mg==&mid=2649221936&idx=1&sn=
在信息不缺乏時,注意力就變得缺乏, 劉一峰, 2020, https://ivone.me/superficial/
『捌』 網路時代:用演算法和員工對話
每天,全世界的人要發送超過2000億份郵件,無數條微博、朋友圈。單單通過人力沒辦法從這些龐大的數據里找到頭緒,把信息中的主題和眾多信息所呈現的趨勢連接起來。不過,人做不到的事,計算機正在慢慢學著做。
經過超過10年的研究,研究人員已經成功開發出一些計算機程序,能夠獲取大量信息,並通過抓取的數據理解一個想法或者一個產品所激盪起的人類情感。有了這種技術,老闆們可以聽到員工們真正的心聲。
?亟待改進的分析技術
現階段,情緒分析技術還很不成熟。計算機理解人類自然語言的能力還很有限,想要准確理解人的意思非常困難。一項研究測試了基本分析工具分析郵件信息內容的能力,發現分析工具理解人類意圖的准確率不超過30%(不過,讓兩個人來做同樣的事,准確率也只能達到75%)。依靠計算機演算法來進行情感分析雖然便捷高效,但是僅僅依靠這一技術似乎是不夠的。
檢測人類元素仍然是情緒感知演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即便是IBM公司用了3年的社交脈搏軟體也需要人類參與輔助工作。該系統需要一組人類分析師定期檢查系統所辨認的信息流,確保系統在得出結果並送交給管理者之前能夠正確理解數據。
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演算法理解人類文字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研究者們不局限於這一種途徑,許多科學家已經開始找尋各種新手段來優化情感分析技術。兩位印度的計算機科學家去年發表了一篇論文,提議採取新的方式確定員工的態度和幸福感——面部識別。他們所創造的系統在每次員工進入公司的時候採集他們的面部信息,辨別他們的情緒是開心、傷心、沮喪還是憤怒,這樣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來優化分析生產率和員工績效。
『玖』 為什麼說現在是演算法時代
避免生活被社交拖垮的演算法
為什麼說現在是演算法時代?人生演算法就是你面對世界時不斷重復的,提高目標達成概率
的基本套路。為社交瘦身,要瘦到什麼程度才好呢?肯定不是越瘦越好,這個問題就需
要用一個演算法來解決,這個演算法就是鄧巴數字,或者叫做150定律鄧巴數字是20世紀90
年代由人類學家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鄧巴提出的,表示的是人的智力所能支撐的社交網路的
上線,人類的智力水平允我們擁有穩定的社交網路,人數的上線是148,約等於150人,
所以也有人把這叫做150法則。第一分清內圈和外圈,第二,內圈的本質「梳毛」第三,
數字是固定的,個體是變動的。了解了鄧巴數字三個特點之後,你再看看自己的社交系
統,還會覺得150數字太少嗎?
『拾』 蜉蝣盛世 | 這個演算法時代的哀愁與覺知
我們還能從那些化身景區的斷壁殘垣里推演出 歷史 變遷,從遺編野史里讀出些無法被認定被史實的舊事,然而過去的終究是過去了。
時代的殘忍並不在於它遺落了那些無法緊追其後的人;而是它以一種迅雷不及之勢,將那些尚未清醒的人在無知無覺時就裹挾而去。
是的, 人類天生就具有適應力,卻並不常擁有質疑力。 我們習慣順應改變而做出調整,至於為什麼改變? 如何實現的改變? 那些背後制定和把控規則的手,我們一概不知。
盡管往後總會出現三兩一群後知後覺者(他們或許還會自稱「先行者」)高呼復古、復興運動;盡管還會有回潮, 會有小部分聰明人能以「順風而呼」的方式,讓我們重新審視、重視那些我們遺落在飛行途中的美麗。
但,新事物終究會取代舊事物,歲月的大刀闊斧,掩蓋了所有夙夜興嘆的聲音。而改變,又從來都是雙刃劍。 演算法在內容推薦領域的廣泛運用,亦曾帶給微弱塵埃的我,驚喜、哀愁與鼓舞。未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當一切內容幻化為一道道餐品,在精心挑選後,不停地端到最喜歡它的人面前,每個個體的甜區,都在被嘗試著被完美擊中。 而當它對你了解越深,擊中你的甜區就變得越來越容易,你會發現,沒有人比它更了解你,它簡直貼心至極。
然而潛移默化間, 它對你的掌握愈加精準,將你固化進你的舒適圈裡就愈深。 設想一下,如果作為人類的你,不幸變成了那隻知道如何獲取多巴胺的老鼠,以人類的智慧和毅力, 真的能控制自己不去頻繁按下按鈕么?被完美命中軟肋,就很難不被捕獲其中 ;當一個人的心理動向在無數數據分析下被完全掌控,如同你熟知一個人的肌肉記憶,你知道他有百分之80的概率就是會出右拳,如何回擊,就太容易。
