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演算法
Ⅰ 植酸酶替代磷酸氫鈣的演算法
植酸酶替代磷酸氫鈣的最方便的方法是讓飼料中的磷充分釋放大量降低磷酸氫鈣的使用量。
Ⅱ 丙醯CoA徹底氧化為CO2和H2O凈產生多少ATP
先說結果,新演算法為16.5ATP,老演算法為20ATP,詳細計算過程如下:
(1)首先,根據最新演算法(電子傳遞鏈/呼吸鏈,以下『=』為等同的意思,括弧內的為老演算法)
①1GTP=1ATP(1GTP=1ATP)
②1NADH=2.5ATP(1NADH=3ATP)
③1FADH2=1.5ATP(1FADH2=2ATP)
(2)丙醯-CoA變成琥珀醯-CoA,過程如下(根據為王鏡岩生物化學第三版下冊242頁圖28-14):
①丙醯-CoA+ATP+CO2+H2O→D-甲基丙二醯-CoA(此反應由丙醯-CoA羧化酶催化)
②D-甲基丙二醯-CoA→L-甲基丙二醯-CoA(此反應由甲基丙二醯-CoA消旋酶催化)
③L-甲基丙二醯-CoA→琥珀醯-CoA(此反應由甲基丙二醯-CoA變位酶催化)
(3)琥珀醯-CoA由部分TCA循環(檸檬酸循環/三羧酸循環)變成草醯乙酸,過程如下:
①琥珀醯-CoA→琥珀酸+1GTP(此反應由琥珀醯-CoA合成酶催化)
②琥珀酸→延胡索酸+1FADH2(此反應由琥珀酸脫氫酶催化)
③延胡索酸+H2O→蘋果酸(此反應由延胡索酸酶催化)
④蘋果酸→草醯乙酸+1NADH(此反應由蘋果酸脫氫酶催化)
(4)草醯乙酸由部分葡糖異生變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進而由部分EMP循環(糖酵解)變成乙醯-CoA,過程如下:
①草醯乙酸+G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反應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
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ATP→丙酮酸(前一反應由丙酮酸激酶催化,後一反應為非酶促反應)
③丙酮酸+CoA-SH+NAD+→乙醯-CoA+NADH(此反應由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催化)
(5)乙醯-CoA經完整TCA循環進行氧化
這里反應就略了,按新演算法為等同產生10ATP(老演算法為12ATP)
綜上所述,丙醯-CoA完全氧化產生的ATP有:
(-1ATP)+(1GTP+1FADH2+1NADH)+(-1GTP+1ATP+1NADH)+10ATP=(-1+1+1.5+2.5-1+1+2.5+10)ATP=16.5ATP
老演算法過程就略了,結果為20ATP(只要把上面NADH、FADH2等同的ATP數全都替換成老演算法就行了)
Ⅲ 網上買酶,200-300/ U/mg,10KU的規格,那是多少克
10ku就是10,000u啊,按照200-300算就是33-50mg咯。
Ⅳ 2^3*2-1+1/3+2*(1234+5)保留兩位小數點結果
原式=8*2-1+1/3+2*1239
=16-2+0.333+2478
=2492.333
≈2492.33。
注意,我要求保留兩位小數。所以在運算過程中,要保留三位,到最後結果四捨五入。假如1/3,你直接等於0.33,嗯,這是違反了有效數字運演算法則的。因為有酵素使用演算法則規定,用上故障中間的小數位置應該比結果多一位。