於是人類的渴望、貪婪、憂慮、仇恨……也通通在演算法面前一覽無余, 最潛隱的心理,在你所關注的、追逐的內容里顯化並被掌握 。在億萬數據里,作為個體的你僅僅由一堆標簽組成,about what you are and what do you want。 它是一面鏡子,你有嘗試過去看它么 ?很少有人通過它看清自己。
人生,終究是苦多;糖,也不能當飯吃。被喜歡的東西包裹是幸福的, 但幸福亦是最容易使人下陷的棉花糖 ,當你越來越只被令自己喜悅和舒適的事物包裹,你的世界,就會越來越狹隘,你越來越不願意直面人生真實的課題—— 因為那些曾經要拚命才能獲取到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它等量的快樂可以來得那麼輕易。
如此下去,人類如何愈來愈廣博呢?如果星辰依舊愈加明亮(雖然被漫天沙塵掩蓋), 蜉 蝣之輩的我們在這場群體愉悅之中,只是愈加平庸至化為塵土 ;對於人類整體來說,這個過程是下墜的。本質上寫到這里,我也非常迷茫:一方面我很難去評判那些沉浸在自己喜歡的、即便是沒營養的內容里的人,因為那是他們的自由;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對於個體、集體的發展都是無益的,因為如果人不能突破自己邊界,去認識到更多更遠,人類也只會越來越無法走向廣博。
不過也許我沒有擔心的必要,真正睡著的人很難叫醒他; 何況他們也很難能讀到我所寫,如此令人不舒適的誠懇建議,不會是他們的甜區范圍。
這個時代除了爆款套路,機器都可以寫詩了,它縱可將千百年的佳作名篇納入腦中,橫可啃下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學理論,再加上熟讀人的心理;最終那個冰冷的沒有心臟的機器,一定也會寫出感動世界的文字。 因為它,能比任何一個優秀頭腦,都更懂得討好閱讀者;踩中的每一個點,都能擊穿你的心臟。
演算法在各個領域的普及化,彷彿迎合,才正確的趨勢。文學也要成為一種迎合么? 這是一個人人可以寫作的年代, 蜉 蝣群起的年代。 用蜉蝣作喻,因其小而微弱,曾經不被看到、如今卻被看到。只是盡管這一天到來, 它們也不過是繼續朝生暮死、生生滅滅 ,因為永遠有不停製造的熱點,有更新鮮刺激的話題趕著我們去追逐。
在這樣的時代,卻越來越嚮往裡爾克筆下寂靜的生活——可以誠實地面對苦難、困境,以哲學式的耐心去應對一切,從不將疑難埋藏進心底遺忘、亦不將其投入熱鬧中逃離。難怪他說:「誰此刻孤獨,就永遠孤獨。」 選擇不被芸芸眾生同化,真正沉心篤行、時刻保有獨立的思想認知的,終究是少數派。
往好處想,這樣一個時代,對於創作者來說,也是有利的。因為有更多有才華之人可以被挖掘被展示,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好;至於這個好,它的標准又是什麼?
在那個人人詩情畫意的年代,沈三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一部《浮生六記》卻為後世帶來諸多沉醉與安心。那個諷刺小說與八股文並行的奇絕時代,他描寫著自己和芸娘最日常的生活,彷彿只為記錄而作的日記,語言平白質朴、故事清麗溫柔。
而如今我們最盛傳的內容是什麼呢? 是情愛糾葛,還是紙醉金迷? 權力、暴力、美色、金錢…… 全然關乎人類靈魂最低階的慾念。
演算法出現在這個全民自媒體時代,更是放大了那些不堪。 那些為博人眼球誇大其詞的文字、那些嘩眾取寵的文字、那些公然愚弄大眾的文字……我無法適從,只能在自己與世界間構建了一個巨大的屏障,門外巨浪滔天,我只在屋內靜心綉花就好。可是到最後,卻也是這場浪潮,鼓舞了我——它我讓同樣看到了許多勇於表達的人、用心分享的人、堅持自我的不一樣卻依舊被大眾認可的人……原來一切不夠完滿的,還可以由你我去扭轉。
我曾經說,發光吧,即便微弱;如今我想說,發光吧,盡管熱烈一點、沸騰一點。未有宏圖大志,便努力做當代其貌不揚的沈三白, 以手寫心、以文作舟,或許有一日能載著三兩者,渡向更光亮的對岸。
你看,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寫在最後:作為蜉蝣,我無法扯住時代的車軲轆;作為文科生,我亦無法將其中的更學術性的東西呈現透徹;僅僅作為一個記錄者,我尚能談談自己微弱的所感。演算法這把雙刃劍,切勿全然任其導之、切記避其鋒利而用之;而它亦是一面鏡子,是這個時代放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鏡子, 我們一定不能放棄的,是努力跳出局限、跨越自己的甜區,走向更開闊的、不設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